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20-9-16 14:23:14

明·姚舜牧《药言》精选古代家风家训

1.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每个人都必须从事一种职业,第一等最有品格的职业是读书, 第一等最固本的职业是务农,此外是做工匠和经商,这些职业都能 够解决生计问题,都可以实现志向,都能使人终身免祸。只有那些 游手好闲的人,一定要到错误和怪僻的地方去自投法网,非常可 怕。劝告我的后代,不要交接游手好闲的人,不要收养游手好闲之 徒。凡居家不能没有亲友的帮助,但正人君子多半落落寡合,而那 些用不正当手段讨好他人的小人,常常倾倒在别人怀中,极易与人 亲近。见识不老成的人碰到这种人,往往立即就会同他们推心置 腹地相交,亲密得分不出你我;却不知道他们从你这里想索取的东 西已全部得到了,他们的追求是那样贪得无厌;你稍使他不满意, 他就把你的阴私宣扬开来公之于众,使你的名誉和家庭深受其害; 哪里比得上亲近正人君子有益呢?然而,亲近正人君子远离奸邪 小人,重点在于突出“敬”字,只敬重他们,正人君子认为自己受到 尊重而乐于与你相交,那些小人看到这种场面,也就离你远去了。亲友中有贤明而且有作为的人,不能不重点加强结交,交往最可贵 的是要合乎礼节。但是,对于那些从来不相识和不了解的人,不能 胡乱攀附和结交,否则只会展示自己的卑下和招来谄媚的羞辱。与其花费很多钱去结交一个显贵的人物,却受不到他们的礼遇,不 如将这些钱去周贫救急,还可以使穷人的生活延续下去,并对你感 激不尽。人们常说做好人难,我认为非常容易,只要不做不好的 人,就是好人。中国古代最理想的生活模式就是耕读人家,一边读书一边耕 作,不仅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且能安居乐业。古代种田,有土 地买卖流转的自由,只要不断增地置业,就能使生活的保障得到不 断巩固和加强,因为与其他职业比较起来,只有土地的养人之功最 为牢靠和持久。要保持稳定的耕读秩序,就要避免被游手好闲之 徒引向被法律禁止的危险之地,避免被奸邪小人引入陷阱并扰乱 了志向。耕读生活需要亲和、自在的社会环境,不必盲目结交权 贵;与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去结交权贵反而受不到礼遇,不如周贫救 急。这些观点都能指导人们生活得自给自足、自在自尊、自得 其乐。除了要与族人和睦之外,就要和睦邻里。邻里与我们邻近相 处的时间最长,最要亲和交好。假如凭意气用事互相侵凌欺压,他 即使一时能默默忍耐,但在内心能不结仇生怒吗?日子久了,一旦 有轻重缓急之事,不仅不要指望他们出手相助,而且结下了难以化 解的怨仇。曾经看到那些有势力的人家,不仅自己在家暴烈,而且 总是用意气凌压邻里,这十分不符合道理。我家是小户人家,自然 不应该发生这种事。如果今后略有发展,更应该加倍收敛,不仅不 能欺压乡邻,而且即使有豪强的奴婢违法也只能送交官府惩治,一 定不要自己亲自任性处置,以免招来不测之祸。我的祖居在田畔, 邻里侵占已经超过几尺,一开始我们就不计较而让他们自动停止。如果与他们计较去上报官府,人们必定说我仗势欺人。现在附近如 果有人出卖田地,应当买的就稍微给多一点价格给他,使他今后无 话可说。他或许不以为然,就请他与附近的地价比较一下。如果有 官地或军用地出卖,就不能有贪欲之心。现在以天下一统之大,还 是东有日本,北有蒙古,难有方圆完整的疆界,何况平常百姓家,又 何必去追求方圆完整的地界呢?在这方面费心思,是自取其害。邻里关系是生活中仅次于家庭关系的最重要的关系,它就是 家庭的外围环境,涉及日常生活的是否安全和快乐的问题,也涉及 急难中是否得到最快最近的救助的问题。如果邻居变成仇家,居 住环境就已经严重恶化并且充满危机。解决邻里关系的最好办法 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不结仇为宜,仗势欺压乡邻是最愚蠢的 做法,这只会把自己的家安放在十面埋伏的战场的核心。2.惟清修可胜富贵.富贵不可不清修。清静地修身养性其实胜过富贵,即使富贵之人也不能不清静 修身。家境稍有充裕,就应该由亲到疏,量力来救济贫乏的亲戚, 这是莫大的阴德。不这样,一味积累钱财而招人怨恨,会埋下不小 的祸患。谚语说:“长期积累财物而不发散,一定要遭水火盗贼。”这句话值得我们自我警示。大凡人要保养身体,先要熄灭自己的 贪欲之火,凡人要保住家业,先要杜绝非分之想。精气神和钱财, 自己有一份就有一份的用途。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也应 该为他人珍惜,千万不要用尽他人的力量,占尽他人的感情,而使 他人不堪忍受。到了他们不能忍受的时候,就会干出出尔反尔的 事情,到头来又损耗我们的精力。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有读不尽的 书,有做不尽的事,总要衡量自己的精力去做,不能强行去做自己 不能做到的事情,使自己筋疲力尽。我少壮的时候多半做些不懂 得遵循规律的事,做些不珍惜身体的事情,至今一想起来就悔恨,一 次。你们后人要自我检点自我保养,不要效仿我的做法,到老来才 开始悔恨。即使是积钱和积累书籍,显达之后未必能守能读,何况 收集珍玩呢?收集珍玩招致灾祸,自古就有明鉴,何况现在呢?庶 人本来无罪,怀藏璧玉就是罪过。除了身上衣和口中食,其余一切 都是多余的东西;除了布匹粮食以外都是尤物。要记住啊!我家 上辈一开始没有显达的人,涉足仕途从我开始,这就像在大江大湖 中,偶然露出的一块小洲,只有精心培植,或许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不受损坏,否则半夜突起一阵风潮,立刻又恢复为一片江湖。可畏 惧呀,可畏惧呀!谚语说:“在讨便宜的地方失去便宜。”这个“地 方”值得品味,大凡心中刚刚生起讨便宜的念头,就是自己坏了心 术、自己损了阴德,失去便宜的最大可能就在这个地方,不需等到 失去便宜之后才发现这个道理。我曾经自我揣度,早已超过生涯 应得的本分,特地写了一副小小的对联说:“得到这些已经过头 了,哪敢再萌生半点邪念?只求能继承下去,一定要积累十分阴 德。”这四句话就是我的传家之宝,不要把它轻视为农家老翁的 语言。在清静中养心健体的日子,比处在富贵之中还要幸福。家境 一旦宽裕,就应该量力做出一些周贫救急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一味 刻薄积累财富而丧失善良的心地。这是使幸福生活得以保全和进 一步增添光彩的明智之举。贪欲之火固然能开创幸福生活,但也 足以焚毁幸福生活;要想保全幸福,就要调适自己的心术,以适度 地遏制贪欲。要知道人生在世除衣食以外的东西都是多余的玩 物,贪欲也就失去了肆虐的底气。“讨便宜”的行为其实是侵占了 他人的正当利益,所以,“讨便宜”的念头一产生,就坏了自己的 心术。不仅对于财富是这样,币且对于我们自身的心力和体力 要珍惜自爱,正确使用。一份力也像一份财一样有它合适的用 途。天下有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和做不完的事,要以充沛的 精力选准能够做也应该做的事情,是保养身心和实现志向的基 本工夫。3.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亲眼所见的事情,还要考虑是不是真实的;听到人家的暧昧的 事情,更不能轻易说出口。一句假话,足可毁尽平生的福分。阿谀 奉承地依附别人是羞耻的,刚愎自用更是可恶的;不执拗也不阿谀 奉承,就是中庸之道,一般人难以做到;能够站在风吹浪打中挺立 不倒,这是最高雅的节操。淡泊两个字最好,淡,就是恬淡;泊,就 是安静的意思。恬淡、安静,没有其他妄想,这颗心是多么快乐!反过来去追求肥浓和华丽的东西,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劳心过度 而一天比一天更笨。遇到盘根错节的矛盾,可以考验我的才智;历 经风吹浪打,可以验证我的节操;碰到艰难险阻,可以考验我的思 虑、谋略;遇到强烈的震荡和冲毁,可以验证我的力量;蒙受污垢和 忍受屈辱,可以考验我的度量。学习,就如同心中有了一轮太阳; 不懂得好学,即便好仁义好求知、好诚信好正直、好勇武好刚健,也 还会都有弊端,何况喜好其他的东西呢?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 颗心就会光明正大,远远地超过别人。分明有一个安稳的居处在 那里,却不肯去居住,偏要处在危险中;分明存在一条正路,却不肯 去走,偏要走邪路,真是个自暴自弃的人。当忙极了时间仓促时, 要更加检点自己。当极其急迫的时候,要更加小心守持。当非常 得意时,要更加谨慎。人经常能吃得菜根,就能做各种事情;娇生 惯养太过头的人,虽好看却不中用。中庸之道是雅操,淡泊二字最养心。不仅交友可以帮助我们 取长补短,而且艰难、危险和屈辱的环境也能考验和磨砺我们的才 智、力量和度量;这样,不仅与人相处也能催人奋进,而且,复杂的 环境也能提升人的素质,这是《周易》中自强不息和返身修德的道 德智慧。人在慌乱、危急和得意的特殊时机,往往也是陷阱和机遇 。交织、汇集的关头,这时应格外机警和谨慎,才能让危险避开,使机 会无法逃脱。所谓“咬得菜根”,就是指人要把心理放置到只要不 饿死什么苦日子都能过下去的底线,就能经受住名利场上的大起 大落的震荡,就能刚勇直前,无为而无不为。


chwyang 发表于 2020-9-23 13:03:31

婀栨捣浠e紑涓嶄緵鎴戠瀛楋紝濡傝鍑忓厤绋庢湁鑹鸿浠风◣

chwyang 发表于 2020-9-23 13:03:39

132465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20-10-4 10:03:22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 颗心就会光明正大,远远地超过别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姚舜牧《药言》精选古代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