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1-15 12:35:00

临沂历史上的三大圣人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1-15 12:43 编辑

临沂历史上的三大圣人:
      智圣——诸葛亮
      书圣——王羲之
      算圣——刘洪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1-15 12:35:28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1-15 13:09 编辑

  一、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琊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1-15 12:46:25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1-15 13:32 编辑

       二、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03—公元361年),字逸少,东晋官吏,著名书法家,因作过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生于琅琊临沂,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并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临沂县志·古迹》)。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王羲之5岁时,“临沂诸王”举族南迁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旧居舍为佛寺。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寺内有金代妙济禅师觉海集柳公权之字而成的《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称名“集柳碑”。《集柳碑》记载了王羲之故居“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日洗砚池,皆其遗迹”等情况。

    明正德年间,被封于沂州的泾王朱祜舜又对此寺进行大规模修缮,并铸大批铜佛像及一口大铁钟。此后为纪念王羲之,后人又在普照寺和洗砚池之间增建右军祠。祠堂内立右军坐像,两边各一童子,左抱文房四宝,右抱白鹅;祠院内立一龙凤碑。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将原在城南关的忠孝祠移此,建于普照寺的西南。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孝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夕阳西下时,苍松古桧,暮蔼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被誉为“普照夕阳”,列入琅琊八景。千百年来,竭拜书圣故里的游人墨客,吟诗作赋,大加赞赏。明代诗人舒祥,七律《普照夕阳》赞曰: 碧玉楼头日未沉,几家残照半城阴。斜分宝刹千层影,光灿瑶龛百丈金。 归雁携云投百浦,啼猿迎月上东林。 柴门欲掩诗僧定,坐上闲庭抱膝吟。 抗日战争前,寺院仍一直保存,为省立第五中学的第三、四院。日军侵占临沂后,古建筑被破坏,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实亡,仅存的大铁钟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1982年始,政府拨款,对王羲之故居分期整修。现故居位于兰山区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四周青墙环绕。大门南向,前出檐,立明柱4根,门上悬挂“王羲之故居”扁额。入门向北,为洗砚池。池岸砌假山怪石,池畔植垂柳花草。池东西两侧狭窄处各一石桥横跨。池北临畔修砚碑 亭,亭内 立“晋王右军洗砚处”、“洗砚池”石碑二块,字迹古朴苍劲。亭东临池建厅堂,名晋墨斋,内陈列文房四宝、书、画等。亭西,池中建留香亭,池面曲桥回旋,衔亭接岸。池西,回廊环绕,长百余米,廊壁嵌大理石石碑50余块,系全国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时所题。砚碑亭迤北空旷处日“晒书台”,上有石碑,台北部亦建有厅堂,名书院,内设陈列书圣的碑帖、碑刻、石刻及书法名家的真迹。故居西则的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内,均为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是以陈列书法、绘画作品为主的文化公园。故居内景色宜人,亭榭台阁,溪水吟吟,文竹片片,相得益彰。春夏之际,临台凭眺,故居内亭堂参差错落,花红柳绿,白鹅绿水,池光桥影,环境清幽,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来此观美景,赏书法,思前贤,心旷神怡,叹为佳景。 2002年临沂市政府有又重新规划扩建王羲之故居,东至普照街,西到王羲之路,南至砚池街,北到兰山路。


    羲之轶事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羲音xī)。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为诗集作序,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其唐人临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道德经》,那群漂亮的上等白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1-15 12:51:27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1-15 13:15 编辑

       三、算圣刘洪

       刘洪,东汉末年泰山郡蒙阴(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他所创建的“乾象历”是我国第一部传世的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历法,为后世历法工作者所尊崇、宗法。
    刘洪自幼“笃信好学,观乎六艺群书”,有着渊博的知识,所以,年轻时就成为宫廷内臣,这对于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和潜心研究天文历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刘洪的才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后汉书》说,洪善算,当世无偶。因此,在汉灵帝光和年间,由太史蔡邕推荐,被调回京师,专门从事历法研究。在此期间,他除了按照皇帝的旨意参与“考验日月”,审核、课校他人呈报上来的研究成果外,还把多年来研究的成果汇集起来,写成《乾象历》、《七曜术》和《九章算术》等专著。经过精心地研究,他发现当时采用的《四分历》不准确,于是参照历代历法加以演算、改进,创造了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乾象历》是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的历法,在推算日食、月食时采用了定朔的方法,测得近月点的长度为27.5508日,白道和黄道约成6度的角,从中找出每天实际运动度数和平均运动度数的差,由此可平朔推求定期。《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的修订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为后世所沿用。
    由于他曾担任过“上计掾”和“检书东观”等技术性、学术性的官职,于是逐渐 “专心锐思于天文、数术”,成为“当世无偶”的天文历算学家和杰出的数学家。
    “上计”是秦汉时代,年终统计财政收入和考核地方官员成绩的方法,相当于现代的统计、审计。凡入京执行上计的具体工作人员,就称为“上计吏”或“上计掾”。很明显,“上计”是一项需要进行庞大、复杂数字计算的会计、统计工作。刘洪之所以能任此职,当然是由于他有着杰出的数学才能。
    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世人公认是由他创造了《正负数歌诀》:“强正弱负,强弱相并,同名相从,异名相消。其相减也,同名相消,异名相从,无对无之。”
刘洪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了“当世无偶”的成就后,又“探遗索隐,钩深致远”,开始了“专心锐思”于天文历算方面的研究。熹平三年(公元175年)当时担任常山长史的刘洪,公布了他杰出的天文学专著《七曜术》。七曜是指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刘洪在《七曜术》里,精确地推算出了“五星会合”的周期以及它们运行的规律。它的数据有的与现代高精度天文仪器测算的完全相同;有的“差值”甚微。在距今近2,000年前,能够得到如此精确的天文学数据,没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坚韧的毅力,是难以做出这奇功伟绩的。
    刘洪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在继《七曜术》后,又完成了一项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成果《乾象历》。它是我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考虑到“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它的完成,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大进步,从而奠定了中国“月球运动”学说的基础。
    刘洪的另一重要成就是和蔡邕一起补续了《汉书.律历记》,其中许多资料被都被后来的<<续汉书.律历记>>所采用。

    珠算,是用算盘进行运算的工具。珠算的发明,使人们的计算能力产生了一次飞跃,“珠算”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东汉魏人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刘洪。

    因此说,山东蒙阴是珠算的故乡,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有学者称珠算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

天山老妖 发表于 2013-11-15 13:45:14

拜读了,领教了,临沂三大圣人了不起!支持,赞一个!

山东姚宗旭 发表于 2013-11-15 14:01:26

天山老妖 发表于 2013-11-15 13:45
拜读了,领教了,临沂三大圣人了不起!支持,赞一个!

智圣,书圣,算圣,了不起!{:soso_e179:}

姚紫洪 发表于 2013-11-15 15:17:20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1-15 12:51
三、算圣刘洪

       刘洪,东汉末年泰山郡蒙阴(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他所创建的“乾象历” ...

好资料,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沂历史上的三大圣人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