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贵州省遵义市与四川省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3-8-28 08:29
标题: 贵州省遵义市与四川省的关系

! g' d. w% H0 D7 Z$ H% g
8 @; N, f  a" c! r  T9 Y2 F( v
( P. `* D" _* c" l7 y- E
贵州省遵义市与四川省的关系

& ~4 b; Q- O! x( I
(姚波提供,广州姚钟尧编辑和转发)

: E2 @* |2 m3 V0 N$ Q' e  R6 x. }& [8 M% L
; P7 e; `" G7 h
一、遵义是怎样「脱川入黔」的?
% p6 s0 @' _* B. h$ `% ~' D' H   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一带,流传着一句话叫“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调”应该写成“斢”,读音tiǎo,即四川话中的“调换”之意。)7 v5 c: b3 M9 B% V( K. a
   这句顺口溜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清代遵义府从四川划归贵州的一段往事。
4 J' j  W, m1 Z: E0 C- x! G提起遵义,很多人都会想到著名的遵义会议和茅台酒,毫不夸张地说,遵义应该是贵州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省会贵阳。- f* J+ |1 s6 R' X' h9 [, W
   虽然遵义现在是一座知名的贵州城市,但在历史上,遵义其实曾和四川有着密切联系。
* e* @" H& C3 M3 l" w8 P% V* H在先秦时期,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在此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顺便说一句,“犍为”这个地名后来发生了“乾坤大挪移”,先后转移到四川乐山、彭山等地,现在又转给了犍为县使用。所以历史上的犍为郡,和现在的犍为县,其实基本上不是一回事。)
) O- @8 [# t2 |& x+ r唐代,遵义一带设置播州,属黔中道(贵州省的前身)。宋代改播州为遵义军,北宋末期,播州土著杨文贵等献地归附,被划分给四川省的前身——“川峡四路”之一的夔州路管辖。1 g  w4 ~! W7 t  n# H1 [
   此后,元明两代,以及清初近100年的时间内,遵义作为四川地区(川峡四路)、四川省的一部分将近700年,中间只有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到二十七年(1394年)这12年短暂改属贵州。
  P- J: a5 g  B   不过,从唐末到公元1600年“播州之乱”被平定,遵义其实是处于杨氏土司的统治之下,可以视作一个独立王国,但不管怎么说,播州或者遵义名义上仍然是四川行省的一部分。“播州之乱”被平定后,明政府在播州杨氏辖地实行“改土归流”,分为遵义、平越二府,遵义府归四川省、平越府归贵州省,从此四川对遵义实行直辖管辖。
* L- B. y: g+ l" n; T: Y/ N- T1 _如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屯”,便是当年杨氏土司的“首府”。只要到海龙屯走一走,看一看当地险峻的地势和高大坚固的城堡,便能明白为什么杨氏家族能在此统治700年之久——直到杨氏土司覆灭,海龙屯从未被正面攻破,而是由内应带路,抄小道攻入的。
# m% i$ u) F: G+ e+ g$ [5 i7 d
( J3 r" t) i2 F

# L8 _; G, l2 a4 m' A. C$ l, Y二、“龙安”是哪里?0 d) y* g- i# y# w4 U; \
   龙安,原本是四川北部的地名,即龙安府(现在的平武县)。平武历史上是川西北的重要门户城市,四川与甘肃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军事重镇,有作为州、府驻地长达1360年的显赫历史。: ]( d# c7 h# c" }  f; k/ b' D
龙安和遵义,一个在川西北,一个在贵州,相隔六七百公里,何况龙安府也从未脱离四川的管辖,显然“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的龙安,并不是指龙安府(平武县)。
% H# g& v7 J! V+ e  Q: `8 C其实,这里的“龙安”是指叙永县。6 K$ z. Q& f' T0 x$ W0 p& R6 m
   叙永古称永宁,历史上永宁的地理范围还包括今古蔺县以及赤水河东岸部分地区。明洪武四年(1371年),永宁的彝族土司禄肇归附明王朝,明朝政府在此设置永宁宣抚司。同时还增设了永宁卫(明代的“卫”本是军事机构,但在一些特殊或者偏远地区也管民政),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管辖。那个时候贵州还没有建省,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省正式建立,将原属于四川都司统领的永宁卫划归贵州都司管辖。因为永宁宣抚司与永宁卫的治所都在叙永城内,形成了四川和贵州的治理机构同在一城的罕见现象,时人称之为“川贵同城”。+ V8 t: A' s! ]  h7 n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永宁宣抚司彝族首领奢崇明起兵反明,自号“大梁王”,率数万兵马占领重庆、围攻成都,一时震惊西南。天启三年,明军收复永宁城,废除永宁宣抚司,设叙永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职,用今天的话来说,叙永同知相当于一个副地级单位),隶属四川叙州府。叙永之名便是取叙州府之“叙”与永宁宣抚司之“永”而来的。
1 S, R+ g8 D+ `2 _& K, k% O   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将贵州永宁卫改为永宁县,属于贵州威宁府,从此四川叙永县和贵州永宁县两县并存于一城,同一城里有两个不同省的县治,堪称一大奇观。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永宁县迁治古蔺场(次年改名古蔺县),这才结束了两县共治一城的状况。
2 ~5 {* s# h. C. `   总之,细数叙永的历史,“龙安”这个名字从未出现过,那么“遵义调龙安”的龙安到底从何而来呢?* u% i9 q' V0 E, a# c- Y
   原来在清代初年,朝廷从平武县将龙安营参将守备调到永宁驻守,设立“龙安营”,清嘉庆《直隶叙永厅志·兵制志》记载:“乾隆四十三年奉文以永宁副将拨归军标,移龙安营参将守备驻扎永宁,改协为营。”清光绪《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记载:“以龙安营参将调拨永宁营,改协为营,计参将一员驻扎叙永厅西城,统辖六营,曰永宁、曰泸州、曰建武、曰叙马、曰赤水、曰大坝。”这个龙安营从乾隆年间一直驻防到清朝末年,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泸州市、贵州赤水市一带,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强,所以人们又将龙安作为叙永城的代称。
2 J9 C& K, N0 b# J& K- f6 _
7 T# {: e' i" I, |$ w  I

7 g) x6 v& ?3 e, T/ M三、遵义是怎么“调”龙安的?; C1 |# w. v0 W- O$ c
   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同时对省界进行勘定。鄂尔泰调查发现,赤水河流域川贵两省界线不清,犬牙交错,不利于管理(不同省的两个县同驻一城这种奇葩现象就是证明)。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四川永宁协副将张瑛向朝廷上疏说:“贵州威宁府之永宁县去府千里,驻扎衙署乃与四川之叙永同知共在永宁,而所属人民散处于四川江安、纳溪、兴文等县,且无贵州营汛,而以四川永宁协营弁代为稽查,奸良莫辨,请将永宁县改归四川,隶于同城之叙永同知管辖。”(出自《清实录》)) J* I3 B! Q; l3 ?& s
   这个上疏的意思是,贵州永宁县离府城太远,而地盘和四川叙永县犬牙交错,管理难度太大,请将永宁县划归四川,并和叙永县合并管辖。
8 G2 q( W+ h9 g. s% I   同时,鄂尔泰也奏请朝廷,请求以赤水为界划定川贵两省疆域,“以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真安、绥阳、桐梓、仁怀五州县隶贵州,改永宁县隶四川。”(出自清乾隆《贵州通志》)# F* A3 L. D+ M. z7 A2 A
从现实情况来看,遵义确实离四川省会成都太远,管理不便,而从贵阳到遵义要方便得多,加之贵州省的幅员面积也更小,经济实力弱,将遵义划归贵州,有利于平衡两省实力。加之遵义境内有川黔著名关口——娄山关,把重要地理屏障划给另一个省管辖,是元代以后的常见做法(汉中归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朝廷很快就批准了这两个奏案,川、黔两省的省界从此发生了大变动,过去属于四川的遵义府划属贵州省,而原属于贵州省管辖的永宁县(主要是今古蔺县地域)划归四川。6 }; p0 b0 K# \% H6 O
   比较两省调整后的得失,四川省明显吃了大亏。一是四川划出去一府五州县,而只得到一个县——而且这个县本来就是寄驻在四川省境内的;二是遵义府当时就是黔北最富庶的地区,有“黔北粮仓”之誉,而永宁县山高路远,经济较为落后。于是,从清代中叶开始至今,在遵义民间就流传着这句揶揄四川的顺口溜:“四川人生得憨,拿遵义换龙安”。因为顺口溜要押韵,便用了永宁的代称龙安。  D0 O) G3 W- s  H8 V. o
   1935年,河南籍旅行家薛绍铭曾到遵义旅行,他在后来撰写的《黔滇川旅行记》中记述道:“遵义在黔省中,富庶与安顺齐名,为黔北经济文化之中心。原属四川,清时划黔之龙安府(即今之叙永)归川,而以川之遵义府归黔。迄今黔北人民常说这两句话‘四川人生得憨,以遵义换龙安。’这是说遵义和龙安相较,实在要好得多,这样的调换,四川是吃了大大的亏。”由此可见,“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这句顺口溜,流传已久。- |0 p+ N5 j- w% \
   如今,遵义划归贵州已经近300年,但由于有着归四川管辖这段历史,加之地处川黔要道,人员往来密切。所以现在的遵义人文风情,其实交织了川黔两地的特色,这种“混血”的特征也给遵义带来了别样的魅力。
4 H4 a0 ]9 |" k/ L
4 M) [0 a# i' a7 U6 M7 v: ~# D5 w% F+ i2 U- }

5 W; o  U8 M& O; g( Q3 E7 |/ g4 U1 f' J

5 ~6 g# ?1 t0 J. g6 n4 D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3-8-28 15:07
% A+ A' j: d( \) u% H( a

6 X2 g* `3 l5 ^; V! l4 }" H4 w贵州 清康熙末年  遵义换龙安就这时段。
2 {( {; d3 b4 d$ s$ {# i2 u% c8 _6 t! g+ A7 O7 q
       姚登甲(配康氏)→大足(短暂)→合江(短暂)→叙永(军粮厅)府永宁县宁和里三甲地名文家滩,是为川南永属姚姓之始祖(古蔺姚)。
0 s% k9 {0 z/ I& r' a# {1 R      叙永县合乐苗族乡四美村姚氏,有字辈有家谱有祠堂有祖坟,四有姚氏(祠堂、族谱、祖墓,县文保)。# J, s, g0 k* b$ @, x9 g! k
9 w: L- q( ~" ~1 k

" _9 }2 @2 u! m
/ G. V* T. z3 \3 i.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3-8-28 15:2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3-8-28 15:49 编辑 5 m) I+ G0 G" }! h3 X! F, n

! @' @: V  R) [2 p+ f6 w, J2 S& E" b7 C7 [; W7 X% w
贵州十大怪* h0 L3 y: {: \" y* E5 b" @; R
   姑娘像老太;鸡蛋串起来卖;斗笠做锅盖;簔衣当铺盖;一年四季一样穿戴。石头做瓦盖;竹筒做烟袋;东边下雨西边晒;火车没有汽车快,汽车没有人走很快。
1 e9 U* c% |" j5 I2 ^+ y( K0 e- o8 C; H0 v0 q' ?1 d
@姚松勇  昔云: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両银。——都是老话。现在贵阳和贵州颇发展颇发达。
3 B0 v, p5 a: ~# A7 E% x7 i6 Q
" {  h! r7 j4 G0 C/ C# h* a   贵州十怪,还有几怪今存在。如:一年四季一样穿戴 ,是指苗族姑娘;东边下雨西边晒,是自然现象;老人抽烟叶还是竹筒烟袋,包括云南,四川重庆山区;斗笠当锅盖,是竹编成像斗笠形状,型状差不多,这个是菜罩,锅盖是全封闭式。
! f6 {3 _- ?# ~  `
. y% K; n" v+ t% E" K

( _' K0 O! V2 y; ?7 F
! [# n, ?, i- R( x 5 D; e9 M3 c1 W/ _. _$ `9 r0 N. q7 d

- P: }# W7 M. D7 [6 L1 B9 E: b: n6 K* ]  v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3-8-28 15:37

% }6 D, X7 k" B% F2 b1 G( M. p" ?+ m
' D. ~9 f! X! Y3 Z
" q' N& l) \  y% Q
   为什么转发《贵州省遵义市与四川省的关系》?+ j9 H& P: i' q: U$ x
# ]/ `1 {/ C0 V: f% M
! e4 M; R! j* s8 p. C
   族谱的谱籍地,宗族的聚居地,姚族的始祖村,这些都是重要的地名,在族谱中一般都有记载。但是常与今地名对不上或不知是今什么地名,这可能与行政区域的沿革有关。贵州遵义原属四川省。读贵州或遵义或四川姚氏族谱,会遇到地名问题;知道了贵州遵义与四川省的关系,有助理解或解决问题。+ E0 G  S) ?; i/ b' d, Q) |

% L5 G! k7 a% }

' C% I$ c9 n4 y3 y- o2 M8 l! t) T) H( z2 t0 Z& k8 W) D* r! D0 Z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