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祖军 发表于 2015-4-10 22:57:17

姚氏新修族谱序

本帖最后由 姚祖军 于 2015-4-10 23:05 编辑

                        姚氏新修族谱序

    谱牒之难,非修之难,而考据之难也。
       吾族自大明永乐十四年始祖良珊公及兄良能、良德二公由江西迁於湖南之辰州。至宣德八年,而我珊公復自辰迁於沅州之芷江。
    历明之世,苗瑶土酋屡有猖狂,国初吴逆判乱,又数十余年。几经兵燹,而老谱遂失矣!后乃本诸传闻,註始祖之居地,或以为自福建漳州迁居江西之新昌,或以为南昌之丰城,或以为南昌之新建至所居之里,则曰濫泥湾兴贤坊,莫不同也!注始祖之世系,一为唐时思廉公之裔,一为崇公之裔。至所云传几世至勉公,则又莫不同也。
    辉曾祖文旻公,以传闻异词,欲订正之,有志未逮。先君乾贞公,与叔辈多闻继圣,甫议修考。而辉祖适自沅州迁四川之酉阳,事又不果。然其意念间,未尝不拳拳於斯也!屡感慨係之,而以命於辉,辉谓可缓图也。
   丁巳春,先君辞世时,餘多闻叔辈亦亡,苟不汲汲为之,前人遗恨,其有终窮乎?用是适来凤、龙山,逰宝宁、顺庆访亲支、察老谱,奔走数年,卒无寔际,而辉年又五十余矣!
   已巳秋,回沅省墓,三聚族人商度于祠,而以逰豫章访老谱之谋告於众,曰:谱之修,取其传,寔也!吾族虽肇姓于有虞,而编谱宜断自珊公,第珊公独非人子与?次弟其子孙,而不上溯其祖宗,非理也!知吾身所自出,而昧始祖之所徙来,非情也!豫章之逰,寔为修谱之先务,可不急乎?众咸首肯。于是勝杰、寿山、仕华、沧龙、知易父兄等倡其议,孟湖、大成、荣佩、华台、华贵弟侄等输其资,辉始果於行也。
   据手录之言,因径趋江西之南昌,询族人之住於濫泥湾兴贤坊者。果有族人一村,地名濫泥湾。此(比)至其处问诸长老,言由新昌迁居此地,姚湾元季为洪水冲頺,始移居於此濫泥。稽其谱牒,寔在珊公未迁之前。随趋丰城徧(遍)访之,虽有同姓之族,并无地名濫泥湾兴贤坊者,辉不勝太息!行数千里,所事竟归乌有!将如之何?
   居一二日,适闻有山名雪坡。因憶先人手录,载远祖讳勉号雪坡,宋理宗朝,廷对第一,或即此与?急趋问近地居人,绝无同姓之户,咸言公本新昌人,入赘邹氏,读书於此山,因自号焉。览其遗迹,尚有雪坡书室及纳凉地,公及邹夫人之墓在焉!
    解缆去之豫章,省垣中,居月余,又遇新建族人。询先世之派系,皆由斗门,而斗门又係南昌姚湾,今名濫泥湾之所分。於是遂往瑞州之新昌,访得同姓而考之。入其村,见石坊屹立,额刻“兴贤坊”三字,谛观之,即雪坡公之状元坊也!同族居坊之上下左右者数千户。因入阅其村,遍访濫泥湾地名,得一二长老言:此地土壤膏腴,喜晴苦雨,此(比)大旱则禾黍倍收。今名坊里、衙里者,即古之濫泥湾地也!客问何故,辉告之情,求聚众于祠,叙始祖之名讳及迁移之里居、年代,出谱牒而共证之,历历不爽。然后知吾族手录中,误以新昌为新建也!其曰丰城者,因勉公入赘而讹传也!以为思廉公之裔者,辉在豫章凡所遇问,并无有称为其后之人,其支分派别又崇公之先,非吾族所自出之始祖也,明矣!以为福建徙江西,又因雪坡次、三二子迁居福建而讹传也!
   老谱言:吾族自汉侍郎雲公为一世祖;十一傅至荣公;九傅至崇公,为唐贤辅;七傅至尚忠公,由河南陕州硖石迁新昌之灵源,其元孙振、来孙旦、及九世孙勉,俱状元及弟,郡守蔡谟为建 “奕世状元”坊焉;振公次子渠公,乃吾房分支祖,传六世至文龙公,從元世祖平定江南,诏为 “袁、临、瑞”三路总管,传七世至珊公,则吾沅之始迁祖焉。
   后本曾祖文旻公所遗之草稿,继参姚学儒先辈,註清始祖分析之原委,三则据先伯、占魁、先君乾贞手录,我支之世系折衷裁定,一一禀诸父老同考,则弟孟湖、大成、荣佩编校,则子沧溶、舜民反覆審慎,伪者去之,真者存之,十三寒暑创稿始成,若是其不易也!
   噫!曾祖欲订正而未逮,辉先君欲修考而不果,今借父兄弟侄辈之力,使辉获考知,数百年不傅之世绪,而本源源,赖以不墜,难与否与?谨述先人之志,意及辉奔走之艰辛,以告来者。
   嘉庆十六年 辛未孟春月上浣 十六世孙荣忝(恭)谨識



(良能公第二十三世裔孙、四川蓬安姚波誊录,良能公第二十二世裔孙、湖南会同姚祖军断句、校勘)
















               姚氏新修族谱序(译文)

   谱碟之难,不在于编修之难,而在于考据之难啊!
   我们沅州府芷江县姚氏家族的来历,系从大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始祖良珊公和兄长良能、良德二公从江西迁到湖广辰州府,而再到大明宣德八年((1433年),我良珊公又从辰州府迁移到沅州府芷江县。
   有明一代,辰、沅一带,屡有苗、瑶少数民族土著首领率众猖狂作乱;本朝(大清)建国初期,又遭遇吴三桂乱党叛乱,辰、沅一带成为朝廷和叛军激烈争夺的战场,这样又过了数十年。期间几次经历兵毁战乱,于是老谱就丢失了!后来,先辈们就只能根据各种传闻,在各自手抄的草谱上标注始迁祖原来在江西居住的地方--有的以为是从福建漳州搬到江西新昌,也有的以为是南昌丰城,还有的以为是从南昌新建迁到目前所居之地,大家各自都将这些地点,说成是祖源地“滥泥湾兴贤坊”,各自的说法都不相同!而记载标注始祖的世系呢,也有很两种迥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唐代思廉公的后裔,一种说法是唐相姚崇国公的后裔。至于说,所述传几代到姚勉公,那就更加有多种说法了。
   我的曾祖文旻公,因为考虑到关于家世来历的说法众说纷纭,曾谋划去修正,虽然有这个志向,但没有获得成功。我的父亲乾贞公,与叔辈们经常听到,因此想继承先祖遗愿,办成这一英明之举,但刚开始商讨考证修编之事,却赶上我祖父正率领大家从湖南沅州迁到四川酉阳,事情又没有成功。但是他思虑之间,其拳拳之心皇天可鉴!多次感慨系之,而后将这一使命来勉励我去完成,我当时说可以慢慢来吧。
   丁巳年春,父亲辞世前后,我经常听闻叔辈们也先后辞世。如果不把这当做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提上议事日程去努力完成,那么前人留下的遗憾,还要让它无穷无尽延续下去吗?因此,我去湖北来凤、湖南龙山,到四川宝宁、顺庆等地遍访亲支、观看老谱,奔波了几年,最终没有结果,而我却年逾五十了!
   已巳年秋季,我回沅州府为良珊公等先祖扫墓,三次聚集族人在祖祠商议此事,把自己计划游历江西豫章寻访老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说:家谱的研究,关键在于其传记,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姚氏虽然肇始于有虞氏,编修家谱应该说在良珊公这代中断了线索,但难道唯独良珊公非为人子,是从天上掉下的么?依次记载其子孙,而不上溯他的祖先,这是极不合理的!知道我们自己出自哪个始迁祖,却不知道他从哪里迁徙而来的,这是极不合情理的!这次豫章之游,的确是当前修谱的当务之急,能不急吗?大家都点头首肯。于是胜杰、寿山、仕华、沧龙、知易父兄等人倡议,孟湖、大成、荣佩、华台、华高弟侄等出资,我开始付诸行动。
   我依据草谱上先辈手抄之只言片语,就径直去到江西南昌,到处询问是否有族人居住在滥泥湾兴贤坊的。果然寻访到一个聚集着族人的村庄,地名也叫滥泥湾。及至那里询问族中众长老,都说他们系由新昌迁居此地,新昌姚湾在元代遭受洪灾被冲毁,于是便开始移居于这个滥泥湾。根据他们的家谱,是在珊公没有迁移之前。随后赶到丰城遍访,虽然有同姓家族,但并没有地名滥泥湾兴贤坊的,我不胜叹息!行程几千里,所苦苦追索的事情最终化归乌有!这将该怎么办?
   在这里住了一两天,刚好听到有一座山叫雪坡。于是回忆先人手抄的信息,记载远祖名勉号雪坡,南宋理宗朝时,当廷对答第一,状元及第,也许就是这个雪坡吗?赶快去问附近居住的人,却没有同姓的户,都说勉公本来是新昌人,入赘邹家,就在这座山上读书,于是以雪坡自称。观其遗迹,还有雪坡书室以及纳凉地,勉公和邹夫人的坟墓就在那里!
   我又坐船离开豫章,探访垣中,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又遇到新建族人。于是向他们打听先辈的支流世系,都是出自斗门,而斗门又是由南昌姚湾,现在叫滥泥湾的地方所分出来的。于是就去瑞州的新昌,访得同姓族人而进行考证。进入村子,见到一座石牌坊屹立于此地,匾额上镌刻着“兴贤坊”三个字,仔细观察,这就是雪坡公的状元坊!同族人住在“兴贤坊”的上、下、左、右的多达数千户。于是深入研究这个村子,遍访滥泥湾地名,有一两个老人说: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喜欢晴天苦于降雨,及至大旱,则庄稼倍收。现在这个地方叫坊里、衙里,就是古代称为滥泥湾的地方!他们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告诉他们实情,并恳求族人聚集在祠堂,向他们叙述始祖的名讳以及迁移时的住址、年代,出示家谱而一同证实,都一一清晰无误。然后我才知道,我们手抄草谱中,误以新昌为新建!而以为祖源地是丰城的,是意因为勉公入赘丰城邹家而以讹传讹造成的!关于系思廉公后裔的说法,我在豫章所见所闻,并没有有称为思廉公后裔的族人,而思廉公分支派别又在崇公的前面,这不是我们所出自的始祖,我终于弄明白了!以为我们是从福建迁江西的说法,则又是因为勉公雪坡次子、三子迁居福建的缘故,以讹传讹所造成的!
   老谱上说:我们家族从鼻祖汉侍郎云公为第一世;十一世傅到荣公;九世傅到崇公,是唐代贤相;七傅至尚忠公,由河南陕州殃石迁新昌灵源,他的长孙振、来孙旦、以及九世孙勉,皆先后状元及第,郡守蔡谟为之建“奕世状元”坊;振公次子渠公,是我房分支之祖,传了六代到文龙公,文龙公跟随元世祖平定江南,朝廷下诏将之任命为“袁、临、瑞”三路总管,传七代到良珊公,即我们沅州姚氏的始迁祖。
   后来,我根据曾祖父文旻公所遗之草稿,继参考姚氏学儒先辈的考证,在家谱上注清始祖自祖源地分析并迁徙的始末,三则根据先伯、占魁、先父乾贞的手抄,这样我支的世系就取正裁定了,一一禀报诸族中父老共同考证。于是乎,兄弟辈孟湖、大成、荣佩等编校,子侄辈沧溶、舜民等反复审查,通过一番去伪存真的艰苦工作,经历十三载寒暑更迭,初稿才开始形成,如此这般实属不易呀!
    唉!我的曾祖父想订正未达到目标,我父亲想考证修编而没有成功,现在借兄弟侄儿辈的力量,使我得以完成考证并知晓了前因后果,几百年失传的世系,终于找到根本,可源源不断流传后世,赖此而不致断绝,难易与否?这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谨述先人的遗志,意及我自身奔走求索的艰辛,以告后来者。
   嘉庆十六年辛未孟春月上浣 十六世孙荣恭谨識


      (良能公第二十二世裔孙、湖南会同姚祖军敬译)

姚克保 发表于 2015-4-12 11:54:25

、这篇《新序》我认为确实是当时三公后裔所写,不应该是伪造,但可能由于当时的历史和信息等原因,所以在展示寻亲过程中所见所闻之时,也展示了一些不全面的东西给后人,从而出现了新的疑惑一,《新序》证实了我以前的一个猜想。我一直在猜想,三公现在的谱应该是公元1700年后抄的方里的谱头,因为方里谱《存疑》中说的很清,公元1714年立该谱前也是用“卞梁”派的本子,这个本子就是现在南垣、南昌谱系,公元1714年后方里谱系才有了现在的面貌。但猜归猜,却一直没有根据,现在通过《新序》知道了,是嘉庆年间抄去的。二、灵源地区从来就没有叫过烂泥湾的说法。无论是去查古地名还是现在流传下来的俗说,灵源之地没有被称作过烂泥湾 ,而南垣谱作为沿用老“卞梁”的谱系,特意记了一支由省城迁烂泥巷,说明这个烂泥湾也好,烂泥巷也好,一定有,但一定不是灵源区域,对于当时为什么“有一二老人”说灵源地区就是烂泥湾呢?,我想肯定不是坏意,个中原因就不好猜三.为什么三公后裔寻祖不先到靠近湖南的瑞州府新昌县的灵源而是直奔更远“豫章”而去的?丰城、南昌都属豫章,以前没有南昌姚氏之说,只有豫章姚氏之说,而灵源姚氏只称瑞州姚、新昌姚或直呼灵源姚,决不会说是豫章姚,姚勉只是灵源姚的一员,除他的直系后人会认为他们是丰城姚外,其它支是不可能因姚勉客居丰城而将本支跳过灵源说丰城姚的,是不是三公以前的草谱上记有“豫章、丰城”“烂泥湾”等字样?从“卞梁”谱系(即南昌南垣谱)看,一方面灵源姚是从丰城来的,丰城什么地方?没有任何记录。另一方面,谱记丰城烂泥湾姚是灵源迁省城(南昌市)姚的分支,《新序》中尽管记的不很准确,但也证明了烂泥湾与南昌有关。那么我们能不能这么认为,三公后裔会不会是南昌姚氏的丰城烂泥湾支系?,四,为三公后裔祖考,我曾回过姚闻闻关于姚勉出自姚思廉系的文章,原文是:我认为:姚闻闻的思路是对的,但把姚勉肯定是姚思廉的后裔,我又觉得证据不足。一"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中“盍”是语气词,是可能的意思,这是很多文人认可的解释。二“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鳩雄。”这句话出现在文学作品,而不是出在传记或其个人简历中,带有明显的文学泛指。夸大一点说,我们常会有老师对学生说:“四大发明是我们的老祖发明的”。但实际上是不是这老师的亲祖宗,这真不好说。三、现保存在宜丰县(古新昌县)博物馆的姚勉曾祖姚锡墓志铭,在讲到其祖上出处时,有“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的记录,没有说灵源姚是姚思廉的后裔,只是说可能与姚思廉受封有关,这可是姚勉的祖上,其墓志铭在姚勉生前近一百多年就埋在地下的。四、姚勉文中说“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姚锡墓志铭中有“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这两处的表述一致,所以灵源姚为仓监之后是可以肯定!作为灵源姚子孙之一的姚勉也是仓监之后便是无疑了。五,对于《新序》中说是姚崇后裔那一段,我个人认为,可能不是从方里原文,因为方里谱一直是认为姚思廉是他们的远祖。谱的首页就有“远祖,姚思廉”字样。没有直指是姚崇后裔。当然,方里谱又说姚尚忠迁自河南硖石,这点也让人不解。六,三公后裔寻祖回去后作出这个序,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难得的。从他们当时掌握的资料,也只能这样去做,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去纠缠这事了,事实上,他们也纠缠不清,就灵源本地两支,现在也纠不清,何况外迁的呢?真正的狭义灵源坑在方里管辖,找灵源姚不以方里谱为准,以谁的为准呢?他们必须要有个结论,他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有个根,接灵源总不会错,接灵源谱就得接方里谱,方里谱没有烂泥湾的记录,三公后裔们总不能改方里谱吧,所以这篇《新序》有它的执着和无奈。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4-13 13:19:16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5-4-13 13:39 编辑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51公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45米至1480米之间,全境状似一个东西向的“棱形”。全县常态地貌构成,大致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总人口28万,辖16个乡镇(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炎凉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锦江在县城南面擦边而过.境内建大小水库若干座.
下文摘自(酉阳甘溪镇《姚氏家谱》姚氏新修族谱序)"因入阅其村遍访濫泥湾地名得一二长老言 此地土壤膏腴 喜晴苦雨 此大旱则禾黍倍收 今名坊里衙里者即古之濫泥湾地也."请大家观看芳里的地貌图.不靠河流的山村.在芳里村的北面山凹里,建有芳里水库.这样的地理条件.会将芳里衙里命名为烂泥湾吗?!序中又说(喜晴苦雨 此大旱则禾黍倍收)"既然大旱则禾黍倍收"为何又建只供灌溉防旱用的芳里水库呢?    他们的祖谱"是听老者说来自姚崇而定稿尚忠为始祖.现在的新谱序,又是"得一二长老言"?可以不用考征!太不认真了嘛.离谱啊!

pszyyao 发表于 2015-4-12 11:32:53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11 17:08
谱序中说,自丁巳年撰序人的先君去世开始,撰序人就开始寻根问祖,到嘉庆十六年辛未年写成这篇谱序,历经十 ...

         嘉庆十六年 辛未孟春月 上浣 十六世孙 荣恭谨識的姚氏新修族谱序来自(姚波录于)重庆酉阳甘溪镇太平村(太吉)《姚氏家谱》此序的原始出处是不是重庆酉阳甘溪镇太平村(太吉)《姚氏家谱》?   这位“十六世孙 荣恭”是什么人?与重庆酉阳甘溪镇太平村(太吉)姚氏是什么关系?与三公又是什么关系?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11 09:19:14

   从这篇谱序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三公支系确认自己不是思廉公后裔,而是崇公裔孙尚忠公之后,并说烂泥湾就是今灵源方里及衙里村。我们为寻根人认真执著的精神感动!         在感动的同时,我还想问一下,撰序者去江西新昌寻到烂泥湾,寻到尚忠公支系后,是否又去了河南陕州,在崇公支系谱中考证尚忠公的情况?结果如何?

姚祖军 发表于 2015-4-10 23:16:01

{:10_154:}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5-4-10 23:30:14



先把座位排好!祖军、姚波二位辛苦了!

南昌姚公瑞 发表于 2015-4-11 07:06:23

点赞!宗亲们,辛苦了!

pszyyao 发表于 2015-4-11 11:36:10

         赞!

      嘉庆十六年 辛未孟春月上浣 十六世孙荣忝(恭)撰姚氏新修族谱序 i! l8 b+ V4 T/ X
&
(良能公第二十三世裔孙、四川蓬安姚波誊录,良能公第二十二世裔孙、湖南会同姚祖军断句、校勘)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11 17:08:39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5-4-11 18:07 编辑

谱序中说,自丁巳年撰序人的先君去世开始,撰序人就开始寻根问祖,到嘉庆十六年辛未年写成这篇谱序,历经十五年,撰序者的寻根究底之志不谓不坚,为寻根者感动!   同时让人也感到惊奇,这篇谱序似乎解决了三公支系存疑的所有问题。请问祖军宗亲,这则谱序什么时候发现的?收录在哪部族谱中?能把老谱页上传吗?三公支系的祖源及世系问题真能顺利解决了,也是灵源姚氏的一大幸事!

姚克保 发表于 2015-4-11 23:44:57

可以肯定地说,灵源区域没有称过烂泥湾,无论是古地名还是民间俗称,别的情况待我有时间再给宗亲理一理!

姚克保 发表于 2015-4-11 23:50:08

其实,有些事一说,大家郁懂的,可要装糊涂,那也没办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姚氏新修族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