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明]《金璧故事》由来和故事选录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5 15:10
标题: [明]《金璧故事》由来和故事选录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6 11:01 编辑
《粤东潮阳姚氏和潮汕姚氏》专板有点冷清,发点 《金璧故事》来凑数。
《金璧故事》由来和故事选录
《中华蒙学集成》([明]佚名撰,金璧故事,来自辽宁教育出版社(印数为:1-1000册)
《金璧故事》明刻本(或抄本)估计在明朝中叶就已亡佚,一直没有单行本流传。所幸者,亡佚前,整部书抄入《永乐大典》诗字韵卷904中。清乾隆间修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已将该书辑出并进呈,但清高宗认为“皆非要书,毋庸刊刻”,由是该书连《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类亦未著录。因此,世人都以为《金璧故事》早已不存世了。幸得《永乐大典》卷904并未亡佚,今仍藏于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应当是昔日八国联军劫走之物。
故《金璧故事》是一部失而复得的书。
《金璧故事》是一部发蒙读物,供幼童学习作诗和对对子之用。该书将前人故事或诗文佳句融化为七言绝句,每两句为一联,互相对仗,又在其下注明该诗本事或用典出处,容易读懂。共记载自春秋以来有史可载的人物故事二百五十余条。有人认为:熟读该书,可训练学童的智慧才思,为做诗对对打下扎实的基础。
(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5 15:4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5 18:49 编辑
在另帖《有关[唐]顾云的故事》,便是录自(明 《金璧故事》,但不能全面反映《金璧故事》的叙述结构,现在补全。
顾云是为姚岩杰题诗者。
1 啼春妖鸟须知避; 离席青蝇却被驱
啼春妖鸟须知避——方圭好诗,宋公庠知扬州,圭来谒,乃宴于平山堂,圭诵诗不已,宋欲他辞已之,乃见野牛就木挨痒,谓坐客胡恢曰:“野牛恃力狂挨木。”恢应曰:“妖鸟啼春不避人。”宋公大笑,圭悟其意,饮至客散,欲奋臂击恢,众救而免。
离席青蝇却被驱—— 唐人罗隐与顾云同谒淮南高骈,云为人素雅律重而性傲睨,高公留云而远隐,至武陵饯云于亭。时盛暑,青蝇入座,高命扇驱之,谑隐曰:“青蝇被扇扇离席。”隐见白泽图钉在门,应曰:“白泽遭钉钉在门。”乃讥云也。
上联“啼春妖鸟须知避”,下联“离席青蝇却被驱”。各自可独立,各有一故事。
作者: 平远姚仕忠 时间: 2012-8-5 15:57
总是教授在这个板块独唱,希望团结的潮阳宗亲在此共鸣。顶起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5 18:4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5 18:51 编辑
2 湘竹斑成悲泪染;海裳睡起醉魂归
湘竹斑成悲泪染——昔舜巡狩死于苍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求舜泪下,染竹成斑,妃死为湘神。杜甫题其祠云:“苍梧恨不浅,染泪在丛筠。”筠者,竹也。又元微之诗云:“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泪魂。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海裳睡起醉魂归——《杨贵妃传》:明皇尝召太真妃,妃被酒新起。帝曰:“此乃海棠花睡未足耶!” 东坡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满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6 11:37
已发了2联4个故事。原本要将2联首发,因“湘竹斑成悲泪染”是讲我姚太始祖妈(娥皇女英,湘妃)故事的嘛。考虑到有关[唐]顾云的故事“啼春妖鸟须知避”一联已先发,便将顺序调整一下。
顾云是为姚岩杰题诗者。这个联事也看出当时人对他的器重。半对联,寥寥数语,故事生动幽默有趣,不需灌笑声,却叫人忍俊不住。古人开玩笑也很有才!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8-6 12:28
再次学习拜读。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6 13:39
已发了2联4个故事。原本要将2联首发,因“湘竹斑成悲泪染”是讲我姚太始祖妈(娥皇女英,湘妃)故事的嘛。考虑到有关[唐]顾云的故事“啼春妖鸟须知避”一联已先发,便将顺序调整一下。
顾云是为姚岩杰题诗者。这个联事也看出当时人对他的器重。半对联,寥寥数语,故事生动幽默有趣,不需灌笑声,却叫人忍俊不住。古人开玩笑也很有才!pszyyao 发表于 2012-8-6 11:37 
[唐]姚岩杰,何许人也?引来了贵池谱的姚岩杰行实,引来了人物辞典的“姚岩杰”辞条(姚岩杰,姚崇裔孙),引来了顾云为姚岩杰题的诗——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九华太守行春罢,高绛红筵压花榭。四面繁英拂槛开,帖雪团霞坠枝亚。
空中焰若烧蓝天,万里滑静无纤烟。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
主人怜才多倾兴,许客酣歌露真性。春酎香浓枝盏黏,一醉有时三日病。
鼋潭鳞粉解不去,鸦岭蕊花浇不醒。肺枯似著炉鞲煽,脑热如遭锤凿钉。
蒙溪先生梁公孙,忽然示我十轴文。展开一卷读一首,四顾特地无涯垠。
又开一轴读一帙,酒病豁若风驱云。文锋斡破造化窟,心刃掘出兴亡根。
经疾史恙万片恨,墨炙笔针如有神。呵叱潘陆鄙琐屑,提挈扬孟归孔门。
时时说及开元理,家风飒飒吹人耳。吴兢纂出升平源,十事分明铺在纸。
裔孙才业今如此,谁人为奏明天子?銮驾何当猎左冯,神鹰一掷望千里。
戏操狂翰涴蛮笺,傍人莫笑我率然。
(见全唐诗 卷637-6)
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明姚岩杰是姚崇裔孙。姚岩杰是以姚崇为荣的,他写了有关姚崇和他本人家族的我十轴文向顾云展示。顾云读后写了读后感——赋诗《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读到这首诗,联系到网上正在讨论的“思廉后?姚崇后?抑或既非思廉后也非姚崇后?”,我是喜忧参半:多了信息,却也要“劳烦我们”;果然。
宗亲们,你要寻宗问祖,你要讨论祖源;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6 13:50
3 鸟喙越王休与共;鸡鸣齐客去难追
鸟喙越王休与共——春秋末,范蠢与大夫种言事越王勾践。时越王为吴王夫差所败,栖于会稽。蠡、种二人相与报吴。及吴灭,蠡乃乘扁舟泛五湖,至齐,与大夫种书曰:“越王为人,如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乃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子可以去矣。” 后人《题韩信庙》诗云:“筑坛拜日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已深。隆准早知同鸟喙,将军应起五湖心。”
鸡鸣齐客去难追——春秋战国时,齐公子田文,号孟尝君,养宾客数千人。入秦,秦昭王囚,欲杀之。孟尝君献狐裘于王,幸姬为言,释之得出。夜半至函谷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有客能为鸡鸣,野鸡闻之尽鸣,遂得出关而去。 《咏史》诗云:“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下联讲的是我姚春秋战国时,齐孟尝君田文过函谷关的故事。你讲田文是我姚?没错!须知,春秋战国时我姚的主流是齐国的田姓,舜后,夺得齐国的田姓,齐王,田文,田单,等等,是妫汭五姓之一。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7 10:3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8 19:52 编辑
4 逢春须问牛何喘;遇雪方嗟马不前
逢春须问牛何喘——汉宣帝时,丙吉为相,出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驻车,使吏问逐牛者,曰“牛行几里矣?”或讥言道中群斗死伤,前后失问。言曰:“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太热,恐有伤害。宰相典调阴阳,职当忧,故问之。” 又江南李璟登台见牛晚卧,曰“牛且热矣”。有乐部头李进明曰:“臣不学,敢上绝句云:“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闲背夕阳咀枯草,而今问喘更无人。”
遇雪方嗟马不前——唐韩文公侄韩湘,落魄不羁。公勉之学,湘曰:“予之学与公异。”公令作诗以见志。湘乃诗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公览诗戏之曰“子能夺造化权乎?”湘曰“此事甚易。”公开樽,湘聚土以盆复之,良久发视,乃出碧花二朵,花间拥出金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未晓其意,湘曰:“事久可验。”遂告而去。未几,公为佛骨事谪潮州,在途中遇雪,俄有一人冒雪而来,乃湘也。问公曰:“忆花上之意乎?正今日之事也。”公询其地,即蓝关也。嗟叹久之曰:“吾为汝足成此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事,岂期衰老送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子远来深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前一个故事,讲汉宰相丙吉巡行,不管死人只问牛事。儿时读过,不解;长大后懂了,宰相要管生产和民生大事,死人自有地保里正管。
后一个是韩愈及其侄的故事,与潮州和潮阳有关。韩愈刺潮八个月,仅仅八个月,为当地做了好事,主要是教化和兴教育,结果:潮州山水俱姓韩,韩山,韩江;一千多年来,潮州人念念不忘他,纪念他。
潮州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可是潮州人(潮汕人)只叫湘子桥,说是韩愈的侄子、八仙的韩湘子用神力建的。不管真伪,这是民心和民意。
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名胜古迹民俗等等,值得游值得看,当然包括湘子桥——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景,中国唯一。在本网已发过帖,不赘述。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8 20:1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0 13:48 编辑
5 座上真龙谁起舞;枥中老骥谩雄思
座上真龙谁起舞——汉高祖为沛公时,与项羽鸿门之会,羽臣范增数目击沛公,羽不应,出谓项庄曰:“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庄入为寿,请以剑舞。时项伯与公约为婚姻,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唐人李长吉作《公莫舞歌》云:“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龙赤帝子。”
枥中老骥谩雄思——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屡欲篡汉祚而自立,尝作乐府辞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 《世说》:王莽大将军,每醉后以铁如意叩壶而歌此词,壶尽缺矣。杜诗云“长歌击樽破”。
诗言志。同一首诗,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很出名。金璧故事的作者认为是有野心的诗,王莽与曹是同一类人。而毛泽东是赞许的,“东临碣石有遗篇”。
这位王莽也是舜后。田齐完蛋后,有的改姓王。新莽王朝,沩汭五姓和王姓,相互之间不能通婚的;王莽封姚姓人为代睦侯以祀舜。新莽完蛋后,害得代睦侯后避难到吴兴,改姓妫。
发了此帖后,总觉得不妥。原来下联故事有错,古人也在玩穿越:
王莽是西汉时人,公元8或9年篡汉。阿瞒曹操是东汉末人,西汉时人怎么就歌此曹操乐府(词)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9 08:2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9 10:56 编辑
6 鹰扬渭水思兴起;龙卧南阳岂久留
鹰扬渭水思兴起——《毛诗•大明篇》云:“谁师尚父,时维鹰扬。”尚父乃太公吕望,如鹰鸷之扬也。钓于渭水,周文王为西伯,出猎于渭滨,见太公年八十坐茅而钓,遂车载归,后为太师。 又《载记》云:“慕容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则高飞。若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后汉吕布因陈登求徐州牧不得,登喻曰:“吾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则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飏去。”杜甫《送高书记》云:“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龙卧南阳岂久留——蜀丞相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时,崔州徐庶谓蜀先主曰:“诸葛孔明卧龙也。” 后人诗云:“如今世上无徐庶,谁向桑麻识卧龙。”又曰:“天意欲苏阳九旱,肯教空作卧龙休。”又王荆公诗云:“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江遥望夕阳春。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杜诗云:“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下联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则是大家熟悉的“徐庶走马荐诸葛”。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8-9 09:51
龙卧南阳岂久留——蜀丞相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时,崔州徐庶谓蜀先主曰:“诸葛孔明卧龙也。”
:victory: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0 09:20
7 泣玉曾闻三献有;遗金何谓四知无
泣玉曾闻三献有——《韩非子》曰:楚人卞和得玉璞献楚怀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以和为诈,刖其左足。王死,子平王立,和复献之,王又以为诈,刖其右足。及死,子荆王立,和又欲献,恐见害,乃拖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王闻,使人问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诈,吾是以悲。”随使献玉,王使人琢璞,果得玉,遂名为和氏璧。
遗金何谓四知无——后汉杨震,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密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去。
下联是一个杨氏几乎无不知晓的故事,清官杨震的故事。杨氏“四知堂”盖出于此。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8-10 09:41
回复 13# pszyyao
姚梦松宗亲不久前刚完成一部大型历史剧——《四知清白官》,写的就是东汉太尉杨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0 13:4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2 09:49 编辑
5 座上真龙谁起舞;枥中老骥谩雄思
座上真龙谁起舞——汉高祖为沛公时,与项羽鸿门之会,羽臣范增数目击沛公,羽不应,出谓项庄曰:“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庄入为寿,请以剑舞。时项伯与公约为婚姻,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唐人李长吉作《公莫舞歌》云:“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龙赤帝子。”
枥中老骥谩雄思——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屡欲篡汉祚而自立,尝作乐府辞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 《世说》:王莽大将军,每醉后以铁如意叩壶而歌此词,壶尽缺矣。杜诗云“长歌击樽破”。
pszyyao 发表于 2012-8-8 20:11 
在10楼发了此帖,总觉得不妥。原来下联故事有错,古人也在玩穿越:
王莽是西汉人,公元8或9年篡汉。阿瞒曹操是东汉末人,西汉时人怎么就歌此曹操乐府(词)呢?!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8-11 14:08
回复 15# pszyyao
拜读,学习了.为了支撑这个板块.也辛苦你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2 11:12
回复 16# 姚小平
一人唱不如大家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2 11:1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2 11:28 编辑
8 锦标要识龙头夺;杯酒须知鹤发催
锦标要识龙头夺——唐卢肇、黄颇皆宜春人,颇富而肇贫。时赴举,同日起途,郡守独饯颇于邮亭而遗肇。明年肇状元归,郡守会看竞渡,肇即席赋诗,末句云:“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杯酒须知鹤发催——宋朝仁宗时,蔡齐状元归(有酒失),有僧与齐归。一日来谒齐,不遇,题诗一绝而去云:“圣君宠重龙头选,慈母恩深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为患悔何追。”齐归见诗,遂命一杯酒饮毕覆盅,终不饮也。
上联告诫“不可衣冠相人”,贫寒之士也有才。郡守有眼无珠或太势利。我潮阳13世东阳公,在福建漳浦任知县,看到一穷生员,可堪栽培,留在衙内读书培养。果然登科进士和当朝内官。成为今古美谈。
下联赞蔡状元知错能改,高僧一点就通。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8-12 11:20
回复 17# pszyyao
冷埸只能独唱救埸了!:lo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2 11:31
回复 19# 姚小平
是呀,自己惹的。你老是名角,也该来救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3 08:4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3 09:04 编辑
9 汗血骅骝真伟物;能言鹦鹉岂凡材
汗血骅骝真伟物——杜甫从侄杜勤下第,甫于长安作《醉歌行》:“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又《赠曹将军》诗云:“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渥洼水中出汗血马,即天马也。
能言鹦鹉岂凡材——宋朝王禹偁,字元之,年七岁能属文。毕文简公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以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与子弟讲学。一日太守席上出对云“鹦鹉能言争似凤”。坐客未有对,文简写之屏间,元之书其下曰“蜘蛛虽巧不如蚕”,文简叹曰“此经纶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为小友。至文简入相,元之已掌书命矣。 又祢衡赋云:“惟西域之灵鸟,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含火德之明辉。性辨慧而能言,才聪明而识机。”
这位毕文简公,是识才爱才的官。而元之王禹偁也确是非凡之辈,小小年纪,不单有才,志向高;“蜘蛛虽巧不如蚕”。
“至文简入相,元之已掌书命” 王禹偁中进士后,为官“制诰”,故谓“元之掌书命”(见楼下2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3 08:50
(转帖)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3 08:5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3 08:56 编辑
《宋史》载: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 王敏绘《王禹偁像》
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汉十二君,言贤明者,文、景也;言昏乱者,哀、平也。然而文、景之世,军臣单于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哀、平之时,呼韩邪单于每岁来朝,委质称臣,边烽罢警。何邪?盖汉文当军臣强盛之时,而外任人、内修政,使不能为深患者,由乎德也。哀、平当呼韩衰弱之际,虽外无良将,内无贤臣,而致其来朝者,系于时也。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朝,陛下之圣明,岂让文帝。契丹之强盛,不及军臣单于,至如挠边侵塞,岂有候骑至雍,而火照甘泉之患乎?亦在乎外任人、内修德尔。臣愚以为:外则合兵势而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离其党,遣赵保忠、折御卿率所部以掎角。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内则省官以宽经费,抑文士以激武夫,信用大臣以资其谋,不贵虚名以戒无益,禁游惰以厚民力。”帝深嘉之。又与夏侯嘉正、罗处约、杜镐表请同校《三史书》,多所厘正。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馑则大夫以下,皆损其禄;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今旱云未沾,宿麦未茁,既无积蓄,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君臣之间,政教有阙,自乘舆服御,下至百官奉料,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外则停岁市之物;内则罢工巧之伎。近城掘土,侵冢墓者瘗之;外州配隶之众,非赃盗者释之。然后以古者猛虎渡河、飞蝗越境之事,戒敕州县官吏。其余军民刑政之弊,非臣所知者,望委宰臣裁议颁行,但感人心,必召和气。”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岁余移解州。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直弘文馆,求补郡以便奉养,得知单州,赐钱三十万。至郡十五日,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
一曰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方今北有契丹,西有继迁。契丹虽不侵边,戍兵岂能减削?继迁既未归命,馈饷固难寝停。关辅之民,倒悬尤甚。臣愚以为宜敕封疆之吏,致书辽臣,俾达其主,请寻旧好。下诏赦继迁罪,复与夏台。彼必感恩内附,且使天下知陛下屈己而为民也。
二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当乾德、开宝之时,土地未广,财赋未丰,然而击河东,备北鄙,国用未足,兵威亦强,其义安在?由所蓄之兵锐而不众,所用之将专而不疑故也。自后尽取东南数国,又平河东,土地财赋,可谓广且丰矣,而兵威不振,国用转急,其义安在?由所蓄之兵冗而不尽锐,所用之将众而不自专故也。臣愚以为宜经制兵赋,如开宝中,则可高枕而治矣。且开宝中设官至少。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夫山泽之利,与民共之。自汉以来,取为国用,不可弃也;然亦不可尽也。只如茶法从古无税,唐元和中,以用兵齐、蔡,始税茶。唐史称是岁得钱四十万贯,今则数百万矣,民何以堪?臣故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者此也。
三曰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古者乡举里选,为官择人,士君子学行修于家,然后荐之朝廷,历代虽有沿革,未尝远去其道。隋、唐始有科试,太祖之世,每岁进士不过三十人,经学五十人。重以诸侯不得奏辟,士大夫罕有资荫,故有终身不获一第,没齿不获一官者。太宗毓德王藩,睹其如此。临御之后,不求备以取人,舍短用长,拔十得五。在位将逾二纪,登第殆近万人,虽有俊杰之才,亦有容易而得。臣愚以为数百年之艰难,故先帝济之以泛取,二十载之霈泽,陛下宜纠之以旧章,望以举场还有司,如故事。至于吏部铨官,亦非帝王躬亲之事,自来五品已下,谓之旨授官,今幕职、州县而已,京官虽有选限,多不施行。臣愚以为宜以吏部还有司,依格敕注拟可也。
四曰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夫古者惟有四民,兵不在其数。盖古者井田之法,农即兵也。自秦以来,战士不服农业,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故农益困。然执干戈卫社稷,理不可去。汉明之后,佛法流入中国,度人修寺,历代增加。不蚕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为六矣。假使天下有万僧,日食米一升,岁用绢一匹,是至俭也,犹月费三千斛,岁用万缣,何况五七万辈哉。不曰民蠹得乎?臣愚以为国家度人众矣,造寺多矣,计其费耗,何啻亿万。先朝不豫,舍施又多,佛若有灵,岂不蒙福?事佛无效,断可知矣。愿陛下深鉴治本,亟行沙汰,如以嗣位之初,未欲惊骇此辈,且可以二十载,不度人修寺,使自销铄,亦救弊之一端也”
五曰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奸憸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夫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言同体也。得其人则勿疑,非其人则不用。凡议帝王之盛者,岂不曰尧、舜之时,契作司徒,咎繇作士,伯夷典礼,后夔典乐,禹平水土,益作虞官。委任责成,而尧有知人任贤之德。虽然,尧之道远矣,臣请以近事言之。唐元和中,宪宗尝命裴垍铨品庶官,垍曰:“天子择宰相,宰相择诸司长官,长官自择僚属,则上下不疑,而政成矣。”识者以垍为知言。愿陛下远取帝尧,近鉴唐室,既得宰相,用而不疑。使宰相择诸司长官,长官自取僚属,则垂拱而治矣。古者刑人不在君侧,《语》曰:“放郑声,远佞人。”是以周文王左右,无可结袜者,言皆贤也。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贤,非圣明不能深察。旧制,南班三品,尚书方得升殿;比来三班奉职,或因遣使,亦许升殿,惑乱天听,无甚于此。愿陛下振举纪纲,尊严视听,在此时矣。
臣愚又以为今之所急,在先议兵,使众寡得其宜,措置得其道。然后议吏,使清浊殊涂,品流不杂,然后艰选举以塞其源,禁僧尼以去其耗,自然国用足而王道行矣。
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三年,濮州盗夜入城, 略知州王守信、监军王昭度,禹偁闻而奏疏,略曰:
伏以体国经野,王者保邦之制也。《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自五季乱离,各据城垒,豆分瓜剖,七十余年。太祖、太宗,削平僭伪,天下一家。当时议者,乃令江淮诸郡毁城隍、收兵甲、彻武备者,二十余年。书生领州,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长吏,实同旅人;名为郡城,荡若平地。虽则尊京师而抑郡县,为强干弱枝之术,亦匪得其中道也。臣比在滁州,值发兵挽漕,关城无人守御,止以白直代主开闭,城池颓圮,铠仗不完。及徙维扬,称为重镇,乃与滁州无异。尝出铠甲三十副,与巡警使臣,彀弩张弓,十损四五,盖不敢擅有修治,上下因循,遂至于此。今黄州城雉器甲,复不及滁、扬。万一水旱为灾,盗贼窃发,虽思御备,何以枝梧。盖太祖削诸侯跋扈之势,太宗杜僭伪觊望之心,不得不尔。其如设法救世,久则弊生,救弊之道,在乎从宜。疾若转规,固不可胶柱而鼓瑟也。今江、淮诸州,大患有三:城池堕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军不服习,三也;濮贼之兴,慢防可见。望陛下特纡宸断,许江、淮诸郡,酌民户众寡,城池大小,并置守捉。军士多不过五百人,阅习弓剑,然后渐葺城壁,缮完甲胄,则郡国有御侮之备,长吏免剽略之虞矣。 疏奏,上嘉纳之。 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讣闻,甚悼之,厚赙其家。赐一子出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如孙何、丁谓辈,多游其门。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诗三卷。子嘉佑、嘉言俱知名。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8-13 10:53
好帖,很有知识性,学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4 13:33
10 经卷写来鹅欲换;金囊倒尽鸭呼名
经卷写来鹅欲换——晋王羲之性爱鹅,见山阴道士有群鹅求市之。道士曰:“为我写《黄庭经》以换。”羲之写毕,道士举群鹅相赠,遂笼鹅而归。杜诗云:“鹅费羲之墨。”又李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见,为写《黄庭》换白鹅。”
金囊倒尽鸭呼名——唐陆龟蒙居震泽,有斗鸭一栏。有内养自长安使杭州,舟出舍下,挟弹毙上绿顶鸭。龟蒙手一表骇云:“此鸭善人语,待附苏州,上进天子,使者毙之奈何?”内养信,两以囊中金,因徐问其鸭何言?龟蒙曰:“能自呼其名。”内养愤且笑,蒙还其金曰:“吾戏耳。”后有题吴江三聚堂内云:“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王右军书经换鹅是大家熟知的故事,而陆龟蒙的能言鸭“诈”人金可能鲜为人知。故吴江陆氏三聚堂有此掌故诗。
陆龟蒙(?~公元881年)苏州人,是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6 11:5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6 12:04 编辑
11 论钱尽买不平事;韫玉须求善贾沽
论钱尽买不平事——《笔谈》:毗陵女子《咏破钱》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见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晋人鲁褒伤时贪鄙,著《钱神论》刺之曰:“睹之如兄,字曰孔方。”又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韫玉须求善贾沽——《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云:“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以此问,孔子言当卖,但当待贾,不当求之耳。
上联道及“孔方兄”"出处,原来出于晋朝人鲁褒《钱神论》。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是讲现时吗?
孔夫子也是待价而沽的。
鲁褒,字道元,西晋时南阳人。好学多闻,不事权贵,目睹晋惠帝无能,贾后专权,朝纲不振,风气腐败,隐姓埋名,著《钱神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7 16:44
12 春来欲寄梅花信;雪下谁吟柳絮诗
春来欲寄梅花信——晋陆凯寄梅花与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时凯在江南,晔在长安也。
雪下谁吟柳絮诗——晋谢安尝与诸子侄内集,俄而雪下。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东坡诗云:“柳絮才高不道盐。”
陆凯在江南折梅通,过驿使寄给在长安的范晔。真是风流梅花信!唐王维折柳赠行人,遂有阳关三叠曲,也是千古风流事。
以撒盐比拟下雪,以柳絮因风飞比喻下雪,其高低分明,故东坡云:“柳絮才高不道盐。”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