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在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关于舜帝的出生地,历代主要有4种记载,6种解说.以往多数学者总是认为这些记载和解说互相矛盾,难以弄清楚,因此往往阙而不论.其实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有3种解说虽然异时而出,角度不同,但合而观之,殊途同归,条理一贯.将4种记载中所涉及的3个地名"冀州'、‘诸冯','姚墟'自然而然地连接到一起,表明舜帝生于冀州(蒲坂)诸冯(里)之姚墟.从而证明4种记载似相歧异,实则相足,一脉相承.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