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舜•舜山•舜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9-1-4 10:23
标题: 舜•舜山•舜文化
沿常焦公路至焦溪,再沿舜河北行,沿途点点青山,犹如碧螺,皆伏于河边。河中舟楫往来,蜿蜒相衔。行约十里许,舜河在此九十度拐弯,拐弯处陡见一峰,巍然耸立在江南平原上,它就是舜山。
7 [1 M7 o }2 y9 L4 E
- ~4 F$ k- Y) I9 u
舜山主峰高115米,在武进、江阴这百里平畴的苏南水乡,在舜未来之前,就称谓“高山”了。4000多年前,这里被称为“南蛮”之地。当时洪水四溢,农田时常遭水侵入,收成微薄,民生艰苦。其时,黄河流域的北方,被称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相对要好一点,当时的首领叫虞舜。
3 }8 y, x- C( ?3 v) ~- p
' e% E' L/ \9 I0 ?. w
虞舜名重华,字都君,山东诸城人。即帝位后,他不耻下问,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治水不力的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起用皋陶等22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
- h; s6 P$ z, Z* w) S
9 [( X! V" K; U7 u0 v8 [% O
北方大定后,舜决定去东方巡狩。这一年,他与随从乘木筏从长江上游一路踏波而来,但见江面越来越宽,水势越来越平,便在申港上岸,登上了舜山。其时山上松柏森森、翠竹摇曳,一片葱茏,及至山顶四顾,但见沃野百里、茅屋点点、炊烟袅袅。“好一幅江南山水图!”舜极力赞叹之余,对众人说,“我要在这里休养颐年。”确实,舜自接大位以来,东奔西忙,日夜操劳,毕竟年岁不饶人,时年迈七十,他确实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养一番。
! }+ s; \" n/ [4 `
. m2 u( V+ V7 N4 S
舜的大营就扎在舜山上,好似革命者找到了根据地,他舒坦地连睡了几个昼夜。往后,便又开始在周围巡视,他发现当地居民用水,不是山上冲下来的黄水,就是外来入侵的洪水,水中腐枝败叶、蚊虫孑孓,混浊不清,当地人喝了这种水,患病者众多。舜命人在山北开凿水井,得数口,其味甘甜,解决了人畜的用水问题。据说,水井旁至今还能依稀看见当年牛喝水时留下的足迹。
9 J. E" @# E$ g; w. f
: x, b7 Y8 a: A" P4 T# a* L/ x
住在山上,还须解决灌溉用水问题。舜察看山形,见舜峰前娥眉小岭,有一方凹地,便让人拓宽成池,引水入注,作为山上浇灌、生活用水,人称眉岭方池。舜所带一行人等,需要吃粮,舜不准扰民,亲自带领部下,在山下垦地种粮,被称为“舜田”。待年余后,舜又觉当地虽气候宜人、雨水充沛,但常遭水淹,主要是雨水缺乏泄通之道,便发动组织四周乡邻,在当年秋冬时节开挖河道,河道从舜山到焦溪鹤山一线,长约十里许。年复一年,开挖了大约5年之久,此河人称“舜河”。在舜河中段(今塘铁桥处),舜又砍下山上木材,搭建木桥一座,便民往来,这桥名唤“舜迹桥”。舜河的开通不仅解决了我区东北部地区百姓的水涝之苦,稻麦收成也从此有了保障。舜河外通长江,商贾舟楫往来,带来了贸易的便利和市场的兴旺,古镇焦溪便成为地方崛起的一方宝地。据考证,舜在舜山地区的活动时间约有6年,他的到来,不仅开启了民智,使当时地处偏荒的古民看到了文明的曙光,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有了改变,劳动力有了提高,生活也有所改善,人们欢欣鼓舞,把丰收的果实竞相献给舜帝,舜坚决不受。舜离开后,又去了南方地区巡狩,最后“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6 J$ e6 b0 o `; q' T8 D* s
( O3 g: a4 C& ?6 ~) e+ Z' f" _: s3 @# K8 f0 q1 N6 T
& E0 y1 B- H; j1 ]& |6 m |/ s" H) j4 H5 D
- C- o$ U. I! V, T' j2 u, C( a 感恩不忘舜德,舜山人民很早就供奉舜帝了。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一首《题舜祠》的诗:“弦绝松风生,芳祠怅落晖。祇因山鬼护,万古仰垂衣。”可见唐朝以前,人们就已在此建有舜祠,后又改建为舜庙。庙建在舜山主峰,有南北两座,相对而立,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殿堂,金碧辉煌。一座小山上,同时建有两座供奉一个人的祠庙,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当地人对舜的敬仰。, z' T. z. a( L& n _
" D: C: p3 R- U. D9 [: I
; N+ y; D& E8 Q \3 }
1 s' k; Q* \- R) h# T
8 r, l/ \( e: T& j: Z+ R2 ~# { 农历三月十八,是舜的生日。这一天,四面八方的香客纷至沓来,上山烧香,纪念虞舜。除了云集的香客,还有众多的游客,场面异常热闹。久而久之,农历三月十八这天,也就成了焦溪舜山的节场,俗称“作节”。作节留客,家家户户准备酒菜,招待亲朋好友。说也奇怪,三月十八这天从不下雨,即使下雨,也是夜间下雨日间晴,到了中午定然云开雾散,阳光高照。当地有一流传于民间的老话:“风吹秦皇山,雨笃小山摊,晒煞舜过山。”意即老天保佑,舜帝洪福齐天。
7 _; Y# i, q# w
. w$ L U: i# }; u1 ]3 }8 k9 F' I" S7 n( X3 c) u" I! ~
3 A! s! Z: a7 o* r1 s0 I' u2 E
+ T4 \" e, L2 i* @% P
据焦溪《高山顾氏宗谱》记载,舜过山庙会,除天气晴朗游客众多外,还有两个特色:一是朝山进香,二是烧手香。舜庙几经战火毁坏,仅剩遗迹,欣闻当地乡民在筹资重建。; t- k8 J: @0 d( |
& }: k: i8 b. _1 P& a+ N8 l1 W
$ \: n+ ?: q; E. W4 ~
/ j, V( I+ h+ ~& x
" n* H$ c& F' P' ~% Q! [ @ 4000年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它淘尽泥沙、亮出金石,千年不灭,万年不磨。纵观上古历史,中华文化具有三个里程碑: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在舜山地区的舜井、舜田、舜池、舜河、舜迹桥等众多遗迹和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其中绝大部分得以留存和传扬。更重要的是舜留下的“德为生,重教化”的文化精神之魄,在和谐文明的今天,正在我区发扬光大。3 A _) j: S1 p4 r
/ `3 t) N9 v; e' J1 n' |9 F7 [
* X k/ a" L3 Q% H$ t$ J8 Y武进日报 陈东夫; t1 z5 @" k. g1 D8 u
4 N' y. T2 W' R8 F. z# H
-
48eed42b4b204bd9a387d559c648f6ce.jpg-mobile.jpg
(142.76 KB, 下载次数: 202)
舜•舜山•舜文化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