姚建华126 发表于 2018-6-11 12:54:10

永康有个远近闻名的孝心村_黄棠村

      永城东南,有村黄棠,历来为姚氏族人聚居之地。该村群山拱秀,绿水萦回,阡陌相连,物产丰富,历称福地,距今已有670余年历史。
在永康,“黄棠”这个名字常常与“工业区”相连。近日,记者走访东城街道黄棠村,发现了其“钢铁”外衣下源远流长的孝悌文化。

相传为姚崇后人
      相传,黄棠姚氏家族是上古五帝之一舜之后。舜诞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因此以姚为姓。据《黄棠姚氏宗谱》记载,文贞公姚崇历任周武(武则天)、唐(睿宗、玄宗)宰相,以“姚崇灭蝗”“姚宗荐替”载于史。姚崇世孙宗国公,唐僖宗时任兵部侍郎,时值黄巢起义,宗国公移镇钱塘。姚氏宗族从此在浙繁衍。

      宋时,春一公徙居桐庐莪溪,为黄棠始祖。明初,谦鸣公先是徙居永康华溪、高川,后见黄棠山环水绕,风景优美,又转迁黄棠。时至今日,黄棠姚氏已繁衍到第二十六代,670余年历史,2000多人口。



      “黄棠”这个名字是由何得来的呢?记者采访了村民姚志远。姚志远说,早年间,村口有一口很大的池塘,因黄棠依山靠水,池塘坐落在山下,水中多淤泥,看起来浑浊不清,便被称作“黄塘村”,后演变为黄棠村。

上世纪90年代,为建造工业区,村庄将黄塘填平。黄棠村这个叫法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孝悌文化在黄棠流传
       走进黄棠村姚氏宗祠,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硕大“孝”字。再往里走,墙上悬挂着黄棠姚氏先祖及子孙画像,旁边书写着“忠孝礼仪”四个字。

“百善孝为先”。600多年来,族人始终谨记这句写在姚氏家训开篇的训诫。明代,为“祀显灵、展孝忠”,姚氏后人建立了这座姚氏宗祠。历来各族对宗祠的修缮十分重视,自清康熙年间以来,姚氏宗祠经历了三次坍塌,三次筹资重修,最近一次重建在2005年。



      黄棠姚氏孝悌之道由来已久。姚氏二十一世孙姚永安(1886年-1961年)早年投身军旅,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曾获嘉禾勋章、云麾勋章,记功三次。为感激少时母亲在隔壁湖村打工,抚养他长大的恩情,退伍回乡后,姚永安在北溪湖村修建起一座“感恩桥”。该桥于去年倒塌。



      黄棠村集体经济虽不发达,但宗祠规模之大,却是远近少有的。姚志远告诉记者,每年清明,在本地和外地工作的姚氏族人都要回来祭祖,约有800多人参与祭典;重阳节、中秋节,村里会拿出红包慰问6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到了冬至,全村祭拜先祖,还会组织老人聚餐。

      今年母亲节,永康黄棠姚氏女婿、企业家徐旭新先生请戏班到村里唱戏。不管是本族老人,还是外姓老人,都领到了他分发的节日红包。

“我们正准备在宗祠里建一个茶室,让老人在这里休息、喝茶、聊天,下雨天也有地方聚。”姚氏宗祠会长姚京平自豪地说,一提到茶室的用途,村里人一致表示支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来源永康日报:https://mp.weixin.qq.com/s/GHpAkUEEc0EVCQKqlUgzfw





pszyyao 发表于 2018-6-11 15:54:32

浙江永康东城街道黄棠村姚氏,是桐庐莪溪中门姚氏衍派。有字辈,有宗谱,有祠堂。

             永康城东南(东城街道)黄棠村,是姚氏族人聚居之地。该村群山拱秀,绿水萦回,阡陌相连,物产丰富,历称福地,距今已有670余年历史。
       姚崇世孙宗国公,唐僖宗时任兵部侍郎,时值黄巢起义,宗国公移镇钱塘。姚氏从此在浙繁衍
       宋时,春一公徙居桐庐莪溪,为黄棠始祖。明初,谦鸣公先是徙居永康华溪、高川,后见黄棠山环水绕,风景优美,又转迁黄棠。时至今日,黄棠姚氏已繁衍到第二十六代,670余年历史,2000多人口。
      黄棠姚氏孝悌之道由来已久。二十一世孙姚永安(1886年-1961年)早年投身军旅,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曾获嘉禾勋章、云麾勋章,记功三次。为感激少时母亲在隔壁湖村打工,抚养他长大的恩情,退伍回乡后,姚永安在北溪湖村修建起一座“感恩桥”(该桥于去年倒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康有个远近闻名的孝心村_黄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