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姚良官 发表于 2014-2-7 10:30:20

苏州名人墓——姚承祖墓<转>

姚承祖,这个名字是在周学鹰老师讲授的古建筑课上,提及其经典著作《营造法原》一书,由于是本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名字。2011年1月2日的这趟苏州之行,原本没有寻访姚承祖墓的计划。当寻访过蒯祥墓之后,在蒯祥园内徜徉之时,意外地发现了位于蒯祥墓西侧一处墙角旮旯的姚承祖墓。姚承祖墓,就成为了我自2007年探访北京的姚依林墓以来,所看到的第二位姚姓名人墓。这算是此行的一个意外收获。
姚承祖,这个名字是在周学鹰老师讲授的古建筑课上,提及其经典著作《营造法原》一书,由于是本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名字。2011年1月2日的这趟苏州之行,原本没有寻访姚承祖墓的计划。当寻访过蒯祥墓之后,在蒯祥园内徜徉之时,意外地发现了位于蒯祥墓西侧一处墙角旮旯的姚承祖墓。姚承祖墓,就成为了我自2007年探访北京的姚依林墓以来,所看到的第二位姚姓名人墓。这算是此行的一个意外收获。
http://s12.sinaimg.cn/middle/3fe8ebaanca07453c3a5b&690
离开蒯祥墓地时,往西会跨越一座小拱桥,桥的对面正对一座亭子,名为“计成亭”。
亭柱上挂有一副对联“无否大师留园冶,造园艺术有规”,这是当年罗哲文先生亲笔题写的。
2012年罗哲文先生去世,翻看当时的照片,亭边还立有牌子,专门介绍罗哲文先生的生平以及题词由来,也借此缅怀一番逝去不久的罗老: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
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赞》、《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2009年9月,罗老喜闻苏州蒯祥园扩建,将作为中国(苏州)传统建筑研究发展基地,欣然为计成亭命笔题写此匾联。”


过桥经过计成亭向南,来到关闭的蒯祥纪念馆背后,再向西不几步,侧身挤过面前狭窄的一道墙缝间隙,便又得一处豁然开朗的小庭院。
小院中没有房舍,亦非花园,主体建筑只有一座——姚承祖墓。

文保碑很明白地显示出,姚承祖墓只是吴县文物保护单位,吴县人民政府1986年3月25日公布,吴县人民政府立。
当时未见其他文保碑,如今行政区划早已调整,应该立有新的文保碑才对。
该文保碑背面,有姚承祖墓的简介:
“墓在胥口墅里村阴山,前立‘姚氏墓’碑。墓原葬法华山南麓涧桥旁。1971年毁,后由其孙将遗骸迁此。姚承祖(1866~1939)字汉亭,号补云,吴县人。一生设计建造厅堂馆院,亭台楼阁,寺庙殿宇不下千幢,生前著有《营造法源》、《姚承祖营造法源图》等书。”


碑上怎么能将《营造法原》的“原”字均写成“源”呢!
文保部门若成大不严谨的别字先生,历史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打上重重地问号了。
不禁联想到法国前总统、著名汉学家雅克·希拉克先生在扬州参访时,有中方的陪同人士主动向他讲解介绍,隋朝共有两位皇帝时,居然要这位法国人向中国人纠正,隋朝有三位皇帝。



缩在一角的姚承祖墓,对比前者所见蒯祥墓,虽然也是修葺一新,但是规模上要寒酸许多。
当然,这也是两者在封建等级、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全方位综合对比后的真实体现。

墓前一方小供桌,供桌上空无一物,后面即是墓碑和墓冢。
墓碑上书“姚承祖之墓,一九九二年七月,胥口乡人民政府墅里村民委员会立”。

李根源母亲阙太夫人的墓前东侧,于姚承祖墓的相同位置处,是一株需要一个成年人才能勉强环抱那么粗的大树,而姚承祖墓前侧,立着地却是一根大煞风水的路灯杆子。
其孙能够想方设法将祖父之墓迁葬于蒯鲁班的墓旁,也算让姚承祖死得其所了。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14-4-11 10:06:49

姚姓名人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州名人墓——姚承祖墓<转>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