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中华姓氏暗藏三大玄机:500年前是一家不可信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6-4 18:31
标题:  中华姓氏暗藏三大玄机:500年前是一家不可信
 中华姓氏暗藏三大玄机:500年前是一家不可信1 w8 ^/ y/ W+ Q* L6 u" x, m* Y
9 K9 H( v6 S/ ~  G3 q. m3 X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部宋朝书生撰写的《百家姓》,作为其后几百年间儿童的启蒙读物,告诉一代又一代人,姓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中国人姓氏的统计古已有之,明朝有《千家姓》,清朝也有自己的《百家姓》,但昨天由中科院发布,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 l6 \+ T2 G* ~/ {) p8 E0 d( O

/ W5 v! z# h! R7 V  姓氏暗藏大玄机- h1 q& b$ m, K% P; D% o2 S, k3 A

, s% w: J$ J7 _& w0 Y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C9 e" P& I1 l+ t$ l! w8 W

9 L! D6 r) ~  [# W0 _% h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k* r& C2 f! x7 |5 c* X0 Y

( ~- K2 M& b/ |, {5 y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3 k7 }4 k1 c" I4 G
( q6 G& I9 ^" D, A7 w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4 f# P# G( k# u; O) P- D! @; p7 U2 K0 P
  玄机二:同姓不一定同家$ l* @3 \, u- h
8 U! w9 G0 I' }* v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6-4 18:31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4 W/ e. a  n7 R0 T4 e7 E

: n  S) N3 f- M5 P0 k; A7 N7 j) g: E; @* |/ D# ?7 Q6 G& r
  玄机三: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I% D$ K1 y' \$ P

* p; l# A. p; v1 w/ n0 O3 {3 L0 O4 h
  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9 W: `" h- G! g6 R8 b/ ~

6 h6 m# J; `9 w5 k# u7 I. ^; p  K+ I8 E  K' L' J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2 ~7 C, Y8 g2 h& T. j9 r& w2 `4 G8 O- S1 g. \6 |( j" o! X7 b& }

; X3 a5 g& r4 Z/ q+ T! G- {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J8 ?( m9 @( x  U4 M

9 y# K8 z9 N/ w! N0 h' C5 ?
) G2 z& Z" F$ I" N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 Q0 x: u- G; x* V2 w2 T
3 L* Q2 t& q7 m- \0 z0 J
8 T% [$ ~$ n: Q* [$ _' O* P% H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4 18:58
“500年前是一家不可信”——袁义达列举的例子,和我们姚姓应该是有区别的,因为姚姓的来源单一。
作者: 老兔子    时间: 2011-6-4 19:31
中国人是最注重姓氏的民族,即使有不同也是小部分:lol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6-5 07:23
昨日的朋友悄悄的离去
. H5 ~# o# G  w6 u就这样无声无息离开你) Q# O7 _4 s# M2 s2 n$ m) [
仿佛在你眼里
# \( b3 v  O! `" {) i感到无限的悲戚
* g$ Z" W2 _$ Y" l, B1 w3 I' T! \3 R好像夜雾层层笼罩你的心里% i0 \% Z* P; d: C$ B" c3 w
也许你从来不愿告诉我( Z7 ~8 f8 _: D1 p8 Z
我也不想再问你为什么
8 p1 F% {+ x8 y$ T* T& t5 ^" L夏日风已吹远
; z' W/ e7 E; s: J6 ~9 a吹得无影又无踪- ~3 i5 e# M+ o0 P* t9 f
所以我将忘记昨夜的你+ |5 t& \( W$ ]7 u) D
别说爱情就是你的名和姓
$ N% ?& m9 L3 n' Q; Y+ H& Q6 n% ^就除了感情你都不愿再接近
" H6 v7 n+ R; H5 h破碎的心难填平
8 a: W/ N" L) F昨日醉心的恋情0 d, W  y3 y6 s3 R# R' E% y
所以我将忘记你的背影% K+ h* f( z* Z$ W+ l" C, I0 Y( h
昨日的朋友悄悄的离去
: M. e+ s6 S: _  R/ y( P( N就这样无声无息离开你
0 T3 b2 I' \+ O" q仿佛在你眼里
6 Z8 \* z1 I2 `; O7 T9 [0 D4 `感到无限的悲戚% w0 R  ^% ^+ Z0 d5 k* u
好像夜雾层层笼罩你的心里& S0 }& N. M9 Z, E% E. o
也许你从来不愿告诉我1 J4 _( w. c9 c- D4 R8 H
我也不想再问你为什么$ ]8 j; N- [9 W) Q
夏日风已吹远( E; t: p- [, Y; \1 N
吹得无影又无踪! c: e+ m* b) x( ]3 p' R4 j, A1 ]3 ~
所以我将忘记昨夜的你
  H3 X4 _4 p1 h' _6 E- a别说爱情就是你的名和姓
. c5 s2 j# K& P& _/ V就除了感情你都不愿再接近" t: _& q( s- Y3 q- @/ ~
破碎的心难填平
4 b4 d4 G# [) M0 E" _昨日醉心的恋情- i9 \6 \& r3 r* g# L$ h$ }  b; r
所以我将忘记你的背影" W0 S% C) w  Z. G* R5 U1 Y
别说爱情就是你的名和姓
; R) E& r! A9 m" w+ \% T, m* x就除了感情你都不愿再接近
7 O) @1 I: w, s" N7 q1 {; q破碎的心难填平
8 r! d0 U5 l& p  v昨日醉心的恋情# ?0 M$ Q; i+ H0 w  b4 P
所以我将忘记你的背影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1-6-6 23:20
其实对于姓氏的研究
2 m; {& D" a0 l) p* e' o) |! e也就是凝聚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6 b3 Y/ u) S
和归属感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1-6-12 23:28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是一句客套话,& p( M! K2 F+ k' F+ c1 u  l
五百年前就有这句话了- [! |4 r, |: E
不必太当真' P3 L4 P" V; e
我们姚姓应该说“五千年前是一家”) s9 C7 D) B. `' r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姓氏不多& b( ^. Z2 r5 V# }  S
这是我们的骄傲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1-6-12 23:29
回复 5# 河南姚亚峰
. R) b  Y' E" s
1 z! q4 G5 y( l( L( T9 p3 u, ^
: M% B. S9 c/ C$ h$ m3 o    亚峰宗亲何来的伤感呀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1-6-13 07:10
回复 7# 姚寒松 4 O* p0 H9 {* N- N4 g) e8 k

  E+ x+ e/ t- ~, c9 C0 ]/ v& P6 ]  {4 v) R  v
    寒松宗亲说的太好了。支持!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1-6-13 14:34
不管到了什么时代,任何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我觉得是一件可悲的事。至少,是对后代的不负责任。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6-13 15:39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人爱而幸福,因有希望而奋发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13 17:13
不管到了什么时代,任何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我觉得是一件可悲的事。至少,是对后代的不负 ...: `5 _4 i' Z. k3 T* A$ w  F
姚尚明 发表于 2011-6-13 14:34

8 J, L% _7 w2 W0 l3 s- w: ?5 n! i  @3 l3 Z) d2 S. M% S! X

  T* m1 x9 F* ]    我认为是任何一个人..........:lol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6-14 09:21
回复 7# 姚寒松
& g. s1 o3 E2 |: H9 t2 p5 k; x5 m# K; G: y# n4 G- f' I- Y: p
) k( v! d: L7 ~/ p2 }! M0 m, ~# a2 @
    两姓旁人,若是两情相契,主动结识也不失为佳话;倘是同姓,以“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话来亲近对方,联络感情,本是有缘,又加邂逅,即使当真,有何不可?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6-14 16:34
亲近对方,联络感情,本是有缘---说的很对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1-6-21 16:51
“五百年前是一家”亲近对方,联络感情.
作者: 晟舛宇    时间: 2011-11-27 14: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1-1 11:08
姚寒松 发表于 2011-6-12 23:28% n0 Z. d: w: j2 G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是一句客套话,
, N2 l1 b* _( p& p5 F6 a0 _0 D五百年前就有这句话了
) T: Z) \; i" H3 s  F不必太当真
1 t$ u7 Q1 D+ {* j
寒松宗亲说得对!
' i% s7 d; B$ q" \" H' d) y5 R! ]6 G% l: L6 f: S* j# ], ]
我们姚姓应该说:4 C7 K9 o/ R; U7 A% J0 m; Z( }
“五千年前是一家”。
. j+ T* X) ?; p# ?+ V0 R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姓氏不多。) V" |) a. N$ E* E
这是我们的骄傲!

8 I) {/ H  b& B) {# q" L1 s&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