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研究家谱的现实意义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1-10-7 13:11
标题:
研究家谱的现实意义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 _% n' l' T+ ]# Z3 m% c/ O
) |% i$ h! e: I2 X6 o3 d* n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 p+ A8 j- |" p8 F9 C4 f
) _/ F. o1 j" P# N& p+ |* x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 L$ p0 h( Q, z" ^( W3 r
, H9 I+ y5 }' w8 K, h' @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
3 g$ Z& P3 Q7 o- W9 c4 A) x
' c& m% e z% o9 f1 G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B* m, N6 J8 x( J. _. {; @
1 J+ E8 g8 D0 ^4 m
3 I9 H2 E6 `* N0 ?5 |/ k2 w7 n% o
; m/ d$ S' h. A, x
家谱的体例
% C: U' i% c9 L# J* n% n* i
6 J, `! k3 c7 j4 n+ `( D
卷帙浩繁的中国家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家世记录而流传于世,尽管有“人自为书,家自为说”的说法,但它还是有规律、有体例的。所谓家谱的体例,就是指家谱的编写格式,即如何合理地将家谱所记载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排例起来,以充分表现其自身特点。这些方式或方法,主要包括文字组织形式、图表组织形式以及全收的整体格局和结构形式。
7 \0 T! W+ P& Q" h7 ~* R! R
6 S9 a7 y/ y! T/ {9 l j
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完善的。
" c/ P( z0 ?0 d2 c2 S% D
/ L) ^: x, u+ B% R6 R* K% N. o
汉代以前,由于中国家谱处于草创时期,其体例自然相当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略地叙述家族的人名,交待人物之间的世次关系,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
- l9 T- a1 i# s$ N
# H4 |0 w7 g# l0 n. y
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全而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开始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汉代家谱不仅记人名(即世谥),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汉代家谱已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为横格制,分代分格按顺序记载;二为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的起源,再叙世系和官位;三为一贯叙述。
+ M: ~; o, s) x# w: n; O- n7 @+ G
+ e9 P c$ i9 m# d% g- V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的体例又有新的发展。一方面,由于门阀制度的兴盛,出现了反映婚姻的综合家谱。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产生了目前所见最早的以世系图表来表示世系的家谱,这表明我国宋代以前家谱已有了图的形式。(见附¹)
1 c" Y. |6 o( K0 N
! Q/ B1 c; W- Q
唐代家谱的体例应是以图表式为主,辅以文字叙述;图表用来表示世次关系,一般是分代分格填写;文字则用来叙述得姓源流、迁徙情况等。
, w1 [- H, F* V& f V
$ Q* T$ r! {0 B- V+ d* g8 ]; a
宋代是我国家谱体例发展了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家谱体例经过宋人的改造和确定成为后世的定型,一直指导着后人的修谱。家谱体例之所以能在宋代确定下来,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经过唐末和五代时期的战乱频繁,在唐时就开始衰落的门阀世族彻底土崩瓦解。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败和寒族地主的崛起,唐代私家谱牒得到迅猛发展,谱学由官向生转换。到北宋时,政府已罢谱局,每个宗族都可自行修谱,政府不加干涉。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学士积极参与修谱活动,使家谱、宗谱的质量大大提高。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曾肇、苏洵等人除参与修谱外,还对家谱的体例、格式等进行了探索。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家谱的体例才得以定型。
0 O( ~7 z+ A8 W& n' u! ]( [) s
: h1 q; ~0 ?# e# z$ o
欧阳修和苏洵创立的体例即“欧苏体例”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被后世奉为私谱体例的楷模。欧、苏体例,重在图表之创新,每图只记五世,五世以后,格尽另起。在形式上,欧体是横行的,每图五栏;苏体是上下直行的,每图也只列五世。自上而下五代世系条理清晰,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由大到小排例。五世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世必须同见于第一图的末一栏与第二图的第一栏,两图共列九世。第三图则由第九世到第十三世,余此类推(见附²)。
5 T4 c" f+ v6 z: w7 A* S; f
- p! m- w8 I* I6 V/ ^: T+ E/ ]( A
苏体的区分世系原则大体与欧体相同,但更为严格。他更强调宗法,则不标明始迁祖,而只详细地写清自己这一支的世系,如高祖姓讳、祖父仕与不体、父娶某氏、享年若干、某日某时卒等,这就是所谓欧、苏之区别(见附³)。
; j, N) p& g+ i: R; F
/ k$ L% N. |5 h$ x# i
欧、苏体例成为后世修谱的楷模,但相较而言,人们运用欧体者较多,这是因为“谱之法欧书尚矣,但苏则散见而难稽,欧则合收而易考,自上而下直书相承,(则)见高曾祖考儿孙;自右而左横书相属,(则)见伯叔昆季。自一世至数十世,虽有亲疏远迩之不同,而昭继以穆,穆继以昭,罔不丝联绳贯,井然不紊,秩然于条,(故)一本欧家之法也”。(《义门陈氏族谱·凡例》)
1 I b6 Z9 p/ m5 {8 k+ z8 Y
/ u2 q& y4 o" r& @; R
苏洵在谱例上还有一项贡献,即创大宗谱法,即以宗之组织之宗之记载的根据,也就是将组织法与记载法合二为一。
# s z6 m4 q" i) r) R# \8 u! m. C1 f. i
. J% m8 u3 [7 j$ {
元代已出现了由亲及疏、由远及近、一体共载的现象,不拘泥于欧苏小宗谱法的限制。谱图也突破了五世为图的限制,出现了以大宗谱法做的大谱图。
" _% o' c* t- Z/ x, [- J3 p
: Z- K' {" s5 T4 M* M- S
明代家谱不仅书五世之近亲,而且书五世以外之远亲,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使为百世之纲纪。明代家谱记事范围之扩大,记述内容之丰富,也是对欧、苏体例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
. a6 Q0 K- ^$ e
6 R ?+ D3 q0 ?8 y* x
清代是中国家谱体例发展最为完备的时期。这个时期里,家谱的记事范围几乎涉及到家族、宗族事务的各个方面。中国现存历代家谱中,清代纂修的家谱最多,占总量的50%以上。这些家谱的内容,包括谱序、恩荣录、世系图、世系谱、凡例、家法族规、字辈、谱论、科举、祠堂、祠产、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仕宦、传记、行状、志录、寿文、贺文、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赞词、年表、余庆录、领谱这等²0多项,使家谱或宗了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
$ @* C# K5 v+ v2 o; U/ ]+ e
B, Y& B. b8 H+ r6 @
中国家谱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体例日益完善,记述内容日益广博。记事范围日益扩大。从家谱体例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以前,由于家谱主要是用来“奠世系,辨昭穆”或是“别郡望,辨婚姻”,因而谱书的内容非常简略,家谱体例也相当简单,仅以记载家族成员人事资料为主。宋明以后,修谱的目的发生变化,修谱也由官修为主变为私修为主,这就为体例的完善、内容的丰富创造了条件,于是就有了欧苏体例,有了明代的统宗世谱,家谱的记载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这样不仅使家谱的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也大大加强了家谱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0-7 16:09
回复
1#
姚尚明
0 Y v4 I, J1 i: x y6 A' q/ U
; X7 ~- j9 W: Y8 O4 ~, U
; |4 L9 z, l6 s2 M5 t
顶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0-7 16:11
回复
1#
姚尚明
& L8 j8 `4 F) R0 U& ~, U- u
# Q7 ~* o/ r. f& a( n
+ D8 F5 ]2 W8 l$ F7 b6 [
你这一时段连发关于族谱的几个帖,很好。然而里面含许多多余的东西,例如sup1,它们不但多余,而且破坏了原文。是不是清理一下?此帖含得少,也有两个。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