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老祖宗的东西还是要传承,这也是一种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建华126
时间:
2017-11-13 06:56
标题:
老祖宗的东西还是要传承,这也是一种文化
本帖最后由 姚建华126 于 2017-11-13 07:00 编辑
: l+ q& B w3 O& v9 {; N* l
; ]7 S; r- U1 Q
中国人排资论辈由来已久,“辈分”又为“辈份”
+ k3 h# d4 W' |! _( ~
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就写道:
! K8 k+ Q+ O6 R
" N) M% Y. `- `7 r. l
“你父亲叫我大叔,你是他的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不对吧?”
, I+ z% f. a% E* `; O0 @! t6 H
0 [( |. {3 h3 @3 i# O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亦很常见,
按辈分,很多年龄大的人却得称呼年龄小的人为叔叔或姑姑,
# P: I& {$ Q" }9 }0 @
0 I: m7 E8 \6 {6 J) C% C$ G6 n0 c
# b5 w+ x1 p/ X* U& Q, S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其辈分大。
' p/ O; L) |0 Z) X% E X7 H" @
2 j0 w5 f% X% H" u2 S
所以,在讲究社会公平的今天,有些人排斥辈分。
& g# K$ r: k" Y" s/ @$ C8 c/ g
0 p: T7 k9 t4 G) R
5 B3 l9 ?2 ?" Y: n% H) L8 V
一、为什么现在重名的人越来越多了?
! ?8 D' d- J1 G# r4 k0 [: \
1 o1 a" H5 G c
在传统宗族文化中,人名被赋予独特意义。为了同宗族之间更好的传承和区分世系次第,古人取名不仅讲究意义,更重内涵,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还得避免用到祖先的名字,由此字辈也就应运而生。
$ {7 B6 Q$ @/ M' m+ M' ` e; w9 ~
. c9 ~$ C" K* o, k: b: f
对于我们上世纪90年代前生的人来说,相信大家都一样,名字中还是会加辈分的,90后出生的人大多都不会再用辈分了,有些甚至家族辈分不再往下续了。
4 o/ v$ A7 |0 @3 c n- w C- C4 l# s
Z, V; U" r/ A: M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受字辈观念的束缚,对于名字便没了那么多讲究,只求朗朗上口就好,所以类似婷婷、静静、强强这样通俗简单的名字越来越多见。
9 h3 l# E- l7 y* V
9 R+ g% J' X R3 J+ y* h( Z. T& i
3 U' q* F3 m0 ]$ l
起名字,之所以会出现从古时的郑重其事,到如今只求随性上口的变化,这与我们整体文化氛围有着必然联系。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重名的人也越来越多。
6 e4 ]8 A6 t7 {, v( F5 I
" j3 |* y r' N! b$ z
其实,家谱的传承要比追求名字自主权的意义大,现在你取名再好,保不齐十年后就烂大街,或者变成一些特殊意义的字眼,比如现在的“子”、“涵”、“萱”等字,子涵、子轩、欣怡满大街跑,像这样烂大街的名字以后听着还会像当初那样好听么?
/ r( i' v% g& e2 K4 I
: h& |: E4 \7 s, j U T7 y4 n
其实,古人当初制定行辈字派,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重名。
. T: w2 u3 |( h, F x
" F9 Z9 I7 ?+ ]3 Z& k4 L
, a- ~* x( _0 |( R5 k6 w( U
二、字辈,中国“第五大发明”
- ?+ `+ _+ K* ~# H7 ]* _' C I" u4 ^0 _
" u! ~2 i6 F2 |9 u2 J8 U- B4 ?5 z
中国古人起名,除姓名外常有字、号等(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后演变为以“姓+族辈+名”为主的家族式起名方式。
6 ?1 |2 k5 j# U; d
+ M- D6 ~, b$ \4 A" ]
大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十足的暴君,翻脸不认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
& L; u8 l+ C/ n, s% Y: R0 o( W
& g' ~5 K4 k# t
朱元璋因为在家排名老八,所以他原本叫朱重八,但为什么改名朱元璋了呢?其实他是个很有理想有个性的人,他认为朱重八这名字不好听,俗!于是改成朱元璋。这名字有深意,意为诛灭元廷。后来朱元璋不负众望,果然赶走了蒙古人。
0 E% B+ P( L1 d
% U0 Y: g& m; ~% }9 D5 p
当上皇帝后,朱元璋觉得世世代代都该有个好名字,于是发明了影响几百年的取名方法。他规定后代名取两个字,第一个字是辈分,第二个字可以较为随意。如果把姓放在前面的话,相当于中间那个字是辈分,这样以后大家的辈分就有规律可循了。
, R9 K# x/ v- T D% F7 ^0 ~+ `/ X
% U8 m5 [% }& k; t R4 a
朱元璋特意为后人列举一列辈字:
6 r1 d% u# w5 i8 J3 Y/ d
( X8 k$ O2 y% ~
“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
. B9 B! g2 M) q8 }
6 p! l7 R' D/ d) G5 q
朱允炆就是“允”字辈的,可惜他那强势的叔叔篡了位。
9 {: m I1 H" G* J0 H
5 v' X, x; y+ P
朱棣也为后代列举出一列辈字:
# z! M. C8 H# n! p/ {
9 ^, m1 m6 `" k; j: O
“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
5 `" W* w" l' b1 z: N- ?
$ q9 f' O) C. _2 `% _0 b3 J8 h
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人就是按这列辈字起名字的。
1 V+ ^# w- c( R: y, o8 `. x
0 q |+ |& m" e; D6 M. i) N/ e. s3 l
这样做显然是有好处的,大家的名字有区别了,儿子不可能与爹同名,几代后的某个孙子不会与爷爷或者爷爷的爷爷重名。后人一提起名字就知道这个人是哪一代的。这种方法一直影响至今,可见朱元璋的这套发明影响深远,堪称“第五大发明”!
' G4 W- x! e; O: ?5 i
; W4 Y/ d. T) F7 f
那么具体的,古人是如何给自己家族取辈分的呢?
$ H" Z& s) _/ ?/ ]' x! Y
5 |! I+ b7 K) `) o- U
辈分,作为族谱上的约定俗成,有史以来不可轻改。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所以女子起名可以不讲究字辈。
/ @+ e+ r* ] s' T( ^
7 X2 Z) L+ }2 [2 i7 k9 G
归结起来大致有五种:
$ j$ \1 H0 ?3 P) c# G- X! G
( R" u" U8 j" I* v
第一种辈分可以看作是家训,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撰写,用来勉励后辈德行,比如使用:忠、孝、礼、义、信、仁等。从字面也能看出是希望家族后世能够言行一致,行君子之道。一般古代官宦世家钟意用这种取辈分方式。
8 H1 O6 V Y$ i K4 j A& ~
6 J) X# w* b5 A! O A: ?
第二种往往是对家族万事昌隆,传承不衰的一种希望,这种取辈分的方式非常普遍,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家族香火旺盛,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多力量大。这类辈分比如会用: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祖上是书香门第的大多会采用此种辈分。
8 W. r. k8 ], y
`8 D6 U" ^" I2 z% C8 B1 o( a
第三种辈分取法多使用一些代表美好长寿、吉祥富贵方面的含义。比如:福、禄、寿、吉、祥、庆、贤等。在很多情况下,祖辈经商的家族大多会采用这种取辈分方式。
3 r% P' W, o2 s: K
( t) p0 a$ r! K% f9 L4 V6 a# l
第四种用的也比较多的是一些感恩先祖和歌颂皇恩浩荡的字。比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这种取法大多是祖上对国家有功被封赏,或是对本朝有重大贡献的家族。
5 T' O8 V8 @6 u- ~& ?2 Q+ B
7 U t2 Z# R2 {8 r6 N
还有一种是很多文人墨客爱用的辈分,希望子孙后代能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有的会写成对联或诗词,又或者吉祥的话。比如湖北《汪氏宗谱》的辈分就是用:“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4 o7 ~- J! F& J. ^
. s7 h, w% u9 q4 h2 W
辈分至今已经用了上千年了,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文化。中国人自古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老祖宗。一定程度上,这才是中华文明能够成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原因。
4 A4 A2 J9 h7 _
. N1 |' m0 J9 R- O) U
但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如“建国”、“建设”等包含政治意味新名字的出现,中国人开始一改传统家族辈分式起名法。
9 K( t) W4 j# f- R2 m5 J
# N4 V+ p1 }2 \7 N3 o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代新人开始选择简单而意深的两字姓名,如韩雨、吕天等。
/ x& i7 D. P' F( ~/ H$ Q
0 Z/ e1 R" f' @) K
90年代至今,姓名越发彰显个性,不少家庭在给孩子取名时,还动用了父母双方的姓氏,有的则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甚至略显西化,如取双姓+贝克汉姆的,还有叫杨二车娜姆的(我国最长姓名可取6字)。
3 ^; D( b9 n: D! D x/ F0 ~
: V4 F% B0 a5 W
这导致的结果是,按家族辈分起名法越来越少有人采用,重名也就越来越多。
3 E" t+ B" t. N' j9 O- G
; Z) K& E# A4 R! B
, d' ?9 m Z5 Z# F# [5 m
三、血缘依旧,亲情不再
" p* s, Q+ e* D
* N/ l9 M4 g4 G; }4 O: A+ I/ i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家族聚居的方式打散,家族成员散布于各地。现代人谁还记得自己家谱上的先辈?亲兄弟姐妹他们的第三代之间也和陌路人差不多了。碰上有家庭纠纷的还不如陌路人。血缘依旧,亲情不再。
( r) G% m) _. p
; t* M$ S" G& ^$ r, Z. s
其实,传承家谱字辈传统,除了能避免重名外,更重要的还是家族亲情的维系。
4 G0 b- i: t2 [* a0 w. ^/ }
' G) W8 t+ @/ z& x% t4 r
就像现在生二胎一样,为什么有些人要二胎,生二胎三胎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一定要男孩或女孩,而是,在这个充满竞争、人情冷漠、充满功利的年代,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留下银子和房子,而是给他留下一个亲人,在奔流不息的漫长光阴中,有兄弟姐妹的真情相互慰籍和温暖,现实中所有残酷冷漠也都无足轻重。
" A3 S% [% D3 f8 k& k" D# p/ E' M- U
, e% Z0 J, [: T ]/ @2 @
同样,一个带着字辈的名字,就是一个亲情的符号,能让散居各地的亲人彼此牵挂,时刻感受到亲情的存在。所以,大胆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带字辈的名字吧。
7 C4 [3 X1 ]9 v6 r% u* x" R
* b( O$ n; e( k/ B
8 L& Y" M. O1 Q4 d/ b3 \
欢迎转发分享
6 `% N+ d* v5 Z6 E
: x1 K% [) L0 b" ?0 g7 J
, m' \; l' @1 D+ k- {2 R7 \
" h4 Q- x+ f( J* V" z
A2 a6 X, z3 L$ W6 B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7-11-13 09:28
建华宗亲所言非常对!相信很多宗亲深有同感,但在这个经济利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能够让多数人理解和遵从是相当困难的!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和产生共鸣!为你点赞!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