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4-10-29 10:01:52

(明·顧清撰)《東江家藏集》

(明·顧清撰)《東江家藏集》 卷三十二北游稿講章二首(選一)“臯陶曰:帝德罔愆,兹用不犯於有司。”此是《虞書·大禹謨》篇史臣記臯陶的言語,臯陶因舜美其明刑之功,故言此以歸功於上。帝是帝舜,愆是過差,帝德罔愆是總言帝之聖德無有過差,下文都是帝德罔愆的實事。簡是不煩,寛是有容,臯陶説臨下之道以簡為貴,帝之臨下則以簡,不行那煩密的政令;御衆之道以寛為本,帝之御衆則以寛,不行那急促的政令。罰是治人之罪,賞是報人之功,行罰時毎患於過重,行賞時每患於有所遺。帝於有罪的止罰其本身,更不連及他子孫,若是有功的則既賞其身,又推恩及其後世。過是不知而誤犯,故是明知而故犯。不知而誤犯的,不惟小罪不問,便是那大罪也釋放了;若明知而故犯的,不惟大罪不赦,便是小罪也須要懲治他。有罪當罰的,若於法度上可輕可重,心有所疑,便從那輕處發落;有功當賞的,若於法度上可輕可重,心有所疑,便從那重處行賞。不辜謂非其罪,經是用刑的常法。臯陶又説有一様罪人,於那法度上也可以殺也可以無殺,這様人殺之則恐其無罪而死,不殺又怕輕縱了罪人,帝之心只見得人命至重,故與其拘於法而殺無罪之人,寜可屈了我的常法且全他性命。帝之用刑行賞,一以仁愛忠厚為本,與那天地好生惡殺的心一般,這一念好生之德,隨處流布深入那百姓心中,所以一時百姓都感動興起,化而為善,都自然不犯有司之法度矣。臯陶是古今第一個善理刑的人,然猶不敢自以為功而歸德於舜如此,可見帝王之治以德為本,刑罰雖不可無,然所以導善迎祥致太平之盛,則有不專於是者。臯陶此言,真得聖人之心而可為萬世帝王之訓矣。伏惟皇上契聖賢之心,擴乾坤之量,身體而力行之,天下臣民不勝慶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顧清撰)《東江家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