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4 02:35:42

舜帝究竟出生于何地

舜帝究竟出生于何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11-21  
舜帝亦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号有虞氏,因德才突出被尧帝禅让帝位。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他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他孝感天地,德播人间,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个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的不朽功绩,与日月同光,天地同春,历经四千余年,深刻地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因此他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也”。孟子在这段文字中只说舜生于诸冯,并没有说明诸冯在哪里?呜条在哪里?因此,对于舜帝的出生地,崩葬地,就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其中对舜帝的出生地,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说舜出生于山东诸城诸冯。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在山东菏泽南五十里的诸城有诸冯。

第二种说法说舜帝出生在河南濮阳。这种说法的根据一是刘藻在《曹州府志》卷四的舆地志中所说:“姚圩在濮州东南九十里,《援神契》曰:‘舜生姚圩’,应劭曰:‘姚圩与雷泽相近,后世称为姚城。’”刘藻又说:雷泽在濮州东南六十里,隋置雷泽县。这也就是《尚贤》中所说的“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天子”。服泽是与雷泽相隔不远的一个小湖,在河南濮阳东南。

第三种说法说舜帝出生在山西运城境内的永济市。这种说法的根据一是说运城境内的永济市也有诸冯,也有雷泽,也有陶城,也有历山(中条山)。并说舜迁于负夏之负夏在今运城市垣曲县。

第四种说法说舜帝出生在湖南永州。根据是永州境 内有诸冯,因为《水经注》说“营水又西经营道县,冯水注之。水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岗。其水导源冯溪,本北流,县以托名焉”。其间所提到的“管道县”即是现今的江永和道县,冯水即为江华县的冯河,而江华自古称为冯城,冯水、冯城、冯岗、冯河、,和起来就是“诸冯”。另外九疑山就是历山,还有象山等与舜帝有关的地名。

山东河泽、济南,河南濮阳,山西运城,湖南永州都找得到与舜帝早期活动有关的地名。那么,舜帝究竟出生在哪里“

何光岳先生在《舜裔源流》一书中说:“菏泽诸冯、姚圩应系舜之生地,诸城之诸冯乃系舜曾迁居之地,而《读史方舆记要》谓山西垣曲县东北五十里有诸冯山,为舜生处,这也可能舜由河泽诸冯迁此,最后建都蒲坂。”

根据史料研究,河南濮阳的诸冯应是舜帝的出生地。鉴于今天的山东菏泽与河南濮阳紧邻的情况,可以想见古时菏泽与濮阳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域。据考证,诸冯、负夏、雷泽、姚圩、历山、成阳等地,都集中在菏泽和濮阳一带,所以历代各家也大都认为舜帝的出生地应该在濮阳。而山东诸城的诸冯,是舜曾迁居之地,山西垣曲县的诸冯,也是舜的迁居地。永州一些与舜有关的地名的由来,是舜帝南巡到苍梧九疑山时,因为一种恋旧情结,而将他的出生地地名带引到了苍梧山。

由于出生地有几种意见,所以舜帝的生日也有几种说法。菏泽、濮阳人说舜的生日是五月十六,山西人说舜的生日是五月初六,永州人则说舜的生日是八月十二。

地名相同的情况并不奇怪。研究舜帝出生在哪里,应该全方位考虑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过程。我国现代著名古史专家、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指出:我国古代部族分为三大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是炎帝和黄帝,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是太昊、少昊、蚩尤,苗蛮集团的代表人物是伏羲与女娲。其中的东夷集团所居住的地域。北自山东北部全境,西至河南东部,西南至河南的极南部,南至安徽中部,直至东海。徐旭生先生1921年开始在北大任教,1932年受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之聘专心研究历史。他在《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一书中,也肯定了舜属于东夷族。了解了这些,舜出生于河泽与濮阳就无可非议了。山西运城人说舜是山西永济人,在引用孟子的话时,只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这是断章取义的理解,其目的无外乎是为了争人文旅游资源。

六安姚远铸 发表于 2014-1-17 20:11:42

舜帝出生地争论较多,而山西蒲坂只是其中之一,得到认可最多的只有濮阳和菏泽两地了。

一、舜生姚墟
《世本》曰:“帝舜姚姓。”《今本竹书纪年》曰:“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孝经·授神契》曰:“帝舜生于姚墟,即东郡(濮阳)也。”《风土记》曰:“舜东夷之人,生姚丘。”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二曰:“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帝王世纪》曰:“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故《元和姓纂》曰:“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焉。”《通志·氏族略》:“姚氏虞之姓也,虞舜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二、渔雷泽一般历史地理著作和历史书都认为雷泽就是雷夏泽。《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一曰:“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成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于成,汉以为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雷泽县,因县(并)北雷夏泽为名也,属濮州。又说:“雷夏泽在县(雷泽县)北郭外,雍沮二水合同北泽。”这样看来雷夏泽应在山东鄄城县西北。《史记·夏本纪》集解曰:“郑玄曰雍水、沮水相融而合入此泽中。”《汉书·地理志》也说:“雷泽在济阴成阳西北”,《括地志》又说:“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上。”《元和郡县图志》也有同样的记载。这样看来雷夏泽应在雷泽县西北,并不是像有的人所说:“在今鄄城东境,郓城西北一带,黄河的南岸。”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雷夏泽在山东境,这是九州兖州之域,怎么能说舜渔雷泽是冀州人呢?很明显雷泽不应在山东,他不是古代舜渔雷泽的雷泽。在这里把舜渔雷泽与《禹贡》雷夏泽联系混淆在一起是很不恰当的。雷泽与《禹贡》雷夏泽是两个地理位置不同的湖泊。舜渔雷泽应在今日河南濮阳县境,《禹贡》雷夏泽应在山东雷泽县郭外西北今山东鄄城县境。 三、耕历山舜耕历山《山海经》记有历山比其他各种书所记历山地名要早,而且离雷泽还不远。《山海经·中山经》曰:“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 ,谷多美垩,又东五百里曰槐,谷多金锡,又东十里曰历山 ,其木多槐,其阳多玉。”在这里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附《读山海经札记》指出:“毕氏并指槐山为今闻喜县稷山之误。”[30]因此《山海经·中山经》所记的槐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西境内,很明显应是指今淇县、濮阳一带。因为在朝歌山之后,紧接着说槐山,又说东十里,曰历山,方向应在今河南濮阳县境。袁轲引郝懿行认为:“即上文历儿山,《水经注》河东郡南有历山,舜所耕处也。”《中山经》曰:“薄山之首曰甘枣山,共水出焉……又东二十里曰历儿山。”袁轲认为“历儿山即历山”为河东郡山舜所耕处。历儿山与历山应是两个地名,不能混淆。历儿山在河东郡,故《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蒲山亦名历山即此也,盖与薄山连麓而异名。”故“历儿山”当成舜耕历山的历山在山西。这与《中山经·中次五经》“朝歌之山以东的历山”是不同的。袁轲无注,今我指出应是淇县太行山的朝歌山。朝歌山以东的历山,为舜所耕历山处,在今河南濮阳县境,也就是《水经注》瓠子河的历山。 四、迁于负夏《孟子·离娄下》:“舜……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迁于负夏”《史记·五帝本纪》为“就时于负夏”。《尚书大传》也作“就时负夏”。《帝王世纪》作“迁于负夏”。焦循《孟子正义》疏曰:“郑康成云,负夏卫也,《索隐》云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故《尚书大传》曰:“贩于顿丘,就是负夏。”《礼记·檀弓篇上》说“曾子吊于负夏。”说明负夏在春秋时是一个重要地名,《帝王世纪》曰:“(舜)迁于负夏,每徙百姓从之。”又曰:“始迁于负夏。”“家本冀州,每徙则百姓归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曰:“负夏邑,一作瑕丘邑。春秋属卫,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可信从,但在这里区别负夏与负瑕邑,应是两个地名不能混淆。负瑕邑《中国历史地名词典》曰:“春秋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县东北。《左传》哀公七年“囚诸负瑕”即此。郦道元《水经注·泗水》谓:“瑕丘邑,与负夏”曰“郑玄、皇甫谧,并言卫地,鲁卫虽珠,土则一也”。很明显,郦道元在这里混淆二个地名在一起,一在山东,一在河南,不应是一地,不能混淆。“负夏一作瑕丘邑”。清光绪《开州志》曰:“瑕丘,在州东南义井里。”《礼记·檀弓》:“公叔文子升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寰宇纪》:“瑕丘在濮阳县东南三十里,高三丈。”《旧志》:“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嘉庆十年(1805)知州李符清建二贤祠于丘东,又建与乐轩三楹于小丘上。有《瑕丘记》,记载《艺文志》。”李符清在《修复先贤蘧子墓记》曰:“开州城南有瑕丘,即伯玉从公叔文子所升处也。其南五十里曰蘧村,相传为伯玉故里,墓亦在是。”说明负夏与瑕丘邑应为一地,在今濮阳县老城南,春秋时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今名固堆。 五、贩于顿丘《尚书大传》曰:“(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史记·五帝本纪》曰:“(舜)就时于负夏。”《尸子》说:(舜)“顿丘买卖,于是贩于顿丘。”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始迁于负夏,贩于顿丘,债于传虚,家本冀州。”这段话表明舜青年时的活动地区。负夏在今之濮阳县城南的后固堆。顿丘《魏书·地理志》记:“顿丘有二,一属黎明郡,西汉置,东汉天平年间罢。一属顿丘郡,北魏`年间置。”一些人认为舜贩于顿丘,在今清丰县之古顿丘恐不准确。因为此顿丘设县较晚,为汉旧县,只能是说唐代的顿丘城,在汉县的基础上扩建。故唐《通典·州郡十》曰:“顿丘,汉旧县,在今县北阴安城是也。鲋山,颛顼葬其阳,九嫔葬其阴,今名广阳山。有秋山,帝喾葬处。”所以有的同志说:“古顿丘城自汉置以来,隋以前尚缺足够材料论证外,所推测汉置顿丘城。”是无根据的,只能说:“很可能在今旧城村。”舜时贩于顿丘,应是古顿丘。《诗经·卫风·氓》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朱熹《诗集传》曰:“顿丘地名。”从这首诗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集市贸易的好地方,所以“氓之蚩蚩,抱布贸易”,“至于顿丘”。清嘉庆《浚县志·古迹》曰:“顿丘有二,一在黄河故渎之东,后魏景明年间置,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有顿丘城是也;一为古顿丘城在浚县境的古顿丘城,即《水经》之顿丘也。”舜贩于顿丘即当在今河南省浚县境之古顿丘城。《水经·淇水注》曰:“淇水又北屈而西转,经顿丘北,故阚骃云,顿丘在淇水南。《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顿丘,《释名》谓一顿而成丘,无高下小大之杀也。《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舜贩于顿丘,应是指淇河岸的顿丘,非清丰顿丘。 六、陶于河滨《史记·五帝本纪》曰:“陶河滨。”《集解》皇甫谧曰:“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有的人认为:“据《史记·河渠书》黄河河道自夏至于西汉初,并无大变化,估计唐虞时代的黄河,基本上也是这个走向在茌平、阳谷以西不很远”。这个估计不能算准确,因为在新石器时代尧舜禹时代天下大水,这时的黄河从郑州西北,到天津入海。王青同志具体指出:“在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有一次大的南北改道,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当时黄河泛滥与改道,冲积的地方很多。与当时的黄河流经濮阳是相吻合的。当时尧舜时代黄河下游河道正是走河北平原中部入海。可见舜陶河滨正在黄河下游河道经过濮阳。我们根据以上全新世冲积扇地理图,可以看出舜的活动正是在黄河古河道流经濮阳地区。舜陶河滨应是指濮阳的古黄河道。不是今天的黄河流经濮阳的河道。

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8 00:12:23

   再说地理座标定位法
      关于古书所记载的帝舜故里及早年活动地姚墟、历山、雷泽、河滨多为几省所共有,不能作为地理座标,惟独负夏属河南濮阳所专有,可以作为考证帝舜故里的座标。
      说起负夏(瑕丘邑),在历史上曾与负瑕(瑕丘县)混为一谈,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把鲁邑负瑕和卫邑负夏混在一起了,说什么“鲁卫虽殊,其土一也”,今人魏嵩山在《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中把负瑕(瑕丘县)与负夏(暇丘邑)搞清楚了,负瑕是鲁邑,秦置为瑕丘县,在今山东兖州市,负夏春秋属卫,又名瑕丘邑,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
      舜的第二故里负夏在今濮阳县的地理座标既已确定。姚墟、历山、雷泽、河滨的地理位置也就迎刃而解了,道理很简单,舜的第二故里瑕丘既然在濮阳县,他的出生地姚墟、耕渔铸陶之地的历山、雷泽、河滨就不会距离很远,按照当时的生产力及交通状况,舜不可能离家几百里、几千里去种地、打鱼、铸陶,就是经商也不可走的很远,所以姚墟、历山、雷泽、河滨、顿丘只能在濮阳县及其附近去找。
      2000年11月实地考查,现将考查情况介绍如下。
      1、瑕丘。在濮阳县东南9公里五星乡固堆村,遗址尚在,是东西相连的两个高台,东丘大,上建有碧霞元君庙,正殿供碧霞元君,旁供包括孔母、孟母在内的三圣母及观音菩萨,后殿供释迦牟尼,可谓是三教合一的圣地。西丘略小,原有帝舜庙,现改建小学,小学东墙边又盖有一人来高的帝舜庙,庙虽小,香火不断。瑕丘保持了古代地貌,三面环水,一面通路,绿树相映,浮鸭戏水,幽雅宜人。《礼记·檀弓》所记春秋时公叔文子欣赏瑕丘之美,依稀可见。略加修整,就可成为游览胜地。
      2、姚墟。在濮阳县徐镇镇老街,舜出生地在徐镇镇政府西南一华里处,现在是个大集贸市场,除了还有一口已淤塞的舜井外(在一个仓库院内),已看不到任何遗迹。姚墟又名姚城,《水经注》所说的“今鄄城西南五十里有桃城”即指此。桃城据说以桃林而得名,现在连桃树亦少见,真是面目全非,但在当地仍有舜受父母虐待的传说。
      3、雷泽。在濮阳县西南2公里新习乡、城关镇、五星乡交界处,现名黑龙潭。我们站在长岭上看到一望无际的低洼地,其深度可想而知。《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又云“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夏本记》裴马因 集解引马融曰:“雍水、沮水相融而入此泽中。”如果没有如此深广的储水面积,怎能容下雍、沮二水。雷泽在汉魏时尚有东西三十里,南北十五里的面积,现在已大大缩小了。
      4、历山。在濮阳县东南13公里的胡状乡杨岗上村,据当地农民介绍,杨岗上村原来是在一片长岗上,经黄河多次泛滥淤积,山岗已成平地,但现在看来杨岗上村仍比周围地区略高,而且岗上是黑沙土,具有湿粘干硬的特点,与周围的黄土地的土质不同,是典型的古丘陵黑沙土,相传舜耕历山即在此地。在杨岗上村也有一座帝舜庙,庙不大,香火很盛,当地老乡也能讲述一些帝舜的故事。
      5、河滨。据濮阳县史志办一位朋友介绍,河滨在濮阳县黄河故道北,已没有什么遗迹存留,所以我们也就没有考查。
      通过这次实地考查,我们感到濮阳县现存的有关帝舜出生地、故里、早期活动的遗迹及有关帝舜的故事传说,与古书记载三者基本吻合,这就更坚定我们认为帝舜故里在濮阳县的信心。当然这也只是初步推断,要想完全确认,还有待于更科学的研究加以证实。

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4 03:20:03

本帖最后由 姚南三 于 2014-1-14 23:31 编辑

《孟子》说“舜东夷之人也”,东夷在古代泛指山东及河南北部、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等地,以此定位则山西及两湖都被排除,因为孟子再糊涂也不能称两湖及山西人为东夷人,至于江苏,浙江因沾点“东”字边,暂不排除。
      《史记》说“舜翼州之人”。古翼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包括《周礼·职方》、《尔雅·释地》所记幽、翼、并三州之地,即今之河南北部、山西、河北全境、山东西北部。如以翼州人定位,江南四省全部排除,北方四省可以入围。
      各种古籍都说“舜陶于河滨”。河,在古代是黄河的专用名词,“陶于河滨”就是在黄河边上铸陶,江南四省与黄河不沾边,可以排除,北方四省都有黄河,但山西、河北都没提河滨,也可以排除。      以上通过东夷人、翼州人、陶于河滨就排除了江南四省及山西省、河北省,在围的只有河南、山东两省了。
孟子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比司马迁要早200余年,孟子曾游历齐、宋、滕、魏(辖河东这片地方)等国,对舜的研究,其全面,其深刻,可谓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在中国古书记载中并没有分歧 《帝舜故里负夏(瑕丘)考》一文中,列举了《墨子》、《竹书纪年》、《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15种古籍,都说舜生于姚墟,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贩于顿丘,还说舜为冀州人或东夷人也.

姚寒松 发表于 2014-1-14 21:17:36

南三宗亲的论据相当充分,应该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与历史研究者。同意南三宗亲关于“了解了这些,舜出生于河泽与濮阳就无可非议了。山西运城人说舜是山西永济人,在引用孟子的话时,只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这是断章取义的理解,其目的无外乎是为了争人文旅游资源。”的论断。

本文来自:中华姚网(http://www.yaogens.cn/)原文地址:http://www.yaogens.cn/portal/thread-34386-1-1.html”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4-1-18 06:00:18

姚凤阁 发表于 2014-1-17 18:08
收到庆财寄来的姚祖重华的画像,建中总版主很有画力,也说明他对姚祖感情深厚,画像很好,画出了姚家人的心愿! ...

您客气了,让我们一起感谢建中总版的辛苦努力和付出吧!同时也感谢南三宗亲为我们普及的知识!!{: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4-1-14 05:44:06

现代人确实该好好学学和严肃的研究研究这段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而不能再为了种种其他目的盲目跟风!!{: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1-14 15:08:42

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4 03:20 《孟子》说“舜东夷之人也”,东夷在古代泛指山东及河南北部、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等地,以此定位则山西及 ...

学习了!孟老夫子的话可信度最高。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1-14 15:10:03

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4 03:20 《孟子》说“舜东夷之人也”,东夷在古代泛指山东及河南北部、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等地,以此定位则山西及 ...

学习了!从此文中可以看出孟老夫子的研究可信度最高。

姚寒松 发表于 2014-1-14 21:25:55

转载的相当有水平!!

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4 23:16:37

多谢大家支持{:soso_e183:}{:soso_e183:}

姚南三 发表于 2014-1-14 23:21:35

本帖最后由 姚南三 于 2014-1-14 23:23 编辑

为了争人文旅游资源,山西某市旅游局出书招商,可悲的是我舜帝后裔游玩后,当为圣旨引经据典,可悲可笑!!!

姚自力 发表于 2014-1-15 08:11:21

很好的知识点,普及的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舜帝究竟出生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