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请指教《论家谱》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2 23:37
标题: 请指教《论家谱》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22 23:57 编辑
录得《论家谱》几则。怕其有错有假,特向宗亲和方家请教和求证。谢谢。
论家谱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西汉司马迁
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北宋苏洵(苏老泉)
凡作谱牒者,为祖宗子孙计。人家有谱,则知祖宗所自出、子孙所由分。
——南宋王十朋
中国人最崇拜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以是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气力非常壮大。究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气力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同盟会上的阐述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毛泽东阅览毛簏钟保存的《毛氏族谱》后
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士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形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的共同体学、教诲学、人士传记和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习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报信》(办社图国[2001]29号)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22 23:58
供钟尧老参考。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3 00:57
回复 2# 卧龙姚建中
谢谢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9-23 13:18
好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3 13:32
回复 2# 卧龙姚建中
上图不是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报信》(办社图国[2001]29号)
是不同部局发的两个不同文件。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3 13:35
回复 1# pszyyao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西汉司马迁
几部字典未能查到 “渊源慒”的“慒”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3 13:37
想将1楼的几则《论家谱》放在我的房谱扉页中。怕其有错有假,特向宗亲和方家请教和求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3 15:29
越怕越碰上。
错:
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士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形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的共同体学、教诲学、人士传记和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习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报信》(办社图国[2001]29号
正:
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23 16:57
回复 卧龙姚建中
上图不是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关于协助编好的报信》(办社图国[2001]29号 ...
pszyyao 发表于 2012-9-23 13:32 
是的,2楼文件是1984年的,是国家档案局牵头下发的。仅供参考。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23 17:05
回复 pszyyao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 ...
pszyyao 发表于 2012-9-23 13:35 
是不是“懵”的别写?——“懵”:懵懂:懵然无知。
作者: 姚双全 时间: 2012-9-23 17:14
本帖最后由 姚双全 于 2012-9-23 17:17 编辑
回复 6# pszyyao
查百度:
慒 拼音:cóng cáo
基本字义
--------------------------------------------------------------------------------
● 慒
cáoㄘㄠˊ
◎ 乱。
其它字义
--------------------------------------------------------------------------------
● 慒
cóngㄘㄨㄥˊ
◎ 谋虑。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23 17:41
回复 11# 姚双全
从双全百度这个字看,应该是第一个“慒(cao)”字了——“乱”,渊源不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3 17:53
谢谢11和12#.
该取:慒,cao,乱。
作者: 姚双全 时间: 2012-9-23 19:22
回复 13# pszyyao
钟尧宗亲客气了!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23 23:48
人不知祖,何异禽兽。饮水思源,一语中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4 18:54
回复 1# pszyyao
邓小平论家谱:
凡属文化范畴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对鞭策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4页
我将1楼的论家谱和上列的邓小平论家谱一起放在我的房谱的扉页上。然而,一楼语录中有不少错误,请注意,请更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5 23:05
回复 1# pszyyao
我对1楼《论家谱》做了力所能及的修改,公布于下,我觉得其中仍然有错,有请帮忙修改。
论家谱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西汉司马迁
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北宋苏洵(苏老泉)
凡作谱牒者,为祖宗子孙计。人家有谱,则知祖宗所自出、子孙所由分。
——南宋王十朋
中国人最崇拜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于(以)是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气力非常壮大。究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气力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族谱记述中华民族(人的共同体),由宗族团结扩展到民族(人的共同体)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该加以利用。
——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同盟会上的阐述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民族(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毛泽东阅览毛簏钟保存的《毛氏族谱》后
凡属文化范畴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对鞭策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4页
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9-27 11:28
回复 8# pszyyao
钟尧老,今天刚看到《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通知》,对照后, 您在8楼的下段,只一字之差:
“正:
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 ”
“家谱是记录···”应为“家谱是记载···”。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9-27 11:40
回复 18# 卧龙姚建中
谢谢。
17#的《论家谱》,是从历代谱论中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可利用,故特别慎重对待之。因多数来自网上,觉得其中有错,自己乏力,特求助。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2-9-28 13:02
回复 2# 卧龙姚建中
“由于国内收藏的家谱极为分散,又没有专门目录,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遗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称”,原来早在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的《通知》中就这样说了啊!这对于我姚网中重视家谱研究具有重要的鼓舞意义啊!“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岂止仅是这样!十年“文革”不知有多少人为保藏家谱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又不知有多少珍贵的家谱被“红卫兵”付之一炬。可叹!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