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A H8 B/ @ n- E. j+ D j; A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但是《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预此事。再查《新唐书·则天武后传》,说是武则天“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 : E, c4 @1 k& A* P ' X$ W) D! g. A1 C# Q8 w2 w
事情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已经不能详知,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开的记录比如《实录》记的也是其他人。《资治通鉴》依据的就是《实录》。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8 {3 k% |0 \- h) ]: K8 w ! i4 C6 q, [ s( O$ @- z8 x# B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1 n5 O* ]( C1 k
: e8 i6 E: t l. X- Q! f2 | 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 f( T% R! Z: N5 r3 i 4 M% O* y, s- `3 g# o4 |: k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 6 B: T) {+ C; X* U2 K) }+ d 4 O4 m' W7 s+ ?* R 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0 @1 Y4 L6 h, D
/ a2 G$ u$ D# R4 e# I [!--empirenews.page--] : A( K! z3 |/ P; ~4 t) e 5 |4 u. O% T) x8 d( l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 , f) g3 p2 d/ T. q- H5 b+ H 8 Y+ \2 H/ R$ d1 t
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I3 ?% Q/ F5 c6 U
5 a; t9 A) ^. Z) w# n/ \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她的企图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起码有这么几点:一,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在生活上骄奢淫佚,并纵容手下夺民财产、与民争利,不能得到民心。二,太平公主扩充她的势力,主要靠金钱收买,“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王景、姚崇、张说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无建树。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可举一例。 ) Q5 a: \$ i( @ - G7 ~* Z5 d) j" o 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那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8 R+ }" S N3 v6 ^. b% z3 ~4 O( E% k) k
) M+ z. s# _6 n/ K5 k P- J9 q: D
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T2 }. c( [3 f$ t& _6 ?
0 s% i/ r& q& l* h/ o9 W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它社会的、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后,这种“女人干政”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时代。 $ g4 k7 }- H* {9 X7 C4 A# T & J$ o; \9 Y7 k0 i7 H2 U 升平公主 9 J) N( I9 w- _5 j, S4 U- G9 ~& W s$ J: V - ]! ^( k! y& Q2 c 有一出京剧名本叫“打金枝”,讲的是驸马爷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可以诛连九族,然而,郭暖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会发展得这么蹊跷,全是因为郭家与当朝皇帝有一段颇深的渊源。' r# }8 J) x" F. a& W
! B n H; C2 C* Q
[!--empirenews.page--]4 h4 ?+ x6 }/ {) v* o$ `
1 @3 g' i7 H8 L1 E6 Y3 g 故事的根源,要从郭暖的父亲郭子仪说起。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当“安史之乱”暴发时,年老心疲、醉心酒色的唐玄宗撇下帝京,只顾携带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忠国大臣们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强把太子李享留下,以便稳住民心和军心。太子李享移驾灵武,为了号召天下勤王义师,众大臣把他推上皇位,立为唐肃宗,尊西去的玄宗为太上皇帝。新的朝廷既经成立,天下人心为之一振,郭子仪领精兵五万由河北赶到灵武助阵,大大增加了唐肃宗的实力,为大唐兴复提供了基础。于是,唐肃宗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其实,年轻识浅的广平王哪里懂得什么用兵布阵,更不用说是冲锋陷阵了,一切全得仰仗于身经百战的老将郭子仪。广平王做大元帅只是名义,实权全在于郭子仪,从此也可见唐肃宗对他的信赖,郭子仪为唐朝建立不朽功勋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5 W6 j8 o$ C: r2 ~" c ) j9 v: M+ q! o1 i 首先,唐肃宗下令他们统兵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他郑重地对郭子仪说:“复国事成与否,全在此举!”郭子仪当然也明白此战的重要性,但这时安禄山的军队气势正旺,能否拿得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既然皇上委以重任,身为副元帅的他也只能在所不辞,因而悲壮地回答:“此行不捷。臣必死之!”他把自己的生死与皇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忠心可鉴,令唐肃宗感叹赞赏不已。0 ?, G' k2 A3 M* L% G9 w
) \+ g7 F. i3 F% s0 U3 @; W 幸运的是,不久安禄山之部发生内政,安禄山被宦官李猪儿杀害,叛军群龙无首,势力大减;唐军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三月之内,连克东西两京,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肃宗回到长安后,亲自到灞上去慰问攻城的将士,当着广平王的面,肃 1 u0 V& o' i q7 o: y 1 S8 z! k% W8 S2 k& V* B2 N% t5 a
宗称赞郭子仪道:“中兴唐室,皆卿之功。”于是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驻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叛军余孽。后来,因郭子仪功高位显,受到宦官鱼朝恩等的嫉妒,他们上奏唐肃宗道:“郭子仪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实为朝廷隐患!”唐肃宗一时听信了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不久,由于战况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并进封为汾阳王。! s8 t* L' h) e) j8 L$ L
# r |( f+ X3 j y# V' M5 f 等到肃宗驾崩,李继位为代宗,郭子仪又被削去兵权,改任看守肃宗坟茔的山陵使。0 P1 G. T* O. v k9 t( Z/ O
* H+ |3 f5 J- E X0 N% C4 T v 再往后,又有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绝进攻长安,郭子仪再一次被朝廷征召出山为统兵大元帅,仅凭他的威名,不费一兵一卒就再度保全了京城。郭子仪几起几落,却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唐代宗这才深悔不该对他横加猜忌,因而赐予他“铁券”,意即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再加罪于他。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唐代宗除了对他给予优厚的礼遇外,还将自己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幼子郭暖为妻。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沈后的女儿,沈后曾一度堪称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贤淑,曾深得唐代宗之宠。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沈后却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沈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使她养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公主脾气,时不时撒娇发横,宫中的人都得依着她的性子来。 " [# H8 V" [4 j V- I 9 J/ V) M; T* ?7 W) [
以惯例而言,娶得皇帝的女儿,成为皇家的娇客,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特权,但也决不是一件轻松自得的事,做公主的丈夫,必须低眉俯首,言听计从,端不得丝毫大丈夫的架子。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为了荣华富贵,受些窝囊气也就认了。: K3 f. w5 _# j6 w. F$ N% T! G
# U/ D0 G: r% `6 s+ Z
而这个郭暖,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借助皇家谋取什么名利,因而也就不准备怎么样地宽纵升平公主。再说心高气傲的升平公主,听说要下嫁尚无功名的郭暖,心中就有些不满,但婚姻大事也由不得自己,只好遵奉父皇之命。如此一来,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头就潜伏了矛盾的火种,只待某一天爆发出来。新婚燕尔,升平公主见夫君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不禁转忧为喜,对郭暖也算体贴温柔。郭暖则被升平公主的美艳吸引住了,再加上她那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性格,也使得这个将门虎子颇感新鲜可爱。这对小夫妻陶醉在粉红色的新婚梦中,也着实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 * k& ]0 O6 G3 C9 y4 ?5 Q & V& \" a& C) d- H" n. y8 K [!--empirenews.page--] 3 l7 z* q# x( g- M8 ]2 x Q& p$ ]5 O1 L* h# l' y 然而,日子一长,升平公主的公主脾气又开始发作了,驸马爷郭暖可真有点不耐消受。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暖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实为不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家翁,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暖的紧催慢催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暖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加紧了催促。3 h) n0 T/ W M T' Y4 R
; i3 V* U2 J6 c2 n1 h j& b
唐代宗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是郭子仪的七十寿诞,郭暖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这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家翁祝寿。这天郭暖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叫升平公主起身时,升平公主却推说受风头痛,不愿起来,叫郭暖一人带礼品去祝寿,代她向家翁问安。 , m6 F: Z" ?# r9 O0 D& U7 y0 [ 2 p- ]6 ]) z6 _) t7 X6 c2 |) n 郭暖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父,亲大寿吉日,你竟想躲懒不去!”于是往日的怨气连同今日的怒气一一同爆发出来,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吼道:“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讲出这样的话,实在是过于冲动,口不择言,如此糟踏皇帝,简直是大逆不道,罪当诛首。难怪升平公主听了气得面色发白,声色俱厉地指着郭暖反击道:“欺君罔上,罪当诛杀九族!” % F7 k) ]. Q4 n8 r9 v4 N ! ^- u7 y4 p8 O 郭暖这时正在气头上,听了公主的话也决不相让,心想:“你们皇家诛不诛得了我郭家,还是问题!”因而又接着教训道:“皇帝又怎样?你在我这里就是郭家的媳妇,不遵孝道,我不但骂得,还能打得!”说着说着,愈发激动,一跃而起,上前抓住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升平公主见他竟然还敢动手,也更加愤怒,大声叫道:“看我杀了你们郭家!”郭暖闻言更加气愤,不由地对她拳脚相加,直打得公主鼻青眼肿才住手。 ; t9 U: T. M# u$ Z, F5 D; k% d4 p + C! Z: y3 i& s k “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儿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升平公主趁郭暖转身往郭府拜寿之机,哭哭啼啼地乘车回到皇宫,一见到父皇,升平公主悲不自胜地扑倒在父皇脚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她在驸马府挨打的事,并坚决要求父皇惩办郭家。 5 {! b7 j4 K5 i; F 0 j) {0 `3 c( s: E: s( _% G' E
唐代宗见自小娇惯的女儿被驸马打成这副可怜模样,自然心痛不已,也决心好好教训一个这个胆大妄为的附马;然而转念审情度势,觉得还是不要扩大事态为宜,以免弄僵了与郭家的关系。主意既定,他先对女儿好言安慰一番,然后心平气和地劝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样,为父也不便过于帮你。做天子并不是天下尽归你所有,也不可为所欲为,这个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暖的妻子,就应谨守妇道,依从夫君,夫妻和睦为是。”待升平公主怨气稍平,就命她速回驸马府,不可再事喧闹。, k2 _! [: J6 ^, ~& A: X2 N5 u* x
. t1 y5 X% \" F8 i! z' l
升平公主虽然心有不甘,但见父皇尚对郭家忍气吞声不予计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闹下去,不但没有娘家可资倚仗,到头来还得吃亏。升平公主毕竟是个聪明人,她赶紧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表面的态度,乖乖地离开皇宫,返回了驸马府。: R* f5 J- t- K; V. R' z% d
' g7 ?* x( h7 B
就在公主回宫告状之际,郭暖前去给郭子仪拜寿,郭子仪见他只身而来,又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虑,一再追问,才问明了原由。郭子仪听说儿子居然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惊惧之余,立刻命人将胆大包天的逆子用绳索绑了,亲自押解上殿,到唐代宗面前请罪。郭子仪跪在殿下,叩头称罪,惊慌不已;座上唐代宗却哈哈大笑,命左右扶起郭子仪,并为郭暖松绑,若无其事地开说道:“俗语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事,何足计较。”郭子仪见皇上心存大度,不予追究,心绪也放宽了不少,称谢回府后,仍然把郭暖痛打了一顿,以示教训。从此后,郭子仪对唐皇朝更加忠贞不二,他的行为也带动了一大批与他有关系的将领,忠心耿耿地为皇朝效命。 + K6 ^: N1 E) k0 Z$ b1 l& Y 2 _2 n6 \/ j0 e$ l- O 经过这一次的折腾与教训,升平公主好似脱抬换骨般地发生了改变,性情柔顺,端庄贤淑,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循规蹈规地扮演着郭家媳妇的角色。 ( _6 u" B! E/ ?# h& q ! J+ b9 z# ]- k/ ]6 S$ d3 e3 m
[!--empirenews.page--]) v" F& K4 ~; F# a
5 m4 v& l& a6 h2 i! M 在她的教育下,他们的一双儿女也都安份守纪不辱家风。儿子作到大司农,一生忠耿清廉,一丝不苟;女儿嫁给唐宪宗为后,就是历史上以贤德著称的郭太后,在唐宪宗驾崩时,她年幼的儿子唐穆宗继位,宦官们要求她临朝听政,郭太后则称:“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类也。太子虽幼,但有贤相辅之,何患国之不安?”而郭氏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也由郭太后之兄郭钊领衔启奏云;“为避嫌隙,臣请先率诸子辞官归田。”郭氏家风,由于升平公主的收敛从贤而流布后代。因此,郭暖“打金枝”的故事也流传后世,为人津津乐道。 3 j$ a% g; u( a 1 N' p6 ~9 g* L0 b
安乐公主最好 0 V0 w) n/ r( b- Y: N& q2 H* \( U * b0 w) q6 |. B- Y 李显共有八女四子,其中,只有李重润、永泰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是韦皇后亲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寿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寿公主、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 Q* e2 A2 q( \6 [, w, @: m2 D
9 T8 o7 ?+ r2 v" C- `
现在,嫡出的李重润与永泰公主都死了,做为嫡出的小女儿,安乐公主自然享有极度的尊荣。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与她相比。2 b/ R" E8 \% n- H
2 p: y( U; V$ r" \5 a( L 安乐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现太子李重俊,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如对仆役。 8 W6 H" V4 @2 L/ Q+ D4 U4 e 7 N9 `0 N; b/ x8 T7 o
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于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但是安乐公主这天正好回了皇宫,逃过一难。3 ~9 C+ {0 w4 C, b# `" x" M2 @: X7 h( o
# S' z: Y$ `6 W0 M; ]/ P- a5 m& L
闻听变乱,李显、韦氏与安乐都吓得抖成一团,上官婉儿却非常沉着应变,请求中宗亲临城楼督战,果然平定事态。$ @( F) X9 `/ U0 Z
7 r+ [( Y* ^2 ?$ H1 m 李重俊被杀 1 k0 q! q& O2 M$ v6 U 0 [4 B2 s- I8 f, X! `2 r% a) y: N2 j8 c 此时,被父母宠得无法无天的安乐公主,早已忘了亲哥哥姐姐当年对自己的友爱礼让,更不记得他们的惨死了。她反而暗暗庆幸,幸亏他们早死了,否则,哥哥为皇太子,姐姐为嫡长女,几时才轮到我安乐出头呢? c2 j3 F! ^) C$ X- U
8 J1 e! O1 E p( v! {& L 于是,她赖着父亲,要求让自己顶上哥哥李重润的位子,当“皇太女”,韦氏也大力附和。但是太平公主自然是不会让她们得逞的。于是最后,还是李重茂接任了皇太子。# p: U2 H" {$ n4 l0 f( d
# n2 _8 A! D7 H( R* h2 J7 G
一样不成,再弄第二样。5 c# }# u7 P, O% t. m2 O, ^
8 J- q" r+ \% G) E+ [, j
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死在兵变中,安乐公主趁机向李显提出,自己与驸马情义深重,日后定会与驸马合葬,因此,现在就要让武崇训的坟墓尊称为“陵”,自己身后才好也葬在里面。————总之,她安乐公主可不能让永泰公主独得这高人一等的待遇。- W$ U' ?, Z- \: y6 S
% @+ V, e; c1 l6 s3 F: R
永泰公主的为人与惨死,朝中大臣们基本都是了解的,因此,并不反对李显疼爱并尊崇她的行为,但是由此及彼,也要给予安乐公主、甚至给她的丈夫,大臣们就不干了。: S& o P; l: N! {+ t" ?7 d
% E& U' h4 T4 f
由给事中卢粲出面,再三上书,坚决地反对李显的这一行为。 . W6 t& i" P$ l1 b: T$ j ( w, r' k6 K2 O4 q8 F: N1 S9 L3 R 李显本就觉得此事不妥,此时也就收回了对安乐公主的承诺。 , V- q s, D7 h" q- L7 R7 x6 a; P 7 W! F0 Z# X* U; w9 S% E/ _
安乐公主大怒,不久,硬是逼着李显将卢粲贬到河南去当一个州官。9 p. q8 Q5 @" H M) z) d* ]* m
6 A" D, @! ^- H' ?' x
[!--empirenews.page--]3 @' X Z% C3 d) I/ K9 F9 ^
: l( z6 P% U8 y( S/ U. J& f 至于她是不是当真与武崇训夫妻情深呢?5 x- J$ l1 S: Y- P( s4 F6 j: q+ P6 O
$ H+ X* |+ C4 l& P1 g6 c 事实是:老公武崇训于该年七月死于非命,安乐公主连百日都没过,就跟前夫的堂弟武延秀私通上了。这个武延秀,倒是个很漂亮的小白脸,因此曾经被武则天送到塞外去和亲,结果人家嫌他不是正宗的李家子弟,给退了回来。 - R. `4 n5 E0 A& ~8 m f p / @ y% x& n& v. O( ?
这年的十一月,尚在新寡中的安乐公主便再次穿上了嫁衣,与武延秀成婚了。, M. i: B0 K. ^
* G' ~' e( Z1 j, b+ i 李显与韦后亲自出席这场婚礼,并在皇宫里设宴,请百官都来喝喜酒。# u; e4 _% ^+ b
7 m$ j1 N' T3 s& Q; \+ ]3 V; {, \7 |; o
安乐公主趁机来了个表演:她忽然跑出来向父亲行礼跪拜。然后起身,站在李显的身边,再向王公大臣们施礼。唬得王公大臣们丢下碗箸,连忙都跪下来向她叩头。7 I5 Y* P# s! B o& u1 j4 f8 P
! @3 Z; V2 g5 B# [* |! }' c0 p
体会到权势熏天的美好感觉,安乐公主越发为所欲为。 # h9 a- M& N$ H+ J" U6 E ( M0 p/ q6 Z4 x 安乐公主这辈子,除了祖母武则天,没有怕过任何人,现在祖母死了,她更是无所顾忌。! \7 O* U. T3 ^
' I! |2 m! @5 }; C: t9 B$ X 《太平广记》里便记载着这位公主连神佛都不放在眼里的一件事。 5 W- w9 z- `) [) p ; P5 b5 D; S1 {1 w
某年的五月初五,正是宫中斗草会的日子。安乐公主一惯不愿落在人后,于是在搜集比斗的物件品种时,她忽然想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长安泥恒寺里维摩佶佛像的胡须。——这尊佛像的胡须可不是泥塑的,而是晋朝名人谢灵运被处死之前,亲手剪下赠予寺院的。这可是被天下人都视为奇珍的宝物,不光是善信男女,就连世间的文人墨客、乡间野老都因为谢灵运的关系而景仰不已。 8 m# [! }7 m6 O$ Q 9 _ v1 E' Y+ d, c0 [' m
但是现在安乐公主盯上了它。她派人去剪了一绺来,而且因为怕斗草的对手们也想到这件奇物,她干脆让人把剩下的胡须也全部毁去。; T( O, @* U, z& p0 [
* B* x1 I6 l; H; M+ }* k& I 这件稀世之物,就此毁去。只换得了安乐公主一场斗草会的小胜。3 f" [% I9 r8 T" P7 X
3 w1 p% B) ~! b 可就是这么个不把神佛放在眼里的安乐公主,居然也花费了数百万钱,在她那豪华的新府里修了一座壮观的安乐寺。当然不是因为她皤然悔悟,而是因为她的姑姑太平公主修了一座寺庙,她也要修一座更大更好的压过姑姑而已。5 q' m1 C. t' j! r4 A8 c; U
! \) B7 K1 l+ l, H d. t 同理,她又盯上了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父亲将这片湖泊送给自己。昆明池虽是皇家游玩的场所,但是也是附近百姓生活渔牧的养命之源。这一次,李显总算清醒了一回,始终不肯答应女儿的要求。 / e% }" H K8 h+ I% A6 J, y 7 P' z+ T h/ ~$ ~) G* \ 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父亲的昆明池的意思。5 f1 v$ N2 T! O9 e3 u9 b$ h5 L
" O6 i! p+ m9 }* I y) G 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 6 m5 ^3 Q" x8 |& b 2 E+ {! ?3 Q- D" q2 w
监察御史上书中宗李显,要求皇帝惩处安乐公主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 ! K# |6 O; Z- m, _ . h( D1 b( }: \
可是李显压根不听,反倒百般为女儿开脱。 - j( `+ K( w* ?0 @/ P 1 Y# E: ~6 S$ L2 X3 `+ } [!--empirenews.page--]1 L0 E# X, K- b, E5 W
! T% P5 W+ {3 o3 l/ N% ? 显而易见,中宗是把对死去的邵王李重润及永泰公主的内疚疼惜,统统移到了这个小女儿的身上了。他对这个长得颇似爱女永泰的小女儿,爱得已经是完全没有了理智。! n6 `$ |) v; W, h2 n6 X
, q7 w X4 R% D. k/ v% E
时人称,李显是“爱一女而取三怨官怨、兵怨、民怨于天下”。 \0 c1 q# F/ H& y4 [5 u: p
$ J! Z. o* N/ Z& B0 ^ 如此惹来天怒人怨的安乐公主,她会有怎样的下场?) d2 e# q! u( `, a0 z
( n1 ~0 x; W) d" s9 W7 o
安乐公主此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她一门心思地还想当“皇太女”,以后象祖母那样当个女皇。为了这个目的,她甚至让自己的新婚丈夫武延秀去陪亲娘韦皇后寻欢作乐,以得到母亲对自己当“皇太女”一事的首肯与支持。 $ e {* c* \( {" O0 p% G |; [ J6 V* @ 韦后虽然广纳面首男宠,但是武延秀这小白脸的聪明俊俏想必比那些男人更为出色,因此,韦后对女儿女婿的双重“孝心”大力回报。用尽一切方法,想要把太子拖下台来。* Z/ o! \1 G/ I
4 m- L" j0 P( N; d) s9 s 但到这个时候,一向糊涂的中宗李显,总算有点醒神了,他拒绝了妻子女儿的无理要求,并且对她们淫乱后宫的行为表示不满。——哎,李显还是个糊涂蛋啊,堂堂皇帝的老婆偷人,他居然还只是表示一点儿“不满”? r4 X+ ?' k. [
# w- r9 v# c4 s9 A& J* F
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这对被权势色欲泡得已经极度变态的女人,发现中宗李显对她们的态度有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同她们的奸夫一起,将下了毒的面饼送去给李显吃,把他毒死了。 . @8 A( b+ V w1 Y' A7 t( h $ j1 {! _2 e, b: [) h 李显恐怕直到死,才不得不相信,曾和自己同舟共济度过患难岁月的妻子、自己万般宠爱的亲生女儿,居然也能忍心下手害死自己。 6 L/ X9 u3 p0 h4 v: L " U5 A ]( k7 d% J# K0 G4 W8 F 当韦后与安乐假惺惺来看望中毒的中宗之时,李显用最后一点力气,死死地瞪着这两个恶毒的女人,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就恨恨地死去了。( K" s4 I9 k( e3 [, o1 o$ g5 z
8 o6 b) l0 {# n, o0 K$ l5 q. |
韦后与安乐扶立十来岁的太子李重茂为皇帝,做她们的傀儡。 9 M0 c9 _8 R' C0 ~ + E3 W" d( G1 {+ Y7 l! S
但是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 @2 E5 z6 s. X, N5 ~5 v; Y7 J $ n1 y. j' x- Q7 T: u! A 正当韦后与安乐公主击掌相庆的时候,仅仅过了十三天,以李隆基为首的军队便在一个深夜突袭了皇宫,将韦后一刀两段。' B( H0 r$ N% @4 R" N
8 Q% f9 a# S) A8 T
黎明时分,军队冲进了安乐公主府,将正准备梳妆打扮的李裹儿也杀死在了乱刀之下。5 I j! J! w2 ]0 w% a! H
- j& c1 [& X4 X, e
这年的七月,新帝李旦贬韦皇后为庶民,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 w3 v4 y; G5 @. H* L. p 6 U: \( m9 z5 M; e 安乐公主李裹儿贪婪残忍而变态的人生至此,算是真正划上一个句号。 : H4 e4 b" w: a, \. S; }% a- Z 2 W3 {! B2 Q/ a- @- g. Z9 }
她死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五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