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考
据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如果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姓氏族人包括在内,姚姓就是百家姓中最为大的姓氏之一。表面上姚姓人数排名在六十位,实际上再包括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的。这个群体,有研究的必要。
另外,为姚姓族人寻根问祖,也有研究有必要。
一、“姚”字图腾解说
姚姓因其桃图腾而得姓。“兆”者为“桃”,相传夸父以桃木为权杖,以阳平为桃都(即姚墟,今河南省范县南),以大桃木为日晷(rì guǐ)(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天竿,在桃林塞(今河南西部灵宝)追赶太阳,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古时,日晷的日影运行作“S”形,即“兆”的“儿”,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记作“X”符,与“儿”合文作“兆”,“女”旁则表示源自夸父氏女系祖先。“兆”与“女”合而为“姚”。
因此,汉语言文字“姚”拆开来讲,“兆”应为其本意,女旁则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古时占卜时以火灼龟甲,观察龟甲产生裂痕的形态以占吉凶,成为卜兆或占兆,引申为预兆,有未卜先知之意。
据说虞舜就出生在姚墟(今河南省范县南),即夸父追赶太阳的那一带,而且十分擅长占卜,于是就以姚为姓,其族称姚人。《说文解字》解释“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妖娆也。”舜部落姚人在迁移中,留在平原和山地的多称带桃字的地名,近水的地方就带洮字。这就是古时姚字往往与桃、洮相通的原因。
据说,因为虞舜的居住地姚墟盛产桃,因而桃树成为姚人的神树和社树。姚人在门户上插桃树枝、举桃树枝扫帚引路,以辟鬼驱邪。后来,用桃树木制作的物品演变成为巫师、道士等职业的工具。
由于姚人将桃树视为神灵,久而久之,桃树就成为了姚部落的原始图腾。姚姓的姓氏图腾“”,即是由桃树形状演变而来。
可见,姚姓的姓氏图腾源自桃树,与占卜有关。在古代,占卜之术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和特殊的智慧。这似乎预示着,姚人将成为一个睿智聪明的族群。
二、姚姓来源考
三、舜帝姚姓的衍变
姚姓诞生后,主要在河南发展,相当长时间内很兴旺。最初,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坚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
武王灭商时,舜裔姚姓已传至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帝舜的故地——陈,称为胡公。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始祖。
妫满传十世至公子完公,因国中内讧,完公为避祸奔于齐国,遂改姓田,名完,成为田氏的始祖。田氏代齐称王,直至秦并六国。秦末,项羽立田安为北齐王,汉初为韩信所灭。族人田横遂拥兵东海岛屿,自立为齐王,拒不降汉。汉高帝八年,为了防范和控制故旧诸侯贵族,宣诏齐楚等大家族徙迁关中长陵。原齐国王室中的部分人,由于惧怕田横事件牵连,便归并入另一支由姚姓衍生而来的王姓,易姓王。至景帝时,王姓女王成为汉景帝妃,后因生武帝刘彻而成为皇后,家族从而再次显贵。武帝刘彻即位,恩加王氏,特许舅氏男丁复旧姓田氏。传至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至今浙江湖州(吴兴),再复为旧姓妫。至冀州刺史妫平,再复姚姓,为江南姚姓的起家之祖。新莽代汉,搜求舜裔姚氏,征姚平之子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此后,姚姓基本稳固下来。
四、姚氏的播迁
先秦时期,姚姓姓氏的衍变发展比较剧烈,如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姓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直到西汉中后期,虞舜的第六十六世孙田延年作为田氏齐国的后代,在汉昭帝时任大司农。因奸臣诬陷他贪污,羞于坐牢,自刎而死。其子田渊恐受株连,逃至吴兴郡。吴兴有归安县,因 “归”与“妫”同音,而远祖虞舜本为妫姓,于是便改姓妫。其孙妫平,西汉末年任谏议大夫、京房易博士,后来官至冀州刺史。自他开始,恢复古老的姚姓,自称姚平,吴兴姚姓因他而兴盛起来。
新莽代汉,搜求舜裔姚氏,以续虞舜的香火。结果征姚平之子、七十世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王莽败亡后,姚丰复回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此后,姚姓在吴兴基本稳固下来,并代代相传,繁衍生息,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姚姓最著名的一支。
到北魏时期,吴兴姚氏逐渐壮大开来,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演化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
“陕州姚”出自吴兴,北魏时期,吴兴姚的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姚姓的起家之祖。自姚纲至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始。
桐城姚也源出吴兴,明清时期因代出文才大儒而名扬天下。特别是到了姚鼐这一代,更是将桐城姚推向了“吴兴第一名门”的地位。
除了陕州姚、桐城姚,还有一支比较重要的姚姓“福建姚”也源出吴兴。姚姓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在北方兴盛起来的另一支姚姓,则是羌族姚姓“南安姚”。
西晋末年,羌族首领姚弋仲在乱世中崛起,自称虞舜之后,合族改为姚姓。《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在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 可见,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由于他出自南安郡,故由他而兴的这支姚姓被成为“南安姚”。后来,他的儿子姚苌建立后秦政权,羌族姚姓迅速繁衍,姚氏也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
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也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还有一部分沿着西南方向播迁,逐步发展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以云南最为繁盛。
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吴兴姚和南安姚,这两支姚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又相继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地多姚姓而专门设置了姚州。
两宋时,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明初,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由姚克明、姚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大批姚姓人从湖广(两湖两广,即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填四川。此时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清初,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至此,姚姓已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中华大姓。
根据2007年公安部最新统计显示,当今姚姓人口大约420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五十一位。姚姓人口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全国汉族姚姓人口的25%,其中安徽占8.6%,为姚姓人口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从全国范围看,姚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形成了以皖苏浙、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域。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北的迂回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转移。
五、郡望、堂号及堂联
姚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郡望:吴兴郡和南安郡,一南一北,当今姚姓大多来自这两支。
姚姓的著名堂号除了以郡望“吴兴”和“南安”作为他们的总堂号外,其它主要堂号大多都与得姓始祖虞舜有关,以此标榜姚氏之本源。如“圣仁堂”,歌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历山堂”和“耕历堂”则是纪念圣祖舜帝长耕历山这段历史。
可见,姚姓的堂号非常注重利用先贤的品德、功业来训导激励后人,众多姚姓宗祠的堂联更是如此。尤其是姚姓公认的得姓始祖虞舜,因被后人尊为道德文化的鼻祖,尤为姚姓族人引以自豪。名相姚崇、文学家姚鼐的道德功业也为姚姓后人津津乐道。
姚姓堂联众多,略举一二:
如“父子成双史 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他的儿子姚思廉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其胞兄姚兕(si四声)也是宋朝名将,屡建战功,官拜通州团练使。兄弟二人并有威名,世称关中“二姚”;
又如“爵封梁国 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为政清廉,深得众望,乃盛唐名相,开元初年被封梁国;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姚鼐,乾隆年间进士,曾参与《四库全书》的修纂,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四十年。他多才多艺,尤工古文,集“桐城派”散文之大成。
还有“历山事迹光万载 妫水名声振千秋”,“重华共印文明帝 复姓先传代穆侯(代穆侯指田丰)”,“唐朝宰相贻谋远 汉代将军燕翼长”,“学士尚书世第 帝王将相名家”,“学闳两汉 书撰梁陈”,“四俊(指姚勉。姚勉,号学波,为文顷刻立就,与胡仲雪、刘元高、黄梦炎合称锦江“四俊”)名高光百代 三不(指姚文灏,宋朝人,官拜礼部尚书。自谓人生有三不:1、毁誉不入,2、请托不行,3、贿赂不通)世誉振千秋”等。
为了传承先贤的功德,姚姓族群比较重视家训族风的培育和宗族子弟的教导,留下了很多家训格言。特别是明朝姚儒编著的《家政要略》,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传统家教书籍之一。这本书宣称,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读书,最大的责任是教子。崇信尚俭,重道、重节,强调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以成圣贤为贵,以蓄道德为富。
●唐朝宰相贻谋远 汉代将军燕翼长/ B' P6 Y9 k. X* G( s
● 学士尚书世第 帝王将相名家
● 四俊名高光百代 ... R1 o. I) e: s7 M
pszyyao 发表于 2012-3-28 16:55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