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致 wozaibeijing :我们来谈宜章姚氏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6 16:56
标题: 致 wozaibeijing :我们来谈宜章姚氏
我们来谈宜章姚氏1 E* ]3 O+ e1 h
1 b# L: [: i, d; p* b K& x M
1 ?- E' ], Y* E0 d 宜章姚氏 wozaibeijing 在姚网发了其族的源流序 和前三世的行状,并引导我读之。谢谢你。凭感觉修改了《述公源流序》,包括错别字或有疑之字(斜体和圆括号)、分段和标点符号,请批评指正。
. S% I s9 ]. s4 U2 r! j 我有问题请教,见下帖。* ]1 u- }' u4 Y; i4 }( @
述公源流序
我祖宗述,虞公所出也。先世居江西庐陵县之高勘头草坪姚家。虞公性情恬淡,学识博通,德行事业载之年谱,诗文词赋镌以行世尚矣。第年逾四旬,艰于子息,历祷名山未有应也;嗣念受姓始自虞帝,乃涉郴永之阳、赴九嶷拜祝焉。未几,生公兄弟三人:长琦公,次即公,三政公。
虞公感戴帝灵,屡思再谒陵庙,以申酬告之忱。无如筋力就衰,道阻且长,有怀莫展,因以嘱公兄弟。及既成立,痛父志之未遂,念一身所自生,相率束装恭诣九嶷,祝报而返。经历郴阳道上,见风景如新,江山如画,心窃羡之。攸抵直(宜)章城南五十里许,地境愈宽,山川愈秀。询之土人、知为塘下山也。公兄弟盘恒而不忍去,相顾谓日:“览此疆土,踩于山,美可茹;钩(钓)于水,鲜可食;山林绵亘,桑麻可艺;土田膏腴、稻粱可植;以避尘嚣,而利后嗣开基业,而大族姓者非此莫属也。且地近圣陵,卜而居之得随时展觐以申父志。”其谁日:“不宜及归而遂谋迁。”受筮我龟卜,云其吉。竟移塘下山居焉。
久之,琦公后归守庐墓,今其子孙远莫能考。政公娶邓氏,仅生一女,选入掖庭,备列七宫,宫禁秘密后莫得其实也。公娶于陇西,生严君讳师圣暨叔父讳师贤,逮予兄弟居此殆三世矣。后世子孙继传,云仍(礽)蕃衍,将垂诈(祚)于无穷。恐窃我公兄弟孝思之诚、诒谋之远,泯没不传,用(于)是溯厥里居,详其源委,以昭示后世,俾数典面勿忘其祖可也。
嗣孙必棋谨识
7 P+ e* x# \& K7 u8 F' X9 Z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6 17:05
“见族谱中把我们这支称为宜阳姚、宜南姚” 不明白此话的意思。宗述公在宜章的后代,是总体还是你所在房派叫“宜阳姚或宜南姚?! @! Q4 k3 j. U9 X) O
宗述公在宜章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宜章县什么地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6 17:14
虞舜也是中国神仙之一。+ e Y8 }' i/ y# i
八百年前你们的虞公,从江西到九嶷山舜帝陵求嗣而得三子,三子因还父愿而迁居宜章。你族在舜帝崇拜方面有何特别的地方(今或古)?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6 17:18
wozaibeijing:
6 w. s+ I# ` \# T, N 你在北京吗?你是28世纪字辈吗?# g- k: n, R. E
由十八世孙姚钰等在乾隆36年(1771年)修撰的首修族谱尚存吗?或后来的族谱保留其时多少内容?有多少套?在谁手里?
9 q# O) }$ E/ Z5 A( }, Y4 I/ p 你族在宜章有八百余年,在乾隆36年(1771年)创修族谱似乎不合理。你族是比较阔的,也比较有文化的。
a- n- H% m& ^$ l2 K% Y 今族谱有多少卷(多少册)?有什么内容(目录)?你能回答“姚”字辈的命名情况吗? 1 |7 t, \3 i1 h/ a& S
先问这些。谢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7 15:48
谢谢wozaibeijing的详细回复。
2 V8 m( i% Y F% e& ^0 O4 J5 e “姚”作辈字,几乎只出现在两湖(湖广)姚氏中。我想他们的名字中不会出现两个姚。如你所言,族谱里名字前都不写自己的姓。而在你们的族谱,十八世是“姚”字辈(例如十八世孙姚钰),在十八世的名字前都会有个姚字,这就是一种表征。只是我们不十分明了。古人称呼他人,不叫名(一般是单名),而是称其字(双字)或号,以示尊重。如果有兴趣,可将你们的十八世行世录浏览一下,注意他们的名和字,或许能读出其奥妙或规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7 16:11
柳城县木桐姚氏说:“现今还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姚氏宗祠,初建于北宋嘉祐年间”,而“乾隆辛卯首编辈字”。
/ ]/ S% L% j9 q5 c( L1 m' \ 两地姚氏相互之间,今古有没有联系?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7 16:25
你族始迁祖三兄弟从庐陵县(今吉江西安县、泰和县一带)来到宜章。其一后来又回庐陵了。宜章与庐陵之间今古有来往吗?
作者: wozaibeijing 时间: 2012-5-17 22:19
本帖最后由 wozaibeijing 于 2012-5-17 23:06 编辑 / l' B' L6 b6 }) R& j3 f" v
- w" g2 E- o8 t9 d回复 1# pszyyao - l. R8 j, x& }) v7 }1 `/ Q
2 _* c/ L& V3 \0 D2 _7 }) f" y9 q, K! O. U
教授您好,我是纪字辈,谢谢您对我族的关注,您看的很仔细,的确里面有不少错别字。有几个是我不认真,用OCR识别出来的有误,比如说宜章的宜被识别成直,曰被识别成日。但族谱中也出现了错别字,垂祚在族谱里是垂诈。您指出的云礽在我族8修谱里是云仍,还有您指出的钓于水,在族谱里是钩于水。
# I( J5 L1 {8 v# q' L) I, j. ]* y) z- a: w* q
7 W. ?$ c( w$ P! W9 B: y
宜阳姚、宜南姚指的应该是整个宗述公的后代,我们的族谱名字是《宜阳姚氏族谱》,在七修的时候,参修的有湖南郴州临武县的宗述公后代,还有湖南酃县(今湖南炎陵县)的宗述公后代。不过8修的时候,这两个地方的宗述公后代已经没和我们一起修谱了。* v. M j) Y- H' `% c
% J1 H8 t) P5 t2 Y; ]2 v5 F+ h$ x3 V# g0 r5 k8 m
宜章姚在宜章主要分布在岩泉镇和一六镇,这两个镇人口最多,在附近几个镇也有分布,比如黄沙镇,栗源镇,关溪乡。. V o" R, H9 E* Q4 l
9 l- x2 w; j+ p6 G! A好像现在我族对舜帝没什么特别崇拜,我小的时候在家,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来纪念舜帝,像我父亲他虽然对族谱也懂些,但是他都不知道姚姓的来由,只是小的时候跟我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江西“放鸭子”到我们这里的。不过我们宜章姚,有一支后来又迁往宁远县了,族谱中好像有篇文章说他迁往宁远跟舜帝有点关联。宁远那支姚我以前也看到在我们论坛出现过。
9 V9 ~( y* X+ w* h! W% V$ `( g7 Q
为什么会这么晚才创修族谱,原因现在可能很难知晓了。不过从现在的族谱来看,我族第十世行字辈前,人丁单薄,到第十世只有五个男丁,这可能也是一方便原因吧。
4 Z( ^1 ~$ h% ^- d9 t# h# G( B) r1 a3 [: U" U/ a. _
木桐姚跟我们应该是同宗,但我们的族谱里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记载,也没听家乡人说过两支有来往。我这次回家特意关注了这个问题,在族谱中没找到任何线索。, J. `) {# A; O" j% S
, v: w5 G+ K# A T3 n0 c目前宜章姚应该也和江西那边姚没有任何联系,反正我是没听说过。我也一直有种感觉,我们这支的根还未找到。对宗述公以上的情况基本一无所知。因为教授您对我们姚氏很有研究,不知道您是否有些线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8 15:38
你应该是中青年,身在外地,能讲得这样细,难得!( C$ X3 [7 N% m
! t; E+ ?% Y. J) b8修族谱共有10卷,! w- K. v: ?: `) D% E/ z
第一卷是:述公夫妇像、村落彩照、序言、历届修谱序言和名氏、例言、家规、总序图、名人录、捐款芳名、族居、茔墓、各种杂记---共210页
( D* v1 \ ^( Z4 H4 _ 第二卷是:世系源流图(31世) ----共307页1 l& b3 @$ [# { r% _
第三卷是:宗字行到登字行世录(20世)----共258页
1 D* F; c! {- c# n0 N6 Q2 V 第四卷是:天字行到地字行世录(2世)----共233页
4 f3 |( N6 ]: u% o; H' ` 第五卷是:仙字行到鹤字行世录(2世)----共344页 ) t# \1 x6 \$ D+ ]
第六卷是:景字行世录(1世)----共220页
1 v- n0 R: O8 O* ~# F8 n) L; D7 s 第七卷是:楚字行世录(1世)----共226页
! Q/ |$ J: W( a% o; Q 第八卷是:邦字行世录(1世)----共174页) |" w3 d0 E9 A7 W
第九卷是:邦字行到传字行世录(4世)----共191页
+ Y% {4 g4 F5 _ 第九卷是:传赞、赠词、寿序、须言 ---- 共272页
+ H5 h K5 p9 B1 x8 m; z K
& x7 F ]6 a) ]5 M( d8修谱,按房派分发38套,参与8修的各个房派都能发到一套族谱。另外对一些捐款多的人还会赠送一套族谱,一共赠送了8套。
! [! ]* }5 M n% @! p; E _/ ?9 w# H4 c% T2 @
第九卷是:传赞。截止到什么时候?为多少人立传?其中多少人在县府省志或史书有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8 15:46
我也一直有种感觉,我们这支的根还未找到。
2 n4 B6 @! n) b/ C# e8 X" r% ]
湖南图书馆有人出文章,说“宜章岩泉姚氏 南宋时自江西庐陵县徙此。 蓝山大慈乡大石源姚氏 祖选金公,清初由宜章迁来。"
& K$ o4 F3 f1 g! a* N/ _ 蓝山大慈乡大石源姚氏与你族有没有关系?与柳城木桐姚氏肯定是同宗。找他们,能不能有线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18 15:53
“姚”作辈字的问题。请留意你族的情况:. V' S; P9 F0 {6 e2 L" G3 y
相朝姚天险,应有居必大,……
% J3 o1 v% L) x i% {9 [* s 有Ronnieyao(德字辈, loverr839@126.com)道:字辈中的“姚”字辈,表示那辈只能取单名。
作者: wozaibeijing 时间: 2012-5-19 00:57
本帖最后由 wozaibeijing 于 2012-5-19 01:11 编辑
5 R/ X! K" F k. M* j; z( K; W. ~: ~! [, c5 y9 P# P4 c
回复 10# pszyyao
# p0 K6 X9 J$ \* G+ g
" d* Z2 ~4 M5 p5 M7 U* z( L& ?4 Y% x2 v! P$ b: B: G
关于大慈乡大石源姚氏祖选金公的信息,我查阅8修族谱至少两次,这次清明回家我又特意找过,把前20世里每个人的名、字、号都看过了,没发现有选金字样。族谱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大石源姚的记载,不过我族在蓝山县的确有不少分支,有的目前还在一起合修族谱,但有几支8修谱时,已经没参与了(不知以前是否合修)。由于我族创谱较晚,要找这些匹配信息有些吃力。翻阅族谱,发现我族有不少人外出,迁徙到他处(尤其是湖广填四川时),因为早期没有统一的排行,对这些人寻根也会产生诸多障碍。0 F! G, C2 p& G$ H# j
& ~& ^% s+ g5 f7 H& r, a在网上留下木桐姚信息的那人,我也曾经试着联系过,当时好像他对他们支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因此无法深入沟通,后来我再找他聊,他已经不搭理我了,再后来也就没联系过了。
% a3 |/ K' j8 d' _, h$ M4 C5 U5 Q* m. O; j- {% F( g% d
m( g; x/ o1 P$ N }% T/ H关于我族的姚字辈,我大致记得族谱里是这么记载的,请教授分析下:3 |$ z3 Y! S* o/ o
2 I+ D- L4 h% l9 Q4 R6 l第十七世(胜字行) & u2 |" b7 `8 E& v* v- v# k
: a o6 x9 [) D1 A7 F$ F
昌x之子 胜x 字xx 生于.... 殁于..... 葬..... C. n0 D. \8 j4 @
配 x氏 闺名xx 出生死亡年月日 埋葬地 生几子 长姚x 次姚x ....
/ t S' v' w2 Y7 a. X# W. q4 k7 f* T. |$ i& _$ W! b
6 v* t! U, q8 w/ n. H8 {
第十八世(姚字行)5 f- J3 t- Z$ K, }. `
胜x长子 姚x 字xx 生于.... 殁于..... 葬.....% U( U" P+ o% Z
配 x氏 闺名xx 出生死亡年月日 埋葬地 生几子 长日x 次日x ....
2 b) u. m7 H) m2 X$ q- Z- T2 V6 s6 U
* B" a8 T0 E( l x! \第十卷传赞部分的内容,我没看过,因为我当时觉得里面不会有我感兴趣的东西,加上每次回家的时间都很短暂,我也没时间去留意第十卷的内容,因此这部分的问题,我无法回答您。
2 R( _ F+ @" [( i, x& j$ t' N, E+ ]: W" p3 L7 w8 l! c
BTW:我的确是中青年,不到三十,因为长年在外地,因此我也基本接触不到我族的更多信息,只能靠有时候回家,翻阅下族谱了解下。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5-21 11:30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5-21 11:32 编辑
' U* W& z; f% O/ C& x9 d }
7 p* n B+ O# o9 B7 k! F' p; K回复 8# wozaibeijing . x) I8 ]9 g& s+ G" y
+ o( p+ C1 I; f6 y' V% e
3 p* a1 ]5 [- u6 }$ g( A, K “但族谱中也出现了错别字,垂祚在族谱里是垂诈。您指出的云礽在我族8修谱里是云仍,还有您指出的钓于水,在族谱里是钩于水。”9 C K% v3 d8 h4 y( E7 }2 ^% Z
教授的订正基本没有错误:6 l2 i! Q" Q5 d% M! M
1、“垂祚”中的“祚”是“福(福运)”,“垂祚”就是流传福运的意思;而“垂诈”是说不通的。
% z+ v0 Q ^ a [) p% |2、“云仍”虽然可以不必改为“云礽”,但改后更明确。查工具书说,“云指云孙,礽亦作‘仍’,指礽孙。从自身算起,第一代本人,第二代为子,第三代为孙,第四代为曾孙,第五代为玄孙,第六代为来孙,第七代为昆孙,第八代为礽孙,第九代为云孙。‘云礽’就是指子孙、后代。”至于“钩于水”自然不如“钓于水”说得通。
0 \1 i" T% I) y: i1 N0 X6 _% ?3、“用是”不必改为“于是”。“用”古义有“因为”的意思;“是”是古意“此”的意思。“用是”就是“因此”。0 V- s2 `) Y% n1 D" R* q
3、“俾数典面勿忘其祖”中的“面”应当为“而”。“数典忘祖”成语最初就浓缩自“数典而忘其祖”的话。“俾数典而勿忘其祖”意为“使后世(子孙)在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不至于把自己祖先(本源)都忘了”。8 n; ?/ e% S$ Z7 i
4、末句“嗣孙必棋谨识”中的“棋”没有道理,应当是“其”,加强语气的词,“可要、要”的语气。% I2 S% y% ^! J3 J% U
一孔之见,敬请指正。, _3 E& M" {4 ~
, v3 y' F8 M- G, C6 {% b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21 16:29
第三卷是:宗字行到登字行世录。 4 ]8 i& Z$ M1 L/ W
卷3到卷9都是行世录 。编行世录 时,是按世序编,而不是按居住地(例如:东河村和西河村;岩泉镇和一六镇) 编吗?! n1 D2 j/ ~( q+ @0 w. o: Z- w5 R2 g
+ }- q& i6 T5 M7 x6 Y5 \ 撰《述公源流序》的嗣孙必棋,知道他是几世、名、字、号吗?8 a o1 e4 g6 R0 E2 ^9 g# x0 q- e
1 q4 p% D/ H+ k3 f1 r/ e$ {
8修谱,按房派分发38套,参与8修的各个房派都能发到一套族谱。另外对一些捐款多的人还会赠送一套族谱,一共赠送了8套。2 [7 J# ~; ~+ e# U8 \9 M* p
5 [3 X6 E( m& f. }* q) @/ d) _6 p 你族发(领)谱很慎重。每套族谱有没有特定的记号?有没有编收谱诗?
5 L% ~5 N3 a; S1 N 你家是以什么资格得到族谱的?以房派还是因资助得谱?
作者: wozaibeijing 时间: 2012-5-21 20:01
回复 13# 姚维侃
$ A( ?7 [& T1 g# s4 @' b
( G' `; W% W3 r9 z) a* G
& u: W* o1 b2 v谢谢维侃宗亲的指正、解释,受教了。, x$ E0 ]1 j( L! m, K
不过,由于您对我族不是很了解,有个地方有点小错误,末句“嗣孙必棋谨识”的必棋是人名,是宜章姚的三世祖。
作者: wozaibeijing 时间: 2012-5-21 20:32
本帖最后由 wozaibeijing 于 2012-5-21 20:52 编辑
! M3 O2 ] J9 h5 b2 q B. l; O& v, E( o) ]# n5 h
回复 14# pszyyao
( D+ _( l; E5 s
# `/ ]! I: }3 J
& r8 f% z. N9 Z) o7 |6 o编行世录时,是按世序编的,每个行世录里按各房派分块编写,而不是直接按居住地分块编写,我传一个第六卷的目录上来,可以了解的比较清楚。
* i+ p8 h( h f% Q
4 `& u# c, i2 i( Z" r; \( K7 w
撰《述公源流序》的嗣孙必棋是宜章姚三世祖,是宗述公的孙子,现在所有宜章姚都是他的后代。他的详细我在以前的一个帖子里有说,下面是族谱里关于他的记载:' b* r. s. f1 n9 [6 ^4 z
/ s# d8 Z) A9 C' ? W& D1 Z' n- ~( A
师圣次子:必棋;字慎馀;生于宋宝庆元年乙酉岁六月十八日,殁于元至元二年辛酉岁八月十五日,享年五十七岁;葬地名连塘湾屋后坐北向南。配:邓氏,系邓伯昌之女,生于宋端平元年甲午岁九月十四日,殁于元天历元年己巳岁十月十七日,享寿九十六岁;葬与夫同穴。生三子:长克佐、次克俊、三克荣。
6 B" Q4 v) L0 H" O' l0 ]$ U# X, C
2 h/ y; g7 j6 B" A! E
' p+ ` G u, \2 x# }我家里的那套族谱是我们村(房派)的族谱。那套族谱装在一个木箱子里,箱子有编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特定记号了,至于有没有编收谱诗,我就不清楚了。说实话,我现在也不清楚教授您说的收谱诗主要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21 21:34
那套族谱装在一个木箱子里,箱子有编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特定记号了.8 T$ L2 ~# V5 {+ |6 Y+ J
0 `/ z3 q, C( w! y$ ?* E6 H# M1 x
往昔,发谱领谱用谱很慎重。编收(领)谱诗,用诗中的每一个字作为每一部族谱的记号写在谱书上,并且族谱有专章(节)登记领谱情况。现在,有的族还这样做。
4 x) r8 w# {" t0 \) d 收(领)谱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检查领谱人保管族谱的状况。今天,收(领)谱诗的作用,已没有多大作用了。: l9 \7 {' u. S ~8 a! V2 L/ h
9 ^0 _1 @" M/ G" ^/ T0 V% g
请你关注族谱的像赞部分。你谱似乎只有像赞而没有列传。像赞,修谱时有没有新增添?有哪些人物(例如:举人进士;知县以上;英雄或文人;等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21 21:34
那套族谱装在一个木箱子里,箱子有编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特定记号了.3 X* G# K$ ~* `* I& {% f- Y9 h: Z
! Y. B1 D7 V( \* v. N8 g 往昔,发谱领谱用谱很慎重。编收(领)谱诗,用诗中的每一个字作为每一部族谱的记号写在谱书上,并且族谱有专章(节)登记领谱情况。现在,有的族还这样做。
9 u- b3 |7 a. I5 }0 f% ~9 x 收(领)谱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检查领谱人保管族谱的状况。今天,收(领)谱诗的作用,已没有多大作用了。
* m2 V* ]. q0 J n' M8 F8 D% S7 _. v0 m5 x9 ]* R5 e" G
请你关注族谱的像赞部分。你谱似乎只有像赞而没有列传。像赞,修谱时有没有新增添?有哪些人物(例如:举人进士;知县以上;英雄或文人;等等)?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5-22 12:00
回复 15# wozaibeijing : F1 h+ v( ]2 R, z( y7 F
# g! Z( D% b. `& F
4 t. P3 H# T* X- Y7 O2 [* j, L1 N% G) L 原来是这样!确实,文末另起一行单独成句,我应该想到的。致歉!
作者: wozaibeijing 时间: 2012-5-22 23:08
回复 18# pszyyao
; I4 h4 l: K- _) A5 y
& H% l; C5 Y. `
2 }# U) ]9 J; D+ s' v) C& j传赞部分在第十卷,那一卷我没仔细看过,花两三分钟翻过一次,手头也缺乏第十卷的资料。在我映像中应该是没有比较正式的列传。
# _ b+ @% b* \" D* _' T8 }0 {: C) G: p0 m% [5 c
关于人物方面,在第一卷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记录我族名人(古指有所功名之人,现指学历较高、或在外地有“铁饭碗”之人),名人部分在8修时有增加,遗憾的是第一卷除了这部分内容,我都有用手机拍下,就这一部分没拍。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5-23 14:14
回复 20# wozaibeijing
- O- X: e9 a# ]$ v6 v! W9 \# K9 ~/ N
( J/ h6 w4 g+ a
7 k9 r, I: c/ J& N 没关系,不急。有机会关注卷1和卷8的列传和像赞,想知道你族有什么人物。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