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平远大柘岭下水浸禾坪姚氏祖屋对联(民国教育厅厅长姚宝猷之祖屋对联)
[打印本页]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08:34
标题:
平远大柘岭下水浸禾坪姚氏祖屋对联(民国教育厅厅长姚宝猷之祖屋对联)
本帖最后由 姚伟彬 于 2013-5-20 22:26 编辑
1 G2 | M9 ?9 q( \
/ l$ [% t4 s' U4 U
〈门第:重华第,堂号:绍啟堂,灯笼四字:奉直大夫 〉
7 W/ b$ f* r4 Y. R- i
2 `- d- r! Z+ v; D: S. }9 O* K
(上堂对联)
+ i( F* j; ^ W
$ x/ d3 Z k. |
尔子孙 当砥砺勤劳 继志述事承先绪 於宏祖业 丕振家声
4 C6 }$ t- |- q9 f( j3 n
吾兄弟 已经营创造 协力同心成新室 以慰母怀 僅堪容膝
& M1 w& U$ v7 t- O) E S/ v% T# c
% z( A( S, Z2 k1 a& G
(中堂对联)
; [1 \ [6 J7 n @; O9 z0 B1 t$ L
! M4 Z. H; F, d7 u
士恒士 农恒农 工恒工 商恒商 族少闲民 便有兴隆景象
( w( C5 v/ U$ \- E$ H% d
父是父 子是子 兄是兄 弟是弟 门无乖气 方为孝友人家
* q+ l/ K7 q1 Y' p7 H
' R2 J1 I/ ^% o4 _# W/ G1 o0 O8 ]
6 |2 w) k; H n; X( M
(中堂副联)
7 y4 r' d# {1 ?# L
5 ~5 V9 [. W4 c) w" h$ l
街前儿童书声朗 户外青年捷报传
- t+ F; x6 B! n$ r; J% d
# L. K8 v) o4 X, H2 H6 T9 p5 W
) l6 P) W' A4 v h) U1 d. ]
(下堂内联)
3 p/ h9 c: S% W# `: D6 c
o2 F9 p0 w/ e' Z2 Y; T
门大可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喧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8-28 10:33
好多疑问要请教教授。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28 10:4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28 10:45 编辑
3 b! w! {1 O2 X& A& W2 Z
- T0 ]/ D. [& \; I
民国教育厅厅长姚宝猷之平远大柘岭下水浸禾坪祖屋
% x7 u. C" _. v7 k" [! U6 V: W
, q8 n h/ `" @! c2 @; H4 Q
堂号:绍啟堂
$ D y8 h; ]1 x- M
门第:重华第
' p5 `' r$ h+ M2 u4 R- a' Z1 h4 @: L
灯笼书“奉直大夫”四字
3 r) ]4 N% j, c8 H- h( @
7 B: L- p; w- y' ^6 F
上堂对联
/ P$ U- \4 P# f; S8 P
尔子孙当砥砺勤劳 继志述叙承先绪 於宏祖业丕振家声;
6 Q. I% o9 n/ }! _
五兄弟已经营创造 协力同心成新室 以慰母怀僅堪容膝。
' z& r7 p j& N
; T6 a+ E% ?$ I) f6 x& T
中堂对联
4 Q' y. S( M. D0 O
士恒士 农恒农 工恒工 商恒商 族少闲人 更是兴隆景象;
5 C* M! }3 ~+ W$ T+ Y
父是父 子是子 兄是兄 弟是弟 门无乖气 方为孝有人家。
9 D7 w2 i$ c5 Q$ z* u
' a3 F# d) p; _; U. w# Y" g% f
向姚伟彬请教:
% Y( i0 [ O$ [+ I J2 `; Y
姚宝猷之祖屋是什么民居?大围屋?洋楼?含祠堂的民居?上堂是哪个位置?
& i& X0 H- S1 z
重华第是指姚宝猷之祖屋?绍啟堂是哪个祠堂堂号?姚宝猷祖上谁是奉直大夫?
5 v! R* r0 @# g Z& |, |
上中堂联何人何时撰?
9 J/ d6 X$ y7 R9 E/ s
上堂联中五兄弟指谁?母又指谁?新室是不是指这祖屋?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2:40
本帖最后由 姚伟彬 于 2012-8-28 12:46 编辑
9 Y v4 s* ]0 L
: `0 W3 u! g5 H
答:姚宝猷之祖屋是什么民居?客家围龙屋
2 {9 Y2 ~1 T5 t% v# a" o* K
重华第是指姚宝猷之祖屋?是,也就是我的祖屋,我和宝猷同宗。
* g2 y. w5 c) ~; v
绍啟堂是哪个祠堂堂号?我祖屋之堂号。
2 ?7 e9 W7 f( Z( t- _) i
上中堂联何人何时撰?这不清楚,我是打小会背。
, c' i# j. ? u4 t) @# t: r3 m# E& r# `/ E
上堂联中五兄弟指谁?(16世殷臣公的五个儿子:心学,心问,心辨,心行,心全)母又指谁?(16世殷臣公的夫人王氏)新室是不是指这祖屋?(是的)
; v* o4 J0 j! ?+ Y6 x
姚宝猷祖上谁是奉直大夫?16世殷臣公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28 15:20
谢谢姚伟彬。
( P: W g8 \5 F
姚宝猷之祖屋,也就是你的祖屋,今存吗?你家与姚宝猷的后人有交往吗?
+ D6 | A/ V6 ^2 R4 B& D3 R
姚宝猷之祖屋,又是重华第,又是绍啟堂,怎样讲呢?
; q2 ^0 e: D, R! S( [
“上中堂联何人何时撰?这不清楚,我是打小会背” 从对联的口气来看,似乎是五兄弟中人撰的。
+ U* R4 _: [% Y
上堂是之大围屋中祠堂的哪一位置?神龛厅?
! l8 i( W$ o5 }' N2 `2 d Z, i1 k- H
16世殷臣公,名字号?派名?什么官?奉直大夫只是与官衔对应的勳阶?
* @; |0 v d) R ]% w- R7 _+ E; U
殷臣公在平远县志有传吗?或在姚江南的平远姚氏名人帖中有传吗?
+ p. [8 z: N7 p1 I
你认识平远姚仕忠吗?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6:00
回复
5#
pszyyao
* ~/ Q t$ p! G! s; i
1 p3 b! S, R- t1 M6 a
4 \8 J6 X* _( ^$ ~% F' J$ B& p K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6:10
平远大柘岭下水浸禾坪姚氏祖屋与这格局差不多,正门贴了对联的就是下堂,后面中堂,再后就是上堂,在往后就是1‘2’3围层。
8 t& {" V# c( M
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28 16:14
是姚宝猷之祖屋的模型吗?
) ?# }, ~- R8 \0 V
摆放模型的是什么地方?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6:19
不是,只是类似,我现在不在家。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6:22
基本一样,只是它是3围,我家祖屋2围层。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6:29
本帖最后由 姚伟彬 于 2012-8-28 16:31 编辑
) a/ o6 e/ J* Q: t% A8 h' C
# X! P3 k1 a3 \" p5 `4 u+ v
宝猷之祖屋,也就是你的祖屋,今存吗?(还在)你家与姚宝猷的后人有交往吗?(其侄子与我同辈,他比我爸还年长,我叫伯伯,他现在的新房与我家隔壁,经常来往)
$ D/ x' M7 P; j1 ]& Q
姚宝猷之祖屋,又是重华第,又是绍啟堂,怎样讲呢?(一门第,门第重华第就是下堂屋大门【正门】上挂的。。。一堂号,就是上堂挂的)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7:11
教授,帮我研究下启字!
7 o( e- [% |, F
基本信息
; w8 Q4 O8 |; h7 {/ k5 a: Q
启 拼音:qǐ 田字格中的“启”字
9 I" v& s( |! b0 C7 q
注音:ㄑㄧˇ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笔顺编号:4513251 四角号码:3026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42F[1]
; u$ c h7 E7 }& p x0 W# u0 X
基本字义
( X' l2 r! Q6 c1 ~2 ~
1. 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启齿。 2. 开始:启用,启程,启运。 3. 开导: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4. 陈述:启事。 5. 书信:书启,小启。 6. 姓:启姓。[1]
, h% V! U2 G! [0 B, q0 i
详细解释
) J. h( F/ a0 B2 \5 |' \9 k- U: m
〈动词〉 1.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本义:开,打开。 2. 同本义。 启,开也。——《说文》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魏王曰:‘书中必有情节,不启不明。’” 3. 又如:启沃(开诚忠告,旧时指用治国之道开导帝王);启扉(开门);启请(开口询问;请教);启户(开门)。 4. 启发;教育。 不愤不启。——《论语》 皆启以商政。——《左传·定公四年》 启古献公。——《礼记·祭统》 佑启我后人。——《孟子》 5. 又如:启诲(开导教诲);启导(开导;启发指导);启机(开启机兆)。 6. 出发;起程。 正月启蛰。——《仪礼·夏小正》。传:“言始发蛰也。” 首启戎行。——《三国志·武帝纪》 7. 又如:启行(启程,动身上路);启轮(轮船起航);启锚(谓开船)。 8. 开拓;开创。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启陨箨以艺粟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启土(开拓疆域);启设(创设);启业(开创基业)。 10. 启奏;禀告。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某启。——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1. 又如:启帖(叙述情况的帖子);启白(禀告);启问(陈述;禀告)。 12. 烦请;启请。如:启动(套话。劳驾);启烦(套话。麻烦,多劳)。 13. 通“跽”:跪。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小雅·采薇》 14. 通“晵”:省视,察看。 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 〈名词〉 1. 书信。 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苏轼《与王敏仲八首》 2. 官方文件。 官信曰启。——服虔《通俗文》 3. 中国古代指立春、立夏。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2]
e$ u; K; J) s
常用词组
# O( ]4 E+ m! Q+ F# K# q* O. \
1. 启闭:开和关。 2. 启程:动身;出发。 3. 启齿 (1)开口,多表示有所请求。如:难以启齿,不便启齿。 (2)指笑。 4. 启蒙 (1)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如:启蒙工作。 (2)教小孩。如:启蒙教育。 (3)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5. 启明星:肉眼能看到的在日出前升起的金星。 6. 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如:看了这本书使她得到了启示。 7.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刊登出来。 8. 启用:开始使用。如:启用先进设备。[2]编辑本段历史人物夏朝君王启
- [4 _: L6 @ q' f. F
启,夏禹的儿子,姓姒氏,为夏朝君王。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禹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继位后,有扈部落首先不服,宣布独立。启就向它进攻,有扈部失败,启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确定君主世袭的局面。在位九年而卒。[3]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始沿袭了几千年。 禹死后,益并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权位。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正式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王位。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首领位。于是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尖锐斗争后,启确立了其王位。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这以后,他又义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 启像
4 ^& _& M' o: Z G$ S( ?* ?6 L+ O1 y0 C
[4] 先秦文献记载此事的共同点就是“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而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起始。随后,还有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对启的权位而质疑。居于当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的有扈氏率领着联盟向启讨伐,在甘(今陕西省户县之南)大战。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一千多年后周朝天子论的雏形。启拥有着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了绝大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启的这两次胜利代表着当时中原社会观念从传统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今河南省禹州市),此即钧台之享,还在“天穆之野”(今具体位置不详)表演了精彩的歌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献说道启曾经上天取乐舞。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将启视为其原作者。 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常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方国部落联盟权威,而常常与东夷作战。
5 y2 F, I, k Q! c. J
政绩功劳
4 T. k0 x9 w# e1 y$ N1 F( L
夏帝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上古颇有作为的帝王。自大禹治水起,氏族首领会盟制度逐渐变为中央集权的家天下制度。从应龙氏族来讲,鲧、禹、启都是为治水做出重大贡献的氏族首领。历经三代治水奔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
+ E6 y6 K8 N1 J
尚书甘誓
0 O( R" c, g( m4 X* k9 m; d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尚书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甘誓是一篇战争动员令,是后人根据传闻写成的。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时告诫将士的言辞。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帝位。启所确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对,启便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战争。结果以有扈氏失败、夏启胜利而告终。甘誓就是这次战争前启告诫六 军将士的言辞。[6]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7:16
绍啟堂;我爷爷的解释就是源于绍兴?您觉得呢?????????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7:19
古地名 吴兴为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称,三国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现在的湖州市全境,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隋代因地濒太湖而更名湖州,吴兴为下辖县。现湖州设有吴兴区,为市政府驻地。“三吴”之一,以人文物产名闻江南。 自2003年起,湖州市区改名为吴兴区。吴兴区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区。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56万。邮政编码313000。电话区号0572 行政区划下辖7个街道、6个镇、3个乡: 街道办事处:月河街道、朝阳街道、爱山街道、飞英街道、龙泉街道、凤凰街道、康山街道。 镇:织里镇、八里店镇、杨家埠镇、妙西镇、东林镇、埭溪镇。 乡:道场乡、环渚乡、白雀乡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7:24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绍兴是夏朝开国之都,春秋五霸之越国首都,两晋的会稽国都、吴越东都、南宋故都和南明政权首都,夏商周春秋时期成名已久,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的大都会,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亦是中国文化第一城,三次士大夫南下的积淀,以至文风鼎盛誉满天下,会稽作为城市名,历史上专指绍兴。 绍兴简史:夏朝的“朝会万国、大禹陵”,春秋的“越国首都、北上争霸”,秦朝的“始皇东巡、会稽刻石”,汉朝的“青瓷发明、东南重镇“,”魏晋的“贵族之都、泱泱大邦、天下繁剧”,隋唐的“雄剧之藩、国之东门、冠盖东南、衣食半天下”,宋元的“故都风华、东南大都会、天下巨镇”,明清的“阛阓之繁,盛极一时”,作为东南第一都的绍兴,正在回归昔日荣光。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疆域包括山东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福建等。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
. I2 }& |$ b3 j4 J+ x
绍兴历史(12张)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推行郡尉分治模式,怕越国复兴而尉治山阴(因会稽郡是边防大镇,尉治更重要),史载“东南一尉,西北一侯”。东汉129年,吴郡才从会稽郡独立出来,会稽郡仍治山阴(今绍兴),由汉至晋,会稽郡辖浙闽两省,治山阴。东晋时期,封会稽国,以郡为方镇,朝廷一度欲迁都会稽。南朝刘宋年间,以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晋安、建安八郡置东扬州,升任东扬州刺史,州治山阴,统辖今浙江福建两省;隋唐作为东南第一都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隋代的吴州总管府、会稽郡治所,唐代的越州总管府、越州都督府、观察使、节度使司一直驻在越州城,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荣、闽10州,辖今浙江福建两省。 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闽九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镇东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行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元改称绍兴路。明清复为绍兴府。民国24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1949年设绍兴专区,1983年设省辖绍兴市。 小黄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人员在绍兴甘霖镇小黄山,发现了小黄山文化遗址。从出土文物推断,早在10000—8000年以前,小黄山的先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采集、狩猎所得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量陶器的出土,使小黄山文化独具考古价值。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代越民族的生息之地,古越文明的中心。专家们普遍认为,东起东海,西至浙西皖东,北到江淮,南达闽粤的辽阔区域,都受到古代越文明的辐射和影响,古越文明的范围涵盖上述地区。 舜会百官、禹会诸侯发生在绍兴,古人曰:“越,舜禹之邦也。古有三圣,越兼其二焉。”《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又载: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大禹在会稽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是夏朝开国大典之地,并把天下分成九州,九州的扬州东南到海滨,中心在会稽。会稽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海,李斯立石刻颂秦德,这就是著名的“会稽刻石”,又见东南之地有王者之气,因此掘剡山而泄王气。 华夏历史对山脉的崇拜,始于会稽山。《吕氏春秋·有始》和《淮南子·地形》,尊会稽为中华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是一座开创了中国王朝历史的名山,会稽山也是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公祭大禹陵作为国家级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越国都城。范蠡先选择在府山兴建句践小城。随后又在小城以东兴建了山阴大城。后人赞绍兴城得山水之利而无旱涝之忧,能攻易守而基业可据,堪称古代城建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后吴越争霸,阖闾阵亡,夫差报仇,句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雪前耻,越灭吴,拓地至江淮,疆域包括山东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福建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侯将相,文种范蠡,越国的奋发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继舜禹之邦后,会稽再度名扬华夏。 秦皇统一天下,偕丞相李斯东巡绍兴,留下“会稽刻石”,汉朝,绍兴有“东南一尉西北一候”之称,东南重镇,成为中国青瓷CHINA的发源地、建成八百里镜湖水利工程,城市高速发展,手工业中心、高官辈出。 魏晋时期,会稽人阜物殷,与建康东西相峙,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绢、米、纸等物品的交易中心,是整个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六朝风流荟萃之地。作为繁华的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号为天下繁剧,一度改郡为国,会稽世家大族的豪奢和富有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出则千骑簇拥高牙,入则列鼎锦衣玉食。同时会稽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地位,王马共天下的时代,栖居会稽的门阀士族人物,其动静出处,在政治上极具影响。晋元帝赞誉绍兴“今之会稽,关河之重”,是晋王朝“皇基所讬”的“泱泱大邦”。 史籍记载,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首都建康在经历苏峻之乱后,破败不堪。当时朝廷提出迁都会稽,虽最终未能成行,也体现了会稽与建康分庭抗礼的地位。南朝刘宋年间,朝廷设置“扬州”,州治在山阴,其后称为东扬州,魏晋的绍兴,可以叫山阴、会稽,也可以叫扬州、东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会稽郡成为世家大族的移民聚居地,王谢家族纷纷定居会稽,十八高士云集沃州,是整个东晋最大的明星聚居地,史载:“晋迁江左,中原衣冠之盛,咸萃于越”。以至于《世说新语》里随处可见会稽一地发生的故事,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如东床快婿、曲水流觞、东山再起、乘兴而来等。作为南方最富庶的城市,梁祝传说形成于士族文化荟萃的会稽。作为六朝文化中心,会稽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如玄学、佛经翻译、山水文化等,风靡整个中国、主导着中世纪数百年的思维方式、美学宗旨,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成就卓越,并延续到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审美的高峰。 自魏晋以来,会稽大兴,是南方最富庶的地区,又得运河之终点,在隋唐,仍是国际性的大都会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商业中心、东南第一大都市。大运河的开通也是为了方便对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的控制,会稽又是华夏圣都,隋炀帝欲东巡会稽,效法夏禹、秦皇的故事。 隋朝越国公杨素,以越州系其封邑,将郡城加广至周围45里,名曰罗城。作为全国的丝绸陶瓷等产 东南第一都——越州
8 ^% a5 z/ X+ v7 n/ P/ \. a5 D1 q
业中心,“绍兴制造”远销海外,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发源地,连接内地与海外交通的中枢节点,作为手工业和重要的商业中心,冶金业、高级丝织品业、青瓷业、造纸业、制盐业、造船业、外贸业均兴盛一时,因经济发达,各地草市甚多,城中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皇甫政形容“城中富商来集,大陈伎乐,百万之众,鼎沸惊闹”,唐朝中期后,绍兴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关系着全国的经济盛衰,在唐末被称为“雄剧之藩”。白居易说“因思在越,官重事殷” ,孙逖曰“会稽郡者,海之西镇,国之东门,都会蕃育,膏肆兼倍“;杜牧赞“机杼耕稼,提封七州,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崔元翰更称越州“铜盐材竹之货殖,舟车包篚之委输,固已被四方而盈二都”,是唐朝后期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和经济中心。 唐代越州城作为东南沿海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地位。越州繁雄奢华,商贾云集、名流汇集,作为综合性大都会,园林数量、唐诗数量、名流数量均为唐代三甲,也是宗教中心之一,越州与长安之间的往来,是南北两个佛教中心之间的一种交融,回纥的摩尼寺在绍兴建立、日本数度来绍兴求佛法,越州都督府在唐代后期成为向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核发路证、过所的地方高层权力机构之一。唐朝宰相元稹,一再夸赞越州城市的繁华,写下“会稽天下本无俦”的诗句来赞美越州。诗仙李白四入会稽,百余首诗赞美绍兴,占其诗歌总数十分之一,为最多的城市,赞“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其他400多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崔颢、刘禹锡、罗隐、温庭筠、孟郊等,在绍兴留下几千首宝贵的诗作,号召力惟长安洛阳可比。 从五代的吴越国东府,到北宋的大都督府,越州“其地襟海带江,方制千里,实东南一大都会”。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十月来到越州,以州治为行宫,建都越州,越州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绍兴元年,赵构将越州升为绍兴府,寄托中兴国统之意,南宋以绍兴为行都。绍兴作为帝王的陵寝所在,皇家大族的重要聚居地,大理寺、六宫和宫学均在绍兴,城中还有天庆宫、天长观等皇室重要建筑,宋理宗等都曾是绍兴市民,也是全国文化出版中心,其地位高出其他各府。在朝廷当时宣布的40个“大邑”中,绍兴名列其首。南宋一代,绍兴仍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诞生中国第一座城市立交桥。每年正月十五的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贾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间出焉”。 明清时期的五百年,是中华帝国在彷徨中痛苦徘徊,饱受风霜侵凌的五百年。绍兴,也正经历着实现近代化之前的阵阵苦痛。徐渭、王冕、陈洪绶、王守仁、刘宗周等等,他们的文化成就,构成了明清时期绍兴文化的主线,在曲艺、绘画、诗词、文学、思想界等领域都有重要代表人物出现。明清绍兴是全国文化思想中心,明末文艺复兴的萌芽在绍兴产生,经济方面仍是浙东之首、江南地区的富庶城市。明弘治间韩国学者崔溥《漂海录》记载其时绍兴府城"其阛阓之繁,人物之盛,三倍于诸城"。1790年朝廷绘制大运河全图《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绍兴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表明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康熙、乾隆等多次游访绍兴。 昏睡百年,龙的子孙在猛然间醒来。风雨如磐,山河破碎。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绍兴人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史称辛亥三杰,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事迹,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绍兴的光复会,是这个时代中了不起的盛举。民族沉沦,彷徨中迸发出一声有力的呐喊,永不陨落的文坛巨星——鲁迅,成了近代绍兴人最大的骄傲!蔡元培、马寅初、陈建功、竺可桢……绍兴文明的航船,依旧承载着“大师叠出”的自豪。 绍兴现存大禹陵、宋六陵两个帝陵区,还有印山越国王陵,东吴孙坚墓、吴越钱王墓等,彰显了绍兴的历史地位、传奇色彩和中华象征。秦始皇不远千里来会稽、祭大禹,对这座出一帝一霸从而兼有“天子之气”和“霸王之气”的会稽表示敬意;历代重量级名人赞颂绍兴可谓多不胜数,比如毛泽东的“越台名士地,为国痛断肠”;李商隐的“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28 17:25
回复
13#
姚伟彬
* {6 y+ n, @6 I4 G5 K1 A
0 O. p* G& x% m$ J c( k1 b& X
4 y( {' g8 F( n& f
绍啟堂;我爷爷的解释就是源于绍兴.
- z1 s5 b0 {* `, v
$ G! Z6 p: H! ^# K5 u( W- G) g% f
( Q# C+ p9 h9 e7 D
2 E& E8 n4 _- v! m x. \
我不认为绍啟堂源于绍兴。
8 q9 ^( V8 A" i" A5 A8 U/ O# v' b
查字典词典辞典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应该了解何人何时起名的,循此或者能找到答案或解释,在本土解决。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8:18
本帖最后由 姚伟彬 于 2012-8-28 18:22 编辑
, b6 i- f5 f- J7 I$ [0 S8 r% i
. O0 B0 g5 F- [# z W
十七 心行 殷臣五子 讳世宾 大学生 谥友正 葬超竹乡水口神塘窝猫形亥山已向 公兄弟协力同心创造绍启堂 筑有叁堂四横及后公自行增筑花胎虎屋及左边架造两横屋始行告竣 公持身端谨 处世和雅 事父母以孝闻 兄弟七人同居白首无间 族党有贫乏不能婚丧者出金助之 遇岁荒必捐粟赈济 凡桥梁道路竭力倡修 无邀福念 今孙曾辈出皆成伟噐 人以为积善之家有餘 焉见邑誌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28 19:35
十六世姚一德,字殷臣,号辅世。族谱和县志均有传。
6 s! _# n; P2 b
3 w1 i0 G9 i- _; _1 r% l3 }* i2 O0 l
族谱有传:
$ J. Z+ c4 G* Y1 P: _& E
姚一德,第十六世,祖隆派奇瑞支俨公房,生亮长子。讳一德,号辅世。庠生,考授州同。谥恺义,葬仙人献掌屋背,坐西向东。公性慈祥,忘物我,生平乐善好施,敦行嗜学。弱冠入泮,因科名未遂,援例州司马。五子列成均,孙曾簪缨绳振,人称其积善馀庆。见邑志。配王氏,谥恭顺,葬坝头南山岌背,坐东向西,美女献花形。生子七:心学、心问、心慎、心辨、心行、心能、心全。心慎过继胞弟毅臣为嗣。(见平远三修谱第九卷第1页至第2页)
; j* G6 K/ D8 F" K3 _" p
# y8 \7 l- r4 E& W) t3 x2 g
县志均有传
, k+ P) z7 w' ]( t8 r2 _
姚一德,字殷臣,大柘人,生亮长子。性慈祥,忘物我,生平乐善好施。敦行嗜学,弱冠入泮,因科名未遂,援例就州司马。五子列成均,孙曾簪缨绳振,人称其善积庆馀。(见民国重刻平远志第430页)
, i4 N+ k3 m8 i' l4 n) I! O. l4 k+ u
8 f0 U x( ~ n
2 e6 R8 v5 L6 O1 k' W: r
“因科名未遂,援例就州司马。”捐的州司马,故有奉直大夫的勳阶。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19:43
回复
18#
pszyyao
" d: Q% M9 l( z$ E$ ~' y
! Z) b" p! B5 g( f' s' i) n9 W
( r" _/ Z3 P6 G, d8 {$ K5 G: n6 C$ B
十六世殷臣,讳一德,号辅世。
作者:
平远姚仕忠
时间:
2012-8-28 20:02
回复
5#
pszyyao
L& y* D4 k7 `1 \2 [: w$ i5 r( h# g
' ?" N5 P% y8 ^+ Z$ K
# }5 c- \, g/ Z4 C) I$ N# `3 J) t
客家围龙屋的上堂装有木门,在解放前一般关上的,因为那里安放祖宗神位牌,只有红白好事才会打开。在大炼钢铁时期全部拆去烧火了,现在平远围龙屋三堂厅基本没有了木门。
4 k+ O2 v) a3 L7 [) d8 j
难得有伟彬这么年轻的平远姚氏热心宗族事业,大概是得其祖父绍安宗亲生前的身教言传,我和伟彬现在虽然没有见过面,联系还是有。
9 \4 ~! o, P5 V# A: q% T; y
大柘岭下村以前是以读书人出名,解放后考上大学的也比较多,现在是企业家大老板比较多。这次在江西募捐修路,一人出两万元就有几个。
作者:
平远姚仕忠
时间:
2012-8-28 20:13
回复
11#
姚伟彬
) e9 r; N( @1 H0 v
3 A& n. D% D# K# i/ x, v
- j% Z; L, M4 ^
其侄子与我同辈,他比我爸还年长,我叫伯伯,他现在的新房与我家隔壁,经常来往)
; l& F; l( K7 X( D6 {, H) [
哈哈,你应该叫他老哥,在景云堂年纪比我大的我都是称某哥。因为他们辈分比我小。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8 20:43
回复
21#
平远姚仕忠
- @5 u5 W3 e3 l7 L
; @# G6 K2 z! i5 r! E9 i0 v
7 i5 R3 y# u( j1 ?' h
呵呵,,仕忠叔公,你去看看四仙师的那个帖。
作者:
姚木平
时间:
2012-8-29 19:40
长见识了!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29 23:53
回复
16#
pszyyao
" ] T* f4 c6 |5 z
; t+ D8 ]2 k, Q. \: w# I. B4 }
. r' C% z) Q) ~* O0 w
教授,您好!关于“绍启堂”的堂号我思考好久并查找了些资料。我现在对“绍启堂”的解释是,源于“绍先启后”一词,我祖取‘绍、启’两字,命名“绍启堂”。教授,征求您的看法?谢谢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8-30 09:04
“绍启”就是绍先启后的意思,与承前启后相同义。“绍”,继承也;“启”开启也。普陀洛迦新志卷十有句:“其
绍先启后
之功,岂世之擎拳竖指,标榜虚名者,可同日语耶!”江南孔氏十谱序有“虽踵前人旧迹,而
绍先启后
实本仁人孝子之思。”之句。佛教语中有“自行利他,越苦海而登彼岸,
绍先启后
,续慧命以振玄猷……”。多见于一些宗谱中拟作辈字。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8-30 09:14
回复
25#
姚维侃
( @5 q) ?' [/ L0 }4 l
: _, s) o* d: f. n, `# S
# r9 E. g2 P' N% {. ^ D
维侃宗亲您好!这么说我的解释是正确的吧?谢谢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30 13:01
回复
24#
姚伟彬
$ E& i$ D0 p3 t
1 l2 G N% N5 y" V, Q
6 m+ B6 X9 M9 ^5 X1 j7 T+ a7 X+ V7 y
我现在对“绍启堂”的解释是,源于“绍先启后”一词,我祖取‘绍、启’两字,命名“绍启堂”。
* d3 I' m( h* n1 n: y$ f4 G) {1 {' T
3 w, `9 @) }( l4 l, {; S( \/ p
1 X% y( u9 u1 Z- f+ B* d m% `
或许你的先辈是这个意思,而不是源于绍兴。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