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zyyao 发表于 2022-12-19 18:11:05

姚奠中先生和故乡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12-20 17:35 编辑


姚奠中先生及其故乡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

姚奠中先生
   姚奠中先生(1913~2013),男,原名豫泰,别署丁中、刈草、樗庐。191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人。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山西大学教授,2013年底逝世。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401/03/155632p9h7s56kc07ft6z5.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2212/19/115625fxfofx937qwqqvfo.jpg.thumb.jpg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19 23:02:24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19 18:35
姚奠中先生(1913~2013),男,原名豫泰,别署丁中、刈草、樗庐。191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人。 ...




   1934年,姚奠中只身南行,考入当时由唐文治(前清做过工商部尚书,也是1936年姚奠中与章氏国学讲习班成员,是上海交大的创办者)创办的“无锡国专”。后听说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开办“章氏国学讲习班”,他毅然放弃了人们羡慕的“无锡国专”学籍(湖南省主席何健给本省考上该校学生专门发奖金),转往苏州投奔到章先生门下,与鲁迅、周作人等同门。
   1935年,师从民主革命家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研究国学,为章太炎先生晚年收录的七名研究生之一(唯一一届研究生),也是7人中年龄最小的。当时讲课除了章先生,还有其老友王小徐、蒋维乔、沈瓞民等,以及弟子黄侃、朱希祖、汪东、马宗霍、马宗芗、孙世扬等多人。
   1936年,研究生尚未毕业,姚奠中便开始在章氏国学院教授文学史,并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魏晋玄学与老庄》。1937年毕业于苏州章氏国学会研究生班。
   姚奠中在抗战期间办了一个“菿汉国学讲习班”,实践自己教育救国的思想。他曾亲赴前线,写下了“齐心赴国难,誓辞相慨慷”的豪迈诗篇;曾经把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时任安徽省教育厅长的方治,从教室里赶走;曾经为抗议国民党安徽省委主席侮辱老师,发起罢课;曾经因反对军统特务任院长而被解聘;曾经因直言无讳而被误划为右派。
   姚先生30多岁即晋升为教授,在常人看来,可说是少年得志,可在他的笔下却出现了“念平生,江湖落托,问壮怀,前路复迢迢”的诗句,因为他有更为高远的理想。他给学生手拟教条十则,“以正已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苟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这些积极思想对当时青年学生起了教育引导作用,在今天仍有其教育意义和实用性。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各高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授文学史、通史,除经、子典籍之外,还涉及诗、词、文字学、文艺学等方面。1951 年后到山西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兼任科主任、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多年。
   姚奠中先生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60余年。发表中国古代文、史、哲论文130 篇,出版和再版专著(含主编及高校教材)23 种,其中获得国家级奖两种,省级奖六种。
   姚奠中书法作品 文史哲方面的著述包括《中国文学史》《庄子通义》《中国古代文学家年表》《南北诗词草》《 姚奠中论文选集》《 姚奠中诗文辑存》 《 姚奠中讲习文集》。书艺方面,金文、篆、隶、行、楷皆备,而以行、篆为主,兼事绘画和治印。书法多写自作诗,和画、印一起,被称为“四绝”,并出版过大型《 姚奠中书艺》和其余六种书艺作品集。
   姚先生自谓以书法为业余。但经大半个世纪染翰挥毫、不断探索,使其金文、篆、隶、行、楷并臻上乘,达炉火纯青境。他的书法作品还被收入众多大型书画作品专集、应邀为各种重要社会机构和当代历史人物题书写牌、入位、勒碑,部分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及多处博物馆收藏。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及其他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并多次在各地举办过个人书艺展,受到高度评价。《中国书法》《书法》等杂志多次刊登过他的专题;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山西省、市电视台曾为他拍摄和播放过专题片。
   姚先生的传略载入了当代社会科学家传、文艺家传、以及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辞典。山西众多名胜,比如晋祠、五台山、解州关帝庙、鹳雀楼、常家庄园等处都有姚奠中先生的翰墨。在北京、山东、河南、浙江、云南、广西、安徽等地也有先生墨迹。早在20世纪40年代,先生就曾为店肆题写过榜书牌匾,现今在全国很多博物馆有珍藏。
   姚奠中社会兼职 姚奠中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政协六、七届委员 、山西省政协五、六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学术顾问、名誉主席。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名誉主委,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协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协会理事,山西省古典文学会会长。
   姚先生繁忙的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之余,以书法创作为乐事,数十年笔耕不辍。他是书坛的多能者,四体皆精,而以行书为最。其楷书,厚重、茂朴、谨严、端庄,特别是手札小楷更见功力,中和而沉稳,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童子功力。始从赵松雪而后转鲁公,尤对魏碑独钟。《石门铭》、《郑文公碑》、《张猛龙碑》临习最勤,因此,魏碑的骨力在他的楷书中体现得最为突出。楷书的代表作当是他的《南国诗稿》。此稿收录诗词55首,内容为1937年至1948年的纪事和抒志之作。除三首为友人赠诗外,均为先生自作。作者用小楷录集于木版印《续云南通志长编》稿纸之上。诗词充满真情,书法尽显性情,激情跃然纸上,读之使人心动。 其篆书形体略长,结构严谨、笔力苍古、横粗竖瘦、铁骨铮铮。
   姚先生上小学时,他就从《说文》入手学习小篆。在山西教育学院就学时,又师从著名书法家常赞春,在常先生指导下逐显个人风神。特别是成为章太炎的研究生后,篆书有了质的飞跃。章先生“学篆先要学汉碑头,学隶先要学《石门颂》,学魏先要学《郑文公》”的经验,对他启发很大。他又进一步研习了《天发神谶碑》、《三体石经》和章先生的金文,使章先生篆书方涩厚重、高古雄健的线条和风格在自己的篆书中得到了体现。 他看重篆书大家吴大征和吴昌硕,吸取他们的特点,在篆书用笔上加入了提顿、起收,藏而小露,使篆书的特点充分得以发挥。
   姚先生篆书的代表作应当是1971年3月姚先生所书《毛泽东诗词》。当时先生68岁,正是创作的旺盛期。作者用小篆连续书写了毛泽东诗词37首和柳亚子诗词二首、郭沫若诗词三首。这一组篆书,打破了传统篆书的规整与平直,不须打格折纸,不求大小一致,以小篆结体,取大篆造型,用行书运笔,苍劲古朴,耐人寻味。 其隶书多取法于汉隶《石门颂》、《张迁碑》和《曹全碑》,风格雄浑古朴。
   姚先生平素条幅不多作隶,只是在写对联时,才以字字舒展一扬隶书之长。 其行书最为出类拔萃。姚先生非常推崇碑学,在北碑上下功夫最多,但对一味推崇碑学而否定帖学并不赞同。清末,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力主把碑学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更将碑学地位推向空前绝后的新高度。包康“双楫”之“尊碑抑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书坛,自然地也影响到姚奠中先生这一代。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概括的,姚奠中先生的书法,是文人书法,他写的内容多为耐人寻味的诗文、警句和自作诗,充满书卷气和向上的力量;是才子书法,结体拙中寓巧,运笔潇洒爽朗,充满节奏感和韵味;是大家书法,行、篆、楷、隶均为上乘,字里行间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传统的功力和个人面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不尽的启迪。古文字学大家张颔先生赞曰:“姚先生的字确如其人,精微博大,高明平实。我每看到他的书法总觉得如读‘退翁山石之句’,有一股刚直浑厚之气扑来。”
   谈到姚先生的书法不能不提到他的篆刻。姚先生通篆书,对篆刻从青年就开始着迷。20岁时能用篆书写四条屏。21岁时发起成立新民中学书画篆刻学习会并任副会长。22岁时结识了工于篆刻的李伯常,摹刻汉印,技艺大进。23岁南下无锡,受浙皖印人的影响,把汉印的浑厚和浙派的细巧结合起来,并对汉印和明清流行的印风进行研究和探讨。 他非常讲究章法,是分朱布白的高手,着意于构筑自然动态的平衡,大疏大密,虚实相生。白文匀称祥和,柔中见刚;朱文浑厚朴拙,刚中有柔。所治之印每一方都匠心独具,充满金石气韵,凝聚着情趣。或自己的别人的名号章,或以励志为主要内容的闲章,或以表意为核心“画龙点睛”的起首章,一章一精品,一章一气韵,无不达心适意。读他的印谱,仿佛在读经读史读诗读画,仿佛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对姚奠中的书画篆刻,笔者试以一联概括:“宗魏师秦四绝通高宇,铸今熔古一家开远流。”
社会评价
   周汝昌评价我们素来最重者曰通儒、曰通材。通材者,能精于义理、考据、词章,不如此,仅为偏材而难成大器。例如司马光著书,题曰《资治通鉴》;章学诚著书,必题以“文史通义”;又有《史通通释姚奠中书法作品》《风俗通》《六书通》……举之难罄。又如“七略”“三通”,艺曰精通,文尚清通……中华学文之重通,其例不可殚举。是以姚奠中先生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亦造上乘,不问可知。是集所收,足见彩豹之一斑,丹凤之片羽,非等闲可望其项背。 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凡我当今与将来的莘莘学子,都可以从这一册艺术表现中领会造诣高深的前辈而生敬心,又由敬心而思希风跻古之信念,则薪火递传,光焰永永。 见姚先生此集之艺,可以晓悟游艺于道之情怀,异乎逐器以失源,方是具眼。
冯其庸评价2011年初冬,著名学者冯其庸为姚奠中作题画诗:“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我敬寿翁千盏酒,梅花愈老愈精神。”







2012年6月6日,“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206/1206211014640b3501af7963d8.jpg.thumb.jpg
   2012年6月6日,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逝世76周年;7月,章太炎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姚奠中先生年届百岁。本次展览时间为6月6日——6月17日,共展出章太炎先生、姚奠中先生120余幅书法作品,同时还展出章先生其他几位弟子的作品。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206/1206211018cb650e8cdcbdeecf.jpg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19 18:35:46


   姚奠中先生(1913~2013),男,原名豫泰,别署丁中、刈草、樗庐。191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人。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原主委。2013年2月27日5时50分在太原家中安然辞世,享年101岁。.
   2014年1月1日下午,山西省委办公厅给姚奠中家属打电话,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办公厅值班室,对姚奠中逝世的两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姚奠中的逝世表示哀悼,对亲属表示慰问。
  
姚奠中
   姚奠中从读私塾起便对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日课大小楷,十年不间断,初从元代虞集入手,后改学颜,并学小篆和隶书。1932年就学省城太原后,曾从山西著名学者、书法家常赞春先生攻习小篆,并于《石门颂》、《郑文公碑》用功甚勤。
   早年曾先后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和章氏国学讲习会求学,是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抗战爆发后,辗转江苏、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各高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通史,除经、子典籍之外,还涉及诗、词、文字学、文艺学等方面。
   1951年,回到山西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兼任科主任、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多年,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改革开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古典文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发表中国古代文、史、哲论文130 篇,出版和再版专著(含主编及高校教材)23 种,其中获得国家级奖2种,省级奖6种。 文史哲方面的著述包括《中国文学史》《庄子通义》、《中国古代文学家年表》、《南北诗词草》、《姚奠中论文选集》《姚奠中诗文辑存》、《姚奠中讲习文集》等。 姚奠中的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他的诗词创作堪称一部现当代历史记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风骨。书法高古大气,沉雄典雅,兼善楷、行、草、隶、篆,文化底蕴深厚,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 中国美术馆及多处博物馆永久收藏。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22:31:06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18:33
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姚奠中纪念馆(或姚氏宅院,或姚奠中故居)







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姚奠中纪念馆(或姚氏宅院,或姚奠中故居)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510/09/150023tm5eew6zele32llu.jpg













   姚奠中稷山南阳村人,章太炎的弟子,国学大师。2013年年12月以101岁高龄仙逝。   晋南(绛州府)稷山县南阳村姚家宅院,“姚奠中故居”。    1913年是农历癸丑牛年,也是民国二年,夏历5月21日,一名男婴在稷山县南阳村姚家大院呱呱坠地,取名豫泰,字奠中。   稷山姚家文化底蕴深厚、家学渊源、家风严谨,诗书济世长的训诫,写满了姚家大院的每一个角落,也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血脉之中。   祖母家训甚严且重教修德,伯父姚慎修崇文尚理、兴学育人、名噪河东大地;父亲姚慎行敏学笃行。地下党的堂兄姚晋泰。   姚奠中先生4个子女:女儿姚力芸,长子姚大云,三子姚三云。   姚先生1945年来到贵阳师范学院,他不仅承担文学史的课程,而且自编《中国哲学史》教材,讲课受到了四面八方学生的欢迎,旁听者络绎不绝。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李树兰女士,并在战火中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全国解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驶入了快车道。接到了老朋友罗季林的来信,信中讲述了山西大学虚位以待、求贤若渴的蓬勃生机,家乡教育事业的召唤,坚定了他回乡的信念。
   他于1951年8月,携带家眷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和山西大学,从此再没有离开过山西,那年他刚满38岁。   公元2013年12月27日,101岁的姚奠中先生安静地走了,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俞正声、刘云山,到遍布海内外的莘莘学子,从学界到艺术界,从大陆到台湾,唁电、悼词伴着天空纷飞的雪花,拥满了这个素淡高雅的书斋。
一个普通的教师,百年之后竟能得到如此敬仰,看古今人海,可有几人?!


姚奠中世系祖母→(伯父)姚慎修、父亲姚慎行→(堂兄)姚晋泰、姚奠中-李树兰-→(女儿)姚力芸、(长子)姚大云、(三子)姚三云。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22:58:38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18:33
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姚奠中纪念馆(或姚氏宅院,或姚奠中故居)







姚学谋说姚奠中故居(2015年10月8日)
   山西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是一个古村,本是元名臣姚天福故里。现今村头竖4块高大的标志分别标为“姚天福故里”、“高欢寨遗址”、“姚奠中故居” 和“国宝法王庙”。
   因天降小雨,时间紧迫,我们直奔村文化室,和姚三九宗亲见面,了解南阳村姚姓。看到我们后,74岁的姚三九紧紧拉着我的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们来到他退休后的工作地方——村文化室,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姚氏家谱》和他写的与姚崇、姚天福等先贤和姚姓文化有关的文章,我拿出《河南姚姓与姚崇》会刊2-7期和《姚崇研究辑存》赠送给他一套。大家兴奋不已,交流起来有说不完的话。
   这村现今有4000多口人,姚姓人占三之一强,是40多个姓中最大的姓。过去有姚崇祠堂、姚天福祠堂和各门支的姚姓小祠堂,现今已荡然不存,变为遗址。问还有什么遗迹,姚三九宗亲说,有姚奠中旧居可供参观。
   因时间不早,我们决定先去参观姚奠中故居。姚奠中故居是在前几年前才恢复起来。据说年近百岁的老先生思乡心切,2005年回到故居,早已房倒屋塌,一片瓦砾。老先生悲怆地说,我就出生在这里。通行者无不动容。姚奠中家族也是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家族。后来,在时任县长、乡村和家族的支持下,才把当时仅存北屋的250平方米的姚氏老宅原貌恢复起来!成为人们瞻仰的文物。
   姚奠中的侄孙、稷山县林业局副局长姚彦民下班后赶到家,亲自为我们讲解老宅的历史和今天。老宅给我们的突出印象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大户院落,有三道门,大约几十间房子(没有细查,也没有来得及细问),文化气息很浓,匾牌和对联,内涵哲理很深,书法艺术很高,还有碑廊,许多都是出之姚老先生之手。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老先生书法大家的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室内根据当年的实际给以布置,并有老先生家族的各位老辈人遗像,其中突出革命先烈姚晋泰和国学大师姚奠中,这两位特别值得家族骄傲的事迹。我们在老前辈的遗像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以表达崇敬之情。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10:41:1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12-20 22:05 编辑


稷峰镇南阳村距稷山县城仅2公里,西邻法王庙,稍远点是稷峰镇十里村青龙寺。
   有资料显示,全村946户.4300余口人.16个居民组。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村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集中发展之智,善谋发展之策,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使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集造纸、纺织为主的工业企业60余家,有近千人"在家门口上班",人均纯收入达3000余元。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510/09/144120e6yk2sux3suxke2k.jpg
    2015年,河南三门峡市姚学谋访问稷山南阳村,与姚高华乡长在村头合影。


   姚天福终于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任上,其地位相当于汉朝的“京兆尹”。史书中称,元朝的“京兆尹”中,姚天福的政绩最为突出。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姚天福病逝于大都,享年73岁,归葬于稷山南阳村祖茔,赠正奉大夫,追封平郡公,谥号忠肃。在姚天福死后三十年,即元统元年(1333年)三月,元惠宗又为姚天福树神道碑一通,高四米,重十吨,诏命翰林学士虞集撰文,刻写天福五千言于碑上。
姚天福终于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任上,其地位相当于汉朝的“京兆尹”。史书中称,元朝的“京兆尹”中,姚天福的政绩最为突出。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姚天福病逝于大都,享年73岁,归葬于稷山南阳村祖茔,赠正奉大夫,追封平郡公,谥号忠肃。在姚天福死后三十年,即元统元年(1333年)三月,元惠宗又为姚天福树神道碑一通,高四米,重十吨,诏命翰林学士虞集撰文,刻写天福五千言于碑上。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2212/14/113128smdz891g1co4m142.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2212/14/113154e9hp3nr6to32zcf7.jpg.thumb.jpg

       姚天福神道碑原在稷山县南阳村,因保护环境不合适,文物部门将其移至村西的青龙寺。








姚道荣 发表于 2022-12-20 10:18:38

国学大师越来越少了。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10:55:13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10:41
稷峰镇南阳村距稷山县城仅2公里,西邻法王庙,稍远点是稷峰镇十里村青龙寺。
   有资料显示,全村9 ...




   姚天福,字君祥,系唐玄宗李隆基朝名相姚崇之后。姚崇原籍陕州硖石,后代曾在金代中叶任绛州判官,遂家居稷山县南阳里。姚天福父居实,金代末年避兵雁北怀仁县,婿于进士赵泰家,生姚天福。后代曾在金代中叶任绛州判官。

—— 稷山县南阳里姚氏和姚奠中是姚天福的后代人。




   千年河东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姚天福与神道碑_千年河东_运城视听网http://www.0359tv.com/web/lm/ae/content_109759.shtml
   刘舒侠, 《元代姚天福神道碑校点注释》http://bbs.s j y s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10&fromuid=4


   虞集(1272-—1348),四川仁寿人,寓居江西临川崇仁。元代学者,字伯生,号道园。诗文、书法称著当世,人称邵庵先生。曾任国子助教、翰林直学士、奎章阁侍书学士等职。文宗时,与赵世延等同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等。
虞集书法,师承柳公权,兼容并蓄,而自成一家。《书史会要》谓其“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仅就此碑而言,其书法结体严紧,运笔自如,劲峭而显活泼﹐游弋而不失法度。其行书尤为潇洒、隽秀。文微明《停云馆十跋》谓其“札似伤佻”,正说明其隶改前人偏颇工整之流弊。
—— [元]虞集书姚天福神道碑。
      据说“姚奠中从读私塾起便对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初从元代虞集入手。”是否与 [元]虞集书姚天福神道碑、姚天福神道碑元在稷山县南阳里有关?




姚小平 发表于 2022-12-20 13:43:17

“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我敬寿翁千盏酒,梅花愈老愈精神。"
姚家的一代国学大师!

pszyyao 发表于 2022-12-20 18:33:19




   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姚奠中纪念馆(或姚氏宅院,或姚奠中故居)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510/09/145914mbtg5a27z57wgbpw.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510/09/145949ekttt2ilkzvttazt.jpg.thumb.jpg

http://www.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510/09/150023tm5eew6zele32llu.jpg.thumb.jpg










   2015年10月8日,在山西舜帝陵管理局孙永红局长(稷山县人)陪同下,姚学谋、姚崇故里董振民到山西稷山县南阳村联系姚姓宗亲到舜帝陵祭祖事宜,受到稷山县大阳乡姚高华乡长、南阳村退休干部、姚姓文化研究学者姚三九的接待和介绍。运城北相镇佳兆房地产公司姚海荣副总,表示30人参加运城舜帝陵祭祖。
   南阳村姚三九宗亲,退休后一直热心姚姓文化研究,是稷山县南阳村东街南巷姚氏家谱(辛卯年十月)的主编(整理姚永镇,顾问姚明堂)。


图3,在姚奠中故居前合影从左到右
   前排:姚高华乡长、河南常务副会长姚学谋宗亲、孙永红局长(运城市旅游局)、姚三九(南阳村宗亲);
   后排:南阳村副村长、姚奠中侄孙姚彦民、姚崇故里董振民(河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姚奠中先生和故乡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