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历代姚姓宰相(初稿)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29 20:45
标题: 历代姚姓宰相(初稿)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1 14:57 编辑
  ^  U5 g0 G2 R: H" b* m, B4 O4 Q3 Z2 p/ K! p

历代姚姓名人杂谈

引言

姚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太始祖是远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舜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舜裔最初是称为“妫汭五姓”的姚、妫、陈、胡、田五姓,后来这五姓又分衍出更多姓氏:有“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 (见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和“舜裔近百姓”(河南大学朱绍侯,濮阳化迪华,菲律宾姚嘉熙,《(河南濮阳舜帝宫前)舜裔姓氏录碑》)之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舜裔宗亲有98个姓氏2亿多人,而姚姓人口420多万,在当今百家姓中排名第64位。

与年轻的姚姓青年聊天:

“我们姚氏没有大人物,名人也不多,好在有了一个打篮球的姚明。”

我笑答:“不,不,是你自己不知道。”

旅港宗亲姚锦钿回应:“我们老祖宗舜帝,是中华道德人文始祖。后秦王朝就是姓姚的。当今胡锦涛也是大人物。”

“胡姓是舜裔,别姓就不要算了。姚姓自古至今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

据统计,《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姚姓历代名人216名,占总数的0.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48位。其中,姚姓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并列第30位;姚姓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33位;姚姓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69%,排在第32位。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简称两院,两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据《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两院姚姓院士与冯、卢、曾姓一样多,各占13名,排序第33,而姚氏在百家姓中排序64(2009年)。

从上列统计数据看,姚姓名人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姚姓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充分反映了姚姓人才辈出的盛况。

姚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昔日广西桂平姚氏祠堂有一楹联(姚湘岚撰),颇能道出姚氏人才不凡的特色:

数卿贰家风,在汉有将,在唐有相,在元初时有崛兴王佐,在明近代有妙算军师。大道统初垂,历四千载斯文不坠;

问君师门阀,于虞为帝,于周为侯,于南北朝为割据英雄,于清中叶为词章宗伯。几回闲屈指,凡五百年名世必生。

0 Q! {$ y& v* ~  I
   为了宣扬姚氏历史文化,将陆续编写分类的姚姓名人,今天推出《历代姚姓宰相》。
6 s+ W# c6 U9 q+ T9 ~7 E5 K# R4 Y( S! a
Ⅰ(待续)6 h8 t/ h: O  K$ k$ N6 o* P

7 C" \$ C+ E( }# f补充内容 (2015-8-21 07:34):! Y$ G! X) Q, `* N
为了找“五代梁 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洎”(75#),费了劲。应将有关层串起来而成一文:1#-4#- 27#- 32#-41#- 48#-57#- 60#-71#-72 #- 75#-76#-77 #-78 #-84#.* h1 I: f& X( y* X2 w: Y/ L

% z  ?6 h6 l6 U& j- z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29 21:03
稍微了解点儿文史的都应该知道,在古代,老姚家的帝王将相文武状元真正是应有尽有啊~~~~~~~~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1-29 23:10
稍微了解点儿文史的都应该知道,在古代,老姚家的帝王将相文武状元真正是应有尽有啊~~~~~~~~
% X$ T5 |: }, o) t1 r4 {天狼纵队 发表于 2012-1-29 21:03
) K7 |. Y; }! M% V8 ?& a

5 S" M8 M4 y' C
, O% n; [% Q! O, z0 ~  T+ @那也顺请你说说看,姚家有多少文状元,有多少武状元。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0 08:11
回复 1# pszyyao ; [; J* T; A  D5 F0 y6 l

6 N: W8 b3 J& L/ n; Z( I
1 B8 w: D4 b$ s2 g; _. p   


6 B  o# L( Z; R《历代姚姓宰相》(初稿)

宰相是大官,你可能没想到,中国历代并没有“宰相”的官名。“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人们习惯上将总揽政治权力和对君王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相”这种人必然是当大官的,在不同朝代,不同称谓的大官被人叫做“宰相”。例如:秦、西汉以相和丞相为宰相,东汉的司徒是丞相;从魏、晋至隋、唐,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宋神宗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改为左、右丞相。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明永乐年之后,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雍正年间之后,军机大臣是事实上的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

细数历代姚氏名人,是宰相的有姚璹、姚崇、姚彦章、姚洎、姚景行、姚思仁、姚明恭等7公,不知数得对不对,特别是有没有漏。倘若有错有漏,请宗亲们指出和补充。

    这些姚姓宰相,在二十四史或其他史志都有传或记载,在各类人物辞典也有条目。然而,在本文中却是直接采用或尽可能采用族谱的传、行实和/或记载来编写,这有我的用意和目的。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30 11:30
那也顺请你说说看,姚家有多少文状元,有多少武状元。
+ v2 ?/ X- `# V" J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2-1-29 23:10
! O, `. ~2 x0 o9 S. e; s

! b: K0 y7 T, V* X! V+ z0 b3 {, F3 ^- p4 F8 k  R' x, l
   
9 O' {, V/ @  k; b9 q这有何难?
1 G) F4 |) Q' s
* D: P% L% x5 r" P! Z文6 (唐1、宋3、明1、清1)其中清朝的姚文田是乾隆恩科、嘉庆正科的双料状元。
" r1 S( V" E; R7 ~% Q/ s2 w$ H武2(明1、清1)/ Y8 D, {: ^) t- B, g5 K

: R& `& m+ T0 e! j7 t- _# O以上都是正史看得到的。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1-30 11:38
这有何难?) }& E  N1 m. g; F

% T0 @: R8 W- X; S2 A+ L; J文6 (唐1、宋3、明1、清1)其中清朝的姚文田是乾隆恩科、嘉庆正科的双料状元。 ...
1 K+ D) p9 {2 A天狼纵队 发表于 2012-1-30 11:30

9 y; n9 R' @1 R$ S9 i1 N请详说。在这边不便多说,跑题了,我另列主题,你来讨论。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30 13:18
[quote]回复  pszyyao
, @# y5 ]2 O: L% `; i
. k2 a6 y6 o! H5 ^5 B) M- l9 T
+ a0 Y9 T2 N" i2 @' l  
. J( B' N: r4 l                           《历代姚姓宰相》(初稿)

宰相是大官,你可能没想到,中国历代并没有“宰相”的官名。“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人们习惯上将总揽政治权力和对君王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相”这种人必然是当大官的,在不同朝代,不同称谓的大官被人叫做“宰相”。例如:秦、西汉以相和丞相为宰相,东汉的司徒是丞相;从魏、晋至隋、唐,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宋神宗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改为左、右丞相。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明永乐年之后,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雍正年间之后,军机大臣是事实上的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

细数历代姚氏名人,是宰相的有姚璹、姚崇、姚彦章、姚洎、姚景行、姚思仁、姚明恭等7公,不知数得对不对,特别是有没有漏。倘若有错有漏,请宗亲们指出和补充。

+ ]2 }* J9 U* |8 ~% w4 y
    这些姚姓宰相,在二十四史或其他史志都有传或记载,在各类人物辞典也有条目。然而,在本文中却是直接采用或尽可能采用族谱的传、行实和/或记载来编写,这有我的用意和目的。
# a$ j( ^( `4 C3 z* v " r- P" D* ?& V" W% }% E4 h

6 V( |# s$ x* X- ?6 x1、中国历代并没用“宰相”官名——但是必须说明,辽代除外,辽代的职官制度中是明确有“宰相”官名的。
# f4 [# ~, Z* s : U4 {% D% ~: w7 Y: u2 C
2、提示下,咱们老姚家组建的后秦大姚帝国难道会没有宰相么?^_^^_^(例如大姚帝国的姚绪、姚旻、姚晃、姚绍、姚弼)
0 S- W1 {& Y% O: `! Q
0 v0 L8 r/ S; g3、再补遗一个与姚泊同为后唐五代时期的老姚家宰相,5 p4 `2 X. y" J8 E5 u

7 y0 {8 V; t0 S# z' e$ `3 ~“八月辛未,尚书左丞姚颛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语见欧阳修纂修的《新五代史卷七之唐本纪第七》# {0 |" Z5 }+ l& i% F# o- w% |

; [, ?  k2 @. d, d" u, \' o! A       姚颛(865—940) * |' ~/ i2 a) k9 w

8 Z& ^  Y9 Y- G0 p4 `0 ^9 L8 d5 V   字伯真。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时期宰相。
8 h* D% H: P5 X4 [3 O! a# |# h0 H. k! w
1 F  d0 r4 a/ F  姚颛先祖姚弘庆,约于开成末年(840)至会昌年初(841)间,曾任苏州刺史、仓部郎中等职。唐朝末年, 姚颛进入洛阳城,又出游嵩山。其后在科举中进士及第。在梁国贞明年中, 姚颛历任校书郎、登封县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等职。后被召入翰林,迁升至中书舍人。及后唐宗平定梁国, 姚颛被贬任复州司马。一年多后任左散骑常侍。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唐末帝即位,任姚颛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至晋高祖登位, 姚颛罢相任刑部尚书,不久迁任户部尚书。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1-30 15:18
钟尧老,1楼“引言”第12行的“《中国人名大辞典》 ”,内中“人名”二字,是不是“名人”二字的笔误?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1-30 15:51
钟尧老,1楼“引言”第12行的“《中国人名大辞典》 ”,内中“人名”二字,是不是“名人”二字的笔误?
+ E. g" n' k2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2-1-30 15:18
& G5 y& K" N8 F2 b! r# j

' F/ G, b( u2 |& x5 f- j4 s# W
  V" L3 x. [) y% ^1 X; f( b# _% h    我想可能是《中国名人大辞典》吧。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0 15:53
回复 8# 卧龙姚建中   e1 r: A2 m* P/ d' O

' U, e: m: q7 d! [
, C3 g9 v1 D, o- T    谢谢。1 `" y, M' J4 {- v
    我的笔记是《中国人名大辞典》。以后有机会时再落实。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1-30 15:57
回复 10# pszyyao
+ j/ |) q% i- O* x  m! B: h. M: l
:lol期待续文。您老辛苦了!:handshake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0 16:06
回复 7# 天狼纵队 : k# g- A; U- ]: G" d* [
, P' d; K! Q( O1 o( h( L
  t- G4 j) L: \( Q- V) \! c' m
    谢谢你的批评和补充。" ?- V/ w9 L8 r9 x) u/ `
    我知道我的见识有限,因此,诚惶诚恐,开篇明义欢迎批评:“细数历代姚氏名人,是宰相的有姚璹、姚崇、姚彦章、姚洎、姚景行、姚思仁、姚明恭等7公,不知数得对不对,特别是有没有漏。倘若有错有漏,请宗亲们指出和补充。
7 U  b: A, Z, H, U: }' E- A+ w    你说得好,咱老姚家组建的大秦王朝应当有宰相(例如大姚帝国的姚绪、姚旻、姚晃、姚绍、姚弼),请你统统补充。拜托了。
作者: 遵义姚斌    时间: 2012-1-30 16:10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1-30 18:30
其实姚文元也相当于相级官员了吧?2 n& Q3 g' `0 J) ~) I& f! D
当时是付总理级的,希望楼主能客观公正是把我们的宗亲写出来,我们期待中……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1-30 18:31
其实姚文元也相当于相级官员了吧?" ~8 o5 W- i" o0 m2 X0 G% q* c
当时是付总理级的,希望楼主能客观公正是把我们的宗亲写出来,我们期待中……
/ k7 T4 H, C0 }6 w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1-30 18:31
其实姚文元也相当于相级官员了吧?
. ]4 n+ A" p+ f5 `( z4 [当时是付总理级的领导了,希望楼主能客观公正是把我们的宗亲写出来,我们期待中……
$ [9 C7 Z1 |+ H5 q6 k+ t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1-31 14:08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1-31 15:10
回复 16# 姚寒松
  q1 o. ~3 f0 x! {2 n
( c: ?, |& p- l$ f( L+ ]) |% O  |" _6 \5 p4 S6 }  f" n
    姚连尉,当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姚依林,当过国务院代总理。这两个都算吧。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1 18:04
回复 7# 天狼纵队
* a. R- r& D$ W( j0 X& O0 k% O
7 a: M5 J# e- h. G- ^
   请教:
  C! }& k2 g, w0 L; M   “五代时期宰相姚颛。唐末帝即位,任姚颛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 K0 n9 o) f; T' A; }5 |3 V   是五代哪国宰相 ?“唐末帝”指哪个“唐”?
# L5 p2 `& l: u& j
# s& O8 x4 ~; S: E7 n- Z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1 18:08
回复  pszyyao
& c' ]7 y* P! @
1 F" n2 p) Y9 K; E' t期待续文。您老辛苦了!
9 ]2 L: I8 X# n" ?' M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2-1-30 15:57

& t$ d, {+ Z# m, Q      6 [! m2 Q1 j6 S, t/ W" g! R
      “提示下,咱们老姚家组建的后秦大姚帝国难道会没有宰相么?^_^^_^(例如大姚帝国的姚绪、姚旻、姚晃、姚绍、姚弼), z1 M& ]$ s) Q. N# v
      期待万州宗亲姚世衡指出谁是后秦大姚帝国宰相。
作者: 姚德泉广西    时间: 2012-1-31 19:48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2-1-31 21:56
认真阅读,并支持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31 23:08
本帖最后由 天狼纵队 于 2012-1-31 23:09 编辑
% N' V  g5 g; v) s
, s" o1 [+ A8 c% A《二十四史》对咱们的大姚后秦帝国记载非常简略,大姚后秦帝国是附记在《晋书》中的。
/ i) a$ T/ z: J& E0 L! L1、先说姚旻。姚旻字景嶷,南安郡赤亭(今甘肃陇西)人,羌族。仕后秦,为参军、辅国将军宗正卿、城门校尉使者、司隶校尉、尚书令,封爵赵公,拜太尉,姚兴时进太傅。
5 O8 }( T# G: B在那时候的晋代,尚书令就相当于宰相。6 k# m( z( B1 x% i$ X1 V' m
以下是从《晋书.载记第十六》中粘贴的:
4 `& M& z, k8 e9 U* W6 V  U; g6 e+ n- ^1 c2 Q3 u$ U: c! j, S
登进逼安定,诸将劝(姚)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 c( j( A9 W( c7 |" T; w8 U2 m
5 x+ @) j/ ^- k& F
2、姚晃
& G* ~6 w) }' o" o/ ^: Y
(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部)人。羌族。后秦宰相。   
8 ], T. _* R& Z4 ^3 f: \5 M东晋太元九年(384),姚苌称帝,任命姚晃为右仆射。姚苌临终时,姚晃与太尉姚旻等受遗诏辅助姚兴治政。姚兴即位,即拜姚晃为尚书令 。6 g( Q( p8 U: c& q* J4 m
“(姚苌)至长安,召太尉姚旻、尚书左仆射尹纬、右仆射姚晃、尚书狄伯支等入,受遗辅政。”——《晋书.载记第十六》
. g& P* Y$ v9 d8 h$ w% o" R
* [5 V' g& \6 ]0 b- i4 h以下为《晋书.载记第十七》:
+ Y4 K6 c" J' c- z4 k! m(姚兴)“遣姚平、狄伯支等率步骑四万伐魏,姚硕德、姚穆率步骑六万伐吕隆。平等军次河东,兴遣其光远党娥、立节雷星、建忠王多等率杏城及岭北突骑自和宁赴援,越骑校尉唐小方、积弩姚良国率关中劲卒为平后继,姚绪统河东见兵为前军节度,姚绍率洛东之兵,姚详率朔方见骑,并集平望,以会于兴。使没奕于权镇上邽,中军、广陵公敛权镇洛阳,姚显及尚书令姚晃辅其太子泓,入直西宫。”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31 23:18
顺便说下,在以上摘录中,有个姚硕德,这可是咱老姚家出的一位军事家呵,大姚帝国名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31 23:25
顺便说下,在以上摘录中,有个姚硕德,这可是咱老姚家出的一位军事家呵,大姚帝国名将。; x3 m; d; }! Z& T
天狼纵队 发表于 2012-1-31 23:18
1 _$ C. M  V  X7 X% \$ s$ X  r
, x2 r* i" [) C4 l
1 w3 N. ^0 E+ }" J  Q
    谢谢你的回复。) F  }) D& G, {: u6 c# u5 v7 w
    我将利用你的材料。
% [. k) ^, C5 [    姚硕德位至太宰,是宰相吗?' h3 \, [5 N9 [; F) E
    姚显,位至太尉,是不是宰相?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31 23:37
改天空了继续摘录《晋书》相关语段贴上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10:1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1 14:58 编辑 & P; n6 {" B; ]! K
& z4 T7 R% e# V: L
回复 4# pszyyao 2 F! E# U$ @" z' P% z
& o% O0 l6 }6 D# o% W
3 |9 `# ~! m: h. @* J2 d2 W: r
    2楼帖修改为:

历代姚姓宰相

宰相是大官,你可能没想到,中国历代并没有“宰相”的官名(据说辽代除外,辽的职官制度中有“宰相”官名)。“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人们习惯上将总揽政治权力和对君王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相”这种人必然是当大官的,在不同朝代,不同称谓的大官被人叫做“宰相”。例如:秦、西汉以相和丞相为宰相,东汉的司徒是丞相;从魏、晋至隋、唐,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宋神宗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改为左、右丞相。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明永乐年之后,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雍正年间之后,军机大臣是事实上的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

两晋时有“五胡十六国”,其中史称“后秦”的羌人政权,正是有文字史上唯一的姚姓王朝。姚苌据岭北(今陕西礼泉九峻山以北)北平、新平、安定等郡,于公元384年建国改元(白雀一年),自此历姚苌、姚兴、姚泓3帝几十年(公元384~417)。

史书对十六国的记载,包括对后秦的记载,不是独立成书,而是附在《晋书》中,比较简略。《晋书》有姚苌3帝及其父兄姚弋仲和姚襄列传。后秦时期应有多位姚姓宰相。根据能得到的资料,我认姚绪、姚硕德姚晃姚旻等4为姚苌、姚兴两帝的宰相、未见姚泓帝的。此外,令我奇怪和不解的是,臧励和和张撝之分别在民国和改革开放后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竟然未收录姚晃姚旻等后秦名人。

细数历代姚氏名人,姚璹、姚崇、姚彦章、姚颛、姚洎、姚景行、姚思仁、姚明恭等8公是宰相是无疑义的,姑且只加上后秦姚绪、姚硕德姚晃姚旻等4,一共12位。不知数得对不对,特别是有没有漏。倘若有错有漏,请宗亲们指出和补充。

: ~0 z) o9 q$ r! @, o

# ~9 u1 f  `* i0 n" w    这些姚姓宰相,在二十四史或其他史志都有传或记载,在各类人物辞典也有条目。然而,本文倾向直接采用或尽可能采用族谱的传、行实和/或记载来编写,这有我的用意和目的。传末有“(☉)”者,表示传主见于廿五史者。8 ~2 o0 p) _5 }. v, m
5 `0 B7 A) F7 \: E- W8 q3 b
   

Ⅱ(待续)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2-1 11:29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2-1 11:30 编辑 * T( ]1 r6 e' l/ S' T/ ]+ z7 D

0 a1 J& z3 _0 G9 w1 ?“臧励和和张撝之分别在民国和改革开放后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竟然未收录姚晃、姚旻等后秦名人。”
. E- p( J! j! V6 k- @3 [

% F/ Q7 S- Q2 g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后边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里,有4条说明,其第3条原文是: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西夏”等不列表。(纪元表里没有“后秦”)
7 H3 \* H% Q) s- M/ J
* z5 V8 s& r5 O: D1 ~/ J; ]. E6 P" U

' ^1 v+ y6 ^3 i% f————臧励和和张撝之他们,可能也是这样的思维逻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12:17
回复 28# 卧龙姚建中 # @- @( o  V2 z5 A& q7 H4 Y

9 z: u" X; I( s! i; a" O+ K/ A
8 ^5 Y: F  w2 O6 @    NO!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2-1 12:24
回复  卧龙姚建中 ' o) S2 ^7 N- M/ b, v* a* n

# r1 X/ T( q8 Q  R# l5 u
& n6 ^& \0 L1 C( x8 R    NO!& ]" [; }( \, s) y4 v+ I
pszyyao 发表于 2012-2-1 12:17

$ t! X3 q8 c4 a
, T* a5 V: Q: p- o, O
7 F" F# l% [( P8 f$ T   哈哈哈,那就不理会他们。:lo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14:5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1 14:52 编辑
0 [" i, E/ T, u+ \9 ~# F# d1 i6 X) c+ i  V( T; g6 f: D1 a
回复 30# 卧龙姚建中
# {  a% h' @% k% h* d. L4 z2 \8 o4 \$ M; c# X/ K  q6 S+ D/ D! n2 D
       待你读了全文,特别注意每则传的来源或出处,你便明白我为什么说“NO”。$ j- d* M1 b+ J& A- y
       识字,有文化,人人都可能和会编书和写书,特别是当今。然而,真正能编或/和写一本像样的书,是要花许多工夫的。- M: C) T6 }8 l) ?7 z
       万州姚世衡的一个意见,令我为此文足足多花了两天的工夫!当然,我比较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14:5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1 14:59 编辑
9 i, [0 E1 w$ q4 c. N; K- Y2 ~
  }6 `% [% ^# N4 f+ R回复 27# pszyyao   ?! p: `) `! y  h, ^+ c7 p0 Q+ x
" v/ F* v/ F. w3 c) g! l2 s& O9 P
- R% s1 e. x. Z2 N5 s! y
   

后秦丞相姚绪

姚绪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人。羌族。后秦主姚苌同母弟。初仕苌为征虜将军。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苌即位称后秦,以绪为司隶校尉,镇长安。兴嗣位,徙镇安定,封晋王。后率众攻河东太守柳恭,恭降,以绪为并、冀二州牧,镇蒲阪。位至丞相。  (☉), w& {( L) F$ a* t3 v3 Y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后秦太宰姚硕德

姚硕德  十六国时后秦人,羌族。姚苌同母弟。苌攻破秦州,以硕德为秦州刺史,镇上邽,后徙镇安定。以镇东将军大破苻登。苌死,子姚兴立,封陇西王。弘始三年(东晋安帝隆安五年),率军打败后凉,后凉主吕隆降。硕德履建大功,礼贤下士,西土之。位至太宰。  (☉)2 N) z: O$ ?2 W' I4 V4 r0 |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 r  ?$ ]' y) b  A" Z

Ⅲ(待续)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2-1 15:19
学习了很多知识。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17:11
回复  卧龙姚建中
, F: C% g% S, Y% m) {
$ C' x) t; u. E) {8 s$ d       待你读了全文,特别注意每则传的来源或出处,你便明白我为什么说“NO”。9 z9 \) p/ n& D7 \8 X* w3 u# \9 c
   ...
( Z* J1 k' v5 i/ R) }- n) ]pszyyao 发表于 2012-2-1 14:50

! s4 {+ w4 k' X" Z. ]. z$ d( T$ s$ _* O/ @
- ~2 {- Q0 O: n4 j9 Q9 ?) p- p' m
   
9 I$ E3 e8 w+ m* q0 S* J0 [7 y0 ~0 h) _7 I3 n* \
嗨,昨晚我为了找几位老姚家宰相的职官记载原文,在网上光是看晋书载记16-18就搞了几个小时呐。8 |6 C# j5 N/ I: @
( w6 T. |; o7 Q0 @
感谢老前辈对此文的认真考据!整理咱们老姚家每一个历代名人的资料,需要我们每个姚姓后人不懈的努力。( b5 S; @+ ]% i8 _7 _0 ?( d
为了此文更加严谨,建议老前辈不一定要追求初稿的速度,光是校对、考证就很费时间的。
0 e9 ?7 M8 m4 h/ I/ r3 p
5 e7 o& O9 c8 X7 H( E9 U7 R  h在办公室忙里偷闲过来打几段字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17:25
本帖最后由 天狼纵队 于 2012-2-1 20:42 编辑 # D3 Z& J- p' L3 x0 M" C! ?
谢谢你的回复。
, p* `7 k/ t( Y+ V, O    我将利用你的材料。
& c, z3 `0 t( M/ f$ p% a    姚硕德位至太宰,是宰相吗?
! m8 F- A. e8 B& X" `, D+ `# ]    姚显,位至太尉 ...' X5 K6 c3 S$ O. p( |
pszyyao 发表于 2012-1-31 23:25

/ ~0 ~( i& P2 f4 S0 J* `( s3 x9 X4 w* |) e  h' a6 @9 i) B, l: E% R
* c; K/ \. ~* s8 t$ v" f) ?9 u8 \, ?( Y
    姚硕德不是宰相,他是相当于今天的陆军方面军司令、大军区司令的角色,是大姚帝国的一代柱石,很得军心和民心的,事实上他逝世后,大姚帝国在军事上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后秦国在姚兴末期、姚泓时代居然经常被赫连小儿欺负——就是修统万城的那个,倘若姚硕德还在,早就灭了这厮。$ R2 N1 t) Z5 Q- {4 A8 _
   姚硕德   担任的太宰就是太师——晋代为避讳司马师,把太师改称为太宰了。
: e+ R0 }9 f% W" }4 Y- N ! \6 h8 W8 v" A& P7 u& c
5 A; `! y  \9 W) S4 Y
  姚显,现在的资料说他是宰相。昨晚太晚了,没有查他的职官原文记录。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0:40
回复  天狼纵队
* D' }& P; Z; o& v# m9 X' C5 j( a9 _, E- t! k# D% e
# |2 Q# x- a1 X3 C4 @" f+ N7 w, `( n
   请教:
! X  K' B; v( S& V   “五代时期宰相姚颛。唐末帝即位,任姚颛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m1 D$ ?5 k! N7 G# P4 T( @6 f2 H& [9 X
   ...% V4 O5 p" ~8 }) g) J! ?6 N' H
pszyyao 发表于 2012-1-31 18:04
9 w4 Q) i; k2 |$ i# ?

! |6 \  b* i# L0 w* s) i/ ?  j- |- j/ D9 \9 k- m0 I3 K

! _# e# F& Y! c    姚顓是后唐的宰相,就是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的那个后唐。这里的唐末帝就是李从珂——他就是被那个著名的儿皇帝、出卖燕云十六州的石敬瑭弄下课的~~~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1:41
3、姚绪
& L' o5 _/ [/ ^9 k  P! S) ^6 y5 G* O1 ^
(姚)“兴立昭仪齐氏为皇后。又下书以其故丞相姚绪、太宰姚硕德、太傅姚旻、大司马姚崇、司徒尹纬等二十四人配飨于苌庙。兴以大臣屡丧,令所司更详临赴之制。所司白兴,依故事东堂发哀。”——《晋书.载记第18》
# n% k& z0 E: r$ [+ w; `姚绪应该是大姚帝国的第一位宰相,而且是文武双全。! ?- F5 m2 p) j5 J' h9 I) x% I  a
( f9 h4 |9 R$ a1 u6 Y
4、姚弼. N2 G6 \. {+ I2 ]9 ?' f; B* D
(姚)"兴子弼有宠于兴,纪遂倾心附之。(姚)弼时为雍州刺史,镇安定,与密谋还朝,令倾心事常山公显,树党左右。至是,兴以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既居将相,虚襟引纳,收结朝士,势倾东宫,遂有夺嫡之谋矣。 "_《晋书.载记18》
9 O) d$ D* H8 f2 P! d$ N4 v
. K% v6 L. P1 w姚弼是宰相无疑了。) j9 i" f6 N$ N1 k6 ]; ^
! N% i. i+ S. e
另外:姚弋仲也曾经担任过后赵宰相——当然他后来是大姚国的奠基人。# ?! N1 w" R( _8 w* c7 d% C
“冉闵之乱,弋仲率众讨闵,次于混桥。石祗僭号于襄国,以弋仲为右丞相,待以殊礼”—《晋书、载记第16》' _6 j- w7 b5 Z) C
2 `0 ]0 F8 u7 ~: u: Q5 z
姚显不是宰相而是姚兴的大将军。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2:00
5、姚绍
& E( N! K5 `0 U* }  G3 N$ r; c# K1 _$ K) F3 ?
(姚)“泓进绍太宰、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铖,改封鲁公,侍中、司隶、宗正、节录并如故,朝之大政皆往决焉。绍固辞,弗许。于是遣绍率武卫姚鸾等步骑五万,距王师于潼关。”——《晋书.载记第19》
  v4 U9 W4 |  g- ~1 [& u: I
- G) g; z/ O6 D/ ^* r: @) M: _; Y; W姚绍应该是最后一个大姚帝国的姚姓宰相,也是大姚帝国的最后一位军事柱石。由于他在对抗檀道济、王镇恶两大东晋名将的进攻中突发暴病而亡,大姚帝国再无良将,终于无可挽回的失败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22:03
回复 37# 天狼纵队
" U; [6 y/ u; H0 y9 W% h) q1 W) I* s6 M" H: n( j7 t$ X

( H3 X+ T) I, x3 R$ u2 v    已阅以上诸帖已读。我将吸取各种资料和意见,包括你的(实际已采纳),以后做个总结和修订。
# u9 Y4 M% L& r1 b    谢谢。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2:04
本帖最后由 天狼纵队 于 2012-2-1 22:22 编辑 % e  [8 |5 [0 u& c6 O$ @" r

) d+ |- m! I/ w; t5 C$ p这样数下来大姚帝国的姚姓宰相应该有姚绪、姚旻、姚晃、姚绍、姚弼5个,算上姚弋仲在后赵担任宰相,十六国时代就是6个姚姓宰相。" F, u, \) s7 I+ C/ Q
. B6 K+ ?- O; L: O2 a

; A6 U$ k+ h0 A' x借着这个帖子,又温习了一遍《晋书》原著,上次读16国历史还是99年在大学的时候了。' f1 B# p0 G* Z: O

, w0 }1 \3 ?1 R  e, {% ^, j* m% U/ v大姚后秦帝国虽然立国不长,生不逢时——撞上了东晋末代的军事强人刘裕(南朝宋代的开国君主)。大姚国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本来完全有能力有机会统一整个北方的,可惜姚兴没有抓住机会。而且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导致内乱,严重削弱了自身实力,给了刘裕可乘之机。虽然,晋代和南朝的史学家们站在其所谓的“晋为正统”的史学观上,对大姚帝国的历史极力淡化、甚至毁灭,但是期间叱咤风云的老姚家英雄人物依然通过《晋书》中的简短文字给后世留下了惊天动地的辉煌一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22:12
回复 32# pszyyao ; ~1 k2 w1 R& o4 V; I. c
# p5 E! c: U, l1 j- K# N

后秦尚书令姚旻

姚旻
2 Q$ j& j- H$ W字景嶷。南安郡赤亭人,羌族。仕后秦,为参军、辅国将军宗正卿、城门校尉使者、司隶校尉、尚书令
,封爵赵公,拜太尉,姚兴时进太傅。

pszyyao评注

⑴根据重庆万州姚世衡2012-1-31在姚网跟pszyyao《历代姚姓宰相》的帖编。

《晋书》记载:登进逼安定,诸将劝(姚)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

⑵晋代,尚书令相当于宰相。

后秦尚书令姚晃

姚晃(生卒年不详)
+ T# L$ x3 F9 A3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人。羌族。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姚苌称帝,任命姚晃为右仆射。姚苌临终时,姚晃与太尉姚旻等受遗诏辅助姚兴治政。姚兴即位,即拜姚晃为尚书令

pszyyao评注

⑴根据重庆万州姚世衡2012-1-31在姚网跟pszyyao《历代姚姓宰相》的帖编。

《晋书》记载:

(姚苌)至长安,召太尉姚旻、尚书左仆射尹纬、右仆射姚晃、尚书狄伯支等入,受遗辅政。

(姚兴)遣姚平、狄伯支等率步骑四万伐魏,姚硕德、姚穆率步骑六万伐吕隆。平等军次河东,兴遣其光远党娥、立节雷星、建忠王多等率杏城及岭北突骑,自和宁赴援,越骑校尉唐小方、积弩姚良国率关中劲卒为平后继,姚绪统河东见兵为前军节度,姚绍率洛东之兵,姚详率朔方见骑,并集平望,以会于兴。使没奕于权镇上邽,中军、广陵公敛权镇洛阳,姚显及尚书令姚晃辅其太子泓,入直西宫。

⑵晋代,尚书令相当于宰相。

pszyyao曰:

姚氏有两个郡望:吴兴郡和南安郡。都是姚氏望出之郡,姚氏是这两郡的郡姓。

三国时期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分吴郡和丹阳郡之地置吴兴郡,辖九县: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乌程,故鄣、安吉、原乡、于潜。治所乌程(今浙江湖州西南)。吴兴郡辖境相当于今浙江临安、德清、余杭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

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置南安郡,隋初废。南安郡区域相当于今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治所在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有人错将福建南安当为姚氏郡望。此南安非彼南安也!

南安郡之所以成为姚氏郡望,就是因为有姚弋仲的赤亭羌姚族,特别由于他的儿孙的建立了具体讲,南安郡是南安赤亭羌族姚氏的郡望。可惜后秦王朝只存在三十几年,又是少数民族,这个姚族在王朝覆灭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到今天似乎变得渺无踪迹。

我在《也谈姚氏的郡望》中回应y6102372@sina.com的南京姚姓朋友的问题时说:很难找到南安赤亭姚氏家谱。谁知今天(20012-01-31)竟然在姚网发现了遵义道真姚鑫2011-1-17 10:29跟姚尚明《后秦先皇姚弋仲》的帖

我们道真的姚姓就属于姚弋仲的后裔,有族谱记载。

他共有9位夫人生有49子。

确实史载“弋仲二十四子,皆英武俊杰”。这位姚鑫、遵义道真姚氏和其他宗亲,能不能说说南安赤亭姚氏的踪迹?

Ⅳ(待续)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2:23
这样数下来大姚帝国的姚姓宰相应该有姚绪、姚旻、姚晃、姚绍、姚弼5个,算上姚弋仲在后赵担任宰相,十六国时代就是6个姚姓宰相。  h& `' `. ?+ z+ i" o

& b1 B) I  b$ D) Q5 [# F" d% n. q% `# r& t' I3 H( d* j
借着这个帖子,又温习了一遍《晋书》原著,上次读16国历史还是99年在大学的时候了。( C5 Q8 ?0 K" q. U' Q( G, _9 d4 ^. e

7 S3 \( Q( B6 O$ e/ A大姚后秦帝国虽然立国不长,生不逢时——撞上了东晋末代的军事强人刘裕(南朝宋代的开国君主)。大姚国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本来完全有能力有机会统一整个北方的,可惜姚兴没有抓住机会。而且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导致内乱,严重削弱了自身实力,给了刘裕可乘之机。虽然,晋代和南朝的史学家们站在其所谓的“晋为正统”的史学观上,对大姚帝国的历史极力淡化、甚至毁灭,但是期间叱咤风云的老姚家英雄人物依然通过《晋书》中的简短文字给后世留下了惊天动地的辉煌一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1 22:35
回复 38# 天狼纵队 3 d+ G' W% O5 o  t/ U& C& R% E/ y9 P  b! d" _

6 Y" L2 C: k. W, i* J1 C$ N/ E9 Y& d9 w" M* l6 I' M+ l7 f5 E) Y
    我有的姚绍资料,看不出姚绍是宰相。他挺意思的,最后还是不错,有义气,终于没辜负姚泓。
- ^# S# e: r; h. D0 {8 h     你的侍中不明显呀。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2:45
 晋朝的侍中是朝廷要职,晋朝的侍中已经具有宰相的权限,仅仅因为晋朝的侍中不像人们想象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风光,晋朝官吏任职、升迁程序与其他朝代最后任职的往往是最高职务的宰相不同,晋朝官员升降频繁,官员往往担任宰相后还会担任地位低的职务,因此被忽视了。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1 22:56
刚才翻了下《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王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专题史丛书之一),该书也明确指出“侍中之官,起源于秦,见重于魏晋,到南北朝时代已正式充当宰相之职”。因此对于姚绍,说他担任了宰相是说得过去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2 08:56
回复 45# 天狼纵队
7 n& d: K1 \7 F; k2 `5 C6 q
: d( d; I  E6 Q3 x( n% X5 ?8 Z; k7 C) y
    好。明白了。谢谢。
# [, g1 y& ?7 F, ]- ]* ^    以后多向你请教。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2 17:00
回复 27# pszyyao
0 K9 o) X& X. {8 [! E7 x' W. K4 Q' Q8 ]& ]) z

. i5 G" I) I: s# N" y    27楼帖部分修改和补充:
) z' m% U7 a' j% b; V

史书对十六国的记载,包括对后秦的记载,不是独立成书,而是附在《晋书》中,比较简略。《晋书》有姚苌3帝及其父兄姚弋仲和姚襄列传。后秦姚姓王朝应有多位姚姓宰相,数得出的有姚绪、姚晃、姚旻、姚弼、姚绍5公。此外,被姚苌追谥为“景元皇帝”姚弋仲,曾在后赵担任宰相。因此,十六国时期有6位姚姓羌人宰相。令我奇怪和不解的是,臧励和和张撝之分别在民国和改革开放后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竟然未收录姚晃、姚旻、姚弼等后秦名人。

姚姓宰相,除了上列6南安赤亭羌人外,能数得出的还有姚璹、姚崇、姚彦章、姚颛、姚洎、姚景行、姚思仁、姚明恭等8公。不知数得对不对,特别是有没有漏。倘若有错有漏,请宗亲们指出和补充。

这些姚姓宰相,在二十四史或其他史志都有传或记载,在各类人物辞典也有条目。然而,本文倾向直接采用或尽可能采用族谱的传、行实和/或记载来编写,这有我的用意和目的。传末有“(☉)”者,表示传主见于廿五史者。

后赵宰相后秦景元皇帝姚弋仲

姚弋仲
4 ~$ E8 ?$ V- L( W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人。世为羌族首领。少雄猛英毅。永嘉之乱,率部东徙榆眉依附前赵刘曜,后又改投后赵石虎,迁于清河。后赵石勒以为神武将军。石虎废石弘自立,弋仲称疾不贺。石虎大宁初?参与镇压梁犊农民起义。石袛立,以弋仲为右丞相。后赵亡,率其部降东晋。东晋穆帝永和七年拜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奉高陵郡公,明年卒。子姚苌建立后秦,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
6 l5 l+ }* Q) y' f1 n! a(☉)% f4 P4 {& u. R1 P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pszyyao评注

《晋书》有姚弋仲及其子孙姚襄、姚苌、姚兴、姚泓列传。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羌,雄于洮罕之间。原是汉朝时西羌烧当氏的后裔,自称是帝舜的后代,因此改姓为姚。也就是说,南安赤亭羌族姚氏与吴兴姚氏同是虞舜后代。

姚弋仲,晋永嘉之乱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仕刘曜、石勒、石虎至石祗时,以为右丞相,待以殊礼。有子四十二人,常戒诸子曰:“……我死,汝使归晋。……”乃遣使请降。永和七年拜弋仲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陸郡公。卒年七十三。

姚弋仲和儿子姚襄(第五子)、姚苌(第二十四子),孙姚兴,曾孙姚泓,四代骁将。姚苌,原是苻坚之将。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年号白雀,称制行事。苻坚被慕容冲逼走入五将山,苌求传国玺求禅让不可得时,乃缢坚于新平佛寺中。太元十一年(公元384)姚苌即皇帝位于长安,改元建初,号大秦,立子姚兴为皇太子。姚苌、姚兴、姚泓祖孙三代(公元384~417年)为大秦国王,史称后秦,羌人姚姓遂为南安郡郡姓,南安郡成了姚氏的一个郡望。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3 08:2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3 15:23 编辑
% d' J' K9 a, d- L1 n8 P+ p6 U: j! ?* L7 [0 n$ n- o
回复 41# pszyyao ' k1 }* _: j- n* ~% r

0 O) V: o! ?4 x  y9 D+ W

后秦尚书令姚弼

姚弼0 w! I" |+ E7 L, m& [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人。羌族。后秦帝姚兴子。宰相。《晋书》记载:“弼有宠于兴,纪遂倾心附之。弼时为雍州刺史,镇安定,与密谋还朝,令倾心事常山公显,树党左右。至是,兴以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既居将相,虚襟引纳,收结朝士,势倾东宫,遂有夺嫡之谋矣。” 姚弼潜谋为乱,兴怒,密谋收弼,姚绍为弼羽翼,遣驰告之。

pszyyao评注

⑴晋代尚书令,相当于宰相。

⑵姚弼主要根据重庆万州姚世衡2012-2-1在姚网跟pszyyao《历代姚姓宰相》的帖编。

后秦侍中太宰姚绍

姚绍
$ u; q0 h5 l, y后秦苌庶母弟。封东平公。苌子兴克洛阳,署为都督山东诸军事。兴寝疾,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绍为弼羽翼,既而弼诛。泓嗣位,绍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以功进太宰。刘裕来伐,绍遣左长史姚洽屯军河北,为所败,洽等死之。绍闻洽死,忿恚发病,呕血卒。
  r9 {& r: L$ ]& g1 U( J; `# c& F
(见臧励和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pszyyao评注

⑴晋朝的侍中是朝廷要职,已经具有宰相的权限,仅仅因为晋朝的侍中不像人们想象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风光。晋朝官吏任职、升迁程序与其他朝代最后任职的往往是最高职务的宰相不同,晋朝官员升降频繁,官员往往担任宰相后还会担任地位低的职务,因此被忽视了。

《晋书》记载:“泓进绍太宰、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铖,改封鲁公,侍中、司隶、宗正、节录并如故,朝之大政皆往决焉。绍固辞,弗许。于是遣绍率武卫姚鸾等步骑五万,拒王师于潼关。”

姚绍应该是后秦最后一位姚姓宰相,也是最后一位军事柱石,在对抗东晋进攻中突发暴病而亡。

pszyyao曰:

姚氏有两个郡望:吴兴郡和南安郡。都是姚氏望出之郡,姚氏是这两郡的郡姓。

三国时期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分吴郡和丹阳郡之地置吴兴郡,辖九县: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乌程,故鄣、安吉、原乡、于潜。治所乌程(今浙江湖州西南)。吴兴郡辖境相当于今浙江临安、德清、余杭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

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置南安郡,隋初废。南安郡区域相当于今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治所在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有人错将福建南安当为姚氏郡望。此南安非彼南安也!

南安郡之所以成为姚氏郡望,就是因为有姚弋仲的赤亭羌姚族,特别是由于他的儿孙建立后秦姚姓王朝。针对性地讲,南安郡是南安赤亭羌族姚氏的郡望。可惜后秦王朝只存在三十几年,在王朝覆灭后,到今天似乎变得渺无踪迹。据《晋书》记载,这支姚族在后秦政权消亡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后,除了刘裕将“余宗迁于江南”,有的则避祸散失,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可能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现在已很难看到南安郡姚姓的存在。

我在《也谈姚氏的郡望》中回应y6102372@sina.com的南京姚姓朋友的问题时说:很难找到南安赤亭姚氏家谱。谁知今天(20012-01-31)竟然在姚网发现了遵义道真姚鑫2011-1-17 10:29跟姚尚明《后秦先皇姚弋仲》的帖:

我们道真的姚姓就属于姚弋仲的后裔,有族谱记载。

他共有9位夫人生有49子。

确实有“弋仲有子四十八”之说,还有“弋仲二十四子,皆英武俊杰”。这位姚鑫、遵义道真姚氏和其他宗亲,能不能说说南安赤亭姚氏的踪迹?


2 D; P+ B# T% C+ x5 B+ A/ K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2-3 11:25
48楼倒数第10行“特别由于他的儿孙的建立了而具体讲,南安 ”一句中,似乎有掉字,句子不完整。请钟尧老细审后编辑补充。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2-3 13:09
围观也是受益匪浅啊!!!0 o! I% C: e8 u! }: y7 H, M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2-3 13:09
围观也是受益匪浅啊!!!
5 v4 |5 V% ?3 Y+ i6 M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2-3 13:09
围观也是受益匪浅啊!!!
! i, s: z+ l" a* p0 w' V$ ^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2-3 13:33
回复 52# 姚寒松
; V! v' R2 ?# e8 i
, Z0 x$ a. s  j" x- d, F3 _* t- B' L* e) @
寒松兄,近一时期您怎么老是重复发帖?浪费空间资源,我这网速太慢,执行不了删除任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3 15:24
回复 49# 卧龙姚建中
! I( N5 z+ G: i' [4 @' A% A: E9 ^2 n8 x
* m+ k, P  [9 d2 S2 o% K: o1 b# J
    谢谢。是掉字,修正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3 22:40
来个插曲
9 X6 E6 T0 ?7 o) N! Z3 C8 S关于后秦姚绍请教万州姚世衡
+ k# a& k$ n2 B; w    在《历代姚姓宰相》中,用了臧励和民国十年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姚绍”辞条。上海历史系的教授们和专家们于1999年也编了类似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两者立目的人物,都是主要来自廿四史或廿五史,都为后秦姚绍立目。现在将两辞典的同一“姚绍”放在一起对照:! N* j: T7 ~% L% J1 [5 s
    姚绍  后秦苌庶母弟。封东平公。苌子兴克洛阳,署为都督山东诸军事。兴寝疾,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绍为弼羽翼,既而弼诛。泓嗣位,绍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以功进太宰。刘裕来伐,绍遣左长史姚洽屯军河北,为所败,洽等死之。绍闻洽死,忿恚发病,呕血卒。    (见臧励和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 i4 c9 [9 B" t, R    姚绍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人。羌族。姚苌庶母弟。封东平公。姚兴克洛阳,以绍为都督山东诸军事。弘始四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兴攻北魏,绍以洛阳之众会集平望,败绩而归。兴疾笃,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兴怒,密谋收弼,绍为弼羽翼,遣驰告之。兴死,子泓嗣位,推心用绍,不以弗嫌,委以兵权,绍亦感以归诚。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军攻后秦,姚洽战死,绍闻之,呕血而卒。(☉)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 r3 A  a% D; G7 @( R
: U6 o4 S' I( Y( ^    我的问题是:
. |7 G% Y6 n" m7 D! j    臧典是“绍为弼羽翼,既而弼诛。泓嗣位,绍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以功进太宰。”3 `" a' h  c# q+ E+ X+ C) t
    张典是“兴死,子泓嗣位,推心用绍,不以弗嫌,委以兵权,绍亦感以归诚。
" k8 Q. g, {( Y1 L9 E在姚帝使用姚绍或姚绍效忠姚帝上,两者的叙述是不同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修正吗?哪一辞条与晋书的记载一致或比较接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3 22:43
来个插曲:关于后秦姚绍请教万州姚世衡2 U6 }" V+ J" p7 g. k: O* M$ u, S
    在《历代姚姓宰相》中,用了臧励和民国十年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姚绍”辞条。上海历史系的教授们和专家们于1999年也编了类似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两者立目的人物都是主要来自廿四史或廿五史,都为后秦姚绍立目。现在将两辞典的同一“姚绍”辞条放在一起对照:# \1 H1 P; \) P
7 k' f4 q# x! ]( e, h9 o
    姚绍  后秦苌庶母弟。封东平公。苌子兴克洛阳,署为都督山东诸军事。兴寝疾,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绍为弼羽翼,既而弼诛。泓嗣位,绍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以功进太宰。刘裕来伐,绍遣左长史姚洽屯军河北,为所败,洽等死之。绍闻洽死,忿恚发病,呕血卒。    (见臧励和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L3 S6 B- r2 I( r3 N' f0 h$ i: f  _' ?' C9 r
    姚绍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人。羌族。姚苌庶母弟。封东平公。姚兴克洛阳,以绍为都督山东诸军事。弘始四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兴攻北魏,绍以洛阳之众会集平望,败绩而归。兴疾笃,绍典禁兵宿卫。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兴怒,密谋收弼,绍为弼羽翼,遣驰告之。兴死,子泓嗣位,推心用绍,不以弗嫌,委以兵权,绍亦感以归诚。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军攻后秦,姚洽战死,绍闻之,呕血而卒。(☉)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3 W* m+ ~6 K, u. ?, u1 F2 S! z
; R$ I$ U6 d8 P  W  z$ N
    我的问题是:9 u+ z9 b$ w- Z  X& k% j- t8 ~
    臧典是“绍为弼羽翼,既而弼诛。泓嗣位,绍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以功进太宰。”
  t1 @: D* y$ c! N6 d( n5 G    张典是“兴死,子泓嗣位,推心用绍,不以弗嫌,委以兵权,绍亦感以归诚。7 E/ C) E# |; A# X4 Q
在姚帝使用姚绍或姚绍效忠姚帝上,两者的叙述是不同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修正吗?哪一辞条与晋书的记载一致或比较接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4 08:2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4 22:35 编辑
8 G) k& |" r, ?0 S# _5 b
( O! g/ Y% j/ I6 N! L' C回复 48# pszyyao # g, ^3 ^2 O0 u" Z( h7 f

4 D# k, R7 y* T+ P% F- l/ V# t
   

平章丞相姚璹公

公讳璹,字令璋,思廉公之孙也,班⑵公之兄也。由明经补太子宫门郎。武后时初拜检校天官侍郎,擢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武后欲用黄金涂鼎,公奏曰:“鼎者神器,贵质朴不事外餙。臣观其上先有五采杂矑,岂待黄金为符曜耶?”后乃止之。契丹李尽忠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闗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公摘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为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其身者难,惟公为兼之。”时有株连牵党待辟者数千人,流徒者什八,公深探其狱迹,尽开之。监察御史袁恕已勷奏公,治狱不平者三不明者也,公因之。致仕享年七十有四,钦赐祭葬,赠越州都督。传子三。

附  御祭联一对⑶

   玉音( Q, H$ G. G* ]% \$ d0 g
     秉质颖敏三朝国家元首
1 T' A) \) p' @& W9 b  G     赋性忠贞亘古天地一人

附  工部杜先生赠诗一首(诗略)⑷

盖是时公宴王侍御,杜公同登高饮酒设衷,故工部囎诗一首:

   姚公美政谁与传,不减往昔时陈太丘。……,人生欢会原无拯,莫使露霜沾人衣。

                                                        (见莆田姚天赐编《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

pszyyao评注

⑴莆田姚天赐编《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是由《姚氏家乘》、《姚氏世谱》、《梁溪姚氏世谱》3部旧谱残存的部分谱页和和他自己编写的谱页编排而成的。“平章丞相姚璹公”和下文“紫薇令太师崇公”都是《姚氏家乘》的旧谱页,先是像,像后就是传。

《旧唐书》有姚璹列传,篇幅长,事迹详细。例如,姚璹开了宰相撰时政记的先河:“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⑵福建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系闽粤谱书,一般称姚璹之弟为“班”;而史书,大都称“珽”,也有称“班”的。

⑶这对御祭联不符合姚璹公的身世,反而贴合姚崇公为三朝宰相的履历。怀疑当年编修《姚氏家乘》的莆田先辈弄错了。

⑷杜甫有工部之称,《杜甫诗集》也有这首诗。然而,这是杜甫描述与四川通泉县姚县令乘船饮酒游乐的诗。这也是《姚氏家乘》编修者套错了。

pszyyao曰:

广州地铁3号线潭村上盖,正是天河区单姓姚氏潭村,宗祠有有门联:

    弘文御史风" Y' L* a9 c* T1 l
        宗卿仕广东

三年前读史,始知入粤始祖宋朝广东提刑宗卿公曾归隐番禺簸箕(今广州杨箕村),后到增城山吓。我最先到杨箕村,两山姚公祠的宗亲指点我到潭村找,一看到这门联便知道找对了:“宗卿仕广东”,表明其老祖宗宗卿来广东当官嘛。神龛顶层摆放着思廉、宗卿、观文、后雄等列祖列宗的神主牌。思廉公是弘文馆大学士。宰相姚璹是思廉公的孙子。观文公是明御史。今潭村等十大房子孙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观文公曾被乡人设庙当神敬,“瀛洲之阳,绘塑真容立庙祀,致敬为感应威灵姚大总管之神焉”。

潭村、杨箕村和寺右村3村姚氏,自明朝以来友好交往,互帮互助,几百年不断,有谱证,有实物证(例如:杨箕村玉虚宫内楹联,潭村宗祠神龛联)等,令人感动。个中原因,也许与观文公有关,思廉公有关。

已查实,宗卿公属福建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仲房,天明公是思廉公的八世孙。杨箕村和寺右村凤仪堂姚氏,也是思廉公的后代。

( ]* D) |5 J" _, @( a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2-2-4 09:08
好好学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5 08:41
回复 53# 卧龙姚建中
  `- ~) M+ N. E# _, C
$ E( }) q, B# C/ K0 S1 u) Z6 `/ A7 Q
    网络有没有问题?! ^% X$ r) v5 ~1 d) u5 ]
    55和56楼,我也无意发两次。此前碰到2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5 08:4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6 11:48 编辑 . P% a/ X" ^, x
5 j# s' `$ x$ L4 f; s! b( d" G
回复 57# pszyyao ' L% J; j9 m8 N' B3 j" g' G4 `7 q; v  n: d
6 w$ u) p/ _" |* J

2 \, g3 F) C, j- R" k5 ^5 M   

紫薇令太师崇公

公讳崇,字元之。武后时为相。以开元国号改元字。其绩累累不胜悉记,世称“救时宰相”,信不诬也。子三传:彝,异,弈。

附  像联一对

   世家瞻尚忠孝; Y: ^: M2 [2 ?) S
      祖德高光鉴临

                              (见莆田姚天赐编《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

pszyyao评注

⑴这则姚崇传也是在莆田谱的旧谱页上,详见上文平章丞相姚璹公传评注⑴。

这姚崇传真是够简要!简单两句话:“其绩累累不胜悉记,世称‘救时宰相’,信不诬也”。却也以一当百,将大唐贤相姚崇公的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旧唐书》有姚崇列传。当今,姚崇裔孙、河南姚学谋,出研究和宣扬姚崇的专著,办研究和宣传姚崇和姚氏历史文化的年刊,协助教育台拍宣扬姚崇的电视片,姚崇的名声更响了。

⑵认为此联与上文平章丞相姚璹公传中所附御祭联对调比较合适。当然,此联很多人家都可用。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2-5 11:15
回复  卧龙姚建中
/ t9 M- W; Y- Y, o/ j9 W
8 [# l- R7 _* {3 a6 M2 b, @7 e+ [8 ~& t* S  l! A4 s
    网络有没有问题?" E$ r* [' Q3 F( j: n7 @# B; d% Q
    55和56楼,我也无意发两次。此前碰到2次。; g. h% y6 Y: p' M3 j4 \
pszyyao 发表于 2012-2-5 08:41
/ W, N) h2 b9 h

( R9 M0 r8 X# x7 s# ~) G+ |3 ?1 m# k0 [
  是操作的问题。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5 17:25
回复 7# 天狼纵队 : t. e: c7 g6 X, L+ j

4 _0 D0 `. |6 o# O" P* b8 P1 N# B万州宗亲:/ M2 j; q0 x" |8 S7 L
      “八月辛未,尚书左丞姚颛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语见欧阳修纂修的《新五代史卷七之唐本纪第七》”& J: j5 d/ m# T
       不是姚颛,是姚*呀!你能此公的名字打出来吗?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2-5 19:26
“八月辛未,尚书左丞姚顗(yi)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语见欧阳修纂修的《新五代史卷七之唐本纪第七》”对吗?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2-5 19:51
回复  pszyyao
* n2 i2 S( N# T9 X6 h, a1 P
* |  f, J5 ]- w$ c4 H2 c; y$ @; M5 t4 M  G: s9 j3 u
    平章丞相姚璹公⑴公讳璹,字令璋,思廉公之孙也,班⑵公之兄也。由明经补太子宫门 ...: K0 T1 B  [8 C" }; H; ~) ?% V
pszyyao 发表于 2012-2-4 08:22

/ x$ X9 t7 ^5 U
, f( u6 W% |' Y% W4 E5 d" j9 {! m7 l5 X% V, v8 b7 h- f. H
    谢谢,懂了不少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5 20:38
才又在网上看了下《旧五代史 末帝纪上》,关于这段话的记录为:  “ 八月庚午,诏蠲放长兴四年十二月已前天下所欠残税。辛未,以前尚书左丞姚顗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 U: O0 A) h; k1 Z# U7 X. w
5 h) Y' \% |0 b+ P5 [* I

( U1 L' t- b$ C) s: `& w( Z应该是姚顗,特此更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5 20:43
“八月辛未,尚书左丞姚顗(yi)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语见欧阳修纂修的《新五代史卷七之唐本 ...
1 x2 r1 T3 A9 v, A6 H  L! k. H姚江南 发表于 2012-2-5 19:26

/ S2 i6 \4 T$ {- Z! p! T4 s
7 G  U. A& m( f6 v! ^1 N* E% V
6 \- z2 y6 C8 C& @7 b    对,是姚顗(yi)。万州姚世衡已更正。
8 B% x: F" v: ]. `  A: `0 U6 S) o    哪个字库有此字?拼音(yi)从哪一字典查到?康熙字典有,切音与(yi)不同,(yi)第几音?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2-5 21:30
本帖最后由 姚江南 于 2012-2-5 21:35 编辑 : A3 }/ T# d! S; z! k; x+ c

5 q( t( e) K/ g三声。用QQ拼音录入软件,里面有一个手写板,一般的字都能找到,并且有拼音。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5 22:35
三声。用QQ拼音录入软件,里面有一个手写板,一般的字都能找到,并且有拼音。
. _3 I8 L5 H# ~. p3 P姚江南 发表于 2012-2-5 21:30

: i5 i* D+ Q7 `+ ?  m' I% H. f4 k
8 \  c3 ~! j$ G" E, X) e- y: G6 n0 G: D
    谢谢。
- G6 [$ J2 d2 u7 }    “QQ拼音录入软件”?还不明白。
% w5 \4 q8 C& F4 F+ }6 G& Y' A" x  x7 w     我有紫光手写板,写不出来。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2-6 11:19
到腾讯软件中心下载,网址:http://pc.qq.com/ 安装后可以直接使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6 11:43
回复 69# 姚江南
+ |/ X/ u: e8 b- U! a2 I4 ^0 I" M$ T) O. L) k8 {, E8 E! \

* b# l$ ]( w) g    谢谢你。6 d, H/ |8 A; \4 {
    一般字典未收录这个“”字,康熙字典有,为此花了许多时间。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6 11:5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6 11:52 编辑 7 J% f5 [6 N: s2 d' S* v8 B
, q# Z8 s5 H/ `; g
回复 60# pszyyao 7 ^* \4 q1 ^$ b+ v' e

- D' Z& m6 i4 x7 J8 z
2 ~$ U; J( j& Q   

五代楚国左丞相姚彦章

姚彦章  五代汝南人。少沉勇,智战略。累官湖南听直军将。昭宗乾宁三年,湖南无帅,彦章至邵州迎马殷至长沙主政,复建议取衡、永诸军,终至湖南平定。授醴州刺史,寻署静江行军司马。乾化初,迁宁远节度副使,权知容州。寻为南汉所败,奔归长沙。又功鄂州,未果。数年后,定方略削平辰溆蛮。马殷开国后,以功拜左丞相。$ n  N6 n! k7 I: W( g* A
(《九国志》卷一一  《十国春秋》卷七二)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pszyyao评注

⑴闽南姚斌在姚网发帖“历史上姚家出过几位宰相?”,有姚彦章传:

姚彦章,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汝南(治今河南汝南)人,字继微。原为湖南听直军将。武安军节度使刘建锋死后,受军司马张佶之遣,迎立马殷。后请攻取衡、永、道、连、郴五州,遂掩有湖南。天成二年(927)马殷建楚国,任为左丞相。

pszyyao曰:

据湖北姚治洲(电话13617296824)介绍——彦章公是我族先祖,为五代时楚国左相,史书均有记裁。公祖籍汝南(今河南汝南等地,范围比今汝南广),大约五代中后期,公在湖南为官和退居湖南某地。公之子姚旷,公之孙姚广,广公生六子:思尧,思舜,思禹,思汤,思文,思武。即我族始祖思文公为彦章公的曾孙;其中思禹、思文、思舜3人于北宗初从江西宜春迁江西,三公之后裔在今江西新干和吉安等地均有族居,范围很大。

今广州市越秀区扬箕村和寺右村凤仪堂姚氏,昔日祠堂神龛前有楹联:

   新淦派分来粤海
. }6 L$ \7 r% x) i  \+ A       下泉盛姓启扬箕

表明其先祖来自新淦县下泉村。

原来是:上始祖姚存耕,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新干县)路口司下泉村人。元进士。官广东宣慰廉访司副使。卒后归葬江西故乡,留有衣冠冢在广州(址在今执信中学边)。留下四子姚礼廷,入籍番禺,择居永泰乡簸箕里(今杨箕村)。礼廷公有二子,长子联庵居寺右村,次子筠庵居杨箕村,礼廷公为姚氏凤仪堂始祖。

查新淦县下泉村姚氏先祖是姚思禹,即是五代楚国左丞相姚彦章的曾孙也。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6 12:1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8 14:59 编辑
; R& J2 f( D5 o; _. q" X
' C+ E. V1 s7 L& M5 t9 D. O回复 71# pszyyao . u0 J: l7 G! {& f3 A' b: ]! {
7 n/ j, g* [* Q1 u+ P  T( }. g# Q+ `; B

( a, s3 f2 ], B: ^   

五代后唐中书侍郎姚顗

姚顗⑴  后唐长安人。字百真。少蠢,不修容止。举进士。事梁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庄宗灭梁,贬复州司马。擢尚书左丞。废帝立,拜为相。在相位齪齪无所为。晋高帝立,罢为户部尚书卒。    (见臧励和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姚顗(865—940)
: [7 Z3 Q7 O7 m! j3 b  K$ ?
字伯真。五代时京兆长安人。少蠢,不修容止。举进士第。仕后梁,历校书郎、登封县令、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后唐庄宗灭梁,贬复州司马。寻擢左散骑常侍,累迁尚书左丞。末帝时拜为相。入后晋,罢为户部尚书。顗为人仁恕,居相位无所为,疏于财,卒之日家无佥葬之资。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pszyyao评注

⑴姚顗(yǐ),不是姚颛(zhuan)。《新华字典》等未收录这个字,《康熙字典》有。

pszyyao曰:

本想只用臧典的“姚顗”,重“在相位齪齪无所为”。后来怜其“为人仁恕,居相位无所为,疏于财,卒之日家无佥葬之资。”故也用张典的“姚顗”,以资对照和比较多的了解。一位罢相而降为户部尚书的大官,死时“无佥葬之资”。信乎,不信乎?


/ M$ e2 a0 _1 G; I% Q) f7 Y/ o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2-6 12:24
回复  姚江南
' ]' c4 }3 w" [5 d' g+ A2 |0 E1 I8 [* |, `$ q

. \1 u- I8 |. t: Q9 }* a3 |    谢谢你。& U$ @, z* K) U6 L& P( N
    一般字典未收录这个“顗”字,康熙字典有,为此花了许多时间。
- `% I3 ~3 Y1 {7 n' l& `( `$ bpszyyao 发表于 2012-2-6 11:43
5 J% @# o$ G2 S# f5 T% S- p
实在没有的的字通过这个软件可以自己造。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2-2-7 01:59
回复 53# 卧龙姚建中   h; y$ k/ Z# J, Y- N8 x1 Q
( q0 Y% A0 I2 Z3 o' j$ @

" ?* H4 H4 A, N& v: D- u2 A) y/ l   不知道是网速慢还是机器慢,反正是发帖时不多点几下就发不出去,结果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7 08:1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2-7 08:22 编辑 : }" R" O7 I5 v& ?" H

3 Q4 w7 _  z4 a# a1 R回复 72# pszyyao 1 [9 E! w3 A+ a

4 R% M% I7 d$ H8 {3 B( l) S7 I
) n+ q9 {5 {, V: [3 O   

五代梁 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洎

姚洎(生卒年不详),五代时人。唐时曾佐江陵幕,后为拾遗,贯休有诗送其入京⑵。昭宗天复间为翰林学士,与韩偓为友。宦官欲以其为相,以疾辞,贬景王府咨议。后梁太祖受禅,仍为学士。开平二年(公元908)为兵部侍郎,充卤簿使。末帝乾化元年,以兵部尚书知贡举。改御史大夫,封吴兴郡侯。三年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pszyyao评注:

⑴湖北姚治洲(电话13617296824)认为姚洎与其族有渊源,因为江西新干县南溪姚新华发给他的那张源流总图,从东汉至五代,姚洎与姚彦章在历山老谱源流图中紧靠着,洎公在上彦章公在下。

⑵[唐]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沙头千骑送,岛上一蝉新。

莫使身侵贵,无矜贵逼身。玉阶凝正色,兰苑涨芳尘。

銮辂方离华,车书渐似秦。流年飘倏忽,书礼莫因循。

凉两鸣红叶,非烟闭紫宸。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又据安徽铜陵姚维侃介绍,《摭言》中有姚洎的一段记载:

唐裴廷裕字庸余,乾宁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为“下水船”。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永。”上曰:“颇闻其人才思甚捷。”洎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惭色。议者以洎为“急滩头上水船”也。

pszyyao曰:

寺右村和杨箕村凤仪堂姚氏族谱,记载有家居楹联:

   簪笏唐梁国
, ~" o5 @( A% i8 b$ `2 x( L1 S1 V$ S       文章宋雪坡

唐梁国是指大唐相姚崇,被玄宗晋封为梁国公。雪坡指宋状元姚勉(号雪坡),写得好文章,宝佑元年以词赋拔笫,廷对万言策第一。著有《雪坡文集》行世。这对联当然是炫耀和鼓励子孙像梁国公一样当大官当好官,如雪坡公般有好学问好文章。如果撰联者知道他还有三位直系先祖是宰相(姚璹、姚彦章、姚洎),又会撰出什么对联来称颂呢?寺右村和杨箕村凤仪堂姚氏与潭村潜德堂姚氏同是唐姚思廉之后也。


3 g5 v) r; r. l) \3 w! Q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7 08:1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3-28 12:03 编辑 ' ?2 g3 j- x3 \( G8 B$ k
" u( h' Y' ~+ I$ ?6 C  D) T
回复 75# pszyyao
/ R5 [  E( ]# z/ u# c. m. M1 k+ S7 e/ D

# i* U8 T# J* ~$ J; S   

辽国宰相姚景行

姚景行  辽中京兴中人。初名景禧。兴宗重熙五年进士。道宗为 晋国王时,辟为教授。道宗清宁历官参知政事、北府宰相。咸雍初召拜枢密使。太康初,以上京多滞狱,命为留守。不数月,积案皆决。加守太师。  (☉)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pszyyao评注

⑴传中 表示原著此字不清楚而留缺。传末(☉)表示传主见自廿五史。

pszyyao曰:

闽南姚斌在姚网发帖“历史上姚家出过几位宰相?”,内含姚景行传,比较详细,未说明来源。对其作了点小修改,照录如下:

姚景行(?—1076)  始名景禧。兴中县人。辽国宰相。先祖姚汉英本为周将,后降至辽国。

姚景行学识渊博,重熙五年(公元1036)乙科举,登进士第。先为将作监,改任燕赵国王教授。数年后,姚景行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姚景行敦厚廉直,人望归之。道宗即位,其多被聘为顾问,任北府宰相。重熙九年秋(公元1040)告归家乡,半路上得知耶律重元起兵叛乱,立即收集附近兵马三百多,速赴京勤王。当到达京城时,叛乱已被平定,其忠诚之行受到了道宗帝的嘉奖,将逆贼耶律重元的全部家产赐给了姚景行。

咸雍元年(公元1065),姚景行出任武定军节度使。第二年,召拜任南院枢密使。皇上从容问治政之道,引入内殿,出御书及太子书示之,赐其什器车仪仗。

一天,道宗帝有意伐宋,就召姚景行问:“宋人好生边事,如何?”姚景行回答:“自圣宗皇帝以威德怀远,宋修职贡,迄今六十几年,若以细故用兵,恐违先帝成约。”道宗帝听了姚景行的分析,便取消了伐宋的打算。

姚景行致仕,不逾月恢复旧职,兼中书令。道宗帝问古今雅士优劣,姚景行占对称旨。受命知治兴中府,后改任朔方军节度使。太康年初(公元1075),姚景行赴镇辽兴,滞狱多为冤者,姚景行奉命为留守,不出数月,几乎释放了受冤的人,以监狱空闻名一时。

后来姚景行累乞致政,不从。复请,许之,加守太师。

太康二年(公元1076),姚景行因病去世,朝廷派特使为其吊祭,追封其为柳城郡王,谥文宪。寿昌五年(公元1099),诏为其立祠。

(ⅩⅠ)

(在此添元宰相姚枢的资料)0 f8 T- E4 U$ L. ^+ M" P

+ `/ |: u9 H" X$ v0 k                                                                                   元中书左丞 翰林学士承旨姚枢
7 ]- D9 T+ {# L' B      姚枢(1202~1279)  元洛阳人⑴。字公茂,号敬斋,又号雪斋。少力学。杨惟中与之见元太宗。太宗七年从蒙古军南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于德安得名儒赵复,程朱理学书籍始得传至北方。为燕京行台郎中,时牙鲁瓦赤行台,惟事货赂,遂弃官去。旋应忽必烈聘,言治国之道。宪宗欲使忽必烈尽领汉地,枢劝之谢绝,以免他日悔而见夺。从灭大理,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事,大理民得完保。元世祖即位,授东平宣抚使,改大司农,拜中书左丞。灭宋之役,又反复陈坚止杀之诏,又请禁宋鞭背、黥面等刑。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献。  (⊙    《牧庵集》卷一五神道碑)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 c5 q- n% ~( c3 u: ]5 J1 y
% `, Y0 {) y2 e0 Fpszyyao评注& @1 y% g& n7 q3 }
      姚枢不单做官,也有文人之好之行:“善草书。曾篆刻诸经以惠学者。读书呜琴,若将终身。卒年七十八”: m6 q5 z; ]! o. [6 {9 d
      ⑴臧励和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言是柳城(今河南西华县)人。可能原是“柳城人,迁洛阳”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8 11:13
回复 76# pszyyao
1 d$ Y( r6 H8 O4 i" z( Y4 d. g* G! a( T! R1 e3 Y7 A- O

, Q- j$ O: L  G$ f7 M   

明崇祯年户部尚书姚思仁

姚思仁(1555-1646),字善长。秀水(今属嘉兴)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619)进士。曾为行人、江西道御史、应天府尹、左通政。熹宗时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曾上疏力陈开矿之害,谓有“八可虑”,事遂寢。  (见《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pszyyao评注

该传见《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我的笔记中有姚思仁是宰相的记录。然而,在臧励和和张撝之分别主编的两中国人名辞典却查不到“姚思仁”,即使他不是宰相,也不应该不收录呀。

Ⅹ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8 11:17
回复 77# pszyyao
" h2 Y9 g5 Y& u7 S" L3 W1 U$ O4 G2 N+ x
7 L9 o, {( Y8 \- H4 N4 }# s
   

明崇祯年户部尚书姚明恭

姚明恭(1583-1644),字昆斗,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巴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进士,授庶吉士,初任詹事,礼部右待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入阁,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相位一年,回归故里,人称“姚阁老”。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明恭回居乡里时,蕲水漕米在蕲州“兑军”(作为年粮缴纳,由军队验收),路远又无押运者,军旅任意科旅。他为此向有关方面建议,改“兑军”为“兑会城”(漕米直接交专收粮的机构),百姓得免其苦。

《【清 光绪】黄州府志》称:“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pszyyao评注

传见湖北浠水姚家义在姚网发的帖“浠水县团陂宗茂公后裔——姚明恭”,同时节选了【清】张廷玉等著《明史
2 h8 J* W+ y7 _8 x; X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张四知者,费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右侍郎。貌寝甚,尝患恶疡。十一年六月,廷推阁臣忽及之,给事中张淳劾其为祭酒时贪污状。四知愤,帝前力辨,言己孤立,为廷臣所嫉。帝意颇动,薛国观因力援之。明年五月与姚明恭、魏照乘俱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明恭,蕲水人。出赵兴邦门,公论素不予。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给事中耿始然劾其与副都御史袁鲸比而为奸利,帝不听,明年遂柄用。

照乘,滑人。天启时为吏部都给事中,崇祯十一年历官兵部侍郎,明年国观引入阁。

三人者皆庸劣充位而已。四知加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明恭加太子太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照乘加太子少傅,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帝自即位,务抑言官,不欲以其言斥免大臣。弹章愈多,位愈固。四知秉政四载,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六月始致仕。照乘亦四载,御史杨仁愿、徐殿臣、刘之渤相继论劾,引疾去。明恭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请告归后四知降于我大清。

ⅩⅢ(续完)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2-8 13:42
姚思仁没有入阁也不是大学士,还不能算宰相——论级别,南宋参知政事姚希得比他高,起码姚希得是副宰相职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2-8 14:57
回复 79# 天狼纵队 ' h7 N4 L/ g( G2 d
& N/ l! c6 U# ^, a- A
! Z* b( q' u9 o! O' K
    好。
" z' {1 E9 ~" U* e6 d    期待批评、纠错、补充。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2-22 17:34
确确实实学习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历史知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6 14:54
回复 4# pszyyao   s9 x/ t! \: B4 x* X; f8 ?

) @. F/ R# l2 T
  J" t, U/ R6 G* G. k. s   

姚门才女在《家有千千结》帖中揭示不为世人熟知的姚姓两位宰相

       六世祖姚世忠(西元755—821),(唐)官內史,即中書令。

7 l, [9 Q" U; r3 o5 U, X4 N* g: P+ @
十八世姚守文(西元1153—1227)的后裔元太师姚樞。

& s7 O& d9 L, E7 u

  查得:

  姚枢(1202~1279)
4 n; y$ C/ J' M9 D7 ~3 Q$ c$ @元洛阳人。
字公茂,号敬斋,又号雪斋。……元世祖即位,授东平宣抚使,改大司农,拜中书左丞。


) @9 {* l" ]( p+ A, D

因此,姚枢应是又一位姚姓宰相。

  史书怎样记载“姚世忠(西元755—821)[(唐)官內史,即中書令]”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6 17:15
回复 4# pszyyao
! F% i0 w+ \) R7 z
; H/ R8 \9 ^$ Q$ H$ t/ C$ f) p9 X0 U/ ?
     姚门才女提供:2 Q$ l6 A2 x8 ^! I% W6 O9 [7 i
       姚世忠(西元755—821),    冠義之子,字良臣,行二,居靈源。拜官內史。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乙未二月二十一日申時生,唐穆宗長慶元年辛丑十二月二十日亥時歿,葬祝山。配萬氏,筠城汝成公女。 子二:長公美,次公習。
6 F( ?7 z" Q2 K* |, f! H4 m2 v     內史即中書令,唐開元爲中书省首官。《新唐書·百官志》云:“中書令: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唐朝官制稱之爲右相,統稱宰相。姚世忠乃前朝宰相姚崇之堂侄。) ?) A6 M" N: P( A" ?+ ~; D

- D; ^5 h& Z6 t' ^- U/ C( L9 @' a; @4 m6 C6 M6 d
      按上行状,姚世忠当是唐玄宗朝宰相。不能云“姚世忠乃前朝宰相姚崇之堂侄”;照女所说,姚崇与姚世忠应是同朝前后时期两宰相。2 F+ g) N# g3 G8 `
      如果上说是,则在新旧唐书应有姚世忠的记载。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27 11:02
再添一位姚姓宰相的资料:
  S, j+ o. L/ L& K
! o2 ]1 Q7 k# X, [+ I- [元中书左丞 翰林学士承旨姚枢+ Q+ T; I$ S) }* l& [7 d; }
姚枢(1202~1279)  元洛阳人⑴。字公茂,号敬斋,又号雪斋。少力学。杨惟中与之见元太宗。太宗七年从蒙古军南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于德安得名儒赵复,程朱理学书籍始得传至北方。为燕京行台郎中,时牙鲁瓦赤行台,惟事货赂,遂弃官去。旋应忽必烈聘,言治国之道。宪宗欲使忽必烈尽领汉地,枢劝之谢绝,以免他日悔而见夺。从灭大理,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事,大理民得完保。元世祖即位,授东平宣抚使,改大司农,拜中书左丞。灭宋之役,又反复陈坚止杀之诏,又请禁宋鞭背、黥面等刑。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献。  (⊙    《牧庵集》卷一五神道碑)    (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 G& l& ^) j$ C3 c* u1 h8 i4 ?
% y  o0 x  h4 [1 Zpszyyao评注- |, L; B# C% S0 D* M% e/ O
姚枢不单做官,也有文人之好之行:“善草书。曾篆刻诸经以惠学者。读书呜琴,若将终身。卒年七十八”8 r+ M% U5 N& w
⑴臧励和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言是柳城(今河南西华县)人。可能原是“柳城人,迁洛阳”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3-27 12:03
回复 72# pszyyao
1 W  @$ ]; O% Q" e8 h# L
: m, u- s+ k' a5 g$ E
! g: i6 Q; S" I" S+ u6 K      “‘在相位齪齪无所为’。后来怜其‘为人仁恕,居相位无所为,疏于财,卒之日家无佥葬之资。’……一位罢相而降为户部尚书的大官,‘无佥葬之资’,信乎,不信乎?”+ f5 }% E0 x( ^5 F# E9 ^
    “在相位齪齪无所为”中的“龊龊”,查工具书,意为“拘谨貌;谨小慎微貌。”《新唐书·杜牧传》:“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齪齪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 )窃以为,姚由于为官谨小慎微,故而“为人仁恕,居相位无所为”,又从而“疏于财,卒之日家无佥葬之资”,应当还是可信的。彼时当官非现时贪官可比拟也。:)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3-27 20:47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3-27 21:18 编辑
# k) u" J! L% ^; r* X  B0 q/ [9 a1 L' H- C" P3 s
再查资料得:
; F9 H9 w0 u9 s2 q  b姚顗(865—940)
( k; m! N  u% x( [   字伯真。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时期宰相。
4 ]( j6 d: ^; T/ p* V5 d8 \' r5 d  姚顗先祖姚弘庆,约于开成末年(840)至会昌年初(841)间,曾任苏州刺史、仓部郎中等职。唐朝末年, 姚顗进入洛阳城,又出游嵩山。其后在科举中进士及第。在梁国贞明年中, 姚顗历任校书郎、登封县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等职。后被召入翰林,迁升至中书舍人。及后唐宗平定梁国, 姚顗被贬任复州司马。一年多后任左散骑常侍。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唐末帝即位,任姚顗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至晋高祖登位, 姚顗罢相任刑部尚书,不久迁任户部尚书。 7 S( `$ _' {, D- ?6 F  k+ C6 I
姚顗生性仁慈宽厚,多为仆妾所欺负,其心内虽然明白,但从不计较。既无喜怒,任之自然。但姚顓身为宰相,却不知钱陌铢两之数,御国无法,为政无所作为。
; \; r; W$ g% \/ s* z& ]% K2 {6 ]  姚顗一生忠诚正直,为官清廉淡泊,虽然其能力不强,但都获得上司的信任。姚顗于天福五年(940)去世,年终七十五岁。去世当日,家中一贫如洗,就连购棺材买寿衣的钱也没有,靠官府的捐助才得以办了殡葬,此事令人们哀叹其之可怜。之后朝廷赠其谥:左仆射。

, ~! F/ L0 Y0 A7 O" [2 \4 C# |/ X8 U$ ]9 n$ ?3 P
                                                          ——姚耀宁《姚氏历代人物传略》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3-27 20:48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3-27 20:49 编辑 + G  d$ a7 q. r  g, x, ]! `" F8 Q
7 a* s1 ]& d& \- B* c* r
回复 42# 天狼纵队 4 c: P$ {2 D  J7 X' Y$ o+ }
( g0 b$ Q, B6 l7 Z; S
; K. S/ D# M7 z+ k+ E
    “这样数下来大姚帝国的姚姓宰相应该有姚绪、姚旻、姚晃、姚绍、姚弼5个,算上姚弋仲在后赵担任宰相,十六国时代就是6个姚姓宰相”
5 X" T+ \$ W% S5 d  N姚隽(十六國時代)
4 A* @% s! y% b! U
, s+ e- e& @2 R) y+ W" [  姚隽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 羌族。西秦宰相。 隴西公。
( P( h  k% a/ R5 m! ~8 E# }" f* h- ~" u+ }) K, m" }2 r
  姚隽原來是後秦國的將領。後秦國家滅亡以後,姚隽隨侄兒姚艾歸降西秦。不久,侄兒姚艾反叛,降往北凉。但姚隽認爲西秦王寬宏大度而且守信用,便拒絶跟隨侄子姚艾降往北凉,他與部屬衆將士一起把侄兒姚艾驅逐出去,自己一心降附西秦。 3 H- j1 S% k4 H9 \
) A( A1 p+ e+ S, K# y
  姚隽在歸附西秦國之後,他的忠心和英勇獲得西秦的信任。後來,姚隽被西秦皇帝乞伏磐任爲侍中、中書監、征南將軍等要職,並授封爲隴西公。
/ m7 D3 e0 P. z3 }

- Q+ w3 z/ v+ K. q. N6 m      加上姚隽,大姚帝国的姚姓宰相应该是7个了。! K2 G. h1 p. |+ A* A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3-28 01:06
大姚帝国:funk:
作者: 姚新华    时间: 2012-4-1 23:15
查新淦县下泉村姚氏先祖是姚思禹,即是五代楚国左丞相姚彦章的曾孙也。目前尚无直接的证据证明思禹是彦章公的曾孙,我以前发的图是流源总图,不是世系图。在没有证实图上各先祖的世系前,我觉得用词方面应该谨慎些。再者纠正一下,我是新干县金川镇十里姚家村人
作者: 姚新华    时间: 2012-4-1 23:19
弄清图中先祖的世系是我努力的方向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4-4-3 11:25
宋希得公就职地区与官职
2 M# V: s" T2 J8 `
6 O7 q/ Y3 o! i宋史列传180
3 P: q) J6 `! ~5 U/ X* q6 w" f0 D3 q; A9 i7 ]5 }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 i6 E% ]  }  ^
1 x$ Q7 A" D! `( [+ [  Y" U
     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时暂书拟金部文字兼沂靖王府教授。时帝斥逐权奸,收召名德,举朝相庆。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乃上疏言:“尧、舜、三代之。。。。。。9 o1 F6 }" e* U/ y  W
  I" \( x* v+ C
( p  U  J/ q9 C- ]- ~- y- i: U+ W+ C
      迁知大宗正丞兼权金部郎官。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  h  Y) b. i0 s$ Q3 Z  W
5 R" Z: M; i' O9 U
      进秘书丞,寻迁著作郎,授江西提举常平。役法久坏,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 希得竟罪之。遂提点刑狱,加直秘阁。未几,加度支员外郎,寻直宝章阁,移治赣州。盗有伪号“崔太尉”者,据石壁,连结数郡;刘老龙等聚众焚掠,一方绎骚。 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以直宝谟阁、广西转运判官兼权静江府。寻授直徽猷阁、知静江府、主管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兼转运判官。母丧,免。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迁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权给事中,兼权刑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时西方用兵,有为嵩之复出计者,谓非此人不能办。帝有意再用,知希得必执之,出旨谕意,希得毅然具疏密奏,不报。又缴邓泳予祠之命。右正言邵泽、监察御史吴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继论罢。 " y; M8 s6 G6 Q. v
$ i+ j! _/ u/ W0 q/ ^" u9 Z
      久之,以集英殿修撰提点千秋鸿禧观。未几,依旧职两淮宣抚使司判官,俄加宝谟阁待制,移京西、湖南北、四川。诏叙复元官。护江陵有功,召为户部侍郎。帝曰:“姚希得才望可为阃帅。”乃进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继升敷文阁待制。诏增沿海舟师,希得为之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蠲米一万二千石、旧逋一百万。去官,库余羡悉以代民输。召为工部尚书兼侍读。入侍经筵,帝问庆元之政甚悉。以华文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 希得按行江上,慰劳士卒,众皆欢说。溧阳饥,发禀劝分,全活者众。创宁江军,自建康、太平至池州列砦置屋二万余间,屯戍七千余人。帝闻之,一再降诏奖谕。加宝章阁学士,寻加刑部尚书,依旧任兼淮西总领。
7 ?4 Q7 {5 _1 {: _9 Z1 f$ ?6 P3 d
8 d2 ]7 p# w7 }3 J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公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兼权参知政事。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 ~4 C( H* L, O& D' O# T7 q4 u! [3 y" @, d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4-4-3 11:29
   溪县,梁(502~557),德阳县萧更名小溪县(遂宁市船山区),隶属东遂宁郡。西魏(535~556),小溪县更名方义县,仍隶属东遂宁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宋太宗名讳,改方义县名小溪县。属遂州。政和五年(1115),升遂州为遂宁府,小溪县隶属遂宁府。南宋宝祐六年(1258),小溪县隶属遂宁都督府。元至元十九年(1282),属遂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小溪县。
* ~  s& J8 U/ a% ]# R  L
9 B+ ]8 O! D3 r* ?    磐石县,1、北周保定中(公元561-565年)析置磐石县,县址在今四川资中县北门外两路口一带,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资州州治由资阳县迁到盘石县。明洪武四年(1371),明军平蜀,夏亡,降资州为县。盘石县改为资县。   
  u2 s5 ?# x& \) `( _    嘉定府,南宋庆元二年(1190年)以宁宗潜邸升嘉州置,治龙游县(清改名乐山,今市)。属成都府路,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犍为、峨眉山、夹江、洪雅、沐川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嘉定府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为府。属四川省。九年降为嘉定州[1]。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升为府。辖境相当今乐山、犍为、峨眉山、夹江、洪雅、峨边、荣县、威远等市县地。1913年废。% O' I/ y4 c1 W' _
, ~7 s2 Y( _4 \" s& t1 m. ^
    蒲江县,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
+ [/ q  y" v  ?6 j2 B* e/ D" g% L* c4 N$ I/ \" Q' m
    太平府, ①五代南唐保大末置新和州,寻改雄远军,宋改曰平南军,升为太平州,元为太平路,明为太平府,清因之,属安徽省,民国废,故治即今当涂县。
# p2 F8 |3 U! P; k- h7 i/ B5 F②汉临尘雍溪等县地,晋以后为蛮獠所居,唐置羁縻州,宋析置太平砦,元置太平路,明改为太平府,清因之,属广西省,民国废,故治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9 O  ~6 ^( K" M+ H
③太平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元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丁巳,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太平府下辖3个县:当涂县(首县)、芜湖县、繁昌县。清代,苏皖分省后,太平府与安徽省的宁国府、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安徽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长江相望。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太平府。6 g# {* _; I  `4 {) a
    福州: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28][35]974年和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6] 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6][11] 南宋时人口超过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过十万。[36][37] 宋代福州的农业高度发展,[38] 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39] 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奠定了福州科举文教在中国领先的地位。[6][36]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赵昰从海路南逃。[35][40] 元代福州大部分时间作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亦思巴奚军一度占领福州,其后元朝的陈友定取而代之。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军队占领福州。[6][41]
( {9 ~/ J( }/ p
6 l  C3 [- _; d! a    江西,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元代设置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制度。辖区包括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原江西东北部分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以及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 Z* r$ ?7 _+ S" }  A; P! R; F4 s! O/ h- w8 O2 `

' [6 c5 E+ f' {* E/ ]4 w& l  |1 C    赣州市,简称虔,常称为赣南地区,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之一。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两大主要稀土产地之一。中共红军时期主要的红色割据区域之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野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之始。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唐朝虔州治赣县,在今赣州市区,而不是今天的赣县。宋淳化元年(990),以虔州原辖南康、大庾、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庾。绍兴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为赣州。明吴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县直隶于省。三年(1914)设赣南道。十五年(1926),废赣南道,县直隶于省。
7 O$ d1 K" f. M' W  F5 d
! g# a. q3 G7 f1 _    广西,宋代初期在岭南恢复“岭南道”,后来改为“广南道”,继又把“道”改成“路”。宋至道三年将广南路一分为二,设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中广南西路包括今日广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广西”之称由此而来。元朝大部分时候,岭南地区和海南岛没有单独设置一级行政区划,而是将原宋朝广南东路辖区归江西行省管辖;原广南西路划归湖广行省管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广东省雷州半岛,都归湖广行省管辖。元代末期,设“广西行中书省”,是广西建制“省”开始,以后一直设“广西省”。明朝初期,两广与江西、湖南分开。由于广西壮、黎、瑶三个民族反明起义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广西门户钦、廉州划归广东。清朝大体上沿用明的区划。
  }* \/ a4 V) ?# E  |7 R0 k; L3 b+ ^0 P& z3 H7 ]  `1 Z3 k
' ~! [7 N0 a" v( I9 t1 N4 M
     静江府,南宋绍兴三年(1138年)升桂州置,治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临桂、灵川、阳朔、荔浦、兴安、龙胜、永福等市县地。为广南西路治所。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静江路。明洪武初复改静江府,寻改桂林府。
" L8 H0 x0 }5 L4 f( V/ c6 k' o0 [% b
    建康,唐代,建康故地受到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重又发展起来。唐初置江宁郡,后置升州。五代时杨吴改为金陵府,并修筑规模空前的金陵城。唐朝灭亡后,南唐建都金陵,改称江宁府,并扩建了城邑。[16]北宋共灭南唐后,重置升州,后又改为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改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并设行宫。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是当时东南纺织业的中心。[17]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为京师,当年明军攻入元大都,南京第一次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京城,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其中居民约47万人、卫戍部队20万人,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保留至今的南京城墙、明孝陵等建筑就是这一时期修建的。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1421年迁都顺天府,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注 9][注 10]。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建立南明。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降为江宁府,但民间仍习称为南京。清初,江宁为江南省[注 11] 省府。康熙六年将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直到清末,江宁是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驻地,同时在江宁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和海门厅[18],管辖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在1780年以前也曾长期驻扎在江宁。江宁城东明故宫旧址驻扎有八旗军队,设江宁将军管辖。清廷在江宁设立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厂,生产供应皇家需求的丝织品,因此在经济方面江宁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i/ N0 ]  ]- l! T* `/ H

8 t" l, N3 ^- U! `) G5 m1 ^# c     江淮宣抚使的辖区,江淮宣抚使辖区包括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及两浙路的一部分,在南宋中期一直处于分合不定的状态。其辖区不规则,与各监司或帅司路并不一定重合,多数时候或置四个宣抚使辖区,或置两淮宣抚使,亦有时四路皆不置宣抚使。高宗建炎三年(1129)六月,以东京留守杜充兼宣抚处置副使,节制淮南、京东西路。八月,又以杜充兼江、淮宣抚使守建康。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太平、池州,并受杜充节制。由此可看出,南宋初年,江淮宣抚使辖区划分为不同的机构,有一部份是由制置司统领的,这种情况在此后也不断出现。如绍兴七年(1137)八月,以“少保、江南东路宣抚使张俊为淮南西路宣抚使,盱眙军置司。保成军节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为淮南西路制置使。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刘铸为淮南西路制置副使,并庐州置司。”① 在高宗建炎三年(1129)九月,朝廷以周望为两浙、荆湖等路宣抚使②,同年,杜充出任淮南、京东西宣抚副使,则是江淮与京湖两大战区之间出现了部分重合。绍兴初年,江淮分为四个宣抚使或制置使辖区。绍兴三十二年(1162)张浚为两淮宣抚使时,辖有淮东、淮西两制置司,其它时间一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绍兴七年八月乙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A,建炎三年九月癸丑。 第二章南宋时期的官抚使制度般朝廷置两淮或江淮宣抚使时,会撤销淮东、淮西两制置司,反之亦是,以确保指挥号令出于一方,并避免机构重叠,号令不~。这种变化在南宋时期发生多次,基本辖区的合并是原有或分割。如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朝廷罢江淮宣抚使司,将其辖区分为淮东、淮西、沿江三个制置使辖区。一般说来,两淮宣抚使辖区为淮东、淮西两路,而江淮宣抚使辖区情况则比较复杂。受资料所限,尚不能完全明了,大体辖有淮南东、西路,江南东路、两浙路的一部份,江南西路一部分或全部。南宋时期, 一般江淮宣抚使司置司建康府,两淮宣抚使司则置司扬州。淮东、西宣抚使司治所则变动不常。南宋初,淮东宣抚使司治所先在镇江,其后楚州、建康;淮西宣抚使司治所则由太平州而盱眙,复移庐州。从中可见这一地区因战争形势的变化,对宣抚使治所位置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 q, O9 `. m# V
- N& S8 N! P0 u( @) f$ ^/ }( u9 \      庆元府,南宋绍熙六年(1195年)改明州置,治鄞县(今浙江宁波市)。辖境约当今浙江省甬江流域及慈溪、象山、舟山、岱山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庆元路。
& d: y/ l' u- v7 L8 Y0 [9 K, q/ _# }( `
      安庆府,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军置,治怀宁县(今安徽省潜山县),景定元年(1260年)移治今安庆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岳西、桐城两县市以南,枞阳县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安庆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为宁江府,次年复为安庆府。清为安徽省治。1912年废。安庆府下辖6个县:怀宁县(首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清代,安庆府与本省的庐州府、六安直隶州及湖北省黄州府相邻,南面隔长江与本省池州府以及江西省九江府相望。$ [4 i  x$ N- ^: q  o

+ M) V, ]" ]$ O2 V  v! J     太平府,雅称鸠州或鸠兹,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下辖3个县:当涂县(首县)、芜湖县、繁昌县。春秋时代此地湖泊草丛中鸠鸟众多,被吴国命名为鸠兹邑,流经此地的长江一段,亦由此别名鸠江,故此地士大夫雅称鸠兹、鸠州。清代江南省分立,江苏、安徽各分行省后,太平府与安徽省的宁国府、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安徽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长江相望。清代太平府:隶徽宁池太广道。长江水师提督驻。领县三: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1]。* p* w: a0 H- G+ C

% l- u+ A& u$ Q3 v6 }      池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九华府置,治贵池县(今安徽池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池州、铜陵、青阳、石台、东至等市县地。池州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池州府下辖6个县:贵池县(首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清代,池州府与本省的徽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广德直隶州以及江西省九江府相邻,与本省安庆府、庐州府隔长江相望。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池州府。
; j& Q& j7 O$ e8 F6 L, i% x/ l' m% ^7 }% T7 z; F: w; n
      总领,南宋官名。绍兴十一年(1141)收诸将兵,改为御前军,分屯诸处,置淮东、淮西、湖广总领,掌所在地诸军钱粮并参预军政。十五年(1145)又置四川总领。总领财赋所简称总所,亦称饷所,或称饷司。
3 n- U2 u! v1 U- b: i: F+ @2 }
: H1 A% s5 s' L) L      潭州,唐武德三年(621年),又改长沙郡为潭州。五代梁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作国都。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复置潭州。元至元十四年(1274年),改潭州为潭州路,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文宗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4年),朱元璋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再改为长沙府。6 Q6 r2 g+ ~: A. W2 C, x; g# t. k
      湖南,北宋时,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这时洞庭湖区得到大规模开发,湖南在全国的地位迅速上升。宋代全国四大书院,湖南即得其二。北宋末年,湖南人口达570多万。元代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省会武汉),设湖南宣慰司于衡州(后迁治潭州);明代时属湖广布政使司(省会武汉);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广左、右布政使司,其中右司下设长宝、岳常澧、衡永郴桂、辰沅永靖4道和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衡州、辰州、沅州、永州、永顺九府。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迁长沙,湖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单位。: B+ p& Q) r2 t1 P3 F- |# E' ~

" i1 l# U* B# b7 e7 ?, }, Z      潼川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梓潼县地。属潼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 |) i* @7 X4 ~0 t3 c: ^0 n9 @2 R' G6 G8 o0 f0 [3 t# d
宋代官职表(三师) (三公) (三孤)
4 U3 V( G5 K$ `% |  E6 y+ L8 h8 t3 m* `3 Q9 b1 e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 |+ j: V' {1 ~) r/ r( E. R2 r
$ ^& d& T7 D! X
(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 u+ \0 I5 b3 g2 P2 X) a8 p$ `" o7 L
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 t' S2 Y- k1 L2 t4 g; Z$ {1 F. w9 b$ a- Q$ D+ @7 w8 h
副使(同知院事)正二品
- a2 ~1 \3 |+ x" Q1 H0 d, Y/ W$ d, w
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2 ]8 E. T/ `5 O9 F
# v* I6 f4 \+ u$ G. w% t4 \
门下侍郎佐侍中
$ P8 F: d5 O( V) w- `5 e, P, w5 b- Y  F: [2 [
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
& o) f2 }/ a& A0 Q4 d& O5 E/ `
$ h7 e* g) U, m# m5 _0 N9 L' \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
6 |# U  h  {- g! O( N! l# c5 d& Y6 ]2 D6 J; I) ~; s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 Q/ |, U& v0 |4 K
, x: r5 K1 u' H9 s" H9 g
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 N" |& A, D" y! z% v( y4 z+ o5 B% t7 l# M* v8 i$ ~( F
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
" ]. B! S0 Z- g5 K1 v- T( U5 M" D( X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 N" Y# y' w* u( w+ ^: z, H: k; F8 S; R  L
尚书(各一人)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8 `# E9 ?1 x6 \# F$ _* Z: ~
3 w, Y  @8 v* F6 S侍郎(各一、二人)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
: g% _/ ~# e+ R! o& U6 C# M" h
: M4 T( r0 M" [; Y0 ?1 F- r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5 z$ K/ p2 Z8 d* b
; {3 W+ E6 p1 ?! S4 }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从七品
3 M% c2 M8 O/ a& J6 @0 h2 p1 B8 B$ T* a; M* H  H0 O) {
(九卿): s' L% \. ^# v: M8 x6 c* D3 w: Q

+ l+ z* o, a) `( U(九寺)2 c( l9 C0 i9 Q" D2 b

$ ^, F4 U0 u3 d( {) {* I卿(各一人)正四品(或从四品)% F3 d! y6 e2 x  y# E; q

% v' a  ?0 ^# G6 {9 A  z6 g% D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从五品(或正六品)
1 V2 r' m" x5 I' R5 D, Z3 c* D- d3 @) S! h7 k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
. P5 a7 O1 f5 I" q: O1 ~- z5 B8 }# H" d0 z' f4 O/ _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N  w2 Z9 R8 C% O; v; ]

+ x# X0 y! A  B$ C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 ?" f% y5 W8 P) S2 ^7 `% t9 [! X8 Z- T7 R) x3 k* P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S# {1 l8 }! L; R. ?( w
" L& ~% Z1 p( ^+ d; l0 L$ b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I% `# G1 F8 a7 S9 s! K- z) r
5 F! O$ U- G% e9 y1 u% W0 q- n+ ]! T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4 S) _' P+ r% ]; L2 c* B

- e$ u9 i% G1 U" q9 ^1 g) _9 |府知府事(各一人)
& M3 \! L: O2 Q. {5 g
& b$ x6 v/ S: x; W( P# D2 b$ c(府尹)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L7 q- I0 f5 L; _0 K: w+ M

" y* |( C4 y+ v" O1 d9 n(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1 Q- Y2 G2 A  F9 g5 H' l# ~+ y
8 [0 Z; A( P0 m; \* ^8 B3 X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y% D5 `! q# N4 \: n& t) ^; t

8 j- H- T/ K1 F" M; a3 ^4 I州(判某州事)& p' h7 i! n* Z7 j$ d9 o' h% \
2 N! i7 P& h' g6 B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7 h$ X! p% n5 X. [- G, X$ v. j' ]
1 T# w, }, z/ ]4 i$ I/ l$ E; F8 K9 B
判某州事(权知某州军州事)' W2 F1 v5 i$ j- V  B; c- M/ z$ \1 ^+ i

/ B" T; K& \7 p* t- ]: @1 I- Z9 r知州(简称)兼指挥军事监县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宋代之县,分为:赤县:在京城内畿县:京城外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中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7 A; z" n" l5 ]6 f
* ]" \' [8 j: y0 f" ^
知某监事知县(县令)赤县:正七品畿县:正八品其它:从八品掌县之治县丞(小邑不置)赤县:正八品畿县:从八品其它:从八品主簿(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尉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7 Z: D" P* Q; u8 a( o" n" ^/ x
* ], l8 x7 ~, o4 J# Y5 x
& x& q; q* t6 s( d5 a4 E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4-4 11:39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4-4 11:43 编辑
' X! ?0 {3 H, x  o! p2 z
天狼纵队 发表于 2012-1-31 23:18 顺便说下,在以上摘录中,有个姚硕德,这可是咱老姚家出的一位军事家呵,大姚帝国名将。
姚硕德事迹见姚耀宁编著姚氏历代人物传略)第8页。同页有后秦姚绪、、姚晃、姚旻等公为宰相的记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8-21 07:32
        为了找“五代梁 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洎”(75#),费了劲。应将有关层串起来而成一文:1#-4#- 27#- 32#-41#- 48#-57#- 60#-71#-72 #- 75#-76#-77 #-78 #-84#.
  Y! B" t9 R) S. X5 n / {  K) y+ z! m. F! S" h/ ]5 F
7 H: m1 `" c% q% {

- W1 J2 |$ d- u      82#- 83#(姚门才女说,不靠谱)     
. ]' S9 f8 [3 e  a8 H2 `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20-12-13 18:31
好久没来了,近来新购中华书局横排版《二十四史》全套,有空再仔细校对下历代姚氏宰相人物。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20-12-13 19:01
好久没来了,密码忘记了,用QQ上来看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12-14 20:58
天狼纵队 发表于 2020-12-13 18:31$ z  R. _8 x- l
好久没来了,近来新购中华书局横排版《二十四史》全套,有空再仔细校对下历代姚氏宰相人物。

6 L  Q  ^$ g4 v3 v& M# r5 Y      重庆“天狼纵队”又上姚网了。还关注这个历代姚氏宰相帖。
作者: 抚琴笑苍穹    时间: 2021-1-24 10:48
补漏一个,大唐太子太保、尚书右仆射姚南仲。大唐贞元16年到贞元19年,唐德宗时代的右相。# E8 g8 n+ |' W; ^
姚南仲很容易被忽略,其实,他是贞元时代的名臣。
作者: 抚琴笑苍穹    时间: 2021-1-24 11:30
姚南仲不算宰相,应该是副相。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3-3-3 10:41
天狼纵队 发表于 2012-1-29 21:03  R7 C; O7 C* ]9 m% x' j
稍微了解点儿文史的都应该知道,在古代,老姚家的帝王将相文武状元真正是应有尽有啊~~~~~~~~

9 ?1 ?) N9 W+ x/ C! L宰相: J# b2 N! o# V, h6 P* C
本为泛称掌握政权的大官,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做最高长官。如秦汉之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之大学士。
, ~: O$ z& G8 n% v: J6 T: X" x5 i6 V
) m7 i9 d4 P( {  I; Z) x+ n​丞相6 F: v# y7 T, O; c$ |, D
官名。是古代中央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战国秦悼武王二年始设左右丞相。秦时有丞相和相国。汉初设租国,不久即改为丞相。西汉末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三国 晋 南北朝时废时设。唐废丞相,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僕射等为宰相,宋因之。倘非中书、门下长官任宰相,则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神宗元丰时废同平章事,以尚书左右僕射为宰相。南宋孝宗时改左右僕射为左右丞相。至此宰相复称丞相。元时中书省及行中书省置左右宰相。明洪武十三年革去中书省,尽罢其官。2 Z% m' E4 H9 Y" ?2 [" _0 w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