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议《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30 08:37
标题: 议《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2-30 08:39 编辑
2 X+ Z* M; w. Z5 V: Q& ?9 N/ n3 p5 m
                                                  议《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6 }( C# v& T' M- ~4 p* H$ S
       安徽贵池姚维侃转了《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帖,对研究和更正和补充姚僧垣系的世系表很有好处,特再转于下.
; _3 ^8 v+ ]! k2 ^6 v) o. Z* v7 s* @5 }2 z( W4 q/ d) e
       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锋在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上发表了研究唐代姚无陂墓志的文章,其文后附列了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图,我曾抄来发在姚网上,现再一次跟帖在后,以为研究之线索,或可参考。
8 ~  n2 j$ r1 P% p姚氏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 q; r5 X1 b7 H7 m! {

姚僧垣

思廉

思聪

思明

慎盈

益谦

敬文

敬节

无陂

昌演

昌沛

昌原

昌润

昌温

昌济

行表

 

无陂子

延光

$ }; j2 [) h6 z7 d

) h( m! I4 x: z0 O原文表下有注:世系表主要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制成,其中、无陂、无陂子据姚无陂墓志,敬节据《旧唐书·姚璹传》、《新唐书·姚思廉附孙璹传》,思明一系据《大唐故朝议大夫上柱国杭州长史姚璹府君墓志铭》(开元廿三年)补。
, m6 I( X; f" @( f. p8 N) N
& ^0 I8 u, K! ?& o1 F' E   
    维侃兄有心!对我僧垣公系大有裨益。
6 E$ S* I) X3 S    我以为: “慎盈”应是“慎”,“昌原”应是“昌源”。依据,一是族谱,一是命名的常规。有言道,兄弟的姓名有两个半字相同。    (待续)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1-12-30 09:53
摘自百度:
1 q* E1 K* }0 n* C
% ], \9 k! D8 ~0 V7 G姚珽(641~714年),唐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初史学家姚思廉之孙。他少年继承家学,好读文史。高宗朝举明经,历任定、汴、沧、虢、豳五州刺史,加授银青光禄大人,再调任秦州刺史。在任有政绩,曾受朝廷褒奖。   神龙元年(705),发生了宫廷政变,中宗李显重新上台,他被封为宣城郡公,迁为太子詹事,兼左庶子。当时,太子李重俊为武三思所忌恨,又受安乐公主的凌辱,心中“不胜忿恨”。他曾上书向太子进谏。他说,在宫内置作坊,常有工匠出入,会造成泄漏宫中事情和言语的问题,希望停止宫内作坊的造作,避免工匠出入东宫。他还劝太子以节俭为德,不要浮华奢侈,节省开支。又建议太子奏请皇帝委派侍读来伴太子读书,使太子“养德储闱,以端静为务;恭膺守器,以学业为先”。“知父子君臣之道,识古今鉴戒之规,经史为先,斯乃急务”。节愍太子看了他的疏奏,虽认为很好,但不付诸行动。   三年(707)七月,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等,率羽林军发动政变,杀武三思父子及其亲信,领兵冲人宫中,中宗及韦皇后、安乐公主在玄武门楼上,以重赏号召士兵倒戈。结果李多祚等被士兵杀死,李重俊败逃。事后,搜查李重俊宫时,得到姚珽的谏书,中宗嘉奖他忠直,擢拜为右散骑常侍。一年以后,再迁任秘书监。   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隆基发动政变,杀韦皇后及其一党,拥李旦即皇帝位,他被授户部尚书之职,尔后转任太子宾客。先天二年(713),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复为户部尚书。他在其曾祖姚察所撰的《汉书训纂》的基础上,另撰《汉书绍书》40卷,进一步阐明了姚察原注的文义,行于世。   开元二年(714),他因年老有病而卒,时年74岁。[1]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1-12-30 09:59
姚昌潤。為姚珽孫。姚昌潤於開元年間(713─740)曾任江南西道宣州(宣城郡)刺史一職。* U. r; z" h. b2 k- S

3 V- Y& N$ i' m/ v, l% g出自《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v: z2 k2 G/ m9 q+ @4 G' \7 M

9 {# \  x! _# K2 I  f5 \3 C6 `. f& p好象差辈了?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1-12-30 10:46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
6 B! w8 |  B/ o( y0 E5 W4 t& q1 w. j4 E% i' V
96世:思廉,名简,察之长子。生于隋开皇五年(即公元585年)乙巳岁。瀛州修文馆大学学士,封丰城公,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公元630年)完成。生二子:(后改懿)、恽。
: N: b* I% A4 Z97世:懿(),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先为预章参军,后任巂州都督。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丙子岁。生四子:崇、敬、班、文。
9 C( U0 I& W" V  B# r$ \97世:恽,思廉之次子。生于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辛巳岁。公为丰城令。生子弘庆。# ?( Q3 o; F; v' T! X! t

+ z; E* z# F7 V9 A7 {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12-30 12:52
回复 1# pszyyao
$ q% W9 Z+ I. r" X, r0 C0 C4 D9 _7 K! i2 s1 d
3 V0 P: t; j" ?3 h1 [
    钟尧宗亲认为“慎盈”应为“慎”,“原”应为“源”,极有道理。古人以偏旁相同的字为同辈堂兄弟起名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红楼梦》中贾姓数百千人均可以从名字的偏旁上区分他们的辈份。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1 20:59
回复 4# 姚中友
' @) j, @6 |! N4 u6 D/ p7 V& t6 _+ Z2 D, X: `$ K2 l
引用:
7 D& p  s: O& j% z“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
% [( S2 e( j+ t, P/ }5 s  J
( ~' V' o  f5 a) Q6 m96世:思廉,名简,察之长子。生于隋开皇五年(即公元585年)乙巳岁。瀛州修文馆大学学士,封丰城公,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公元630年)完成。生二子:(后改懿)、恽。
6 g7 }2 L% _2 H7 c97世:懿(),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先为预章参军,后任巂州都督。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丙子岁。生四子:崇、敬、班、文。8 q5 d/ ~( t* M+ L! ^) x/ P# }  Q
97世:恽,思廉之次子。生于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辛巳岁。公为丰城令。生子弘庆。  ”# B, a; ^& K4 R- v

3 E" k& d$ M8 }. G' ?     4# 姚中友有没有抄错?
0 l1 ]) F8 Z" h% s      姚文长沙河系姚姓应是平远姚。已有人 姚文长编的沙河系姚姓宗谱存在问题。9 w& W' ]8 k( A' p% W6 d0 Y
      请平远宗亲议一议:在平远谱中8 _+ M4 x' T8 ^2 g* r+ U
      思廉是96世吗?
. n4 w) D8 W( I; m, `     思廉有二子:(后改懿)、恽。后改名为懿吗?
' i9 P+ A, Z( j  S9 Z( P     姚文长认为“懿(),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思廉之长子)过继给祥承祧吗?
2 P; e8 A1 Y0 K4 o( T- L# X     姚文长认为“97世:懿(),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先为预章参军,后任巂州都督。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丙子岁。生四子:崇、敬、班、文”   我看姚文长所载“97世:懿()”,似是姚崇之父,又不是。
7 V8 @. q$ \6 a0 G* f* _2 {     一锅粥。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2-1-2 09:03
回复 6# pszyyao 4 A5 `: L& @* G, @+ A- Q6 E0 x
0 {+ m1 T6 O# Y+ I+ u! Z
- o* I6 N! P7 O2 U, c$ o
    没有抄错。他是以轩辕(黄帝)之父少典为一世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2 09:26
回复 7# 姚中友 - M2 Y5 R/ f9 u. c4 |. s
' {' m1 O/ j: Y
4 `% Y: U- u4 e5 I. @* n
   " 懿(),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先为预章参军"
- P6 Y7 G+ U3 V   是预章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2 09:40
回复  pszyyao
" @% o" G1 S& o- m2 d3 @; B( f; J$ [
3 h- S2 d# F$ L; c5 k
    没有抄错。他是以轩辕(黄帝)之父少典为一世的。; l, t- @, V1 V# v" H- \
姚中友 发表于 2012-1-2 09:03

7 v8 H7 C; _* f& R" R( p# g( }+ m! g9 \2 {

5 B4 t' Z1 w, B3 l    以轩辕(黄帝)之父少典为一世的。/ N  T" T" P( q( c, ]
    标新立异。不循惯例,黄帝姓什么?黄帝之父又姓什么?不照千余年(思廉公的源流著作)或近千年的族谱(天明公系族谱)或几百年的平远姚氏宗谱。1 B) d: N# u/ p' f) w
    黄帝和舜帝都是远古传说人物,黄帝部落在哪里?舜帝部落在哪里?相离多久?相距多久?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2-1-2 09:54
今天网速好慢。原文是“先为预章参军”。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2-1-2 10:05
沙河系姚姓宗谱正文(一)  ' Y. @; Y+ ]: r8 u
) ~2 ?1 I5 U. U$ k* D
1 |+ R" Y# n( Z3 S
- V- E/ M8 h& j' H- [
: ]9 ^4 i7 b( F( f

! y! w5 a* h: \6 R2 H) P. X[url=]世系图一 [/url]舜帝以前的世系图
" w, q6 m5 H# H8 }. @1 v6 g! \. Y

% u2 b) y! t( q/ D[url=]世系图一的说明:[/url]; K3 f; S0 l( r1 ~# D' m

本图主要根据汉朝司马迁著的《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y- y8 M3 Q9 }5 k; `

1世:少典,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有人说,少典是国名,不是人名。

2世: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其母有蛟氏,孕二十四个月而生。生而有神灵,见世能言,长而敦敏,成人聪明,具有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奇异功能。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故亦姓姬,取名轩辕。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曰黄帝。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女嫘(léi)祖,生少昊、昌意、龙苗;二妃雷氏女女节,生休及清阳;三妃彤鱼氏,生辉及鼓夷;四妃嫫(mó)母,貌丑而德充,生苍林、万阳;余妃生十六子。其子得姓者十四人,共计十二姓,十二姓为:姬、酉、祁、己、滕、葴(zhēn)、任、荀、僖、姞(jí)、儇(xuān)、衣。

黄帝为我中华民族之人文始祖,在位百年,一百一十岁。八月既望,黄帝崩,葬于今陕西黄陵县城东一公里处桥山东麓。传位于少昊。
( G1 h. g( K5 J2 _

3世:昌意,黄帝元妃之次子。

4世:高阳,即颛顼(zhuānxū),五帝之一,昌意之子。生穷蝉及熙(即鲧[gǔn])。传位于帝喾(kù)。

5世:穷蝉,颛顼长子。

6世:敬康,穷蝉之子。

7世:句望(勾芒),敬康之子。

8世:桥牛,句望之子。

9世:瞽(gǔ)叟,桥牛之子。生重华及象。

10世:重华,即舜(shùn)帝,受位于尧。生于姚墟,故姓姚。因目重瞳,故曰重华。名思,字都君。性致孝,尝躬耕以养父母。舜品德好,能以身作则,他在历山耕作时,历山人不再争边界,互相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建都虞(yú,即后来的梁国虞城)号有虞。作五弦琴,创韶乐。曾杀鲧用禹。南巡死于苍梧,葬九嶷(yí)山,时年一百一十二岁,后人又称湘君。传位于禹(yǔ)。

舜帝为姚姓之始祖,所传二十九姓。尧以娥皇、女英二女妻之,女英生商均、商密(季釐[lí])。箕伯、直柄、虞遂、伯戏皆虞后。舜帝死,她们在江湘间哭泣,泪洒竹上,从此竹上有斑点,叫湘妃竹。二女投湘水而死,为湘江水二神。后人称她们是湘妃(亦即湘夫人)。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2-1-2 10:13
本帖最后由 姚中友 于 2012-1-2 10:30 编辑 2 F. B' K4 c1 z- P- y4 ?# k

1 y7 u/ f3 _# s5 b3 Z既然我们都为舜帝系,照此推算96世:思廉公应为舜帝88世。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1-2 10:21
回复 1# pszyyao 9 _2 y5 H) [6 e- r( k8 M6 g
      下面是我从姚文长编《沙河系姚姓宗谱》中复制粘贴的段落,可见重庆姚中友转载的姚文长编《沙河系姚姓宗谱》中思廉公父子3人行实没有任何错误.可是这里错误确实存在,错不在姚中友,而在姚文长.1 q8 _+ c* Y4 d$ H/ p
内容如下:
* d/ J# q$ h$ |( O& C9 c96世:思廉,名简,察之长子。生于隋开皇五年(即公元585年)乙巳岁。瀛州修文馆大学学士,封丰城公,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公元630年)完成。生二子:憕(后改懿)、恽。" G) M: n& N( D/ L2 N3 }: O2 u
97世:懿(憕),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先为预章参军,后任巂州都督。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丙子岁。生四子:崇、敬、班、文。  m, ]6 j# Q" \+ O- W- l
97世:恽,思廉之次子。生于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辛巳岁。公为丰城令。生子弘庆。, O' [6 P8 R% h8 v
     下面是平远三修族谱关于思廉公父子世系行实录贴图:
4 U5 @9 o4 l0 v) i( K% _3 G
2 M# X. }2 h8 B0 P3 u     可以答复仲尧兄的提问:! [" f) _8 R9 {5 V8 P. h
     1、可见这里记载思廉公是88世。9 @5 J3 Q, l7 W2 x9 c9 l9 `
     2、思廉公确有二子:、恽。憕没有改名为懿的记载。
% P; i  ^3 R" p; A  B     3、姚文长认为“懿(),思廉之长子,过继与族兄祥承祧,改名懿,字善意”过继之说不成立。$ u/ g$ T; t5 }9 g: q8 T
     4、还有其他错误,再讨论。
作者: 遵义姚斌    时间: 2012-1-2 15:52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 12:3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3 12:44 编辑
! |! L& T% }$ V1 o! k
! z$ B. x9 z4 E; J回复 1# pszyyao
3 M# b: w) ]& B( u# E: c1 @
* A: n4 s% b  l. J, |$ Q' Q: r3 A5 w0 |( @! t8 P; }8 w
   

(续1

在莆田谱中:

察有二子:长子思廉,次子思才。此表少了次子思才。思才有子畅,越州司马。

最有一子:思聪。此表有二子:思聪,思明。多了次子思明,思明-益谦-珝-延光

思聪有一子:慎。此表有二子:慎,憺。多了次子憺,憺-无陂-无陂子。

希望“思才-畅”诸公的后代、“思明-益谦-珝-延光”诸公的后代、憺-无陂诸公的后代,看到此帖和出来讲话。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 12:46
回复 1# pszyyao 7 u% t, t: H: z( h# |$ b( c
) A5 S  d- e+ {7 z) u& ~
9 K5 Z& |: q; B! c5 H5 |3 `  D
   

(续2

在莆田谱中:恽-(次)敬节-义-昂-善道/善忠,善忠有三子:俊,傑,伟。俊,傑,伟兄弟三进士,世称“姚门三龙”,我曾发帖介绍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 13:29
回复 1# pszyyao ) O/ U- k: U: Y8 ^8 q8 O  T/ p

7 w8 r3 v$ C$ \0 _      

(续3

在莆田谱中,在莆福韶溪天明公的闽粤族谱中:思廉公的孙子“珽”均写作“班”。“璹”,“珽”,“班”三字均从偏旁“王”。

为什么有“珽”和“班”之别呢?

有“思廉-憕-珽”诸公后的宗亲吗?你们的族谱如何写?是“珽”还是“班”?

姚珽公也是官,也是名人,虽然比不上是宰相的哥哥姚璹,史书上也有传。史书上用姚珽,则应以此为准。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1-3 14:58
回复 17# pszyyao 2 s, l% z! Q: B0 O9 Y' t

& n' ~* C/ [, C( _3 Z1 j, U( N1 D* u8 _9 M' X0 D
    在网上查史书,有的史书上也是“班”。这是输入汉字造成的错误:因为用王码五笔打不出“”字,会打的必须先打一“王”,选中,再在“插入”/“符号”/“王”旁宋体字之七画中查到“”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 15:4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5 11:27 编辑 0 q8 O  |$ o. N, H
& U1 A! v4 B# {$ ^$ S; y  _
回复 18# 姚维侃 ' u' B+ n& I* o4 a
8 h' E! ?  B$ x3 \, N! K% ]8 e
, F( ^+ W( ^7 x3 P$ A* B
    我所指的不是这种原因引起的。所云“莆田谱”和“闽粤族谱”是旧谱,多是民国或清代修的谱,甚至明代的。在这些谱中,思廉公的孙子“姚珽”均写作“姚班”。故问:

为什么有“珽”和“班”之别呢?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2-1-4 16:21
好比把“姚弋仲”写成“姚戈仲”一样。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5 12:18
回复 5# 姚维侃 ) W0 j2 m) D) ]/ o

, m# I0 B9 @: B6 u  x
3 T9 G1 E+ z9 s% T    维侃兄:
+ ~! ^6 `3 E1 N# F, B1 n  v          请你将《安徽贵池姚氏宗谱卷首六·表 》与1楼表一起对照读。有何看法?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1-5 22:07
回复 22# pszyyao
* _$ ^( }% M# C
4 t1 N$ V/ Q1 V1 J' y) T0 \2 i2 f; i$ D4 W$ P
        今晚去赴朋友喜宴,酒喝得不少,本不想回复,但见钟尧宗亲在几处发出了同样的询问,只得及时回复。
4 L% u- L1 W1 ?& q( r) W7 M      发这个《安徽贵池姚氏宗谱卷首六表》(以下简称《卷首表》)时已知与原来所发《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以下简称《世系表》)有很大的不相吻合,但我一后生小辈,不能占有充分有说服力的资料,所以不敢、也不能凭自己的臆断来统一两份《表》。只得对两份《表》表示一样的尊重,尊重版本不同的历史。如果一定要我说出对两份《表》的看法的话,我宁愿相信《世系表》。因为这毕竟是专攻历史的学者在占有一定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史书作出的。而各地的宗谱,在修谱的当时,主修者都不免宥于知识面和资料占有的局限,不能全面地、逐一细致地核实历史人物生平以及前修宗谱的正与误,挂一漏万的情形是在所难免的。譬如说姚僧垣以下本应有察与最两房,并且姚无陂确确实实是在考古发现了他的墓志之后经考证属姚最之后,而在《卷首表》中完全没有姚最这一支。在《世系表》中思聪、思明是姚最之后,而在《卷首表》中思明是“廷重”之后,实在叫后人难以厘清。

2 d5 R" _* r( r2 Z4 L5 _8 ]      但另一方面,从我安徽贵池姚氏源清公往上溯,“廷重”这支乃至再上一辈“尧臣”“禹臣”“贡臣”“舜臣”“习臣”“僧垣”各房派系清晰,应当也不至谬误太大。至少我《安徽贵池姚氏宗谱》自源清公以下世系支派清晰明白,而源清公往上二三代因涉及我族确切来源,想来各次续修宗谱的前辈不至于不慎重。故而“廷重”这支及以下我又宁肯相信我族的《卷首表》。" l7 g( U. ~" @2 }8 h
      以上这样回复不知钟尧宗亲有何指教,敬请明示。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1-5 22:11
恳切盼望有个机会能与钟尧宗亲共研我贵池宗谱,当面请教,则三生有幸!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5 22:21
顶上来,以利与另一帖《请你读和议安徽贵池姚氏源流》对照。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2-2-28 20:12
学习。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