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江苏宗亲来皖寻根问祖的佳话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1 20:45
标题: 江苏宗亲来皖寻根问祖的佳话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6-2 12:04 编辑 9 S: B3 m% ?% X' A
0 o- g. I5 ^' v+ O. h
      5月19日中午时分,我从县教育和体育局办完公事出来,出门约一百来米,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开手机一听,对方就问我姓名,我说我正是,他便自报家门,说自己叫姚维明,是江苏高邮人。我一听便知是宗亲,聊了几句后就知,姚维明曾于我们姚网上看到我写的关于安徽贵池的姚氏宗族的文章,并与族兄姚维儒进行了交流。4月1日偕族兄姚维儒等一行五人来安徽贵池(现行政名称“池州”)寻根问祖来着,而且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亲房。他还告诉我,姚维儒把这次寻亲经历及收获写入了他的博客。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兴奋和欣慰,晚上回来,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索起姚维儒的博客来,结果没费什么事,便找到了,而且认真读了维儒老哥写的《寻根问祖纪实》。随后又与维明、维儒通了电话,知道了维明比我小几岁,维儒比我大几岁。至此,我们便正式成为宗兄宗弟了。& x7 V/ `, e9 x8 j, X
        上了维儒老哥的博客,见老哥写了不少博文,大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即小见大,叙事散文的特征很典型;均能形散神不散,小事竟亦能写得纵横捭阖,情趣盎然,故大获很多博友的赞赏。后来又通了一两次电话,知道维儒老哥是医院的院长,现在虽然退休了,但因是高级职称,并未赋闲,依然是退而不休。现在征得他的俯允,把他的博文《寻根问祖纪实》转发到咱们姚网上,以飨咱姚网各位宗亲。1 F+ C- A2 @6 g, q$ d' P# a

, h# C. G# q7 @( ~* j- Z6 f- Q                   寻根问祖纪实

                                   ---我与姚依林同宗同祠同家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庭、家族的历史档案,就是家的“史记”。翻开家谱,可以了解到家族的历史变迁、人口繁衍、科第教育、创业发迹、成功之路等一系列史料。一个人抑或家庭,若不知晓自己的根在哪里确属是个遗憾。

早就听父辈说,我们姚姓祖籍在安徽贵池九华山北麓的姚街村,部分支系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期间流落到江苏高邮的。后来又听说,原中央政治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与我们同宗同祠同家谱。我姚姓安徽祖籍姚街的情况到底如何?我们又是如何迁徙到高邮的?这些早已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为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我相约了维字辈的几个堂房弟妹,于4月1日驱车直抵安徽。一路上春风和煦、桃红柳绿、大片的碧绿地毯上点缀着片片金黄,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由沪渝高速公路池州出口处下来,沿大转盘左转向南往山里驶去。

沿X006公路蜒蜿向前,部分路面有些凸凹不平,相当于15年前我地区农村公路的水平。越向前驶去,公路两边的山脉也渐渐地高了起来,且绿满青山,只是少见河流,遇到开山取石处,空气中弥漫着粉尘,山也似乎变得灰蒙起来。

几经询问,我们于中午时分来到了姚街。路边有两家小商店及“姚街土菜馆”,我心想这里可能就是我们一行中午吃饭的地方了。下了车,向店主询问,方知姚氏宗祠就在此村。店主50开外,一脸的和善,也姓姚,名家友,算是我们的父辈。土菜馆和小商店就是他家经营的。他丢下手中的活,就带领我们去姚氏宗祠。

一路上都有漂流的广告,九华漂流原来就从这里起点,深山里也搞起了旅游,我为祖籍宝地的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沿街向北走200米转弯,即见一广场,西边有一个半园形的池塘,类似一些大庙宇的放生池,池边散落着两个扁园形石基,直径约莫有80公分。广场东侧即姚氏宗祠,大门朝西,门楼子已倒塌,在墙的门楣上立了个“姚氏宗祠”的临时牌匾。门的两边写有一副对联:“文物传千史,古迹立万年。”

我诧异祠堂与文物、古迹怎能等同?!原来门的右侧立有一块碑石,上面赫然写着的文字表明,姚氏宗祠1988年即被确定为贵池市文物保护单位。背面是姚氏宗祠的简介:

                                姚氏宗祠

明嘉靖时期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祠为三进,面阔12.8米,进深59.8米,满堂柱抬梁式结构,门厅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门框尚存。

祠堂后进三面堂壁两侧立有碑记,右为来龙碑记,上刻明“嘉靖二十五年供状”及“隆庆五年合约”内容,有清嘉庆二十五年重修时的《“建祠实录”》。祠内现存“皇清乾隆壬寅岁盂冬贡士姚迁”、“鳌峰日跻”、“口明紫绶”三块匾额。

姚氏,祖籍江西婺源,元代中叶迁居贵池,至清,姚姓氏族已分居十三处,故有十三姚之说。已故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为刘街姚村秉均公第二十四世孙。

保护范围:宗祠外二米内为重点保护区,东至路边,南至稻场,西至水塘,北抵姚家友围墙为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区和控制地带内,未经批准,不得进行其它任何工程

                                                     贵池市文物管理所

                                                      一九九六年十月

走进祠堂,我们即被它的恢宏气派所征服,徽派的风格、高大的厅堂、硕大的梁柱、精细的雕刻,为我们地区所少见。第一进的墙壁上挂满傩戏的剧照及获奖牌匾,“姚街傩戏会”的藩旗甚为醒目。荡里姚(我的直系)宗族傩戏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活化石”池州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正月初七、十五,荡里姚氏宗族遵照祖制在姚氏宗伺等地举行“迎神下架”、“起圣”等傩仪,展演《舞伞》、《打赤鸟》、《五星会》和《圣帝登殿》等傩舞,表演《孟姜女》、《章文显》和《陈州散粮》等傩戏,表演动作粗犷、古朴。其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现仍保留着悠久历史的诸多文化信息,“活化石”价值鲜明。

从剧照上知道,荡里姚宗族傩戏曾先后赴合肥、黄山等地去展演,参加江西国际文化艺术周演出并荣获表演金奖,2008年4月组成安徽贵池傩戏表演队赴法国巴黎参加第十二届意象文化艺术节演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姚氏宗祠,除春节期间傩戏演出或族人来访外,常年一把锁。故祠内较为零乱,看得出管理也欠缺。就连石碑上介绍的三块极具文物价值的扁额也破烂不堪、残缺不全了,甚为可惜和遗憾。看来祖籍农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较差,当然,这也与资金缺乏有很大关系。

一路的风尘和颠簸,肚子有点叫了,我们又返回姚家土菜馆,家友的爱人已烧好了饭菜,都是山里的土菜。我们一边饮酒一边从与家友的聊天中得知,姚街村约40%姓姚,其余的是外姓。在这个地区姚姓是大姓、旺族,姚氏宗祠的建筑是燕子形的,有能力飞出去的大都混得比在山里好,现在每年都有一两批像我们这样的游子回来认祖归宗。

因为都姓姚,我们明显感觉到家友与我们之间的亲情认同感都十分地强烈。饭后,家友又忙于带我们去看家谱,这次我们所见家谱属“七修”,系1995年修完定稿。因家谱有133册,姚氏又分若干分支,我们不清楚自己属哪个姚,他们也没有办法帮我们分理,只好一本本地分头去翻,一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头绪。

我们自己的家谱没有找到,倒把姚依林的家谱资料翻出来了:“姚依林,原名克广,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房行八字依林乳名能官字威廉,于民国六年九月七日即丁巳年七月二十一日辰时生。娶周彬,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中央商业部教育局局长,生于民国三年卒于公元一九九零年八月十七日,列八宝山公墓,生子三女二[大子、二子(早逝)、明伟、明端、明瑞]。大家都熟知,姚明伟曾任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是姚依林的女婿。从辈份上说姚依林与我祖父同辈。

据家友介绍,姚依林铜像纪念园座落在池州市风景秀丽的百荷公园百牙山上,江泽民为铜像亲笔题词:"姚依林同志"。因时间仓匆,我们这趟没有来得及去瞻仰他老人家的铜像,下次来一定会弥补上这一遗憾。

我们为姚氏宗族出了姚依林这样的显赫人物感到荣光,然而从家谱的“明清之秀廪贡举与清末学堂”的统计表也可看出,姚氏一直是个崇尚文化的家族,明清期间共出进士2人、举人19人、贡生43人、庠生191人、太学生203人、国学生238人,学堂:大学27、学位5人……其中,太   士儒   明万历己未科进士通榜二名。

姚氏家族晚辈的大学生就更多了,就拿接待我们一行的姚家友来说,他两个女儿,一个研究生毕业已工作,一个本科在读,家友弟兄5个,9个子女共出了8个大学生。其五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的传人。若要统计出姚氏宗族流落在全国各地的后代,那大学生、研究生更是计量无数了。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1 20:46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6-1 21:16 编辑
8 i& ^0 ]! q5 u4 f' ^5 j7 N3 r# K) v$ Q& L+ w  c! n! u

认祖归宗的迫切心情,找不到根据的烦躁心理。堂弟维明就问是否有个叫姚家贵的,他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江苏高邮回安徽老家定居的,1986年他曾回高邮一次,他可能知道我们究竟属哪一支姚。家友讲家贵还健在,就在南边楼华,5里路的路程。于是我们又驱车去了家贵家,家贵家住在半山坡上,三面环山,前面有个开阔地,风水相当不错。家贵人已九旬,除耳朵有的背,思维还算敏捷,他还记得维明在车站工作。维明是性情中人,见到家贵老人竟热泪纵横,下跪行了大礼。

见到家里来了客人,家贵家忙开了,上糕点泡新茶,留吃饭是免不了的。家友则派人又去搬家谱,维明先于我们找到根据,别提他那高兴的劲儿,就像金样榜提名时那样的兴奋。他与我们家不属一个支系,属南边的楼华姚。看到维明找到了,维玲妹就悄悄地对我说,我们哪怕带晚也要找到根据,否则这趟就算白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们也找到了根据,上面尚有我父亲及伯父的名子。我们属街上的荡里姚,与家友同属一支。

现在安徽祖籍农村的条件也不错,不出门就张罗了一大桌子菜,且全部是绿色食品。家贵的二儿子维亮,人热情好客、爽朗直率,与维明弟、士军妹婿,推杯换盏地喝了个痛快。

应家友的邀请,晚上我们住他新砌的楼房,新房装璜新潮,陈设一点也不逊于城市。当我们坚持要付房费时,家友婉言谢绝了,他说哪有住我家付费的道理,朴实的语言、热情的接待、周到的服务,真得让我们感激不已。这些都源于血管里流淌着同一祖辈的血液,浓浓的亲情荡漾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羡慕祖籍地的青山绿水,高邮水多就是缺山,要是能搬走一两座山到高邮那该多好啊!家友告诉我们,今年气温较往年偏低,否则,这山里到处都是盛开的杜绢花,非常地漂亮。

            鸡呜发黄山,瞑投霞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挈荷水边沐。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垄多屈伏。当当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上述《漫谈霞湖》五律诗,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雨中投宿霞湖之名作,从而使霞湖名闻遐迩。霞湖即虾湖,唐时的霞湖就在姚街一代,因盛产白虾也叫虾湖,后逐渐干涸。可以想像,一个座落在四面环抱深谷边的古村庄,那优美的湖光山色是何等的幽静迷人,难怪诗圣兴致中吟出如此流芳千古的佳作。

次日清晨,我们买了纸烛鞭炮,先后到姚氏宗祠及楼华的分祠堂奠祭了姚氏祖先,然后怀揣着不舍的心情,南行顺道去了佛教圣地九华山。

一直认为我们祖辈是太平天国期间打仗流落到高邮的,也有逃难一说,但都苦于没有证据。现据家谱记载,我高祖父席珍:清从九品衔,生于道光十二年壬辰七月二十八寅时。道光十二年即1833年,若时间向后推20至25年,那年代恰逢洪秀全的太平军在长江流域与清政府打仗,我高祖父正值年青,很可能是清政府的基层官员,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派遣抑或留落到江苏高邮的。我祖辈何时又何因迁徙高邮的,看来答案已有点眉目。但当时流落到高邮的是一批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迁徙高邮,目前仍是个迷,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根据姚氏宗祠简介悉知,我们祖籍最先在江西婺源,但什么时候迁徙安徽的呢?据家友说,祖先系从第49代迁移安徽贵池的,当时彦斌、彦武两兄弟,彦斌未生子,彦武生了6个儿子,一直繁衍至今,到家字辈是87代,我们维字辈系88代孙了。

据渑池姚氏族谱序记载:“安徽贵池县的姚姓系宣业祖系十八世三畏后裔(原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之祖)”。“我姚姓自虞舜帝居姚墟得姓”,这一说法与《中国古今姓氏辞典》的“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见《说文》)”相一致,且说明姚姓都是舜帝的直系后裔。

我中华民族历来有修史续谱的光荣传统。故而国有国史,县有县志,族有族谱。用以了解历史知兴替,以古鉴今;在于追根溯源知祖德,发扬光大。我姚姓自虞舜帝居姚墟得姓以来,已历四千年矣。自古迄今,先人们为谋生存求发展,为推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姚姓后裔已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相信姚姓后裔将会继续对全国乃至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b84310100q7hv.html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1 21:12
博文下面还附了在老家拍的照片:: p2 z! U0 f9 e% `& n
& u* A4 E7 }  D7 r' f# o3 W

: L, p) _3 [5 J0 A
0 F6 T( s/ V+ w7 w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1 21:15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6-3 15:44 编辑
: g; p) w" _" B4 i- s. Y9 o  z; A" P  U, @  P

作者: 姚建顺    时间: 2011-6-1 21:51
认真阅读,仔细参详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1 22:19
寻根成功,真乃喜事,祝贺祝贺! ( K+ B7 S% U. ^
华章美文,读来亲切,学习学习!
6 B$ R# v# \# |! i: ]维侃之帖,姚网平台,有效有效!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2 09:24
寻根成功,真乃喜事,祝贺祝贺!
3 p$ }/ x  P! Z$ f3 J) q! x  w华章美文,读来亲切,学习学习!
9 d) y1 r( \5 i* _* v6 x- E维侃之帖,姚网 ...
9 ~9 E) U3 [5 e$ T1 F&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6-1 22:19

1 E$ w2 _  A' @- c
5 T0 ]2 z% y9 L9 y0 t% u# o维侃宗亲,祝贺你!9 h6 ?/ C! @3 Z6 C4 }) ^% R

作者: ydw35    时间: 2011-6-2 10:50
維侃宗親,恭喜您,與您同欣喜了。
作者: 四川姚亮    时间: 2011-6-2 11:55
恭喜啦,,   希望我们族长早点发起这样活得!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2 12:01
谢谢各位宗亲鼓励与指导!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2 12:31
三楼那张单照和四楼合影中的人物,分别都是谁(宾、主)?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6-2 13:0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6-2 13:09 编辑 8 M7 j, @  O( N8 P+ W0 i  H

4 H* @& E! d3 b# Q, ?从家谱的“明清之秀廪贡举与清末学堂”的统计表也可看出,姚氏一直是个崇尚文化的家族,明清期间共出进士2人、举人19人、贡生43人、庠生191人、太学生203人、国学生238人,学堂:大学27、学位5人……其中,太士儒,明万历己未科进士通榜二名。( N1 s/ x# ]# l3 o+ A9 ^" E
7 s7 G* S3 N* ?& P" E

" T5 S7 \+ ~; i3 P: p
4 Q6 Q6 y0 u7 Q) P% j
  }# k" k& C1 k' x8 x姚日新
8 k) M) i% g! K
) e5 J( b( A* c. O6 K. m' E8 ~字子盘,号西坪,行二
/ N" w9 @, l4 C$ }" g( a: K2 R1 k* I- w4 g2 g7 w
安徽池州府贵池县(世居元二保虾湖荡里村)
  i3 V- S, f2 U! Y4 N5 d/ g7 Z
8 A, q& @2 D, v(190)-239~270  江南乡试朱卷,光绪癸已恩科,中式第144名举人% D( ]2 J* ]2 w
- h6 N& L+ m0 e" `
子曰 巍巍乎舜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 大哉 尧之为君也 … … 焕乎其有文章
" N% F. T$ Z" |# j# {$ s# B上律天时) p& R8 x5 a& H7 a
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6-2 13:06
回复 1# 姚维侃
- ?& Z: z8 v0 Y4 J  h4 }0 V+ d  A. j! F- N
2 Q1 @- {* f2 |* Y# i" H& k
      X/ q" f: r2 n
姚冰渊 0 E% ~/ ^: f. I, _
字遇椿,号渙泉,一号兩湖,行一,又行二。
- O- i& l' t" k* c! b% q/ B) \安徽池州府贵池县(世居元二虾湖荡里村), Z$ I9 o$ Z, V5 ?: U9 U
(159)-275~289 (缺文章),江南乡试朱卷,光绪乙亥恩科,中式第33名举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6-2 15:04
回复 4# 姚维侃 # e6 ^% D5 ^* A3 U
5 D5 C0 O; s; `2 Z# Q

+ N5 f9 k9 F7 _- f- v; E/ q    维侃兄几天未来,一来便是好帖。与你共享了,谢谢。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6-3 11:37
感人的故事,幸福的经历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3 15:03
回复 11# 卧龙姚建中 6 M* E3 y# b9 [: o

8 G- \- }, ~/ B* G+ j' \' g! E7 g; b' ]5 l7 C
      三楼照片是江苏高邮寻根问祖一行五人:左起第一人应是维明;第二人是《寻根问祖纪实》的作者维儒;第四人是维儒之堂妹维玲;第三人是维玲的姐,芳名维儒老哥在电话里说过,我没听清是哪两字。第五人应是维玲的丈夫。
% w+ s3 h+ |1 I* X- Q9 P      四楼照片是江苏宗亲与老家宗亲家贵家人的合影:其中除三楼照片中的诸人外,左起第二人应是家贵宗亲的二儿子维亮;前面老人当然即是年已九旬的家贵宗亲啦。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3 15:07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6-3 15:34 编辑
$ M8 P8 G6 ]6 Z3 h6 R6 B5 Q* Y2 Q6 x3 G/ d8 O% A: u" {
pszyyao宗亲的两则回帖内容来自何处?对于我们安徽姚这支来说,太珍贵了!烦请赐告出处,若有更详尽内容,可否转赐给我。我的邮箱:yao8701@126.com.衷心感谢! 拜托拜托!!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3 16:59
回复  卧龙姚建中 + d. H% R" a/ w0 K7 q' R

) m, z  q: Z, \" n8 i2 ?+ |" J
* p1 `+ `. O8 B/ y, P+ W* D1 i      三楼照片是江苏高邮寻根问祖一行五人:左起第一人应是维明;第二人是《寻根问 ...: L4 ]" ^/ K7 w7 o3 W& }
姚维侃 发表于 2011-6-3 15:03

, b$ D9 \! Q& [+ R- ~* o4 c7 N( Y4 M% l  p7 `$ L
. _" t1 }( v- X9 x" ~" N7 m3 ]8 W
  谢谢!:lo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6-3 18:2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6-3 18:28 编辑
8 u& w$ t6 ~" z" n8 m, T& u: ^: q$ ?6 i
回复 17# 姚维侃
( T8 b* {; u5 N& f9 W7 z8 V
/ P5 t( Z' N* T, a4 Z3 {8 A% t# `6 v, A$ d5 o/ H8 E2 k
    请读本网《姚氏历史文化》和《姚氏人物》版块的有关“朱卷”的几个帖。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1-6-5 09:24
姚网的平台价值再次得到充分显现,恭喜维侃宗亲寻亲成功!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5 22:07
回复 20# 姚尚明 + m2 ]9 N! D. ^* e/ f7 F5 X

' f% V  z3 \. s! X1 a2 W$ T4 Z
( u, Q3 W0 l4 H5 T) c    尚明宗亲:这里有你创建这个姚网的功劳啊!还有,上次姚安居宗亲也给我打来电话,后来也发了他们的宗谱的一些照片给我了,他也是从这个网上读到我们安徽贵池姚的始祖是姚衮,他说我们是同一个始祖的;我说尚明宗亲的始祖也是西汉姚衮。不是这个姚网,哪有这些信息的沟通啊?
作者: 姚德泉广西    时间: 2011-6-8 10:10
可喜可贺!继续发扬姚网平台的作用。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7-21 01:10
可喜可贺!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8-5 10:58
维侃宗亲,祝贺你!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8-5 15:42
谢谢亚峰宗亲!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8-8 13:12
维侃宗亲,祝贺你!
- ?! Q! o4 }& H" d河南姚亚峰 发表于 2011-8-5 10:58
* |* t) \1 q* y" J; z/ o" G

5 v6 _! J* p2 v, Z+ z5 v* l
/ ?( y! p& k  z" E: Z    祝贺!
作者: 姚士俊    时间: 2014-2-2 20:47
恭喜,圆了家族梦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