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瑶 村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6 14:35
标题: 瑶 村
  瑶村地处徽州区的东大门,与古城歙县交界。1987年撤地建市时,从歙县郑村镇划归徽州区岩寺镇管辖。
. X/ P: z* g1 {, a/ I+ g  瑶村座落在岩寺城东,慈张线和皖赣铁路穿村而过。全村由山上红、芭蕉坦、里光山、瑶村4个自然村组成。山上红自然村只有8户村民,在明朝嘉靖年间却出了一个洪状元。里光山自然村也只有10来户人家,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宰相坟”瑶村后面有一座山,叫“观音山”。山呈长方形,好象古徽州人家的上横头,观音山相当于条桌,瑶村村庄相当于八仙桌,里光山、山上红分别是左右两把交椅,芭蕉坦是八仙桌前的长凳子。公路、铁路就从“八仙桌”与“长凳子”的中间穿过。3 x1 ~. ?, b0 |) \
  瑶村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5公里,距黄山机场18公里,距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黄山风景区65公里。岩寺火车站设在该村村口,公路客运招手即停,交通极为方便。 . k0 d$ T. I: Z& A: |2 q
  “瑶村”以前称“姚村”,元末明初始建。该村以姚姓为主,约占全村人口的85%。清朝光绪年间,山东及本县罗田方姓移民迁入。据说山东移来的方姓后裔,有个名叫方献南的人,在光绪年间考中“武举人”,在当地有一定名气。每每在家中座谈时,说到“姚”姓比“方”姓多,方献南心中颇为不快。凭着自己才识渊博,有意将“姚村”改成“瑶村”,无形中得了面子。久而久之,“瑶村”便流传开来,取代了“姚村”,并沿用至今。% A6 O' f0 Q* \
; c/ o8 N: m0 S; n5 M/ A2 e
& r* T9 i7 k: r9 w/ i3 v1 F$ t
  “宰相坟”实为宰相父亲的坟。民间说话简明扼要,把宰相父亲的坟,说成“宰相坟”。清朝乾隆年间歙县雄村的曹振镛(公元1755~1835),字俪笙,号怿嘉。受儒家传统教育,26岁考取进士,是经学家、大学士翁方纲的得意门生,言行举止不离训典。乾隆皇帝认为他很有乃父曹文埴的遗风,因而十分宠信,不断加官晋爵。后来,嘉庆皇帝在宫中设宴,命词臣们写诗作赋,曹振镛的诗得第一名,擢升为工部尚书,不久又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嘉庆皇帝出巡江南时,曹振镛以宰相的身份留守京城,总理政务,代君行使职权三个月。至今徽州民间还流传着“宰相代代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说明此人功名何其显赫!道光皇帝即位后,拜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并赐建府第,在内宫紫光阁挂他的画像,位列功臣之首。曹振镛的墓地在歙县、岩寺、休宁、黟县一带有好多处,但哪个墓是真,哪个墓为假,至今无人知晓。
4 v, Y8 M# i1 b4 d4 G  ^# O, C  瑶村的“宰相坟”就是曹振镛父亲曹文埴之墓。曹文埴(公元1735~1798),字近薇,号竹虚,安徽歙县人,出生于盐商之家。曹文埴25岁便考中传胪,也就是第四名进士,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曹家顿时“门楣光大”。以后20多年,他一直在内廷为官,担任户部尚书。乾隆皇帝6次南巡,扬州是主要的落脚地,曹家又是扬州的大盐商,曹文埴因承办差务,熟悉漕运,深得朝廷信任。1773年,乾隆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任命亲王及大学士为总裁,曹文埴是总裁之一。1787年,曹文埴以母亲年老,上书乾隆皇帝,请求归养,获得恩准。嘉庆三年病死,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谥文敏。
3 F$ W( b: b7 q- C8 n, p, l# d; c  “宰相坟”参照南京明孝陵建造,占地3亩,规模略小。坟前有石人、石马。坟东侧有石人10个,个个形体高大,1丈有余,有文有武。坟西侧有石马10只,马高2米,长2.5米左右。左右两边遍植柏树。站在坟上可看见前面几万亩的开阔盆地,选址极佳。当年为建造“宰相坟”,在旁边取土,竟挖出一个当家塘来,能蓄水1万方以上,可见其规模之宏伟。曹氏后裔每年都要来挂钱烧纸。遗址至今依稀可辨。. B5 G4 z) B( p% p" q" t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瑶村紫金山不仅有龙,而且有财。传说岳飞(公元1126~1141)当年来徽州斩龙脉,到了瑶村,发现紫金山不同于一般的山,有一股龙气,但就是找不到龙脉。后来得知紫金山上埋有24把紫金椅,便四处寻找,想把紫金椅换成钱财用于抗金,但一直未能找到。龙脉却在歙县城东“问政山”找到了,于是就有了岳飞斩龙脉之传说。8 H# a& t7 p1 M. e) f
  “山上红”是瑶村最小的一个自然村,现有8户人家。村庄虽小,明嘉靖年间却出了一个洪姓状元,建有洪氏祠堂一座,木质二层牌坊一座,四脚石牌坊一座。几个建筑都相当宏伟,雕刻亦十分精堪。村庄四周全是竹子,远观近望,都只能看到竹林,只有进入“山上红”,才能见其“庐山真面”。村中房屋紧密,中间一口水塘,周围全是建筑,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 [9 w3 d6 V4 K* H5 G& X" k1 w. T, U2 ~. }8 c) e0 P* l8 t9 _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亦与瑶村有关。1941年1月7日,四川军阀、国民党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兼23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在岩寺瑶村召开师以上军事会议,准备对泾县新四军进行袭击。145师主力集中太平以东靠拢茂林,144师从泾县章家渡向南进攻,与新7师衔接封销章家渡一线。1941年1月8、9日,144师攻占了茂林以北高地后,夜间在茂林附近阻击新四军突围部队。经过激战,新四军只有400多名干  J% `$ m+ R/ l9 |0 f

1 m5 U6 R1 e8 Z) F( \) l8 Z+ x7 y$ \  D, \' H
部战士冲破了敌人重围,经章家渡东去。当年唐式遵开会的房屋尚存,由村民方季余居住。
  j) Y0 ^1 g' }/ A  里光山有座“五福庙”,一山之隔的瑶村有个“五福亭”,均建在进村水口,有500年左右的历史。“五福庙”很灵验,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据说有一户施姓人家,7次求子,竟生了八个:前6次一胎一子,最后一次生了个双胞胎。于是方圆10里,愈传愈神。庙边有棵古黄楝树,胸径1米左右。“五福亭”供奉的菩萨有土地老爷和众多小神仙,是求平安、祛病痛的。许愿的人病好了以后要还愿,头痛病用猪头还愿,脚痛病用猪脚还愿。
5 b; T9 \; i! q. `1 F  在瑶村方姓是小户,但方姓在瑶村却建了两座祠堂,两个社屋,而姚姓却只建有一座祠堂、一个社屋。这是为什么?原来,瑶村有两个方姓,山东方姓与罗田方姓比赛打赌,看哪个“方”有钱有实力。罗田方姓先建了一个“忠乐社“(1958年改成仓库、食堂),山东方姓就建一个“辛山社”(1974年改成小学)。由于罗田方姓社屋和祠堂建得都比山东方姓好,山东方姓自知在建筑和技艺上不如徽州罗田方姓,为了要回面子,便把“姚村”改成“瑶村”,算是一大功劳。
, r; y2 Z5 z6 G+ k& c& ]  }5 t  而瑶村社屋也出了一个稀奇古怪的事:明明是姚家社屋,却偏偏供奉一个张老爷。据说张老爷是天上派下来的,本事特别大,除了送子送财,还能预知未来。现任瑶村村党支部书记唐寅,从小就被父亲过继给了张老爷,取名张雨,瑶村人就叫唐寅为老张雨。据唐寅讲,他出生那天正好下雨,是在雨天生的……现任村委会主任汪炳炎也很稀奇,他是蛇毒研究专家,手里拿着一张教授的证书,却在瑶村当村长,这在黄山市乃至安徽省可能也较为罕见。3 ?0 q$ e: y( J2 S+ I6 c# O7 m
  该村还有“施家亭”、“口塘”、“荷花塘”、“水口”等古迹,感兴趣的文人或游客不妨实地去寻访一番,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2005111164136290.jpg (9 KB, 下载次数: 45)

2005111164136290.jpg

2005111164259279.jpg (17 KB, 下载次数: 36)

2005111164259279.jpg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