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揭秘被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的中共卧底是谁?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6-10 17:58
标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揭秘被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的中共卧底是谁?
9 x, R: X' }9 g' `
党中央的嘉奖令称赞他:“身入虎穴,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楷模。”
: J% f* C' j) |$ R
组织上评价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外交战士。”
5 K- A! x1 ]5 [( R& B6 x
蒋介石两次单独接见,勉励他:“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
1 D. r+ H6 h# ]6 C
“作为子女,我们也很少听父亲讲他自己的故事。”57岁的申强,不时用手挠头,面带歉意地向记者微笑,“这也许是他的职业习惯使然。”
* G" |( ?/ P! V4 s* O7 ]8 D
申强的父亲——申健,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后三杰”之一。然而,在申强眼中,父亲除了不太爱说话之外,与普通的父亲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偶尔在不经意间,在遇到相关的人或事时,父亲才会提及自己那曾经充满传奇的经历。
2 S4 ?8 E" O& A' k$ y0 S
深入埋伏进胡宗南部队和中统
. G5 j4 p: W; G( Y8 V
党政军特商5份津贴全交党费
2 }% N& F% f( A: X8 Y7 d
1915年5月2日,申健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王文村一个农民家庭。当木匠的父亲给他取名振民。天资聪慧的申振民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的名牌中学——南开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和进步书籍,高尔基的《母亲》他就爱不释手看了好几遍。
: Q, `; s: k) J% I4 Y# L4 s9 r
1937年夏,申振民考取北平师范大学。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和北平大学三校联合迁往西安。在西安,申振民正式参加了党的外围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开始他55年的革命生涯。
\/ b% \% q5 \. }$ ~& k; s
“1938年5月,父亲被秘密发展成为共产党员。”申强清楚地记着对父亲一生至关重要的这个时间,“从此,他一直自觉地服从党组织的决定,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从事革命斗争。”
# _) z2 G; X5 |6 L
在西安,申振民与并称为我党情报战线“后三杰”的陈忠经、熊向晖都是秘密党员,又都是来自平津地区的大学生,给国民党当局以左派的印象。在与胡宗南接触时,有点左倾的青年学生,反而更受到重视。因为在胡宗南看来,有点左倾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有能力的青年。
% O) j* H/ D0 ^$ z/ s0 ? v% O
在进入情报工作岗位之前,申振民并没有受到过特殊技术训练。组织上虽然提出过深入埋伏的原则,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为了深入虎穴长期埋伏,他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为此,他苦恼、痛苦,甚至还哭过。
; ?+ u* f' q% f7 N+ v
深受胡宗南赏识的申振民,想尽一切办法迎合敌人的兴趣和满足敌人的需要,这是唯一可以获得信任和深入的办法。在敌人有兴趣于组织训练青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创办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在西安的分支机构,同时他还以三青团书记的身份加入以戴笠为首的军统和以陈立夫、陈果夫为首的中统。
* [! F4 O/ n' @5 \2 _' ^- @# |
“那时候,父亲一人拿着党、政、军、特、商5份津贴。”申强说,“但他的收入全交了党费,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 y- {- J" ~& ]0 b7 t
当申振民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巩固并可以获得机密后,他就放手发展组织、加强情报工作,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对于三青团,毛泽东曾说过:“陕西三青团不同,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手中。”显然,这与申振民、陈忠经的工作密切相关。
/ G. O) s, u# G6 ^. v
为了长期埋伏而不暴露党的组织,申振民和战友们郑重约定,如果不幸有一位共同工作的同志被敌人
发现
了,敌人有意或无意地交给他们中另一位同志来审讯、来执刑,在他们没有办法救那位同志时,必须毫不犹豫地依照敌人的意思去做。而被执刑的同志,在临终之前的高呼中,也不得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要把自己真正信仰的、辉煌的共产主义理想永远深埋在心底,以保护另外同志的存在。
7 s5 x& @' O5 h5 @, x
申强说,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都是革命的乐观派,他们常在相互见面时轻松幽默地说,“我们每天都是在提着脑袋干革命。”就这样,申振民他们长期隐匿共产党员的真面目,公开以国民党反动官员的身份出现,背着“骂名”直到解放后。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6-10 17:59
地下党住所被敌人包围
$ W; \! Z0 E' ]
0 g2 Z1 [' z% _" z1 r0 Y
他骑车闯敌阵机智救人
2 ?7 p1 H0 \+ k7 x) f; [$ R
) R* [) ]% ^/ w3 P7 S- I0 W# i$ N
打入敌人心脏,进行地下工作,时时充满了风险。申振民凭着大智大勇,多次化险为夷。
8 y5 C1 c! L7 R/ Q* T" [: v! T
/ c$ h9 U$ s* r) ~: K/ k
三青团在西安全市都有分支组织,任何地方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一天,一个三青团员向申振民报告说:“桃胡巷15号发现了一个大疑案,警察局已经动员全局把这个住宅包围了,准备动手抓人。”
, P" q9 o( h- \0 d# ~
7 h1 x7 C3 [/ u$ [$ d2 d
申振民一听就明白,那是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人王石坚的住宅,内设有秘密电台与延安直接联系。他感到情况紧急,立即与陈忠经研究,决定马上通知王石坚。由于没有电话,只有派人去报信。
e/ i5 j/ ]2 x; G6 l
! J$ \/ r# ]1 ?. ~1 G2 o+ d
谁去都意味着危险!申振民毫不犹豫地对陈忠经说:“你们都有家室,我独身一人,无牵无挂,牺牲了也无所谓,我去!”
, C' l! o$ }7 m& M- d' `# |
V, g- m4 d \. D& a. m9 _3 Q
黄昏时分,申振民骑着自行车来到胡同口。他向四周观察,感到有些紧张,就先到附近公厕里镇静一下,然后又骑上自行车在警察重重包围中径直冲进住宅。
/ B$ A! P! G: M
: }$ l# ~2 @, x6 e
就在门外便衣发愣的时候,申振民对王石坚说了一句话:“有任何事情一概推到我身上,就说都是我叫你干的。”
" g! I; ~, L: b, B! o& k
$ q8 d0 ~- `) X% ~/ |" E
便衣密探看到三青团的书记来了,感到莫名其妙。申振民决定以攻为守,争取主动。他找到策划抓捕行动的中统负责人,怒气冲冲地责问:“王石坚是我们好不容易物色到的工作对象,为什么你们不打招呼就动手抓人,破坏我们的工作关系?”对方无法,只好道歉:“对不起,因为发现王石坚家里常有人来往,他本人也经常昼伏夜出,形迹可疑,本想抓了再说。误会,误会……”
' r! G2 F9 V- k3 l4 \- u# W
' E3 K2 O6 [6 O
王石坚本来是秘密的,现在再也藏不住了。申振民和陈忠经研究,索性把他公开化,决定让其成为专门训练共产党嫌疑人劳动营的中校教官。王石坚一下子就成了“反共”的人,得以便利地以公开身份掩护秘密工作。
2 ]4 v D' M1 A
& y# _" m: j7 F3 G& F
这一情况报到延安,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嘉奖。嘉奖令说:“身入虎穴,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楷模。”
, o4 ?# O a% h: ~/ F2 f
( i3 D" J3 g2 E% p- `. Z' w
获取无数情报仍被敌人重用
4 w; j- e! m; I/ [4 n& D/ d
2 H0 r8 y u2 B
受蒋介石接见还被送美深造
9 T3 N0 i/ _% K
+ K( }# J$ ^- D& w0 d2 ~
由于陕西三青团的特务和情报组织都控制在申振民手中,他获得了许多机密情报。他与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人王石坚保持直接联系,每三天甚至每天向其汇报,及时电告延安。
+ l4 P- X6 s0 z* L$ `! q
2 j) ~1 E6 b0 I/ T2 ~7 V
有一次,胡宗南命令部队攻打我军占领的一个县城。申振民获得情报后,立即电告延安。我方将城里军民全部撤走。胡宗南部队精心组织的进攻,结果扑了个空。
9 L! g4 O, N1 c
. a8 D+ H. P& U5 p( C
1943年六七月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闪击”延安,妄图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不绝。熊向晖从胡宗南身边、申振民从地方获得这一情报,立即电告中央,使我党我军免受了重大损失。
# e& S- I( L, p4 L- O: \
8 g+ i5 W$ f9 l1 o0 c
我党电台广播及时将敌人的作战计划予以揭露,广为宣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当时,全国人民都热切盼望国共两党团结一致抗日,国际上的苏联、美国、英国也反对中国打内战,在强烈的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胡宗南只能停止行动。敌人突袭陕甘宁边区的阴谋就这样破产了。
5 t% }/ h" P' b: Q; t* F
, o' b! L+ ^. c6 I% X
尽管申振民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情报,但仍一路得到国民党“重用”,甚至还得到过蒋介石的单独接见。
( d8 i/ G# F! L4 P" X2 c
' t0 e: M2 U3 t+ j) Q" {, n, |7 C
1942年至1943年间,国民党中央在重庆办了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团长是蒋介石,任务主要是调集国民党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和全国各省市三青团书记受训。举办毕业典礼时,蒋介石亲临会场,众多党政军要员出席。申振民代表全体学员向团长致辞。他身材魁梧,英姿出众,演说充满豪迈气概,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8 j) M5 y, r0 u: G
1 h/ m1 x+ p* m( Q
典礼结束后,蒋介石破例单独接见申振民两次,询问他在胡宗南那里的工作情况。很显然,蒋介石对申振民很感兴趣。胡宗南甚至担心蒋介石把申振民留下。不过,蒋介石还是对申振民说:“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事后,胡宗南立即召见申振民,慰勉有加,深表满意。
: C* J1 ^" ~2 s. a# C
0 J' C2 o$ Y' K# d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申振民升任胡宗南总司令部党政处上校参谋,成为胡宗南“亲信”。在这个位置上,他为党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情报。1946年,胡宗南决定派熊向晖、申振民、陈忠经这三位帮他工作多年、深受器重的青年才俊去美国留学。
% g. L9 m% ?- G/ J, P' ^
3 k. S; i3 o. C L0 B( {& v
他们将此事向中央汇报,周恩来说:“胡宗南保荐他们去美国留学,中央同意,我们对美国了解不多,同美国打交道缺少经验。现在我们没有条件派自己的同志去美国留学,胡宗南代我们‘培养’,得益的是我们。”
6 S3 ^+ W# r( L- A) p- s! P
2 g" i# y/ I1 S. x+ _. b
补白
5 {" n9 D) F7 B& K! _' d
! i1 V6 V& M4 v# y1 [8 \ C
周恩来胡宗南同作月下老
' G( N$ K! K2 Q( s
, }. O" l$ O* h7 \, m
“要说我父亲的工作,就不能不提我的母亲。”申强的言语间,透出对父母由衷的钦佩,“我母亲同样是那个年代的优秀青年,他们的结合得到了周恩来、胡宗南的支持。”
1 O8 t# M" t# H
3 L" L. Q9 l$ ?6 u& a9 u! F$ C
申振民的夫人熊汇苓,是熊向晖(熊汇荃)的姐姐,出生于安徽凤阳的熊姓望族。她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由熊向晖居间安排,经胡宗南同意,被派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完成学业后,熊汇苓等不及参加授予硕士学位的典礼,便急切地起程返回祖国。回到上海后,熊汇苓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任专员。
' V( [( c2 b& U) F
. y2 E1 ~, }% ~5 j. R
熊汇苓回上海以后,熊向晖有一天向胡宗南报告:“汇苓已经回国了。”胡宗南得知熊汇苓尚未结婚,主动介绍说:“汇苓小姐是难得的人才,如果小姐有意,我想振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9 [: Y( D( G J* N* M' E% S
, E# K+ b" @" r7 e. X8 J
熊向晖将此情况向组织汇报,周恩来表示完全赞同,并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和促成这一婚事。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一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由于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而走到了一起。
# D8 G% Y0 L3 h4 v# ~, m/ N1 ~& {0 @
$ f1 Q b1 p0 E. {- _% ?
补白
! f! }6 e5 O6 d9 e- U3 t
3 Q0 k9 `8 y$ ^+ M7 {) f$ W2 L7 c
“前三杰”和“后三杰”
0 t: {/ z( G9 i' z. D
/ B- ]& M# }# i. E0 W8 d0 L- S
在中共隐蔽战线斗争史上,有前、后“三杰”之称,“前三杰”指的是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三杰”指的是熊向晖、陈忠经、申健。这一说法来自于中共隐蔽战线的领导人周恩来,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共高层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评价。
5 \5 O4 V* h3 q+ k* J. V
4 m2 _( K- T/ M$ u- `( `4 L* Y
熊向晖所写的《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的回忆文章中介绍:(1949年)7月间的一天,罗青长领我去见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非常高兴,说,终于在胜利以后见面了……周恩来说,西安的情报工作做得很成功,你作了努力。罗青长说,还有陈忠经、申健,一共三个人。周恩来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前三杰”,你们三人(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可以说是“后三杰”,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都为保卫党中央作了贡献。毛主席曾设想,如果发勋章,也要发给你们。
! p+ C( @+ p& z* g' v
1 r+ X! W( Z6 _# k! n
刘少奇亲自为他改名字
( ]( h/ T/ n- g1 e* L7 P r
6 Y& b3 {7 j4 ]0 f2 B! _, P
老地下党员成为外交官
/ e) _/ i( ]) q% G9 u7 A2 L. c
, r/ ^5 C0 ^& `+ t, `# L
1949年7月,留学美国数年的申振民和妻子熊汇苓及陈忠经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熊向晖此前已经先行回国。
. L" a6 Y. e) z$ W% }
1 `! F- @- p& p6 L3 ^6 D
“他们一回到党的温暖怀抱,组织上便指示他们改名字。”申强回忆说,申振民改名为申建,意思是献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后来,刘少奇主席在一张委任状上给“建”加了一个单人旁,从此他便正式改名“申健”。熊汇苓改名为熊友榛。
! V5 g" x% z& k7 ?9 x& @
& \0 L+ @( ~/ }
申强认为,组织上要求他们改名的目的,是考虑到使用原名的他们受党的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工作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了,今后改用新的名字,将由党委任他们开始担负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9 m) w! K! W( U# Y; [
7 F% [6 O/ G: `0 E
从忍辱负重的地下党员到公开以共产党员身份出现,申健夫妇从内心感到自由、欢快和自豪,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正式建交,申健被任命为第一任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一干就是5年,直到1955年结束任期返回北京。这段时期,正是中印友好关系达到顶峰的时期,每年我国国庆,印度总理尼赫鲁都要到中国使馆参加招待会。
; Y) c3 g/ A5 v, A. x" H6 d
; x) G: q& M8 F
赴任古巴大使遇恶劣天气
4 k( b* H3 E: ?# j# h' g1 ?1 A
) N$ d7 i$ g# {8 u7 R
宁强行着陆也不取道美国
) J* O% x' C+ e! ?+ o9 @0 `# P
. S6 o3 n9 [1 P( K
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外交工作,也与地下工作一样,充满了艰险。1955年万隆会议前,台湾蒋介石集团的特务机关一手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在大会闭幕时,中方得到美蒋特务要刺杀中方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秘密情报,为了保卫周恩来的安全,中方代表团临时紧急组织五六个身材高大的同志,围在周恩来的周围。
: k# P+ D) s( @8 J0 Z5 X% Q
% U+ O6 a! ~& \. g
身材高大的申健和其他同志一起,手挽着手,一步步向前挤,一点点往外挪,最后将周总理安全地护送到大门外的汽车上。目送着周总理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去的时候,大家才都松了一口气。后来,申健回想起来,还感到很欣慰,因为他有幸当了一回周总理的贴身警卫员。
6 Q- o5 X& A; K
9 F1 N4 _) M/ B7 p+ B3 I( n4 n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申健赴古巴担任大使途中。古巴是拉丁美洲、也是整个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申健于1960年10月被周恩来亲自挑选担任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当年12月,申健一行途经莫斯科、布拉格、瑞士,乘坐荷兰航空公司的包机,飞往哈瓦那。碰巧那天古巴天气特别恶劣,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无法降落。
6 `3 {1 ?- w6 b
2 M; J+ n+ J, _/ ^
机组人员告知申健,云层太低无法降落,只能飞往美国的迈阿密。申健一听,坚决不同意,因为美国当时是中国的敌对国家,新中国的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出现在美国绝对是爆炸性的国际新闻!
" U: e P' s: M! s, W
5 |+ L$ l+ P. w3 V2 k0 U
他一再恳请机组人员千万不能飞往迈阿密,同时他与工作人员一起开始销毁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为万一遭遇不测做准备。机组人员决定冒险强行着陆,完全凭借着机场雷达的指挥,飞机成功地盲降在哈瓦那机场。新中国驻古巴的第一任大使就这样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 x7 _6 T i9 L3 B( z, ?9 F0 Z! A* c
, `! }; _: U: P4 T0 w) J
在古巴担任大使时期,恰好遇到美国雇佣军登陆猪湾、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事件,申健沉着应对、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将中古关系推向了高峰。此后,申健还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秘书长、副部长,中国古巴友好协会会长,驻印度大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外交学院教授等职。
6 V& A6 n! C2 E# o7 d4 j0 t8 W
* }; E; V9 a) U
1992年3月,申健因病在北京逝世。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