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h% K2 [; H U7 {- y" o c' \! U4 l% f
3 x& J8 d. F G9 V1 ]& l
在甲骨文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戊午,卜宾贞,酒,求年于岳、河、舜。”这里的“戊午”:是戊午这一天。“卜宾贞”:宾是巫者;卜贞,是占卜;即巫者举行占卜。“酒”:是用酒作祭品。“求年”:是祈求丰年。向谁祈求丰年呢? 向“岳、河、舜”。这里的“岳”,是太行山岳;这里的“河”,是黄河;这里的“舜”,是舜帝。祈求农业丰收,向山神、河神和舜帝祈求,这是很有意思的。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字符号,是商朝创造并使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商朝,人们已经把岳、河与舜并列为祭祀的偶像,可见舜帝地位的崇高,是贯穿古今的事,绝非限于一朝一代。或者只限于某一地域。& g2 t( _. J* _& R
3 {4 T9 U. j( c. y6 i& ?1 a: w. f' V* E
W' o. Z! G3 \
在中国,自古及今,漫漫数千年,在文化领域里,任诸子百家,各自争鸣,彼此非难,互相指斥,即使是作为国教的儒家的创始人孔老夫子,也难逃非孔、斥孔与批孔之厄运;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听到对尧帝和舜帝有不敬之辞,这难道不是最最发人深思的吗!) ?' H# v2 |" X* b. q: L9 X
/ H) U( a2 j+ [ ` 4 Y) J- A v: z1 ] % b Y9 Y9 J. C u%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