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2-1 18:04:56

故事传说之姚涞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2-4 10:39 编辑

姚涞,字维东。浙江省慈豀县人。明朝嘉靖二年(1523)科举状元。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小村庄藏有奇人。自幼聪颖,巧遇良师,大维东魁于天下。弘治六年(1493),进士,左都御史王谟来浙江省慈豀县私访。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叫三才庄的地方,见到这里山明水秀,心想:既是山清水秀,必定地灵人杰。于是,王谟便走进了三才庄的一间私塾。他找到教书的先生就问:“你执教这些学生的才学如何?”先生回答:“这些学童才学参差不齐。”王谟又问:“能否让我当面一试呢?”那先生施礼道:“不瞒大人,请大人赐教。”王谟就吩咐先生让所有的学生放下书本,准备应考。王谟对大家说:“今天,我要考一下你们的才学,考试的方法是对对联,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谁先想好了谁就答。”一听说是对对联,先生和学生们都暗地里高兴,因为先生擅长吟诗作对,而且经常教学生练习。王谟站起身来,隔着墙头往外一看:正好有一牧童手拿柳条骑着一头黄牛从学校旁走过来,见此情景,便有了上联。说:“大家听好,我出的上联是:‘柳枝策牛背’。”王谟刚说完,便有一个高个子学生对道:“枣条戳狗牙。”先生把睑一沉,狠狠地瞅了学生一眼,王谟笑了笑:“对是对上了,只是欠雅。”高个子学童不服气:“大人的上联俗,还望有副不俗的下联吗?”王谟听了,非但没有怪罪,反而笑道:“说得有理,我再出,你来对。”说着,又出了一联:“前殿走到后殿。”那学生出口便对:“东街跑到西街。”王谟微笑着悄悄地对先生说:“可惜,此生贱才也。”先生见王谟很失望,便上前道:“大人,这个学生平日里就很浮躁,且好在人前卖弄。请大人再出一对吧,这里有个高才生一直都没有开口呢,”王谟说:“也好,我就出最后一联,学生们若再对不好,就由你来对。”王谟环视着学生们和先生说:“三字经,百家姓,茅草小屋一先生,童子七八个。”大家一听,这上联难度真是不小啊,正犯愁间,一个瘦弱的学生慢慢地站起来,轻声说:“大人在上,学生我对上了。”“噢,说来听听。”王谟道。学生向前进了一步:“大人,我的下联是:八大臣,九大卿,金銮宝殿一朝庭,天下十三省。”这个学生说完后,先生对学生的对答非常满意,暗暗高兴。王谟微笑着走到这个学生跟前,拉着学生的手说:“对得好,你只要勤奋努力,必成大器。”临走前,王谟对此学生说:“你愿意做我的书童吗?我会把你培养成材的。”这个学生就是姚涞。从此之后,姚涞便跟随王谟学习。与王谟朝夕相伴,研读经史,勤学好问的姚涞学识大有长进。姚涞在十九岁时,通过了乡试。三年后,姚涞进京城通过了会试。随后,他同七百多名贡生一起参加了殿试。嘉靖二年(1523)三月十五日,皇榜公开:第一甲第一名 姚涞。看到殿试结果后,这位自小从村庄里走出来的学生不禁热泪盈眶,他转身跪在与他一起来看榜的王漠跟前道:“学生总算没有辜负恩师的教诲,今日的成绩,当归功于您。”王谟抚摸着姚涞的头说:“孩子,这都是你一直发奋努力的结果。从今之后,你须要把全部才学用于国家,当竭力为朝廷,为皇上效命。”姚涞点头说:“学生记住了,请恩师放心。”姚涞高中状元后,虽然他已经跻身于上流社会,但为官之道却未能很好“领悟”,终究是书生本性,学识渊博。在大魁天下之后仅一时名声显赫,但官不高,权不重,没有多大作为。此科进士共有四百一十名,出了不少名人。其中第一甲第三名(榜眼)徐阶,官至内阁首辅。最后,姚涞官至侍读学士,侍候皇上学习文化,研读经史。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12-12-4 08:27:45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

pszyyao 发表于 2012-12-4 10:03:48

回复 1# 姚孝中


    好在标题是“ 故事传说之姚涞的故事”,可是却在《姚氏历代人物传略》中,史实和故事传说混在一起了。
    认真就没有故事可听。姚涞的父亲是谁?右都御史姚镆也!小山庄?父亲姚镆怎么变成左都御史王谟呢?儿子变成了书童。贡生能参加殿试?
    人比人,气死人。榜眼当宰相。有多少宰相是状元榜眼探花出身?三朝宰相姚崇是什么出身?房杜姚宋是什么出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传说之姚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