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广州姚钟尧编辑姚金銮《郑樵故居赋》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10-10 11:44
标题:
广州姚钟尧编辑姚金銮《郑樵故居赋》
姚金銮遵嘱作《郑 樵 故 居 赋》, 获莆田市郑樵故里纪念馆收藏,并发表于《中国诗赋》2017年第二、三合期。
郑 樵 故 居 赋
姚金銮
有宋郑樵,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怪石幽泉乡里,长松修竹山夫【1】。两千里长,泣负严亲灵柩; 十六岁幼,欣传孝子远孚【2】。珍馐炊二百卷,烟火兮疏厨; 蓬荜窝三十年,星辰兮漏屋【3】。《通志》者,始自三皇,终于五季。前追司马,风流廿略精华; 后启龙人,海括千秋图谱。苦心同太史,通体异前途【4】。如庙堂外梅洋【5】,直声纵史; 似颜柳【6】中忠惠【7】,纵笔直书。班马【8】而襃崇【9】魏晋【10】,何谓迂腐; 椠铅【11】而耽恋林泉,远超牙笏【1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生勇作无薪之筑。报国无门,门户立《三通》【13】之地; 变家为院,院墙藏“六子”【14】之庐。栖丘饮壑,氏人荣夹漈之孙; 映雪囊荧,功绩耀南湖之祖【15】。
广业书院,本为渔仲故居,地位霞溪林樾【16】。创建于乾隆,扩大于道光,重修于现届。呜呼,无霞溪之郑氏,则无夹漈之史家,何来巨著之通才?如失彗星之灼烁【17】!嗟乎!布衣何德,引郑状元爷【18】、纪大学士【19】之祭拜?郑氏何才,得汪状元爷【20】、王大学士【21】之推荐?汗简【22】何能,膺陆放翁【23】、梁任公【24】、周树人【25】、郭沫若之钦佩?霞溪何望,获邑人陈、郑二相【26】、后村先生【27】之诗吊?山人何幸,受朱夫子【28】、南夫子【29】之拜谒?
噫嘘嘻!郑公出世,广业有灵; 《通志》生此,庙堂足戒。书院虽小,有精自神; 草堂虽偏,无远弗届。以一身七尺之微,举千载九州之学,伟哉!大哉!赋以之乎,颂其者也。
注
! f: H" |3 H8 K
【1】: 先生故里(广业里)乃怪石幽泉山区,先生虽是山人,却有长松修竹般的品质。
【2】: 从莆田到临安,为扶父亲灵柩,十六岁的郑樵一路哭泣,步行了两千多里。可喜的是,如此尚幼的年龄,其孝子美名已然远播。
【3】: 在厨疏烟火的困苦中,制作出珍馐般的二百卷《通志》。在屋漏星辰的破败草堂中,坚持三十年著书修史。
【4】:其苦心同太史公司马迁,其通体有别于前代途径。
【5】梅洋: 指梅洋御史江春霖。
【6】颜柳: 颜真卿、柳公权之合称。此指书法。
【7】忠惠:指蔡襄。
【8】班马: 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之合称。此指史学。
【9】襃崇: 亦作“褒崇”。赞扬推崇。
【10】魏晋: 此指魏晋文化的人格精神。
【11】椠铅: 著作。亦写作“铅椠”。
【12】牙笏:象牙制的笏版,旧臣子上朝时所用。此指朝庭史官。
【13】《三通》: 郑樵的《通志》是典章制度类史学著作《三通》之第二种,历史上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史学界将郑樵的《通志》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14】“六子”: 广业书院内供奉有朱子、周子、二程、邵子、张子诸贤,雅称“六子祠堂”。
【15】: 地位高远,郑姓中以夹漈之子孙为荣,从“夹漈家声大;南湖世泽长”的大门联可见一斑。处境困苦而勤奋修史,历史功绩耀于其祖“南湖三先生”。
【16】林樾: 林间隙地。
【17】彗星之灼烁: 大学者梁启超盛赞郑樵:“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
【18】郑状元爷: 南宋状元郑侨。
【19】纪大学士: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
【20】汗简: 史册。
【21】陆放翁: 南宋大诗人陆游。
【22】梁任公: 近代大学者梁启超。
【23】周树人: 鲁迅。
【24】汪状元爷: 南宋重臣、状元汪辰。
【25】王大学士: 南宋重臣、大学士王纶。
【26】邑人陈、郑二相: 南宋名臣、莆田人陈俊卿和郑侨两位宰相。
【27】后村先生: 南宋著名文学家、莆田人刘克庄。
【28】朱夫子: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
【29】南夫子: 南;宋大理学家林光朝,世称“南夫子”。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10-11 07:44
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塘头后洋村姚氏,(旧宅)后宅悬挂有“味淡芝田”牌匾。题匾者探花汪廷璵为姚成立。多年过去了,未知姚成什么人?为何“推举 婴姚成”?
“味淡芝田,探花领会题匾: 涵江后洋村后厝有一清代汪廷璵题姚成之“味淡芝田”匾额。”
不是清代汪廷璵题姚成之“味淡芝田”匾额,而是汪廷璵为姚成题立“味淡芝田”匾。
作为《莆阳姚氏赋》,受匾者姚成是主,汪廷璵为辅。迄今未知姚成是什么人。
赐 进士及第 翰林院侍讲学士 提督福建全省学政 加三级 汪廷璵为
味淡芝田
推举 婴姚成立
龙飞岁次丁酉三秋吉旦 九七年重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10-13 17:43
郑樵(公元1104-1160年) 宋莆田人。字渔仲。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博识多闻,好为考证之学。官至枢密院编修。著有《通志》二百卷。宋史载儒林传。
——
郑樵的《通志》是典章制度类史学著作《三通》之第二种,历史上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史学界将郑樵的《通志》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广业书院内供奉有朱子、周子、二程、邵子、张子诸贤,雅称“六子祠堂”。
郑姓中以夹漈之子孙为荣,从“夹漈家声大;南湖世泽长”的大门联可见一斑。处境困苦而勤奋修史,历史功绩耀于其祖“南湖三先生”。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10-14 07:52
从辞源查得“郑樵”和“通志”后,才真正明白莆田为什么是“文献之邦”。
“夹漈先生”郑樵,是我莆田姚氏先贤的友好。认识“夹漈先生”郑樵始于读莆田姚氏族谱和人们常常提及郑樵《通志 氏族》。
郑樵(公元1104-1160年)
宋莆田人。字渔仲。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博识多闻,好为考证之学。官至枢密院编修。著有《通志》二百卷。宋史载儒林传。
郑樵《通志》
宋郑樵撰《通志》二百卷,体例仿通史。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诸略、列传等目。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其中二十略: 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贷、艺文 、校雠、图谱、金石、灾祥、草木昆虫等,为全书精华所在,内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乃旧史所无,为郑氏独创。
郑樵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
清代官修续通志、皇朝通志,皆为郑氏通志的续编。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