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协力堂 [打印本页]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4 00:45
标题: 协力堂
在清代中末期,我们山东枣庄市陶庄姚氏家族,开药铺曾经使用过一个堂号“协力堂”,二三百年的记忆从堂号开始。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4 00:57
为了留住这这个记忆,特请山东临沂的武老师重新题写药铺堂号。武老师感于我的虔诚之心,数千元的润笔费,仅仅收了380元。也恰好我赶在他的做活动期间,真是幸运。
-
IMG_20200712_220822.jpg
(22.37 KB, 下载次数: 744)
-
mmexport1594564296584.jpg
(37.5 KB, 下载次数: 741)
作者: 罗庄姚天豪 时间: 2020-7-14 02:38
协力堂,这个堂号,好像是在哪里听说过,但是记不起来了。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4 06:49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4 06:50 编辑
早上好,谢谢宗亲关注!宗亲是山东临沂罗庄区的吗?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0-7-14 11:11
这个药铺没有传承下来么?只使用了一段时间?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4 21:07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4 21:22 编辑
晚上好,尚明站长。药铺一直持续到解放。解放后,只有我的近房四爷爷姚公才还从事中医。公私合营阶段,姚家药铺并入陶庄公社联营医院。那时候,姚家的老药橱、药架、药箱等物件也都归了公。后来我打听在联营医院长大的我的同学,他的母亲是医院的医生。他说小时候还见过那些东西,后来就封存在仓库,现在已经没了踪迹。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4 21:28
协力堂,用书法家武传国老师的话说,这个堂号很大气,也很有意义,协的繁体字是一个竖心旁+三个力,协力就是四个力,四个力就是聚集四面八方的力量于一堂,用心的来做一件事,没有不成功的。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5 10:40
十分感谢站长为此帖设为精华之帖!惭愧惭愧!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5 11:13
《协力堂》药铺是谁开的呢?我的父亲在世时,曾经讲过,是继字辈两位先祖两家合伙开的药铺,所以起名《协力堂》。 同时根据我高祖武烘公一直到公振爷爷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如下信息:我们姚氏祖籍江西南昌,世代中医,清代初年由南昌来到山东沂州,后来定居过山东峄县利国驿北陇子。后来两位继字辈的先祖推着药车子,由山东峄县利国驿,复迁至现在的枣庄市陶庄镇王楼村,我们先祖生三子,长子武烘,次子三子名讳均不知。另一位继字辈先祖无有后人,经商议,过继武烘公的二弟为嗣。两家人齐心协力,合办"协力堂"药铺,到后来族中人口增多,药铺规模扩大,临城一处,邹坞街一处,在王楼村建起堂房四间,前院药房两间,购置土地最多时达到二百余亩。
族人中另有一种说法,说他们那支姚氏来的早一些,我们这支来本村定居要晚些。但是对于祖上的情况,他们所知甚少,甚至都不知道祖上的药铺堂号叫什么。还有的说我们祖上是山西人,这肯定是一个笑话。我们祖籍南昌,字辈只记得“……继武定公卿(清),绍(少),……”这个字辈是正宗的南昌姚氏字辈,和山西姚一点不搭边。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20-7-15 12:51

协力堂好名字,可惜没有传承下来,祝福大家一切都好!!!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5 14:09
是的先达宗亲,没有传承下来。但是协力堂的精神还在,同心协力共建家园的祖训还在激励着我们陶庄姚氏每一代人。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20-7-15 22:14
武老师在江阴工作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5 23:29
宗亲晚上好!哦,原来武老师在江阴工作,我知道他家是山东临沂。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6 08:59
好可惜,写了好多,没等发,就没了,用手机版的就是不方便。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6 09:00
用电脑版的,手机还不能发图片,真遗憾。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6 09:0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6 09:35 编辑
重新来过,有时间再写一次。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6 10:0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6 10:19 编辑
我介绍一下我们山东枣庄陶庄姚氏的挂谱。实际上,这幅挂谱是南昌老家给我们分支的一个珍贵的礼物。
2008年,南昌老家向全国的南昌姚氏外迁宗亲发出倡议,邀请大家参加第十六届续修族谱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三年,2010年冬天,我们村派出五名代表参加领谱活动。
在老家,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老家的宗亲,和全国各地的宗亲,卿宸会长还带我们参观祠堂里的谱室,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老谱,……在老家的那些天,每天我们都在感动着。
而第一次看到挂谱,则是老家宗亲给我们的又一个惊喜!
-
IMG20200124105653.jpg
(88.43 KB, 下载次数: 1183)
-
http_imgloadCA1KXK18.jpg
(52.4 KB, 下载次数: 1223)
-
IMG20191106185352.jpg
(40.16 KB, 下载次数: 1169)
-
191640n2ttri1v1vuz6ror.jpg.thumb-1.jpg
(70.22 KB, 下载次数: 1316)
-
http_imgloadCA9U12PP.jpg
(71.52 KB, 下载次数: 1199)
-
DSC06418.JPG
(70.27 KB, 下载次数: 1210)
-
http_imgloadCAM8D3L9.jpg
(49.46 KB, 下载次数: 1203)
-
http_imgloadCAUP00Z7.jpg
(56.44 KB, 下载次数: 1186)
-
232509y6vk4hqpq774q2t2.jpg.thumb.jpg
(72.16 KB, 下载次数: 1434)
-
232809o585ajgeo5a5byfb.jpg.thumb.jpg
(61.37 KB, 下载次数: 1461)
-
090413rt2aiu8do556l4b6.jpg.thumb.jpg
(34.24 KB, 下载次数: 1439)
-
202129ggbp44wfps4fhww1.jpg.thumb.jpg
(59.69 KB, 下载次数: 1488)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6 13:07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6 17:30 编辑
这是一脉相承的山东枣庄陶庄镇姚氏,和江苏徐州利国镇姚氏。
陶庄姚氏始祖是标玲公,利国姚氏始祖是继柍公。
有一个问题,南昌姚氏修谱理事会在修谱时,为什么两地的分支始祖定的不一样呢?
更何况陶庄姚氏始迁祖曾经在江苏利国镇居住过一段时间,祖坟也还在那里呢?
先看看标玲公的行传:
南昌姚氏第三十六世标玲公:山东枣庄陶庄分支始祖 斗门团观前房 英采四子 字圣先 行获二 生于清康熙二
十八年己巳又三月二十六日亥时 殁于清乾隆二十
四年己卯十月十六日酉时
妻墨山涂氏 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八月初
四日寅时 殁于清乾隆十九年甲戌又四月十四日酉
时 合葬老仔坟
子三 才仁(37.1)才伯(37.2)才仲(37.3)
-
Screenshot_2020-07-16-12-54-55-32.png
(35.91 KB, 下载次数: 1343)
-
Screenshot_2020-07-16-08-52-55-78.png
(59.23 KB, 下载次数: 1271)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7 01:01
дδδ зз
в
塣
档
У鲻о
棬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7 01:03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7 01:20 编辑
从标玲公的行传看,他是兄弟四人,大哥标灿,客葬山东峄县韩庄闸(山东运河八闸之一),后代都在山东;二哥标珮,客殁未详;三哥标莹,在南昌斗门老家未外出,现在斗门老家观前房的族人都是标莹公的后代。 标玲公殁后葬在老仔坟,显然这个老仔坟是在南昌老家。那么标玲公没有葬在山东,为什么陶庄姚氏要把标玲作为陶庄始祖呢?
这要从标玲公的三个儿子说起。他的大儿子叫才仁,才仁的孙子定居河南息县,而才仁的伯父标灿公的曾孙,同时也在息县,可以说,他们是在山东峄县韩庄运河附近,和其他族人分手去的河南息县,山东是他们从江西南昌迁出的第一落脚点。
标玲公的三子才仲,现在虽然大部分族人居住在江苏邳州土山镇,但是他们曾经在山东沂州城内住过一段时间,并且开了很大的药铺。所以他们这支也和山东的关系撇不清。
才伯公是标玲次子,也就是我们陶庄分支和利国分支的先祖。最先才伯公在山东沂州府向城集开药铺,后人又迁到山东峄县利国驿定居下来,并且开了万春堂药铺。这个峄县利国驿解放后划到了江苏徐州铜山县,就是现在的利国镇。
从家谱中,虽然查不到标玲公是不是来过山东,但是他的后代却都不在江西老家,南昌姚氏第十六届修谱,才仁才伯才仲三兄弟的后代,在骨肉分离三百年后,终于又团聚了,而感觉特别亲的理由,是因为标玲公是三支姚氏的共同祖先,凝聚力在这里。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说法,四十四世卿字辈,是迁到山东的第九世,从卿字辈往上推九世恰好是标字辈,也就是说,标玲公很可能来过山东。
所以为什么只有陶庄姚氏以标玲公为始祖,是因为现在的山东大地上,只有我们陶庄姚氏还在留守着,其他族人已经和山东没有了关系,所以他们在定始祖时,才有了各自的考虑。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8 23:51
前段时间,《万春堂》姚氏药铺着实在姚网火了一把。在南昌姚卿堂大叔和绍弦宗亲的帮助下,广东姚钟尧教授一口气写个三个南昌姚氏外迁分支的简介。而这三个家族所开的药铺堂号都叫“万春堂”。光河南濮阳县就有两家,一个是姚起汉家族,另一个是姚起山家族。还有一个是前清时期迁到河北邯郸城里的姚武信家族。其实我们的祖上也曾开过“万春堂”药铺,而后来的“协力堂”药铺就是从“万春堂”药铺分支出来的。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9 00:28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9 00:30 编辑
我们家族“”万春堂“”药铺的具体情况,徐州姚其瑞宗亲了解的较多。他在《南昌姚氏江苏徐州利国分支简介》中写到:…… 当年吾祖先借此天利地庶之地开设“万春堂”药铺悬壶济世、繁衍子嗣……先贤姚公堂于民国年间,在徐州回龙窝开设利国〔万春堂〕徐州分店,携子姚卿山坐堂行医诊病。至50年代公私合营时并入国营〖利民百草药房〗,现有后裔子姚远、女姚萍仍承业行医至今。 那么“万春堂”药铺是什么时候谁创办呢?似乎不好考证。但是有一个资料似乎可以作为参考。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9 00:41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7-19 00:48 编辑
2009年,南昌姚卿宸会长给了我一个电话,是江苏邳州土山镇姚公波爷爷的。我这才知道,在邳州还有我们的亲人!他们一支是我的先祖才伯公的弟弟才仲公的后代。同时我在《邳州论坛》上发现一篇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我对于“万春堂”药铺的创建时间有了一个似乎准确的认定。大家看:
《邳州土山镇(“万和堂”药房)姚公蕃家族》
$ W" f7 X# C, p4 l k
土山镇“万和堂”药房主人姚公藩为书香门第之后。其旁系世祖姚勉乃南宋理宗宝祐元年癸丑科状元;姚勉的高曾祖姚旦,乃宋徽宗释褐状元;姚旦父亲姚振,徽宋时特奏状元。五世之内联蝉三状元,实为罕见。姚旦之祖历世宦门,居官南昌。姚旦一世祖姚彦国,为隋炀帝丙寅科进士,封仓监工;姚旦状元及第后,一生不仕,致力著述。元时,姚若为燕京行省中书郎。清初,姚族文运复兴。顺至十六年,姚旦34世孙姚道子,中进士第,出任江南宁国府南陵县令。咸丰年间,姚本源治歧黄(中医)术,为太医署六品衔奉直大夫侯选太医,后于山东沂州府设药房、行医齐鲁,为一代名医。其子孙守歧黄业,盛名传于苏北鲁南。嘉庆二十四年,姚公藩高曾祖姚世焕,携歧黄术迁来邳州土山镇开设“万和堂”药房。公蕃高曾从祖姚世庆,任江南太仓州崇明盐场子大使加二级衔,因夙夜勤劳,循规守矩,授文林郎。公蕃伯父姚定杰,官至江苏布政司经历加二级衔,因办事勤谨,处置善妥,授奉直大夫。公蕃从侄姚保元,搞科学试验,屡冠群俦,因清末科举已废,随入实业学校传艺于“林业厅实业行政讲习所”,任南昌县公署技师。
土山姚姓迁邳,今历七世,以开药房为业,世代官运亨通,忠厚祖风,实为封建时代姚姓一望族。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9 09:40
《“万春堂”堂号究竟创于何时?》
上文中有这样的内容:“……清嘉庆二十四年,姚公藩高曾祖姚世焕,携歧黄术迁来邳州土山镇开设‘万和堂’药房。……”
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就是说,在清代嘉庆年间,邳州姚氏始祖姚世焕在邳州土山镇开设的药铺堂号是“万和堂”,万字打头。而我们这边祖上使用的药铺堂号是“万春堂”,也是万字打头。这会是一个巧合吗?应该不会。不仅不会,我个人猜测,这个“万和堂”的堂号应该是祖上传下来的,而不是邳州土山姚氏始祖世焕公的首创。
邳州姚世焕的祖父是才仲公,才仲公的二哥是才伯公,这二人的后代使用的药铺堂号都是万字开头,如果才伯和才仲的大哥——才仁公的后代,在河南息县使用的药铺堂号也是万字开头(目前未知),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推测:
约在清康乾年间,江西南昌县斗门姚氏观前房族人标玲公,率领三个儿子才仁、才伯、才仲,从老家出来在山东鲁南一带行医卖药,并且使用“万和堂”作为药铺招牌。后来儿子们长大,各自成家立业,大儿子才仁去了河南息县,开设“万?堂”药铺(目前只知道河南息县城西姚氏的祖上也是开药铺的,);二儿子才伯公去了沂州府向城集(现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开设药铺,取名“万春堂”;而标玲公帝三子才仲,则继承了“万和堂”药房,并把它发扬光大。
为什么是幼子继承祖业?这个现象各个家族都有,不奇怪。比如我们陶庄姚氏先祖继材公,从利国驿迁到本地,就使用了“协力堂”堂号,而祖上的“万春堂”堂号,就由他的三弟继柍公继承。
如果“万春堂”药铺是才伯公首创,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我们看一下才伯公的行传:
才伯:标玲次子 字懋群,行吉三 ,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九月二十九日亥时 殁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十月初六日巳时 葬山东向城,享年67岁……古人一般成家立业较早。如果才伯公在三十岁左右立业,那么他在山东沂州行医的时间当在清乾隆十年左右。怎么计算的呢?才伯公于乾隆四十七年去世,享年67岁,67-37-30,乾隆47年减去三十年,也就是乾隆十年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万春堂”药铺堂号的使用时间,当在清乾隆十年左右。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19 10:17
南昌姚氏即是文武传家,又是中医世家,明清时祖辈在全国各地究竟开了多少药铺,谁也说不清。前几年我根据网上的资料和家谱做了一个记录,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协力堂 山东枣庄陶庄镇 姚继材所开
姚绍堂(堂号名)
芝德堂
芝穗堂 俱在盐城
人寿堂 盐城阜宁县
长春堂 阜宁县沟墩镇 姚绍安所开
益寿堂 山东巨野县 姚盛迪所开
树滋堂 山东高唐县 姚定汉所开
保和堂 山东东阿县 姚文前所开
天聚堂 江苏盐城湖垛镇 姚宏昌所开
太生堂 江苏盐城新兴镇 姚启康所开
天福堂 江苏盐城上冈镇 姚栋成所开
万春堂 江苏徐州利国镇 姚世浚所开
万和堂 江苏邳州土山镇 姚世焕所开
保元堂 江苏宿迁县堰头镇 姚定雨所开
人寿堂 江苏宿迁县 棋盘镇 姚公彬所开
杏林堂 江苏兴化县 姚才元所开
大盛堂 江苏兴化县 姚继诚所开
大源堂 江苏徐州府雎宁县南关街 姚世镀开
万 堂 河南息县城西 姚世涟所开
……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0-7-24 00:39
南昌姚氏从古至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从事中医?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说说江西的名医。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写到:
有人统计,江西从古至今竟然出了上千名名医,留下的著作达到800多部。
根据江西中医学院学者刘晓庄等人研究发现,江西古代的医家多数密集于古南康、盱江、赣中及婺源四大地域,向四周区域辐射,形成四大医学群体,这并非巧合。
来看看这四大地域都产生了怎样的医学辉煌。
南康是宋元明时期军、路府名,辖地相当于今天的星子、永修、都昌等地。据有关史料江西医学最早就发端于古南康一带;盱江,其源自广昌县血木岭,流经赣东11个县市,北入鄱阳湖,在中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杰出医药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家的荟萃之地”,这一医学群体的业绩与贡献,堪与安徽之“新安”、广东之“岭南”、江苏之“孟河”等地医学群体相媲美;而赣中为赣江流域之中部,这一医学群体多由儒医、官吏构成,充分显示了宋朝以后“医儒结合”;而婺源由于地处赣之便捷,与安徽浙江相邻,三省的名医精华也都集中在此,所以这里历来医学氛围浓厚……
上文中提到了赣中,并特别指出,“而赣中为赣江流域之中部,这一医学群体多由儒医、官吏构成,充分显示了宋朝以后【医儒结合】的现象。这句话在我南昌姚氏历代从医者身上真正体现出来。
赣中是指江西省的中部地区,其中包括号称“药都”的樟树市,和代表赣州医学体系的抚州地区。而南昌姚氏主要的居住地——南昌市南昌县,虽然属于赣北,可却地处赣江下游,又是赣北的南大门,其地理位置已经接近赣中地区,所以药都樟树镇和赣中抚州地区的一学体系,直接影响着宋代迁到此地的姚氏家族。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