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2 17:13:14

敬请管理兰溪<<姚氏家庙>>的宗亲填实(?)的联系大名及电话号码!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6-1-22 21:30 编辑

廷明宗亲春节期间和春节后拍摄《姚氏宗祠》的安排 [复制链接]












[*]


http://www.yaogens.cn/portal/static/image/common/online_member.gif浙江金华兰溪《姚氏家庙》是近年姚宝熙老人筹资建造的。姚氏家庙,俗称大祠堂。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由姚敬泉捐助基地,由姚见山、姚文炳主持创建,历时一年多完成。民国14年(1925年)经全族磋商,集资动工翻建,全村男丁摊派劳力,历时三年余竣工。乡贤姚坤鳌一人资助24000银元与全堂青石柱,村民建崇德报功祠一座,以彰姚坤鳌之贡献。近年复建的《姚氏家庙》耗资500余万,村中姚宝熙老人一人独捐400余万元。姚宝熙老人早年在外创业,勤俭持家,为人忠厚,品德有口皆碑。兰溪建造兰溪一中时曾捐钱出力。近年欣闻村中复建《姚氏家庙》,需要资金500余万元,其一人便捐出积蓄400余万,成为姚村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又一典范。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6-1-22 14:46 编辑 I& x" n4 s" _! p2 S" s
http://yaogens.cn/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201601/22/143216zkh0occh00kcthz4.jpg.thumb.jpg3 F+ r6 m8 Z9 L4 [8 C
【春节期间安徽拍“姚氏祠堂”时间安排】
2.16:   合肥撮镇               联系人:姚本泰180560561372.7-2.8: 枞阳会宫               联系人:姚宗清15922348179                                  联系人:姚乐华150556582992.:9-2.11:贵池姚街               联系人:姚家伟138664655212.11-2.12:寿县安丰镇            联系人:姚传新13905646834

【南方拍“姚氏宗祠”照片路线图及大概时间安排】
2月27号上海出发:2.27-28:上海-浙江兰溪                      345公里   5小时 联系人:(?)   所以,希望有祠堂宗亲:如果您愿意将自家的祠堂拍摄并编入《姚氏祠堂》画册,请你直接与我联系。. v2 ~7 i$ f7 N8 t( K. w
4 ?) }* [- g9 V5 b1 d7 N       因为我经常出国无法天天上网,又因为微信群信息量过大瞬间会产生覆盖,所以联系我除了通过姚氏网站和微信群之外,最好的方法是【手机短信】,我的手机号13901601177,有我微信的宗亲也可以“私微”我。5 ~8 m$ L- e+ p/ }8 P- |; O4 \
' D7 Wc8 |. j7 E       谢谢各位宗亲!) C2 b+ y, L; h8 ]5 [' a# V8 m' X' C" V' S0 Q; ^/ j
       没有直接与我联系的,我没有取得第一手资料的祠堂,我无力前往拍摄!
             再次请求各位宗亲谅解!

http://www.yaogens.cn/portal/static/image/common/online_member.gif



敬请浙江兰溪姚氏管理家庙的宗亲们关注这一极其重要的信息,主动将上面2.27一28:上海一浙江兰溪联系人:(?)内填上联系人的大名和电话号码,以濔补缺憾。谢谢了!
   廷明宗亲如是说:43岁之后我介入了专业摄影领域,先后成为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会长。
e# j0 j/ ], Y/ Y6 Y2 n1 J1 q
近20年来我拍摄出版了《穿越西藏》、《穿越美洲》两本大型画册,目前正在努力完成《游走世界》的拍摄,我已经走过来101个国家,我拍摄的每部画册的周期一般大概需要8年。我最后要完成的画册是《中国姚氏祠堂》,我希望为我们老姚家做一点事情,希望留下一部咱们姚氏自已的作品。我们要为廷明宗亲崇高的家国深情点赞,讴歌!!n为为3 {; p0 l, {, r# `" G1 W


姚先达 发表于 2016-1-22 18:57:59

给敬文宗亲点赞,为我们老姚家操心了!!!{:13_226:}{:10_162:}{:10_166:}

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2 20:38:12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6-1-22 20:43 编辑

      
          {:10_150:}衷心感谢山東临沂先达宗亲{:10_134:}
关注浙江兰溪<<姚氏家庙>>的拍攝事宜!{:10_166:}{:10_165:}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1-22 21:51:01

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2 20:38
衷心感谢山東临沂先达宗亲
关注浙江兰溪<<姚氏家庙>>的 ...

赞敬文老以实际行动支持廷明宗亲拍摄《中国姚氏宗祠大全》,向敬文老学习!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6-1-23 10:40:21

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2 20:38
衷心感谢山東临沂先达宗亲
关注浙江兰溪<<姚氏家庙>>的 ...

敬文老辛苦了!

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3 11:07:29

   以下资料转自百度,供宗亲们分享。充分展示兰溪姚村的姚氏先贤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崇德尚行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此,我要向兰溪姚氏先贤们三叩首,以表万分敬仰!
         姚村:人在亨途善为美公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与团结凝聚的纽带。遵守公德,热心公益是社会成员责任感与感恩心的体现,是个人对于集体的情感流露,既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行动,更是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的心境。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姚烈一户三人从绍兴会稽迁至兰溪龙山落户,逐渐形成了姚村村落。在距今七百余年的村史里,姚村历来有着热心公益、崇德尚行的深厚传统,公德善行在姚村这片土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公德是姚村氏族的维系纽带公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是个人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在以宗族关系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乡里间的公德慈善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养老恤幼、仓廪制度、兴学助教、修桥铺路、筑塘开堰,既是扶危济困,惠及邻里的措施,也是密切宗族联系,延续家族传统的善义之举。            修祠建庙伦理教化宗祠家庙,以宗族血缘为基础,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起到瞻亲睦族的作用,以求宗族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和族规民约的编订,严格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辨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宗祠家庙的建设通常由本族村民以民主集资的方式完成,其修建不但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宗族内部传承先祖精神,凝聚氏族血脉的文化工程。姚氏宗祠,俗称大祠堂。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由姚敬泉捐助基地,由姚见山、姚文炳主持创建,历时一年多完成。民国14年(1925年)经全族磋商,集资动工翻建,全村男丁摊派劳力,历时三年余竣工。乡贤姚坤鳌一人资助24000银元与全堂青石柱, 村民建崇德报功祠一座,以彰姚坤鳌之贡献。近年复建的“姚氏家庙”耗资500余万,村中姚宝熙老人一人独捐400余万元。姚村另有明德堂、如德堂、崇德堂、萃德堂、世德堂、慎德堂等以德命名的明清厅堂多座,也可见村中世代“德”文化的深厚底蕴。岁月流逝,姚村家庙几经修建,村民所传承的宗族公德之心却从未改变。         兴学助教世代荣昌作为崇儒重士的善举,兴学助教,崇学向善早已融入于姚村的发展历程中。明万历廿八年(1600年),姚敬泉创办豸山书舍,延请名士任教,招收四方青少年就读。姚敬泉谢世后,由其长子尚道、三子尚贤秉承父业,至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贤谢世后停办。父子两代兴学执教50余年,开智育才无数。清同治年间,姚村有姚登祚,姚如衡父子相继设馆办学。清末姚村有南馆、北馆两所私塾,由贡生姚清时、太学生姚瑞琅任教,治学严谨,桃李满园。又有姚延恺于齐政堂坐馆,教读四书五经。民国初年,姚村如德堂设有私塾,两年之后停办。继而由姚坤鳌在慎德堂开办私塾后移至齐政堂。民国25年(1936年)私塾并入潆溪初小。民国27年,创办潆溪完小,身居他乡的姚文基捐助桌凳40套,被冠为校董。民国32年(1943年),村民姚福宝又在中瑞堂兴办私塾,聘请村民姚国庆教学各类启蒙读物,翌年停办。姚村历史上私塾学堂众多且多为本村村民自办。后历经发展又有姚村小学、殿山初中各类学校建成。姚村人捐资助学,担任教师,投身于全村教育事业的热情从未间断。         修桥铺路施恩布德在交通不甚发达,出行极不便利的古代。修桥铺路、设立义渡,方便出行是一项造福一方的义举。古时姚村去兰溪县城须在溪西乘船渡过兰江。一次适逢大雨,姚村村民姚坤鳌与等待渡船的众人衣衫尽湿,事后姚坤鳌立即在江岸建造凉亭一座,供人避雨,深得百姓赞赏。民国初年,兰溪修建悦济浮桥、甘溪大石桥等工程,姚坤鳌同样捐助巨资。民国11年,位于金华的通济桥因洪水垮塌,也是由其捐出兰溪第一笔捐款一千银元资助修复。以姚坤鳌为代表的一批姚村先贤不但在姚村扶危济困、兴办公益,更是将姚村人的公德之心、慈善之怀传播到了金华等周边地区。
公德是姚村乡贤的精神传薪姚村先贤缺仕宦而多素封,无仕致富皆以农为本,兼从商有道者。为人富而不吝,乐于公益者甚多。姚村先辈中从学、从医、从艺之人众多。精于术业、技艺高超之外,崇德尚理是其共有的品格,更是留给姚村的宝贵精神财富。姚村为氏族村落,相传舜生于姚墟,得姚姓,实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姚姓因桃图腾得姓,《诗经·大雅·抑》有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表达了不忘恩情,给予回报之意。姚村在民国时期有较多的富商,历史名人也不少。烈士为姚世昌、姚焕良,历史人物有姚敬泉、姚凤山、姚困鳌、姚文基、姚炳圭、姚金聚、蒋琴海等,当代人物有姚贻庆、姚彦、姚爽、姚强、姚贻欣、姚景顺、姚景龙、潘仙花、洪连弟等,明清科举生员54人。其中府庠生、郡庠生10人,邑庠生37人,将仕郎1人,武举人1人,附贡生2人,禀贡生1人,业儒贡生1人,增贡生1人。创办学堂 开智育才——姚敬泉姚敬泉(1551—1615),字文蔚,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出身书香门第,素材之家,具有卓识,乐于公益,有功不自矜,有财不吝啬,是姚村古时之村贤,被推举为乡饮宾。平生孝友好善,怜贫济急,如对户衰而卖妻者,以资相赠其妻,得免夫妇分离。若遇荒欠之年,倾其粮栗以赈饥,乡邻沾惠者甚多。凡有争讼,则抒诚相劝而化解。明万历年间,为兴建姚氏祠堂,慷慨捐基二亩零八分,乐助其成。祠堂经一年多竣工,与姚见山及其兄姚文炳出力居多。越十年即万历三十年(1606),又力主倡修宗谱,命弟姚文昭及尚道、尚本、尚贤三子补遗详订而完成,公于族众启后。平生重儒好诗书,课子成材。明万历廿八年(1600),在社山筑室,创办豸山书舍,延请名士任教,书声琅琅,桃李盈门,四方学子多肆业其间,为本村及邻里开智育才。姚敬泉育有四子,长、次、三子皆邑庠生,幼子是太学生。兰溪刘邑侯在延宾席间,当众送匾曰“葛天逸叟”。金华府尊周奉提学道陈匾曰:“耆德”。赞老人贤德,隆老人懿名。享寿65岁。
杏林神手 德行高尚——姚凤山姚凤山(1790—1857),名文之,字祥辉,号凤山,清乾隆五十五年生,咸丰七年卒,太学生。通晓文墨,潮夕攻研歧黄奥旨,遂成名医。为人好善,德行高尚,急病人所急,凡重病者就诊,犹己身受,悉心医治。如贫困病人求医,不要酬赀。年逾四十,游学河南,数年后返里,医道更精,驰名于远近,名宦显贵皆至就诊,断病正确,多为药到病除。并施棺多具,在县城首倡掩埋无人收验之遗骸。自清道光二十年(1832)至咸丰三年(1853)达二十多年间,很多尸骸均经其手,亲至现场检点掩埋。兰溪县主赠有匾额一方曰:“德及陈人”,予以嘉奖。浙闽制台刘总督送匾称其“理法精祥”。福建主管教育长官李学政,赠古风四首,内有二句曰:“神手隔垣治,余病君知情”,颂其医术。
商业巨子 乐善好施——姚坤鳌姚坤熬(1851—1929),姚坤熬是姚村商业巨子,清诰五品奉政大夫,字步墀、号正型,生于清咸丰元年,卒于民国18年。出身贫寒,幼失怙持,性颖且勤,年少事谙,洪杨革命失败后,劫后余生,家境更为困难,年仅14岁即常往返余里,负米贩粜,以图生计。年余不幸又遭夫丧,经此颠沛困苦,益自奋发,随叔从商。处事以勤俭谨慎自持,不敢稍有怠纵,颇受店主倚重。在宁波线庄先任司帐,继任经理,若他人则愿以足,然其抱负实未伸展。深知商业之发达与否,全持金融之能流通与否,目睹“上江”(指兰、婺、衢三江上游地区)金融界之权,素操甬绍帮之手,对内地商人缓急无动于心,是“上江”商业不振之重要原因。遂辞去经理职务,倾以多年积蓄,并获宁波巨商严康懋资助,回兰溪创办瑞亨钱庄,在金华设裕享分庄,以振兴“上江”商业。举凡沿江上下游地域之物产,均悉心研究,避虚趋盈,获利日丰,信用、声誉亦因之日高。先后与人合资开设金华瑞裕隆油行(兼酿酒)、乾泰裕酱园,兰溪大源布庄、洲上瑞和昌酱坊,金华、兰溪两地电器公司等企业。经本县清代解元刘治襄及卢琴卿介绍,认识浙江省督军汤寿潜(字蛰先),又投资兴建泸杭铁路及浙江兴业银行等实业。姚坤熬赤手从商,渐致巨富,为兰溪县商界之雄。自奉俭朴,但为桑梓为社会公益事业却不吝巨金,贡献甚多。清光绪年间,建造齐政堂多赖其力。村边一带垒砌溪岸长约300米,村路平铺石板,以其资鸠工完成。民国14年(1925)动工翻建姚氏宗祠,历时三年多竣工,耗资甚钜,由其垫底,除独助全堂青石柱外,再资银洋24000余元(坤熬逝后,其妻张氏又助5000元在内),并献田产于公祠及齐政堂,供岁时祭祀、分发族人馒首、胙肉之用。扶贫济困,不分亲疏。对穷而无告之鳏寡孤独,常予恤惠。喜庆婚丧力有不及而求助者,决不推辞失爽。若有田契、屋契抵押,至时难于还清,则无偿退退还押契于本人。对村人生活,首先 提倡并献粮菽率各殷户捐助余谷共积2万余斤,以济青黄不接之贫户,并为荒欠年岁作后备。去兰溪县城事后即在江岸建造凉亭一座,供等候乘船者及行人避雨。办学育人,极为关注。命长子姚廷恺(邑庠生)在齐政堂坐馆,教读四书五经;三子姚元恺在宗祠创办潆溪两等小学,其办学经费无论多寡,均予补贴。尤重人才抚育,本县刘昆(字治襄,清解元,翰林院庶士)和卢庭翰字琴卿(清举人京师大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二人得其资助数千金而赖以学成。   民国初年,兰溪修建悦济桥,修竣后官塘,引水环城倒流至城北水阀门后沙溪,以及倡修甘溪大石桥等工程,均捐助巨资。民国11年,金华通济桥遭剧洪冲圮,由王国侦赴募捐,时在座多人都有难色,首由其笔书赞捐一千银元,倡诸殷户解囊,共得银六千余元,资助通济桥修复。民国17年秋,金华县复遭水灾,沿江芙峰、白沙二乡被害尤烈,又得其与兰溪县城严康懋,程锦堂等人集资四千余银元专赈,使该二乡无数乡民得赖生后。姚坤熬既富更善,为全县城乡所敬仰,为金华、义务、东阳及衢州等地所知名,金华县长姚端、兰溪县长王懋勤均有题词赞颂。终年79岁,安葬于象山,其墓冢是石雕所构筑,远近来客至瞻仰,惜被毁于“文革”。当时浙江省主席陈仪送像赞曰:“惟公惟明,惟俭惟勤,曰寿曰富,即果即因。善行化俗,古道照人,慈祥蔼蔼,如气之春。
廉洁奉公 情系故乡——姚文基姚文基(1902—1944),字志棋,号献传,出生于清光绪廿八年。敦厚好学,幼怀抱负。民国6年(1917),与同村姚世昌就读于金华第七师范学校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与学校改革维新,被校方当局开除。旋赴杭州师范学校旁听,后毕业于杭州三才中学。先后任杭州公路总站站长,江苏省建设厅、交通厅业务股长,南京公路局局长,福建运输公司经理等职。领衔负重,廉洁奉公,对整治发展当地交通事业,成绩卓著。经其手所栽车祸公正理当,亲历者咸赞其德。姚文基身居外地,情系故土,热心家乡事业。北伐战争时,在家适遇直系兵败狼突,劫惊为患,经与村贤耆老,虚与周旋,送其出境,全村免于扰乱。民国27年,创办潆溪完小,独助桌凳40套,冠为校董。上下公认其清廉持重,处事公正,业绩堪嘉。父亲去世时,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曾致挽哀掉(挽联收藏在市公安局)。民国33年农历5月,随押车队赴渝,途径衡阳,适遇日机滥炸,染病缺医而逝,终年44岁。
革命烈士 忠义可风——姚世昌姚世昌(1903—1925),字佛卿。清光绪廿九年生,少慧敏,为人磊落不羁。民国6年(1917)毕业于潆溪高等小学,饱读群书,不拘泥于古,自有独特见解,师友皆讶然曰:“世昌实无疆之马也”。民国7年,考入浙江省第七(金华)师范学校就读,受“五·四”学生运动影响,追求进步。民国9年春,参加学生会组织的请愿、罢课游行,捣毁校长办公室;迫使学校当局接受“反对专制,提倡自治,学生要参加社会活动”的正义要求。因而被学校当局忌恨,故未曾毕业即被校方开除。民国12年,与同时被开除的姚村学友姚文基同去杭州工作,插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作傍听生。之后,由来杭州工作的上海《民国日报负责人邵力子介绍,于民国14年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黄埔学生军,进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获胜,立有战功。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叛军杨希闵、刘震寰,冲锋陷陈,身先士卒,在华阳战役中弹牺牲,时年23岁,其遗体安葬于黄埔岛。殉难后,国民革命军将其列为“阵亡重要军官”并赠“忠烈可风”匾额一方,悬挂于姚氏祠堂。其父母受抚恤每年200元,共20年。
保家卫国 壮烈牺牲——姚焕良烈士姚焕良(929—1952),字志信、号光照,民国18年生。性诚朴,自幼饱受磨难。民国22年父母双亡,时年焕良才5岁,由其胞兄姚焕兴抚育成人。民国29年12岁辍学,就去帮工,先后在上叶、女埠镇牵牛、磨豆腐等以求生计。民国37年去诚南马鞍徐村帮长工,受尽劳累之苦。1949年5月,兰溪解放,穷人翻身,整治地位提高,深感新社会幸福。1951年3月间,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毅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九十一团三营九连战士。1952年在朝鲜上甘岭第七次战役中,不幸牺牲,时年24岁。
笔墨丹青 兰溪三杰——姚炳圭姚炳圭(1885—1951),字秀党,号允恺,别名纯臣,自号最乐轩主人,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光绪末年秀才。民国元年(1912)与姚元恺就读上海法政大学,翌年孙中山先生曾来校动员革命,因虑父丧、母老、弟幼等家务牵累未克参加。民国4年春,毕业于该校,获刑事、民事、国际、公法、经济诉讼等六科文凭,本可申请开业律师事务因生性绌于词令,不善为政,遂奇所学从商,在兰城西门开设中英药房,经营西药。平生酷爱丹青,业余作画自娱,擅长飞禽走兽,尤以画虎为传神之笔,与当时白露山樵童之风、兰城柳屏山合称兰溪书画三杰。后改药业为酱业,在洲上瑞和昌酱园任协理,公余以书画为乐,其书画流散兰北甚多。民国36年,在白露山慧教禅寺创画神佛故事,留笔于该寺垩壁,并有书法题匾。1951年农历2月,卒于洲上瑞和昌酱园寓所,终年67岁。生前为人谦让忠厚,卒后附近居民捐墓地一块,安葬于密山。遗著有《最乐轩诗草》与印谱二册,已失。木雕世家 工艺精湛——姚金聚姚金聚(1885—1963),又名树炎,乳名成家仂,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十三岁师业东阳花雕,聪慧苦学,艺成且精,待人诚恳,为同行所尊重。民国16年(1927)被选为兰溪县木雕同业公会兰西分会会长。金聚一生作品甚多,有龙头、龙亭、銮驾、“百工艺”、“百工屏”、“百工床”、“千工床”及山水、花草、飞禽、走兽、人物等数以千计。既擅雕刻花草鱼虫、飞禽走兽,尤工系列人物群像。祭祀品《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说唐全传》中的十八英雄、三十六兄弟等,服饰神态各异,无雷同感。先后参与三泉村将士厅、游埠马夫殿、朱家大厅、姚氏宗祠等建筑雕刻,其工艺以白露山慧教禅寺元宝桌“西游记全图”最为突出,从唐皇送唐玄奘上路起,一路历尽艰辛,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直至功满取回真经止,雕刻精细,造型别致。姚村雕花工艺,以金聚为始,世代相传,现有15人从其业,技艺亦日益精湛,1984年,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告天牛腿、狮子等浮雕出自其子姚贵勤之手。1987年后,姚村木雕作品推荐出国,被视为精品。
   竹编工艺 同行赞美——蒋琴海    蒋琴海(1894—1980),祖籍东阳,出生于清光绪廿年,随父定居姚村,业篾工。其手艺是篾工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作编工艺之精湛,为同行所赞美。由其编织的殿山胡公庙的一对掌扇,上有龙凤图案,竹篾极细,构织精妙,神态逼真,为四方村民所称赞。马灯中之篾制马匹,经其设计改进,马头形似直马。供堂室装饰竹编对联、公关像等,字迹神韵酷似书画真笔。蒋琴海终于1980年,享受87岁。一生中所制作的多件竹编艺术品,已经散失,现仅留竹屏风一座。
书画名士 自成一家——姚贻庆姚贻庆,字渭之,生于民国5年(1916),儿时受母熏陶,性喜涂抹,嗜书画,爱收藏。师承已故浙中金华山水画家蒋莲僧从艺十载民国26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抗战初起,杭州沦陷,未随校去内地,辍学还乡,在姚村任潆溪小学教师、潆溪代用乡校校长、兰溪简易师范学校、兰溪县立中美术教师等职先后八年。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参加金华市新华书店工作,1980年10月退休。公余曾受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金华分校山水画教师3年,其作品兼蓄各家之长,形成自己风格,发表于多种报刊,并入选全国及省、市展出。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书画院顾问。

今之村贤 热心公益——姚宝熙姚宝熙老人早年在外创业,勤俭持家,为人忠厚,品德有口皆碑。近年欣闻村中复建“姚氏家庙”,需要资金500余万元,其一人便捐出400余万,成为姚村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又一典范。姚村崇尚公德,热心公益之人历代辈出,既造福了乡里,更凝聚了氏族,使得姚村崇德向善的文化传统得以代代延续。“行比一乡”取自庄子《逍遥游》,意为品格、德行能够顺合一乡之人,这一点在姚村这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村子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姚村:人在亨途善为美公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与团结凝聚的纽带。遵守公德,热心公益是社会成员责任感与感恩心的体现,是个人对于集体的情感流露,既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行动,更是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的心境。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姚烈一户三人从绍兴会稽迁至兰溪龙山落户,逐渐形成了姚村村落。在距今七百余年的村史里,姚村历来有着热心公益、崇德尚行的深厚传统,公德善行在姚村这片土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公德是姚村氏族的维系纽带公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是个人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在以宗族关系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乡里间的公德慈善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养老恤幼、仓廪制度、兴学助教、修桥铺路、筑塘开堰,既是扶危济困,惠及邻里的措施,也是密切宗族联系,延续家族传统的善义之举。            修祠建庙伦理教化宗祠家庙,以宗族血缘为基础,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起到瞻亲睦族的作用,以求宗族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和族规民约的编订,严格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辨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宗祠家庙的建设通常由本族村民以民主集资的方式完成,其修建不但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宗族内部传承先祖精神,凝聚氏族血脉的文化工程。姚氏宗祠,俗称大祠堂。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由姚敬泉捐助基地,由姚见山、姚文炳主持创建,历时一年多完成。民国14年(1925年)经全族磋商,集资动工翻建,全村男丁摊派劳力,历时三年余竣工。乡贤姚坤鳌一人资助24000银元与全堂青石柱, 村民建崇德报功祠一座,以彰姚坤鳌之贡献。近年复建的“姚氏家庙”耗资500余万,村中姚宝熙老人一人独捐400余万元。姚村另有明德堂、如德堂、崇德堂、萃德堂、世德堂、慎德堂等以德命名的明清厅堂多座,也可见村中世代“德”文化的深厚底蕴。岁月流逝,姚村家庙几经修建,村民所传承的宗族公德之心却从未改变。         兴学助教世代荣昌作为崇儒重士的善举,兴学助教,崇学向善早已融入于姚村的发展历程中。明万历廿八年(1600年),姚敬泉创办豸山书舍,延请名士任教,招收四方青少年就读。姚敬泉谢世后,由其长子尚道、三子尚贤秉承父业,至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贤谢世后停办。父子两代兴学执教50余年,开智育才无数。清同治年间,姚村有姚登祚,姚如衡父子相继设馆办学。清末姚村有南馆、北馆两所私塾,由贡生姚清时、太学生姚瑞琅任教,治学严谨,桃李满园。又有姚延恺于齐政堂坐馆,教读四书五经。民国初年,姚村如德堂设有私塾,两年之后停办。继而由姚坤鳌在慎德堂开办私塾后移至齐政堂。民国25年(1936年)私塾并入潆溪初小。民国27年,创办潆溪完小,身居他乡的姚文基捐助桌凳40套,被冠为校董。民国32年(1943年),村民姚福宝又在中瑞堂兴办私塾,聘请村民姚国庆教学各类启蒙读物,翌年停办。姚村历史上私塾学堂众多且多为本村村民自办。后历经发展又有姚村小学、殿山初中各类学校建成。姚村人捐资助学,担任教师,投身于全村教育事业的热情从未间断。         修桥铺路施恩布德在交通不甚发达,出行极不便利的古代。修桥铺路、设立义渡,方便出行是一项造福一方的义举。古时姚村去兰溪县城须在溪西乘船渡过兰江。一次适逢大雨,姚村村民姚坤鳌与等待渡船的众人衣衫尽湿,事后姚坤鳌立即在江岸建造凉亭一座,供人避雨,深得百姓赞赏。民国初年,兰溪修建悦济浮桥、甘溪大石桥等工程,姚坤鳌同样捐助巨资。民国11年,位于金华的通济桥因洪水垮塌,也是由其捐出兰溪第一笔捐款一千银元资助修复。以姚坤鳌为代表的一批姚村先贤不但在姚村扶危济困、兴办公益,更是将姚村人的公德之心、慈善之怀传播到了金华等周边地区。
公德是姚村乡贤的精神传薪姚村先贤缺仕宦而多素封,无仕致富皆以农为本,兼从商有道者。为人富而不吝,乐于公益者甚多。姚村先辈中从学、从医、从艺之人众多。精于术业、技艺高超之外,崇德尚理是其共有的品格,更是留给姚村的宝贵精神财富。姚村为氏族村落,相传舜生于姚墟,得姚姓,实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姚姓因桃图腾得姓,《诗经·大雅·抑》有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表达了不忘恩情,给予回报之意。姚村在民国时期有较多的富商,历史名人也不少。烈士为姚世昌、姚焕良,历史人物有姚敬泉、姚凤山、姚困鳌、姚文基、姚炳圭、姚金聚、蒋琴海等,当代人物有姚贻庆、姚彦、姚爽、姚强、姚贻欣、姚景顺、姚景龙、潘仙花、洪连弟等,明清科举生员54人。其中府庠生、郡庠生10人,邑庠生37人,将仕郎1人,武举人1人,附贡生2人,禀贡生1人,业儒贡生1人,增贡生1人。创办学堂 开智育才——姚敬泉姚敬泉(1551—1615),字文蔚,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出身书香门第,素材之家,具有卓识,乐于公益,有功不自矜,有财不吝啬,是姚村古时之村贤,被推举为乡饮宾。平生孝友好善,怜贫济急,如对户衰而卖妻者,以资相赠其妻,得免夫妇分离。若遇荒欠之年,倾其粮栗以赈饥,乡邻沾惠者甚多。凡有争讼,则抒诚相劝而化解。明万历年间,为兴建姚氏祠堂,慷慨捐基二亩零八分,乐助其成。祠堂经一年多竣工,与姚见山及其兄姚文炳出力居多。越十年即万历三十年(1606),又力主倡修宗谱,命弟姚文昭及尚道、尚本、尚贤三子补遗详订而完成,公于族众启后。平生重儒好诗书,课子成材。明万历廿八年(1600),在社山筑室,创办豸山书舍,延请名士任教,书声琅琅,桃李盈门,四方学子多肆业其间,为本村及邻里开智育才。姚敬泉育有四子,长、次、三子皆邑庠生,幼子是太学生。兰溪刘邑侯在延宾席间,当众送匾曰“葛天逸叟”。金华府尊周奉提学道陈匾曰:“耆德”。赞老人贤德,隆老人懿名。享寿65岁。
杏林神手 德行高尚——姚凤山姚凤山(1790—1857),名文之,字祥辉,号凤山,清乾隆五十五年生,咸丰七年卒,太学生。通晓文墨,潮夕攻研歧黄奥旨,遂成名医。为人好善,德行高尚,急病人所急,凡重病者就诊,犹己身受,悉心医治。如贫困病人求医,不要酬赀。年逾四十,游学河南,数年后返里,医道更精,驰名于远近,名宦显贵皆至就诊,断病正确,多为药到病除。并施棺多具,在县城首倡掩埋无人收验之遗骸。自清道光二十年(1832)至咸丰三年(1853)达二十多年间,很多尸骸均经其手,亲至现场检点掩埋。兰溪县主赠有匾额一方曰:“德及陈人”,予以嘉奖。浙闽制台刘总督送匾称其“理法精祥”。福建主管教育长官李学政,赠古风四首,内有二句曰:“神手隔垣治,余病君知情”,颂其医术。
商业巨子 乐善好施——姚坤鳌姚坤熬(1851—1929),姚坤熬是姚村商业巨子,清诰五品奉政大夫,字步墀、号正型,生于清咸丰元年,卒于民国18年。出身贫寒,幼失怙持,性颖且勤,年少事谙,洪杨革命失败后,劫后余生,家境更为困难,年仅14岁即常往返余里,负米贩粜,以图生计。年余不幸又遭夫丧,经此颠沛困苦,益自奋发,随叔从商。处事以勤俭谨慎自持,不敢稍有怠纵,颇受店主倚重。在宁波线庄先任司帐,继任经理,若他人则愿以足,然其抱负实未伸展。深知商业之发达与否,全持金融之能流通与否,目睹“上江”(指兰、婺、衢三江上游地区)金融界之权,素操甬绍帮之手,对内地商人缓急无动于心,是“上江”商业不振之重要原因。遂辞去经理职务,倾以多年积蓄,并获宁波巨商严康懋资助,回兰溪创办瑞亨钱庄,在金华设裕享分庄,以振兴“上江”商业。举凡沿江上下游地域之物产,均悉心研究,避虚趋盈,获利日丰,信用、声誉亦因之日高。先后与人合资开设金华瑞裕隆油行(兼酿酒)、乾泰裕酱园,兰溪大源布庄、洲上瑞和昌酱坊,金华、兰溪两地电器公司等企业。经本县清代解元刘治襄及卢琴卿介绍,认识浙江省督军汤寿潜(字蛰先),又投资兴建泸杭铁路及浙江兴业银行等实业。姚坤熬赤手从商,渐致巨富,为兰溪县商界之雄。自奉俭朴,但为桑梓为社会公益事业却不吝巨金,贡献甚多。清光绪年间,建造齐政堂多赖其力。村边一带垒砌溪岸长约300米,村路平铺石板,以其资鸠工完成。民国14年(1925)动工翻建姚氏宗祠,历时三年多竣工,耗资甚钜,由其垫底,除独助全堂青石柱外,再资银洋24000余元(坤熬逝后,其妻张氏又助5000元在内),并献田产于公祠及齐政堂,供岁时祭祀、分发族人馒首、胙肉之用。扶贫济困,不分亲疏。对穷而无告之鳏寡孤独,常予恤惠。喜庆婚丧力有不及而求助者,决不推辞失爽。若有田契、屋契抵押,至时难于还清,则无偿退退还押契于本人。对村人生活,首先 提倡并献粮菽率各殷户捐助余谷共积2万余斤,以济青黄不接之贫户,并为荒欠年岁作后备。去兰溪县城事后即在江岸建造凉亭一座,供等候乘船者及行人避雨。办学育人,极为关注。命长子姚廷恺(邑庠生)在齐政堂坐馆,教读四书五经;三子姚元恺在宗祠创办潆溪两等小学,其办学经费无论多寡,均予补贴。尤重人才抚育,本县刘昆(字治襄,清解元,翰林院庶士)和卢庭翰字琴卿(清举人京师大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二人得其资助数千金而赖以学成。   民国初年,兰溪修建悦济桥,修竣后官塘,引水环城倒流至城北水阀门后沙溪,以及倡修甘溪大石桥等工程,均捐助巨资。民国11年,金华通济桥遭剧洪冲圮,由王国侦赴募捐,时在座多人都有难色,首由其笔书赞捐一千银元,倡诸殷户解囊,共得银六千余元,资助通济桥修复。民国17年秋,金华县复遭水灾,沿江芙峰、白沙二乡被害尤烈,又得其与兰溪县城严康懋,程锦堂等人集资四千余银元专赈,使该二乡无数乡民得赖生后。姚坤熬既富更善,为全县城乡所敬仰,为金华、义务、东阳及衢州等地所知名,金华县长姚端、兰溪县长王懋勤均有题词赞颂。终年79岁,安葬于象山,其墓冢是石雕所构筑,远近来客至瞻仰,惜被毁于“文革”。当时浙江省主席陈仪送像赞曰:“惟公惟明,惟俭惟勤,曰寿曰富,即果即因。善行化俗,古道照人,慈祥蔼蔼,如气之春。
廉洁奉公 情系故乡——姚文基姚文基(1902—1944),字志棋,号献传,出生于清光绪廿八年。敦厚好学,幼怀抱负。民国6年(1917),与同村姚世昌就读于金华第七师范学校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与学校改革维新,被校方当局开除。旋赴杭州师范学校旁听,后毕业于杭州三才中学。先后任杭州公路总站站长,江苏省建设厅、交通厅业务股长,南京公路局局长,福建运输公司经理等职。领衔负重,廉洁奉公,对整治发展当地交通事业,成绩卓著。经其手所栽车祸公正理当,亲历者咸赞其德。姚文基身居外地,情系故土,热心家乡事业。北伐战争时,在家适遇直系兵败狼突,劫惊为患,经与村贤耆老,虚与周旋,送其出境,全村免于扰乱。民国27年,创办潆溪完小,独助桌凳40套,冠为校董。上下公认其清廉持重,处事公正,业绩堪嘉。父亲去世时,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曾致挽哀掉(挽联收藏在市公安局)。民国33年农历5月,随押车队赴渝,途径衡阳,适遇日机滥炸,染病缺医而逝,终年44岁。
革命烈士 忠义可风——姚世昌姚世昌(1903—1925),字佛卿。清光绪廿九年生,少慧敏,为人磊落不羁。民国6年(1917)毕业于潆溪高等小学,饱读群书,不拘泥于古,自有独特见解,师友皆讶然曰:“世昌实无疆之马也”。民国7年,考入浙江省第七(金华)师范学校就读,受“五·四”学生运动影响,追求进步。民国9年春,参加学生会组织的请愿、罢课游行,捣毁校长办公室;迫使学校当局接受“反对专制,提倡自治,学生要参加社会活动”的正义要求。因而被学校当局忌恨,故未曾毕业即被校方开除。民国12年,与同时被开除的姚村学友姚文基同去杭州工作,插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作傍听生。之后,由来杭州工作的上海《民国日报负责人邵力子介绍,于民国14年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黄埔学生军,进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获胜,立有战功。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叛军杨希闵、刘震寰,冲锋陷陈,身先士卒,在华阳战役中弹牺牲,时年23岁,其遗体安葬于黄埔岛。殉难后,国民革命军将其列为“阵亡重要军官”并赠“忠烈可风”匾额一方,悬挂于姚氏祠堂。其父母受抚恤每年200元,共20年。
保家卫国 壮烈牺牲——姚焕良烈士姚焕良(929—1952),字志信、号光照,民国18年生。性诚朴,自幼饱受磨难。民国22年父母双亡,时年焕良才5岁,由其胞兄姚焕兴抚育成人。民国29年12岁辍学,就去帮工,先后在上叶、女埠镇牵牛、磨豆腐等以求生计。民国37年去诚南马鞍徐村帮长工,受尽劳累之苦。1949年5月,兰溪解放,穷人翻身,整治地位提高,深感新社会幸福。1951年3月间,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毅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九十一团三营九连战士。1952年在朝鲜上甘岭第七次战役中,不幸牺牲,时年24岁。
笔墨丹青 兰溪三杰——姚炳圭姚炳圭(1885—1951),字秀党,号允恺,别名纯臣,自号最乐轩主人,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光绪末年秀才。民国元年(1912)与姚元恺就读上海法政大学,翌年孙中山先生曾来校动员革命,因虑父丧、母老、弟幼等家务牵累未克参加。民国4年春,毕业于该校,获刑事、民事、国际、公法、经济诉讼等六科文凭,本可申请开业律师事务因生性绌于词令,不善为政,遂奇所学从商,在兰城西门开设中英药房,经营西药。平生酷爱丹青,业余作画自娱,擅长飞禽走兽,尤以画虎为传神之笔,与当时白露山樵童之风、兰城柳屏山合称兰溪书画三杰。后改药业为酱业,在洲上瑞和昌酱园任协理,公余以书画为乐,其书画流散兰北甚多。民国36年,在白露山慧教禅寺创画神佛故事,留笔于该寺垩壁,并有书法题匾。1951年农历2月,卒于洲上瑞和昌酱园寓所,终年67岁。生前为人谦让忠厚,卒后附近居民捐墓地一块,安葬于密山。遗著有《最乐轩诗草》与印谱二册,已失。木雕世家 工艺精湛——姚金聚姚金聚(1885—1963),又名树炎,乳名成家仂,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十三岁师业东阳花雕,聪慧苦学,艺成且精,待人诚恳,为同行所尊重。民国16年(1927)被选为兰溪县木雕同业公会兰西分会会长。金聚一生作品甚多,有龙头、龙亭、銮驾、“百工艺”、“百工屏”、“百工床”、“千工床”及山水、花草、飞禽、走兽、人物等数以千计。既擅雕刻花草鱼虫、飞禽走兽,尤工系列人物群像。祭祀品《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说唐全传》中的十八英雄、三十六兄弟等,服饰神态各异,无雷同感。先后参与三泉村将士厅、游埠马夫殿、朱家大厅、姚氏宗祠等建筑雕刻,其工艺以白露山慧教禅寺元宝桌“西游记全图”最为突出,从唐皇送唐玄奘上路起,一路历尽艰辛,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直至功满取回真经止,雕刻精细,造型别致。姚村雕花工艺,以金聚为始,世代相传,现有15人从其业,技艺亦日益精湛,1984年,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告天牛腿、狮子等浮雕出自其子姚贵勤之手。1987年后,姚村木雕作品推荐出国,被视为精品。
   竹编工艺 同行赞美——蒋琴海    蒋琴海(1894—1980),祖籍东阳,出生于清光绪廿年,随父定居姚村,业篾工。其手艺是篾工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作编工艺之精湛,为同行所赞美。由其编织的殿山胡公庙的一对掌扇,上有龙凤图案,竹篾极细,构织精妙,神态逼真,为四方村民所称赞。马灯中之篾制马匹,经其设计改进,马头形似直马。供堂室装饰竹编对联、公关像等,字迹神韵酷似书画真笔。蒋琴海终于1980年,享受87岁。一生中所制作的多件竹编艺术品,已经散失,现仅留竹屏风一座。
书画名士 自成一家——姚贻庆姚贻庆,字渭之,生于民国5年(1916),儿时受母熏陶,性喜涂抹,嗜书画,爱收藏。师承已故浙中金华山水画家蒋莲僧从艺十载民国26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抗战初起,杭州沦陷,未随校去内地,辍学还乡,在姚村任潆溪小学教师、潆溪代用乡校校长、兰溪简易师范学校、兰溪县立中美术教师等职先后八年。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参加金华市新华书店工作,1980年10月退休。公余曾受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金华分校山水画教师3年,其作品兼蓄各家之长,形成自己风格,发表于多种报刊,并入选全国及省、市展出。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书画院顾问。

今之村贤 热心公益——姚宝熙姚宝熙老人早年在外创业,勤俭持家,为人忠厚,品德有口皆碑。近年欣闻村中复建“姚氏家庙”,需要资金500余万元,其一人便捐出400余万,成为姚村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又一典范。姚村崇尚公德,热心公益之人历代辈出,既造福了乡里,更凝聚了氏族,使得姚村崇德向善的文化传统得以代代延续。“行比一乡”取自庄子《逍遥游》,意为品格、德行能够顺合一乡之人,这一点在姚村这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村子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3 13:40:22

         谢谢先登教授和郑保会长的关注和鼓励!

姚先达 发表于 2016-1-23 16:56:19

敬文老兄(宗亲),明天天气好冷,不要出远门了,多多保重身体啊!!!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1-23 17:00:21

姚敬文 发表于 2016-1-23 13:40
谢谢先登教授和郑保会长的关注和鼓励!

敬文老别客气,您老的帖子太值得关注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敬请管理兰溪<<姚氏家庙>>的宗亲填实(?)的联系大名及电话号码!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