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清]四川资中名臣姚允先及其家族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8-11 07:18
标题: [清]四川资中名臣姚允先及其家族
清代四川资中名臣姚允先及其家族
《四川通志》有姚允先传,鲜为人知。
姚允先(1630—1706),字绍虞,资中县人。16岁应募从军,官至左都督兼摄湖广巡抚事。先后参与平定“三藩之乱”,转战湘、黔、滇,跃壕克城池,夺营擒敌将,挥骑破象阵,军功卓著,授勋上柱国。70岁告归,诰授荣禄大夫,赐一品麒麟服,赏半副銮驾。76岁卒,旨令入通志,诰封三代祖四川省资州府,敕命祀文庙资州乡贤祠。
姚允先,明崇祯三年出生在古资州东二黑高嘴(今资中县太平镇宝嘴村),幼时聪慧好学,一日诵数篇文章。《四川通志》载:“幼歧嶷,长好学,日诵数千言”。历经崇祯饥荒、兵荒马乱,农民起义、甲申之变、清兵入关等事件,家人沦亡,11岁遂成孤儿,流亡外乡,历经苦难,被盐商拐逼,往返于云南、贵州、湖南一带山区,贩运私盐。常弄得疲惫不堪,于是连夜逃走。
古城的春天
宋国英 文/图
资中古城保护工作经过10余年的迷惘、困惑和徘徊以后,2005年,资中县第十三届一次党代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古城终于迎来了希望的蜀光,资中开始真正重视古城的保护和文化名城建设,现存的名胜古迹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当年12月,县政府将南宋丞相赵雄墓、清代荣禄大夫姚允先墓公布列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文、武二庙成功申报为“国宝”(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当年12月,圣灵山大溶洞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四川省地质公园。2007年6月,申报的南华宫、新正街古民居、古西岩摩岩造像、唐明渡双塔、宁国寺、王家祠、盐神庙、龙水县城遗址、赵雄墓、秦家岩摩岩造像十处文物,轻而易举、一个不漏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8-11 07:35
姚文俊是姚允先嫡裔八世孙,资中县苏家湾人。祖父是“孝”字辈,父亲是“祖”字辈,我是“文”字辈。
姚允先的家乡资中县狮子乡,创家谱立字辈:允字应朝廷,孝祖文最先。
资中县苏家湾与狮子乡毗邻。
姚文俊,姚允先隶裔第七代孙。内江日报社主任编辑。
姚文俊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武学,开辟"老子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研究方向。著述颇丰,著书《中国武功盘破门》《峨眉恩仇记》《盘破门与当代人物》《老子武学与国学》。
冥冥之中的召唤,使得今日身为资中姚氏“文”字辈子孙的笔者,当仁不让,便著下了《上柱国荣禄大夫姚允先》一书。
资中自古文化发达,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涌现出周朝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水利专家王延世,东汉学者杜抚、经学家董钧、贤臣赵旂,三国将军王承宗,唐代哲学家李鼎祚,南宋状元赵逵、丞相赵雄、博物学家李石、史学家郭允蹈,元代理学家黄泽、礼部尚书谢昌元,明代左参政、抗倭名臣孙宏轼、“铁面御史”周冕、巡抚李芳,清代荣禄大夫(从一品文职)姚允先、状元骆成骧、著名画家杨春梯(张大千之师),辛亥革命烈士杨禹昌、魏云泉,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林如稷、著名教育家郭有守、民主革命者罗任一、抗日名将刘哲雄和刘公台……等大批杰出人物。国画大师张大千、大将军喻培伦、原上海市长曹获秋、著名记者范长江、著名画家孟音声等等,曾求学于资中。他们像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在资中浩瀚无垠的天空中,曾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和成就载入了史册,历来为世人崇敬。
似乎冥冥之中有召唤。也就是在这“允字应朝廷,孝祖文最先”中,笔者从中得到了一种启示。这就是,如讲“孝祖”,当以“文”最先。而这里的“文”,一可以指“文学”、“文章”;二可以指“文”字辈的子孙。这或许就是姚允先所寄家族谱系之期欲。因为,姚允先生于乱世,起于青萍,而拜将封侯,官居一品,但其生平作为,大多鲜为人知,故期欲后人,当以“文”载世,以廓清历史之事实,还原历史之真相。确实,果然不出姚允先之所料。单就是那奉旨而为的、编入《四川通志》的“姚允先传”,其文字仅约400字。且语言含糊、事实不清,读来让人费解。又因为,姚允先身为汉人,但却成为了清初开国的功勋之臣,这就难免会落下“汉奸”的骂名,故期欲后人,当以“文”字辈子孙担纲,并以两百年的历史检验来甄别这“汉奸”的骂名,以还姚允先之清白。这些,也许就是姚允先“孝祖文最先”之初衷。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8-11 17:24
求知资中县苏家湾姚氏(清代荣禄大夫姚允先之族)情况
[清]资中姚允先,明末清初人,是资中哪支姚?
资中县苏家湾姚氏今存族谱?有多少人?
资中县苏家湾姚氏【姚文俊】(川蓬安姚波提供资料)
开基祖姚允先(一世),出生在古资州东二黑高嘴(今资中县太平镇宝嘴村),居住于资中县狮子乡。清康熙朝官员,军功卓著,授勋上柱国。70岁告归,诰授荣禄大夫,赐一品麒麟服,赏半副銮驾。76岁卒,祀文庙和资州乡贤祠。四川通志有传。清代荣禄大夫姚允先墓列为资中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姚允先创家谱,立字辈,自一世起:允字应朝廷,孝祖文最先。
姚文俊是姚允先的八世孙,“文”字辈,家乡资中县苏家湾。内江日报社主任编辑。著《上柱国荣禄大夫姚允先》一书。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武学,开辟"“老子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研究方向。著述颇丰,著书《中国武功盘破门》、《峨眉恩仇记》、《盘破门与当代人物》、《老子武学与国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发表姚文俊文章《破除武术的八大误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9-8-11 17:34
姚文俊是文字辈,是姚允先的八世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发表姚文俊文章《破除武术的八大误区》。——姚文俊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或华南理工大学有什么渊源?我在职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是国家核心科技期刊,只发表原创论文,不转载论文。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9-8-12 18:29
◇宋国英 文/图
姚允先(1630—1706),字绍虞,资中县人。16岁应募从军,官至左都督兼摄湖广巡抚事。先后参与平定“三藩之乱”,转战湘、黔、滇,跃壕克城池,夺营擒敌将,挥骑破象阵,军功卓著,授勋上柱国。70岁告归,诰授荣禄大夫,赐一品麒麟服,赏半副銮驾。76岁卒,旨令入通志,诰封三代祖四川省资州府,敕命祀文庙资州乡贤祠。
姚允先,明崇祯三年出生在古资州东二黑高嘴(今资中县太平镇宝嘴村),幼时聪慧好学,一日诵数篇文章。《四川通志》载:“幼歧嶷,长好学,日诵数千言”。历经崇祯饥荒、兵荒马乱,农民起义、甲申之变、清兵入关等事件,家人沦亡,11岁遂成孤儿,流亡外乡,历经苦难,被盐商拐逼,往返于云南、贵州、湖南一带山区,贩运私盐。常弄得疲惫不堪,于是连夜逃走。
《资中县续修资州志》“上柱国大都督绍虞姚公传”载:“惫甚,自奋曰 ‘人当役人,岂可为人役!’乃夜亡去”。逃至湘西,被苗族土司所掳,沦为“娃子”(奴隶)。几次逃跑,皆被捉获。触怒土司,拟作祭品宰杀。幸得土司幼女怜其英武,赠糍粑24个,引送逃脱。临别语告:“会有期,勿相忘。”其后在湘黔深山老林中,历尽艰险,途经遵义,逃回家乡,此时明朝已亡。
清初顺治三年(1646),安靖大将军桑额(明将李国翰第三子),奉旨廓清川北。桑额为补充兵源,南下途中招募绿营军敢死队,16岁的姚允先应征入选,开始一生的戎马生涯。他智勇双全,凭超凡才智,过人技艺,屡建奇功,一时被称为奇人。康熙朝擢怀远军正标,“授副将,寻以功,署守备,管营中事”(见《四川通志》)。
康熙十一年(1672),吴三桂反,经贵州,攻湖南。康熙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平叛,但其指挥无方,湖南大部丟失。时任湖南提督的桑额及副将姚允先率部拼死奋战,保住部分重镇。并使吴部士气受挫。康熙十三年,康熙力改重用皇亲的弊端,惩办了勒尔锦为首的一批庸才,任桑额为安靖大将军,姚允先为左都督兼管中戎左营事,敕令收复失地。
康熙十八年,桑额、姚允先部收复湖南重镇岳州,继而收复常德、长沙、衡州诸城。次年,姚允先奉旨收复湖南所剩失地,并进军西南,捣覆吴巢。姚允先攻湖南长州避实就虚,《四川通志》载:“独率敢死士跃壕而上,遂克其城,沅州等处皆不战而下”,由此打开了进入西南的通道。同年冬,贵州悉平。
康熙二十年春,桑额、姚允先率部入云南。吴部郭壮图率步骑数万,以象阵迎战,清军惊溃,自卯到午,五番血战不克。姚允先熟知大象午疲思归,以其神勇,挥数骑,直捣中坚,冲乱象阵,象复反践吴军,吴部溃逃,获马匹器械甚多,继进破昆明,云南平。姚允先因战功卓著,获上柱国勋位。战后,姚允先不愿改姓更名,出卖祖籍来加入旗籍,受到清廷冷遇。允先“旨赴部改补,留京邸十年”(见《资州直隶州志》)。
康熙三十年(1691),湘楚兵变,皇帝授姚允先为左都督兼摄湖广巡抚事,集军政于一身,这在清代使用汉人上极为少见。
湘楚兵变魁首正是昔日捕掳他的苗族土司,土司被擒获后,其属下仍在举事。姚允先一面阵兵,一面访得几十年前曾爱慕过他、引送他逃离的土司幼女(已经结婚),姚允先给她晓以大义,请她劝服酋长及其下属归顺,土司获得释放,仍担任地方首领。因此避免了杀戮,促成了民族和解,赢得了两湖的长治久安。史家对姚允先给予了高度评价,《四川通志》说他“有儒将风”;《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说他“有儒将羊叔子风”。
姚允先数十年如一日,战必忘身,赏必让人。他说:“我为军人,但知立功报国,时有马革裹身之荣足矣!我无家,要金帛何用?”他五十二岁,仍独身未娶。直到年五十三岁时,在京都,姚允先才与湖南常德吴氏成婚,夫人吴氏比自己小三十三岁。他一生爱民如子,救危扶弱,除暴安良,诚服边夷,胸怀坦荡,仗义执言,整肃吏治,廉洁执法,深爱百姓爱戴。
康熙三十九年(1700),70岁的姚允先告老还乡。康熙皇帝特诰授荣禄大夫,诰赠三代祖,赠一品麒麟服,赏半副銮驾,封地十里怡养,还赐诗勉慰。姚允先回乡后,从不以功臣自居,位列上柱国(一品官),却甘当老百姓,与民忧乐同怀。《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载他:“为人忠孝廉谨,雄劲厚毅,性嗜书,无不购,常言‘吾作官一生,唯余卷书与子孙耳’”。他素敦俭约,“日中必食粥,有疑为太俭者,曰:‘独不思少壮时遇荒乱所物耶。’”
同时,姚允先潜心教育后代,务使家风淳朴,沿承书礼。他还专为子孙制订箴言家规:“吾家世之敦伦,相传子孙宜识大体,成我恩重,生我恩深,手足之谊匪浅,倡随之情匪轻,朋侪勿侮,匪僻勿交。”又自题一额:“恭宽信敏惠,用以存心寄意”,并作为子孙处世的座右铭。
姚允先有儿子三人,长子姚国栋,为国学生;次子姚国柱,任山西大同府游击;小子姚国彬,列国学。康熙四十五年(1706),姚允先去世,享年76岁,康熙降旨,命有司载入史册,钦点乡贤,敕祀文庙,隆享春秋祀典。资中文庙乡贤祠至今供奉着“清诰授荣禄大夫姚允先之位”。
姚允先墓位于资中县太平镇宝嘴村,为清代墓室,该墓坐南向北,封土呈圆形,长4.5米,宽3米,高2米。墓前立石质碑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碑文:“清故上柱国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兼摄湖广巡抚姚允先,绍虞国公吴氏一品夫人坟墓。”2005 年 12月,其墓列为第五批资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参考资料:
《巴蜀史》(何介福著)、《四川通志》、《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清代通史》、《资州直隶州志》、《上柱国荣禄大夫姚允先》(姚文俊著)。
《资州直隶州志》中关于姚允先的记载

清诰授荣禄大夫姚允先之位(前排左一)

姚允先官印

▲ 康熙皇帝赐给姚允先的匾额

姚允先墓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