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端午节 (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1:40
标题:
端午节 (转)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1-6-6 13:23 编辑
, } G. a, ?6 ^) P8 f
5 S7 _6 h* u2 b6 u* u1 h F, N4 Q8 y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
艾叶
,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
屈原
,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
中国
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1:41
端午节的由来
- F D8 e/ |; t: f( w# h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1:42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1-6-6 11:44 编辑
; U2 l& q" h0 [2 {. p& ~( }; t9 }, j
7 a H0 {8 A/ X2 U, y# C
4bac30732efce4418701b0a3.jpg
(8.21 KB, 下载次数: 1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6-6 11:44 上传
% o2 w" t; h5 D. V! i: W3 f" K
# ?+ g1 V7 T8 e. R8 s4 C
源于纪念屈原
) M% A$ H3 X) v+ E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1:43
源于纪念伍子胥
1 L8 {8 }% S: ^4 k* ~+ R
端午节有一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1:45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 a! P& D. c9 P5 P: e% O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1:46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 N/ w4 a5 i9 v6 _7 q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12
祝宗亲们端午节快乐!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0
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 b/ W7 `# C! y- @
包粽子—饮食文化
' ?! Q* `7 J5 c* _6 U
端午是传承中国南方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其食俗以粽子为代表,这一点与以传承北方食俗为主要内容的立春、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各地根据自己特产与习俗的不同,生产出的形形色色的粽子——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以及按惯例在端午期间饮用的具有杀菌驱虫解五毒功效的雄黄酒,具有避邪禳毒、祛病强身功能的菖蒲酒,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的谱系,在保护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进而保护人类饮食文化的多样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0
避邪衣—服饰文化
% q4 b; @& y3 |8 J: D+ G4 l
' o0 B+ _: I) ?1 W& G3 S& m
端午是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端午是“恶日”,这就产生了为躲避这个“恶日”而特别制作出来的节日服装服饰。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绣有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这五种毒虫的形形色色的五毒衣。在饰物方面,妇女发髻上佩戴的金银丝做成的健人,系在臂膀、挂于项颈、饰于胸前的长命缕,系在腰间的香囊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审美价值。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1
“躲端五”—沟通人际
; h$ A0 y2 s S+ O
; ~( B: U& a) c, K
端午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因端午性“恶”,历史上,这天也是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娘家“躲端五”的日子。这些民俗在歧视出嫁女子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对于重构出嫁女子与娘家关系方面,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端午所重构的远远不止是这一种关系,盛大的划龙舟仪式在构建村落地缘关系、邻里关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于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来说,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启迪。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1
雕龙凤—手工技艺
8 _. e9 d: C9 e2 L2 x7 X
3 c8 G( V4 j( u" N$ W: g- T
端午是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载体。每当端午到来之时,人们都会请上各业匠师,雕龙刻凤,描金涂银,为自己的龙舟打扮一番。可以说,龙舟是民间体育活动中造型最为复杂、用色最为丰富的道具之一,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保留下了许多神秘的驱邪避瘟符号,对我们解读中国远古文化具有重要帮助。而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也为中国民间社会彩扎业、搭棚业、木雕业、描金业、印染业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2
救诗人—中华道德
$ F8 ~9 Y/ l6 p& B6 ]4 I
% i- h v# t3 p1 O. w) k" t0 v8 r
端午同时也是传承中华传统道德、传统伦理的重要载体。端午虽脱胎于仪式,但在后来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附会上了许多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通过传说故事传承,并最终转化为整个民族或是整个地域的集体意识。如东汉时流传的曹娥救父传说,南朝时流传的划龙舟救屈原传说,吴越时期流传的划龙舟营救伍子胥传说等等,显然都与历代统治者试图通过某种民俗活动来推行传统教化政治意图有关。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通过传统节日来弘扬传统道德,张扬民族正气,显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3
赛龙舟—体育文化
. ^' `: h2 P$ X! ?& w6 o/ G. R
; {% N/ a4 U# L% \) f+ R9 s# k
端午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赛龙舟原本只是一个典型的宗教仪式活动,但到后来,人们又不断地赋予了它以更多新的功能,体育竞技成分不断攀升,并最终成为中国民间社会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庆典。除划龙舟外,射箭、打马球、打石仗、抢鸭子等民俗赛事活动,也为端午节的竞技性增添了几笔亮色。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3
赛歌场—表演艺术
8 V- Q4 O5 P! |9 q9 F8 v
+ N! M9 c6 f6 l& ?" ?, k# z
端午是传承中华传统表演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南方,划龙舟同时还是一个全民赛歌的重要舞台。历史上,无论是湖北秭归,还是广东南雄,赛场即歌场,民间所传《龙舟歌》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除此之外,为驱邪禳灾,一些地方在这一天还要举行跳钟馗、闹钟馗等迎神赛会,传统舞蹈艺术在这不经意间,也获得了有效传承。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6-6 12:24
驱瘟疫—中华医药
3 C7 I0 N A* M! F: K- ], I0 A
# K" X$ ^# c( g+ D! u' \! ]
端午还是传承中华医药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为驱瘟避疫,端午还为我们保留下了许多诸如通过兰汤沐浴(特指菊科中的佩兰,此外还有用蒲、艾、柏等香料)以治病驱瘟的知识,保留下了通过饮用、涂抹菖蒲酒、雄黄酒或是朱砂酒以驱毒虫的知识等等。这些千百年来传承并积淀下来的医学知识,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史上民间还有“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的说法。据说,这天采来的中草药既可燃烟灸病,也可悬户禳毒;既可香汤沐浴,也可酿酒小酌;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由于中国人深信端午药的灵验,所以,一些国内大型中草药市场还常常以此为卖点,在端午这天举办大型药市活动。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6 18:59
小平老收集这么多资料,辛苦了,谢谢!:handshake
! b* {. t4 @5 f; n
我们这里对端午节来历的流传,都是说为纪念屈原的。:lol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5-21 19:50
端午,中国传统的节日。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