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4-6-16 00:18:55

(宋·王應麟撰)《通鑑地理通釋》

(宋·王應麟撰)《通鑑地理通釋》 卷一歴代州域總叙上舜十二州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幽、并、營,孔氏云:禹治水之後,舜分冀為幽、并,分青為營。馬氏云: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逺,分燕為幽,齊為營。《漢·地理志》云:堯遭洪水,天下分絶為十二州,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列五服。與孔、馬之説異。愚謂《舜典》言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而後命禹平水土,當以《漢志》為正。鄭氏謂分衞為并,燕以北為幽,分齊為營。朱氏謂分冀東恒山之地為并,又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又青之東北遼東等處為營,而冀止有河内之地,今河東一路是也。劉氏云:冀州之域大於九州,於是分為幽、并,以此二州北扞夷狄,使不得接於王畿。《書大傳》《虞》、《夏》傳云:兆十有二州。注:兆,域也,為營域以祭十二州之分星也。 卷四歴代都邑攷帝舜都《史記》:“舜耕歴山”。《書》:帝初於歴山,往於田。《郡國志》:河東蒲坂有雷首山。注:縣南二十里有歴山,舜所耕處。《括地志》:蒲州河中府河東縣雷首山亦名歴山,南有舜井。又越州餘姚縣有歴山舜井。濮州雷澤縣有歴山舜井,又有姚墟,云生舜處也。媯州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歴山,皆云舜所耕處,未詳也。南豐曾氏曰:鄭康成釋歴山在河東,世之好事者因媯水出於雷首,遷就附益,謂歴山為雷首之别號,不攷其實矣。孟子謂舜東夷之人,則陶漁在濟陰,作什器在魯東門,就時在衛,耕歴山在齊,皆東方之地,合於孟子。《圖記》謂齊之南山為歴山,舜所耕處,故其城名歴城,今濟南府。“漁雷澤”。《括地志》:雷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鄭康成云在濟陰。《地理志》:“《禹貢》雷澤在濟陰成陽縣西北”。《墨子》曰“舜漁於濩澤”。《通典》“澤州陽城縣有濩澤水”。“陶河濵”。皇甫謐曰“濟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今廣濟軍。《括地志》“陶城在蒲州河東縣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歴山不逺,何必定陶。“作什器於夀丘”。夀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兖州曲阜縣東北六里。附寳生黄帝於夀丘。“就時於負夏”。孟子云“遷於負夏”,鄭康成云衛地。《堯典》:“釐降二女於媯汭”。媯,水名,在今河中府河東縣,出歴山,入河。《爾雅》:水北曰汭。《括地志》:媯州有媯水,源出城中,《耆舊傳》曰“即舜媯汭”。《水經注》:《世本》曰“舜居饒内”,在漢中西城。或言媯墟在西北,舜所居也。《通典》:金州西城縣有媯墟,《帝王世紀》謂之姚墟,《世本》曰“饒汭”,《古文尚書》、《周語》嬴内,音媯汭。《括地志》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里。《會稽舊記》云:上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嬪於虞”。《括地志》:故虞城,在陜州河北縣東北五十里虞山之上,今平陸縣。皇甫謐曰:堯以二女妻舜,封之於虞,今河東太陽山西虞城是也。舜居虞地以虞為氏。《郡國志》:太陽有吳山,上有虞城。《括地志》:宋州虞城縣,舜後所封,本處虞之媯汭,號曰有虞氏。《世纪》:舜所營都,或言蒲坂,即河東縣,今河中府南二里河東縣界蒲坂故城是也。或言平陽,今晉州城是也。或言潘,今上谷媯州城是也。 卷十七國形勢攷下蒼梧《正義》:“蒼梧山在道州南”。《索隱》:《地理志》有蒼梧郡。《山海經》注:即九疑山也。《漢書》注:文穎曰“九嶷山半在蒼梧半在零陵”。《檀弓》:“舜葬於蒼梧之野。”注: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蒼梧於周南越之地,今為郡。《史記》: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山海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注云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道州寧遠縣有九疑山,其山九谿相似。沅湘《地理志》:“沅湘出牂牱郡故且蘭縣”,今播州。“東南至益陽入江”,岳州阮江縣,漢益陽地。“湘水出零陵郡零陵縣”,全州清湘縣。“陽海山北至酃入江”,衡州衡陽縣。《楚辭》注:“湘水出帝舜葬東,入洞庭下”。郭璞云:湘水出零陵營道縣陽朔山,入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王應麟撰)《通鑑地理通釋》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