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0 W; }: ` A1 u试析《南昌姚氏的一至二十四世字辈》; v* K. A( O2 ^4 F: r" I, i
——枣庄姚绍峰 5 Q8 T [+ V1 R/ _# }8 l: M! n' x5 g" J
家族字辈即平常说的“字辈”,也称行辈、行第、班辈、字派、班派、派语等。* c/ O3 b7 K" D
字辈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是传统文化中用于区分家族成员辈分的一种命名方式,通常位于名字的中间部分,其作用是表明家族成员的世系和辈分,明确宗族内世系,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某《李谱》说:“子孙蕃衍,有名以辨之,派以统之,则伯霜仲雪,秩序厘然。于以永敦和睦,绵绵延延,传之无穷,不其伟欤!” 5 t1 L- b8 Z# U! }
4 J6 `4 W1 l0 l/ ], ~; [' l字辈的制定基本由家族长辈或族人共同商定,旨在确保家族成员的命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统一性。字辈的制定不仅体现了家族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家族对后代的期望和祝福。 6 T1 g7 V6 O1 {$ R' Q- b @ $ I, d3 t c$ E5 X- i1 x字辈的起源和发展:字辈的正式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拟订了十三个字辈,标志着字辈作为一种正式的命名方式开始被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辈的使用逐渐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字辈的使用达到了相对成熟和规范的阶段。4 A/ t: e: Z% G F/ h6 L
% P }$ k$ P9 p4 `* f% Q7 o2 \0 c9 ]* v# I. f
字辈的出现和使用让中国家谱的编修更加熠熠生辉。中国的家谱据说起源于上古时期,《史记·夏本纪》记述了夏朝禹至桀14世17帝。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家谱”。产生于夏,盛于魏晋南北朝,普及完善于宋。$ i5 P/ `8 i t2 o* Z
7 ^5 K& E, o& ^& z% K/ J隋唐两朝(公元581年~907元),推行科举制度,士族势力日渐衰弱。至唐朝中期,族谱由以前的官修合谱逐步转向私家修谱而兴盛起来。( @8 D. |2 H# X' W+ u. R
作为上古八姓之一的姚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姚氏家族对于族谱的编修极其重视,唐代初期就有了传世的族谱。 + T: L4 y0 @/ T. P4 g 2 [) U/ q1 f8 D) r7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