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求助南昌卿堂老哥:查 姚世忠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6 17:21
标题:
求助南昌卿堂老哥:查 姚世忠
姚门才女提供:
5 J" k7 L% ^+ Q
姚世忠(西元755—821), 冠義之子,字良臣,行二,居靈源。拜官內史。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乙未二月二十一日申時生,唐穆宗長慶元年辛丑十二月二十日亥時歿,葬祝山。配萬氏,筠城汝成公女。 子二:長公美,次公習。
" `8 o7 ~. p1 A ] e
內史即中書令,唐開元爲中书省首官。《新唐書·百官志》云:“中書令: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唐朝官制稱之爲右相,統稱宰相。姚世忠乃前朝宰相姚崇之堂侄。
8 g1 D h/ V5 Z2 Y0 J* x! ] S7 p
9 i4 M6 r! s# H
/ A( @! r X* L4 B0 O3 K
按上行状,姚世忠当是唐玄宗朝宰相。不能云“姚世忠乃
前朝
宰相姚崇之堂侄”;照女所说,姚崇与姚世忠应是同朝前后时期两宰相。
0 Q2 X' V2 w- Y _7 n# r
如果上说是,则在新旧唐书应有姚世忠的记载。
+ S9 S& _' r* U
3 n5 Y+ { h6 G5 O5 J9 c* ~
5 h4 Y3 F+ f, d2 I- n& x
也求助南昌卿堂老哥,南昌谱有没有姚世忠的世系行实和传?是不是“拜官內史”?
作者:
南昌姚卿堂
时间:
2012-3-6 21:22
鈡尧老:据我南昌族谱记载,世忠(677一748):冠义子字良臣行十五解元官拜内史由冝丰迁灵源生于唐仪凤二年丁丑正月初三日午时卒于唐天宝七年戊子十一月十四日未时
9 b" Q& f5 b C# g
夫人徐氏
/ U* y Z& c4 j6 W. J
子二公美公习
2 b7 L6 Z. I9 U
我族谱上还有一篇:吴 姚氏族谱序
$ _/ H( I& ~/ V
有关念一四子迁徙情况祖德.祖隆.祖盛.祖章,由武康而迁甫田宁化......可能对你老研究平远姚有作用。此序是康熙十六年丁巳岁春月
( j9 C; b$ {1 i
赐进士光禄大夫
6 m. I0 q. A8 {, w0 H; {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加二级前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督捕左侍郎官右侍郎事刑工两部右侍郎为左春坊右庶子兼內翰林弘文院侍讲内翰林国史编修庶吉士
/ b# e, Z' ?# i7 y0 ^
诰敕文甲午科顺天乡试主考甲辰癸丑科文武殿试请卷丙辰科会试正主考
) u& l& z" u9 s( y0 v
年家治弟吴正治顿首拜撰
- x4 l* m7 c; I! ~# D+ q# X
以上是我摘抄一点给你老看,是不是有研究作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8 16:26
卿堂老哥:谢谢。
b' Q0 C/ f; z! v! J
两谱对姚世忠官拜内史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有差别:
+ q# q. h7 |9 d4 J
姚门才女谱:六世祖 姚世忠(西元755—821),官內史,即中書令。冠義之子。字良臣,行二。居靈源。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乙未二月二十一日申時生,唐穆宗長慶元年辛醜十二月二十日亥時歿,葬祝山。配萬氏,筠城汝成公女。 子二:長公美,次公習。
" g, ]! v- D8 K+ j
南昌族谱:世忠(677一748) 冠义子。字良臣,行十五。解元,官拜内史。由宜丰迁灵源。生于唐仪凤二年丁丑正月初三日午时,卒于唐天宝七年戊子十一月十四日未时。夫人徐氏,子二:公美,公习。
; m: @1 r; K6 L9 M
( S% l( L9 D. X* F( E( o- G" U
吴正治是为(二修)平远姚氏族谱撰序。你老有平远姚氏二修谱或三修谱吗?
作者:
平远姚仕忠
时间:
2012-3-9 22:16
回复
3#
pszyyao
% x' y2 E0 E1 [* u3 o6 O3 i; a
( ]- ?" t1 c; U+ Q3 J+ t
, s4 |5 |8 C- e" T/ C
吴正治是为(二修)平远姚氏族谱撰序。
8 m# v, F1 i g. w5 M
吴正治应该是与平远姚十三世尲公同朝为官,尲公请他作谱序。对吗?教授。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3-9 22:59
本帖最后由 姚江南 于 2012-3-10 12:15 编辑
9 G$ N6 i- m6 }
7 O7 o& e5 k6 F* |* w( r
卿堂兄你好!
$ H! B# @. B. K# x; L9 e- g9 b; ^
是这个序吗?这是在平远92谱中记载的,可能有错误,请你帮助校对一下。
( W# G+ K+ R% ?, a, N2 b
% q' Z+ W9 L+ M2 @* H
平远县姚氏族谱序
2 G& D: ?; @0 X# r! G, k) q
吾盖读吾
# T' p6 L% j, D8 h1 {- y! I
太守姚公家乘纪略,而知姚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久也。古帝王之后,皆为世家巨族,往往变姓别氏以长子孙,三代以来莫盛于姬周,其苗裔至百三十有八姓。三代以上,莫盛于大舜之裔,凡为姓二十有九,皆自姚变妫以递更焉,唐夏殷无及此者。说者曰:“周以孝治天下,舜以大孝格天,祖功宗德不同,故天之培之亦异”,此其大较矣。然周以孝治天下,而当时历世三十,历年八百者,无改姬姓之旧,其祥焕发殆尽,天不能为私之,是以百三十八姓中,最昌者不过什一二,余多失传。而姬反不甚著,舜起侧陋,以大孝为天子,辄即禅禹,不私其子孙,无由尽发其祥,积愈厚而流愈光,是以二十九姓多望族。而姚之传也,遍海内,一本万叶,盛大靡穷,于戏,孝之所关,岂不诚大矣哉。今粤之姚,本于闽,闽之姚,本于越。而越之姚则本于帝舜六十七世孙渊,有故而逃至吴兴变姓妫而居焉。渊孙冀州刺史平,复姓姚氏,是为武康起家之祖,此吴兴郡所由称也。由武康而迁莆田宁化,或迁陕,或散居会稽山阴不具论,由莆而惠,占籍归善,而潮占籍潮阳程乡,皆同时迁,其在程乡者,念一公也。生子四:长曰祖德,再迁海阳。四曰祖章,徙居虔之安远,久之乃有更姓为妫以避本籍差徭者:三曰祖盛,迁石正乡,见与大柘超竹同蒸甞。而自石坑迁大柘者,则于太守公为二世祖,即念一公之仲子祖隆也。祖隆四传而后分居柘、竹,皆古梅州地,明初隶程乡,嘉靖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柘超竹石正,即今平远之姚之所由来也。先是潮惠诸姚皆鼎盛,巍科显位,代不乏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至太守兄弟,始以明经高等起家,而太守历官司马郎,叠点杭徽两大郡,此古二千石,汉武帝所谓与朕共天下者,实惟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余为少司马时,与太守公同官,数闻其言,歉歉以不克光大为憾,有旧谱未授剞劂,亟欲修而梓之,夫孝莫大于亲亲,亲亲不外于睦族,尊祖敬宗之义由此其昭焉。太守身为贤大夫,立朝临民,犹一念不忘家乘若此,则其所以为孙若子,并其祖若父之层累而上,佑启后昆者,盖可知矣。而况其六世祖谦,尝以里长受事行同,掌绘山图,导剿东石坝头贼,其时不分玉石,奉令杀无赦。谦不忍,捐已资贿缩其地,又使扶老挈幼遁去,全活亿万性命,师至无功,坐谦受赃。罚军需千两,仅乃得释,此其积功累仁为何如也。夫舜圣人也,徒以一帝之兴不足以尽其盛,酝酿积蓄而至,后裔或发于闽,或发于越,或发于陕,于赤亭羌之地。而其在粤者,或于潮、于海、于惠,渐次先发焉。推而至今,江楚、吴、晋间莫不烨然以冠盖称。自汉、晋、唐、宋、元,明以来。未之有艾,平远亦圣人之裔也,又多阴行善其前,此亦犹未发,潮海二阳及惠并闽越秦晋江楚未发之诸姚也,今而后,方自太守公始,何必不若诸姚之盛,又何必不若汉晋唐宋元明之世之迭兴也哉,后之子孙,世守此谱,绍衣闻德,期无负于圣人之裔可矣。是岁也,太守公方领吾郡,称良二千石,不余鄙弃,移书至,以谱序命之,余固部民,重念平生言不敢谢不敏,聊序梗概,寄弁简端,若其详,则有太守公纪略在。
+ [+ C! V' Z" l% \
时
& Y5 n o' @% c2 Y
康熙十六年丁巳岁春正月。
- E4 W, {, b% B+ w! A
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
' _- k' R7 m4 N8 d0 [" |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加二级,前工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督捕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刑工两部左右侍郎,右春坊右庶子兼内翰林弘文院侍讲,内翰林国史编修庶吉士。
0 l* k8 a: W; h! B* {) H& S
诰撰文甲午科顺天乡试主考,甲辰癸丑科文武。
- M1 F- U' D8 r8 \
殿试读卷,丙辰科会试正主考。
0 I3 e/ a* k0 b4 _- H
年家治弟吴正治顿首拜撰
7 m* N( g, M1 R: F8 T5 b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10 17:20
回复
4#
平远姚仕忠
& R; a9 K. J, h& N. B; t4 A0 @( d
) p4 G1 |+ V: a
对。
5 [/ Y. Q* Y+ e/ m( R
吴在序中云:
往者余为少司马时,与太守公同官。
; }! n6 z* c& h" _: A
吴的出身和官级别比太守公高。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3-10 17:31
回复
4#
平远姚仕忠
2 o$ w) x' s j
( G( V6 L9 d H: A" \
6 F- _" M6 M$ E; v( J
吴在序中云:
其六世祖谦,尝以里长受事行同,掌绘山图,导剿东石坝头贼,其时不分玉石,奉令杀无赦。谦不忍,捐已资贿缩其地,又使扶老挈幼遁去,全活亿万性命,师至无功,坐谦受赃。罚军需千两,仅乃得释,此其积功累仁为何如也。
7 q' O: }/ n" n8 K# f2 M
这是法谦公的事迹和功德。当时法谦公说不上是官,“里长”而已,但是他的善义之行救了一方百姓——全活亿万性命。亿万是夸张之词,理解为“很多”可也。我认为,法谦公墓的对联准确地描述了法谦公的事迹和功德,与
吴的叙述和评价一致。当然,吴是根据太守公提供的族谱和资料而写的。
, m. F) U3 o% G
作者:
平远姚仕忠
时间:
2012-3-10 21:57
回复
6#
pszyyao
1 Y2 l2 M% P* }* T
5 {9 W% u+ d/ w8 v6 a* C
5 Q y1 T* F. V0 K
吴正治是名正言顺的赐进士,尲公是恩进士。吴大人官职比尲公高正常。尲公修谱请比自己威望高的人作序那是肯定,如姚雨平将军请胡汉民先生在三修谱作序是同理,可能这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 F( q2 ]! B( D+ P+ E1 O
法谦公做过里长不奇怪,但他在潮州府做官是真实的,里长是不可能有官印之说。仲礼公有钱,因捐造湘子桥和官府关系又好,买个官给法谦公做也是情理之中。
作者:
南昌姚卿堂
时间:
2012-3-11 20:51
江南.鈡尧二老:关于 吴 姚氏族谱序
7 T. j* H, G8 k b4 \
请打开南昌网络谱第12至17,(2630页至2635页)就可以找到整个谱序核对。
作者:
南昌姚卿堂
时间:
2012-3-11 21:01
请打开附录二南昌姚氏第十六届重修族谱考证记录<七)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2-3-12 09:11
好的,谢谢!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