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2007年末代港督彭定康评邓小平只说了一句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6-7 16:48
标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2007年末代港督彭定康评邓小平只说了一句什么?


9 I4 j/ n- {+ X  对英国人来说,邓小平这个名字永远会让他们想起一座城市——香港。2 k% Q# ]4 d- e/ t0 c4 a
  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邓小平逝世十周年前夕,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书面采访时只写了一句话:“邓小平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是较量之中败下阵来的一方的尴尬掩饰?还是经历十年沉淀之后的心服口服?这看似显而易见、其实却耐人寻味的一句话,颇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思。( ]" l2 i- p, i# n. U. U
  “终结”大英帝国史# A8 e( ~/ I- q( J' z7 j! V
  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大概还记得,1997年6月30日,彭定康哭了。当年在香港《广角镜》杂志9月号刊登的一篇专访中,彭定康谈起那个时刻:“……我的内心略带忧伤。那晚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是英国在世界上殖民主义的结束。”: ~. v5 k+ }! m- c# U- n4 v0 s$ K, f
  香港是让英国人感伤的,看看1997年7月1日的英国报纸就可以知道。《每日邮报》当天的大字标题是:《泪别皇冠上的最后一颗宝石》。《卫报》的头条是:《最后一声欢呼,一个帝国结束了,中国又成为香港的主人》。这些煽情程度各不相同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英国留给香港的“遗产”,用爱德华·赛义德的话说,也就是“我们给世界带来文明”这个大主题之下的一部分。最能体现这种思路的大概就是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宣告:“捍卫大英帝国的历史成就”,她“问心无愧”。
* z, z: N6 [) ]* x: _2 C: M2 i7 O  无论有多少“历史成就”的大英帝国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大概的确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香港问题是中英关系史上最棘手的问题。从1983到1984这一年多里,双方经历了22轮艰苦谈判。当时,针对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要求,邓小平对与他私交甚厚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 U, E+ l" n" w6 C1 s# X- c) `0 o
  “有时候很强硬甚至不客气”4 k4 B2 @4 m' V$ T% I& W6 L
  对于时任英国驻华大使、参与了香港问题谈判的理查德·伊文斯来说,邓小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邓小平传》中写道:“邓小平是一位外交天才。……他欢迎所有的来访者,但并不以为他们比自己的人民更有道德或更有智慧。他与外宾谈话时,有时候会很强硬甚至不客气,但有时也很幽默。”
2 e- J% |2 |5 Y  “他(邓小平)把国家统一看作是首要任务。”在伊文斯看来,邓小平是实现中国统一的重要人物。他说:“当时,英国对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不信任。但邓小平的远见、自信与坚定令他们不得不信任他。”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时,撒切尔夫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8 b- F/ G4 f3 P& [$ D+ }
  被邓小平赞为“一个绝对一流水平的首相”希思有着很深的“中国情结”,他一直把邓小平当成好朋友,二十多年一直保持通信。他说,通过一国两制实现香港回归,“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
4 ^. [, O$ @2 r# A; t$ t  十年后的认同  P2 N/ U( t* l; g
  “香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社会依旧稳定,百姓对特区充满信心。”曾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杰弗里·豪,在香港回归五周年之际就肯定过邓小平的成功。他说:“在经济上它们相互依赖,在机制上却相互保持独立,这也是‘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施的有力佐证。”% t: i# b9 l; ]( Q) b  ], p& O
  “香港回归近十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后,经济繁荣,股市兴旺,失业率创历史新低,这清楚地表明香港回归后取得巨大成功。”现任英国驻港总领事柏圣文,在2007年新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