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民国十大杂牌军之川军 [打印本页]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14
标题: 民国十大杂牌军之川军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1 21:39 编辑 - Y+ ?, t% G8 A2 m

6 q! B0 f0 w1 [, u) p在辛亥革命以后近十年中,四川省都被滇、黔军阀所控制。这是因为,在西南数省中,四川是一个较为富庶的省份,自然成为邻省军阀掠夺的对象。四川军阀同样是西南军阀中重要的一支,而且派系林立,争斗不息,形成了长期错综复杂的局面。
. U7 Z. F1 Z& n, v- h+ l; B; I川系军阀是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但其来源可追溯到清末编练的四川第十七镇新军。1901年,清朝政府废除绿营制度,建立新军,规定全国各省共编练三十六镇(镇相当于后来的师)。四川因省区较大,兼控制康藏地区,决定编练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三个镇。四川不仅负担三个镇的全部经费,每年还要定额接济邻省:西藏一百万两,云南五十万两,贵州四十万两,甘肃、青海各三十万两。为了培养军事人材,四川先后派遣周道刚、徐孝刚、胡景伊、张毅、刘鸿逵、徐海清六人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同时,四川相继设立了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官弁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培养中下级军官。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计划编练的三镇新军的任务并未完成,仅编成了第十七镇。
5 X/ c8 Z" s& {$ p  ^* z/ |1911年武昌起义前,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四川人民是这场运动的主角。1911年5月,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名义,将民办的川汉、粤汉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了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反对,四川尤为激烈。6月,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当场成立保路同志会,推选立宪党人蒲殿俊(四川广安人)、罗伦(四川西充人)为正副会长,各县保路同志会亦先后成立,很快发展至数十万人。
7 I# o1 X1 T! }& O( H. S在革命党人的推动下,至8月下旬,保路运动发展为罢课罢市和抗粮抗捐的群众斗争。清政府下令镇压。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同盟会会员乘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然而,当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四川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加下革命党人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中心,以及会党众多,斗争分散,未能迅速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革命政权。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15
直到11月22日,重庆地区同盟会首领杨庶堪(四川巴县人)、张培爵(四川隆昌人)、谢持(四川富顺人)联络新军军官夏之时、林绍泉、朱之洪等起义成功,才建立起蜀军政府。杨庶堪谦让都督,仅负顾问名义,由张培爵出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
* U9 h, g0 ], I) h) e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川南、川北、川东相继发起起义。革命党人发动民军包围省会成都,因赵尔丰指挥清军顽抗,成都未能攻下。这时,立宪派首领蒲殿俊、罗伦等决定同赵尔丰以妥协谈判的方式实现成都和全川的独立$ K2 _7 e1 n1 }. P5 y: N/ i0 b4 Z
谈判结果:四川政权转交谘议局;赵尔丰交出政权后,仍带兵办理藏边事务,但暂不离成都,以备顾问;以蒲殿俊为军政府都督,以第十七镇统制朱庆澜(浙江山阴人)为副都督并统领军队。11月27日,赵尔丰宣告四川地方自治,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然而,革命党人对蒲、赵妥协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甚为不满,重庆蜀军政府商议组织西征。而在成都,蒲殿俊和朱庆澜实际上也无力控制局面,新政权极其软弱无能。
2 f7 }3 w5 q2 U& b8 E' O12月8日,蒲殿俊和朱庆澜在东校场阅兵,突然军队哗变,蒲殿俑和朱庆澜仓惶逃离成都,成都城中秩序大乱。这时,军政部长尹昌衡急脱身出城,驰往凤凰山找第六十三标标统周骏和营长宋学杲。周、宋即率部入城平乱。平乱后,由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1 K: G* q1 J# u& O% U+ s
尹昌衡,字硕权,四川彭县人,1884年生。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任广西陆军小学堂监督。1910年返回四川,历任军事编译局总办、督练处会力、代理陆军小学堂总办等。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出任军政部长。) |# U1 I. P5 o- c0 I
尹昌衡因平乱有功,被推为都督后,立即着手组织军政府,由周骏任军政部长,其他各部门首脑由革命党人与立宪派分子分任之。军队重新加以编制:以原第十七镇为第一师,宋学杲为师长;整编同志军为第二师,彭光烈为师长;整编原巡防军为第三师,以孙兆鸾为师长。这时,赵尔丰仍盘踞旧督署,擅发告示,并暗中召边军入省,妄图夺权。尹昌衡遂召集军事会议,决定逮捕赵尔丰
; a$ L% v) q( d9 u! @( T' C0 E/ q% k12月22日,尹昌衡派兵包围旧督署,将赵尔丰抓获,拉到明远楼下宣布其罪状,枭首示众。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四川就出现了成、渝两个军政府并存。尹昌衡曾打算武力统一,蜀军政府也曾邀滇军入川帮助统一,后经各方调解协商,尹昌衡放弃武力统一,滇军也退出四川,双方于1912年1月派代表会商,于2月2日协定: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以成、渝两处都督分任正副都督;重庆为重镇,设镇抚府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17
这样,四川宣告统一,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重庆镇抚府以夏之时为镇抚总长。四川军政府成立后,4月,尹昌衡即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一师师长周骏,第二师师长彭光烈,第三师师长孙兆鸾,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第五师师长熊克武。这里要简介刘存厚、熊克武两人
5 J! k4 o" n- Z( `% O4 v刘存厚,字积之,四川简阳人,1885年生。早年就读四川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归回后,任云南讲武堂战术教官。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援川滇军总参谋,率两梯团进驻叙府、泸州和自贡盐场。滇军回师,四川军政府成立,所部改编为川军第四师,驻叙、泸一带
3 _: _/ ~2 q0 j/ T( s  |  I熊克武、字绵帆,四川井研人,1884年生。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同年12月回国,在四川各地密谋武装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在上海任蜀军北伐军总司令。1912年3月返川,任蜀军第一师师长。4月,所部改编为川军第五师,驻重庆地区。对新改编的川军五个师,尹昌衡交给胡景伊统辖,让他出任川军军团长。7 W! s  _6 V% ?% E
胡景伊,字文澜,四川巴县人,1878的生。1901年官费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1903年毕业回国,任四川武备学堂教官。1907年调任云南新军督练处参议官兼云南陆军小学堂总办及云南讲武堂总办。1909年,云南布政使沈秉堃调任广西巡抚,胡景伊亦随调广西任新军协统,1911年广西起义时潜回四川,受重庆蜀军政府聘为顾问,并委为代表与滇军谈判。后经往成都,投靠尹昌衡,受到重用。四川统一后,胡景伊被委为军团长,统辖各师。不久,重庆镇抚总长夏之时辞职出国留学,胡景伊兼任镇抚总长
) K6 W7 O5 ~# ^$ ?尹昌衡、胡景伊以及除熊克武外的四个师长,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教官或毕业生。四川武备学堂是四川创办的第一所军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17
事学堂,其毕业生分配到四川新军,渐渐成为川军中、上级军官。尹昌衡、胡景伊掌握了军政大权后,更进一步安置和重用武备生,以至武备生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开始形成了武备系。武备系是当时川军中唯一的派系。军中设有武备同学会以相联系,首脑人物为尹昌衡和胡景伊等3 I. E2 h" g" |/ W: p
1912年夏,因西藏发生暴乱,危及四川,都督尹昌衡电告北京政府,自请督师西征。袁世凯准如所请,委尹昌衡为征藏军总司令,由胡景伊代理四川都督。尹昌衡亲征藏边,平息了边境骚乱,驻扎在川西。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生,孙中山决定领导国民党人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尹昌衡加入了国民党,袁世凯担心他也加入讨袁行列,便蓄意扶植共和党籍的胡景伊,而胡景伊也趁机投靠袁世凯。
- T6 ]1 ?% N7 k: g" X! J1913年6月,袁世凯正式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解除了尹昌衡的川督职务,任为川边经略使。四川革命党人对此事十分愤恨,派出吕超等赴安雅安见尹昌衡,密邀他返省复政讨袁。尹昌衡于7月3日回到成都,胡景伊被迫避居昭觉寺。但是尹昌衡不敢复政反袁,在袁世凯的严令催促下,于7月底又返回川西。二次革命后,尹昌衡还是遭到袁世凯构陷下狱,直至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出狱,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后归隐成都,以著书自娱,1952年病逝。' q; i2 N5 \; F' f' {8 S
1913年6月,胡景伊被袁世凯任为四川都督。其时,正处在二次革命酝酿和爆发之际,胡景伊秉承袁世凯的旨意,镇压四川的革命党人。首先,他企图编遣由革命党人组成的驻重庆的熊克武第五师。第五师是辛亥革命时在上海由川籍军校学生组建的蜀军演变而来,革命性较强。熊克武面临胡景伊的压迫,是否起兵反袁还犹豫不定,但重庆革命党人和第五师的旅团官兵群情忿怒,要求起兵,熊克武才最后下了起兵的决心。
: I) E+ W0 ]8 Q* k* Z" A: I  U. P! Q由于当时江西、南京、上海等地的讨袁战争败局已定,重庆革命党人决定西上讨胡。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重庆是二次革命最后宣布独立的重要地区。熊克武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下设民政部、军政部。熊克武任总司令,杨庶堪任民政部长,刘植藩任军政部长兼参谋长,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督中路之师。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18
讨袁军计划兵分三路,由第一支队取中路经永川、荣昌、隆昌,进取泸州;由第二支队扼守合川,防御北路;第三、第四支队防御南路,分拒滇、黔军。与此同时,胡景伊令驻泸州的第一师师长周骏发兵进攻重庆,由王陵基模范团及川军第二、第三师编组为一支队,由北路南下,由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编组一支队沿江东下。8 W" B* _& Q' `3 j- A
8月12日,袁世凯又命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翙、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派兵合攻重庆。四都督遵令拨队援川。战争开始后,两军在隆昌、泸州一线展开血战。开始讨袁军节节胜利,几乎攻下泸州,但终因兵力不足,伤亡严重。9月后,刘存厚部攻克资中、内江,王陵基部占领南充、定远、合川。与此同时,黔军黄毓成部占领綦江,逼近重庆,滇军叶荃部进至宜宾,陕军张钫部后临夔州。大本营重庆告急,吕超、余际唐率部还救,但熊克武等已于9月11日被迫撤退。
+ h% g! ^' z7 q0 F7 I+ l9月12日,黔军占领重庆。川军等杀戒大开,讨袁军或被杀,或逃亡,很快瓦解。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同时,整个二次革命战争也完全沉寂。胡景伊投靠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重庆起义,本以为可以稳坐川督的宝座。然而,其后,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考虑到滇、黔两省会反对,特派自己的亲信陈宦于1915年3月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赴四川坐镇。而胡景伊则被调到北京,任参政院参政,授以将军府毅武将军,从此失势。抗日战争期间,胡景伊曾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病逝。
+ s1 N7 c5 ~9 Q7 F陈宦是湖北安陆人,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及日本士官学校。清末曾任武卫前军管带,四川新军协统、云南新军协统、云南讲武堂堂长、奉天督练公所总参议、新军第二十镇统制等。民国成立后,任参谋次长,授以将军府成武将军,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1915年5月底,陈宦受袁世凯派遣,率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三混成旅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到达成都,后出任四川将军(都督改称将军)。陈宦到达四川以后,控制了全部川军及全省政务。8月,帝制运动开始后,陈宦多次通电恳请袁世凯“迅择吉辰,举行大典”,是袁世凯称帝的积极支持者。
( ]) B2 V: `8 j) o8 P8 i同年底,蔡锷逃离北京回到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1月,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中路主力军经贵州毕节入川,进攻纳溪、泸州。陈宦急令川南镇守使伍祥祯等部抗击护国军,同时急电袁世凯派兵增援。1月5日,袁世凯令曹锟、张敬尧组织征滇军,入川进攻护国军,由第二路总司令张敬尧统一指挥入川的北洋军。护国军入川以后,连战皆捷,1月21日击败伍祥祯旅,占领叙州,并向泸州进逼。由于护国战争声势浩大,护国军在四川节节取胜,使得部分川军将领也决定倒戈反袁。1月31日,刘存厚在纳溪宣布加入护国军,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锷军入纳溪。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19
2、3月间,滇、川护国军与张敬尧、曹锟、陈宦的北洋军在泸州、纳溪一线展开连场血战。泸纳之战在上一章中已有叙述,这里不再重复。在战争的过程中,四川人纷纷组织起来,支援护国军,甚至拿起武器,直接参战。国民党籍的川军将领熊克武、但懋辛等组织四川义军,配合护国军作战。到3月中下旬,护国军攻克纳溪、江安、围张敬尧于泸州城内。在这种形势之下,四川将军陈宦不得不求蔡锷停战议和,以保住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地位。5月22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和袁世凯断绝关系。" o, a: f3 L/ ^/ _
6月6日,袁世凯病死,护国战争结束,陈宦为川军及四川人民所迫,无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蔡锷出任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不久,蔡锷因病赴日本治疗,入川滇军总参谋长罗佩金出任四川督军,入川黔军总司令戴戡为四川省长。这样,四川落入滇、黔军阀的控制之中。当时,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罗佩金秉承唐继尧的旨意,尽力搜刮四川的财富,掠夺盐税,强令四川人民负担入川滇、黔军的军饷,由此,与四川军民矛盾日深。( `  P/ g& {% O+ ~2 X& F
罗佩金又奉行“强滇弱川”的政策,扩充入川滇军,压制川军。1916年冬,罗佩金召开编遣会议,裁减川军,激起川军五师长联名通电控诉。1917年3月,罗佩金又以武力解散川军第四师,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刘罗之战爆发。4月24日,罗佩金战败退出成都,北京政府免去罗佩金四川督军职,由戴戡暂代。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刘存厚与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戴戡身亡。0 Y, L2 O/ l" N$ W
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道刚,字莑池,四川双流人,1877年生。1901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3年回国后,历任四川武备学堂教习、四川新军管带、标统、代理协统、四川陆军小学堂监督等。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咨议、川军第一师师长等,是继尹昌衡、胡景伊之后,川军武备系首脑之一。周道刚出任四川督军不久,云南军阀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发动了靖国战争,率滇黔联军进攻四川。12月3日,周道刚与四川查办使吴光新战败撤出重庆,周道刚率残部败走永川、资中,从此脱离军界。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在成都令川军第一、二、三师重新部署,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
+ X: z; g, t& l0 C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熊克武虽然出任督军之职务,但是,当时四川已在唐继尧的控制之下,滇黔军将领占据了重要职位和地区,如赵又新任四川军务会办,王文华任重庆镇守使,顾品珍任叙泸镇守使,叶荃任夔万镇守使等,熊克武实权不多。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20
唐继尧为了牢固控制四川,并进一步向陕西、湖北扩张,于1918年9月以五省靖国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到重庆召开了联军会议,并抛出一份《川滇黔三省同盟计划书》。对这份实则“亡川”的同盟书,熊克武感到难以接受,拒绝在上面签字。唐继尧暂也无奈,只得于10月8日离开重庆返昆明。川军武备系首脑人物前期为尹昌衡、胡景伊等,后期主要为周道刚、刘存厚等。自从靖国之役周道、刘存厚相继被逐出四川,武备系已日渐没落。在1918年及1919年间,主政四川的,是以熊克武、杨庶堪为首的国民党势力。然而,四川国民党势力却又分裂为“九人团”和“实业团”两个派别。
  ]9 o% {2 r, w5 n& L2 ^两派不断磨擦斗争,终于爆发了倒熊之战,实业团失败被逐出四川。九人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熊克武为首的派别。成员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九人。九人在早年均留学日本东京,因都是同学、同乡,过往甚密,遂被大家称为九人团,久而久之,形成派别( K, H4 C' D( M2 p, {
1917年熊克武任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和1918年任四川督军时,任李蔚如为参谋长,但懋辛为第一师师长,喻培棣为第一旅旅长,余际唐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庆镇守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吴秉均为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刘光烈为政务厅长,以此掌握四川的军、民、财大权。九人团在发展中,竭力排挤四川国民党另一派别——实业团,激起尖锐争斗。实业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谢持为首的派别。 ( H" n/ ^& }( a: i1 \/ m
谢持是四川富顺人,字慧生,1876年生。1906年加入同盟会。次年赴成都,成为四川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11月,与熊克武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事泄逃往广东。1909年,谢持等到陕西组织一牧场,计划以实业为根据,容纳更多同志,待机而动,遂成立四川同盟会内第一个小团体实业团,设机关于成都。实业团成员主要来自同盟会中四川高等学堂和通省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四川教育界同盟会党人。骨干人物有谢持、张培爵、夏之时、颜德基、黄复生、卢师谛等。辛亥革命后,这批人投身军政界,成为长衫子军人,占据要津,渐与熊克武、但懋辛为首的九人团发生矛盾。0 |  q, T8 |! i; `
熊克武出任四川督军后,利用整编军队之机,对实业团石青阳、吕超、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部军民多所排挤,双方矛盾激化。另外,熊克武对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四川省长亦心感不满,熊、杨之间亦矛盾重重。实业团遂与杨庶堪联合,拥杨倒熊。其时,谢持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内务部长、秘书长等职,对此亦有表示支持。- g/ j  E0 t2 G
1920年春,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3月,唐继尧下令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国军总司令职。5月,又任命吕超为四川靖国军总司令。5月下旬,吕超、石青阳等率部从绵阳、中江攻成都;滇军顾品珍、赵又新部从川南攻成都;黔军王文华部与实业团黄复生部在重庆、綦江一带攻熊系余际唐部。熊克武得刘湘等部的支持,与滇黔军及吕超等部展开连场激战,开始声势颇振,取得不少胜利。但到7月,熊部遭到全面反击,难以抵挡,熊克武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于7月10日率部离开成都,退往川北阆中进行整编。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21
7月18日,吕超率军入成都,通电就任川军总司令,实业团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刘湘向熊克武建议,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熊克武表示同意,与刘存厚联络,刘亦应允。双方商定:在战事未决胜负之前,熊克武、刘存厚均不作四川督军,以刘湘为四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8月6日,刘存厚在汉中组织靖川军,自任总司令;率田颂尧、唐廷牧、张印本、赖心辉等部返川,熊、刘联合发动靖川之战
& ^" I: S. P9 p! v4 K8月下旬,刘湘指挥各部由阆中向三台地区战略开进:刘存厚部及但懋辛的第一军为右方面军,经绵阳、罗江、沈阳、广汉向成都进攻;第二军为左方面军,经中江、金堂与右方面军会合,然后合攻成都。9月8日,川军攻占成都,熊克武、刘存厚两司令部相继入城。接着,川军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龙泉山展开决战。川军集结兵力八十一营,滇军及吕超部共六十三营,双方激战十二昼夜
! N+ G9 f% _- C( i9月21日,滇军战败。随即,川军发起追击战,昼夜强行军,连克简阳、资阳、隆昌等县。10月3日,川军咬住溃败的赵又新部,将其围困于泸州,赵又新被击毙,顾品珍和熊克武商定,准其回滇倒唐,滇军全部退出四川。10月上旬,刘湘指挥川军分三路直攻驻重庆的黔军。黔军抵抗,节节失败。10月15日,川军攻占重庆,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仓皇乘轮船只身逃往上海,残部由卢焘代总司令率领,逃回贵州。熊、刘联合发动的靖川之战,将滇、黔军全部赶出 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熊克武、刘存厚联合发动靖川之战胜利后,熊、刘之间的矛盾立即产生并尖锐,驱刘之战随之展开。
) X* o8 v$ N  ~" b$ o" v1920年9月10日,刘存厚在成都设立北京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公署。10月30日,熊克武在重庆设立广州军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公署。熊、刘势不两立。这时,川军实力派刘湘等便成了关键人物。结果刘湘拥熊反刘,使熊克武在军力上压倒刘存厚。11月5日,但懋辛、刘湘会同各军将领商定了解决川局善后的六项办法,主张川人治川,实行地方自治
* n8 O2 Z& r! {% a12月10日,但懋辛、刘湘、刘成勋等二十余位川军将领在熊克武授意下,联名分别致电刘存厚、熊克武,正式提出自治主张,请两人在五日内作出决定。12月16日,熊克武通电拥护,并于29日通电自解四川督军职。刘存厚依仗北洋军阀,反对自治。12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熊克武为四川省长,刘湘为重庆护军使。
0 f; q% @& R. y9 P- t% O1921年1月,熊克武、但懋辛、刘湘等通电反对。2月28日,熊克武、但懋辛、刘湘、刘成勋等联名通电,宣布刘存厚依附北洋军阀,违反民意,反对自治,应予驱逐。随即,熊克武命令但懋辛率第一军,刘湘率第二军,刘成勋率第三军,以刘湘为前敌各军总司令,分三路夹击成都,发动了驱刘之战。
$ c( l9 K( _9 d, M- W  H% E9 I战争开始后,刘存厚部即节节败退,赖心辉部前线倒戈,邓锡侯、田颂尧、刘斌、唐廷牧四部离心,刘存厚自知无法抵抗,于3月20日通电下野,率护卫营离开成都,间道离川逃往陕南宁羌。刘湘、但懋辛督军追击刘存厚部在四川的残敌。这时,第一军第五师师长何光烈通电勒兵停战。前线各部通电响应,驱刘之战停息。刘存厚遗留在四川的部队被各军收编。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23
刘湘,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889年生。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保送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在川军中任职。1916年在护国战争中,因阻击护国军有功,得袁世凯嘉奖,升任团长、旅长、授以陆军少将衔。1918年升任川军第二师师长。1920年在倒熊之战中站到熊克武一方,升任川军第二军军长。其后在靖川之战和驱刘之战中,地位拉高,实力膨胀。
& K. ^: u( t+ s1 u, l! C# t3 Q速成系则是指川军中主要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的军人结成的派系,其首脑人物便是刘湘。速成系的骨干人物有杨森、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张斯可、徐孝刚、王陵基、乔毅夫、傅常、鲜英等。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老速成;一是四川军官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新速成。此外,还包括与他们有师生关系的军人。) L  e8 r6 i3 l! k& d  e- ^; j* B
速成系形成于1918年6月,当时熊克武整编川军为七个师,刘湘任第二师师长,大量吸收速成系同学以代替其他学堂毕业生担任中、下级军官,并在合川开办军官传习所,以为羽翼,提出了“统一四川,问鼎中原”的远景目标。这样,速成系势力形成并不断膨胀。当时,武备系已经随刘存厚被逐出川趋于没落,第三军军长刘成勋虽是武备生,但却不用武备系而用第三军名义相号召。保定系和军官系(均在后面介绍)尚未形成强大势力,能与速成系抗衡的,只有熊克武的九人团。, M5 L7 o( b3 X. I. A: ^6 J
驱逐刘存厚之后,1921年6月,川军各将领在重庆召开善后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刘湘被推举为四川各军总司令。6月24日,刘湘又被四川省议会和川军各将领选为四川省省长。7月2日,刘湘在重庆通电就职,第二军军长由杨森代理。此时的第二军,下辖三个师、四个混成旅、两个独立旅,实力与熊克武不相上下。刘湘出任四川各军总司令和四川省省长不久,原鄂军总司令李书诚和鄂西总司令潘政道特致电川湘两省当局,请求出兵支援,协力驱逐直系军阀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王占元,以使湖北实行自治。
+ b+ N3 o& r9 A8 H. z湘督赵恒惕有机可乘,决定出兵。刘湘亦考虑若进占宜昌,即可获取一处问鼎中原的前哨要塞,于是决定出兵,川鄂战争爆发。8月中旬,刘湘自任援鄂军总司令,出动两师四混成旅,兵分两路攻鄂。唐式遵为第一路总指挥,由长江北岸东进;但懋辛为第二路总指挥,由长江南岸东进。北京政府免去王占元本兼各职,特任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另派肖耀南为湖北督军,对付川湘军1 F1 X3 i! ]/ `  X0 k% U* o
8月19日,川军攻占巴东,随即夺取姊归,进逼宜昌。9月初,川军两次猛攻宜昌,不克。吴佩孚攻下湖南岳州后,即回师西援,于9月14日赶赴宜昌,发起反攻,于9月22日解宜昌之危,随后收复鄂西。11月下旬,刘湘又调集大军三路攻鄂。吴佩孚恐奉军南下和南军北进,遂与刘湘议和。双方代表订立川鄂停战分防条约,吴佩孚部孙传芳第二师驻宜昌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24
12月下旬,川军陆续撤出鄂境。1922年3月7日,川鄂和约正式签订,共七条。主要内容有:川鄂两军,各退回原来驻地,川鄂两军会同派军剿灭川鄂边境匪患。川盐运销楚岸,川鄂两省平均分配盐税收入。至此,川鄂战争结束。在川鄂战争中,川军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但刘湘却与孙传芳勾结上,结拜为盟兄弟,订立攻守同盟的密约。同时,刘湘还与肖耀南拉上关系,在汉口设立了办事处,派乔毅夫为驻汉口代表。 0 q2 b) X( @) {7 \# j5 Q% E
熊克武虽于1920年12月30日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但仍控制第一军,一直企图东山再起,总揽四川军政大权。对刘湘实力的大增,熊克武深感威胁。早在驱刘之战后,熊克武、但懋辛就暗中支持刘湘的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陈能芳背叛刘湘,但陈能芳事泄被刘湘扣押。此时,熊克武获知刘湘与孙传芳结盟后,深感于己不利,便煽动川军各部联合与刘湘为敌。刘湘鉴于川军各部多已站在熊克武一方,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手法,于1922年5月14日通电辞去本兼各职,由王陵基代理总司令,向楚代理省长,而暗中,却在调兵遣将,准备与第一军作战。+ N2 C+ _  i$ O+ T9 ^
6月,刘湘电令汉口的乔毅夫速往宜昌与孙传达室芳密谈,请孙传芳即时派兵入川支援。但是,在刘湘尚未部署妥当,孙传芳也未派兵的情况下,7月初,第二军军长杨森突然提前进攻驻忠县和万县的第一军一主力。于是,四川一、二军之战爆发。% E. u+ D4 J1 C
7月12日,成都各军组织省联军,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四川军总司令兼省长,推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指挥,决定进攻重庆,支援第一军。战争初期,第一军实行有计划撤退,接连让出梁山、开县、绥定、渠县等。然后在渠县、蓬安县交界处集结精锐,与杨森决战,双方激战六日
4 ^! L8 }/ w$ o2 P! t' K8月1日,刘伯承率军冲破杨森 部中央阵地,全军乘势猛攻,杨森大败,溃不成军。8月9日,省联军攻破重庆,杨森率残部退往夔府。败兵如惊弓之鸟,在黑夜中,一万多士兵竟被二百名追兵缴械。8月20日,杨森再退到湖北利川、宜昌,依附吴佩孚。此时,刘湘以在野之身,避居重庆王家沱义新纱厂。他通过大邑同乡刘成勋及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等出面疏解,取得各方面同意,被允许率领随身卫队,由刘文辉派兵护送回到大邑县安仁镇老家暂作栖隐。1 j4 m$ o& a% u- o
一、二军之战后,第三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主持四川军政。刘成勋,字禹九,四川大邑人,1883年生。早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在云南新军中任队官、管带等。辛亥革命后回四川,历任川军旅长、第一混成旅旅长。熊克武任督军后,被委为第四师师长。1920年在倒熊之战中通电拥熊,后被熊克武任为第三军军长。1922年一、二军之战中,刘成勋被川军各部推为总司令兼省长,支援第一军击败了第二军。
0 |; W6 ^, \4 l; y/ n" u0 C1922年10月,刘成勋在成都主持召开善后会议。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七师师长陈国栋自恃有功,要求升任军长。刘成勋、但懋辛及四川边防军军长赖心辉为巩固既有势力,不愿他人提升军长,与己抗衡,在会上提出废军长制和分期裁兵方案。邓锡侯、陈国栋及第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竭力反对,因第一、三、边军人多,遂获通过,这样双方结下仇怨。
, c6 P, m0 B, l0 j  H1923年1月5日,刘成勋以川军总司令名义通令全军裁兵。1月29日,刘成勋借口陈国栋擅自收编何金鳌部,电令解除陈国栋第七师师长职,派兵武力解决陈部。邓锡侯与陈国栋同为保定军校同学,又一起反对废军长制,唇亡齿寒,于是起兵援陈。2月10日,刘成勋下令讨伐陈、邓,但懋辛、赖心辉举兵响应,形成一、三、边军与三、七师之战。2月,邓锡侯、陈国栋挥师西上,围刘成勋于成都。后赖心辉边防军开到,邓、陈解围而退。一、三、边军推赖心辉为总指挥,率兵追击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5:27
邓、陈退至德阳,田颂尧率第二十一师支援。于是,形成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邓、陈、田退至潼关,得到老长官刘存厚奉吴佩孚令,带来大批军火补充,士气转旺,在黑虎寨坚守七天七夜,赖心辉久攻不下,师疲而退。邓、陈、田乘机追击,至绵江、中江一带双方呈胶着状。3月下旬,邓锡侯突发奇兵,间道偷袭成都,围熊克武、刘成勋于孤立无援的空城。这时,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率兵抵成都,双方协商,刘成勋等让成都与刘文辉,刘文辉网开一面,让刘成勋等部出城。- {" \2 ]( V6 g$ M( a
3月30日,刘成勋通电辞职停战,率部撤离成都。4月2日,刘文辉入成都。4月5日,邓、陈、田部也开入成都。至此,这场四川军阀大混战宣告结束。然而,这场大混战刚一结束,另一场更大的战争——四川讨贼之战随即爆发。而这场战争的性质有些不同,这是吴佩孚支持的杨森、刘湘等川军及五省北军与孙中山任命的四川讨贼军总司令熊克武等西南军队之战,是南北在四川的最大一次战争。- r# M  o7 h. k. ]
就在四川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混战时,直系军阀吴佩孚为武力统一中国,乘机动员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兵分鄂、陕、甘、黔四路入川。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刘存厚等川军呼应,拥护刘湘出山,并推举他为四川善后督办。/ n( j( y( x, h8 h. U
1923年4月,孙中山回粤复任大元帅,兴师讨贼。孙中山说服熊克武,与四川国民党实业团联合讨贼,双方表示同意。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省长,赖心辉为前敌总指挥,统率一、三、边军与石青阳、吕超、颜德基等部。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亦派兵入川助熊讨贼,形成南北大战
" T$ Y9 b7 Z9 I! _. h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杨森率部沿长江入川,4月6日攻占重庆,继续率大军沿成渝大道直取成都。其他北军亦分别从陕、甘、黔入川。5月,杨森主力在资中县被讨贼军主力击溃,退回重庆。9月,讨贼军会集重庆,昼夜围攻,达一个多月,死伤惨重。
* H; o6 p/ k% f' Z* `% \( m10月16日,讨贼军攻克重庆,杨森退往万县。第二阶段战役开始后,讨贼军内部矛盾显露,追击不力。而吴佩孚调整部署,撤赵荣华职,任命黔军总司令袁祖铭为援川军总司令,任命刘湘为川康善后督办。吴佩孚又补充北军大量弹药,士气复振。11月,援川军攻梁山、垫江、长寿,讨贼军溃败,总指挥赖心辉差点被俘虏。12月14日,援川军又攻下重庆
. F( o) _* J# l7 l4 t2 h1924年1月27日,杨森出奇兵直扑三台县熊克武总指挥部,熊克武缒城逃脱。2月2日,熊克武通电辞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职。同日,杨森、刘湘围攻成都。2月8日,刘成勋通电辞去四川省长职。2月9日,成都被攻破,刘成勋率残部退往川南及康定地区。刘湘、袁祖铭率部紧追熊克武残部。3月,熊克武率四川讨贼军残部离川入贵州,辗转赴广州。从此,第一军在四川势力瓦解。孙中山发动的四川讨贼之战亦告失败。5月,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讨贼之战后,杨森被委任为四川军务督理(相当督军),大权在握
! \) L  t$ D( e杨森,号子惠,四川广安人,1884年生。1908年加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第十七镇任职,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王陵基部任营长。二次革命时,私下跑到熊克武部参加讨袁,兵败后被滇军俘虏,得滇将黄毓成赏识,后在滇军中任靖国二军参谋长、混成团团长等。1920年在靖川之战中转投川军,任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第九师师长,靖川军第二军总敌总指挥,杨森在速成系中崭露头角。# v4 V& h2 E8 I  I9 k/ \6 p6 |5 b+ J! x
1922年,刘湘将第二军军长一职交给杨森,杨森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李树勋、王兆奎、王缵绪、郭汝栋、范绍曾等都是他的部将。于是,速成系分裂成刘湘的旧二军和杨森的新二军两个系统。在一、二军之战中,杨森部惨败,退往湖北投靠吴佩孚。在讨贼之战中,杨森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卷土重回,击败了熊克武的讨贼军,掌握了四川的大权。对于杨森的后来居上,刘湘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暗中联络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形成“三刘一赖”的反杨联盟,并对杨森之王缵绪等部进行策反。而杨森入据成都后,正踌躇满志,对此产并不觉察。他把持四川兵工厂、造币厂,独占自贡盐税,并趁机扩充部队,准备以武力称霸全川
9 X+ E& b7 Z) S4 |0 V6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曹锟、吴佩孚倒台,段祺瑞重新执政。刘湘等即决定投靠段祺瑞,派张斯可、乔毅夫到京,通过国务院秘书长邓汉祥(曾任四川都督府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10-1 16:51
与其说杂牌的话,倒说地方军阀更恰当。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10-1 16:54
桂系也是杂牌吧?但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王牌“钢七军”名列国军10大王牌之一!
作者: 姚木平    时间: 2012-10-1 19:08
长见识了,谢谢!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36
副官长)向段祺瑞要求,撤免杨森,还川政予刘湘。段祺瑞知道刘湘已归心,决意扶刘抑杨。1925年2月7日,段祺瑞参照刘湘的建议调整四川军政首脑,特任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节制全川部队,委任杨森督办四川军务善后事宜;免去邓锡侯省长之职,由赖心辉继任;免去田颂尧帮办之职,由刘文辉继任;又任命刘成勋为西康屯垦使兼管民政。这样,刘湘策划的“三刘一赖”联盟隐然形成。3月,刘湘等又联名致电段祺瑞政府,要求调杨森赴京任职。杨森决定发动统一之战,以武力统一四川: M" ~- l3 N# N) o
4月12日,杨森下达对赖心辉、刘成勋两部讨伐令,分兵五路,向赖心辉、刘成勋以及刘文辉、陈洪范、陈国栋等部进攻,连战告捷,很快就占领了七十二个县,其军队也扩充到十九个师又十二个混成旅。段祺瑞见杨森咄咄逼人,于5月明令免去他在四川的职务,调往北京署理参谋总长。杨森不肯离川,只在成都遥领参谋总长职5 z4 V% d) c* m' F3 n+ o5 P
被击败的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等部退往重庆,依靠刘湘,联合邓锡侯以及黔军袁祖铭,组成川黔联军,共同倒杨。公推袁祖铭为联军总司令,邓锡侯任前敌总指挥,刘湘只任后勤总司令,居幕后操纵。7月1日,联军下达作战令。7月8日,杨森亦下达作战令,向联军进攻。7月中旬,两军在永川、大足、荣昌一带激战。开始,杨森获胜。$ u( x% T' f8 e  `: m
后来,他急于寻找联军主力决战,因大意而使王兆奎师被邓锡侯部击溃。7月21日,联军全线发起进攻,杨森被迫退往沱江右岸。正当杨森调集兵力,准备反攻之际,7月31日,早已被刘湘收买去的杨森部主力师师长王缵绪背叛杨森投靠刘湘,通电停战,使杨军全线震动。8月4日,联军强渡沱江,全线推进,杨军溃败,逃往乐山。8月10日,联军攻克成都。杨森派人与联军谈判停战。联军一定要他交出全部兵权,只留一个营护送其至奉节
) ?" K7 U# D/ j) d9月4日,杨森被迫通电将所部交由刘湘节制,自率残兵到宜宾。9月9日,杨森将曾逼他交出兵权的第三军军长李树勋伏杀,再逃往横江、万县。11月1日,杨森自奉节乘船往汉口,再投吴佩孚。刘湘联合黔军袁祖铭将杨森击败后,于9月在自流井召开善后会议。但在会议上,刘湘与袁祖铭因分赃不均,关系迅速恶化。当时,重庆由刘湘、袁祖铭合驻。刘湘有潘文华、鲜英、李雅材、兰文彬等师、旅,而袁祖铭亦有两师一警卫旅。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40
1926年1月24日,袁祖铭返抵重庆,立即下令增调黔军四个团入城,在浮图关、两路口、磁器口等要地配置重兵,战争一触即发。而这时,刘湘正滞留成都,处理善会议未完事情。重庆各界深恐战祸再起,乃分推代表,向川、黔军呼吁和平。袁祖铭佯装接受民意,邀川军将领会商,达成协议,城内除留少数军警和警卫队外,所有川、黔军各部均于1月30日,移驻城外/ P) G- P4 X5 o/ _: D
但1月29日,刘湘部队正移驻时,袁祖铭突然策动鲜英师何金鳌部哗变投袁,鲜英仅率残部一营突围与兰文彬会合。1月30日,袁祖铭又派兵攻击刘湘部守城卫队,占领驻渝机关,收缴川军守卫部队枪械,追击已撤退至白市驿等地的兰文彬、鲜英师,将刘湘的主力部队全部逐出了重庆。这事,史称江巴事变(又称渝变)。8 c/ u3 {* N- G* l- X3 k8 q& f8 j$ Z
江巴事变成为驱袁战争的导火线。刘湘主力被袁祖铭逐出重庆以后,刘湘决定驱逐袁祖铭出川。但是,当时刘湘的部队被分别隔于上、下川东,无法集结,被迫又向在统一之战中战败赴汉投靠吴佩孚的杨森谋求合作。杨森亦想乘机再起,加上川军将领邓锡侯、田颂尧等因与刘湘分赃失和,亦欢迎他回川。于是,刘、杨在武汉签订了“丙寅公约”。公约规定:归还原来杨森所属的兵权,与刘湘合作收复重庆后,下川东则为他统治范围。. }7 U9 {6 B- g$ O, p
3月1日,杨森返回川东万县,召旧属六部来归,很快得八万余众。4月20日,由刘湘部师长兰文彬发出讨袁通电,接着,刘湘、杨森、赖心辉部师、旅长联名通电响应。5月5日,川军兵分上川东、下川东两路,由刘湘、杨森分别统领、夹击重庆,刘文辉亦在川南发起进攻。5月18日,刘、杨联军兵临重庆。5月21日,川军进占重庆。袁祖铭于5月下旬和6月上旬率黔军全部离川返黔。驱袁之战后,杨森控制了下川东各县,势力与刘湘不相上下,彼此都寻找吃掉对方,进而独统全川。然而,全国政治形势的发展,迫使川军将领要作出何去保从的抉择。
1 m3 h' R6 k) l4 \7 D) Z5 N1926年6月,广州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深入湖南,攻克长沙、岳阳,兵锋直指武汉,川省震动。慑于北伐军威力,四川军阀亦投机革命,派代表与北伐军联系。8月13日,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联名发出讨伐吴佩孚的通电。尽管如此,川军各部仍首鼠两端,坐观时变。当时,北伐军为了防止川军援助吴佩孚,派出了四川籍共产党员朱德、陈毅到杨森部做工作。9月初,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之一,原川军将领刘伯承领导泸顺起义,以武力迫使川军易帜。
2 K' R8 K$ k$ \& h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声威大震,四川军阀见大势所趋,亦表示服从国民政府。11月,广东国民政府分别委任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军军长。12月,任命邓锡侯、田颂尧为第二十八、二十九军军长。至此,川军全部易帜(刘存厚于1929年7月被蒋介石任命为新编第十五师师长),改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归属国民政府统辖3 }) g6 O3 ~) m" _% \
川军虽然易帜,但其内部派别之争依然如故。除了刘湘的速成系,当时又已经形成了保定系和军官系。保定系是由川军中四川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和这三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的军人结成的派系。1921年熊克武发起驱逐刘存厚之战,邓锡侯、田颂尧、刘斌三个师战败退保宁,因三人为保定军校同学,又同为刘存厚部下,加上当时同处困境,利害一致,初步形成保定系。  O" {% U0 F  `) d; G  l' Q# G
1925年在驱逐杨森之战中,保定生刘文辉崭露头角,跻身保定系首脑之列。之后,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同驻成都,形成保定系三首脑。川军易帜后,刘、邓、田三军在成都设立三军统率办事处,后改名三军联合办事处,刘文辉为处长,邓锡侯、田颂尧为副处长,实行省城之军政、民政、财政三统一,与驻重庆的刘湘速成系相对抗。军官系是川军中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出身的军人结成的派系。由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毕业生比起保定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待遇明显差,使得四川军官学堂的毕业生以同学相号召,互相联系,彼此照应,初步形成军官系' N. V1 ]0 R$ u# R7 Z0 x/ S% n
军官系实际形成并具有相当实力是在1926年间。当时,军官生李家钰由川军第一师师长升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他与第十一师师长罗泽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42
洲等在成都组织群益社,以联络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及蜀军将弁学堂速成队的同学,不断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军官学堂同学,两人成为军官系的首脑。李家钰驻遂宁,罗泽洲驻南充,并与驻万县的杨森合作,与成都的保定系、重庆的速成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川军易帜后,内战不仅没有消除,而且还更激烈,在此后的数年间,又爆发了连场大战。
1 F% v* |4 W3 S  A先说杨森,在易帜之前,即已进行投机,出兵配合吴佩孚部作战,进攻鄂西,夺取了枝江、松滋、公安、石首等县,还想往东推进,结果被国民革命军击败,狼狈逃回万县。易帜之后,杨森感到四川各地已难插足,念念不忘再往鄂西发展。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蒋介石指使粤、桂、川、黔军阀兵分六路,会同两湖军阀会攻武汉。刘湘被任命为第五路总指挥,杨森被任命为第五路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私下对杨森许诺,攻下武汉后,汉阳兵工厂归杨森管辖。杨森见有机可图,自然积极卖命。+ T8 V4 \1 _; I0 R: g" a
5月5日,杨森率四万五千人自万县东下,以范绍曾部为先锋。驻宜昌的夏斗寅部背叛武汉国民政府,乘机顺流而下,为杨军开路。5月21日,杨军占领武汉外围仙桃镇,夏斗寅部占领汀泗桥、贺胜桥,武汉震动。当时,武汉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已赴河南作战,留守武汉的叶挺部急赴前线,击溃夏斗寅师。同时,武汉国民政府急调唐生智第八军李云杰师包围进犯仙桃镇的杨森部。6月8日,李云杰部发起进攻,杨军大败而逃至潜江,立足未稳,又遭到追击。仙桃镇之战,杨森被歼七个团,其直辖第九师几乎全军覆灭。; ?) L2 `3 W6 Z/ X3 T
武汉国民政府又调动鄂北一带的部队截击西逃的杨军。杨森唯恐归路被截断,于6月24日率范绍曾、白驹等抢先上了福川轮,逃回四川。不及上船的残部或逃散或被歼,向成杰一师被湘军程潜部收编。正当杨森准备退回万县时,发现刘湘已派兵进驻万县,将他拒于夔门之外。刘湘虽然接受蒋介石之命出任第五路军总指挥,但出兵攻打武汉国民政府的,却是杨森的部队,他自己没有受到损失。及至杨森溃败,他又企图占有杨森的驻地。正当杨森走投无路,进退为难的时候,邓锡侯、刘文辉等乘虚进袭重庆,刘湘见势不利,即让回万县给杨森,回师击退邓锡侯等的进袭。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46
11月,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后,辗转入川,投靠杨森。杨森对吴佩孚倍加关照。此举遭到四川各界人士激烈反对和指责。蒋介石也甚为恼火,明令免除杨森本兼各职,由师长郭汝栋取代其第二十军军长之职。但杨森不肯交权,与部将的矛盾激化。1928年1月,刘湘奉蒋介石命令,接收杨森所属各部。刘湘认为倒杨时机已到,但又不便出面,于是指使赖心辉、郭汝栋、范绍曾、吴行光,组织“四部倒杨”。
; Z% `) D3 j9 J  l2月,借范绍曾为父亲做六十大寿之机,四部在长寿举行倒杨秘密军事会议,组织“讨杨逮吴联军”,由赖心辉兼任总司令。4月,赖、郭、范、吴四部对万县形成战略包围,杨森退出根据地,将主力向开江转移。刘湘以为大功告成,即电告蒋介石邀功。但5月18日,倒杨联军在开江任市铺附近与杨森部决战,却惨遭败北。刘湘借四部倒杨的目的未能达到,但也坐收渔利,得到了范绍曾师的全部武装和江北一线的防地。刘湘自易帜后,对外积极投靠蒋介石,对内则大力发展势力,不断分化和打击异己。他长期占领四川繁荣富庶之区重庆,控制长江,势力不断坐大。; I, F% s3 X2 X% U: o
1928年9月23日,刘湘与保定系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三军长在资中县举行会议,就统一意志,裁编军队及组织省政府三大问题达成了协议,由刘湘出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邓锡侯、田颂尧等为委员。这次会议将川军其他各部屏之于外,激起各军怨恨。10月10日,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主席,李家钰、陈书农为副主席。八部同盟决定联合向重庆刘湘进攻,发动了下川东之战。8 Z9 |# i) Y- h1 P. a
刘湘闻讯后,即拉拢刘文辉,让刘文辉等牵制同盟各部,致使真正能向重庆进攻的仅得杨森、罗泽洲两部。杨、罗原计划联合同时进攻,不料罗泽洲为抢占重庆,于10月中旬率先出兵,以至孤军突进。10月17日,刘湘集结主力,亲自督战,在江北一碗水地区迎战罗泽洲,激战两日,罗部溃败。10月19日,刘湘挥师东下,截击来犯的杨森部。10月20日,刘湘在长寿铁山坪发起猛攻,杨森部大败,逃入李家钰防区。刘湘连克梁山、忠州、万县等二十三县,尽收杨森下川东防区,收编了杨森近三万人以及郭汝栋部,势力大振。
* E! |( v- d2 i八部同盟在反刘湘的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深怨刘文辉支持刘湘,牵制李家钰等部不敢动作,导致战争失败,决心报复。同时,罗泽洲、杨森在下川东之战失去防地后,与李家钰部同处一隅,僧多粥少,也必须往外发展。
  o3 H3 ^; r4 L7 J. O8 O1929年4月,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四部在顺庆组织同盟军,推李家钰为总指挥,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刘文辉的资中、内江防区,发动了上川东之战。4月16日,同盟军出动,由遂宁经宁至向资中、内江发起进攻。4月19日,两军交战,刘文辉部守将向传义先收缩兵力,后发制人。激战两天后,突然全军出击,同盟军败北,退出遂宁。下川东、上川东之战,刘湘、刘文辉击败了八部同盟,势力大增,四川成了“二刘”天下。" |5 {1 T8 @. y, F! F& D
刘文辉,字自乾,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与刘湘同族,虽然比刘湘小四岁,论辈份却是刘湘的嫡堂叔。刘文辉幼年念私塾。十四岁后,先后就读四川陆军小学、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6年毕业回四川,在川军中历任参谋、营长、团长、混成旅旅长、第九师师长等,在四川军阀混战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1926年底,刘文辉随川军各部易帜,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不久又兼川康边防总指挥,并成为川军保定系第一号巨头7 l$ Q7 j2 Q  X" x) B$ w' M  d
1928年9月,刘文辉与刘湘在资中举行会议,刘文辉被推举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0月,南京政府正式发布此任命。下川东、上川东之战后,四川省政府改组,刘文辉仍任省主席。在十年之间,刘文辉不断击败对手,所部发展到十二万之多,防地除西康十几个县外,在四川则据有上、下川南,上川东等六十余县,等于大半个四川,且多是富庶之区
3 o% x6 w; y4 m此时的刘文辉,不仅图谋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48
一四川,还想囊括西南,问鼎中原。然而,刘文辉想统一四川又谈何容易!当时,刘湘也是拥兵十余万,同样想独揽四川大权。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也在谋求发展,未肯轻易俯首称臣。还有,1929年后,蒋介石又与唐生智、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打得不亦乐乎,也加速了刘湘与刘文辉关系的恶化。1929年3月至6月蒋桂战争时,刘湘认为蒋介石大有前途,通电拥蒋并出兵助蒋讨伐武汉的桂军。而刘文辉则支持桂系,与唐生智联系通电讨蒋。
9 m- B$ Q; C: n( p& Q, Y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刘湘根据驻京代表邓汉祥的密报,知道张学良率部入关助蒋,于是极力支持蒋介石。而刘文辉估计冯、阎将会获胜,则通电公开反蒋,并联合邓锡侯、田颂尧,准备出兵武汉,作为策应。结果,刘湘两度拥蒋,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支持,而刘文辉两度失算,陷于被动,虽还能保住四川省政府主席一职,但已成为蒋介石必欲除去的眼中钉。1930年11月,罗泽洲师内部哗变,罗泽洲被扣,罗部隶属邓锡侯第二十八军,邓早有去罗之心,即升陈鸿文为师长,到顺庆接管该师。2 E) u" V& X& o  Z5 n( K
1931年2月,罗泽洲逃到李家钰部,李、罗联合杨森,向顺庆进攻,企图以武力强迫陈鸿文交出该师,挑起了北道之战。结果,陈鸿文败退成都。3月,邓锡侯率兵进攻李、罗,刘文辉、田颂尧亦派兵助战。李家钰兵败,求刘湘援助,于是,刘湘出兵援李。5月间,在顺庆城周围,全川大小军阀队伍云集,形成互相对峙和牵制的局面,被迫罢战言和。北道之战,李家钰退据营山、蓬安两县,实际已依附刘湘,军官系从此衰落。邓锡侯失去所属刘、罗两部队及其防地,势力大弱。而刘文辉乘势占有了乐至、安岳、遂宁、潼南、蓬溪、南充各县,势力大增,川中仅乘下刘湘、刘文辉两强了。北道之战后,四川呈现二刘对峙的局面。
( @9 u% b( O' P4 g, t) s俗语说:“一山难藏二虎”,虽然二刘都在大唱“统一川政”,但又互不相让。1931年夏,二刘谈判合作,但毫无结果。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出路只有三条:一是一方主掌大权,一方为副手;二是一方向外发展,一方坐镇四川;三是兵戎相见,胜者为王。谈判的结果,唯有第三条路可走,双方都在厉兵秣马,调兵遣将,准备在战场上见高低。
: F- y: @4 V# c* H3 L1932年春夏间,刘湘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拟定了攻打刘文辉的“安川”计划。与此同时,刘湘尽力拉拢和收买川军将领,壮大自己的阵营。刘湘还利用刘文辉与田颂尧的矛盾,拉拢田颂尧反对刘文辉。继而又加紧与邓锡侯联络,致使田颂尧、邓锡侯都愿意站到刘湘一边,保定系分裂。当一切都准备好以后,刘湘已下决心向刘文辉开战。而刘文辉也别无选择,唯有积极应战。
6 b* q7 g( |  s9 k4 t5 U4 I1932年10月,二刘大战爆发。这是四川历史上规模最大军阀混战,战线绵亘千余里,川北、川西、川南战火纷飞达一年多,四川大小军阀邓锡侯、田颂尧、杨森、刘存厚、李家钰、罗泽洲等均卷入其中。双方投入兵力约三十万人,死亡达六万余人,耗资五千万元,四川人民的惨状可想而知。由于二刘大战经历的时间很长,其间又分成若干个大战役,所以需要从头细说。
! c6 B- }% m  r5 p$ M1 \1932年10月初,刘湘唆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和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罗泽洲,首先从南充下游李渡场向刘文辉部林云根部开火,但遭到第二十四军的反击,揭开了二刘大战的序幕。10月12日,以刘湘部师长唐式遵为首的全川九十四名师旅长通电讨伐刘文辉,并向刘文辉驻防的顺庆、隆昌、泸州等进进攻,二刘大战正式爆发。
2 n" g, ^5 R. g9 M5 u战争开始,田颂尧在刘湘的支持下,乘势力胁迫刘文辉撤出成都,刘文辉决定解决田颂尧,免除后顾之忧,再集中力量对付刘湘,于是,集结兵力于东大街、春熙路和少城一带备战,刘、田双方爆发了省门之战(又称刘田成都巷战)。11月16日,两军打响,战斗在市内进行,自西到东,无街不战,无巷不争。经历了煤山争夺战、东郊之战、北门簸箕街决战几个阶段,田颂尧部被困于城内西北一隅。这时,邓锡侯玩弄“中立”手段,出面调停,刘文辉急于结束战争,也同意邓的调停。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49
11月22日,刘、田双方达成休战协议:三军重新合作;刘军让出北道交通线;田军向新都撤退;城内两军恢复原状,由邓军执行中立任务。11月25日,省门之战结束。这场成都浩劫,刘军死五千余人,田军死四千余人,双方伤者一万余人,因战祸受灾的成都难民则达二万七千余人。在省门之战结束后,刘文辉急将大部分兵员东调,刘湘与刘文辉又在沱江流域打了一场大混战。刘湘以唐式遵为东路军总指挥,潘文华为南路军总指挥,王缵绪为北路军总指挥,兵分三路攻打永川、江津、潼南、大足等县。刘文辉则退守隆昌、泸州一线,以资中、内江、富顺、泸州县城为主要据点,企图扼沱江之险以抵挡刘湘之师。10月28日,刘湘出动飞机、军舰轰击泸州
! B/ F9 Z1 o1 f2 e+ _9 k+ `8 d# h11月18日,刘湘越过沱江,王缵绪攻打内江、唐式遵攻打富顺,潘文华攻打自流井。11月31日,唐式遵、王缵绪联合李家钰、罗泽洲、杨森三部沿沱江进攻泸州。刘文辉之师长夏首勋率第二、第三师主力阻击,刘湘久攻不下,只好放弃围攻泸州重镇,集中主力攻打富顺、内江。两军对峙,战线长达四十余里。在刘湘的强攻之下,刘文辉终将资中、富顺、内江等地丢失。刘湘秘密买通泸州守军,加紧进行炮击轰炸。12月23日,泸州守军军心动摇,被迫接受刘湘收编。
6 Y( M# Y3 q2 f& J& ^12月26日,刘湘进驻泸州并溯江而上,直取宜宾,刘文辉败退荣县、威远,沱江大战结束。沱江大战之后,刘文辉以夏首勋为一路,张清平为二路,林云根为三路,陈鸿文为四路,冷寅东为第一预备总指挥,唐英为第二预备总指挥,集中主力于乐山、井研、仁寿、荣县、威远一带,以荣、威为重点,设总指挥部于眉山。刘湘以一路总指挥唐式遵在自流井、荣县、威远一线;二、三路总指挥王缵绪、范绍曾在资中、内江一线;四路总指挥潘文华在富顺、宜宾一线迎战。12月4日,荣威之战在宝马场打响。
% C1 Q5 _  O) N12月10日,全面战斗展开,刘文辉投入七万兵力,刘湘出动五万人马,双方展开连场血战,伤亡惨重。由于刘文辉部顽强抵抗,刘湘部节节后退,转攻为守。这时,刘湘见战局对自己不利,于是派人向刘文辉议和。刘文辉打算乘胜进击,消灭刘湘,但12月19日,刘文辉旅长陈鸣谦突然在资中倒戈叛变,所部被刘湘改编为师。邓锡侯、田颂尧又背叛成都协议,出师援助刘湘,袭击刘文辉后路。杨森、李家钰也有进攻之动向。刘文辉权衡利害,不得不于12月21日令冷寅东在老君台与刘湘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2
签订停战书:刘文辉前线部队移驻乐山之笋子山及井研一线,其余部队仍屯原地,军部仍回省城;刘湘前线部队移驻荣县之白石沟、老林口、文昌宫一线。两军形成隔岷江而峙的胶着状态。荣威之战后,刘文辉内部军心涣散,将领不和。
! w3 N; |% `+ f) d* G3 Q7 V5 \1933年春,刘文辉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刘文辉及不少将领都认为,在省门大战和荣威之战中,邓锡侯都在暗中作祟,应该加以讨伐,但这意见遭到保定系军官的反对,认为保定系互相残杀,实属不明智之举。刘文辉一意孤行,于4月间以川西平原为中心,重新布置兵力,与邓锡侯展开了毗河之战。5月6日,刘文辉开始发动进攻。邓锡侯沿毗河布防,并主动放弃温江。邓锡侯部师长黄隐为阻止刘军进攻,将都江堰调剂流量的杩槎砍去,毗河水顿时猛涨,两岸泛滥成灾。刘军数次强渡未成,两军对峙一个多月。鏖战之际,邓锡侯决定依附刘湘,其部由刘湘指挥。
% Z- k( ]# C# s( |6月25日,刘湘、田颂尧、刘存厚、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六人联名通电,准备武力制止刘、邓纷争。刘、邓两军内保定系同学已无心再战,于新都三河场开会,签订和约,保定系内部停战议和,并打算脱离刘文辉。7月2日,刘湘指挥联军向刘文辉进攻。7月3日,刘文辉放弃井研,自知无法取胜,遂由冷寅东出面于同日致电刘湘,称“二十四军退出成都,拥戴其促进川事的统一”。7月8日,刘文辉率部撤出成都,通电辞去四川省政府主席职。7月14日,邓锡侯返回成都
/ n& }. X' y9 E/ o5 d9 @7月21日,刘湘率部进入成都。刘湘进入成都以后,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进击入川红军。刘湘为彻底消灭刘文辉,乘势力提出“先安川后剿赤”的口号,联合全川大小军阀在成都成立了安川军,分东、南、北三路,共一百一十个团,开赴岷江东岸与刘文辉对峙,岷江大战(又称安川大战)爆发。8月1日,刘文辉退集岷江右岸,发起反攻,但徒劳无功。双方隔江炮战,均无进展。刘文辉派参谋长刘吉甫到成都请刘湘息兵,要求政治解决争端,但谈判未成功。! V; r2 \# |. U" ?
8月13日,刘湘下令总攻。邓锡侯派人收买了刘文辉河防部队营长叶青莲投诚,岷江防线开了一个缺口,邓军主即抢渡过江,刘军守江部队惊惶溃败。此时,旅长彭韩又倒戈,刘军全线军心动摇,土崩瓦解。8月16日,刘文辉退至雅安。师长陈鸿文、旅长石肇武在邛崃被俘,石肇武被枪决。8月17日,刘文辉又撤离雅安,其所部夏首勋、林云根、张清平、冷寅东等被刘湘改编。刘湘见大局已定,也顾念叔侄之情分,不忍置刘文辉于绝路,便令各军停止追击。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3
9月,两军媾和,刘湘同意将雅安、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名山、洪雅等县划给刘文辉,刘文辉总算能偏安西康一隅,有个立足之地。而刘湘,则占有川东、川南、川西地区八十余县,军队扩展至十余万人,登上了四川霸主宝座,为全川归于统一奠定了根基。至此,二刘大战宣告结束,而长达十七年的四川军阀混战亦告结束。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 [# H3 q: o; W& X2 @2 m: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六路,分别以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存厚出任一至六路总指挥,对红军各方面军展开围攻,然而,却遭到失败,刘湘先后将刘存厚、王陵基撤职查办。
& e) W6 `" \4 L: r- R* ]1934年间,刘湘又在南充设立四川“剿匪”总部前方军事委员会,推出“神仙”军师刘从云为委员长。刘从云原是乡间测字算命先生,曾创立了一个“孔孟道”,自称道主,有道徒一万多人,刘湘等川军将领也入了道,营以上军官有百分之九十也是道徒,皆尊刘从云为军师。故此,时人讽刺刘湘拥有陆、海、空、神四大兵种。这次,刘从云用“神术”指挥“剿共”军事,结果被红军击溃二十多个旅。8 _2 z  u7 f; 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自江西突围,开始长征。蒋介石想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十个师到四川“援助”刘湘,电邀刘湘到南京面商机宜。刘湘到汉口时,即与从上海约来的邓汉祥密商,决定无论如何,要阻蒋介石派兵入川# \% K7 @) X$ ]+ t& I
10月20日,刘湘抵达南京。经过反复磋商努力,取消了蒋介石派兵入川的提议,达成了三项决定: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计划、指挥全责,中央尽量补助饷款弹药;二、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该团正副主任。12月10日,刘湘返加四川。: c' \& M7 y+ r- J& {8 G' A
1935年间,刘湘在蒋介石派去的参谋团的监督之下,积极参与了对红军的堵截和围追。蒋介石早想控制四川和西南,在派中央军入川“援助”刘湘“剿共”的提议遭到刘湘抵制后,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简称参谋团)的名义派其亲信进驻四川,1935年1月20日开始在重庆办公。参谋团以贺国光为主任,杨吉辉为副主任,下设第一处、第二处、政治训练处和总监处等机构。; s+ A; Z: _: ?
参谋团率康泽的别动队入川,指导监督四川的反共军务,实际控制了全川军队。它规定川军中师长以上军官要定期向参谋团汇报军事;向刘湘总部报告军情必须分报参谋团;参谋团向四川各路派员督察,实行监军;参谋团政训处派员到川军各军师设立政训处,还在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调训川军中营以上干部,进行分化和拉拢。参谋团别动队深入川康各地,进行“组训”民众,监视地方官吏活动。参谋团入川后对川军恩威并施,监督“围剿”入川红军,但遭到失败。% L) G+ Y% |; X- B" m1 ^
1935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形成了中央军控制四川的局面。6月,参谋团着手整顿川军,规定各军、师一律按现额缩减三分之一,军费减发三分之一。8月,参谋团又成立点验委员会,点验川军,核实名额。11月1日,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四川和西南各省的控制,改设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参谋团即行撤销。参谋团在四川近一年的活动,为蒋介石控制四川打下了基础。面对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控制和瓦解川军,刘湘深以为虑,不得不想办法对抗。
7 R5 Z+ r0 _8 o8 i0 ?3 P0 _首先,他在改组省政府时,尽量任用自己的亲信,如省府秘书长邓汉祥、财政厅长刘航琛、民政厅长甘绩镛、总参议钟体乾、川军参谋长傅常等,都是他的亲信幕僚。另外,刘湘还宣布废除近二十年的防区制,原防区内一切政权交给省府。在军队方面,刘湘仿效蒋介石组织黄埔同学会的方法,健全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4
先已有的松散组织武德学友会,作为团结、考核、控制军队的工具 ; t4 X' T2 K: G/ L! }4 P; S' ]5 _8 m
同时,着手联络民主人士和共产党人,共同抵制蒋介石。冯玉祥系统的汪导予、李荫枫、高兴亚,共产党人郭秉毅、张曙时、黄子谷、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其后,刘湘在武德学友会的基础上,又组织核心组织“武德励进会”,自任会长。武德励进会对外保密,会员全为实职营长以上亲信军官。
; Z! Z1 w( @* K* q. w3 y3 U武德励进会在川军中每团设有小组,起着团结、监视、控制部队,防范蒋介石收买部队将领等作用。在川军缩编点验中,刘湘的第二十一、二十三、四十四军共九十六个团,缩编为六十个团,但刘湘将其余部队又纳入于省府保安部队,改成二十四个保安团,实力削弱甚微。
8 V5 _! l* W# W: ]4 H' b1937年日寇正策动大举侵华,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刘湘认为,一致对外,可以转移蒋介石对准自己的矛头,决定改变拥蒋反共的方针,联共结友,参与抗战。这年春天,他派张斯可为代表赴广西,与中共代表及李宗仁、白崇禧签订了一个旨在“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川、桂、红协定》。此时的刘湘,激于民族义愤和对蒋介石排斥异己的不满,积极准备抗战,要让川中子弟为民族、为国家争光。
) B) m% l- s& V. B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同时通电全国,吁请一致抗日,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个通电请战的高级将领。8月7日,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力主抗战。他表示:“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回成都后,按南京政府部署,刘湘组编了两个纵队,分两路徒步出川抗日。他以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四十一军军长孙震为第一纵队司令、副司令,下辖六个师;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为第二纵队司令、副司令,下辖五个师,两个独立旅。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为副总司令;邓锡侯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部队组编虽然没有变,但两集团军却被蒋介石调往各处5 U" L' S3 Z  z# G$ w
11月12日,刘湘抵达南京,设长官部于赤壁路,由参谋长傅常主持事务,刘湘则急于和出种部队取得联系。11月中旬,日军沿京沪铁路和太湖南岸,分两路向南京进攻。刘湘当即向蒋介石请求将川军两个集团军调集起来,保卫南京,但蒋介石没有同意。刘湘本来是抱病出征,此时,旧疾突发,生命垂危。不久,被送往芜湖,再送往汉口万国医院就医。刘湘在病中,不忘抗战,稍有好转,即与来访者畅谈抗日大计。
+ m/ Q5 A3 I% v* U+ s1938年元旦,刘湘特发表题为《长期抗战中的四川》的元旦论文,重申四川支持抗战的决心。1月7日,刘湘在挥毫遣兴时,写下两句古诗:“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在某一天,他又在一张纸上写上杜甫《蜀相》诗中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又写下遗嘱,勉励出征川军英勇杀敌,“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5
1月13日,刘湘先后和冯玉祥、何应钦谈过话,不久吐血半痰盂,从此昏迷不醒。1月20日,刘湘逝世,终年四十八岁。刘湘逝世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恤,追赠陆军一级上将,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举行国葬典礼。刘湘是四川的大军阀,有反人民反共的罪恶,但是他能结束四川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应算一件功绩,尤其是他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光彩的一笔。
' T' {2 y+ \, N; \由于刘湘力主抗战,且“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极大地激励了川中子弟。在国民党军队中,川军打内战的恶名举国闻名,但其人员素质、装备等,却堪称中国最差劲的杂牌!此前的川军也曾参与对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作战,除了惨败、大败,没有更值得外传的战绩。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但就是这样一支如此不堪的队伍,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成为抗战最英勇的部队,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 W, a0 \1 Y# ^. x& r) w, C9 ~5 S
无数川军将士战死在抗日的疆场,前面提到的川军军官系首领李家钰(四川蒲江人),在抗战开始后历任第四十七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驻守河南,在豫鄂湘桂战役中,由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三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奉命担任掩护,在转移途中,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在成都南郊修建李将军陵寝。 : P% E- }0 `! h+ L& [6 {. b
徐州会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四川资阳人)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后在成都中山公园内铸铜像一座,并竖立“饶上将国华纪念碑”。. ?- }/ r  G1 e, T; B4 W3 X
二十二集团37年底编入李宗仁杂牌军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第四十一军前敌总指挥、代军长王铭章中将(四川新都人),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腾县一役,一二二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四千余人。在腾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一叁一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
- S( t8 Q) D: h" ]正是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王将军遗体安葬于新都家乡的国葬墓园。成都少城公园铸竖了王将军的骑姿铜像一座。
8 s# \. @+ f6 X第二十九集团军第一五0师师长许国璋(四川成都人),1943年11月3日在常德会战中,身负重伤,举伤自戕,以身报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此外,川军中的很多将领都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担任过重要的职务。. @5 p! i# x& v
如邓锡侯,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Y( o3 ?+ {' I" f! {3 t
唐式遵,曾任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7
孙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1 V- r" V: M; O杨森,曾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十军军长;% y/ I# L9 P8 n9 t- c5 B4 A
潘文华,曾任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x$ h, `- B2 o+ e7 d; v8 v
王缵绪,曾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
  M* c; t% n6 H/ R, v+ P王陵基,曾任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九、六战区副司令长官;
% t; d. f( P; O1 X范绍曾,曾任第八十八军军长、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 W2 o1 |* L, |' t# g; L: ~8 }
黄隐,曾任第九十五军军长;
5 g, v4 b$ D& i陈书农,曾任第四十五军、第四十七军军长;
. i4 E7 |$ _6 p& Y, N% R1 m1 K罗泽洲,曾任第四十七军副军长等。
: {, d& _3 z$ A, X* p6 ~川军在抗战中以硬战、血战闻名,前后出川300万兵员,共64万余人伤亡,除了英勇顽强外,装备过于简陋也是重要原因。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国民政府预感到首都南京难保。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发表了“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 P. o1 ]3 W4 v: S& N* L2 O
11月16日,国民政府主席杨森乘海军舰艇从南京沿长江西上,政府和党部各机关也陆续出发。11月26日,杨森一行抵达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虽迁到了重庆,但自南京陷落后,国民党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实际上却在武汉。武汉失守后,其军政重心一度又迁移至长沙、衡山。直到1938年底,蒋介石及国民党最高军事机关才迁抵重庆。抗战开始后,刘湘抱病出征,川政交由第四十四军军长王缵绪处理。
4 K1 w- d& Z3 t  R9 y& @1938年1月,刘湘在汉口病故之后,王缵绪就想继承刘湘的军政职务并积极进行活动。蒋介石打算以重庆行营主任张群接任四川军政,但又担心四川的留守军人不满。后来,蒋介石听取了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的建议,让其实并不孚众望的王缵绪接任,以便随时可取代。3月,王缵绪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4月,代理四川省主席。为了进一步控制四川政局,蒋介石又于同年2月委任邓锡侯为重庆行营副主任兼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不久,邓锡侯从前线回到四川主持川康军务
! s* w0 K" G# W/ h5 @3 e$ k王缵绪,字治易,四川西充人,1885年生。1908年,王缵绪考入四川弁目学堂,与刘湘、杨森等同学,后成为速成系重要将领,为刘湘统一全川立下了汗马功劳。王缵绪志大才疏,威望不高,当上省主席不久,逼走了省政府高等顾问张澜。他借整顿吏治和财政,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使得不仅刘文辉、邓锡侯的保定系军人反对,就连刘湘速成系的军人也对他不满。面对这种形势,王缵绪只有进一步投靠蒋介石,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 l! c$ c1 U. o! t1938年7月,邓锡侯、潘文华、王缵绪及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成都一云南省主席龙云秘密签订了一个川康滇三省政治、军事、经济实行合作的盟约,以期相互支持,联合抵制蒋介石的宰割。事后,王缵绪全盘向蒋介石密电报告,使邓、潘、刘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策动川康军人反对王缵绪。; T, t# W0 i, Y1 F
1939年8月10日,邓锡侯等指使川康彭焕章、陈兰亭、刘树成、周成虎、谢德堪、杨晒轩、刘元瑭七师长倒王,发出通电,列举王缵绪十大罪状。同时,调动军队进逼省城。蒋介石乘此机会,以平息事态为由,劝王缵绪率部出川抗日,自兼四川省主席。到了1940年,蒋介石则把省主席职务交给了张群(兼成都行辕主任)。张群,字岳军,四川华阳人,1889年生。1907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年底赴日本士官学校,与蒋介石同学,并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元老及蒋介石的亲信) n( [5 ?4 ~9 V0 R- _5 P2 o
张群主政四川,意味着四川的政务完全由蒋介石中央所控制。留在四川而拥有一定实权的川军将领,则只有邓锡侯了。邓锡侯,字晋康,四川营山人,1889年生。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后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回川入川军。1912年入刘存厚部,逐升至旅长。1918年依附熊克武,升任第三师师长。1922年参与倒熊。后历任四川省省长、四川清乡督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是川军保定系第二号人物。1932年至1933年,参与反对刘文辉的战争。刘文辉败走西康,刘湘病逝汉口后,邓锡侯便成了川中军界第一号人物,被蒋介石任命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S4 ]* j, z$ R. K: w' o; u# _$ {+ E
邓锡侯从抗日前线回川任职后,除了策动川康七师长驱逐王缵绪外,对一切嫡系、非嫡系的部属都能以他所说的“公、诚、和、信”四个字来对待,因而威信大大提高。为了抗日大局,他还要常常调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川康地区以及地方各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动员四川军民支援抗战以及争取美国、印度对四川的援助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 }& Q! q3 W/ y2 @) a$ u5 t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从重庆还都南京。邓锡侯仍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8的春,蒋介石裁撤了川康绥靖公署,邓锡侯出任四川省主席,统兵权被大大削弱。不久,蒋介石要邓锡侯从四川调运十万石军粮和加征十二万名壮丁以增援胡宗南打内战。邓锡侯对蒋介石苛刻征调不满,担心造成官逼民反的局面,于是婉言拒绝。蒋介石很恼怒,加上邓锡侯处理学运不力,便强迫邓锡侯辞职“养病”。$ i# v* X  i0 L0 H' J. U
4月,蒋介石任其亲信另一川军将领王陵基出任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字方舟,四川乐山人,1886年生。四川武备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四川陆军学堂副官、队官等。民国成立后,王陵基历任团长、师长、重庆卫戍司令、四川第五路剿匪总指挥、四川保安司令等。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九、六两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第七绥靖区司令、江西省政府主席。: S# [" d5 l7 e
王陵基调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后,着手实施所谓“安川应变”计划。他自恃有蒋介石为靠山,一上任就着手打破省政府派系分赃的办法,独揽省政大权。接着,他利用兼省保安司令职权,以主要精力整顿、扩充保安团。后来,他将保安团扩充到近二十个团。2 y) \6 A8 A* X6 ?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的败局已定,但王陵基仍然叫嚣反共到底,誓不投降,并且打出“四川反共救国军”的旗号,在各县、市成立“自卫总队”。与王陵基一样死心为蒋介石卖命的川军将领,还有重庆市市长兼卫戍司令杨森、重庆绥靖副主任兼川鄂边区绥靖主任孙震,以及王缵绪、唐式遵等。
: E0 |2 h7 {' e: B# W1949年春,蒋介石在三大战役和西北战场都遭到惨败,人民解放军又发起渡江战役后,为确保四川,特命胡宗南集团扼守川东北,宋希濂、罗广文兵团扼守鄂西北,孙元良兵团扼守川东大门,何绍周兵团扼守川南贵州,组成一道可谓坚固的西南防线。王陵基亦与驻重庆的杨森,驻万县的孙震组成一条成、渝、万防线,妄图保住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地位。)" f$ [6 L* P$ _& o. W, P
1949年4月,蒋介石将西南绥靖公署改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8
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由张群出任长官。为了拉拢川军将领,他先后发表邓锡侯、潘文华、杨森、王缵绪、唐式遵为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并无什么实权,他们看到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崩溃已是指日可待,不甘心为蒋介石集团殉葬,他们与西康省主席、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都接到中共周恩来等的电报,望刘、邓、潘等川军将领率部起义。此外,民革、民盟及原川军将领熊克武、但懋辛、吕超、钟体乾、鲜英等人士都在四川召集旧部,做策反工作。刘、邓、潘决心走起义的道路,他们三人经常秘密聚会,商量起义的准备工作。) + F) I' d& R! t2 n5 h& O2 ]
1949年10月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西南战役。两个月的时间,蒋介石的西南防线便彻底崩溃。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惶逃往成都。为了作最后的顽抗,蒋介石派张群对刘、邓、潘进行安抚和拉拢,刘文辉等只作搪塞应付。12月7日,蒋介石在撤离大陆的前夕,又以召开紧急会议为名,邀请刘、邓、潘到自己住地北较场,准备将他们挟持到台湾。在此紧要关头,刘、邓、潘于当天上午逃出成都,到达新繁县龙桥。蒋介石又派王缵绪从成都赶往龙桥,劝刘、邓、潘回心转意,但遭到严辞拒绝,王缵绪无功而返。为防止蒋介石派飞机轰炸,刘、邓、潘又率部转移至彭县。
' q+ Z  a$ R& o5 H5 k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总联名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参加彭县起义的川军将领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原川军保定系首领之一田颂尧,第九十五军军长黄隐,川湘鄂边区绥靖副主任陈兰亭以及四川省财政厅长、省银行董事长邓汉祥等。四川挺进军总司令范绍曾亦于同月在渠县通电起义。成都市冷寅东亦宣布起义。' _$ E, t' g& u' O, i! B2 n9 n1 n
除了上述人员,原川军将熊克武、但懋辛、吕超、余际唐、鲜英、钟体乾、罗泽洲、陈国栋、郭汝栋、邓国璋、陈家农以及尹昌衡、胡景伊等,1949年后都留居大陆。其中熊克武、但懋辛、余际唐、鲜英、钟体乾以及刘文辉、邓锡侯、范绍曾等,都担任了人民政府以及民革、民盟等的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邓锡侯曾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民革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1964年逝世。, ?9 y5 n# `  W( w/ ]0 S* e
熊克武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1970年病逝。
8 \3 A% k/ E$ w) c) I! z9 u刘文辉,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1976年病逝。八十年代以前,这批人物已先后作古了
# p" _2 G/ d1 U' V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南游击第一路剿匪总司令王缵绪,迫于形势,也于12月14日率部在成都起义。但王缵绪本人于起义后,以“年老”为词,拒绝参加人民政府安排的工作。1957年王缵绪潜赴深圳企图越境,被逮捕关押,1960年病死于监狱,是川军起义将领中最不光彩的一人。( r1 `, t7 Z& ?# {4 E$ o6 D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南游击第二路剿匪总司令唐式遵,率部与解放军顽抗,后退往西康。1950年2月在西昌被台湾当局任为四川省主席。3月28日,在流窜至西康越崔县境内时被解放军击毙" w1 F- q" f) i( Q6 o* l0 {
四川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王陵基,负隅顽抗失败后,于12月25日化装成军医只身外逃,经乐山、宜宾,走到江安时被捕,成为级别最高的国民党被押战犯(上将省主席)。1964年12月28日获人民政府特赦。1967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7 X) Z  Z9 w, F9 b
能够逃往台湾的川军高级将领,只有刘存厚、杨森、孙震等。三人均担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闲职。刘存厚于1960年6月病逝。杨森于1977年5月17日病逝。孙震于1985年9月9日病逝。随着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彻底失败,川系军阀的历史也宣告结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19:59
附:
4 G/ O+ k6 W- [+ S9 E" d1935年1月整编前的各路川军编制:! o4 j8 W! ~- z( c9 v9 f
第20军,军长杨森,辖6个混成旅共18个团。另一宪兵大队,一精练司令,一机炮指挥,一手枪大队,共6个团
  h" a( A* Z3 w1 M2 J8 b第21军,军长刘湘,辖9个师,5个独立旅,四路边防司令,叁路警卫司令,两路警备司令,一城防警备司令,一独立支队,共125个团。另有:一宪兵大队,一机枪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卫大队,一税警总队;一航空司令,飞机10架;一川江公安舰队,炮舰2艘;一战车大队。4 L# z2 U0 s/ x1 y. O0 Z" I
第23军, 军长刘邦俊(原为刘存厚),辖1个师,6个团。另一特务大队。# ?, u" f, |5 a( p
第24军,军长刘文辉,辖4个师,一屯殖司令,共27个团。
6 y8 |6 b0 }9 l第28军,军长邓锡候,辖5个师,一特科司令,一警卫司令,共42个团。另一宪兵司令。2 x7 I9 W) x# R8 ^5 p% ?- Y
新6师,师长李家钰,辖7个旅,共19个团。另一特科司令。/ I1 J# q, M; ^( J2 Y  P: Q4 F
新23师,师长罗泽洲,辖4个旅,共12个团。另有特科叁大队。" P# l) {& W! l1 a
以上新6、新23师及24军独立,其他统归刘湘指挥。共有兵力约340个团。
: L5 Y/ t" i0 u8 J& ^$ t( X7 d1935年3月,整编后的川军编制序列如下:
) E3 Z# U  J: Z1 E$ d第20军,军长杨森,编为第133、134、135叁个师,计6个旅14个团。- T# J8 K, v8 }# D7 ]
第21军,分编为21、23、44叁个军,以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分任军长,统归刘湘直辖。共计83个团。第24军,军长刘文辉,编为136、137、138叁个师,共16个团。
: C$ r/ K6 m2 Y) y$ s第28军,改45军,邓锡候为军长,编为125、126、127、128、131五个师,共24个团。
+ b! d  {9 ?- R+ n0 e* S& ^% U第29军,改为41军,军长孙震,编为122、123、124师,共19个团。7 i" f1 {! j+ j' M
新6师,改为104师,李家钰任师长,编为3个旅9个团,另一独立团。
, E6 C; W2 ^% U  S* I0 x0 f4 a整编后,川军缩编为不到170个团。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20:00
扩展阅读: ' ~: l& B' D7 s7 Z( ^
1
1 t/ X, r' A5 c) [民国十大杂牌军之川军 http://www.hao565.cn/content.
5 N" _5 r" A' X' z原文地址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1 20:12
注:刘湘.刘文辉同是刘文彩的堂兄弟,或族兄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10
四川军阀之刘湘
. P1 g- y) ]/ V& P: ~' a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祖父刘公敬,系前清武举。父亲刘文刚,字鉴堂,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座。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其中两个夭折)一女。他是当时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甚老辣,但他极为迷信。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12
简介:中文名: 刘湘
: G$ u2 X* I, C; a' z别名: 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
3 n! i' v$ E$ y" Z) v! _国籍: 中国
7 N. ~; Z' w/ N# G民族: 汉族
8 j# z% T2 f8 c6 Z* b出生地: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3 c# D8 k+ L4 y4 p
出生日期: 1888年7月1日
  i! }2 H' T4 X: \; l0 N* _' f1 `逝世日期: 1938 9 J. }: B  R: C, U& a
职业: 军阀
+ y, a5 f3 ?' J) ^. x# K信仰: 佛教 , V. w. \; |3 d/ t: u9 P
主要成就: 中华民国时四川军阀一级陆军上将 - q9 Y. f" R! F
刘湘(1888年——1938年)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敢于拼命,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即若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与政治均有建树,笃信神道。另一方面,刘湘对川渝地区教育事业也有很大投入。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并且为重大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13
一、青云直上 据地初建速成系生平介绍
& s& `7 z; f7 I% J  y( \  r7 V  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祖父刘公敬,系前清武举。父亲刘文刚,字鉴堂,自幼习弓马,屡试未第,经营贩谷生意。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座。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其中两个夭折)一女。0 X* o0 }; T' T* ?! g4 P
速成学堂) y) }) l2 e! q! `+ F- D+ k
  刘湘年幼时,就读乡间私塾。1904年,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当时,清廷宣告废除科举,设立文武学堂,编练新军。不满十七岁的刘湘,背着父亲赴雅安应考,遂被四川武备学堂陆军弁目队录取。次年4月,考入四川陆军讲习所。1908年初,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他对教官能绝对服从,对同学则虚心求教。   1909年夏,刘湘在速成学堂一毕业,即被分配到建成不久的新军三十三混成协(旅)六十五标作见习官。1910年春,经队官呈准,被保送到总督赵尔巽刚开办的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1911年,调任第十七镇六十八标一营前队排长。不久,被派往成都,参与镇压保路同志军的作战。   辛亥革命爆发后,第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刘湘任第二标张邦本支队的少校差官,随部进驻川北。1912 年,第一镇改编为川军第一师,张邦本支队奉令归还建制。但该支队的第二营管带杨森拒不接受命令。刘湘便与该营都练官孙中华、队官唐式遵、杨国桢等串通一气,甩开杨森,将第二营拖到资  刘湘
8 M* I% v' `7 T+ v  d/ T! h中。刘升为第二营营长。随即,将部队开驻泸州。当时,四川都督胡文澜,是袁世凯的爪牙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14
二次革命   1913年8月,国民党人、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等人响应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在重庆宣布独立,组成讨袁军总司令部,决定兵分三路,围攻泸州,首先消灭胡文澜掌握的周骏第一师。交战之前,熊克武特派速成同学傅常等前往策动,刘湘唯唯而已。战斗打响后,他与侯建国、刘盛恩奉命率领本营阻击讨袁军中路旅长兼第一队司令龙光所部。在这一带往复冲杀,保住了泸州。讨袁军失败后,刘湘因作战有功,被提升为第一师第三团团长,调驻重庆,埋头练兵。1915年8月,袁世凯任命陈宦督理四川军务,为削弱川军,将各师加以缩编。刘湘经周骏在陈宦面前力保,新任旅长熊祥生亦见其朴实无华,才得幸免撤换。是年冬,又被任命为铜梁璧山大足清乡分司令,奉陈宦之命大举搜查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复辟称帝扫清障碍。 护国战争  这年12月5日,云南通电宣布独立,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部取道四川,讨伐袁世凯。刘湘在熊祥生指挥下,率领全团防守泸州。次年3月,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在纳溪宣布独立,称护国川军总司令,与蔡锷所率护国军会攻泸州。刘湘协助熊祥生将刘存厚留守泸州的部队全部扣押,获袁世凯奖赏三十万元。当护国军迫近小市和五峰顶时,他奉命率领本团为先锋,在北洋军的猛烈炮火掩护下,突过长江,反攻兰田坝,截断了护国军渡江的归路。经过战斗,护国军遭受挫败。陈宦和北洋军将领张敬尧即特电袁世凯,请对刘湘予以奖叙。3月13日,袁世凯发布命令说:“刘湘奋勇督战,连克要邑,肃清江岸,勤勇可嘉,着授陆军少将,并授以勋五位。”嗣后,又给刘湘授予三等嘉禾章。5月22日,陈宦宣告四川独立。熊祥生见大局转变,遂弃军潜回成都。刘湘因资历较深,为众所推,代理旅长。后经督理四川军务的周骏具报,被袁世凯正式任命为陆军第十五师步兵第二十九旅旅长。这时,周骏受曹锟资助,出兵讨伐陈宦,令刘湘就地沿江布防,企图扼阻护国军援助陈宦。但他默察当时形势,深感自己难以抵挡护国军。待张敬尧师刚一撤退,即放弃泸州。7月20日,护国军攻克成都。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省长,电邀周道刚(时在北京陆军部供职)回川任第一师师长,请委刘湘为该师第一旅旅长。1917年4月,刘湘先后两次领衔与川军各旅、团长联名通电,历数罗佩金(因积极推行唐继尧的“大云南主义”,引起川军不满)强滇弱川的九大罪状,要求北京政府主持公平,“速予解决,以弭川乱”。12月27日,他被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衔。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15
二、拥熊倒熊 图谋发展败下野靖国战争  1918年1月,四川靖国战争爆发。开始,刘湘随第一师师长徐孝刚站在刘存厚这一边,率部与滇黔靖国军大战在内江之田家场、一泗堆、白马庙一带,企图阻挡靖国联军西进。在一次攻击中,他败退下来,去见徐孝刚。其时,徐因前线失利正在大发雷霆,听说刘湘来了,厉声呵斥道:“难道刘旅长就杀不得吗?!”刘湘闻言回身就跑,当即带着手枪队,赶赴火线督队进攻,一鼓而下。2月,靖国军攻占成都。他见北京政府对四川已失控驭,又跟随徐孝刚等川军将领,立即倒向四川靖国军总司 令熊克武,发出响应“护法”通电。3月,被熊克武委为川军第一师师长。6月,熊克武在成都召开整军会议,将川军编为七个师。他改任第二师师长,管辖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璧山合川武胜七县,设师部于合川。从此,刘湘有了固定的立足地盘,一面委派保定速成同学担任参谋、旅长等要职,开始建立速成系集团;一面举办军事传习队和军官传习所,加紧培训军中骨干,以期养精蓄锐。他对传习所的军官说,将来要一起“统一四川,问鼎中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1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2 11:22 编辑
( Y6 T  I; c9 E; [
. h2 h: R' R1 J+ V川滇斗法  川滇黔靖国联军击败刘存厚后,四川局势的演变益见复杂紧张。唐继尧以联帅自居,视四川为附庸,同黔军总司令王文华合谋熊克武;督军熊克武大权在握,成为四川的最高统治者,隐以盟主自命,不为唐继尧所制,可是与省长杨庶堪之间的权利冲突一直无法协调。当时,刘湘拥有三旅之众,枪弹充足,军心亦固,可谓是能战之师,他认为这是自己图谋发展的大好时机,便约集速成同学胡春田张斯可等密商向背问题。大家认为,滇黔军连年危害四川,军民同受其害。目前只有顺应人心,拥熊送客,自己亦可于中获利。但对倒熊的各军须善加以应付,以避免正面结怨为宜。 / _( Z9 Y* M% `. @) K& h
  这年12月,四川省长杨庶堪趁赴重庆为父治丧之机,与各路民军司令石青阳颜德基卢师谛黄复生等密商了一个倒熊计划。他们认为,刘湘身拥重兵,且与第四师师长刘成勋、第八师师长陈洪范都是大邑同乡,平日连成一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争取过来,才可稳操胜算。于是,杨庶堪亲赴合川,劝说刘湘予以赞助,并以川军总司令一职相许。刘湘深知杨庶堪在川国民党人中资深望重,今以大事相期,重任相许,心中十分高兴。同时,他又忖度熊克武之所能得到四川军政大权,全仗外有滇黔军的援助,内有民军的支持,而今内外与熊为敌,其必败无疑。因此,一谈即合,欣然向杨表示赞同。但他一点不露声色,仍与熊信使往还,遇事请示一如往常,免其生疑。 $ h# d. I6 N" }3 v
  在这期间,熊克武对刘湘这支力量也早已密切注意。为了探察刘湘在川局动荡中的 刘湘公馆2 w! l( x: f) _7 w$ M
态度,特派第一师师长但懋辛为点编刘湘部队的主任,先到重庆收集情况。后去合川,向刘湘介绍、分析了四川局势,力主川军各部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客军。并转达熊克武将拟推举刘湘统率各军之意。刘湘也当即表示始终拥戴熊克武,愿衷诚合作,共奠川局。随即根据但懋辛的密告,严查所部旅长廖谦与黔军总司令王文华勾结的情况,密报熊克武。1920年3月,又邀速成同学、滇军第二军参谋长杨森协助,举全力围攻廖谦,将其部完全接收,以巩固内部。
  O4 Y# S  ?0 R- X  同时假意与第五师师长吕超合作倒熊,在顺庆的倒熊联盟会议上被推为川军总司令。4月30日,四川第五师师长吕超、二师刘湘、三师向传义、四师刘成勋、六师石青阳、七师颜德基、八师陈洪范、司令黄复生、卢师谛合组同盟军,宣布川督熊克武勾结政学系等罪状,出兵讨伐,推吕超、刘湘为川军总副司令,刘湘见电勃然大怒,大为不满,决定拥熊讨伐唐继尧。5月4日,熊克武以得刘湘、刘成勋、陈洪范、向传义之支持,宣布复职,开始进攻黔军,11日四川熊克武部刘湘、余际唐自合川进攻重庆,为黔军王文华、袁祖铭所败,仍撤回合川,随后合川为黔军攻占,刘湘即退往邻水与江防军余际唐部会合,杨森脱离滇军率两个营投靠刘湘,被编为独立旅,刘湘军势复振,又将合川夺回,旋又退守安岳。5月28日,川军师长刘成勋、向传义、但懋辛、刘湘、陈洪范等通电否认唐继尧、刘显世为川滇黔联军总司令。6月任北路总司令,率军围攻南充。7月10日熊克武退潼川、保宁,刘湘被熊克武任命为四川第二军军长。7月下旬讨唐联军遭到反击,退阆中整编,刘湘建议熊克武请回第三军军长刘存厚联手攻打滇军。8月10日,刘存厚率田颂尧、赖心辉、唐廷牧等师自陕西汉中南进,号称“靖川军”,熊刘各军以刘湘为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8月下旬,刘湘指挥各部由阆中向三台地区战略开进,刘存厚部及但懋辛的第一军为右方面军,经绵阳、罗江、德阳、广汉向成都进攻;第二军为左方面军,经中江、金堂与右方面军会合,然后合攻成都。9月8日所部杨森师攻克成都,9日击退滇军反攻,17日成都各军分路出击,川军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龙泉山展开决战,滇军大败,21日川军刘湘、杨森、邓锡侯、田颂尧攻占龙泉驿,滇军南退,26日占领资中,28日占内江,10月8日攻占泸州,滇军第二军长赵又新被击毙。10月15日进占重庆,滇军顾品珍撤出四川,黔军王文华逃往上海,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唐继尧等不甘失败,发出通电,叫嚣对川军进行攻击,刘存厚则设法拉拢刘湘部下军队。刘湘公馆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3
川军独立  10月30日,熊克武在重庆设立广州军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公署,与刘存厚势不两立,实力派刘湘拥熊反刘,使熊克武在军力上压倒刘存厚。11月1日,刘湘以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名义领衔发出通电,痛陈客军在川为祸之深,指出“川人屡年受制,束缚于滇黔暴力之下,受痛如山,积怨成海”,5日由刘湘、但懋辛出面,会同各军将领商定解决川事六项办法(注3)。12月10日刘湘等川军将领在重庆会议,议决制定省自治法。12月13日,四川第二军军长刘湘、第一军但懋辛、第三军刘成勋等通电主四川独立自治,反对四川督军刘存厚。12月30日北京政府特任刘湘为重庆护 军使,31日晋授勋四位。 + r; R& _' P) |: e) x9 h! z
  1921年1月8日,刘湘、但懋辛联合通电表示自治决心,“在中华民国合法统一政府未成立以前,川省完全自治,以省公民意志制定省自治根本法,行使一切职权,共谋政治革新,为图振兴实业,并在南北任何方面,决不为左护右袒”。1月21日,第一军但懋辛、第二军刘湘、第三军刘成勋再次联合通电,拒不接受北洋政府以刘存厚为四川督军、熊克武为四川省长的任命,“决以川人自立自治”。2月18日,刘湘与但懋辛、刘成勋联名通电,宣布刘存厚违反民意,是四川自治之一大障碍,应予驱逐,开始与第一、三军联合将驱逐刘存厚,3月下旬刘存厚战败下野。6月6日,四川混成旅旅长以上各将领在善后会议上推举刘湘为四川总司令,各军联合办事处撤消,24日又被推为四川省长,熊克武在幕后表示支持。7月2日,刘湘在重庆正式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所部八万余人,成为四川军阀速成系的首脑人物。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4
川军援鄂失败. D) ?6 j4 t2 M. P" B0 C
  7月21日,湘军大举入鄂驱逐王占元,正在湖南的熊克武联络川军援湘,刘湘正欲向外发展,乃组织援鄂军。8月9日四川援鄂军占领建利县,12日吴佩孚到达汉口掌握了湖北,赵恒惕向川军求援,17日刘湘任援鄂军总司令,但自己并未出川,但懋辛为副司令兼第二路总指挥,唐式遵为第一路总指挥,潘正道为鄂西总司令,令川军沿长江进攻湖北,19日占领巴东。9月3日川军占领宜昌对岸之葛道山,川、鄂军在宜昌激战,11日鄂、直军击败围攻宜昌之川军。12日川军第二次进攻宜昌,再败鄂军,但未克,吴佩孚向川军商和被拒,13日亲率援军到宜昌督战,22日解宜川之围。9月25日援鄂川军退驻南沱溪,10月11日退出湖北巴东,13日鄂军夺回利川,11月16日川军退出湖北建始,24日退出施南。11月下旬,刘湘又调集大军三路攻鄂,吴佩孚恐奉军南下和南军北进,遂与刘湘议和。12月21日,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与刘湘代表议定了川鄂媾和约十七条。1922年1月刘湘与孙传芳结为兄弟,定下相互援助的密约,川军退回四川,3月7日川鄂和约正式签订,刘湘不再外图。
1 h: U8 ?' G" h* p, Y一、二军之战* |+ S0 ?' Y3 g) G
  1922年2月孙中山令两广北伐,3月16日四川刘湘通电不附西南,熊克武仍控制第一军,一直企图东山再起,煽动川军各部联合与刘湘为敌。5月14日,由于被但懋辛揭露欲消灭第一军的阴谋,但懋辛、刘成勋、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等拟组联合办事处,刘湘被迫辞职退居幕后,第二军交杨森,暗中调兵遣将,准备与第一军作战,还电令汉口的乔毅夫速往宜昌与孙传芳密谈,请孙传芳即时派兵入川支援。6月8日刘湘通电赞成恢复旧国会,19日赞成裁兵废督。7月1日,杨森在未告知刘湘情况下突然进攻但懋辛第一军,11日刘成勋、陈国栋、赖心辉、田颂尧等联合反对杨森。8月2日,第二军将领杨森等推刘湘为靖卫军总司令,欲由刘湘率领抵抗联军进攻,刘湘避居重庆王家沱义新纱厂,通过大邑同乡刘成勋及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等出面疏解,但以“杨森跋扈,不听命令”未就总司令,刘文辉派兵护送回到大邑县安仁镇老家,“樵山渔水,息影乡园”,置身事外以待东山再起,杨森逃奔吴佩孚。编辑本段三、蓄锐待时 东山再起操川局东山再起. W  W* ~% W- v5 ?. R) H" x
  1923年1月四川战事又起,2月杨森乘机打回四川,5月刘湘旧部联合谋倒熊克武,6月杨森等战事不利,与袁祖铭共同推刘湘出山,刘湘借助乱世重整旗鼓。7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湘为四川清乡督办,30日被川军将领推为四川善后督办,拟利用刘湘收拾川局。9月14日熊克武、赖心辉军自内江大举南进进攻杨森,23日进迫重庆,刘湘以调和不成,即助杨森、袁祖铭军,25日刘湘自叙州至重庆,熊克武军猛攻。10月16日熊克武、赖心辉、石青阳攻占重庆,刘湘、杨森退垫江万县。10月23日特任“嘉威将军”,刘成勋、赖心辉也倒向刘湘,11月27日被孙中山下令褫职通缉。12月14日,刘湘、杨森、袁祖铭、邓锡侯及北军再占重庆,熊克武、赖心辉、石青阳部退往永川乐昌。   1924年1月31日刘湘、杨森、袁祖铭等占领成都,2月19日刘湘、袁祖铭自成都赴东路督师,防熊克武及滇军攻重庆,3月4日熊克武袭攻重庆失败,退綦江。4月7日熊克武合滇军胡若愚、周西成再袭重庆,为袁祖铭所败,熊克武以所部叛离,遂走贵州遵义、铜仁,入湘西,败走广东向孙中山辞职,从此出川。4月22日驻扎内江之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投附刘湘。5月27日刘湘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川滇边务督办,改封“甫威将军”,5月29日授为陆军上将,兼筹川边边防事宜。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5
反杨联盟
8 u+ i+ H: R% \0 k; |3 `  1925年2月7日,段祺瑞令改川边道为西康特别行政区域,以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节制该省区军队,杨森实力强大,不愿居刘湘之下,刘湘暗中联络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形成“三刘一赖”的反杨联盟。3月,刘湘等又联名致电段祺瑞政府,要求调杨森赴京任职。4月9日杨森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决以武力打破防区,发起四川“统一之战”,进攻赖心辉、刘文辉。4月17日,段祺瑞命刘湘制止四川杨森与赖心辉、刘文辉之战,杨森则以黄毓成为总司令,王缵绪、王正钧、蓝文彬分任北、东、南三路总指挥,自遂宁、内江、泸州攻重庆。4月28日,刘湘、袁祖铭等任赖心辉为前敌总司令,刘文辉、邓锡侯为副司令,准备对杨森作战。5月16日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军务督办。7月14日,杨森与刘湘、赖心辉、邓锡侯等之和议决裂,刘、赖、邓等组织联军,推袁祖铭为总司令(刘湘、刘文辉任中路,邓锡侯任右路,赖心辉任左路),8月杨森败走。8月24日,刘湘、袁祖铭、邓锡侯、赖心辉、刘文辉、刘成勋在自流井会议川事。9月3日刘文辉军攻入嘉定,杨森残部向叙州退走,杨森以所部不愿入滇,命转投刘湘,只身东去。10月27日,东山再起的吴佩孚任命刘湘为“川黔后方筹备司令”,未就。12月6日刘湘在成都召开四川善后会议,川内黔军袁祖铭、川军邓锡侯、田颂尧等与刘湘分赃失和,各方不欢而散,决定联合杨森反对刘湘。
  D) D+ d* d% W" d驱逐黔军
& y- J5 K7 X* S3 n9 F" x  1926年1月24日袁祖铭返抵重庆,立即下令增调黔军四个团入城,在浮图关、两路口、磁器口等要地配置重兵,战争一触即发。1月29日,刘湘部队正移驻时,袁祖铭突然策动鲜英师何金鳌部哗变投袁,鲜英仅率残部一营突围与兰文彬会合。1月30日,袁祖铭又派兵攻击刘湘部守城卫队,占领驻渝机关,收缴川军守卫部队枪械,追击已撤退至白市驿等地的兰文彬、鲜英师,将刘湘的主力部队全部逐出了重庆。2月5日,邓锡侯及黔军袁祖铭联合进攻刘湘。2月21日吴佩孚令袁祖铭、赖心辉进攻成都,助杨森回川,结果刘湘、邓锡侯却与杨森秘密联合准备夹击袁祖铭,袁祖铭拒绝川军以协助军饷四十万“礼送黔军出境”,受到川军联合攻击,25日刘湘与袁祖铭冲突,3月4日刘湘与杨森联合,击败袁祖铭。4月30日,袁祖铭部黔军(王天培、李燊等)因与刘湘妥协,决定离川回黔,刘湘每月接济军饷四十万元(先付一百二十万元)。5月与杨森联合驱逐了黔军袁祖铭。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6
四、易帜附蒋 整军建政奠根基川军易帜
  I( r3 @0 v+ Q2 N# S  6月刘湘等派代表到长沙会晤唐生智,要求归附北伐军。7月22日北京政府任命刘湘为参谋总长,未就。8月13日,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成勋因吴佩孚更动四川督理、省长,通电反吴,愿意出师北伐。11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川康绥抚委员,12月8日在重庆就任,17日通电申明以往因应川事经过,及今后效忠国民革命之决心,第二十一军所部第一师师长唐式遵、第二师师长许绍宗、第三师师长王陵基、第四师师长罗纬、第五师师长王瓒绪、第六师师长潘文华、第七师师长蓝文彬、第一混成旅旅长杨国祯、炮工兵司令张邦本。12月27日,重庆国民党左右两派冲突,刘湘下令戒严,解散右派(西山会议派)之省市党部。   1927年2月17日被南昌特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阴谋镇压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3月31日,刘湘、王陵基、蓝文彬武力解散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召开之市民大会,封闭省党部、农民协会、总工会,解散工人纠察队。4月6日被武汉中央政治会议指定为四川政务委员会委员。4月9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等通电反共,随即与赖心辉、刘文辉合力围攻刘伯承领导的泸州起义军。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武汉中政会通过免刘湘、赖心辉职,29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刘成勋、赖心辉、田颂尧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5月10日武汉政府免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职,蒋介石则任命他为第五路总指挥。6月1日刘湘就蒋中正所委之第五路军总指挥,以杨森为前敌总指挥,向武汉进攻,被唐生智等击退,刘湘军唐式遵师趁杨森出兵湖北进驻夔、万,潘文华师、张邦本部进驻江北。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17日再次推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1月刘湘将部队缩编为七师(师下直辖三个团)又一混成旅及若干特科部队,其中原川军第二师旅长李宗昉、团长孙为武因不满刘湘缩编部队所部,出永川投靠李家钰。12月17日,第二十八军第十二师长罗泽洲联合江津合江之第二十二军赖心辉等进攻重庆,第二十一军刘湘败之于江北。12月20日,国民政府重行编定各路军总指挥名称,第六路总指挥为刘湘,18日就职,指挥第二十、二十一两军,刘湘长期占领四川繁荣富庶之区重庆,控制长江,势力不断坐大。
& }6 E( h# U) X下川东之战0 r! S+ h5 x9 r. `- U* c; C
  1928年2月5日国府电刘文辉、田颂尧、邓锡侯、刘湘等,和衷共济,速组省府,以期消灭杨(森)赖(心辉),奠定川局。5月17日,刘湘(许绍宗旅)、郭汝栋合攻杨森,将其战败,22日杨森退出万县,刘湘坐收渔人之利得杨森部范绍增师。7月4日邓锡侯助杨森反攻,迫重庆,重占万县。8月15日第二十一军第五师向成杰部(川军)被鲁涤平、何键缴械(李宗仁命令)。8月22日,刘湘为分化反对自己的保定系,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讨好蒋介石,通电辞第六路总指挥之职,同时将所部军队,照中央之方针实行裁兵,9月3日通电宣布将原有部队七个师、一个旅、两个司令缩编为三个师(注6)。9月21日,四川各军首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会于资中,磋商川事,推定刘湘为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刘文辉为省主席,邓、田为省府委员,邓兼财政厅长,田兼民政厅长,联名请南京政府予以任命,南京并未据此发表。10月31日中政会通过组织四川省政府,任刘文辉、刘湘等十三人为委员,并任命刘湘为四川裁兵委员会委员长,11月7日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长,但中央新的任命中邓、田均为闲职,激起了邓锡侯的不满,暗中支持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四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主席,发动了下川东之战,刘湘急忙派王陵基赴万拉拢杨森,但刘、杨二人积怨已深,未成功。12月21日,杨森、赖心辉、李家钰、罗泽洲等,再度进攻重庆,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助刘湘,刘湘决定先将罗泽洲部击溃,以王缵绪第二师、王陵基第三师为主攻部队,30日刘湘于江北击退罗泽洲等同盟军。   1929年1月5日,刘湘败“同盟军”杨森,占万县,杨部旋退营山、遂安,15日国府明令免去杨森本兼各职,听候查办,并命刘文辉、刘湘、邓锡侯、田颂尧处理四川善后,此役刘湘大获全胜,得下川东二十余县,收编杨森军三万余众,将范绍增师正式划入二十一军建制。1月23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共商善后,拟打破防区制。2月赖心辉返川入江津,再次为刘湘击溃,所部第二师范子英部为刘湘收编为独立第二旅。3月23日蒋介石电四川刘湘进军湖北,26日蒋桂战争爆发,29日刘湘通电讨伐桂系,派唐式遵师进向宜昌,讨伐武汉的桂军。4月18日杨森等同盟军又对刘湘、刘文辉开战,刘湘再次击败杨森。4月26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七路总指挥。5月19日,刘湘、刘文辉与同盟军李家钰等战事又起,6月8日刘湘击败同盟军李家钰等。10月10日宋哲元领西北军反蒋,29日刘湘电南京,表示服从中央,响应讨逆,谓“当激励官兵,奋志驰驱,仰副肃清叛逆之意”。12月24日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再度进攻刘湘,被刘湘击败。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7
两刘争川' H" C8 v6 Q0 z
  1930年3月4日刘湘通电拥护中央,4月中原大战爆发,刘湘坐镇重庆保持中立,密派师长唐式遵参加李家钰、罗泽洲、杨森三人于广安天池举行会议,分化刘文辉。6月24日又派刘佛澄、王海平拉拢杨森。7月派独立第二旅旅长郭勋祺率四个团出兵湖北,进驻沙市防吕超。8月26日,赖心辉在宜昌被刘湘部扣留。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入关参加中原大战,22日刘湘通电响应张学良。10月任川康绥靖总司令兼第四路总指挥。1931年1月1日国府授勋于刘湘。1月刘湘支援杨森、罗泽洲进占广安、渠县。2月24日国务会议任命刘湘为四川善后督办。3月20日,邓锡侯与李家钰冲突,李部退出简阳,30日四川善后督办刘湘自重庆出兵助李家钰等抗邓锡侯,31日通电实力制止川战,前队占璧山,4月1日所部三个师进占合川,驱走邓锡侯部陈书农师,陈退走依附刘文辉,4月7日刘湘、刘文辉合作调解,邓锡侯、李家钰之战停止。5月7日刘湘、刘文辉通电斥广州事变,23日刘文辉自成都到重庆,与刘湘商川省善后,二人矛盾已然产生。6月15日被国民党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8日刘湘派兵出川,增防鄂西。7月18日石友三在顺德发动叛乱,22日刘湘等宣布声讨石友三。1931年上半年,刘湘以道士刘从云(人称“刘神仙”)的模范队九个营为基干,组建了模范师,还致力发展海军、空军,时人谓刘湘拥有陆、海、空、神四大兵种。   1932年6月4日,军事委员会发表刘湘为第七路军总指挥兼陆军第二十一军军长,至此刘湘的防区近三十个县市,并占有鄂西防地,辖有兵力六个师、川东边防三路司令和机枪、工兵、空、海军司令等。9月26日,四川善后督办刘湘、省主席刘文辉交恶,形势紧张,刘文辉为肃清后方,乘刘湘迟迟之际集结兵力于成都,准备先解决田颂尧部再和刘湘决战。10月1日川战爆发,第二十八军十二师罗泽洲与刘文辉两军在武胜接触,6日李家钰、罗泽洲进攻顺庆,为刘文辉军所败。10日刘文辉第二十四军围攻成都近郊邓锡侯、田颂尧,13日刘湘部将领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电京责难刘文辉。18日刘湘大军集中荣昌,以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为各路总指挥,20日刘文辉军自顺庆退遂宁。21日四川各将领电京,请免刘文辉职,公推刘湘为川康绥靖总司令,田颂尧为副司令,并推邓锡侯、田颂尧、杨森、刘湘为四路总指挥,23日刘湘通电“主弭战救国”,指责刘文辉反复无常。24日刘湘部猛攻刘文辉军于江津永川,四川爆发规模空前的“二刘之战”,28日川北将领李家钰、罗泽洲推杨森为总指挥,进抵遂宁,也向简阳之刘文辉部进攻。11月7日刘湘部猛攻泸州内江,并派飞机轰炸,黔军助刘湘攻占纳溪,13日刘湘与刘文辉在富顺又开战。19日刘湘派飞机轰炸泸州刘文辉军,21日刘湘部攻占泸州,22日成都战事停止,25日刘湘军进抵叙州,刘文辉部集中嘉定、仁寿,26日刘湘下令停止进攻。12月4日刘湘军分路进向成都,与刘文辉军战于仁寿,10日两部主力激战于仁寿、井研。12月12日“废止内战大同盟”电请讨伐刘湘。21日两军在老君台签订停战书(注9),23日刘文辉军自成都退向嘉定、眉山、夹江,29日刘湘、田颂尧等会议于内江,31日刘湘等在四川内江会议,决设善后委员会,令刘文辉部退往西康。   1933年1月1日刘文辉又向成都反攻,川战再起,3日刘湘对刘文辉下攻击令。1月7日刘文辉战败通电辞职,8日刘湘通电结束四川战事,14日四川二刘(刘湘、刘文辉)战事结束。5月14日刘文辉和邓锡侯争夺税权开战,邓向刘湘求救,23日刘文辉军占崇宁,田颂尧自川北派兵援邓锡侯,刘湘决武装调停。6月1日行政院通过整理四川军事政治案。6月26日,刘湘与杨森、田颂尧、刘存厚、李家钰、罗泽洲等联名通电,制止刘、邓战事。7月1日四川战事又起,刘文辉、邓锡侯两军在荣县、威远、毗河接触,4日安川战役开始,刘湘派兵五路助邓锡侯,刘文辉与刘湘、邓锡侯相持于资阳、仁寿间。6日被蒋介石任命为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刘湘电告中央,以大部兵力会同田颂尧、杨森、刘存厚各军“进剿赤匪”,以一部西上制止刘文辉、邓锡侯之争,7日被派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为彻底消灭刘文辉,刘湘提出“先安川后剿赤”的口号。8日刘文辉因刘湘、邓锡侯两军之压迫,退出成都,移往嘉定、新津、眉山,并电中央辞四川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职,13日刘湘、刘文辉两军相持于彭山、嘉定、岷江沿岸。19日刘湘自隆昌赴成都,21日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8月3日,刘湘、刘文辉两军激战于眉山嘉定一带,13日刘湘、邓锡侯、李家钰各军对刘文辉军总攻,渡过岷江,15日刘文辉军溃退,刘湘电蒋介石,岷江军事结束即回师“剿赤”。18日刘湘军进占名山,刘文辉在雅安通电,“驰赴西康,致力国防”。9月6日,刘湘、刘文辉联名通电,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二刘之战”至此终,刘湘在历次军阀混战中逐渐统一四川,成为“四川王”。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8
五、北守南拒 堵截红军入川境六路围攻
5 ?: x0 }/ v/ ]* M  9月5日刘湘在成都召开剿匪会议,27日何成浚自汉口飞四川,与刘湘商“剿共”军事。10月4日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集中全力与红四方面军作战,11月5日第五路王陵基、范绍增部败红军于绥定,克木瓜场。11月19日四川“剿匪军”分路进攻,杨森克营山之周口,红军西占昭化之笔架山,23日杨森占领营山,12月2日王陵基与红军在绥定、宣汉激战。8日刘湘令封锁川北共区,10日四川“剿匪军”总攻,杨森占新店场,17日王陵基占领宣汉,18日范绍曾师克绥定,31日田颂尧部克仪陇。12月22日红军第三军(第二军团)贺龙部占四川黔江,次年元旦被刘湘之第五师陈万仞收复。1934年1月11日四川“剿匪军”克昭化剑阁,31日刘湘在成都召开剿匪会议。2月9日,四川“剿匪军”杨森、李家钰攻占巴中、南江。13日红军徐向前、张国焘败剿匪军王陵基部于楼门口,旅长郝耀廷被击毙。2月21日,四川“剿匪军”六路开始二次总攻(六路为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邦俊),3月18日田颂尧、罗泽洲克巴中,第二期“进剿”告一段落。4月川军继续发动第三期“进剿”,与红军作战,双方伤亡均大。5月中旬,刘湘在成都召开所谓第三次“剿匪”会议,示意各军阀公推刘从云为四川“剿匪”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进驻南充指挥各军。6月12日,四川“剿匪军”“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刘从云,自成都到顺庆就职,22日刘从云开始下令总攻,开始第四期“进剿”。7月11日刘从云再下总攻令,第一路攻两河口,第二三路攻通江之汉城,第四路攻竹峪关,第五六路攻万源,均无进展,22日川军进攻万源,守军为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许世友,川军连番进攻,历经血战,均被击退。8月10日,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动出击,大破第六路汪铸龙于四川万源青龙关,11日红军徐向前(第四军)何畏(第九军)向剿匪军第五路唐式遵部发起反击,16日红军大破第五路之杨国桢、刘先榆旅于万源宣汉间,第五路损失三分之一,17日总预备军总指挥潘文华以各路失利,电请刘湘令暂取守势,21日第五路左翼败退渠县三汇,后退约四百里。8月23日,刘湘因军事失利通电辞“四川剿匪总司令兼善后督办”职,离成都返重庆,前方军事委员长刘从云亦辞。28日徐向前红军自通江进击,败第三路李家钰、第四路杨森。9月1日四川绅耆请中央派军入川“协剿”,并慰留刘湘,蒋介石也致电慰留,7日刘湘经各方挽留打销辞意,8日电蒋介石表示“愿以在野之身,权支危局”。9月7日徐向前等向巴中江口之李家钰、杨森防线猛攻,第三路副指挥罗泽洲放弃巴中,9日徐向前转兵进攻第二路田颂尧部,李炜如师溃走。11日刘湘在蒋介石电催下自重庆到万县,即赴开江布置军事。12日第二路田颂尧部败退阆中苍溪,旅长曾起戎及团长四人战死,14日刘湘到开江前线督师,调王缵绪师增防,15日旅(南)京川人请派军入川“剿匪”,并督促刘湘负责。18日蒋介石电刘湘,令“各路剿匪军推进,不再有局部撤退”,23日蒋介石促令刘湘早日复职。25日第五路唐式遵部开始进击,略有进展。29日蒋介石电刘湘指示四川”剿匪“军事,并将捏报战情、望风奔逃的新编第二十二师长罗泽洲撤职查办。10月8日刘湘自重庆抵成都,19日在成都召开”剿匪“军事会议,蒋介石拨给子弹二百万发,22日刘湘正式复职,继续主持“剿匪”军事。
. ^  a3 w7 Y" {, _& O6 M5 ^北守南攻2 q1 w' I6 P( ]/ n' }" G% r& h
  11月13日刘湘奉召自重庆东下(第一次出川),16日刘湘自重庆到汉口,20日到南京见蒋介石,请派兵入川共同防守,连日与孔祥熙商四川财政问题,30日自南京到上海,12月1日赴杭州,4日自上海回抵南京,10日离南京返四川,18日行政院决议改组四川省政府,任命刘湘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9日回抵重庆,25日奉蒋介石令派兵援黔,沿乌江布防,对红军采取北守南攻的方针。他说碉堡战术太呆板,要和机动部队相配合,要推出去打。   1935年1月6日,刘湘奉令派三个师入贵州,前队抵綦江,阻止长征的中央红军,10日蒋介石又令刘湘进兵贵州,12日行营驻川参谋团由贺国光率领到重庆,以追击红军为由,从此中央势力进入四川。16日刘湘到泸州布防,即返重庆,“四川剿匪总司令部”自成都移设重庆。19日红军进至川南永宁河,与川军激战。20日刘湘发行公债一万二千万元。21日川北红军徐向前自苍溪强渡嘉陵江,29日徐向前部围攻川北广元,川北“剿匪军”六路出击。2月3日红军第四方面军退出万源。4日刘湘到泸州,6日回重庆,9日兼四川省保安司令,10日四川新省政府成立,主席刘湘发表治川政见,20日蒋介石嘉奖四川将领打破防区交还政权,令克日移交。2月6日徐向前部放弃川北仪陇退集南江,11日徐向前自川北入陕南。3月2日蒋介石自汉口飞抵重庆,整理川政,指挥“剿匪”,4日蒋在重庆讲演,三年之内,四川“必可成为革命中心及复兴国家之基础”,15日严禁四川将领干政,17日严禁川军将领苛敛勒征,压迫民众,24日蒋介石飞离重庆。   1935年4月3日,国民政府任刘湘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   4月18日川军收复阆中。5月3日红军开始渡金沙江,8日红军大部分自云南元谋、武定、禄劝渡过金沙江,北入四川,9日红军第一军团围攻四川会理。18日红一军团自四川会理占德昌,20日刘湘自重庆到成都,布置“剿匪”军事,中央军薛岳、周浑元追入四川。24日红军朱德、刘伯承自安坨坝安顺场越大渡河进向泸定,26日蒋介石自重庆到成都,29日红军占领泸定桥。6月2日红军自泸定金汤趋汉源,为刘文辉、杨森军所阻,北走荥经,11日红军占川边丹巴,川军收复芦山,12日红军第一方面军越过川边夹金山,16日红一方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于川边懋功之达维,29日红军北走,杨森部收复懋功。7月11日蒋介石命刘湘、刘文辉、李韫珩等部守备双流、雅安、康定封锁线,中央军薛岳部开赴四川绵阳。7月13日四川省政府自重庆移至成都,15日中央核定四川军队缩减一百团(原三百余团),限九月底整编完竣,年省军费二千万元。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29
五、北守南拒 堵截红军入川境六路围攻0 V9 r5 D( o% i( [% A" l0 l
  9月5日刘湘在成都召开剿匪会议,27日何成浚自汉口飞四川,与刘湘商“剿共”军事。10月4日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集中全力与红四方面军作战,11月5日第五路王陵基、范绍增部败红军于绥定,克木瓜场。11月19日四川“剿匪军”分路进攻,杨森克营山之周口,红军西占昭化之笔架山,23日杨森占领营山,12月2日王陵基与红军在绥定、宣汉激战。8日刘湘令封锁川北共区,10日四川“剿匪军”总攻,杨森占新店场,17日王陵基占领宣汉,18日范绍曾师克绥定,31日田颂尧部克仪陇。12月22日红军第三军(第二军团)贺龙部占四川黔江,次年元旦被刘湘之第五师陈万仞收复。1934年1月11日四川“剿匪军”克昭化剑阁,31日刘湘在成都召开剿匪会议。2月9日,四川“剿匪军”杨森、李家钰攻占巴中、南江。13日红军徐向前、张国焘败剿匪军王陵基部于楼门口,旅长郝耀廷被击毙。2月21日,四川“剿匪军”六路开始二次总攻(六路为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邦俊),3月18日田颂尧、罗泽洲克巴中,第二期“进剿”告一段落。4月川军继续发动第三期“进剿”,与红军作战,双方伤亡均大。5月中旬,刘湘在成都召开所谓第三次“剿匪”会议,示意各军阀公推刘从云为四川“剿匪”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进驻南充指挥各军。6月12日,四川“剿匪军”“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刘从云,自成都到顺庆就职,22日刘从云开始下令总攻,开始第四期“进剿”。7月11日刘从云再下总攻令,第一路攻两河口,第二三路攻通江之汉城,第四路攻竹峪关,第五六路攻万源,均无进展,22日川军进攻万源,守军为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许世友,川军连番进攻,历经血战,均被击退。8月10日,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动出击,大破第六路汪铸龙于四川万源青龙关,11日红军徐向前(第四军)何畏(第九军)向剿匪军第五路唐式遵部发起反击,16日红军大破第五路之杨国桢、刘先榆旅于万源宣汉间,第五路损失三分之一,17日总预备军总指挥潘文华以各路失利,电请刘湘令暂取守势,21日第五路左翼败退渠县三汇,后退约四百里。8月23日,刘湘因军事失利通电辞“四川剿匪总司令兼善后督办”职,离成都返重庆,前方军事委员长刘从云亦辞。28日徐向前红军自通江进击,败第三路李家钰、第四路杨森。9月1日四川绅耆请中央派军入川“协剿”,并慰留刘湘,蒋介石也致电慰留,7日刘湘经各方挽留打销辞意,8日电蒋介石表示“愿以在野之身,权支危局”。9月7日徐向前等向巴中江口之李家钰、杨森防线猛攻,第三路副指挥罗泽洲放弃巴中,9日徐向前转兵进攻第二路田颂尧部,李炜如师溃走。11日刘湘在蒋介石电催下自重庆到万县,即赴开江布置军事。12日第二路田颂尧部败退阆中苍溪,旅长曾起戎及团长四人战死,14日刘湘到开江前线督师,调王缵绪师增防,15日旅(南)京川人请派军入川“剿匪”,并督促刘湘负责。18日蒋介石电刘湘,令“各路剿匪军推进,不再有局部撤退”,23日蒋介石促令刘湘早日复职。25日第五路唐式遵部开始进击,略有进展。29日蒋介石电刘湘指示四川”剿匪“军事,并将捏报战情、望风奔逃的新编第二十二师长罗泽洲撤职查办。10月8日刘湘自重庆抵成都,19日在成都召开”剿匪“军事会议,蒋介石拨给子弹二百万发,22日刘湘正式复职,继续主持“剿匪”军事。
" `! S8 ~  p0 p: a* j2 @' j: s- V7 }北守南攻
1 e+ \4 s) a+ Z; [; S  11月13日刘湘奉召自重庆东下(第一次出川),16日刘湘自重庆到汉口,20日到南京见蒋介石,请派兵入川共同防守,连日与孔祥熙商四川财政问题,30日自南京到上海,12月1日赴杭州,4日自上海回抵南京,10日离南京返四川,18日行政院决议改组四川省政府,任命刘湘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9日回抵重庆,25日奉蒋介石令派兵援黔,沿乌江布防,对红军采取北守南攻的方针。他说碉堡战术太呆板,要和机动部队相配合,要推出去打。   1935年1月6日,刘湘奉令派三个师入贵州,前队抵綦江,阻止长征的中央红军,10日蒋介石又令刘湘进兵贵州,12日行营驻川参谋团由贺国光率领到重庆,以追击红军为由,从此中央势力进入四川。16日刘湘到泸州布防,即返重庆,“四川剿匪总司令部”自成都移设重庆。19日红军进至川南永宁河,与川军激战。20日刘湘发行公债一万二千万元。21日川北红军徐向前自苍溪强渡嘉陵江,29日徐向前部围攻川北广元,川北“剿匪军”六路出击。2月3日红军第四方面军退出万源。4日刘湘到泸州,6日回重庆,9日兼四川省保安司令,10日四川新省政府成立,主席刘湘发表治川政见,20日蒋介石嘉奖四川将领打破防区交还政权,令克日移交。2月6日徐向前部放弃川北仪陇退集南江,11日徐向前自川北入陕南。3月2日蒋介石自汉口飞抵重庆,整理川政,指挥“剿匪”,4日蒋在重庆讲演,三年之内,四川“必可成为革命中心及复兴国家之基础”,15日严禁四川将领干政,17日严禁川军将领苛敛勒征,压迫民众,24日蒋介石飞离重庆。   1935年4月3日,国民政府任刘湘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   4月18日川军收复阆中。5月3日红军开始渡金沙江,8日红军大部分自云南元谋、武定、禄劝渡过金沙江,北入四川,9日红军第一军团围攻四川会理。18日红一军团自四川会理占德昌,20日刘湘自重庆到成都,布置“剿匪”军事,中央军薛岳、周浑元追入四川。24日红军朱德、刘伯承自安坨坝安顺场越大渡河进向泸定,26日蒋介石自重庆到成都,29日红军占领泸定桥。6月2日红军自泸定金汤趋汉源,为刘文辉、杨森军所阻,北走荥经,11日红军占川边丹巴,川军收复芦山,12日红军第一方面军越过川边夹金山,16日红一方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于川边懋功之达维,29日红军北走,杨森部收复懋功。7月11日蒋介石命刘湘、刘文辉、李韫珩等部守备双流、雅安、康定封锁线,中央军薛岳部开赴四川绵阳。7月13日四川省政府自重庆移至成都,15日中央核定四川军队缩减一百团(原三百余团),限九月底整编完竣,年省军费二千万元。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30
百丈决战0 S+ Z; E* |% m0 ^/ |
  8月28日,红军右路张国焘率第四方面军徐向前、陈昌浩,折而南下,转战于川边,刘湘认为红军是欲在山区建立根据地,于是筑碉防堵,企图把红军封锁在山区。10月29日刘湘自成都到灌县,布置“剿匪”军事,中央军薛岳也入川“围剿”,刘湘精心布置的芦山、天全的“防御战”被红军攻破。11月1日,蒋介石在重庆设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直接对四川各军发号施令,积极插手四川。11月18日,刘湘部克蒲江名山间之夹山关、黑竹关,19日第四师克百丈关,川军控制了四川战略要点,基本上堵住了红军的东进,刘湘极得意。11月20日刘湘到平落坝督师,召集将领训话,下令反攻,并发出手令,重申奖惩。11月24日开始总攻,各师展开主力,扎稳阵脚,红四方面军在各军围攻下遭遇挫折,南下计划失败,刘湘、邓锡侯、孙震、杨森、刘文辉、李家钰等部川军约一百七十团分驻名山、邛崃、灌县、洪雅、雅安、清溪之线,与红军对峙。11月22日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21日又任四川省主席,对四川的交通、工业、文化、教育比较重视,抵制蒋介石对川军的分化和拉拢。
1 P+ S% p& _1 r& |$ ?川康整军0 P# M$ C% Y3 a' I
  1936年2月11日,薛岳部第一纵队吴奇伟、第二纵队周浑元开始向川西天全芦山之红军张国焘、朱德、徐向前部攻击,川军并未出动。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传刘湘与两粤勾通,11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到成都,晤刘湘,12日刘湘电劝粤桂退兵,27日顾祝同到成都,晤刘湘。7月9日给予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13日被任命为国防会议委员。8月12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四川建设公债三千万元。8月24日,成都发生反日暴动,殴毙日人渡边洸三郎、深川经二,另二人受伤,26日行政院电令四川省府主席刘湘,查办成都事件负责人员,刘湘暗中保护爱国群众。9月1日,日大使馆书记官松村堂树、重庆领事糟谷廉二、陆军中佐渡左近、海军中佐中津成基晤四川主席刘湘,谈成都事件。10月30日顾祝同到成都晤刘湘(时川谣甚盛)。11月19日国府令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和四川“剿匪”司令部均撤销,另成立川康绥靖公署,特任刘湘为主任。12月8日国民政府任刘湘为第六路军总司令,邓锡侯为副司令,统四川各军。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3日张学良致电刘湘,说明扣押蒋介石起因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八项主张,要求予以支持,14日刘湘通电拥护中央,19日刘湘电何应钦、孔祥熙、顾祝同,已电劝张学良“速求政治解决,恢复蒋之自由”,25日蒋介石被释放,26日回西安,27日刘湘等电蒋介石表示慰问。   1937年1月11日,刘湘电何应钦请和平解决陕事,15日刘湘二次通电主和平解决陕事,18日刘湘三次通电主和平解决西安问题,21日何应钦派何辑五自南京到成都晤刘湘,28日刘湘电请蒋委员长返京主持大计。3月初,四川盛传刘湘将有反蒋军事行动,4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宴各长官辟谣,并令拆除城外工事,18日贺国光偕刘湘的代表邓汉祥到南京,商洽川局,解释谣诼,26日刘湘谈话谓“川谣不足凭信”,29日电请何应钦、张群入川,31日实业部长吴鼎昌自京到成都,与刘湘商洽川事。4月6日,南京财政部拨四川赈灾(旱灾饥荒)款公债一百万元。4月14日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到成都,与刘湘商川事六方案,表示“愿将军政军令交还中央,并愿将川军一律国军化”。5月18日重庆绅耆谒四川主席刘湘,询问谣言,刘谓“绝对拥护中央”,努力救灾,19日驻华日本武官喜多诚一自云南到成都,晤刘湘,20日刘湘发表谈话,解释川事,拥护中央,据传刘湘扣留四川赈款,财政部去电查询,21日刘湘之代表刘航琛到南京,解释川事,25日行政院通过四川省赈灾公债一千二百万元,刘湘电京接受整军方案。6月4日刘航琛到庐山见蒋介石,8日川康军整理方案在庐山商妥,12日刘湘代表卢作孚(四川建设厅长)到庐山,商洽川政及整军事宜,14日四川省政府委员关吉玉携蒋手函回成都,向刘湘报告,15日刘航琛到成都,向刘湘报告川康整军问题,22日军政部长何应钦以川康军整理方案十一条电达川康绥靖主任刘湘,军队直隶中央统一经理,25日刘湘电蒋介石及何应钦表示同意整军方案,29日行政院决议刘湘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月5日何应钦及顾祝同到重庆,刘湘及各军长亦到,6日川康整军会议在重庆开幕。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31
六、请缨抗倭 出师未捷身先死请缨抗倭7 Q; M( ]" y; j0 N/ @+ g2 m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日川康整军会议匆匆闭幕,10日刘湘通电请缨,13日再次通电,主张全国总动员,与日本拼死一决。7 月25 日刘湘令直辖各军、师长,于三日内驰返原防,遵令整军。8月7日刘湘到南京,出席了国防会议,会上各方主战主和犹豫不决,慷慨陈词近2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会后,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访问,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   8月20日任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辖九个军,26日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8 月29 日川康各军整编完竣,重庆行营组织点验委员会,派夏斗寅为主任,派员出发点验。9月1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10月26日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地境为江苏的太湖以西和浙北、皖南部分地区。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他是刘湘的主要谋士)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1 K( w2 A  U3 _; [' E出师未捷
. S% z6 I: Z' M; N- R  11月9日刘湘自成都飞抵汉口,11日到南京,14日中央改调川军刘湘部分自汉口、河南东开。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移驻重庆办公,刘湘立即发电“谨率七千万人,翘首欢迎”。22日刘湘乘船到南京,下令所部各军、师堵击在浙江金山卫登陆、正向浙江境内侵犯的日军,重点保持于广德、泗安方面。11月23日,刘湘胃病突然复发,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护送至芜湖医院,28日送汉口万国医院就医,经抢救苏醒。12月3日,川军编为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兼,副总司令唐式遵,辖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和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副总司令孙震,辖第四十一军、第四十五军)。12月13日南京沦陷,第七战区所辖地境被敌占领,各军亦转进至皖赣,该战区实际上已不复存在。12月30日,蒋介石训令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由唐式遵接任,刘湘专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很失落。   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中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1月22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明令褒恤,追赠刘湘陆军一级上将,各界纷纷悼念,2月14日颁令准予国葬。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为刘湘举行了极隆重的国葬典礼。其陵墓所在地辟为“甫澄纪念公园”。文革期间,刘湘墓曾被造反派砸开,开棺暴尸。八十年代中期,刘湘墓得重修,但尸骨已不可复寻。   抗战 川军有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中记载川军出川人数令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36
四川军阀之杨森
; j7 d' k5 B  B2 o( R$ ]- o% T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与“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他一生追求洋气和新潮,同时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
中文名:杨森
别名:杨子惠
国籍:中国(民国时期)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广安县
出生日期:1884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977年5月1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主要成就:陆军上将,贵州省主席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38
1884年农历一月二十四日生于广安龙台寺。幼时家境一般,其父为邑武庠生,受此影响,他自小便对习武从军深感兴趣。1904年,杨森中学毕业,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唐式遵潘文华等同学,这些人后来形成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核心人物。毕业后分发新军17镇任排长,因杨森对士兵训练认真,在会操、考核及比赛中,他的排多次夺魁,1910年升第33混成协一营右队官,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川军第1师王陵基部队任营长。1913年,投熊克武部川军第5师,参加“二次革命”,失 杨森公馆(位于岳池县凤山上)败后被俘。滇军将领黄毓成在集合俘虏时,见众俘虏都甚为惶恐,惟独杨森显得毫无惧色,有胆有识,黄毓成见杨森很有胆色,身材魁梧,便对他产生好感,留他在司令部当副官。1915年1月任云南讲武堂队长,12月任护国一军第二梯团中校参谋,参加了护国战争。1917年任滇军第2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泸永镇守使、第9师师长[1]。
. a1 _& i3 G" x( |! j  1923年任川军第2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战败,逃宜昌依附吴佩孚,由吴任为陆军16师师长,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10月23日授将军府森威将军。1924年2月率部返川,3月8日,加上将衔,兼任四川前敌总指挥。杨森在吴佩孚的有力支持下,卷土重来,占领了重庆,而后又克成都,将熊克武等逐至川南。5月任四川军务督办。成为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同年,杨森事业达到顶峰,他雄心勃勃吼出“建设新四川”的响亮口号,推行“新政”:一、修建马路;二、开辟公共体育场;三、成立通俗教育馆;四、提倡“朝会”等措施。杨森推行“新川政”,在四川诸多军阀中独树一帜,许多人认为这是历史进步,大夸杨森有魄力。但由于他一些作法横蛮,不合理,比如连老百姓不修指甲,穿长衫都要遭惩罚,自然也遭到不少人讥笑、反对。杨森虽然高呼反封建,解放妇女的口号,实际他也真正做到了在四川解除妇女缠足等好事,但他却明娶了好几个小老婆,实在令人觉得他所谓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像工程罢了。老百姓私下开玩笑说:“杨军长,提倡妇女要解放,娶了几个小婆娘!”杨森还是改不了旧军阀的陋习。 ) E+ [" R/ b8 {; w0 V! P9 H
  1925年5月段祺瑞免去杨森的四川军务督办职务,调往北京署理总参谋长,以刘湘取代其军务督办之职。但杨森怕兵权旁落,于是赖着不走,由此刘杨关系交恶,杨森发动“统一全川”之战,威震全川。7月,刘湘拉拢黔军袁祖铭组成倒杨联军,杨森部的师长王缵绪也来了个临阵倒戈。刘湘把杨森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森威将军”作战失利,只得狼狈不堪地只身出川逃往汉口,任吴佩孚“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1926年2月纠集旧部,再次杀回四川。刘湘被迫与杨森求和,双方在武汉签定了“丙寅公约”,规定归还原来杨森所属的兵权,同时由杨部和刘湘所属部队共同驱逐黔军。杨森回川后,袁祖铭自知无力和杨森争锋,率已部的滇军退入了云南,杨森的实力和地盘大为扩展,拥有六十多个团,七万多的部队,控制了下川东各县,再次成为川中的一霸。 * N5 U. R. e2 a2 i5 @! {  I3 A
  1926年10月23日,杨森接受国民政府任命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总司令之职,朱德是他的党代表;要响应北伐军率师反吴,但他却暗中却继续担任吴佩孚任命的“讨贼联军第一路总司令”。8月13日,刘湘等川军将领通电讨吴,杨森却接受吴所任命的四川省长之职,并自封为“援鄂川军总司令”。配合北洋军阀向北伐军进功。 ' P; b) i2 J; X% l  i, k; T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分裂国民党,他以占有汉阳兵工厂为条件,电请杨森出兵鄂西,攻打武汉国民政府。杨森见此举有利可图,于5月5日以“奉命出兵,讨伐武汉”为名,带兵自万县东下,抵达宜昌。5月21日,在湖北仙桃镇,杨森部遭唐生智截击,所部几乎被全部歼灭,只领了少数部队回川。因收留兵败入川的吴佩孚,于1928年1月被南京政府免职,5月所部发生内讧,部下郭汝栋部自任20军军长独树一帜,范绍曾部等转投刘湘。他实力虽然大损,但对落难的吴佩孚的死忠却使人对他的品德刮目相看。1929年1月,在下川东之战中进攻刘湘失败,兵败于铁山坪、张关一线,所部仅剩六个残缺不全的旅,所属川东21个县亦被刘湘所占。他退入渠县,从此寄人篱下,失去了争霸四川的资本。1933年10月参加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任第4路总指挥。1935年奉命率部围堵长征红军,他派第一,第四旅在叙永堵截红军,第二、六旅在大渡河布防,并写信给朱德,要求互不侵犯。朱德回信,只要他不堵截红军北上抗日,红军不会打他,从此他就派部队假装打仗,以保存实力。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39
浴血抗日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徒步行军出川,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全军在大场血战5昼夜,守住了阵地,直到韦云淞的31军和叶肇的66军接防。而所率川军18000余人,伤亡高达7000余人,杨森所属之部是淞沪会战中除装备德国武器的王牌师中央军88师、税警团直属队外最能打的部队,被评为淞沪战场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蒋介石立即下令优先给予补给换装。在武汉会战的序幕阶段,6月13日被日军波田支队趁夜偷袭,一个晚上就赶出安庆城,气的蒋介石在电报中骂他“轻弃名城,腾笑友邦。”他回电说是徐源泉的部队丢了合肥,放开了他的后背,他才不得已撤退的。结果只是得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9月任第6军团军团长兼20军军长,18日晋加上将衔。1938年1月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3月在南昌会战中在武宁城外和日军展开拉锯战不支后撤。1939年1月免兼20军军长,9月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负责防守鄂南山地,虽没能在正面挡住日军33师团的突击,但依靠不断的顽强侧击和追击,拖慢了日军的进军步伐。因此在会战结束后的10月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4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在1941年秋季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他中了日军的佯动之计,抽调主力围攻大云山的日军一个联队,导致正面新墙河防线战力空虚,被日军迅速突破,战区增援的几个军在开进途中就因时间差的关系被日军各个击破。10月陈诚发动15个师围攻宜昌日军第13师团,导致了占领长沙的日军迅速退兵,这时九战区就他所部战力最为完整,在日军撤退的时候给予了日军很大杀伤,将功补过成了这次战役最大的功臣。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他在堵截日军后撤途中,在珠影山全歼了企图接应的日军第9混成旅团的一个大队500人,这是一个得到日本战史丛书确认的很实在的战果。1944年8月长衡会战的中,所部被日军包围在茶陵,他突围后率所部付广西参加桂柳会战,但下属2个军(20军,26军)长期转战消耗,兵力加起来都不到七千,还不如1937年的一个师完整。之后卸去军职,把20军交给侄孙杨干才,副手夏炯(外号夏马刀)带领。任贵州省主席,在此3之前,他就把三女儿嫁给了蒋介石的侄儿竺培丰,和蒋介石成为儿女亲家。1947任重庆市市长。1949年5月,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全国解放前夕,有人动员他反戈一击,把蒋介石扣起来向共产党献礼,免得流亡异乡。他哭着说:“就像当年不能背叛吴子玉一样,现在我也不能这么做。”12月赴台。
6 \: y4 [, a2 |编辑本段终老台湾  1949年解放战争势如破竹,杨森和四川军阀孙震一同从成都市凤凰山机场乘飞机到海口,然后转飞台湾。1950年4月,蒋介石委杨森为台湾“总统府上将国策顾问”、“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蒋介石还拨给他1幢台北市长春路225号的日本式花园洋房。小轿车1辆;警卫2人,厨师1人,司机兼勤务员1人;每月发给台币1万元。1960年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发掘了一个叫纪政的女子体育健将,90岁的时候还爬上了台湾第一高山,
. P( `  q, n4 ~3 `7 l  杨森结束官场生涯后,不愿居住在台北市,在台北县新店镇稻子园买了一座山,修建起别墅,在此度晚年。他喜好古玩、字画,收存各式武器。同时他还爱好写诗,有收藏手杖的癖好。 5 Z0 _: b" Z* P. A
  1972年2月20日,杨森九十大寿,蒋介石派人在国防部三军军官俱乐部为杨森布置寿堂。杨森听说许多人称他是传奇式人物,他更为高兴。他说:“我一生过得平凡而实在,如果岁月不会催人老,我将继续拿出我的力量,为人生而服务。”
5 G- [2 Y4 F; ~. @: t5 }  蒋介石亲书“贞固康强”的寿轴,杨森把它挂于寿堂正中央。参加祝寿的除了高级军政人员外,还有“宗亲会”、“同乡会”的各色人物,及杨森在美国的女儿等亲友,来宾达三四千人之多。杨森身着西服坐在寿堂正中接受子孙们的叩拜和来宾们的祝贺。
+ Y" a& S$ C2 l  就在生日会上,另一四川同乡,国民党元老张群前来拜访他,杨森叹息道:“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和年青人在一起,这样才有朝气。”张群笑道:“那你再讨(娶)一个吗。”
/ z6 t& [  u% q( p7 j, n  不久后,大学生张灵凤被杨森以招募“秘书”为名,娶进府中,成了杨府第“十二钗”。不到一年,张灵凤居然又为杨森生下最后一女,一时传为海内外的奇谈。1977年3月,杨森从菲律宾访问归来,被台北三军总医院检查为肺癌,两个月后,93岁的杨森结束了漫长的一生。 / w# R* h0 c% y
  杨森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既有早年讨袁护国。炮击英舰、保护朱德、陈毅、胡志明的正义之举,又有勾结吴佩孚破坏革命、制造“平江惨案”和积极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斑斑劣迹,最后逃至台湾而以93岁高龄寿终正寝。成为四川军阀中活动空间最广、经历最复杂、寿命最长的一个。 : M$ M- r, L1 ?; C
  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其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在人世间曾蒙上千古之谜。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40
十二金钗  杨森的第一夫人是其发妻张氏,这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之初,俩人感情甚笃,张氏孝顺体贴公公婆婆,善待小叔小姑,又能勤俭持家,在杨家内外口碑甚好。后来,杨森考入成都陆军速成学堂后,张氏暴病身亡。杨森青年丧妻,很是伤痛,发迹后便让妻弟张元培来到二十军,充当了一位军需官,算是缅怀亡妻的一种补偿。   杨森1908年从军校毕业后,遵从父母意愿,续弦广安老家的谭正德填房。谭氏为其育有长子、长女。杨森妻妾成群后,谭氏被冷落,独自守着广安老家偌大的宅院,直至1976年以92岁高龄谢世。   第三个老婆名为刘谷芳,云南禄丰人。1913年,杨森混迹在滇军中,替长官黄毓成在昆明的安宁温泉监造别墅。刘谷芳之父刘柱卿亦是当日施工现场的小头目,因见杨森军人气质浓,便将女儿嫁给杨森。在杨森飞黄腾达后,刘柱卿先后出任过二十军驻武汉、成都办事处处长和军长代表。不过刘柱卿的女儿却没父亲那么幸运了,抗战时,刘谷芳因患肺病而卒。   第四个老婆便是杨府十二钗中地位最高,家境最好,深得杨森宠爱的田衡秋。1920年,杨森因出卖滇军利益,在刘湘的支持下得以返回四川,擢升为川军第九师师长。一次,他率部进驻阆中时,在大街上与田衡秋迎面相遇。但见该女子妩媚娇艳,心中顿掀波澜,当即骑马徐徐相尾,知道确切住址和家庭情况后,便派手下大张旗鼓地前去说媒。这时,田衡秋已有婚约,况且田家经商多年,是远近闻名的殷实大户,根本不愿让女儿做妾。田父遂一口回绝。杨森并不死心,一面极力讨好田衡秋,一面对田家软硬兼施。次年,杨森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沪永镇守使,他更加有恃无恐,田家被闹得不可开交,只得将女儿送给杨森。田父不久便离开人世。田衡秋毕竟出身于商贩世家,为人大气精明,理财持家颇有招术,又能揣摩杨森内心,自然而然便成了杨森的管家太太,深得宠爱。抗战时,杨森在重庆的“渝舍”借与何应钦、陈诚、毛人凤等国民党中央人员居住的机会,她陪同杨森一同接洽应酬。   1949年,田衡秋带着杨森多年敛集的财富先行逃往台湾,足见杨森对她的信任。不过,田衡秋未过几年,前往香港探亲时,因突发脑溢血引起半身偏瘫达二十年之久,杨森渐渐将她冷落一边。田衡秋晚年的生活、治病全靠美国的女儿担负,才得以走完痛苦的后半生。   第五个老婆萧邦琼,则是杨森长驻沪州时,依靠同样的手段将这位部属之女纳人府中,萧父本为杨森在滇军任团长时的秘书,一个典型的戎装书生。一次,赴杨森家宴时,萧父带上女儿随行。敬酒时,杨森眼中大放光彩,如长辈一样摸着萧邦琼的头赞叹道:“几年不见,小姑娘长这么大了,模样周正得很呢。”一位善于摇尾逢迎的下属瞥见这一幕,便鼓动如簧之舌说服萧家将女儿嫁与了杨森。萧邦琼原本就生得艳丽照人,加之自幼入新式学堂念书,又做过教师,颇有文化。比之田衡秋,她表现得更为乖巧、应对接洽,极有分寸,更重要一点,她不似田衡秋世故、虚矫和故意作态,这在杨森看来,就显得格外纯净,当然就十分钟爱。1931年,萧邦琼由沪州上船时,行至江中,因船覆溺水身亡。   陈顺容是其第六妾,一个粗眉大眼的典型的广东女子。原本为三姨太刘谷芳的贴身丫头,15岁,为杨森酒后乱性奸污,后收为妾。由于语言、性格之故,陈顺容畏畏缩缩,不善承欢,是“十二钗”中最不受杨森喜爱的一个。稍有不慎,便会被杨森用马鞭抽得体无完肤,陈顺容饱受刺激,后来得了精神病,被杨森差人用铁链绑着送回广安乡下。中共建政后病死于重庆。   第七个老婆曾桂枝,贵州毕节人。据说,她是杨森妻中身材最好的一个,本是杨森养女。早年,杨森率部入黔,在毕节收容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姑娘,交由属下代为抚养。流光催出玉人来,不曾想见,几年后,当年那个蓬头垢面、孤苦无助的小女孩竟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后来交由刘谷芳当丫环,改名为杨家桂。家桂而不“嘉贵”,杨森每日见了这位健康活泼、丰满秀挺的养女,禁不住淫心荡漾。不久,他撕下伪装,全然不顾人伦道德,在田衡秋等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为14岁的曾桂枝“破了瓜”。随后煞有介事地圆了房。曾桂枝天生机敏,求知上进,杨森便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几年后又不惜血本送往上海、北京等地求学。据说杨森支持曾桂枝求学的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带她带入社交场所。然而,曾桂枝在上海读书时,情难自禁,大胆追求新生活,与同班陈姓同学相恋。杨森得知后,大为恼怒,设计将二人枪杀于渠县的荒郊野外。   第八妾汪德芳是成都人。她是“十二钗”中同杨森最大胆决裂的一个。汪德芳之父原为杨森二十军军部秘书,为人谨小慎微。被无耻小人强行说合,被迫将女儿嫁与了杨森。汪德芳当时年仅15岁,尚在念中学。成亲后,杨森准予她继续求学,并送至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就读。汪德芳学成归来后,在杨森创办的成都天府中学任校长,成了社会名流,当选过国民党“国大代表”。但和杨森关系形同冰炭,几乎不往来,连所生小孩也改姓汪。   文革期间,因杨森之故,汪德芳被逼自杀于乐山。   第九妾为沪县蔡文娜。她是“十二钗”最为美艳,最为杨森爱,最为杨森恨,同时又是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个。蔡文娜在沪县女子中学上学时,被誉为“校花”,芳名远播。其超凡脱俗的气质、逼人的娇艳,令人催眉折腰。杨森闻知后,特地赶去一见,大为心仪。当即便差人强行说合,蔡父本是个追名逐利的落魄书生,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幸福,连忙答应下来,将14岁的女儿送入虎口,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名利。当别人切齿他违背伦常的举动时,蔡父居然大言不惭地说:“红粉赠佳人,美女配英雄,虽然是九姨太,但大小也是军长太太。”   蔡文娜天生丽质,媚态袭人,又是见过世面的人。婚后,深得杨森宠爱,每每带着她出入大型场合,引来众人艳□不已,极大地满足了杨森的虚荣心。后来,与曾桂枝一样,蔡文娜在成都上大学时,和同学吕某相恋。事情泄露后,被杨森杀害。   第十妾郑文如,重庆南岸裕华纱厂的普通女工。杨森担任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时,手下有位医官系郑文如远房堂舅,一心想当军医处处长。得知杨森又准备娶小纳妾时,医官跑回重庆,说动郑文如家人,将郑文如带至贵阳,精心打扮后,送与杨森。杨森一高兴,就委任这名医官为军医处处长。   郑文如当时年仅17岁,经历了蔡文娜、曾桂枝的变故后,杨森将她带至身边,形影不离。后来,郑文如患肺病,容颜大改,杨森将其弃之一旁。1949年后,郑文如留在重庆,嫁了一名普通工人。   第十一妾胡洁玉为杨森家仆之女。胡父胡应忠替杨森打点广安祖屋几十年,交情不浅。胡洁玉14岁,到重庆求学,住在杨森家,杨森众多的子女都称她为胡“妹妹”。60多岁的杨森看上了胡洁玉,胡应忠当然不答应,匆匆带着女儿回了广安。杨森追回胡应忠老家,将胡洁玉强行带回重庆并娶进了府中。胡应忠受不了乡邻指指戳戳远走他乡,后不知所终,胡洁玉则被杨森带去台湾,成了“十二钗”中继田衡秋之后,惟一带去台湾的妾。   在杨森86岁时,她生下一女,后带着女儿远赴美国留学。现定居美国。   第十二妾张灵凤,台湾新竹人。杨森年近90岁时,以招募“秘书”为幌子,将这位17岁的中学生弄进府中,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姻缘。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41
红杏出墙  面对如云的妻妾,成群的子女,杨森偎红倚翠,这在局外人看来,似乎是神仙过的日子。然而,杨森和他的十二钗并不是水乳交融。为了杜绝妻妾争宠,杨森采取平衡原则,在每个老婆处轮流住宿三夜。一旦妻妾怀孕,即凭医生证明领取五千元生活费,倘使顺利产下子女,则可领取存于外国银行的补助费两万元。同时,还可以子女的名义领取一份丰厚的田产。   杨森在四川军阀中敛财手段很高,历年来通过投资地产、开办公司、贩卖烟土,赚的钱无法数计。他在英、美和日本的银行都有巨额存款。重庆、汉口、上海、沪州则有豪华的公馆,富比王公。这些钱财正是他的资本。   杨森自己随心所欲,而对于妻妾却管束甚严。他有名目繁多的家规,如规定每个早上必须早起,统一着军装,扎腰带,由一名副官带队出操。风雨无阻。吃过早饭后,还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正课,要学古文,学英语,弹钢琴,不得无故缺席旷课。稍有触犯,便会遭到杨森鞭笞,谓之曰打“满堂红”。对于这些,杨森颇为自得,他多次向其他军阀介绍经验,大言不惭地说:“我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不然那屋子人,咋个镇得住嘛。”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丽对于女人而言,无异于抱璧藏祸。杨森的第七妾曾桂枝与第八妾蔡文娜殊途同归的悲惨命运便是明显的例证。俩人由于美艳惊世,引来众多的寻芳客,情难自禁,导致红杏出墙,深为杨森所恶,最后被设套处死。在曾桂枝20岁时,杨森花重金将她送至上海读了大学。原本性情活泼的她已无多少羁绊,许多男同学倾慕那近乎完美的身材,媚态袭人的容颜,纷纷与之交往。日久生情,曾桂枝和一位陈姓同学由此相恋。从未体验过爱情的曾桂枝无所顾忌。她和恋人成双成对,出入舞厅,卿卿我我,俨如一对恩爱夫妻。事不机密,这些情况被杨森安插在上海的耳目侦知。于是,怒火中烧的杨森便将曾桂枝催回了渠县防区。临别时,曾桂枝与恋人抱头痛哭。陈姓同学将一枚家传的戒指戴在了她手上,还拜托她在杨森处谋份差事。就这样,曾桂枝回到渠县,并带回了恋人的照片。更有甚者,俩人鸿雁传书,完全忘记了危险的存在。杨森设法偷看了二人的信物,曾桂枝却全然不知,一次席间,居然央求杨森替这位陈姓同学谋个工作。杨森一听,正中下怀,他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说:“这等小事有啥难的。给你同学写信,我让他当渠县的教育局长。”曾桂枝当即便飞鸿传书,邀请恋人来到渠县。俩人就此踏上一条不归的黄泉路。那位毫不知情的陈姓同学一跨入渠县境内,行至一处名为鲤鱼桥的地方时,便被杨森的宪兵队设伏,用冷枪打死,暴尸荒野。   杀死二人后,杨森仍不解恨。他又派兵将二人缚上巨石,沉入渠江。对此,杨森认为:“不守妇道,没办法,那我也就舍得下手。”   比之曾桂枝,蔡文娜的结局则更为悲惨。蔡文娜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被杨森纳妾后,继续在沪州上中学。杨森对这位光艳照人的绝世美女宠爱有加,并希望她能继曾桂枝之后,替自己在社交场争一份荣光,遂不惜工本培养她,特地请来一名家庭教师为其补习英语。   这位家庭教师亦是少年多情,俩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不久,事情为杨森所知,他将蔡文娜五花大绑,又让其他姨太太站在一旁,打算来个“三堂会审”,众多姨太太一并跪下哀告。杨森用马鞭狠狠鞭打了一顿,算是暂时放过了蔡文娜。数年后,蔡文娜在成都华西大学社会系就读时又与牙医学院的学生吕某相识,蔡文娜再度坠入爱河。她打定主意先与杨森离婚,再与吕某结婚。杨森得知后,命人秘密杀了蔡文娜。   为了杀一儆百,杨森集合起妻妾一同来到现场,命她们仔细观看。杨森又命人前去刺杀吕姓同学,然而吕某已得知消息,逃往了外国。而蔡文娜的姐姐蔡文其许久没有妹妹的音讯后,跑来重庆打探,杨森叹了口气,悠悠地说:“跑了,跑到英国去了。”蔡文其张愕着嘴,正欲发问,杨森皱了皱眉,说道:“我准备委你丈夫去当县长。”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52
四川军阀之邓锡侯2 U6 p+ m( E/ r- r
邓锡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爱国人士。字晋康。四川营山人。1906年弃文习武。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政府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副省长等职。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54
中文名:邓锡侯
别名:字晋康,道号玉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营山县回龙乡
出生日期:1889年
逝世日期:1964年
职业: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
人物简介  邓锡侯 (1889年-1964年),号晋康,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889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营山回龙乡。他曾先后出任过护国军营长,川军团、旅、师长北洋军阀政府时四川省省长、国民党部队第二十八军军长、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西南水利部部长等重要职务。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55
早期经历出身贫寒
; a" d$ o; F  b1 X5 R  邓锡侯出身贫寒,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全靠舅母文氏抚养成长,故俩长感情甚笃。少年时,邓曾就读于乡中私塾,由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因而布线优异,深受塾师李樵(号铁樵)的赞赏。清朝末年,朝廷统治腐败,内忧外患日深,民台倒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十分活跃,地处川北偏僻之乡的营山县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刚开始懂事的邓锡侯常与友人议及国家民族之大事,曾叹息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与挚友相约,忍痛离开养育自己的舅母和故乡,到省会成都寻求出路。% ], O* T% ~) E/ z4 x1 B0 D. t
弃文习武
# O, {- Y0 v0 q9 J5 Q" L4 \$ ]5 ]  1906年,邓锡侯初到成都,人地生疏,正在焦虑之际,恰逢成都陆军小学堂第一期招募新生。于是,邓决心弃文习武。由于他身材魁伟,脑子机灵,遂被录取。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所属的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因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又被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辛亥革命前夕,在革命党人的教育下。邓锡侯尚未毕业就离开学校,毅然回四川参加新军,在第十七镇六十五标当教练官和帮带。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他又转到四川陆军刘存厚的第四师任职,先任副官,后为连长。
# ]/ X$ h% u4 S' w" N护国战争; |0 |0 q7 c) R% A' r% O
  护国战争爆发后,正在川南叙州(今宜宾市)、泸州一带清乡的川军刘存厚率先响应“反袁护国”的号召,时任营长的邓锡侯随部配合蔡锷领导的入川滇、黔军作战。他奉命坚守要隘马鞍山,凭借险要地势和自身的英勇机智,给北洋军以重创而荣立战功。随即受刘存厚的派遣,前往驻大洲驿滇黔军总部向蔡锷报告战况。蔡见邓还是一个年不过二十、雄姿英发的年轻军官,顿生爱惜之情,奖慰有加,要他回去转告刘存厚,要进一步严明军纪,能战者赏,怯战者罚。蔡锷特对邓锡侯说:“梁任公(启超)电告,护国军得到中外支持。广西陆荣廷已经宣告独立......倒袁必胜。”蔡并专拨枪械五千以补充川军。待日后向北洋军发起总攻。护国战争胜利后,邓锡侯升任四川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驻防成都市北校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57
壮大军队   1917年7月,川军师长刘存厚等与四川督军罗佩金,戴戡在成都巷战。邓锡侯因率部阻击支持罗佩金,戴戡的滇黔军有功,并处决了纵兵殃民的祸首黔军旅长熊其勋,受到奖赏。1918年,邓锡侯升任四川陆军第五旅旅长,驻防眉山、彭山、仁寿一带。邓为培植壮大自己的军队,提高部队的战斗素质,在眉山创办了“军事教育团”,自兼团长,将所辖各团,营军官集中轮训,每期四个月,获得了明显的成效。1920年,邓升任四川陆军第三师师长,先后驻防成都、广汉、保宁等地。他又趁四川军阀混战之隙。在保宁举办了“军事教育团”,再次培训全师中下级军官。1922年,邓在军阀混战中率领第三师第一次进驻重庆市,并举办了“浮图关教育团”。这时,邓锡侯作为川军将领已逐渐形成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可以自主地在省内从事内战活动了。 升任省长  1922年8月,四川陆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成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以邓锡侯想当军长而对废除军长职衔的决定不满为由,秘密挑动邓的旅长刘铭吾、刘汉鼎反邓。但事机泄漏,邓锡侯乘春节在重庆看戏之机将刘铭吾、刘汉鼎二人解职、扣押,并联络唐廷牧、田颂尧刘斌等师长通电反对刘成勋,挥兵直捣成都。嗣后,邓锡侯部又遭到熊克武部的攻击,被迫撤离成都,败退川北绵阳阆中一带。不久,邓又联合北洋军阀支持的杨森等部,通电拥护北京政府,指责熊克武、刘成勋等“擅开战衅,阻碍国家统一”。由此,邓锡侯受到曹锟吴佩孚的嘉奖,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国军”第三十师师长,并加“骠威将军”的头衔。1923年冬,邓锡侯、杨森兵分五路向熊克武部发起全面反攻,先后攻占重庆、成都。反熊各军胜利以后,北洋政府论功行赏;于1924年5月26日任命邓锡侯为四川省省长。他考虑到成都乃杨森所控制的地盘,不愿脱离驻在重庆的部队,于是成都的省长公署形同虚设。1925年5月,北京段祺瑞执政又改任邓锡侯为四川清乡督办,另委赖心辉为省长。 军阀巨头   杨森当了四川督理,野心勃勃,妄图独霸全川。这年秋,刘湘、邓锡侯、袁祖铭刘文辉田颂尧组成倒杨联军,分兵几路向成都进军。邓锡侯任联军副总司令,率部担任主攻资中、资阳的任务。在宝兴场的遭遇战中,杨森的主力团被击溃。杨森被迫退出四川后,邓率部进驻成都。随后,联军头目在自贡召开分赃会议,他的实力仅次于刘湘,因而分得盐税专收权,月征三十万元,并占据华阳、简阳、遂宁、合川、南充、彭县、广汉、新津、灌县、郫县,以及松(潘)茂(县)等广大地域。此时,邓锡侯已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独霸一方,在川军中以其保定系关系而颇孚众望。 强制征兵  当1926年秋广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进抵武昌时,川军各部也相继易帜改称“国民革命军”,邓锡侯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邓任军长、并兼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七路军总指挥。他将该军扩充至五个师,十七个混成旅,一目一十四个团,另有炮兵特科部队若干。邓及其所部之旅、师长在自己的驻防区内,独断专行,发号施令,就地筹饷,预征田赋;抓丁派夫,扩充部队。驻地有民谣说:“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一年几征粮,百姓饿断肠”。同时,他在松(潘)茂(县)等藏、羌民族地区,实行所谓“用阳刚的手腕,图温和的成绩,举国家的财力,实力,强制其同化与统一”的大汉族主义政策。邓锡侯还一度控制了设在成都的四川造币厂,大量铸造银洋铜币,以保障日益增长的军需供应。 二刘之战  1932年秋,四川军阀之间爆发了规模最大的混战,即“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由于邓锡侯暗中协助刘湘袭击了刘文辉,刘文辉愤恨至极,曾欲设“鸿门宴”诱杀邓锡侯及其部属。邓获密报出走新都宝光寺,在旅长以上官员的会上动员说:“大家要众志成城,万箭齐发,一举渡过毗河,再克成都。这一仗打胜了,薪饷才能按月发放。”当刘文辉指挥第二十四军攻占崇宁县后,刘、邓两军便在毗河两岸对峙,并砍掉都江堰内河的马杈,造成毗河两岸泛滥成灾。邓锡侯感到对峙局面于己不利,乃不得已通过刘湘的高参刘从云向刘湘讲明:邓、刘两军鹬蚌相争已呈胶着状态,只要第二十一军出兵,刘文辉必定垮台,甫公(刘湘号)就可以趁势统一四川了。刘湘采纳其议,下令出兵。同时,刘文辉军内部分裂,众保定系将领与二十八军陈书农等师长商量和议,要求保定系团结一致,和力对付刘湘。然未实现。果然,刘湘第二十一军一出击,刘文辉即由毗河向岷江一线溃退。在邓锡侯、刘湘等联合进攻下,刘文辉部全线瓦解,只好率残部退守西康。至此,四川军阀最后一场混战宣告结束。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1:58
进剿整训  正当邓锡侯与刘文辉在毗河鏖战时,徐向前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宣汉、达县等地,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一面调集“中央军”胡宗南部进驻川陕甘边境阻止红军北上,一面委派刘湘就任四川“剿总”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全川各军。邓锡侯任第一路军总指挥,率部进剿川北苏区;他在“剿总”会上表示:“末将听令,愿效驱策”,为完成剿灭共军的任务,“牺牲一切在所不辞”。但会后他却不听刘湘的调遣,把第二十八军的四十一个主力团分为前方进剿与后方整训两大部分,定期轮换,不把军力全部投入前线。他命第七师师长马毓智代理军长,驻在成都与刘湘周旋,自己则坐镇设在绵阳的第一路军总指挥部里督师。 被红军击溃  1933年11月,邓锡侯部十多个团先后到达昭化广元一线布防,伺机出击。由于当时红四方面军王树声部自动缩短战线向后撤退,邓军得以踯躅前进,半年多才占领旺苍、南江两县。 * f( R3 p0 _/ s2 S8 q% J5 Q6 u1 [
  1934年6月,邓部奉命进攻通江,进抵小通河沿岸与红军对峙。8月,红四方面军在万源一战击溃刘湘主力,军威大振,迅即回师西向,横扫川军其余各部。邓锡侯部望风披靡,阵脚大乱,损失惨重,邓只好到广元整顿残部。他对惊魂未定的部属说;"你们进攻了几个月,才打到小通河,但是撤退时,几天就跑回来了。你们一趟子跑了七百多里,真是跑得快哟。我不怪士兵,但要问一问这些指挥官究竟在干什么?"第二十八军撤至广元县不久,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五军。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向川西北方向转移。邓锡侯令其前敌总指挥陈离率部在剑门关堵截,结果一个团被红军歼灭,邓只好命令所部退守江油、中坝、梓潼一带。当红军西进茂县汶川等藏族,羌族聚居地区时,邓锡侯又令四个团在松潘茂县地域设伤,妄图阻止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果又被红军击溃。 两手准备  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后,又迅速攻占天全、宝兴,欲与在理县、茂县的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邓锡侯奉命率部企图从后山侧击已抵达宝兴县之红军。行军途中,他接到红军总司令、护国战争期间就已认识的朱德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信。信中恳切劝告邓说:"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国难当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如兄部愿来,我们欢迎,如有困难,暂时不来,希望互不干扰......"邓一方面受到感化,一方面也为保存实力;一方面要按照朱、刘的要求给红军让路,一方面又要向"剿总"交差应付,因此只好命令跟踪部队始终与红军保持一天行程距离,不时还要对空乱放几枪几炮。就这样一直尾随红一方面军离开宝兴,翻越夹金山
2 N7 F" o8 G  g  o) w( r( [+ H5 Q8 @; o编辑本段抗战名将出川抗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锡侯在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热潮的推动下,在中共中央特派员张曙时等的影响下,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主动请缨,出川抗日。 0 Q+ q& }/ ]6 ~' ~1 M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任命刘湘为总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9月,出川抗战的各军分别向成都、重庆两地集中,准备一路北出剑门,一路东出夔门,驰赴山东山西抗日前线。9月5日,在成都市举行了有万人参加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邓锡侯在会上发表了激昂慷慨的讲演, 他说:"我们四川人是具有爱国传统精神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也有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 " p+ t3 b+ k& ~, W$ }* l
  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我们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 S+ B( ]7 N7 ?2 a  邓锡侯的一番激情壮浯,使在场的将士热血沸腾,人人振奋。欢送大会之后,邓又召集第四十五军驻成都的出川抗战官兵,作了动员训话。他说:"一二五师官兵扬言:‘不发清所欠薪饷不出发,你们的欠饷是应该发清的。......但是日寇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抢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全国一致请缨杀敌,我们军人的天职就是全中国民民,出川抗战。目前前线情况,急如星火,怎么能说要发清欠饷才出发呢?"接着大声问道:"你们是等发欠饷,还是马上出发?"全体官兵激于义愤,齐声应道:"愿立即出发杀敌!" 驰援山西  国民政府为适应前线战局的需要,改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河南省许昌县,邓锡侯被任命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十五军军长。9月初,他指挥所属部队陆续沿川陕公路出发。由于车辆奇缺,全体将士只有徒步行军,沿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父老叮嘱杀敌立功,使部队倍受鼓舞。经过一个月的急行军,抵达宝鸡,转乘火车到达西安。这时突然接到蒋介石急电,因娘子关吃紧,命邓军立即赶赴山西前线。 5 q3 V: }; Q+ i! R- t9 z8 `
  10月22日,邓锡侯偕副总司令孙震等抵达西安时,日军已越过娘子关,经盘石,岩会进犯平定、阳泉,寿阳告急。于是,邓部奉命驰援晋东。11月1日,邓将集团军总司令部设于马首村,然后到寿阳面见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闳,决定行动部署。随即命令陶凯王志远两旅在寿阳、阳泉一带协同友军阻击日军。当时邓部武器装备十分简劣,每个士兵只有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和两颗手榴弹,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其时虽已秋风萧瑟,但每个士兵仅有粗布单衣两套。邓部将士全凭满腔爱国热忱,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之敌拼死搏斗。因伤亡惨重,乃退至榆次附近,拟向太原靠拢。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01
遇险获救  11月6日,邓锡侯部在太原附近的南畔村与日军遭遇,并被包围。在晚上突围时,邓坠马摔伤,遇救脱险。此后,邓将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抗日遇险纪念日,教育部属,勉励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报仇雪恨。7日,太原弃守,战局恶化,第二十二集团军经交城孝义转移至洪洞县城,一面在安泽、沁源、长治一线构筑阵地拒敌前进;一面整训部队,待命反攻。这时,八路军总部亦驻在洪洞县东关外。邓锡侯曾与朱德多次会晤,并请朱德给二十二集团军团级以上军官讲解抗日形势和游击战术问题。以丁玲为团长的"西北女子战地服务团",也常为邓部演出精彩节目。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邓及邓部的抗日爱国热情,增强了八路军与川军的友谊和合作。 防守鲁南  12月中旬,日军相继侵占南京、济南,随即一面从南京北渡长江,一面由济南南下,企图南北夹击打通津浦铁路苏北战略要地徐州吃紧。国民政府军委会急调各路大军保卫徐州。邓锡侯奉命率第二十二集团军从山西洪洞驰赴鲁南,将集团军总部设在军事要地临城。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邓部从徐州沿津浦铁路北上兖州设防,以阻击从山东泰安方面南下之敌。邓以第四十一军防守津浦铁路沿线各要点,并令第一二二师王铭章部集结滕县一带,筑城固守,以第四十五军一二五师从界河前进,阻敌于泗水以北。这样徐州危急局面才得以暂时扭转,人心初安。滕县战斗,王铭章壮烈殉国。但川军的巨大牺牲掩护了国军主力部队迅速集结到位。 鲁南群众爱戴  邓锡侯率部驻防鲁南时,能体察民情,尊重民俗。鲁南是孔子的故乡,礼教十分严格。邓特整肃军纪,严禁部属扰民、拉夫、派款,严禁部队进入民间内室,因而军民关系融洽。正是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援下, 1938年1月14日,邓郎川军初到鲁南前线,就在两下店夜袭敌营成功,毙伤日军二百多人,俘虏四十个,缴获枪械一批,首战告捷,军威大振。鲁南群众特作七律一首以颂赞邓部将士:
3 ^+ U" i. ]0 w2 d! K  天上遥瞻节钺临(指川军来),
: C$ `# S* a5 u( x1 X+ T0 z  安危须丈老谋深(指邓锡侯)。 " M- E1 {: W( z8 [5 A7 j
  晋文攮楚先三舍,
9 p; d! M+ e5 l) y% l$ I  忠武服蛮倚七擒(指胜利在最后,目前胜败无足怪)。 8 E% Y/ k9 }7 G2 j
  中府一朝诛贰竖(指杀韩复榘),
1 `' [: d+ |2 `- L, B) _  阳光普照靖群阴。   w8 E4 G3 ^- Y) b
  川军将帅皆韩岳
; I. P+ F" d* H  岂有神州竟陆沉。 " ~5 w+ d! f: l5 [
  山东民众对邓部的爱戴,使将士非常感动,他们感慨地说:"为民族而战争,能得民众如此爱戴,可以死而无恨了!"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才有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及其所部三千官兵喋血滕县,与城偕亡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回川主持军务  这年初,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在汉口病故,四川政局发生波动。2月上旬,蒋介石电召邓锡侯到汉口,征询治川意见。邓锡侯呈述了三点:其一,四川是抗战后方,留驻川康的部队不少,应保留川康绥靖公署,以统率川康部队,其二,现在日军正猖獗进犯,战区扩大,应再抽调一些川军出川抗战,增援前方,其三,张群是四川人,熟悉四川事,建议委张为四川省主席。蒋介石基本采纳了邓锡侯的意见。2月11日,邓被委任为委员长重庆行营副主任。21日,邓又被委任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稍后,邓即从前线回到四川主持川康军务。    刘伯承(右)、邓锡侯(中)刘文辉(左)邓锡侯回到四川主持川康军务时,川康绥靖公署的文武官员大多为刘湘的旧属,对邓怀有疑虑。他为巩固统治,安定川局,支持抗战,公开声称愿以“公、诚、和、信”四个字来对待一切嫡系、非嫡系的部属。他在一次绥靖公署处长以上的官员会上说:“我回四川继任川康绥靖主任,是为了团结川康军民,安定后方,征兵,征粮,支援前线。因为抗日战争是关系民族存亡之大事,决不能为了争权夺利影响抗战,原绥署处级以上官员一律不变动,照常供职,我只派一个参谋长和各处几个副职人员协助工作。望大家安心工作,实现安定后方 支援前线的共同愿望。”邓锡侯在以后处理军政事务时,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因而提高了威信,稳定了局势。此外,他还在调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川康地方以及地方各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方面,在外援交通极端困难情况下,为维持四川战时经济体制,组织兵员、武器和粮秣方面;以及争取美国印度对四川的支援等方面,都费了许多心血。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01
领衔川军起义兵权被削
+ }3 i3 V% o9 ~  1948年春,蒋介石裁撤了川康绥靖公署,邓锡侯专任四川省主席,统兵权被大大削弱。不久,蒋介石要邓锡侯从四川调运十万石军粮和加征十二万名壮丁,以增援胡宗南部进行反共内战,挽救国民军队的败局。邓认为在抗战八年期间,四川的粮、税和壮丁的负担已经太重,胜利后再苛刻征调,情理难容,必然造成“官逼民反”,于是婉言拒绝。蒋对此十分不满,再加上邓在处理四川学运问题上又不得力,便召邓到南京。蒋介石对邓说:“共军刘伯承部队企图入川,四川大后方任务重,晋康兄你是军人,不适合搞行政工作,还是为党国军事方面效力吧。”随即,邓被迫辞职“养病”。后来,蒋介石虽然也曾发布任命邓锡侯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川陕区绥靖主任等职,但邓已明知纯属是敷衍自己,以减少反蒋力量,于是以种种借口,拒不到职。4 g9 S( M! ~, s' w& W# c
受蒋排斥' P5 f" o8 q$ R% \3 N5 Q* b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亲自坐镇重庆,分别结集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等部于川陕边和川、鄂,湘边,妄图作最后的挣扎。   此时,邓锡侯也正受到蒋介石的冷落、排斥,处于失意、徬徨的时候,他一方面看到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崩溃已是指日可待,决不甘心为蒋介石集团殉葬,更加怀念往昔朱德、刘伯承,吴玉章、张澜等对自己的关照与厚望;另一方面,邓又顾虑自己的官僚、军阀身份以及参与堵截红军的历史,怕全国解放后会受到追究和歧视。就在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有关人员,川东、川西及川康地下党的人员,民革、民盟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都先后做邓锡侯的说服、开导工作,希望他在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中为人民立功。中共中央南方局向邓提出了关于起义的三条意见:第一,起义应按刘伯承司令员在北京广播的原则办事;第二,起义人员的财产概予保护;第三,起义后不得另立番号,不得移防,应就地维持秩序,听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邓锡侯完全接受了这三条原则。
1 G: Y3 J- y+ v9 E$ H9 j7 l准备起义
* i" i: S: O- B/ c% M' Q  与此同时,国民党西康省主席,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也接到周恩来的电示:解放大军行将西指,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川军将领团结起来,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但不宜过早行动,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周恩来的电报对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的率部起义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他们三人更加经常地秘密聚会,分析瞬息变幻的情势,商讨对策,并联络民主力量和地方势力作好起义准备,迎接解放。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皇逃到成都。为延缓大陆的最后解放,蒋介石特派与邓锡侯关系较深的张群对川军将领用尽了安抚、拉拢,威逼等手段,但均被邓锡侯等应付搪塞过去。12月7日,蒋在撤离大陆的前夕,又以召开紧急会议为名,邀请邓、刘,潘到自己住地北较场,准备将他们挟持到台湾。在此紧要关头,邓锡侯等于当日上午逃出成都,在奉伯常团的护送下抵新繁县的龙桥。此时,川军将领王缵绪接受蒋介石的派遣也从成都赶到龙桥,劝说邓等回心转意,遭到严辞拒绝。为防胡宗南部的攻击,邓等遂转赴彭县。& c1 J! R- V; r, `
率部起义" T, j# f" ?* U/ Z6 Y/ o7 a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总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全国人民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参加彭县起义的川军将领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原川军保定系首领之一田颂尧,第95军军长黄隐,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陈兰亭以及四川省财政厅长、省银行董事长邓汉祥等。川鄂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于12月21日率3万人马在金堂、广汉起义。第15兵团司令罗广文于12月24日在彭县通电起义。四川挺进军总司令范绍曾亦于同月在渠县通电起义。成都市长冷寅东亦宣布起义。此外,参与起义的还有陈克非、喻孟群、刘兆藜诸部。   24日,邓锡侯等就接到了朱德总司令的复电。电报说:"欣悉将军等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参加人民阵营,甚为佩慰"。并要求邓等所属部队,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约法八章,响应第二野战军的四项号召,改 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为协助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政府肃清反动残余,建立革命秩序而奋斗。   这时,刘文辉、潘文华卧病在床,邓锡侯便主动担负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他命令所属部队紧急动员,择要设防,对胡宗南部采取临战姿势,以配合解放军歼灭敌人;又派出部属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受命准备进攻起义部队的陈克非,罗广文等兵团的部队起义。& f2 Q& A/ X9 r" g
和平解放四川
5 x# ]* ~! |/ S8 U# s" ~  在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陈兰亭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四川省会成都市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30日,邓等起义将领和成都市人民群众一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司令员,王维舟副司令员率部胜利入城。编辑本段解放后的任职  解放后,邓锡侯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裁撤,恢复四川省的建制,邓锡侯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4年后,邓又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64年3月30日,邓锡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编辑本段反对内战  1948年春,蒋介石裁撤了川康绥靖公署,邓锡侯专任四川省主席,统兵权被大大削弱。不久,蒋介石要邓锡侯从四川调运十万石军粮和加征十二万名壮丁,以增援胡宗南部进行反共内战,挽救国民军队的败局。邓认为在抗战八年期间,四川的粮、税和壮丁的负担已经太重,胜利后再苛刻征调,情理难容,必然造成“官逼民反”,于是婉言拒绝。蒋对此十分不满,再加上邓在处理四川学运问题上又不得力,便召邓到南京。随即,邓被迫辞职“养病”。后来,蒋介石虽然也曾发表邓锡侯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川陕区绥靖主任等职,但邓已明知纯属是敷衍自己,以减少反蒋力量,于是以种种借口,拒不到职。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皇逃到成都。为延缓大陆的最后解放,蒋介石特派与邓锡侯关系较深的张群对川军将领用尽了安抚、拉拢,威逼等手段,但均被邓锡侯等应付搪塞过去。12月9日,邓锡侯与刘文辉、潘文华一起,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部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全国人民发出通电,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在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四川省会成都市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30日,邓等起义将领和成都市人民群众一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司令员,王维舟副司令员率部胜利入城。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总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全国人民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参加彭县起义的川军将领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原川军保定系首领之一田颂尧,第95军军长黄隐,川湘鄂边区绥靖副主任陈兰亭以及四川省财政厅长、省银行董事长邓汉祥等。川鄂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于12月21日率3万人马在金堂、广汉起义。第15兵团司令罗广文于12月24日在彭县通电起义。四川挺进军总司令范绍曾亦于同月在渠县通电起义。成都市长冷寅东亦宣布起义。此外,参与起义的还有陈克非、喻孟群、刘兆藜诸部。 24日,邓锡侯等就接到了朱德总司令的复电。电报说:"欣悉将军等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参加人民阵营,甚为佩慰"。并要求邓等所属部队,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约法八章,响应第二野战罕的四项号召,改 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为协助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政府肃清反动残余,建立革命秩序而奋斗。 这时,刘文辉、潘文华卧病在床,邓锡侯便主动担负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他命令所属部队紧急动员,择要设防,对胡宗南部采取临战姿势,以配合解放军歼灭敌人;又派出部属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受命准备进攻起义部队的陈克非,罗广文等兵团的部队起义。 在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陈兰亭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四川省会成都市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30日,邓等起义将领和成都市人民群众一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司令员,王维舟副司令员率部胜利入城。 解放后,邓锡侯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裁撤,恢复四川省的建制,邓锡侯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4年后,邓又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64年3月30日,邓锡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06
四川军阀之刘文辉 + k. A) H! _7 ?
刘文辉,字自乾,法号玉猷。民国第24军军长,二级陆军上将。四川省主席,四川争霸战的主角之一,在川军五行中他属火。政治上神通广大,人送外号“多宝道人。”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称“西南王”。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义,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文革中病故。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08
家族提携  刘文辉(1894年—1976年),1895年1月出生于四川大邑一农民之家,生于1895年1月10日。在6个兄弟中排行老六。刘氏祖籍安徽徽州,清初移民入川安居名山县(今雅安市辖),后迁居大邑县安仁镇,世代务农。民国年间,刘氏家族平步青云枭雄辈出,出了3个军长、8个师长、15个旅长,还有1个省主席和1个战区司令长官。县团级以上军政官员有近50人,素有“三军九旅十八团,营长连长数不清”的说法。刘文辉和刘湘叔侄,是刘氏家族最耀眼的将星。刘氏一家权势之盛,可见一斑。   据刘氏族谱记载,大邑刘氏开山始祖刘应良系安徽徽州人,清初移民入川。   到了第七代孙,刘宗贤中举,名闻乡里,   其生三子:刘公晶、刘公敬、刘公赞。   刘公敬有四子,长子刘文纲生三子:刘湘、刘元树、刘元职。   刘公赞生六子:刘文渊、刘文成、刘文远、刘文昭、刘文彩、刘文辉。   刘文彩父亲刘公赞是晚清贡生(一种经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家境相当于富裕中农。   刘公赞有六儿一女,   长子刘文渊是个书生,曾考中秀才,后学习法律,担任四川省谘议局议员、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早年刘文渊曾在刘家祠堂设塾,为弟男子侄授课,所以他是最受刘家人尊重的。父母去世后,他被尊为族长。   次子刘文运是农民,心眼很窄。二十年代中期六弟兄分家就起因于他。刘文彩与他很疏远。   三子刘文昭素好老庄,“无欲无为”,颇具散仙风范。文昭右腿略有残疾,以裁缝为业。成天伏案缝纫,与世无争,性淡如水。刘文彩与刘文昭交情甚笃,晚年组织“公益协进社”,请刘文昭坐头把交椅,自己屈就副职。素来不问红尘之事的刘文昭这次竟也欣然应允。   老四刘文成早年经营烧酒坊,后来凭藉刘文辉的关系,当上了“机械修理厂”厂长,其实是个造币厂。造钱的人哪会缺钱花,于是他开银行,买房田,由于在成都房产很多,被称为“刘半城”。虽然富甲四方,刘文成却很吝啬,他的众多孙子们出去拜年,个个都有赏钱得,但别人家的小孩子给他拜年,却很难指望得到赏钱。   五子:刘文彩   六子:刘文辉   刘文辉小时 其父刘公赞对其备加宠爱,在刘文辉年龄稍长的时候就送他到刘家祠堂读书。刘文辉自小聪慧不凡,成绩优异,深受老师的喜爱。13岁时,为报考成都陆军小学,刘文辉虚报年龄16岁。就试时,虽对试题一片茫然,但刘文辉并不着急。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另发议论“欲强国必先练兵,兵不强则不能御外侮,将兆瓜分之祸。裕国必先富民,富民之道在兴工固农,救民之道在因势利导……”离题万里,夸夸其谈。校长拍案称奇,特召面试,见他品貌不俗,有心栽培,当场就破格录取。从此,刘文辉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后来他被保送至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就读,直至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的那年夏天,刘文辉从保定军校第二期读完炮科毕业。大哥刘文渊陪他到成都,拜望已是川军将领的嫡亲堂侄刘湘。热情接待两位堂叔的刘湘在思忖:求职的堂叔年少气盛,如何安置?岂能长期屈就侄儿之下供使唤?想来想去,让幺爸(四川话,最小的叔叔)另攀高枝,从旁援手为妙。倘若他得意,自己有提携之恩,不难联手对付异姓诸雄;假如他失意,自己问心无愧。于是,保举引荐刘文辉投奔川军第八师陈洪范,在陈洪范属下任上尉参谋。   在陈洪范师5年间,刘文辉由上尉参谋升为营长、团长、旅长,升迁之快与刘湘照拂是分不开的。任下级军官的刘文辉对侄子刘湘忠顺不逆,让侄儿喜欢上了幺爸。 任川军第二军军长的刘湘,经一番策划,让刘文辉由陈洪范师的普通旅长,改任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刘文辉明白侄儿的良苦用心,这混成旅旅长能摆脱陈洪范的约束,就可以自立门户、自主发展。他心里更清楚,这是侄儿精心安排的,感激之情深深埋藏心中。   金沙江和岷江汇流的宜宾,是长江起点重镇。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为云贵入川孔道、川边和云贵物资集散中心。当上混成旅旅长的刘文辉,在刘湘的襄助下驻防宜宾,总揽这里的军、政、财、文大权,在这块宝地上开始了势力突飞猛进的新阶段。   率部驻防宜宾后,刘文辉静心细想:要在宜宾站稳脚跟,麾下这点兵是不行的。熊克武、杨森敢抢地盘,不就是靠枪杆子吗?我一旅兵力敢和谁拼?敢向谁抢?要扩展防地就得扩军,要扩军就得花钱,这钱如何运作……他眼前一亮:如山的货物,繁华的市场,富饶的沃土,劳作的百姓——征税。运作征税敛财人嘛,他自然想到五哥———刘文彩。让他任船捐局局长兼四川烟酒公卖第20分局局长。   忠心耿耿的刘文彩为助刘文辉当四川督军,敛财范围越来越广,从银号到商号、从信用放贷到变相高利贷、从办加工作坊到近代工业企业、从田赋预征到统税杂捐,都能驾轻就熟,大获成功。为了弄钱,只要有赚头的刘文彩都干。刘文彩弄到的钱,大多支持了刘文辉发展势力,扩大防区,抢夺地盘,提升权位。 刘文辉在军政上有刘湘提携援手,在经济上有刘文彩支持,做四川督军、称霸四川的野心在心底萌动、膨胀。   20年代初川军逐出滇黔军后,刘湘被川系军阀举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可是,在这个位子上未坐热,熊克武在重庆的忠县、合江等地向刘湘的第一军发起攻击。受过堂侄提携的刘文辉自告奋勇倾全旅兵力,由宜宾赴重庆为刘湘守老巢、维护后方秩序。虽然刘湘败在熊克武手下让刘文辉有些难堪,但是却能以重庆卫戍司令的名义与保定军校的老同学邓锡侯谈判,达成“省军对刘文辉旅在渝维持治安表示慰劳,所部开拔宜宾驻原防,护送既已辞职的刘湘回籍”等项协议。此役,刘文辉助一臂之力刘湘心知肚明,刘文辉未损一兵一卒刘湘心中有数。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09
左右逢源  刘湘的失败让他受到很大震动,他从这场战争中得到启示:四川军队间的人际关系无定,联合、倒戈,各有套路。他思考:怎样应付多变的形势?   一、二军战后第二年夏,因分赃不均,又爆发了一军、三军、边防军和三师、七师、二十一师之战,3月下旬,邓锡侯突发奇兵,间道偷袭成都,围熊克武、刘成勋于孤立无援的空城。这时,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率兵抵成都,他本来是支持刘成勋的,但这时眼看形势不对,马上当起了和事佬,对刘成勋说他是来殿后掩护撤退的,对邓锡侯等保定同学说他是来帮着打刘成勋的。刘成勋等让成都与刘文辉,刘文辉护送刘成勋等部出城。他左右缝隙,在成都兵工厂装备了足足5个步兵团的枪支才成都交给老同学退回防地。在南北斗争的关键时刻,他和杨森、邓锡侯等10多位川军将领联衔通电拥戴刘湘出山,推为四川善后督办,攻击孙中山任命的熊克武一系。 1924年,刘湘倒熊克武,刘文辉虽没有直接参战,但倾宜宾财力相助。大获全胜的刘湘让刘文辉收编和接管熊克武部分残部及防地,作为自己的帮手。   翌年春,杨森反动统一之战,兵锋直指占据自流井富庶之地的刘文辉,这时刘文辉的兵力已经扩充到4个师之中,但还是抵挡不住杨森的凌厉攻势。被迫撤兵重庆,向刘湘靠拢以求自保。7月,刘湘和邓锡侯、袁祖铭组成联军,打垮了杨森,并逼得杨森单身出川。不忘幺爸鼎力支持的刘湘,让幺爸接管杨森在川东的部分防区,还扶上四川军务帮办交椅。这时,刘文辉与保定校友邓锡侯和田颂尧组成联合,共驻成都。1926年,因分赃不均,刘湘和袁祖铭打了起来,刘文辉将收编不久的杨春芳部调往成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收该部万余人缴械。同年4月,以出兵帮助刘湘讨伐袁祖铭为理由,将占据宜宾南六县防区的吕超安上袁祖铭的帮凶之名义,迅速将其部击溃,夺占了他的防区。   北伐军占领武昌后,蒋介石任命刘文辉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十一军军长、加委川康绥抚委员长。至此,四川军阀代表皆为蒋介石收买。表面上看,虽然四川已受南方国民政府领导,但是川军各派系争夺防区和四川最高统治权力的斗争未停片刻。   1926年至1927年间,刘文辉率军驻成都,据有下川南的眉山、青神、仁寿、宜宾、南溪、屏山、资阳、威远、容县等20余县,实力日渐强大。他高视阔步,壮志凌云,决心统一全川。然而从叙(宜宾)嘉(乐山)至成都的通道,却被盘踞在雅(雅安)属、宁(西昌)属及上川南的彭山、双流、新津等县的西康屯垦使刘成勋所遮断。这严重阻碍了刘文辉的势力发展,成了他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1927年年6月,他突然出兵攻击老朋友,前省主席刘成勋,占领西康,邛崃、雅安地区,并并收编陈鸣谦、陈献周等部队。同年冬,刘文辉、刘湘联手击败赖心辉,又占领泸州、合江、永川,纳溪、古蔺等地。迫使赖心辉推到云南境内。   到1928年10月,以杨森为首的“八部同盟”联合向重庆刘湘进攻,发动了下川东之战。 刘湘为了取得刘文辉的帮助,乃将资中、内江、隆昌、荣昌等防地交给刘文辉接受,并使他牵制李家钰,自己集中兵力打败了杨森和罗泽洲,统一了下川东。至此,四川基本形成刘湘、刘文辉和邓锡侯、田颂尧分割四川的格局。被人称为四巨头。这一年,南京国民政府指定刘湘为川康裁编军队委员长、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   1929年4月9日,李、罗、杨因对下川东之战中刘文辉帮助刘湘极为不满,在顺庆组织“同盟军”,推李家珏为总指挥,以何金鳌、刘莅冰等分三路进攻刘文辉防地资中。刘文辉得到消息后,知道一场恶战不可避免,积极着手备战。他委派向育仁为前敌总指挥,夏首勋为副总指挥,将兵力集中在荣昌、隆昌一带布防。另外,他还借自己是四川省主席之便,采取政治手腕,极力拉拢邓锡侯、田颂尧,以达到抑制其部属李家珏、罗泽洲的目的。一切准备好之后,经过五天激战,将联军击溃。占据了遂宁、南充和顺庆等县。 此时。刘文辉拥有7个师20多个旅140个团12万以上兵员,拥有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70余县防区,占四川过半。兵源军需无虞,踌躇满志的刘文辉想起五哥刘文彩在宜宾时说的话:“你未必不能当四川督军!”为实现“四川督军”的“宏图”,刘文辉在成都创办起培养刘氏军事集团干部的国政学校,开设甲级参谋、兵工、炮兵、无线电等班别,除军事专业课外还讲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等,比一般川系将领更重视政治军事理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10
而此时的刘湘任四川善后督办、21军军长,他们成为四川的主要统治者。此后由于刘文辉不甘于只在四川发展,他跟刘湘商量两人中一人出去打仗,另一个留在四川当后援。但刘湘自己不想出去,也不想让刘文辉出去。另外,刘文辉24军的主要将领都是保定系的,而刘湘是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两人的政治意图不一样,刘湘保守些。他们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有“四川王”野心的刘湘,自忖在全国大军阀中相形见绌,不得不投靠蒋介石争取支持。他提出的“拥蒋统川”口号,正中蒋介石下怀,因而在政治上比刘文辉先占一着。 " M$ h6 z" @4 b  R' y
  面对刘湘咄咄逼人的格局,在川内挟保定系以自重的刘文辉,扶植滇军胡若愚打回云南,支持王家烈独霸贵州,投靠汪精卫、拥护冯玉祥以反对蒋介石。同时,良苦用心的是威胁刘湘,进而统一四川,控制西南,问鼎中原。刘文辉和刘湘都在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互相挤压、攻击,旨在削弱、瓦解、整垮对方势力,达到自己控制四川的目的。 0 J& J% s8 h9 [8 l; ^0 N
  1931年,刘文辉以200万元巨资,从英、日等国购进武器和飞机散件,从上海起航经万县港被刘湘扣留。 多次协商无果。刘文辉赴重庆交涉,刘湘拒绝发还。5月,刘文辉以吊唁刘湘母丧名义赴渝,以30万元和15万元收买刘湘属下师长范绍增、陈兰亭。范绍增将实情告刘湘,贿款被刘湘当场发回当做奖励。密受不宣的陈兰亭被刘湘撤职查办,沦为阶下囚。白扔45万块钱的刘文辉不动神色,命其兄弟刘文彩派了一个叫胡文鹏的刺客到重庆行刺刘湘。胡文鹏潜入刘湘的宅第,在树上躲了三天三夜,始终没有找到机会下手,第四天饿昏了,从树上掉了下来被活捉。事情败露后,刘文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驻防江津的部队截断重庆粮源。二刘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到了惟付诸武力方可解决的边缘。同是大邑刘氏子弟的刘文辉与刘湘开始为了争夺对四川的全面统治,发动四川历史上的最后一场军阀内战。
/ R& L0 \$ Z! U* U" [  1932年10月1日,在武胜的刘湘部,由罗泽洲带领首先发难,向刘文辉驻南充的林云根部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二刘大战的序幕。刘文辉随即下令部属,奋力抵抗,在川北击败了来犯的李家珏、罗泽洲等部,在遂宁、南充各县防地。
. E! W; P& u, u$ |) K( o0 B  刘文辉在荣威战事较顺利进行之际,与部下夏首勋冷寅东计划分兵两部:一路由荣威追击刘湘部;另一路由乐山绕道犍为的罗成铺,包抄刘湘后路,合攻自贡,收复富顺、泸州等地。在此情形下,刘湘立刻采取了三项紧急措施:向刘文辉请和,致电邓、田二人出兵,分化拉拢刘文辉的部将。刘湘的措施很快就奏效,同时刘文辉的部队连续发生了重大失密,使得刘文辉部军事上的优势不但不能发挥,且局势于己不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文辉只有同意和刘湘讲和停战。21日,双方在老君台签订了停战书。刘文辉遂回军对付邓、田两军。
( z) |6 ]1 j$ `3 E! t  刘文辉经过泸州、荣威两战,失去了川北、上川东和川南的众多防地,部属杨尚周、田冠五等将领也倒戈投靠刘湘。他把这一切都归罪于邓锡侯,愤恨邓锡侯不讲信义,决定与邓锡侯拼搏一场,以解其恨。此时的刘文辉,虽有兵力100个团,但士气不旺,粮饷不充足,而邓锡侯部不足50个团,防地狭小,弹药缺乏,不足与刘文辉抗衡。 ; B; S1 e" l! S* n
  1933年5月上旬,刘文辉预谋密计设宴“款待”邓锡侯,欲将邓扣留,然后一举解决邓部。结果被旅长周绍芝探悉内情后,告诉了邓锡侯。邓锡侯获悉后,就以打猎为名,从成都北门至新都宝光寺部下陈离防区,急令部下加紧战备。邓军陈部立即派一团兵力,扼守毗河渡口,阻断刘文辉追击的路线。午后刘文辉率领大军赶到,双方对垒于毗河两岸,沿河交火。尽管刘文辉自认为兵强马壮,对邓部作战是必胜无疑,然而邓部事先炸毁了毗河上游的大坝,导致毗河水势猛涨,成了防守的天然屏障。刘文辉的先头部队又无渡河准备,只有沿河对垒。同时刘文辉部将领大多数人都和邓锡侯一样同为保定系,认为保定系不打保定系,不愿意出战,而且保定系师长张清平等暗地已经同二十八军师长陈书农等计划议和,刘军内部产生分裂。再加上刘湘已决定向邓部增派援兵,刘文辉在毗河和邓锡侯对峙了一个多月,在毫无进展的情况下,撤退至新津。
: _# c8 e# n  R  5月26日,刘湘、邓锡侯等在乐至召开所谓的“安川会议”,组建安川军,旨在联合消灭刘文辉。6月6日,刘湘挥戈西进,刘文辉遭到了田颂尧从川北调来的军队的进攻。6月下旬,刘文辉扼守犍为、乐山、井研、仁寿一线,与刘湘血战于荣县、乐山之间。7月上旬,刘湘攻占了井研、仁寿;邓锡侯反攻毗河,对成都形成夹击之势。独力难支的刘文辉无奈地退出成都,守护岷江防线。然而岷江防线并非固若金汤,旋即被刘湘联军突破,刘文辉部迅速土崩瓦解。8月,大势所去的刘文辉退守雅安,凭河防守。28军杨荣向跟至驻兵雅河,炮击雅安。一枚炮弹落入雅城附近,正中刘文辉的烟榻,伤亡一人,所幸是刘文辉当时不在场,得以幸免于难。此刻,直属特科团某营长叛变,拖走两营部队,刘文辉呆坐半日无语。这时,刘湘的安川军兵临城下,炮声隆隆,枪声哒哒,行营在火网控制中,惊恐万状的刘文辉狼狈撤离雅安,退守汉源,陷入绝境大势已去,刘文辉一面让大哥刘文渊劝刘湘不要豆箕相煎,一面向刘湘通电认错,拥护他统一四川。
! l' C2 u8 M! {" k, g5 j  刘文辉失败了,雅安地盘也未保住,第二十四军和川康边防军被刘湘收编、改编,吃掉了大部,一部分自找出路了。仅剩残兵两万的刘文辉,惟恐刘湘穷追不舍!而刘湘认担心一旦邓锡侯等势力壮大了,也会成为争霸对手!与其如此,不如手下留情,放刘文辉一条生路。拿定主意的刘湘决定给大叔一点面子,召见刘文辉的忠实朋友、下台的川康边防军副总指挥冷寅东时说:“我幺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压压他的气焰。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是一家人吗。我还是让他保留部分军队,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14
联共自保  1933年10月24日,刘文辉返雅安。开始经营这治安混乱、政治不稳、藏彝回汉蒙满多个民族杂居、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地区。面对地理与西藏相连,宗教与拉萨密切,教权大于政权,主持宗教的喇嘛寺势力渗透社会各层面且有武装的现实,刘文辉推行“以教辅政,以政翼教”的政策。为改善同藏族地区的关系,他到靖化广法寺皈依佛法,虔诚信奉佛教,府中设经堂,聘请喇嘛讲经布法。经过一番治理,刘文辉总算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 s! O/ _7 n- ?. u( L% U# M
  1935年败走雅安后的刘文辉刚在西康站住脚,正值红军北上。蒋介石既想消灭异己,又想利用刘湘、刘文辉等地方实力派出兵“围剿”红军。5月,红军通过西康地区时,蒋一面严令刘文辉的24军在大渡河沿岸堵截;一面派其嫡系薛岳率中央军跟踪追击。当时的刘文辉,既怕蒋趁机吃掉他,又恐红军占其西康,事到临头,只好奉蒋令亲赴汉源督战。结果,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24军防线,胜利通过康境。刘文辉在与红军作战中遭到了重大损失。
5 o  {( ^& [: o) h% B/ W  o- q& j  1937年抗战爆发,为表明抗日立场,刘文辉捐款50万元。1938年1月,出川抗战的刘湘死于汉口,蒋介石即令撤销第七战    / ]! b0 C4 k: b1 ?% y4 p7 w
  f1 r  c- J5 l6 \
区司令长官部,任命其亲信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列裁除之名。四川地方实力派面对蒋介石的咄咄攻势,人人自危。刘文辉联络邓锡侯等抵制张群主川,刘湘生前高级幕僚张斯可谒见刘文辉驻蓉代表,邀刘文辉共商大计,他即从雅安启程赴蓉。 - E' B( U0 d- F
  此时,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刘文辉的儿女亲家张叔明、民盟中央委员张志和等与刘文辉接上关系。刘文辉因反蒋未成,自岷江大败之后,更感处境岌岌可危,认为国内可与蒋家王朝抗衡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为图生存,刘文辉明智地决定走“亲共”的道路。 . L9 t& i( H( V2 y/ Z
  1938年4月,刘文辉因张群初度主川被拒、川局动荡以及西康建省之事赴武汉见蒋。中共派吴玉章与刘文辉会晤于汉口四明银行楼上。同年夏天,中共董必武、林伯渠、陈绍禹(王明)等去武汉参加国民参政会,路过成都,与刘文辉进行了短暂的会晤。1939年夏,刘文辉又与王若飞、董必武和林伯渠在重庆潘文华公馆里会晤。不久,吴玉章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川与刘文辉商量救亡图存。刘文辉表示:“以后我一定按照尊意努力。” 9 D. K* W9 |5 c* q
  蒋介石对四川实力派的联合抵制让步了,以建立西康省为条件,同意由刘湘旧部王缵绪任川省主席。1939年1月,刘文辉如愿登上西康省主席位。与四川实力派达成共识,同中共接上关系的刘文辉虽然军事势力较小,但是毕竟恢复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反对蒋介石并与之周旋到底的信心。
$ O; u1 I( l# s8 |2 P  

西康置


+ _# `1 C# u# {5 l6 U   西康置省后,蒋介石设行辕于西昌,派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任专管情报的第2处处长监视刘文辉。同时,蒋介石加快了对四川实力派封官加爵、分化瓦解的步伐,王缵绪充当了蒋介石在四川的代理人。西南各省地方实力派都有联合起来抵制蒋介石控制的愿望,于是由刘文辉牵头,约集邓锡侯、王缵绪、潘文华、龙云等在成都密订协议:共同抵制蒋介石控制西南。密会未结束,王缵绪就向蒋介石报告了。各派将领对王缵绪大为不满,蒋介石不得不同意王缵绪辞去川省主席职务。王缵绪下台后,蒋介石宣布自兼川省主席。次年,蒋介石让张群接替自己兼任的川省主席职务,四川完全为蒋介石控制了。刘文辉坚持反对控制,使西康成为蒋介石难于插手的省份之一。
# D8 ^+ d: `, f9 P  

刘文辉手迹

7 _& H0 k9 y+ z/ l1 ~
  1941年3月,刘文辉在雅安接待了中共中央代表华岗,由此结识了许多进步文化人,政治立场更加转向进步。 1942年2月的一个夜晚,经张志和安排,周恩来在民族资本家吴晋航公馆与刘文辉会见。周恩来明确表示支持刘文辉反对蒋介石的控制,商定了今后联系的问题。7月下旬,周恩来指派王少春赴雅安设立与延安直接联系的电台。一段时间后,徐远举有所察觉,暗中架设电台侦察、干扰。刘文辉接报即行收缴,警告蒋介石安插在二十四军搞“特工”的丁国保:“有奸人密设电台图谋不轨,我已没收。以后发现,定要严办。”徐远举及手下的军统特务抓不到刘文辉掩护中共电台把柄,只得忍气吞声。 每天深夜,王少春都和延安联系、汇报、请示,抄录新华社电讯稿。明码电报抄与刘文辉,托他转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军政朋友。当刘文辉一口气读完王少春抄送的毛泽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电讯稿,连声称赞是一篇好文章!
" O) T; M7 ~8 l. D2 T  1943年—1944年间,是刘文辉较为紧张的一年。蒋介石向刘文辉节节进逼,既要改组西康省政府,又要刘文辉出兵打西藏,还要派中央军进驻西康,使刘文辉面临一次次的考验。
. ]; W" N# v' b/ x" |1 O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刘文辉给予资助。民盟开始吸收个人盟员,他于1944年9月入盟。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一举占领了南京,摧垮了蒋家王朝在中国的反动统治。紧接着杭州、武汉、上海等城市以及华东、华南等地相继解放,战争的重心转移到西南。中共中央迅速决定进军大西南,摧毁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块基地。而蒋介石在面临总崩溃的形式下,仍作困兽之斗,调令胡宗南等主要部队集结西南地区,力图以川、康、云、贵为根据地,以重庆为据点,固守西南,作决战大西南的态势。
; Q' R5 a+ T" ~  应中共中央南方局约请,刘文辉请民盟中央委员曾庶凡全权代表赴香港商谈起义;派参谋长与邓锡侯商量统一川康起义事。8月,刘文辉向周恩来报告起义准备、请示行动。周恩来电告:大军即将西指,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不宜过早招致不必要损失。 3 Y" k6 A+ r/ d3 z: T9 s
  

会见贺龙


$ i2 y& w6 z$ P0 W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飞到成都即召见张群、刘文辉、邓锡侯等,为他们打气。翌日蒋介石造访刘文辉,观察其动静。刘文辉沉着应付,未露破绽。对刘文辉不放心的蒋介石派张群、胡宗南约同邓锡侯来刘公馆开会,要刘文辉、邓锡侯与胡宗南“合署办公”,将各自家属先运台湾。刘文辉、邓锡侯大发受中央军排挤的牢骚以搪塞,胡宗南不肯离去。佯装气愤的刘文辉说:“搞无产阶级革命的共产党能容我吗!”此话堵住了张群和胡宗南的口,蒋介石看这着不行,通知刘文辉、邓锡侯在成都北较场谈话———拘捕。意识到蒋介石要下手的刘文辉、邓锡侯即逃出蓉城,12月8日,他俩同微服的潘文华相会都江堰。12日9日,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第二十四军军长名义和邓锡侯、潘文华亦联名从彭县向毛泽东、朱德发出起义通电,郑重声明:刘、邓、潘三部从即日起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竭诚服从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通电由杨家祯参谋长交王少春电台转发。中共兵不血仞占领西康。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16
寂寞余生  1950年6月,刘文辉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合并。改编后,原第二十四军军长刘元瑄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副军长,原第二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刘元琮担任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师长。刘文辉本人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委任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后又被任命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z) N4 w* U8 F# d9 K
  刘文辉作为一个开明绅士,处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土改时期,他曾在一次大会上表态说:“我以前是大地主,现在要无条件无保留地把土地分给农民。”他的表态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鼓掌。[1]1955年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已经65岁的刘文辉调任林业部部长,到了北京后,国务院分配住在史家胡同——也就是荣毅仁家现在的那座四合院。先后视察了江西等地的林业发展情况,为中国林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 E; X- d; j# z2 c
  
0 b/ h( x9 P5 x# Q8 e% ^
, S+ t  E. P& v- h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刘文辉的住宅门口突然贴了大字报,上称:“刘文彩的弟弟还住这种房子!”很快引来了红卫兵抄家,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将其转进解放军医院保护起来,1972年,刘文辉不小心摔断了腿,1975年又被发现患了癌症再次住院治疗。
8 v) e* e5 T+ d# ^- b  1976年1月初,刚出院的刘文辉得知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后极为伤心,他强忍悲痛,让人用担架抬着他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总理遗体告别;不久,因病情恶化,刘文辉再次住进医院,6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遗著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
' y+ J4 s; z. h' T0 F  刘文辉从军从政一生,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晚年回归平淡,他教导子嗣“搞政治没意思”;在弥留之际,他反复跟家人说:“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 q, [5 {# b! H
编辑本段逸闻轶事 , L  M8 o/ ?: R' `/ `: W4 L
5 ?' S% `  [+ T/ M$ `1 F; e
  1935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 L/ y4 D  g1 l: @1 i2 K  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 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教育不兴,焉何能把西康“变边地为腹地”?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然而西康人民付出的代价是被预征了未来几十年的税款,在1939年时就把1939年到1997年的近60年税款全部预征了。当然这比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一口气预征到2050年还是稍微厚道了一点。今天的德格县依然偏僻落后——然而,70年前,那里的校舍却也这般的气派,学生们更是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和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物质上的贫瘠可能会使人羸弱,但真正使人丧失自我的却是精神上的颓唐,而教育则是提振士气、昂扬民风的绝好途径。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是刘文辉一以贯之的思想。他的执政理念,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透射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展示了那个时代地方实力派兼容并包、继往开来的特质,是民国发展进程中“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19
民国川军将领名录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全国解放,川军这一民国史上重要的军阀派奉一直活跃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舞台上。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近现代重大军事事件,我们都不难找到川军的身影。研究川军,对于研究四川军阀史、民国军事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有前及其重要的意义。
: o! {/ |- J" y* v# C' A  笔者通过多年的收集,以四川省及所属县、市地方志和有关工具书为基础,整理出157名川军将领的简历,编成此名录,为广大对川军和四川军阀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d' }. b$ {5 ~, X$ n3 T0 }
当然,157人对于宠大的川军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同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文中任存在很多错误和不足,有待于广大读者的进一步完善补充和批评指证。
$ E  u0 e7 J9 o! {8 f0 r0 c$ w! L1 f+ H' j$ ~# b8 I
) ]8 Y' o# t( L$ d/ j% ]
说 明  |- s) J8 O8 N6 o4 j
( S! I3 X& a4 }  K- ~

0 f8 f* ]& x& z: o  本名录的收录标准为,附合下列三条之一的川军将领:- l  X" H* ~; W1 ?# e0 l; y
  1、民国年间被经北洋政府公报授予陆军少将及加少将衔以上军官7 ~1 s7 T/ M9 @$ ]3 o; H3 H
  2、1934年以后经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铨叙的少将以上军官
* c2 {% V$ G* G8 @. l) g  3、虽未经以上两种授衔,然而虽曾在川军部队任过旅长、师参谋长或同等职务以上者。- m9 [0 d3 s( F5 `8 f, h8 [$ g$ J
  4、对于即在川军,又在其它军系任职者,视其在川军任职时间的长短和职务高低,酌情处理。" y3 t' T+ M4 x5 R  G: i3 l
  本名录对收录将领,按以下格式介绍。1、姓名;2、生卒年月;3、军衔;4、学历出身;5、所属派系;6、与本名录收录的其它将领的近亲属关系(如父子、兄弟、翁婿、叔侄等);7、简历。6 G# |( O$ l5 H3 b. M; V. \
  本名录的排列顺序为:1、经北洋政府公报授予的将领;2、经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铨叙的将领;3、未经正式公报或铨叙的其它将领。以上三小类的将领各自按军衔或职务高等排顺,同军衔或同职务将领排名不分先后。
, Q) P- v2 P# v/ n! D5 S0 }  关于本录所列军衔的特别说明:军衔,民国年间称为军阶、阶级,本名录所列军衔,全部是经过北洋政府公报或南京国民政府铨叙的军衔,而不包括将领因任职关系而佩带的军衔,一般来说,铨叙军衔要低于佩带军衔,如果有读者发现,本名录所列军衔低于您原掌握的资料,就是因为对民国将领军衔理解的不同造成的,而非因某一方的资料错误。特此说明。$ [5 D" Z2 I, J4 p- Q" V
北洋政府公报授予上将1名: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19
 刘存厚(1884—1960)字积之,四川简阳人。北洋政府陆军上将,将军府崇威将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六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 N# t- }1 c6 E2 Q; u9 x# Z; _  清末举人。日本陆军士军学校毕业后回国,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新军十九镇管带,参加了云南辛亥重九起义,任云南援川军参谋长。1912年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9月19日授陆军中将衔,后兼重庆镇守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肇庆护国军务院抚军。1916年1月22日,加上将衔。1917年任四川督军,4月25日授将军府崇威将军。1923年,任川陕边防督办兼四川陆军检阅使。1924年1月29日授陆军上将衔。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23军军长。1933年在四川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战败后被撤职。后长期在原籍寓居。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云南光复记》、《护国川军战纪》、《蜀军志》等。: B0 _+ z, p  ~9 F

8 W% l0 E* Y) D( y- W0 p1 r3 Y' [北洋政府公报授予中将加上将衔:# D9 U1 f& q) h" `* S

5 `9 o/ A3 l# i& z  尹昌衡(1884—1953)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盛威将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六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R) d4 Z4 l  `5 W6 S3 |
  生于彭县升平乡。1902年考入四川速成武备学堂,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任广西督练公所编译科长兼陆军小学堂教习(一说是任监督)。1910年返蓉,任四川督练公所军事编译科长,后调升编译局总办、教练处会办,旋又兼任陆军小学堂总办。1911年11月任大汉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参加了辛亥革命。12月8日,川军兵变时,单骑出城调兵平叛,兵变平息后,被举为军政府都督,22日捕杀清川都赵尔丰。1912年4月27日,四川成、渝两军政府合并,于成都成立“四川都督府”,尹任都督。同年4、5月间,达赖十三世受英国教唆,进扰川边。尹亲自领兵西征康藏,平息叛乱,6月受袁世凯任为西征总司令,7月督师西进,底定康藏。袁世凯在英国的威胁下,令尹不许再进军,尹不得不就地驻下,经营川边。1912年10月9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13年5月,改任川边经略使。后袁世凯明令撤销川边经略使,调尹进京,以“亏空公款”将其逮捕,处以九年徒刑。袁死后,黎元洪将尹特赦出狱。此后,尹退出政坛,息影闲居。1924年7月11日授将军府盛威将军。1953年,病故于重庆。撰有《止园文集》、《止园诗抄》、《经述讦时》、《止园通书》等。/ ~) O5 ^1 r  }* R- n
5 }4 g9 E4 `3 N! h- Q
  胡景伊(1878—1950)字文澜,四川巴县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毅威将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三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 Q! t5 n/ E. i! L; A2 A  1901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四川陆军武备学堂监学兼教习。1911年在重庆参加辛亥革命革命,1912年后投靠袁世凯,1912年7月护理四川都督,10月9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兴师讨袁,胡调军队镇压并在各地屠杀革命党人及讨袁军骨干300余人。1914年6月30日由授将军府成武将军,8月23日授将军府毅威将军。1915年4月为袁世凯所迫交出军政大权。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受孔祥熙委托调查西康宁属矿产资源。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 X/ a6 s9 F+ R1 }

/ t/ }, A# s# j% _  B. [) h8 L/ j  周骏(1884—1923)字吉珊,四川金堂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翔威将军,四川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学校中国队第六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q  S! V+ q1 Z7 m" X
  1902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1904年毕业。1905年由四川总督锡良选派赴日留学,1909年回国,参加廷试,中步兵科举人,分发四川任新军第17镇第63标标统,驻防成都北郊凤凰山。1910年春,四川陆军讲武堂成立,任兼职教官。辛亥革命四川独立后又于12月8日发生“成都兵变”(省门之变),军政府正、副督都蒲殿俊、朱庆澜逃避。军务部长、同盟会员尹昌衡出城召兵平乱,周应召派出300人随尹入城,于次日被推举为军政府军务部长。四川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后,周兼任川军第1师师长,驻防泸州。1913年,参与镇压“二次革命”,与熊克武部讨袁军作战,战后兼任重庆镇守使。护国战争爆发后,四川将军陈宦于1916年5月22日被迫宣布独立,袁世凯任命周骏为第15师师长,授“益武将军”(一说崇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周派所部王陵基西上驱陈,于6月26日进入成都。仅过四天,护国川军刘存厚部就进入成都,周部溃逃。7月6日,北京政府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7月20日,周被迫交出兵权,残部由川北卫戍司令钟体道节制。周下台后,与王陵基率手枪队百余人,携带搜刮的巨款,经金堂逃到遂宁,后再经西充、巴中、城口出川,去北京候用。1917年,被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翔威将军。1923年5月,任四川盐运使职,不久病死,时年39岁。$ i) A, p" O# N9 W) A/ {$ e3 a
% S7 d$ ~3 u/ Q7 p- E- ~/ y) [$ |9 ~
  周道刚(1875—1953)字菶池,又名凤墀,四川双流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保威将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三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i! D; B( r6 z  C3 |
  生于双流红石乡,1900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4年毕业回国,1905年任四川武备学堂监学兼军事教习。次年,武备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任监学、教习,继任总办,并任65标标统。1909年,代理第33混成协协统。1912年12月29日授陆军少将衔。1916年7月任川军第1师师长,10月8日晋加中将衔。1917月6月,邀集川军师长聚会成都,推刘存厚领衔,联名通电北京政府,声讨川督罗佩金,旋任四川督军。就职后拉拢川军,驱逐滇军,暗拒北军,导致北军、滇军、黔军、川军熊克武部的围攻,因之去职。1917年11月7日晋加上将衔,12月18日授将军府保威将军。1925年7月,任四川善后会议副主席。 抗战时期,在双流红石乡创办私立岷江小学,在彭山青龙场创办曹达(即纯碱)厂,兴办教育及实业。1941年3月,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月15日当选为川康建设期成会会员。次年7月,当选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4月,再次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53年病死于成都。
" _0 c  Z8 o& |: F$ l9 m
7 y# D/ N4 p$ y9 g8 |  赖心辉(1884—1942)字德祥,四川三台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正威将军,云南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 M0 |& {0 M) Q. m" Q
  1911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入同盟会,任炮兵管带。1918年2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3年任刘湘部川军第1师师长兼边防军总司令。1924年9月10日授将军府正威将军。1925年任四川省长,10月9日授中将加上将衔。同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22军军长。1929年与杨森、罗泽洲结盟进攻刘湘,兵败入黔。其部被改编新编第11师,任师长。1942年病逝于成都。$ D- J# l& W- W0 k

6 u2 Y% J9 @8 ?  刘成勋(1885—1945)字禹九,四川大邑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 N) b; W# U+ I1 ]0 R6 u! r  1905年任云南新军19镇随营学堂教官,74标三营管带,后调黑龙江巡防营管带。武昌起义后回川,历任四川陆军参谋长、旅长、师长、军长兼成都卫戍司令等职。1913年6月22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20年为建昌镇守使,1922年被推为四川临时省长。旋复任镇守使。1925年充善后会议会员,10月9日晋加上将衔。1926年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3军军长。1927年6月,刘文辉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兼并防地及其军队,被迫带着私产回大邑县老家闲居。
! _! }1 G6 j8 _5 k7 d
7 R# o9 ]  g" b7 E$ _  陈国栋(1879—1954)原名言保,字益廷,四川郫县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骞威将军,四川陆军讲武堂、保定军官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v9 |& n! h$ q+ I& U  生于郫县郫筒镇。1908年顶替已故学员陈国栋之名,补入四川官弁学堂。毕业后,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和保定军官学堂继续学习两年,然后随营见习。1917年,随征茂军司令张达三驻松潘。1920年,任川军第3军第7师师长。1921年10月7日授陆军少将衔。1922年,在对刘(湘)杨(森)之战中获胜,是年冬,在联邓(锡侯)拥刘(湘)反熊(克武)刘(成勋)联军作战中,任陈、邓联军右翼总指挥和第四路军总指挥。次年春,击败熊克武,攻占成都,任中央陆军第31师师长,并指挥第7师、第11师及两个混成旅。1923年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战后,任川北卫戍总司令,1923年12月10授将军府骞威将军,1924年5月2日晋加上将衔。而后,所部师长段荣琮依附杨森,混成旅长罗戍成遇害,失去主力,被迫通电下野。1925年任四川盐运使。两年后回成都经商、办学,并进行慈善活动。解放后,将家藏古董、文物、书籍等上万件捐献国家。1950年应邀参加成都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2年移居重庆,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每月供给生活费100万元(旧币)。1954年病故,终年75岁。
3 @* t0 {, i  s7 L% Q' m, B2 i, C" ~0 G) A/ C! _
北洋政府公报授予中将:
) w! i) ?6 k: J0 x) U3 u+ i$ i! ^: r; ~8 [& \. E6 A+ x/ r9 }2 L
  彭光烈(1883—1956)字直先,四川双流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将军府将军,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d4 _* A& \) l  O  生于双流东升乡。1904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教官,加入同盟会。后历任第33混成协部队官、67标三营管带官,17镇58标标统。辛亥革命后,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奉命率部西征,在雅安逼降赵尔丰亲信傅华封部,又北上光复汉中。不久回川,会同孙兆鸾师讨伐熊克武,至顺庆(今南充市)时,熊弃城逃走。1912年9月19日授陆军少将衔。1913,进驻陕南、陇南间,防御白朗。次年改任昭广镇守使,未到职。不久去北京,1918年返川,后又到北京任川军刘存厚驻京代表。1920年偕尹昌衡自京经上海回川。1923年任四川筹边处长,以赖心辉部骑兵4个连为基础,成立“成属清乡军”。1924年,四川军阀混战,熊克武在潼川督师,杨森将熊部赶至成都。彭在成都以清乡军司令名义,收编熊部,移驻简阳石桥,后移驻乐至。同年3月20日授将军府将军。1925年冬,驻防资州。年底,移至洪雅木城,被刘文辉部强制收编,从此结束军旅生涯。解甲回乡后,任双流县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曾在成都组织射德武术会,自任会长,又曾任过四川省国术馆馆长。1945年任双流第一届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冬,率双流参议会及机关法团通电宣布起义。解放后安排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工作。1956年在成都病故。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20
熊克武(1885—1970)字锦帆,四川井研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川军将领。
* z$ O) K2 ~8 {- g/ m: ~2 B; W  生于1885年12月26日。1905年夏赴日本东斌学堂学习,8月加入同盟会,12月回国,在上海、四川等地组织策划反清起义,1911年4月在广州参加反清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组织蜀军北伐,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左将军蜀军总司令,4月任川军第5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9月7日授陆军中将衔。1913年7月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到日本,1914年7月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11月回国,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1916年1月任四川招讨军总司令,参加护国讨袁战争,8月复任川军第5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8年1月任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参加护法战役,3月任护法军政府四川督军,1923年6月任广州大元帅府四川讨贼军总司令,与北洋政府在川军事武装作战,1924年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7月任建国川军总司令、川滇黔联军副总司令,北上讨伐北洋军阀,1925年10月在广州被国民政府拘捕,四川建国联军被改编,1927年3月获释后经香港转赴上海,1931年3月赴日本神户,九一八事变后回到上海,12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12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国防委员会上将军事参议员,为抗战献计献策,1945年5月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创办中国公学,1949年7月任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主任委员,12月参与策动川西起义,并在成都迎接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1970年9月2日在北京病逝。% _7 _0 C, @- r2 l1 |4 o
北洋政府公报授予少将:5 h$ c- }3 f  j* F; I7 a: X
/ {* {: S; I7 ~8 j, a
  罗泽洲(1891—1950)原名鼎成,字平章,四川蒲江人。北洋政府陆军少将,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川军将领。
3 c6 |  _, y; i& N+ x  生于1891年5月15日。曾任川陕边防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23年兼任重庆市警察厅厅长,1924年4月16日授陆军少将衔。1925年任川军第11师师长兼成都市政督办,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新编23师师长,1933年任四川剿匪军第3路副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被撤职。1937年9月任第47军副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42年11月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后任蒲江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12月在蒲江迎接解放。1950年7月17日在成都服药自杀。
. y6 A5 L3 |8 G5 t9 Y* r% |, Y. O& ]
( x6 |- H' i# h7 Z8 j北洋政府公报授予上校加少将衔:
$ `4 N0 B' e4 a3 M4 `  q/ f  x/ g  W. a) x# E
  杨骁骑(1887—1919)又名万华,字绍起,四川大邑人。北洋政府陆军上校加少将衔,川军将领。
# x4 G& f+ b6 T: \" X8 U, q7 F, `  生于大邑县灌口场沙盔街。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同盟会,旋到上海参加熊克武在沪组织的蜀军。后随熊克武部回川,任重庆宪兵司令兼军事巡察总监。1913年8月,随熊克武在重庆发起讨袁,失败后逃亡。1915年底,参加蔡锷护国军,与袁军作战于泸州、纳溪等地。护国战争胜利后,叙功授步兵上校加少将衔及四等文虎勋章。蔡锷任四川督军后,被任为汉军南路五营统领和雷、马、屏屯殖督办兼屏山县知事。6月4日,川、滇军阀混战,杨加入川军一方。川军右翼司令刘成勋委其为第三梯团长兼侧防司令,率部与滇军作战于嘉定、犍为一带,并进入云南攻下绥江县。护法战争爆发,熊克武在重庆任靖国军总司令后,杨在雷、马、屏向应。1918年,熊克武任四川督军,汉军改制,杨改任川军第四师骑兵团长。1919年4月26日,在邛崃驻防时病逝,时年32岁。0 Y0 D1 {8 t+ j, z" q2 ?. o) z

4 ^4 N7 z/ [8 r南京政府追晋一级上将:
) Z. P% s' i7 C5 U( F# Y! X6 |1 w  z4 M
  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追晋陆军一级上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
7 k. p8 L" l7 v' m+ ~9 P" X  1904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后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不久又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清末在四川新军中任排长。辛亥革命后,任川军第2师差官、营长,1913年升为团长。1916年,因在泸州对护国军作战卖力,被袁世凯授为陆军少将,不久归附护国军,任旅长。1917年12月27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8年,任川军第1师师长,后改任第2师师长。1920年秋,任川军第2军军长兼前敌总司令。1921年7月1日,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2年5月,因川军内部纷争,被迫辞职。1923年被复出,任四川善后督办,常驻重庆,同年10月23日授将军府嘉威将军。1924年5月29日授陆军上将衔。1926年11月26日,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1928年春,击败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的联合进攻,完全占据下川东。1933年在“二刘之战”中击败刘文辉,称霸四川。1933年7月7日,任四川“剿匪”总司令,12月发动对经军的6路围攻。1935年2月任四川省主席,同年春率川军围堵红军长征,4月3日叙任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以后,为对抗蒋介石对川军的分解,逐步采取联共抗日态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于7月13日通电主张抗战,8月7日参加南京国防会议,表示抗战决心。9月3日,任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10月15日,改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1月9日,抱病赴前线督师。12月因胃病复发,入住汉口万国医院,1938年1月20日病逝,国民政府2月14日追晋其为陆军一级上将,并举行国葬,遗体葬成都武侯祠侧。
+ b! T( K1 i/ Z3 h0 H6 h+ z
( T- @" E9 r: z  J4 m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二级上将:
4 O* ^, r: d3 J3 k6 Z  i
& ~  I( u/ F! H  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四川营山人。陆军二级上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川军将领。) w' u  O  V2 P
  生于1889年6月22日。曾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未毕业便回川加入新军,1912年转入四川陆军第4师任职,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胜利后任四川陆军第2师3旅5团团长。1918年任川军第5旅旅长,同年2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0年任川军第3师师长,1922年通电拥护北洋政府,任陆军第30师师长。1923年9月5日授中将衔,12月10日加将军府骠威将军。1924年3月8日加上将衔。1924年5月任北洋政府四川省长,1925年5月改任四川清乡督办,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军长,1927年4月任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1路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5月任第45军军长兼128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3月31日加上将衔,8月任第2预备军副总司令兼第1纵队司令,准备抗战,9月任第4军团军团长,率部出川抗战,10月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5军军长,1938年2月任重庆行营副主任,旋又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2月21日叙任陆军二级上将,5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7月任重庆行辕副主任,1948年6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西南军政委员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办公厅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 r3 B: y! S, U7 l; d7 [
& ?/ m) u7 `9 r
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上将:- ?7 Y5 I' B6 E& F
# ^' s! J+ a4 \. B+ q7 w# x
  王陵基(1883—1967)号方舟,四川乐山人。陆军上将,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r3 B' z9 j' Q6 z( m* P( d3 a  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1908年任四川陆军军官学速成学堂副官,辛亥革命后任川军第2镇标统,1913年任川军第2师先遣支队长兼川东宣抚使,参加讨伐袁世凯,随后投靠北洋政府,先后任川军第1师2旅4团团长,第1师5旅旅长,第15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3年10月31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6年袁世凯死后,任烟台镇守使兼烟台知事,同年5月24日授陆军中将衔。1922年夏投奔杨森,任川军第2军参谋长,旋任川军第2军第6混成旅旅长,1924年改投刘湘,任川滇边务督办公署第28混成旅旅长,5月31日授将军府尚威将军。1926年任川康边务督办公署第3师师长兼江巴卫戍司令,同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3师师长兼江巴卫戍司令,1931年任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总指挥,1934年因围剿红军失败被撤职,1935年任四川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处长,代行保安司令,1938年4月任就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第72军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10月因功兼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11月13日叙任陆军中将。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任第7绥靖区司令官,1946年7月31日晋阶陆军上将,同年冬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江西省军管区司令,1948年4月调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四川省军管区司令,1949年12月在四川江安被俘。1964年12月28日获特赦,1967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5 x7 m5 c/ J) |- q8 T
9 v6 o5 N6 d) c7 G6 I
  但懋辛(1886—1965)字怒刚,四川荣县人。陆军上将,川军将领。( N4 z/ M, g. k- Y
  生于1886年1月25日。1903年12月留学日本东斌学堂,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1月回国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11月任蜀军政府参谋长,1912年2月任蜀军政府川南军总司令,4月任四川都督府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团务督办,7月任川军第5师参谋长,1913年8月任四川讨袁军副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失败后流亡于上海、香港、日本,1915年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长,1916年7月任川军第5师9旅旅长,12月1日授陆军少将衔。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第1师师长,1920年5月任川军第1军军长,1922年11月任川东边防督办,1923年7月任四川讨贼军第1军军长,1924年脱离军职,在上海、北京居住,1931年3月赴日本神户暂居,抗战爆发后任国防委员会上将军事参议员,后任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7月31日叙任陆军上将。1947年任四川省第2区立法委员,1949年冬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策反工作,12月30日在成都迎接解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XXX。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主委。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 y. s; q" x. h4 z' [# v* K% P3 U
  吕超(1890—1952)字汉群,号平林,四川宜宾人。陆军上将,川军将领。
  t. L: F9 l1 [, v. K9 G  生于1890年3月9日。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学习,1911年任同盟会京津分会军事部部长,1913年初任川军第5师2团团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任中华革命军川南司令,参加护国战争,1916年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第2支队支队长,1917年任护国军政府成都卫戍总司令,1920年任川军第5师师长,7月任川军总司令,1921年12月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议,1922年5月任广东大元帅府参军长,1923年任四川讨贼军第1军总司令,1925年任川黔联军总指挥,1926年11月任四川宣慰使,策动川军参加北伐,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员,1932年1月任国民政府参军长,1937年1月8日任中将加上将衔,1945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6年12月7日晋阶陆军上将。1947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1月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4月任川康区监察委员行署委员,同年冬在中共帮助下参与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7月20日在重庆病逝。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21
郭汝栋(1889—1952)字松云,四川铜梁人。陆军上将,四川军官速成学堂工兵科毕业,川军将领。. n, H! R9 ~/ v! o" _1 i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重庆蜀军政府“炸弹队”。1912年入四川军官速成学堂,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工兵营任排长,迭升连、营、团长。1925年杨森发起“统一全川”战争时,任杨部第1混成旅旅长,4月9日升任川军第9师师长。9月初,杨森战败,与杨部将领通电服从刘湘,后与杨森旧部五人组成“六部联盟”,防止刘湘吞并。1926年3月,与六部联盟东下万县重归杨森旗下,5月初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2路司令。1927年参加杨部进攻武汉国民政府之役,任第二纵队司令。1928年1月由南京政府委为20军军长,5月12日通电就职。同年在倒杨(森)作战中失败依附刘湘,1930年率部进驻鄂西。1934年9月,所部改称43军,任军长。1935年4月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抗战爆发后,率军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战后以喉疾辞职,任军事参议军参议,回川寓居重庆、铜梁,抗战胜利后迁居成都,1946年7月31日晋阶陆军上将并退役。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1952年病逝于成都。
5 Z0 s: Q9 k& ^2 S% [4 i/ Y南京政府追晋之上将:, `+ [/ P% _6 _' J% T, L
9 \! w* J$ h6 L1 _, `: {
  李家钰(1892—1944)字其相,四川蒲江人。追晋陆军上将,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川军将领。
! C# Q% `0 f- ~; k  生于浦江大兴场白蜡沟。早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肄业。1913年赴南京参加柏文蔚将校团讨袁,参加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之役。1915年,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川军充任见习军官,继在川军第3师邓锡侯部任团长、旅长。1923年9月4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任四川陆军第1师师长,4月16日加中将衔,8月16日授中将衔。1925年,杨森发动“统一全川战争”后,联合刘湘等部倒杨,先后攻下荣昌、内江、仁寿等县,进占成都烟酒总局和造币厂。同年,在四川军阀争夺防区中,占有遂宁、安岳、乐至、潼南等县,成为“遂宁王”。1927年,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合谋扣留后,接充四川边防军总司令。“二刘争川之战”爆发后,率部进攻刘文辉,刘文辉千里岷江防线被突破后,乘势追进,俘刘部师长陈光藻、旅长石肇武。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第三路总指挥,指挥本部及罗泽洲部参加对红军的六路围攻。1935年,参与围堵红军长征。10月,任104师师长兼四川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于红军北上后移驻西昌。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升任47军军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出川赴晋南作战。1939年冬,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至1944年春,率部担负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一带河防,其间多次以小部队出击晋南。1944年,豫西会战中,率部为各部殿后。5月21日,在陕县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不幸中弹牺牲,6月22日追晋陆军上将。1984年5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为烈士。) E9 I% x& E# {" P% O* ?
* l% H) h' R$ v7 U6 u# O( w
  饶国华(1894—1937)原名名厥卿,字弼臣,四川资阳人。追赠陆军上将,行伍出身,川军将领。+ E: f% u7 {% u/ W$ M
  生于资阳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1911年辛亥革命时从军,历升班长、排长,1917年任连长,先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后转川军第2师刘湘部任连长。入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后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21军第1师第2旅旅长。1935年10月,任21军第1师师长。1936年任21军145师师长,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937年,出川参加抗战,11月到达前线,奉派驻守安徽广德。30日广德失守,率部所一营反攻,为优势日军包围,在拒绝日军劝降后,举枪自戕,壮烈殉国,12月11日追赠陆军上将。1938年1月23日归葬资阳甘溪沟。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拨款修葺了陵墓。 & r" K+ O+ O: P8 M. t; H
  v9 n# r; d8 _) e6 V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四川新都人。追赠陆军上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5 F, s& h& e3 J( |8 T# B  189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生。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12年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4年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升连长。1917年参加川滇战争,升营长。1920年升任川军第7师25团团长。1922年任川军第11旅旅长,1924年任川军第13师师长。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二路司令、第4师师长。1935年10月任41军122师师长。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叙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军出川抗日。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奉邻驻守滕县,17日不幸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上将。解放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 e3 Q- V7 p& S, s5 b* _/ L) J9 ~9 ]; y9 I2 |) y9 Y* d
  杨干才(1900—1949)原名臣栋,四川广安人。追赠陆军上将,泸州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6 u4 p! ^! m9 a5 S# Q9 ^
  1935年任第20军第1混成旅副旅长兼3团团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6年任第20军134师402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任第20军134师师长,1939年4月10日叙任陆军少将。1942年7月任第20军副军长,1944年9月任第20军军长,1948年6月兼任第10兵团司令官,8月兼任第14兵团副司令官,9月22日晋阶陆军中将。1949年兼任南京卫戍总司令滁县指挥所主任,同年4月24日在抵抗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于安徽芜湖兵败自杀身亡,7月26日追赠为上将。
! Z' `( [! W: L# t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中将加上将衔:
; ^" K) h8 j6 ^! j/ M; w0 A" L! c) ~0 n- m4 v/ y' w
  刘文辉(1894—1976)号自乾,四川大邑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川军将领。0 U2 e5 V# U5 q6 L
  生于1894年1月10日,1916年任川军第2师参谋,1918年任川军第8师29团团长,1920年任川军第8师独立旅旅长,1921年任川军直属第1混成旅旅长,1923年任川军第9师师长兼成都卫戍总司令,1924年8月9日授将军府洁威将军,1925年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四川军务帮办,10月9日授陆军中将。1926年11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1927年6月兼任川康边防总指挥,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3年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失败,退守西康,1934年12月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在西康阻截红军,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5军团军团长,18日加上将衔。1938年12月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拒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继续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并兼任整编第24师师长和西康省军管区司令,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国家林业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6月24日在北京病逝。
' {% t* u! P6 f) V+ U# X& {& r7 b- V
  潘文华(1886—1950)号仲三,四川仁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 Y& x" ?8 d& M9 T8 X9 t" y  生于1886年10月16日。早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曾任川军第3师团长,1918年1月任北洋政府陆军第22师43旅86团团长,1919年12月任川军第7师独立旅旅长,1920年任川军第2军2旅旅长,不久任川军第2军4师师长,1923年任川东清乡司令,同年11月任北京政府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2月14日,授将军府植威将军。1926年7月兼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2师师长兼5旅旅长,后任第21军教导师师长,1929年2月兼重庆市市长,1934年兼任四川剿匪军预备军总指挥,1935年1月兼任四川剿匪军南路总指挥,参加围剿长征红军,7月辞重庆市市长,10月任第23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副司令兼第23军军长,10月任第25军团军团长,参加广泗抗战,1938年1月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39年3月兼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1年8月兼任第56军军长,1944年冬秘密参加民盟,1946年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8年8月任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后任重庆行营副主任,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9日在四川彭县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1月16日在成都病逝。8 V: V8 }3 Q+ s& Q
* a2 |* Q5 F6 x9 f  o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弁目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g4 N+ r, a$ Z- e$ U4 T
  生于1885年5月9日。曾任新军第17镇33混成旅队官,1911年在四川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任川军第16师团长,1919年兼任川南安抚使,1921年兼任四川永宁道道尹,1922年7月投奔杨森,任川军第16师32旅旅长。1924年3月20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6月兼任成都市政督办,24日授陆军中将衔,9月29日授将军府徽威将军。1925年4月任川军第2军1师师长兼第1路总指挥,随杨森攻打刘湘,7月通电拥护刘湘,任川军第16师师长,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5师师长,1928年9月改任第21军2师师长兼四川盐运使,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第2师师长,参与追剿红军,1935年6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6路总指挥,10月兼任第44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3月任第29集团军总司令,令所部出川参加抗战,4月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8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9年12月赴前线指挥抗战,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2年7月升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3月改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2月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武汉行辕副主任,1948年8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重庆警备司令,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1月兼任西南第1路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12月在成都率部起义。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博物馆馆长,1957年10月经重庆潜往深圳,企图越境,11月15日在深圳被捕,押回成都,1960年11月在狱中病逝。
  _% ^: Z+ l, L$ \
: D) t5 l+ l$ X9 s  唐式遵(1883—1950)字子晋,四川仁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3 [6 [' e8 w2 R+ i  1920年任川军第2军第3混成旅旅长,1921年任川军第2军第2师师长,1923年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1月28日授将军府重威将军,3月20日授陆军中将。1926年10月任若国民革命军第21军1师师长,1927年兼任重庆市政督办,1930年兼任渝简公路总局总办,1934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军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10月任第21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任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司令兼第21军军长,10月兼任第24军团军团长,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兼任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6月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10月24日加上将衔,1941年参与反动围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任武汉行辕副主任,后回重庆创办南林学院,1948年10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南第2路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1950年2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3月28日在西康越隽县被击毙。后被台湾国民党当局追赠为二级上将。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2 12:22
杨森(1882—199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 Y0 k& I- O, s6 C2 p* W  1882年农历一月二十四日生于广安龙台寺。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分发新军17镇任排长,1910年升第33混成协一营右队官,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川军第1师营长。1913年,投熊克武部川军第5师,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转投滇军任黄毓诚旅副官。1915年1月任云南讲武堂队长,12月任护国一军第二梯团中校参谋,参加了护国战争。1917年任滇军第2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泸永镇守使、第9师师长。1923年任川军第2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战败,逃宜昌依附吴佩孚,由吴任为陆军16师师长,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10月23日授将军府森威将军。1924年2月率部返川,3月8日,加上将衔,5月任四川军务督办。1925年发动“统一全川”之战,失败后逃往汉口,任吴佩孚“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1926年2月返川,重掌旧部,占据下川东。10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1927年4月,率部进攻武汉国民政府,失败后退回四川。因收留兵败入川的吴佩孚,于1928年1月被南京政府免职,5月所部发生内讧,部下郭汝栋部自任20军军长独树一帖,范绍曾部等转投刘湘。1929年1月,在下川东之战中进攻刘湘失败,失去防地退入渠县。1933年10月参加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任第4路总指挥。1935年率部围堵长征红军,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战,9月任第6军团军团长兼20军军长,18日晋加上将衔。1938年1月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1939年1月免兼20军军长,10月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4月,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任贵州省主席,1947任重庆市市长。1949年5月,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赴台。1950年4月,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0年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1977年5月17日,病逝于台北。# e5 d; Y0 P: Y8 a

9 g/ c1 p/ Q' f5 [9 `5 \' H$ P  孙震(1892—1985)原名定懋,又名杼,字德操,号梦僧,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绵竹。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肄业,川军将领。
% Q6 D  B" M5 p- b  生于1892年农历正月初七。1907年考入四川陆军小陆堂,1910年升西安陆军第二中学堂,其间加入同盟会,1912年升入保定军学校。1913年因离校参加“二次革命”遭通缉,返乡闲居。1915年,改名孙震入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任排长,参加了护国战争。1916年,任2师骑兵团团附。1917年,任骑兵旅第1团团长。1920年任“靖川军”第一纵队司令,后任陆军第21师41旅旅长,17混成旅旅长。1923年9月5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24年任21师师长,8月16日授陆军中将衔。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兼第一路司令,旋改兼29军第5师师长。1929年因病辞职,赴上海就医,1932年夏被召回,率部参加田(颂尧)刘(文辉)“成都巷战”。1932至1935年,先后参加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1935年3月,代理29军军长,不久实任,5月所部改称41任,任军长兼124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率部出川抗战,11月兼任第22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2月升任总司令,7月免兼124师师长。1939年5月2日晋加上将衔,1943年4月免兼41军军长。1945年10月任第5绥靖区司令官兼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7年6月兼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主任,12月调任第12绥靖区司令。1948年6月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5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兼川东绥靖公主任。同年赴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全录》等。- c0 _, s2 R# M% ?  g. m
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中将:" F: b6 M1 v- g7 k! O. F( v
& w: b. P+ w1 j7 x/ E% j4 A
  田颂尧(1888—1975)又名见龙、光祥,四川简阳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一期肄业,川军将领。! g9 U# l* s4 W9 y  j0 d5 D
  生于1888年6月19日。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入保定陆军校学习,不久离校参加苏浙学生军,任军事部部长兼营长,后加入川军,1912年任川军第4师参谋,1915年2月任川军第2师清乡独立支队长,1916年任护国川军第3支队支队长,8月任川军第1军2师骑兵团长兼成都城防司令,1918年7月任北京政府第21师41旅旅长,8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2月任第21师师长,1923年9月6日授陆军中将衔,1923年12月10日,授将军府章威将军,1924年5月2日加上将衔,1925年任四川军务帮办,1926年5月任川西北屯垦使,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1927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3年1月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10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2路总指挥,1935年因围剿红军失利被撤职查办,1936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从此寓居成都。1946年7月31日叙任陆军中将。1948年3月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冬拒赴台湾,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民革四川省委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75年10月15日在成都病逝。* i6 u4 Y' |8 H4 N1 \
6 W+ O: P1 M# Q! q
  范绍增(1894—1978)中将。原名舜典,号海廷,四川大竹人。陆军中将,绿林出身,川军将领。
7 {5 o; f/ H6 [7 p$ [/ B  早年投身绿林,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8年任靖国军模范营营长,不久升任团长,1920年任川军第1军6师团长,1923年归附杨森,任川军第2军4师8旅旅长,1924年2月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7师师长,参加北伐,1927年投靠刘湘,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4师师长,1931年任川鄂边防司令,1932年6月任第21军副军长,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部第5路副总指挥,在川北阻截红军,1935年在川康地区参加阻截红军,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6月任第21军146师师长,1938年2月任第88军军长,1941年兼任钱塘江北岸防守指挥官,1942年春任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1943年3月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经商,曾任复华银行、永城银行和中央大旅社董事长,1949年春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和川东绥靖司令部副司令,11月任国防部挺进军总司令,12月15日在四川渠县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0军高参,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河南省体委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委员。1978年3月5日在郑州病逝。& [9 G6 K. d0 m* {

0 J8 ]; _4 t" r; k' \% ?3 n  黄隐(1890—1969)原名良忠,字逸民,四川华阳(今属新都)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二期毕业,川军将领。0 v1 j( `9 n9 l+ B
  生于1890年6月12日。1905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曾入保定军校一期炮科学习。曾参加辛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后,改名黄隐顶替裴汉之名,入保定军校二期学习,毕业后供职于川军。1917年任四川督军署少校参谋,参加护国战争,1918年任川军第2师5旅炮兵团团长,旋任第5旅参谋长兼炮骑指挥官,1920年任川军第3师参谋长,1923年任川军第3师独立旅旅长,9月5日授陆军中将衔, 1924年3月20授将军府宽威将军。1925年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2师师长兼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8年9月兼任成都市市长,1931年12月任川甘边区剿匪司令,1934年任第45军126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5月任第95军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39师师长,1948年4月兼任川滇黔边区指挥官,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高参室主任,川西人民行署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1968年4月2日在成都病逝。  L! H' _2 ]* T6 O: T5 ~

' |: v! [. a4 j, ]/ K% O, H0 \  陈鼎勋(1893—1973)字书农,四川简阳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川军将领。
& v0 f7 ?6 b& |1 W  长期在川军邓锡侯部任职,累升至旅长,川军第3师师长。1923年9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3月20日授将军府将军,1924年4月16日加中将衔,1924年8月16日晋中将衔。1927年3月1日任28军第三路司令,1931年任28军第3师师长,1935年5月任45军125师师长。1936年2月15曰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出川抗战。1938年4月任45军长兼125师师长,1939年8月专任45军军长,1940年兼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9月任47军军长。1947年5月,任五绥区副司令官兼47军军长,1948年2月任第十二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10月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9月后,赴台湾、香港等地居住。1956年返回大陆,定居成都,后迁居上海。历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1973年8月在上海病逝。 1 |6 |! D* d6 T/ l

  p, Z8 `! ^2 d# W  马毓智(1894—1956)号德斋,四川成都人,回族。陆军中将,四川官弁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7 |& T5 K) t- H0 I5 F- }/ a  1923年9月5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任川军第31师参谋长兼61旅旅长,1925年任川军第7师师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7师师长,1934年改任第28军3师师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5年8月任第45军127师师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45军副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任川康绥靖公署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川康绥靖公署总参议,四川回民俱进会理事长,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四川省文史馆馆员。' x2 i' D  u0 s& N

* l( @8 {/ D  V; m  喻孟群(?—?)号文雅,四川营山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1 C) O" e! D& ~- v
  1925年任四川军务督办公署第3师5旅旅长,1926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混成旅旅长,1928年任独立第10师师长,后任第20军副军长兼总指挥,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并代理主任,12月任第20军军委会主席,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率部起义。* U/ `) D0 m& _
# Y& @8 b4 h) D' E& _) y
  刘邦俊(1891—1950)名存沉,号肇乾,四川简阳人。陆军中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川军将领。, Q7 ~# r, F" f; H4 x
  1923年任四川督军署副官长兼汉南川军转运处处长,1924年3月27日授陆军少将衔。1927年任川陕边防军第1师师长,1933年10月任第23军副军长兼1师师长,11月代理军长,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6路总指挥,1935年被免职,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6年5月18日叙任陆军中将。1940年退出军界,1945年10月任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1948年任简阳县民众自卫委员会常委,1949年11月参与组织反共救国军,1950年被俘获后在简阳被处决。
* X( H# Z4 p& F
$ |/ p) x) ~. R5 K' _  夏首勋(1890—1969)号仲实,四川江津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5 O* u3 p* u' `5 W  历任川军第3师6旅营长、支队长,暂编第10师19旅团长、20旅旅长。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3路司令,1928年10月任第24军3师师长,1935年任四川省第11区行政督察专员。1936年9月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10月任第78军副军长,出川抗战,1939年2月升任第78军军长,1943年6月任第30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辞职返乡闲居。1947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8年在上海参加民革,1949年返川从事策反工作。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重庆市委主委。1969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11月予以平反。+ B& P4 D3 ^' n
' k% s- d$ n, l/ s3 p  \) J* B4 {% f
  陈离(1892—1977)号静珊,字显焯,四川安岳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炮科毕业,川军将领。
- p9 Q7 b$ M- _4 R. P' R4 B9 h  生于1892年5月18日。1925年任川军第30师60旅旅长,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4师师长,1932年6月任四川剿匪军第5师师长,1935年任第131师师长,参加堵截长征红军,1936年10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45军127师师长,出川参加抗战,1938年4月兼任第45军副军长,1941年入中央训练团受训,1943年9月任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副司令,1944年任成都市市长,1946年去职,1948年7月任四川省第7区(泸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加入民革,1949年1月被免职,后在川西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副部长,长江水利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民革武汉市委主委,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民革中央委员。1977年5月3日在北京病逝。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33
四川军阀之刘文彩
" l- J" z& D4 [7 S/ F* a3 z 刘文彩,字星廷,是川西地区集官僚、军阀、恶霸、地主于一身的臭名昭著的反动人物。他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刘家墩子,因其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被当地群众称为“刘老虎”。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34
人物简介  刘文彩 (1887年-1949年10月17日),中国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著名的大地主,军阀刘文辉之兄。其庄园(大邑刘氏庄园)至今保存完好,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文彩其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宣传为“无恶不作”的大地主,将其塑造为所谓旧社会地主阶级压迫平民阶级的典型代表。刘文彩的后代认为,文革时期对刘文彩的描述不符合事实,他们一直为给刘文彩平反奔走。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刘文彩,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刘家墩子。1921年,其弟刘文辉当川军旅长,驻扎宜宾,刘文彩先后被委任为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局长、叙南船捐局长、川南护商处长、川南禁烟查缉总处长、川南捐税总局总) c" k$ Q( }3 Y" R% O
刘文彩相关图片(4张)办、叙南清乡中将司令等职。刘文彩有了财权和军权,即在川南横征暴敛,仅叙府一地开征的项目就有四十四种之多,什么花捐、厕所捐、锄头捐等等,无奇不有。从乐山到叙府一百余公里就有强收护商税的关卡三十余处。他强迫农民种罂粟,继而收烟苗税、烟土税、经纪税、红灯捐,对不种罂粟的农民,就收懒税,使川南人民饱受其害。1927年,刘文彩派兵捕杀了屏山县领导六千农民抗烟厘捐的农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徐经邦;1928年3月,刘文彩派军警特务杀害了中共叙府城区区委书记李筱文和叙府县委候补书记李家勋,并镇压了他们领导的抗捐暴动,屠杀共产党员和农会会员六七十人;1929年冬,又镇压了川南工农革命军,杀害革命军领导和战士五六十人;1931年3月,他又制造了震惊全川的“五人堆”事件,中共四川省委特派员梁戈、宜宾中心县委书记孔方新等5名党的领导干部惨遭其枪杀。   1931年夏,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为争霸四川,矛盾日趋恶化,刘文彩派刺客去重庆暗杀刘湘未遂,更激起刘湘对刘文辉、刘文彩的愤恨。11月24日,刘湘派飞机轰炸宜宾,刘文彩仓皇逃命,出逃前,他用勒索军费的命令,仅两天就在宜宾城内搜刮20万银元,连同他过去掠夺的金银财宝,共装了4500余个大木箱,用20只船运回大邑家中。1933年夏,“二刘”战争以刘文辉败退雅安而结束,刘文彩脱离军政界回老家安仁镇,他用盖有关防的空白官契在华阳、新繁、温江、崇庆、大邑、双流、邛崃等七县,采取霸占民田、买“飞田”、吃“心心田”、买“官田”等手段,豪夺田产12000余亩,还有银行字号22处、当铺5个、街房684间、碾子10座、公馆29个,家藏大量金银珠宝。从此,他开始过起了残酷剥削农民的恶霸地主生活:农民租种他的一亩田,先要交二斗黄谷作押金,由于通货膨胀,押金往往贬值,他便采取夺田另佃或换订新约的办法要佃户重交押金;他还特制量斗,用大斗进、小斗出的办法,在农民交租、购借粮时进行盘剥。刘文彩妻妾成群,还强奸女青年多人。他家有20口人,常住安仁镇家的有六个,可是侍候他家的奶妈、丫头、雇工就有六七十个,这些人饱受虐待和折磨,甚至眼瞎身死。刘文彩豢养了一批的武装家丁和一批打手刺客,他心狠手毒、肆意滥杀,就连自己的亲戚、刘文辉夫人的族侄杨炳元,也因醉酒后对他评头论足,而被他派人枪杀于雅安闹市。为了扩张势力,刘文彩于1941年建立了袍哥组织公益协进社,各地的袍哥大爷、恶霸地主、土匪头子趋炎附势,在他的卵翼下为非作歹。   从1947年7月开始,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蒋军节节败退,解放军已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这时,早已联共反蒋的川军将领刘文辉,更加坚定了与共产党合作、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立场。而刘文彩这个土豪恶霸却鼠目寸光,不但不反悔自己残杀共产党人和残酷剥削、镇压人民群众的罪恶历史,改恶从善,反而一意孤行,继续在大邑一带称王称霸,与共产党人作对。刘文彩曾企图利用肖汝霖组织的大邑青年会来与陈少夔争霸,当发觉不能驾驭时,就断了对青年会的支持。后来,刘文彩又查出中共地下武装拿走了他的武器,并在宝兴县山区击溃了他所豢养的大土匪郭保之的队伍,便开始预谋对地下武装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   1949年10月17日,刘文彩病危回安仁镇途中,在双流县地界病死。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作为中国旧时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已经作古的刘文彩可谓出尽了风头。据人讲:刘文彩是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恶霸大地主,住在豪华的地主庄园里,过着骄奢淫逸的腐败日子。他残酷剥削当地农民,搞得乡邻家破人亡。印象最深的是刘家的水牢,不知害死了多少劳苦大众;还有就是刘文彩六十多岁了,强迫青年妇女给他喝人奶……   总之,刘文彩可谓罪行累累,欠下了很多血债。事实上,1949年刘文彩就去世了。解放后,刘家的财产全部充公,生产资料全分给了当地的农民。在大跃进时期,刘文彩的坟墓被铲平,尸骨丢在野外,连棺材也被一个孤寡老人利用起来,成了别人的葬身之所。刘文彩的地主庄园由当地政府利用起来,成了“大邑刘氏地主庄园博物馆”,作为阶级斗争的活教材,向世人开放。在人们眼里,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历史有时爱开点玩笑,事实胜于雄辩,刘文彩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戏剧性人物。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35
家族  据刘氏族谱记载,大邑刘氏开山始祖刘应良系安徽徽州人,清初移民入川。   到了第七代孙,刘宗贤中举,名闻乡里,   其生三子:刘公晶、刘公敬、刘公赞。   刘公敬有四子,长子刘文纲生三子:刘湘、刘元树、刘元职。   刘公赞生六子:刘文渊、刘文成、刘文远、刘文昭、刘文彩、刘文辉。   当年刘文辉率部起义时,刘氏家族只有“四川王”刘湘的夫人带着一儿一女去了海外,据说其儿子刘继殷现居洛杉矶。   刘文辉之孙刘世定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另一个孙子刘世昭现居北京,任某杂志社主任摄影师。   刘文辉大哥刘文渊之子刘元璪曾在成都青白江区政协任职;他的长子刘世垓,现在是河南一个大学的教师。   刘文辉的三哥刘文远之孙刘世杰,80岁左右,退休前在西安交大当教授。   刘文辉四哥刘文昭之子刘元树已80岁,退休前是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刘元树之子刘石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文辉的四孙刘世昕原是中国国家队篮球运动员,现在广州当教练。孙女刘世旭原是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当教练。   刘文彩之孙刘小飞及其两个妹妹都在隆昌县石油系统工作。编辑本段儿子  刘元龙,刘元华,刘元富,刘元贵(刘文彩按“龙华富贵”给其儿子取名)编辑本段收租院介绍  正值夏季,我们冒雨来到刘氏地主庄园参观。门票50元,包含老公馆,民俗馆,珍品雕刻馆和刘氏祖居四个景点。大邑安仁,在近代四川历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相继出生在这里,而刘文辉是刘文彩的兄弟,刘湘是二者的侄子。感谢文革将刘氏地主庄园作为一个阶级斗争的标本保留下来,不然我们今天到哪里去探寻几十年前的川西民居,安仁镇也不会有这样一个响当当的旅游景点。   刘氏祖居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前院是一个晒坝,两边栽着一些农村常见的花草。里边的房子是一个四合院的布局,房子也并不高大,连殷实人家也算不了。刘文彩父母的寝室,堂屋,佛堂,灶房都还按原样保留着,特别是灶房,就跟我老家的一模一样。灶房前后开门,靠前门排着几口柴灶,锅也在,锅里有些积水,像是上顿饭吃过后没有用抹布把锅擦干。灶口放着一根又宽又矮的长凳子,那是烧火人的座位。要是从房顶的檩子上再吊下来一个陶制茶壶,悬在灶口上,那就更符合解放前农村的生活场景了。   老公馆就大不一样了,这是刘文彩花巨资陆陆续续修建起来的。刘文彩通过兄弟刘文辉的关系,在叙府做投机生意,担任烟酒专卖局局长,同时兼任十几个公职,挣到了大笔钱财。他最后回到大邑安仁镇,投资土地,据1949年香港某报统计,在四川的大地主中,刘文彩排名第33位,共有8091亩土地。土地多了,肯定要请长工,刘家的长工每天吃饭时都有四五桌,也就是40人左右。长工们一个月打两次牙祭,生活还过得去。农民种刘家的田,当然要交租,数量大概是收成的一半。遇上收成不好,农民还可找刘文彩协商,可以缓交,也可以让点 。农民去交租时,刘文彩都要求吃了饭再走。这些信息,都是凤凰卫视的记者采访当事人得来的,我相信凤凰人一定是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来做这期节目。   可是这些信息,和老公馆所表现出来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泥塑群像《收租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收租院》 受到极高的评价,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甚至到国外展出过。《收租院》泥塑与音像制品让一代中国人为之流泪,艺术作品营造的氛围让任何人站在它面前也会忘记怀疑。据“地主庄园博物馆”老馆长介绍,《收租院》作品公开展出后,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需要排四路纵队买门票。在泥塑群像前,游客打堆堆,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每天闭馆后都要捡到许多双鞋子,这种场面当然是文革时候。   《收租院》的创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收集地主剥削农民的文字材料,确定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几个片段,接着请县川剧团排演,定格动作,制成照片,然后请农民模特实地做动作,最后由美工人员制成与真人等大的泥塑作品。从创作过程看,体现了“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作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旧中国农民饱受的苦难和地主及其走狗的穷凶极恶,让人看后义愤填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39
水牢介绍来龙去脉- ~$ b+ J. _; v0 ^5 L$ {: Z
  最离奇的当然是地主庄园中的水牢了,遇上交不起租的农民,刘文彩就会把他们关在水牢里。水牢里的水齐腰深,身体壮实的农民在水牢里关押几天,不死也要脱层皮,简直是人间地狱。谁坐过刘家水牢呢?只有一个叫冷月英的女人,她说自己因为欠刘文彩5斗2升租子,坐了9天水牢。至于具体时间嘛,一会儿是1937年,一会儿是1943年。在文革中,冷月英成了红人,专门做忆苦思甜报告,到1977年,作报告1000场,听众达到1000000人次以上。   可是真实的水牢是不存在的,那是政治宣传的需要。我们现在就站在了传说中的水牢前,这是一个地下室,黑幽幽的,两扇门板足有六厘米厚。我使劲地一推厚实的板门,吱呀一声,板门缓缓地呻吟着开了,那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水牢实际是刘文彩储存鸦片的地方,上下两层,上层放烟土,下层常年蓄水,目的是保持烟土的湿润。   1988年,“地主庄园博物馆”经过权衡利弊,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摘掉了水牢的牌子。可是在中国一代老百姓的脑海中,刘文彩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再也抹不掉了。   刘文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问自己。他是一个大地主,拥有近万亩土地,有五个老婆。可是他又被称为“刘大善人”。他告诫人们:什么三民主义,不如多学三门手艺。他在安仁镇上修街道,修铺面(前面商铺,后面住家),收取微薄租金,提供给无房住的乡邻,从而活跃了安仁镇的商业活动;他出资修建“文彩中学”(安仁中学的前身),在修学校的过程中,他每天都要上工地监督,检查质量。他花重金聘请最好的老师来任教,减免贫困生的学费,绝不干涉学校的教学活动。……   刘文彩就是这样一个恪守中国传统的乡村士绅,乐善好施,造福乡邻。虽然他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些血腥,但是他还不至于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恶霸大地主。刘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就更不用说了,刘湘是抗日名将,病死在抗战途中;刘文辉解放前率部起义,直接打乱了蒋介石以四川为基地,进行反攻的布局,其人建国后官至林业部长。   1988年,四川有关部门终于下达了“水牢恢复为鸦片烟库原状”的复函。于是,地下室的水抽干了,铁笼搬走了,地下室门口挂上一块“鸦片烟室”的木牌。
. i4 t/ Q1 n" R7 z6 [7 t5 U相关文章
* z) Z& J& y$ q4 d  刘文彩水牢真相   当年曾铺天盖地地宣传过刘文彩剥削和迫害农民的罪行,比较突出的是泥塑《收租院》和“水牢”。记得当年渲染刘文彩地主庄园的“水牢”时,还特地找了一位尝过“水牢”之苦的老太婆到处讲她如何在“水牢”受到残酷折磨等等,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次趁去四川旅游,专程到大邑县刘文彩庄园,看看《收租院》群塑,看看“水牢”。   刘文彩庄园是当年曾统管宜宾地区盐务和税务的刘文彩巧取豪夺积累的巨额财富之一。与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相比,刘文彩庄园无论是建筑面积(加上刘文彩为其弟刘文辉所建的连片庄园共三处),还是奢华程度(刘文彩的睡床胜过清朝皇帝的龙床),都创下了地主庄园之最。在庄园的廊房里,布展着闻名全国的大型泥塑群《收租院》。《收租院》艺术再现了残酷剥削当地农民的血淋淋的事实。我向讲解员问起 “水牢”的事,讲解员带我们走到一处像仓库的地方。她说,这儿就是当年被宣传为“水牢”的地方。实际上不是“水牢”,是个润烟池。刘文彩当年除了当盐官和税官捞取大钱并在本地收取地租外,还大肆贩卖烟土(鸦片)。大烟怕干燥,每当大批烟货运进后,需要放在水池上滋润着,以确保质量和分量。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座庄园,也没有听说这儿有“水牢”。只是后来,一部分人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硬是把润烟池毁掉,又加深加宽挖了一下,建成一处“水牢”。改革开放后,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又把“水牢”毁掉,恢复原来润烟池的模样,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它。我看了一下,这处润烟池,很像农村一家一户用的菜窖,只不过是用水泥建成,以便下面盛水。(摘自《炎黄春秋》2003年第9期马成广/文 )   1999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笑蜀先生著《刘文彩真相》一书,该书的问世又为在意识形态色彩中着了重笔的一个典型人物还原了本来的面目。读了此书,当年当局塑造的恶霸地主刘文彩的浓墨重彩逐渐褪去,才得知水牢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编造,而到处现身说法忆苦的冷妈妈,不过是当时按着当局需要的脚本能进入角色,表演逼真的一个好演员。收租院也是脱离了事实按照意识形态的逻辑层层演绎,甚至康生也介入其中参加编导,完全是按着“阶级斗争”的模式集体创作出的作品。至此,人们得以明白,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的罪恶的地主阶级代表刘文彩,不过是当时意识形态需要下,人工塑造出的一个反面教员,而且拉出死人刘文彩来批判,也不乏当时的四川当局与刘文彩的兄弟起义将领刘文辉之间的过节。   刘文辉集团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的矛盾,并不能证明刘文辉集团是一个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尽管刘文辉从1942年就与中共上层建立了联系,甚至让中共把电台设在其地盘内,但这决不能说刘文辉本人或集团是为了追求救国和进步的政治理念追随中共的,事实上刘文辉本人和这个家族集团仅是出于恐惧蒋介石消灭自己这个只为家族利益负责的小集团,出于自保才与中共建立联系的。刘氏家族集团在国民党大势已去之时,公开起义,认为追随了中共就可保持其家族利益。但他们低估了中国共产党“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宣言)的决心。因此,后来这个集团在观念上与中共的政策不可能合拍,其悲剧性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刘氏家族的另一支刘湘将军在抗战中服从中央军令率军出川抗日,病殁于职,自当受后人尊敬,文革中毁墓掘尸,至今找不到遗骨,这实在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四川新闻网2004年10月28日消息,中国大陆家喻户晓的大地主、恶霸刘文彩,他的第五房姨太太王玉清,前日在成都大邑安仁镇一座的低矮民居里撒手人寰,享年92岁。   王玉清,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历史使她成为“中国大陆仅存的最后一个五姨太”;而且还是30年前中国大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地主,大恶霸刘文彩的五姨太。所以她的死和她的平凡又离奇般的悲剧一生,就显得不那么寻常,耐人寻味。细品个中的曲直,感悟人生,从中所得到的收益,恐怕对自视为聪明绝顶的现代人都是高额学费都学不到的人生宝贵经验。   采访中,当记者提及文革中盛传的“刘文彩生活糜烂,小老婆王玉清吃鸭子不吃肉,专吃鸭蹼”时,王玉清淡淡一笑道,“那是他们说的嘛!我出身贫穷,过惯了穷人的日子。见别人吃完鸭子,剩下好多爪子,我觉得丢了可惜,就捡来吃了。其实,哪个放到肉不吃,专爱吃爪子呵?!”   而当记者问及“你觉得解放前你跟刘文彩生活的12年,是否幸福?”时,经过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洗礼”的王玉清仍然显出“顽固不化”:“咋个不幸福嘛,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记者明显感到她对从前那段“好日子”的怀念和憧憬。   长期以来,盛传一种说法是,王玉清是在砍柴时被路经的刘文彩看中,并“霸占”到手的。而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传言颇不以为然,甚至生出几分气愤。当时的她双目圆睁道;“我是明媒正娶的!”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40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3 22:44 编辑 * H/ K9 v9 G, h
: y- f# [$ R% f0 ]- l- l- y
相关解读王治安的校正  当今主管刘文彩庄园宣传的要人王治安(四川日报副刊主编)在他的一本名为《庄园秘闻》的书中说,过去"出现过个别不实之事",现在"对虚假的东西已经校正"(见该书104页)。在此我当一回导游,带领读者到刘文彩庄园去检验王治安的"校正"。 莫须有的福特轿车  一进庄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辆福特轿车,解说词说是刘文彩为了自己的轿车能开到成都,就修了大邑到成都的公路(又不是挥霍公款)。这个谎言很不高明,没有公路之前小车怎能先在大邑呢?事实是刘文彩修公路的时间是公元1943年前后,一九四八年刘文彩才买了一辆二手吉普车。现展出的福特车刘文彩从来就不曾有过。在1949年刘文彩病重期间用的小轿车都是刘文辉借的。 * V- W$ M) M8 L# M
  不过安仁过去确有一辆类似的轿车,那是1946年刘文彩向西康省政府要的,要来供"文彩中学"的校长和教师们使用的,刘文彩本人从未享用过。主管部门弄来这辆车其实是为了抵毁刘文彩在抗战时期为国为民修公路的业绩。 雇工院与雇工井  小轿车的左边是"雇工院"。20世纪80年代在一次全国文博会议上,当时的馆长吴宏远发言说:当年为了把"雇工院"布置得凄惨,就人为地改建过,降低了房屋的高度......。他的发言是留下了文字记录的。近日我亲耳听到吴宏远对采访者说:过去雇工院是修得很好的,是我们故意把它打烂的......。可见展出的"雇工院"是用来骗人的一个假货。其实"雇工院"和主人的住房是同一个档次。即使在极左年代,当年的雇工们也对主管部门的人说:他们和主人吃的饭菜是差不多的。刘小飞还听庄园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刘文彩曾与雇工合过影。还听说雇工们空隙时常常玩牌,刘文彩有时还去观看。 " z9 p, Q" h! ~4 k
  在福特车的对面有一道门,门里面有一口井,解说牌标明"雇工井",说是当年刘文彩家每天杀鸡杀鸭的屎尿血水及禽毛全部倾倒在这口井里,刘文彩就强迫雇工们喝这样的水。其实刘文彩在的时候没有这口井,雇工与主人吃的是距此十米远的同一口井里的水,刘文彩在时这是他家唯一的水井。刘文彩的庄园在解放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作战部队干部学校。由于住在庄园里的解放军人数众多,一口水井不够用,于1951年解放军干部学校就请了好些附近的农民来又打了一口井,这就是后来说的"雇工井"。 客厅与卧房  再往前走,右边分别是"西式客厅"与"中式客厅",这两个客厅同样是骗人的假货。"西式客厅"原本是账房先生薛副官的寝室,里面有两张普通木床,一张薛用,一张为来客备用。"中式客厅"其实是四太太梁惠玲的寝室。 ( {4 o' D  g. H
  过了两个客厅,前面出现一对红沙雅石缸,解说词说这是刘文彩当年从宜宾公园偷运回来的。刘文彩的两个儿子对我说这红沙雅石缸根本就不是他们家的。这种红沙雅石的产地在雅安,这种雅石作品在安仁绝非稀罕之物,而是随处可见。在庄园前面的安惠里就摆放了近百件,庄园右边的商店门前也摆放了数十件,这种本地随处可见之物怎么会是宜宾的东西呢?
0 Y3 }% {/ x, N: h; _  向前走就是刘文彩的内花园,里面有两间较大的房间,主管部门当年用重金把它装修成刘文彩的逍遥宫,以此向大众宣传刘文彩是如何的奢侈荒淫。其实这两间房当年是很平常的,原本是青砖铺地,如今的木地板是主管部门装修的。刘文彩在开始一年夏天的白天在那里乘过凉,晚上不睡在那里,后来发觉那里没有风,以后就不去了,倒是他的三公子常在那里读书习字。 " ]3 d8 u/ r/ B. L# E
  又往里走就到了刘文彩的内院,内院祖堂的左边有一套一进二的房间,里间原是三太太凌君如从宜宾撤回来时住的地方(刘文彩偶尔从雅安回来就住在这里)。外间是刘文彩三个儿子童年时住的地方,以便大人照管。后来凌君如为了争夺财产在成都借腹生子,回来刘文彩就不准她再住在这里,而是把她赶到旁边的厢房去居住。
3 v* L8 S3 A& t: A( a3 |  现房间里摆了张古式的农家花床,其实这不是刘文彩家的,刘家原本都是西式床。本镇乡民李国孝一再公开申言这是他们家的床,说他们家有两张床摆在刘家庄园里。 # t8 M+ d& a& I/ f
  祖堂前面现摆了一座大屏风,这也不是刘文彩家的东西。 三万斤大米打造的龙床  祖堂右边同样是一进二的房间,解说牌上标明是刘文彩的冬季吸烟室,里间摆着一张金碧辉煌的大龙床,解说词说是刘文彩当年用三万斤大米来打造的。多年来这都是地主庄园里的重头戏,以此来证明刘文彩是何等的奢侈。 ! i! t$ ~; m4 m1 G) c! D$ q  `- \
  可是,我听刘文彩的两个儿子说那个房间从来就不是他父亲的,而是家里为至亲准备的客房。刘文辉两次回家乡都住在这里(一次是刘湘死后,一次是来接收新公馆时)。日本飞机轰炸成都时,杨夫人来安仁躲避期间也住在这里。
7 D; Z& b# X( K. g& Z+ @8 }  书归正传,我现在交待那张龙床的来历。刘文彩的家人都告诉我,说他们家从来就没有过那样的龙床。据刘小飞说,20世纪九十年代他回老家向庄园工作人员问及此床来历时,庄园前办公室主任周永轩和档案室管理员杨正等告诉他,这张床是庄园在20世纪六十年代找本地陈木匠、张木匠等人打造的,因陈木匠打造有功还安置了他一个儿子来庄园就业。又听本地老人刘结熙告诉我,那张床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庄园的人找了几个本地木匠在本地雕匠廖子秋家里关起门来搞了一年多搞出来的。原来是这样!
0 i4 Y* U' _9 L- `  那个时代正是人民没饭吃的时候,三万斤大米不给人民吃,却用去打造一张龙床来栽在刘文彩的头上,我们的主管部门就专干这种事情。 珠宝室与佛堂  在客房的对面有一间小房间,解说牌标明是"珠宝室"。其实最初是保姆的房间,后来又是刘元贵回老家住的地方。我曾看见一些媒体报道,庄园成立初期(1958年),上面拨下十几万元到寄买行去购买珠宝来充实刘文彩庄园。据本人所知,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社员曾发过几个月的工资,每人七至十四元不等,全劳力每月最高工资为十四元。上面拨下的这十几万元就是当时一万个全劳力农民一个月的全部血汗钱!
0 P/ x( m! O4 b) I# p4 ^7 j5 L  "珠宝室"的右边是刘元龙的房间,门的上方有一块匾,落款是黄金荣。庄园里的工作人员杨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告诉过刘小飞,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庄园自己制作的,漆水都不是过去年代用的那种。 , E3 g$ Z, u; Y6 s+ f7 L7 \
  再往里走就是后院,那里布置有一间醒目的佛堂。听刘家的人说,他们家从没在此设过佛堂,这是他们家一日三餐吃饭的地方。 2 s; K1 e7 ^- h$ G( y, D
  佛堂的右边有一间房,当年是刘文彩家存放全家棉絮衣物类的储藏室。上世纪六十年代主管部门编造说是刘文彩的女客房,是他玩弄女色的地方,并凭空捏造出李二姐、林奶子等几个人世间从不曾有过的人物和许多荒唐下流的情节,还牵连进他未成年的三公子。为编这些无耻的性故事,主管部门还逼死一位川剧女角罗某,欠下一条命债。详情请看后文。 2 X3 S( X) T0 W' ~% Z! u# N) {3 _7 R
  "佛堂"对面的一个房间标明是"燕窝库",解说员说刘文彩一家吃燕窝,一顿便吃掉多少人民的血汗。我到本地茶馆里去问那些老人,他们众口一词地说:"刘文彩根本吃不得燕窝,他是火体,吃了要流鼻血!" 现在"燕窝库"又改名"海味室"。 8 l! v3 J, x- \% g8 F  S
  "佛堂"旁边是王玉清的房间,这才是刘文彩住的地方。
. z6 M8 q( `6 t3 K; u  s7 e  刘文彩的恶霸地主成份是怎样被颠覆的?(2011.7.6)金仲葵“刘文彩这几年确实火爆,‘恶霸地主’的名声早已被颠覆”。这是在上海出版的《解放日报》今年4月19日的《解放论坛》上说的(此文已于5月由《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摘登)。上文说的火爆和颠覆,表现何在?十年来的种种表现暂且不说,单说新出台的花招吧。在刘文彩的家乡四川省成都市所属的大邑县安仁镇上,那堂皇的“刘氏庄园博物馆”中,新出现三座才制成的比人身还高的坐式雕塑人像并肩而坐:居中的署名“刘文辉——共和国部长”,着中山装;居左的署名“刘湘——抗日将领“,戎装;居右的署名“刘文彩——庄园主人”,长袍马褂,正气凛然。好一个“庄园主人”,属中性词,一下就把土改中依法划定的“恶霸地主”成份给颠覆了!好一个三人并肩而坐,俨然“三人一体”,都是“正神”了!“刘氏庄园博物馆”并非刘氏子孙私人办的刘氏宗祠,只能对祖宗隐恶扬“善”,捏造吹捧,而是公办的博物馆,当然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刘氏主要成员的真实面貌。刘文辉将军起义有功,刘湘将军抗日有功,均为盖棺定论,既往就不说了。而刘文彩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呢?是中将清乡司令(于1928年先后杀害中共宜宾地下负责人李筱文、李家勋等人),是川南税捐总办,是1948年7月12日在安仁镇坐镇庄园、指挥军队袭击中共川西南地下武装的总指挥,是9月25日在安仁镇同庆茶楼上刑讯并下令残杀中共川西南地下武装负责人萧汝霖及其战友徐达人的元凶首恶。公办的刘氏庄园博物馆为什么不如实介绍刘文彩的反共罪行,反而多方美化这一罪大恶极的家伙呢?身兼“刘氏庄园博物馆”馆长的安仁镇党委书记,你到底是姓共或是姓刘呢?同庆茶楼旧址仍在,你们为什么不在那里树立标志,说明是刘文彩刑讯和下令残害革命者的地方?庄园仍在,为什么不说明那是刘文彩指挥剿共的大本营?当今,红色旅游盛行,而安仁镇却除外。安仁镇,乃至大邑县,现在是忌谈红色的,怕牵扯出刘文彩的反共罪行来。我们,一批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有权利质问“刘氏庄园博物馆”馆长及有关当局:1、你们擅自颠覆在土改中依法划定的刘文彩的恶霸地主成份,有何法律依据?这是不是一种越权和违法的行为?2、你们   刘文彩
  N& O$ B8 p8 l" |. C0 g 百般掩盖刘文彩于1948年还在袭击中共地下武装并残杀其负责人和骨干的罪行,并加以美化、吹捧,亵渎烈士,背祖忘宗,是何居心?你们的心是红的还是黑的?是不是见利忘义、有奶便是娘?你县一把手和部、局长若干人因经济问题于去年纷纷落马,就不会令人奇怪了。3.中纪委于2000年6月16日以中纪办20008号函致四川省委,传达尉健行同志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为刘文彩翻案的行为”,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大邑县委都有积极的反应。在此以后,安仁镇党委和庄园馆乃至大邑当局,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并且变本加厉呢?我们伫候答复和社会反应。有关故事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41
杀人霸产故事的由来8 Z  M  @1 s+ c; D4 O5 C$ l4 [
  再往前走,穿过曾经称为"刑讯室"、"水牢"、"土牢"(这些事以后再写文章详细讲述)的地方便到了后花园。花园左边是一幢西式平房,进到里面就看见一组泥塑,墙角还陈列着血衣。解说词说是刘文彩杀人霸产的地方(原来这里还有两组泥塑,一组杀人霸水,一组是圈地霸产)说当年刘文彩指使狗腿子曹克明把正在田里栽秧的三个贫下中农打死在这里。   据现居安仁维星街56号的曹克明之子曹登贵说:当年他父亲曹克明告诉他,当时有三个四处流窜作案的土匪在唐场抢了绸缎铺,并把老板家的人枪杀了,县里正在通缉捉拿这三个凶犯。有一天这三个凶犯跑到亲戚刘益山家中,刘益山和他母亲请了好几个裁缝用抢来的黑色绸缎为其赶制衣服。看到此事的农民就跑到乡政府去报告,乡长刘绍武便立即召集人员前去捉拿。到达后刘绍武便叫曹克明进去探虚实,曹进去后土匪就拔枪准备打他,曹为了自卫便立即拔枪射击,当场打死两人。一人逃出房外后被外面的治安队员开枪打死。   刘益山是刘文彩本家的侄儿,刘文彩原对他很好,但他把家供给土匪作据点使刘文彩很不高兴(谁愿意和与土匪勾结的人做邻居呢?)于是就让他搬到街上刘文彩新修的一套房子里去住。那套房要宽大许多,又是新房,刘益山不可能吃亏。情况就是这样。   解放前夕曹克明因此事被抓起来关押了两年,后查明对方确系土匪才获释,但给他带了一顶反革命份子的帽子。曹杀人属职务行为,杀土匪而戴反革命帽子非常可笑,难道土匪是革命分子吗?   曹登贵还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主管部门指使当时的镇长安海山叫曹克明去谈话,强迫他承认自己是刘文彩的狗腿子,强迫他说打死的三个土匪是三个贫下中农,不然就要打他(安仁镇全是反吊起来打)。并且要他去充当"杀人霸产"故事的泥塑模特。曹克明虽是一个贫民,但他戴有反革命帽子,这种人是没有任何人权保障的,曹克明除了就范没有任何选择。   泥塑完成之后,1966年5月份的一天晚上,主管部门指使镇上的干部王明轩、李银松前来抓人,把曹克明五花大绑地从家中抓走,罪名是说曹克明造谣,居然说刘文彩家没有水牢。当晚就把他送交大邑县公安局。不久县法院就以造谣罪判处曹克明徒刑十五年。从此刘文彩指使曹克明"杀人霸产"的故事就在这后花园的房子里展出了。   邓小平上台后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曹克明在牢里请人写了一封申述,不久法院以量刑过重改判五年释放了曹,那时他已服刑十四年。   出来后曹克明不服,过去他与刘文彩没有任何关系,"杀人霸产"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水牢"的故事当局也承认是假的了,那就是说他判罪的依据也不存在了。为此他到县法院去申述,县法院不敢受理。他又到地区法院去申述,地区法院也不敢受理。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鸣,悲愤交加的曹克明便在县法院门口服毒自杀,以生命来作了最后的抗争!此前他一再对儿子曹登贵说:"你要为我申冤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问当时的馆长吴宏远"杀人霸产"是怎么出来的?吴宏远回答:"当年编出‘杀人霸产'的依据是:刘文彩也许知道(这件事),也许不知道(这件事)"。   当时刘文彩是刘文辉系统的下野官僚,而曹克明抓土匪的治安队是县政府系统的,两者互不相干,刘文彩知道不知道都与他没有关系。何况是突发事件,事前刘文彩不可能知道。   主管部门在找不到一个愿意出来充当"证人"的情况下,便说门外的一棵柑子树是当年的见证。而那棵柑子树根本作不了证。因为那是一棵沙田柚,是刘文彩后来从外地购回的一批树苗中的一棵,是刘文彩在这件事后种下的,这件事之前本地没有这种品种。   在王治安的《庄园秘闻》中他照搬了"杀人霸产"的故事,但做贼心虚,没敢说出曹克明来。   导游到此,我请求我们的党政部门不要再让主管部门把曹克明的塑像放在"杀人霸产"的现场,让冤魂得到安息,并给曹克明家人一个公道。抹黑刘文彩何必殃及无关的底层弱者嘛!
7 n3 A" P. H. x' I张冠李戴的风谷机. y0 g" f3 X4 l' h
  再往里走又进了一个房间,这里放有一些斗和一架飞轮风谷机。解说员在此详细地讲述刘文彩当年是如何用大斗换小斗来剥削农民,又用飞轮风谷机来拼命吹走农民用血汗种出的谷子。因此这些斗和风谷机曾名震全国。   其实这些都是假的,大斗换小斗的故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成都曲艺团的郭××在舞台上公开揭露了。飞轮风谷机也不是刘文彩的。听本地人说,那是本镇乡民廖增山的,廖是个机械爱好者,飞轮风谷机是他的一个技术实验。   而当今《四川日报副刊》主编王治安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轰天绝唱收租院》的书里是这样宣传的:"在刘文彩残酷盘剥中,更毒的招数,是在风谷机上加钢珠(飞轮),大斗大秤,一斗租谷,只能算是六七升。请听用泪水书写出的一首歌吧:风谷机,铁滚滚(加钢珠)。地主用它来收租,五石七斗干黄谷,风来只有三斗六。年年汗水空长流,一家老小饿断肠,即使年年大丰收,也受不住这般剥削苦。......"   从这个风谷机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主管部门向民众宣传的刘文彩故事是何等的荒唐可笑。
( h: l* a7 m. x( j收租院的故事
1 T* a: \9 p% f' R1 B, g$ W( }0 B  再往里走就到了"收租院"。雕塑"收租院"的知名度不用我来赘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曾被中宣部的周扬捧为"建国以来两大雕塑成就之首(另一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此我讲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九九八年三月份,我从县城赶中巴车到安仁去。上车后司机问我:"你是去地主庄园吗?"我回答:"我回自己的老家!"司机和乘客都惊奇地问:"你姓刘吗?"我回答:"我是刘家的后人,怎么不姓刘呢!"司机又问:"你是老的那边还是新的那边的?"本地人称刘文彩的家为老公馆,称刘文辉的家为新公馆。当司机听我说是老公馆的后人时立即激动地说:"我爷爷今年95岁了(老人家而今该是105岁了),现在还在。他说的,当年在你们家交公粮的时候(把交租说成是交公粮,耐人寻味),八个人到齐了就开饭,结果编他妈Pi个啥子《收租院》出来!"接着全车的人都说:"当年别个(指刘文彩)是全县公认的刘大善人,别个当年做了好多好事啊!结果给别个编些啥子哟!"   中巴车破例把我送到庄园办公室门口。我见到吴馆长后就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重复给他听。吴没作声,旁边的一位本地老人刘泽高立即回答:"是的,有这个事。送粮的人来要请饭在大邑县刘文彩是首创。说刘文彩是善人有民谣为证,当年的民谣是:‘我们不盼家乡出贵人,只盼家乡出善人!'贵人指的是刘湘,他贵为省主席没给家乡办过实事;善人指的是刘文彩,他回家乡修公路、修学校把一条街修成七条街......,所以大家公认他是刘善人!"此时吴宏远立即打断刘泽高的话,吴说: "现在虽然讲实事求是,但还是有纪律,该说的才说,不该说的就不能对外人说!"   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最后吴宏远说:"刘湘抗日、刘文辉起义、刘文彩建设家乡,这是他们三个人一生中的亮点,但上面说了,刘文彩是否定了的人物,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定型了,就不要改变他了。现在国家的第一大事是安定,如果把实情报道出去,会助长动乱。"   原来当年还有歌颂刘文彩的民谣--"我们不盼家乡出贵人,只盼家乡出善人!"   从上文吴宏远回答我的那些话中证实,在刘文彩事件上,上面拒绝实事求是,准确地说是不敢实事求是。   再从上文提到的那位老贫下中农的那句话:"当年在刘文彩家交公粮的时候,八个人到齐了就开饭,结果编他妈Pi个啥子《收租院》出来!"有了这句话,《收租院》所有的思想性和所有的艺术性就通通变得分文不值了!   在此我引用一下刘文彩故事的幕后策划者马识途的一段文章,该文透露了人民公社时期四川农民交公粮的情况:"据社员说,那几年征购粮食征得太多,把他们的口粮也搜刮得没留下多少了,有的地方简直是翻箱倒柜,整得鸡飞狗跳。有的地方关系紧张到社员反抗,不得不派武装去镇压,有的社员对我说,连机关枪都对他们架起来了。"(见《龙门阵》1995年第三期第7页)   这些场景才是《收租院》的真实写照嘛!怎么拿来栽在刘文彩的头上呢?   文章还有:"我们搞‘四清'发动社员诉苦时,社员一诉就诉到自然灾害那几年他们那里饿死多少人的事,弄得我们啼笑皆非。"(同上文)   文章还有:"中央就向四川多征购20亿斤粮食,向中央说了大话,就要兑现,不得不把社员的口粮也征购了一部分,这样一来,哪有不饿死人的。"(同上文)   既然马识途的文章提到饿死人的事,那么那几年四川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呢?   据说省档案馆记录的是810万人。但这不真实,据老干部邓自力(邓小平的兄弟)的回忆文章《坎坷人生》中有这样的记载:"老陈说:‘李井泉才是地地道道的走资派,把四川老百姓害得好苦,1960年死的人上千万,据公安厅统计的还不止这个数,不敢上报。'"(摘自《坎坷人生》265页)   那些年大邑县又饿死多少人呢?   一九八三年出的大邑县县志上有历年的人口统计,现摘要列出:   从1958年到1962年间人口负增长了65854人。   而刘文彩的罪恶故事就是在那几年大饥荒年代中着手编造的。也正是在那个民众大量饿死的历史背景下,编造出来的刘文彩故事才拿来疯狂炒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事实证明,现在刘文彩庄园里的所有展品依然全部都不是他家的东西,全是主管部门栽赃的,解说词也依然是极左年代用过的那些陈词滥调。   看来王治安极不老实,在刘文彩故事已经破产的今天,他的《庄园秘闻》就是把秘闻的标签贴在过去的谎言上,妄图继续骗人。   我的导游到此暂停,现在谈谈其他事情。   家史演讲组编排出的收租院故事   先谈当年贫下中农诉苦的事情。   公元一九六四年前后,主管部门组织了"家史演讲组",即专业忆苦思甜班子。其中第一人就是冷月英。她刚出来讲述坐刘文彩水牢的故事时,很多本地人故意问她:我们怎么不知道刘文彩家有水牢呢?你是哪里来的,我们怎么不认识你呢?面对这些问话冷月英回答说:"我说的是冤枉话,但这不是我要讲的,是上面叫我来说的。"主管部门得知后十分不安,便立即通知她,除持组织部介绍信的来人外,对任何人不得泄露真相。从此冷月英就不敢再向别人讲老实话了。   改革开放以后,在一次县政协会上,本地老人刘结熙故意问她坐水牢是怎么一回事,她回答:"不是我要讲的,是上面教我那样讲的,当时不那样讲也脱不到手!"可见冷月英是在压力下才扮演这一角色的。   本地老人刘泽高讲,在本县调查水牢真伪时,冷月英对本地的许多老人讲,一个姓郝的干部(主管部门的人)找到她,要她把过去坐水牢的诉苦报告重说一遍,他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放到庄园档案馆作为证据来阻挠水牢真象的调查,冷月英说:"我都没说"。她以此向大家表白,过去她所作的水牢报告并非她本人自愿,而是上级施压的结果。她现在不说了,证明她本人并不愿去冤枉刘文彩,证明她还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冷月英才敢拒绝那帮人的纠缠,才敢拒绝她不愿充当的角色。   前些年,王治安把持的《四川日报副刊》载文为冷月英"开脱",说她出生贫苦,又历数她为党和人民作的种种好事,言下之意她是个好人,让大家原谅她。其实这是主管部门很狡猾的一招。表面上他们是为冷月英开脱,实则是把水牢谎言的责任全部推到冷月英一人身上,以便主管部门的那些策划者,教唆者逃之夭夭。《四川日报副刊》的文章接着又阴阳怪气地说当时他们搞错了,不是刘文彩关冷月英的水牢,而是刘文彩的侄儿刘伯华关冷月英的水牢(没听见冷月英这样说过)。   刘伯华何许人也?刘伯华是刘文彩四哥刘文成的独生子,本名刘元舟,是个天生的痴儿。成人后的刘伯华也谈不上任何智商,他成天颠三倒四,满脸鼻涕口涎,专爱坐在地上。这是刘文成一生的痛心事,他常年把刘伯华关在后院,亲戚来了都不让看。原因很简单,一是怕别人看了笑话丢了自家的脸,二是怕刘伯华出门走丢了,更怕被坏人绑票,所以刘文成长年把刘伯华深锁在后院。如果按《四川日报副刊》说的那样,刘伯华带着狗腿子去抓冷月英,又把冷月英弄来吊起打,然后投入水牢,要是刘伯华有这等本事,其父刘文成不知会何等高兴。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42
这就是王治安的"校正"。《四川日报副刊》登这样的文章,真是太无聊了!   再谈"家史演讲组"的另一要员万洪云。万洪云原是刘文彩长兄刘文渊家的厨师,因做得一手家常菜而深得刘文渊的赏识。解放后,万红云有一次生病打针打漏了,便在手上留下一道凹痕。这本是一个医疗事故。当到了编造刘文彩故事的时候,主管部门就找到他,要他说手上的凹痕是当年刘文彩打的,并为这个故事专门设计制造了一条恐怖的钢丝皮鞭。万洪云从此就进入"家史演讲组",并到全国各地去作血泪控诉,以他手上的凹痕和钢丝皮鞭为证据,来控诉刘文彩是怎样压迫贫下中农的。因此他成了仅次于冷月英的二号明星人物。   冷月英和万红云的"血泪控诉"给阶级斗争增添了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但接下来的事情又给阶级斗争赋予了绝妙的讽刺,这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安仁镇人都知道的事情:   文革中期两派斗争之际,万红云和冷月英各在一派。矛盾激化后就大字报相见。万红云率先写出大字报,揭露冷月英不是刘文彩的佃户,更没坐过水牢。冷月英等人也写出大字报揭露万洪云手上的凹痕是解放后打针打漏了留下的,根本不是刘文彩打的等等。这事让上面的主管部门非常尴尬,后来他们考虑到冷月英的影响更大更重要,决定挺她。于是就把万洪云驱逐出"家史演讲组",又把《收租院》里万洪云挨打的塑像撤了。那条专为万洪云量身订制的钢丝皮鞭却留了下来,编成了另一个故事。   主管部门向外宣称:居然让刘文彩家的厨师混进"家史演讲组"来了,可见阶级斗争之复杂,今后更要提高革命警惕,把好阶级斗争这一关。   为了挽救被万洪云公开揭穿了的水牢故事,主管部门便把冷月英提升为县革委副主任,又以清查谣言为名来威胁恐吓本地民众,于是人们就不敢公开议论冷月英、万红云互揭老底的丑事了。   再谈过去说刘文彩霸占贫下中农房屋的事情。   公元一九四零年前后,刘文彩为刘文辉的反蒋大业而建"公益协进社",联络各地实力派共同反蒋,刘文彩准备在镇上建一个小院来接待外客。他看中本镇乡民罗世维的房地,便与罗世维协商,刘文彩用升平街修的新房,而且多一倍的面积来与他交换。罗世维高兴地答应了。在罗全家迁入新居后刘文彩才拆了罗的旧房。刘文彩给建起的小院取名花园,这里成了他办公的地方。   一九六四年前后,主管部门要编造刘文彩霸占穷人房屋的故事时,主管部门就找到罗世维做工作,教唆他加入"家史演讲组"出来诉苦。要知道加入"家史演讲组" 就可以不下地干活,而且拿工资,还有很多特殊的待遇。可是罗世维坚决不干,一再拒绝。他说:"别人(刘文彩)让我搬出去住宽大的新房子,又是我愿意的,我有啥子苦诉嘛!"纠缠了罗世维好些日子的主管部门才去外乡另找了一个叫罗二娘的妇人来充当角色。开始罗二娘也不愿意,后来经不起威胁利诱才进了"家史演讲组",成了第三号明星人物。   除了这三人,"家史演讲组"还有几位成员,本地人都轻蔑地称他们是些不要脸的人,全是乱说胡说。本人认为不该怪罪他们,因为全是主管部门使的坏。   关于贫下中农诉苦的内幕暂时讲到这里。   空穴来风的"霸占川剧演员"故事   下面讲一件无聊的事情。   凡是地痞流氓骂街,都要施展他们下流的想象力,编造出无数污秽不堪的性脏话去侮辱对方。我们的主管部门也不例外。   这些肮脏的故事有很多,下面选讲一例。   过去地主庄园曾展出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刘文彩把一个川剧演员(罗某)关在家中,与自己的三儿子争相强奸,父子为此事争风吃醋,提枪对仗。此事在当年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这个故事编出来后,主管部门才派人去新津川剧团找罗某,却始终没有去询问过"当事人"刘元富。本地老人刘泽高说:"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因为当时刘元富只有十几岁,完全是个娃娃,而罗某已经二十八岁了,又是一位袍哥大爷家养的情妇,刘文彩当时成天忙于各种事务,认都不认识她!"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为此采访过刘元富,现把调查的情况写在下面。   刘文彩在他三儿子刘元富十岁那年,依照本地旧习为他订了娃娃亲。刘元富不愿意,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只身到成都去登报解除了婚约。刘文彩本是很守信用的人,与对方父亲又是朋友,所以坚持这门婚约。后来刘文辉回安仁镇,刘元富把此事告诉他,刘文辉很爱这个侄儿,就劝刘文彩,婚姻的事等后辈长大后自己作主。刘文彩对刘文辉的话没有不依从的,他就答应了。但刘文彩心里还是很不高兴,刘文辉走后,他生气地对刘元富说:"我今后再也不管你的事了!"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3 22:43
刘家撕毁婚约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加之俞家小姐又是一个从一不二的旧式女子。乡长刘绍武的大小姐为此多次劝过刘元富,结果却是越劝越不听。大小姐就叫自己的丈夫黄某想办法。黄某说罗某走的地方多,见识广,找她出出主意。   罗某何许人也?   听镇上老人讲,罗是一个川剧艺人,当时是因事情请来镇上唱戏的,来的一共三位女角,一名叫玉霞,年龄最小;一名叫曲芬,长得最漂亮;还有一名就是罗某。她们三人来后就被三位袍哥大爷瓜分了。其中玉霞后来嫁与安雨晴作了小。三人中罗某年龄最大,容颜也较差,被张海如要了。张本是个花花大爷,丧妻后不再娶,专在外与妓女鬼混。他把罗某带回家不久,又带了一个年轻些的叫俞志坚的女子回家。罗某心里很不高兴但又不敢闹。罗某也有长处,她戏唱得很好,为人处事也很能讨人欢喜,安仁镇的小姐太太们都喜欢与她交往。   当黄某找她想办法劝合刘元富和俞家小姐时,罗热心地说:"只要他俩常在一起就会产生感情"。黄某和其妻(刘绍武的大小姐)认为是好主意,于是就想办法安排他俩见面。一天,大小姐叫来俞家小姐,又叫人去请刘元富,说是来镇上打牌,地点在刘文彩叫作花园的小院内。   刘元富来时一眼就看见有俞家小姐在坐,当即就想离开,但出于礼貌还是坐下了。在坐的四人是刘元富、俞家小姐,大小姐和罗某。刘元富应付了几转牌就起身告辞走了。   事后,守花园的老头把此事告诉了刘文彩。刘听后非常生气,立即叫来儿子责问:"我给你订的亲你死活不从,现在给你退了婚你又背着我去与别人见面!......"刘元富回答父亲,不是他要去的,是大小姐叫他去的。刘文彩又叫来刘大小姐责问,大小姐推说是罗某的主意。刘文彩又叫来罗某,罗当时无话可说,硬着头皮挨了一顿骂,其间刘文彩叫她滚。第二天罗某就走了,从此再没有回来。事情就是这样。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仅有冷月英、万红云、罗二娘等人出来诉苦还不够闹热,还要编出更精彩的故事。于是,主管部门的那些地痞流氓就把一件平常的家庭锁事编成了前面提到的刘文彩父子强奸罗某展开枪战的故事。决定让罗某进入"家史讲演组",制造又一起轰动。   主管部门的思路远不止此,他们考虑罗某是川剧演员脸皮厚,准备编出更多荒唐下流的故事,让她配合以亲历的方式讲出来。主管部门就是这样,他们先编好故事,然后再选中一个人,通过威胁利诱,让对方以亲历或亲眼所见的方式讲出来,这样刘文彩的故事就出笼了。   主管部门于一九六六年三月派出一男一女(男的叫熊正甫,女的叫王俊华)到新津川剧团找罗某迫其就范。在政治强势的威胁和诱逼下,从未在庄园留宿过的罗某被迫说:"我在刘文彩家住了三年"。还说出林奶子、李二姐等人物和许多荒唐的情节来。本人问过刘泽高,他生气地说:"安仁镇从来就没听说有过这几个人物!" 在诱逼下,罗某还说出她看见刘文彩的大门上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之后主管部门就在各种媒体上大肆宣传说当年刘文彩家门上还挂有血淋淋的人头。   至于刘文彩父子强奸她的故事罗某无法启齿始终难以配合。世上怎能凭空逼迫一个女人说自己被别人强奸过呢?何况是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强奸一个二十八岁的老娘们的荒唐故事!   主管部门未达到目的,于同年四月又二访罗某。当时罗早已为人妻,并儿大女大了,她怎能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去讲那些无比肮脏下流的故事呢?在逼人的淫威下,在羞辱中,最后罗某跳楼自杀。   罗某惨死后,主管部门立即在佛堂右边的女客房门口部置了刘文彩父子强奸罗某的现场对外展出,这真是对死者的莫大侮辱!   主管部门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要把这个肮脏故事栽在刘元富的头上呢?在此我要交待一下其中情由。   长年在老公馆居住的刘文彩亲人中,当时活着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五姨太王玉清,一个就是刘元富(杨夫人和其他子女一直住在成都)。他两人是庄园的活见证。主管部门做贼心虚,怕他两人站出来揭露他们的弥天大谎,为了封他两人的口,于是编了一个吃鸭蹼的故事栽在王玉清的头上;又编出上述故事栽在刘元富头上,使他两人背上这沉重的黑锅,自然就无力出来指控他们了。   二〇〇八年十月八日   注 作者刘小飞系刘文彩的孙子编辑本段最近报道  据悉,四川刘文彩后人高调祭祖。在祭祀那天,刘文彩的后人从全国各地赶回,人数达千人之众。据说本来准备了200席的饭菜,由于人数比估计的多,有许多人还没席可坐。在参加祭祀的人当中除了刘文彩的后辈子孙外,还有刘文彩当年的管家、仆从等后人。 [1]   刘文彩“水牢”幸存者冷月英:是县委要我那样讲   本报讯大地主刘文彩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反派明星。在刘文彩地主庄园陈列馆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水牢”。据水牢解说词称:刘文彩在佛堂侧秘密修建水牢,工人在完工后全部被杀害了。劳动模范冷月英是惟一侥幸从水牢里活着出来的人。 但冷月英演讲的水牢故事却有多种版本。一会儿说她是1943年被关进刘文彩水牢的,一会儿又说她早在1937年就被关进了刘文彩的水牢。其实,“水牢”一经问世就成了问题。   从1981年开始,陈列馆派出专人采访了70多名知情者,翻阅了大量文史档案。经过一年多的奔波,水牢人证一个也没找到,物证同样不见踪影。庄园陈列馆向主管部门送呈的《关于“水牢”的报告》称:综合我们掌握的材料,可以初步肯定“水牢”是缺乏根据的。冷月英最早提出水牢之说,据称是在1951年的一次会议上。冷月英说:“1943年,我因欠了地主刘伯华五斗租谷,刚生孩子3天,就被蒙上眼睛抛进了刘家水牢关了7天7夜。”1954年元月,大邑县举办“农业合作化”展览,以实物模型为主,配以图片解说,他们根据刘伯华是刘文彩的亲侄儿,提出“冷月英坐刘文彩家水牢”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主管部门认可后,筹办人员就按设想“布景”。1958年庄园陈列馆建馆,主管部门全盘照搬1954年制作的刘文彩水牢模型,并给本来空空如也的刘文彩老公馆西侧的那间原本是存放鸦片烟的地下室灌上水,仿制了铁囚笼、三角钉等刑具,以及血水、血手印,然后向社会开放。冷月英也开始到处声讨刘文彩的滔天罪行。后来有记者找到冷月英,她拒绝正面回答,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你们追着我问什么?又不是我要那样讲的,是县委要我那样讲的。”   1988年,四川有关部门终于下达了“水牢恢复为鸦片烟库原状”的复函。于是,地下室的水抽干了,铁笼搬走了,地下室门口挂上一块“鸦片烟室”的木牌。(笑蜀)   刘文彩水牢真相   当年曾铺天盖地地宣传过刘文彩剥削和迫害农民的罪行,比较突出的是泥塑《收租院》和“水牢”。记得当年渲染刘文彩地主庄园的“水牢”时,还特地找了一位尝过“水牢”之苦的老太婆到处讲她如何在“水牢”受到残酷折磨等等,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次趁去四川旅游,专程到大邑县刘文彩庄园,看看《收租院》群塑,看看“水牢”。   刘文彩庄园是当年曾统管宜宾地区盐务和税务的刘文彩巧取豪夺积累的巨额财富之一。与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相比,刘文彩庄园无论是建筑面积(加上刘文彩为其弟刘文辉所建的连片庄园共三处),还是奢华程度(刘文彩的睡床胜过清朝皇帝的龙床),都创下了地主庄园之最。在庄园的廊房里,布展着闻名全国的大型泥塑群《收租院》。《收租院》艺术再现了残酷剥削当地农民的血淋淋的事实。我向讲解员问起“水牢”的事,讲解员带我们走到一处像仓库的地方。她说,这儿就是当年被宣传为“水牢”的地方。实际上不是“水牢”,是个润烟池。刘文彩当年除了当盐官和税官捞取大钱并在本地收取地租外,还大肆贩卖烟土(鸦片)。大烟怕干燥,每当大批烟货运进后,需要放在水池上滋润着,以确保质量和分量。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座庄园,也没有听说这儿有“水牢”。只是后来,一部分人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硬是把润烟池毁掉,又加深加宽挖了一下,建成一处“水牢”。改革开放后,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又把“水牢”毁掉,恢复原来润烟池的模样,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它。我看了一下,这处润烟池,很像农村一家一户用的菜窖,只不过是用水泥建成,以便下面盛水。摘自《炎黄春秋》2003年第9期马成广/文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0
国民党十大杂牌之粤军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1
粤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扭转乾坤的功效,孙文以广东一省割据一方,进窥中原,十年之内而统一寰宇,定鼎金陵,这是近史上旳奇谭。近代史上的粤军其实相当落后而杂乱。2 H3 G6 H( U. H, W1 t. x3 v( L

% i7 }, d0 T* _# t! \( f- A在八国联军之后,清廷以袁世凯统筹新军,算是中国陆军正式迈入现代化。在袁中堂练成近畿六镇之后,清廷更以各省分别负责编练新军,要完成卅六镇新式国防军的规模。各省分练的新军在编制,操法与干部选用上均向袁中堂的北洋六镇看齐,部队编制要完全采泰西编组方式,部队操练一律用洋操,部队干部则多用新式军事专门学堂学生。新军的编练完全与各省原有的绿营旧军不同。不过各省在编组新军上纷纷遇到一个难题:新军的干部要用新式学堂的学生,而这些新式学堂却正是反清思想的大本营!所以清廷倾举国之力,在十年之内编练出来的新军竟都成为辛亥年间反清革命的主力。辛亥武昌起事,各省新军纷纷起而反抗清廷。在袁大总统建政之后这些新军首领为各省军头,袁大总统采远交近攻策略,逐一削平这些方兴未艾的割据势力,不幸壮志未酬,斋志以没。在袁大总统病逝之后中国陷入长达十年的军阀割据,这些军阀多半以省为割据单位,并多渊源于该省的新军。
, ]: p% J" v9 I0 f- b
. Q) j! E" v" B+ G与大多数省份不同,广东在清朝灭亡之后的割据势力渊源于该省的旧军。因为在宣统年间新军屡次动乱,所以两广总督对新军非常不放心,干脆收了新军的子弹剌刀以免生变。广东的防务仍由传统的巡防营担任主力。1 F1 s  @* U+ u7 C1 t4 ?! k- u

3 ~7 E6 ^- [9 [1 M巡防营是传统的绿营与洪杨之乱时期成立的勇营两种部队的混合体。这种部队的干部与士兵由原有的绿营与勇营选拔,编制仍是传统的勇营模式,部队以一个 “营”为战术单位,这个营有较现代步兵连略小的三个“哨”,全营有官兵300人。各省视需要再合数营为一“路”,路设统领。这种编制的用意是作为各省守护地方的武装。用民国时代的术语,巡防营等于保安团队,新军则等于国军。
% X0 {3 C( A5 _& L8 a; E) I- ^  ]+ h2 h
巡防营与新军的最大差异在于人员的素质。各省新军在编练的时候都取法袁中堂练新军的不二法门,所有士兵要从农村重新招募而不用原有的勇营人员,以免新军沾染旧军的习气。干部也一样,袁中堂的干部不是传统的军功将领或文官武职,而多是北洋武备学堂、陆军协和学堂训练出来的学生。各省在干部的取择上也多仿袁中堂定制。相较之下,巡防营就差太多了。以现代眼光,这些军官是一色的“行伍军官”。只有部队中的历练,没有正规的军学素养,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只能在地方剿剿土匪,办办团防。最糟糕的是广东的巡防营中有为数不少的军官正是招抚收编的绿林好汉。# \7 Q8 d1 F, i& Z# G2 a
( \. F* G; @* a* N( j
辛亥大乱时广州将军凤山遇剌殉国,广东全省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拉起武装起兵举事,广东省境当时兴起的“革命军”大多渊源于这类巡防营或者抄袭巡防营临时编成的民兵。而广东的新军很快就在内乱中消亡。袁大总统以广东鞭长莫及,所以让出身“土司”的原广西提督龙济光率本部济军入粤靖乱,整理军务。在袁大总统病逝之后龙济光也被击败,广东“各属民兵复起,称总司令者以数十计”。
# |$ D! K( [% D8 Z3 C  |
9 }, W% s+ W1 _2 F  `5 h1917年孙中山南下举事,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不晓得什么是打仗,什么是治军。但他用了三位军事天才,竟然让他由军界的笑谭成为最后实力统一中国的军队所尊奉的革命导师,连带也让粤军在近代史舞台上闪亮登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2
孙文用的第一位天才是陈炯明。陈炯明文人领兵,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他利用广东省长朱庆澜拨给孙中山的亲军20营练出了一支持闽粤军。援闽粤军完全依旧式巡防营编制编成,陈氏手下的主要将领如林虎、刘志陆、洪兆麟、叶举、熊略、黄任寰等也清一色巡防营派行伍军官,陈氏单凭其治军作战的天赋,据闽南,平广东,最后击败同为巡防营型的广西军阀。陈炯明极盛时期拥兵十万,统治两广,名动全国。$ ^/ r' E) d3 L2 d0 [. \

" P( x" Z" D( f  [. ~/ B8 T孙文用的第二位天才是邓铿。邓铿出身于广东新军,早年自广东将弁学堂毕业,曾担任广东陆军小学校长、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教习。在辛亥事变之后长期辅佐陈炯明,任陈氏的参谋长。邓铿受的是正规军事教育,所以一心想练出新式陆军。在1911年陈炯明自任都督举事的时候,邓铿即依新军编制将收集的各路民兵编成两个师,但没能持续发展。1920年陈炯明定粤之后邓铿终于得以腾出手来编练自己的理想部队,于是他编组了一个日后将震动全国的部队——粤军第1师。" F' V# O9 J6 ?
: ?- \2 X+ D! n+ _- N$ e
粤军第1师完全依照新式国防军的师旅团营连编制编成,邓铿在编组部队的时候尽量使用新式军事专门学校出身的军官,并且不断加强师内干部与士兵的素质。在邓铿遇剌之后他的粤军第1师很难得地保存下来并继续发展,结果这个师在1925年之前搜集了陈炯明部粤军中素质最高的一群军官。强兵在将,在1925年扩编成第4军前夕,这个师已经战功彪炳,战力强大。整个广东的本土部队(包括陈炯明的救粤军、广东南路的邓本殷八属联军、许崇智的讨贼军、据守粤中的福军与一些小队伍如魏济平部、黄明堂部等)与第1师相比均相形失色。北伐开始之后几乎所有老粤军部队都逐渐步向消亡。1918年之后军界中所谓的粤军,可以说清一色渊源于粤军第1师。" _0 u' {' @6 Z
! |* e( @3 x  G. [
孙文用的第三位天才是蒋介石。蒋介石拉起广东一省杂七杂八的数万乌合之众,两年内平定全省,组建了一支有信仰的革命军,进而统一全国,允为近代史上的最大奇迹。而粤军第1师也跟着蒋总司令的步伐走向中原,拓展壮大,并左右了国家前途。! B% O% n/ r; J

3 N* x* y% R' Y3 T: ~在1925年由粤军第1师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下辖4个师,分别是陈铭枢的第10师、陈济棠的第11师、陈可钰的第12师与徐景唐的第13师。其中除第13师在1929年被消灭之外,另外3个师分别演变成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三大名师。第10师就是日后一二八抗战与闽变的主角,大名鼎鼎的第19路军。第12师在张发奎的领导下成为铁军第4军(这个铁军的一个分支,今天被尊为解放军的源头)。第11师则演化成陈济棠的第1集团军。
$ M. h8 \& x( d! a6 s4 U7 v/ Y- P$ h4 H4 j# i+ h! O0 H
在北伐时第4军军长李济琛坐守粤垣,他留了第11师与第13师保护革命根据地,让副军长陈可钰率第10师及第12师出师北伐。出战的两个师在战场上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北伐军的中坚。而第11师与第13师没见过世面,相形之下就显得实力平平。1927年秋由第11师扩张而成的第4军与由第10师扩张而成的第11军先后返省争夺政权,在李济琛的布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3
置下张发奎第4军被逐出省外,陈铭枢第11军被放逐到粤南边区,徐景唐第5军在1929年底因勾连桂系而被击灭,广东省内的粤军就只剩由陈济棠的第11师扩编而成的第4军。! g4 f/ {2 E1 A& \4 O3 G) r  `
( S8 e+ d  T9 ?1 f* C9 O! y7 x
李济琛虽然是第4军军长,但他威望不足,没有办法让出省作战的张发奎、黄琪翔、陈铭枢、蒋光鼐甚至薛岳心服。心直口快的张发奎将军一回省垣,就正告李老军长他才是“第4军军长”,老长官若想继续当军长,请另外就“新4军军长”。李济琛是中国陆军大学的第一届高材生,与张发奎、陈铭枢这两位保定退学生相比,智谋明显高出一筹。所以他像下棋一样将这两位张牙舞爪的手下先后送出省或送到边区,只留下他眼中的“庸才”,也就是日后威震南天的陈济棠。% @- P  g, {" \, w: u, D6 Z

( ]. ]7 r# g1 V% N) O+ @# e8 N" e陈济棠卒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是邓铿的学生。早年的陈济棠在旧粤军林虎部任职,并不见特出之处。因为与邓铿旳私人关系,陈济棠在粤军第1师成军的时候就任职营长,日后逐步升迁到该师的第2旅旅长。陈济棠在战功上并不见高明,他早年唯一独当一面的胜仗是追击一股广西小军阀沈鸿英残部时的“七战七捷”,在北伐的时候陈济棠屯师粤垣,负责警备后方。1927年8月叶、贺的八一起义军直捣潮汕,李济琛急命陈师长督队阻击,结果陈济棠在汤坑打到伤亡近3000人还没能“剿灭”这股叛军。最后叶、贺被新成立的新1师打垮。这个新1师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岳将军。薛将军打垮红军后进占汕头,并且严防陈济棠前来争夺胜利成果,陈济棠部队想进汕头必需向薛军登记,连陈师长本人也不例外,成为粤垣流传的一个笑话。- X* Q3 O3 Q9 V) K& f% X) x) Z

5 x2 T9 P/ o) Y0 Z  A  c  l, O1928年1月张发奎部第4军被逐出广州,陈济棠又奉命出击,再度大败。幸赖陈铭枢支持才免于覆亡。陈济棠虽然打仗不甚了了,但李济琛对这种将才却深感中意,李总指挥需要的就是这种没能力造反的手下。所以陈济棠也水涨船高,一路扩编成军。
( G( _7 {: {- h, m# p' v1 h" R* V. k8 L. W8 {, r7 u% b4 ~- H
1929年3月李济琛北上南京因政争被扣押,在广东的陈济棠与陈铭枢见状况不对,联名通电拥护中央,背离了他们的老长官。南京当局即以陈铭枢升充广东省主席,陈济棠升充讨逆军第8路军总指挥,以为酬馈。不久桂军联合张发奎部两度进攻北江,陈济棠的部队大败,幸赖陈铭枢与朱绍良的队伍解困才转败为胜,将桂军逐出粤省。1930年粤军入桂,粤局自此进入安定局面。5 F' p( W% _; V. c% f
# P' h9 D/ J7 F, s& p7 B) ]
1930年6月,蒋总司令命令能征惯战的陈铭枢部两个师由蒋光鼐将军率领直捣衡阳,抄击桂军后路。此战澈底打垮桂军,李白从此不再出省逐鹿。蒋光鼐部因骁勇能战被蒋总司令留在身边,成为中原战场的主力,并编成了第19路军。中原大战结束之后陈铭枢北赴中央,1931年底竟一跃而代理行政院院长。第19路军也入戍京沪,成为中央的禁军。张发奎部则在北江大败之后濒临瓦解。此时只能在李宗仁手下苟延残喘,仰人鼻息。1932年1月第19路军在上海抗敌,成为中国军史上永垂不朽的英雄部队,不过陈铭枢却宧场失意。1933年11月陈铭枢在福建策动第19路军称变,成立了连江西红军都不表示支持的福建人民政府,断送了这支抗日名师。0 D' ?' N- r5 @- d- W3 q/ @
在第4军与第19路军先后败亡之后,陈济棠在广东的军事地位无可动摇。在第4军三雄之中军事能力最显平庸的一个师得到最后胜利。陈济棠在陈铭枢赴京之后接掌了广东省政。1931年4月国民党内所有反蒋派系在广州大会合,在陈济棠的支持之下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陈济棠此时才展示了真正实力——他在政治上纵横辟挞的高妙手腕及眼界。在陈济棠的巧妙布局之下,原来在广州磨拳擦掌,想利用陈济棠出兵北伐与南京争夺政权的政客汪精卫、孙科、许崇智、唐生智、邹鲁等派系逐一被陈济棠“编遣”,在孙派、改组派、西山会议派与下野失势派等众政客眼中陈济棠只是一介武夫,但这个一介武夫居然在政治上与南京达成和平,说服南京承认广东的半独立地位,成立了南京政府认可的半独立党政军领导机构并推出国民党夙负清望的元老胡汉民为名誉领袖。陈济棠在中国政坛上兵不血刃地下了一局绝妙好棋,完成了陆荣廷、陈炯明等两广实力派廿年来的心愿——制造了一个独立于中央号令之外的广东。5 f0 w7 S3 u% W; y" b  ?
# e% o5 J, O1 R7 I$ M/ k
与陈济棠相比,在战场上威名显赫的张发奎、蒋光鼐、陈铭枢乃至邻省的李宗仁等人才是呆头呆脑的一介武夫。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4
陈济棠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大局之后致力于稳定粤局,并创造了广东的小小经济奇迹。他整理赋税,奖掖实业,提倡国贸,保护农产,倡办交通,重视教育,与中央同步形成了广东的“黄金建省五年”。广东一省自鼎革之后即成为各路好汉尽情剥削的地区,从老桂系、孙中山、胡汉民到李济琛、广东的经济被搞的一塌胡涂,鹑衣百结。陈济棠从零开始,到1936年六一政变中央接掌广东的时候广东已经成为全国建设的模范省。笔者对陈济棠的眼光与能力深感折服。
  {# o3 o, ?- |" q) I% {/ j! R  e+ `$ [4 q
1935年广州港的吞吐量逼近1千万吨。抗战胜利之后资源委员会在广东最大的投资案是引进美资创办广东糖厂,陈济棠早在10年前就使粤糖外销!
6 r, h" x) C/ R; R0 c7 B" b; T3 t0 y  B' e, O( `: j/ n! Q
陈济棠在制造广东经济奇迹之时也锐意整军,陈伯公的手笔大到连南京都吓了一跳。南京编练德国装备的教导师,广东也同步练出来一个(注1)。
$ q' M) `4 g0 Q" [3 G& u( N* U" G3 _* A/ W. P7 C
南京与德国交易军火,商量建厂,陈伯公也向德国买了一个能量产重炮的琶江兵工厂。南京编训鱼雷快艇部队,伯公在黄埔建立雷艇基地。南京经营空军,伯公也练出一支质量精锐的广东空军。南京提倡国民兵训练,广东练出10余万后备军人。南京有陆军大学,广东有深造班;南京有黄埔军校,伯公有燕塘军校!
* [" p1 O$ J- S" i! d
3 x/ O+ j3 X7 C# _% w" f" \+ m$ M  O不过陈济棠在军事上的底气毕竟不足,他手下的各级将校也一样。在军事上这批陈派的粤军将校一辈子没有出过广东。打过的仗多半是广东内部旧军阀间的混战。他们没有在汀泗桥、武昌见识过战争的惨烈,没有在豫东与西北军对垒,没有见识过中原战场的精采战略侧袭,没有在十里洋场与日本鬼子肉搏的经验,甚至没有认真地与江西红军交过手。这批将校错过了十年内战中的每个锻练机会。陈伯公相当清楚这支部队的实力,所以他大力延揽原本属于第4军与第19路军的军官补入他的新粤军,张发奎的手下大将李汉魂、缪培南、邓龙光,蒋光鼐手下大将梁世骥、华振中、邓志材、赵一肩等俱受伯公重用。这两派流散返乡的军官也多能在伯公手下的部队机关团队继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5
续任职。陈氏对这些“外系”军官的重用使他自己的嫡系将领大感眼热。3 ^9 n' f0 T( p
6 e# p8 K* p4 W0 ]) e, m+ P' W
相较之下,伯公对自己那批缺乏历练的“嫡系”就显得不很优厚,而且还处处提防他们造反,提防到沦入苛刻。陈济棠手下的三位巨头是余汉谋、香瀚屏与李扬敬。1 L6 |# {4 {* i1 V. Z2 f3 w7 [

- w1 Q; C+ H9 N+ N* E- q2 k( X余汉谋在白泥战役时督师前线,主张在北江以东占领阵地迎战张桂军,但陈总指挥要余旅长渡过北江出战。余汉谋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愿意去背水出击。刚一申述意见,陈济棠马下手令让总部参谋长挂专列赶到新街站将余汉谋抓起来。余汉谋堂堂少将旅长,被抓的时候不仅卫队被缴械,连身边备吸的几包”三五牌”也被没收。余旅由李扬敬指挥直趋四会,果然大败。余旅的两个团长与全旅军官悲愤之余致电省垣,告诉总指挥不放旅长则全旅官兵将要“罢战”,余旅长才得以官复原职。1 ~' l$ Y' ~& s* h' U8 S

) G# Z' c' s4 q* q" M  N; @  W. O香瀚屏自许儒将,平居吟诗弄画之余,对陈总指挥的诸多弊端多有书生气的露骨直谏,颇有你为太宗我为魏澄的味道。陈济棠对这位忠臣的报酬是免职监视。
, X( |1 b8 V; J0 Q, E& H4 s# s/ s5 P; Z2 t: L4 s9 a
李扬敬是最忠于陈济棠的将军,陈济棠下野时众叛亲离,只有这位李军长随扈左右,护着伯公登上英国军舰流亡香港。但这么一位忠诚之士也因三言两语被陈济棠关过。最不幸的是在李军长入狱期间其尊翁仙逝,李军长因身系囹圄无法见上最后一面。陈济棠闻讯赶忙放李扬敬回家,李军长到家后被李母罚跪灵堂大骂一顿,陈济棠随后赶到百词劝解,说钦甫是有重要任务不能返家,伯母不要误会云云。李军长在灵堂痛哭一顿之后又回军继续被软禁,直到陈总司令觉得够了为止。
5 M2 N; y3 `. |
. b2 ^* c) m1 \+ o' _& P: |最高级的三位将领如此,自郐以下无需问矣。
5 n" {6 j3 f8 m0 H
+ H' d* o1 l' ~4 g9 x伯公最信任的一批将领是他自己的钦廉同乡,在1936年伯公举事前夕粤军共有15个师,有7个师长是钦廉籍贯。这么一来陈济棠部粤军的优劣就呈现极端。一方面陈派嫡系军官素质并不见佳,对伯公也没有坚定信仰。非陈派的另外两系统军官则在新粤军中站稳脚跟,逐渐势不可辱。' E, G3 h. j1 P9 ?* A5 X

) f. r' J' i5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宣布成立抗日救国西南联军。7月1日通令要北上“抗日”。5天之后粤军第2军副军长李汉魂将军宣布辞职并飞赴香港。伯公的一批亲信黄涛、李洁之、张建等将领在港通电反对他。10天之后伯公手下第一大将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通电就任中央委派的第4路军总指挥,服从中央并准备对广州用兵。再过一周,他的广东空军全部北上投效中央。其它的将领们态度也不很热诚。陈济棠见起事不到3周,手下已经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只好在7月18日晚上黯然避往香港。1周之后余汉谋入穗以广东绥靖主任名义接管广东军政大权。
6 K% L! i. m1 |0 C/ z# j, w7 u; z& p1 r0 Z5 k5 a) ]6 B
在六一政变结束之后广东部队由余汉谋将军统率,余将军并服从中央命令对粤军进行两次整编以节省军费。不久之后发生了西安事变,余主任坚决支持中央出兵讨逆而不趁火打劫,这也给中央留下极深刻印象。余汉谋上将的忠诚深为中央信任,所以整个抗战期间旳广东军政事务均由余上将继续主持。2 H$ {% ]+ J2 U4 ]0 J: d9 r  o
" J; N8 A0 W/ t7 S6 v6 k9 l, @
余汉谋字幄奇,广东省曲江县人。他的曾祖父余孔章是三水县守备(三水县上尉团防指挥官),祖父余玉麟是广东抚标左营千总(广东省属保安营中尉排长)。余汉谋于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该期为保定军校各期中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期,而且广东籍学员特别多。余汉谋在校表现优异,毕业之后被选入参战军(当时全国陆军的精锐)任排长。不久余氏返粤,在粤军魏邦平部任连长、营长、副官长。1923年7月粤军第1师第2旅的主任参谋陈培鎏阵亡,陈济棠旅长急着要务色一位新参谋长。该旅的第3团团长是日后搞第三党的邓演达,而邓演达是余汉谋的保定同学,于是向陈济棠推荐了余汉谋。余汉谋调任主任参谋不久即被邓演达请调为第3团第1营营长,余汉谋在营长任内表现甚佳,所以在第2旅扩编成第11师的时候升任该师第31团团长,从此成为陈济棠的左膀。第11师成军之后参加了东征与平琼,1926年到雷州半岛清剿土匪,余汉谋在这些小仗之中均有功劳,于是受到陈济棠的器重,升任第11师副师长兼团长。1927年8月叶贺红军急趋汕头。第11师奉命出发拦截,余汉谋团是主力,但余氏本人正好卧病,由其中校团附余子泰代理团长出征,结果余代团长在肉搏中阵亡。战后第11师扩编成第4军,余汉谋升任第11师师长,两年后升任粤军第1军军长。从1929年12月的白泥战役,1930年秋的进军广东到1932年的江西剿共,余汉谋成为陈济棠名下每场硬仗的前敌指挥官,也因此余氏在粤军中形成了一定威望。所以当余汉谋宣布服从中央之后,陈济棠的手下部将即使不支持他,也不致于反对他。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6
余汉谋个性雍容、沉着、勇敢而安详。依据他早期在军事上的作为并不能看出他是个大将之才,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充分展布的机会。但是关于他的一些轶事很能说明其为人。
5 L  y: z7 V! {1 I+ n& S9 {6 q$ ?% q) A1 r1 V. _. @# D
1928年12月余氏在宾阳督师,他的部队在公路边集结等待余师长检阅。当部队正以军号向师长致敬的时候搭载师长卫队的大卡车也到了。军队中的习惯认为从部队中间插过去相当不礼貌,但这位横行霸道惯了司机想也不想就从部队前面飙过去,在公路上检阅部队的师长走避不及。车轮直接从师长的脚面上碾过去。这个司机当然马上被抓起来了,此时痛澈心肺的余师长居然忙不迭冲着左右怒气冲天的警卫挥挥手让他们算了,这是我自己不小心……余汉谋这一次负伤,要到半年之后才能正常步行。% {. a& _  o" d/ K
( Y5 `( b( u4 T- e+ t7 f# [5 L6 w7 _
关于余长官雅量的轶事还有不少,他老家的祖坟被邻居侵占了一点,余长官函示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不计较。余总司令到英德督师时兵站安排的座艇故障迟到,总部的军官们跺脚大喊严办,独有总司令不生气,反而为这些面如土色的兵站官兵开脱,说这个机械故障在所难免,我们军人最值信赖的就是自己的一双脚,没汽艇就走着去吧。 ! }! E: r+ V0 }9 M: r1 s! P! s+ R
余汉谋的个人勇气也没话讲,抗战时一次日机轰炸他的长官部,一枚炸弹落在防空洞附近,炸的防空洞地动山摇。他的左右侍从军官们个个面如土色,一位上校吓到失禁,状甚狼狈,独有余上将镇定如常。轰炸结束之后余长官对这位上校说道:“勇者不惧。愈是怕死,死神愈喜欢同你开玩笑”。
1 a% w" v7 _9 L# Y9 N
& P, ~. D1 T0 `  A0 s4 N" h/ A余汉谋的作战能力虽然未获验证,但是这种忠义,襟怀坦荡而又勇敢足式的将领最能获得军队景仰,所以余汉谋在广东部队中深获军心。
, E3 U8 z. ~9 u% D5 Z1935年冬陈济棠下定决心要兴兵反抗中央,但认为余汉谋不会同意。于是将在江西前线督师的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16
余军长召回省垣,不给理由就直接软禁起来,不让余将军返防。在江西前线的军部感到疑虑,派人潜回广州查探,得到实情之后前线两位师长叶肇与李振球大为愤怒,于是两位师长开始联名谎报军情宣称红军西犯,第1军已经已退到信丰、安远云云。陈济棠见前线紧张才不得不释回余军长。据说余汉谋返回军部之后并不安排布署,接见完冒险将他救出来的军官们之后,他在卧房里哭了足足两天。此事在粤军中流传甚广,所以没有人会质疑余汉谋的忠义。
3 m$ o7 F) T2 d. X: D3 y余汉谋在1936年所接掌的粤军是一支兵精粮足的部队,陈济棠的五年经营使广东一省和平富庶而且发展稳定。在军事上陈济棠不但留给余汉谋15万大军,而且也留下一切作战所需要的条件与物资,包括兵工厂、干部、装备、常备兵、稳定的财源与地方组织。但是这支部队也存在着隐忧。在五年内由燕塘军校训练出来的大量连排干部只打过土匪与土共,没上过真格的战场。翻看第4路军高阶将领们的资料,其中一大半人没出过广东。久训不战也使这支部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腐化问题,余汉谋本身的宽纵助长了这个趋势。余汉谋身边也没有具备对现代化战争有深刻认识与准备的参谋群,连陆军大学毕业生都屈指可数。余长官身边的参谋主官如邓龙光、王俊、林熏南、周址、梁世骥、华振中、汪醒吾等将领都不是陈济棠自己带出来的将军。
& {7 V# b8 R; l: U9 @! e0 ^, C$ [5 t1 E/ W
注解:
$ S* z6 x/ L: o1 S8 Z( {. w# f# g6 d7 L/ r0 t3 O2 P4 Q. S
注1:1931年9月广东当局编成了第1集团军教导师。这个师仿效德国1931陆军师步兵师编制新编,采2旅4团,团辖3营,营辖4连,连辖3排,排辖6班,直辖高射机炮营、炮兵营,团辖高射机炮连、炮兵连,使用德械、德国顾问。1 _* G$ Y& ~: E* P) X& X

8 i$ n0 G& C9 E2 z5 N注2:文中所提到的几位粤军元老,如陈济棠字伯南、张发奎字向华、余汉谋字幄奇、蒋光鼐字憬然。部份文中依当时习惯分别称之为伯公、向公、幄公、憬公。)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20
陈济棠  v& V) l- m) c0 Z* A( d$ w  E/ P; h1 D
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23
生平简介  陈济棠(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字伯南。广东防城东兴马路和广东湛江市那良镇那巴村(今广西防城 防城区)人,客家人,其孙陈耀显现在是美国旧金山客家崇正会会长。[1]陈济棠于1890年2月12日出生在东兴马路镇客家人聚集区。1907年,陈考入广州陆军小学,秘密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之后任粤军军官,从排长累升至团长。在护法战争及讨伐陈炯明战争中,陈追随孙中山先生,任粤军李济深部第2旅旅长。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陈济棠任李济深部下,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师长兼任钦(州)廉(州)警备司令% M/ r! F. t% K6 q6 A: c; Z  ^+ I
  1927年北伐期间,共产党南昌武装兵变,叶挺贺龙南下广东潮、梅一带。陈济棠率军阻截。1928年后任第4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广东编遣特派员,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曾率部镇压工农武装。1929年3月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蒋桂战争起,李济琛被蒋介石扣押在汤山,陈济棠支持蒋介石。之后,陈升任第4军军长兼广东绥靖委员,驻扎广州,然后再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
# g" ]" [3 ]" m, @/ m9 b$ W  1930年通电反蒋。1931年,乘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通电反蒋并驱走广东省长陈铭枢。同年5月,汪精卫等于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任第1集团军司令。同年9月发生“九·一八”事变后,广 州国民政府取消。之后数年,陈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1932年任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同年蒋介石为对付共产党,仍任命陈济棠为赣粤闽湘边区“剿匪”总司令,兼任江西“剿共”南路总司令。1936年联合桂系,发动反蒋抗日的“六一事变”。失败后经香港赴欧洲。1937年9月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会、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1940年任农林部长。1946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49年,任海南行政长官兼海南警备司令。1950年4月逃往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卒于台湾,获厚葬于台北市新北投。陈济棠举殡时,台北及香港都有盛大的送葬仪仗。 $ {$ Y8 M2 C6 \# N
  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对广东发展颇有建树。先后兴建各类工厂,港口公路,大中小学等。广州百业繁荣,市政建设成绩显著,如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等,以及30多条马路,皆是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兴建。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香港的珠海书院亦为陈济棠战后于广州所建。 1 M& `. l$ z, C7 J% f) z
编辑本段选择革命   陈济棠出生在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父亲名谦受又名金益,系清季秀才,在乡间设私塾,教书多年。大哥陈维周,早年在防城东兴做过星相业,笃信阴阳邪道,对陈济棠的影响极大。他6岁开始入私塾读书,8岁丧母。他性孝,待人接物总显出一片忠诚,故颇受人称颂。16岁时应乡试,榜列第3。因感于国家外侮频仍,清室行政腐败不堪,他无心再求仕进,蓄志从戎,曾先在县城习警政,后于1907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春,他由陆小教官邓铿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转入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
* U- g4 Y  f5 Y  陈济棠在陆军小学时,成绩较差,特别是正步老操不好,每逢校阅,他都被留在室内搞卫生。陆小毕业时,他是最末一名。在毕业祝酒时,各同学都向名列榜首的梁安邦祝酒,说梁前途远大。梁喝得醉昏昏,听得乐滋滋,便忘乎所以地说:"大家都有办法,除了陈伯南以外。"当时有位同学说:"不要小看陈济棠,他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梁一听气愤地说:"伯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说得陈济棠面红耳赤,默不作声。后来,陈济棠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梁为谋取职务,只得来找陈济棠说:"伯南!伯南!我给你捧靴来了。"陈济棠说:"老同学何必开玩笑,现有一个交通团团长缺,未知你肯屈就吗?"梁喜出望外,但一直当了八年交通团长未升迁过。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24
武装政变  1913年,陈济棠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任排长,不久升任连长。1915年,他参加讨袁(世凯)倒龙(济光)战争。失败后,辗转到肇庆投护国军的林虎部。1917年,他奉命率部驻防阳江剿匪。乱平后,他率先以兵工作修桥建设,因而积功升任营长。1920年粤桂战争中,他脱离了林虎部。11月,粤军参谋长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他应邀在该师任第四团(团长陈铭枢)第1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策动反对孙中山,并要挟广东所有部队参加他的反叛行动。团长陈铭枢因参与反对孙中山感到内心惭愧,不久离职去南京,第四团暂时由陈济棠统领,回驻肇庆。年底,孙中山联络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入粤讨伐陈炯明,陈济棠表示支持孙中山。此时,奉陈炯明之命去梧州指挥打滇桂军的叶举,路过肇庆,逼第1师将领饮鸡血酒发誓表明同心打滇桂军。在李济琛的布置下,陈济棠与邓演达、张发奎奋起兵变,配合滇桂军合力进攻,击败了陈炯明的叛军,重新占领了广州。   1923年1月,陈济棠升任第1师第2旅旅长,率部随师长李济琛移驻江门整训。4月,桂军沈鸿英部进攻广州,第1师奉命讨伐,溯西江追击。陈济棠指挥第2旅配合张发奎、邓演达部攻破肇庆城,并乘胜占领了西江。7月,两广革命势力在梧州会师,成立西江督办公署,李济琛任督办,陈济棠兼任督办公署参谋长。此后,他奉李济琛之命与徐景唐等曾3次率部入广西,协助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收拾桂局,解决了沈鸿英、陆荣廷的部队,统一了广西,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1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李济琛任军长,陈济棠升任第11师师长。该年秋冬间,陈率部参加第2次东征和南征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25
派系相争   北伐时,陈济棠率部驻防高、雷、钦、廉地区,兼任钦廉警备司令,从事南路的绥靖工作。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内心抵触,在他驻北海期间,压制工人、农民运动,排斥进步青年,又使其胞兄陈维周承办各项捐务,牟取暴利,引起各方不满。陈看到这种于己不利的形势,便与他的亲信师参谋长李扬敬、师政治部主任林翼中密商,决定出国考察,借以缓和气氛和博取进步的外衣。1926年冬,他便请准去苏联和一些欧洲国家进行考察。 0 h6 B8 r& v4 R0 L& f: }( z% l
  陈济棠正在苏联考察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上海广州进行大屠杀,第11师也从钦、廉、高、雷地区调回广州,担任警备,配合清党行动。除得知这一消息,认为这是回国复职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便于6月间回国。他一到南京,就向蒋介石呈报反苏反共意见,又在"总理纪念周"上作反苏反共报告。他说:"共产党是本党的反对党,是危害本党的唯一敌人"。"赤色帝国主义者的苏俄,是我们最大最可恶的敌人。"宁汉分裂后,他回到广州,一面以他的心腹李扬敬、林翼中、林时清等向各方疏通,一面请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古应芬向李济琛进言,给他复任第11师师长职务。
; I3 d/ a! q, G  g* w: \/ H* _7 H/ ]  陈济棠复职后,利用广东正在扩编军队的机会,把与他有矛盾的副师长邓世增调离第11师,改任余汉谋为副师长,并把所属各团、营长换了一些亲信人物。他在各种场合,极力宣传要继承邓铿师长和孙总理的遗志,建设三民主义的中国。同时,他又做了些改善官兵生活的事情,巩固他在第11师的地位。
/ ?0 X  a5 N  P7 b. ]: N: [% ~  这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陈济棠与徐景唐、薛岳等师驰赴潮汕,阻击叶挺、贺龙率领的起义军。陈部属千五百元购买青翠玉石送往南京,供刻制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印章。 8 q; ^& X. k) x& W5 A
  陈济棠刚刚掌握广东军权,在蒋桂战争中失利败回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便倾全桂之兵,向广东进攻,于5月上旬占领了西江各县。拥李济琛的粤军第5军军长徐景唐也举兵响应,直逼广州。陈济棠深感"广东存亡,在此一战",遂以保境安民为号召,动员全部粤军同桂军决战。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以一部兵力(蔡廷锴旅)牵制徐景唐部,集中主力于花县的赤坭、白坭地带向桂军进行全力反攻,将李、白部战败,并乘胜追至广西边境,以香翰屏旅会同蒋介石的第4路军分途入桂。打败李、白部后,即增兵粤东,反攻东江的徐景唐部。当徐部向赣南退却时,陈令蔡廷锴、香翰屏统率10团兵力衔尾追击,于7月10日将徐部四面包围于信丰,全部歼灭。
4 M3 U! Y! f: q& K  陈济棠对桂系作战的胜利,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他趁机将广东部队整编为五个师,以余汉谋、香翰屏、李扬敬、蔡廷锴,蒋光鼐分任第59、62、63、60、61师师长。是年12月初,张发奎在湖北宜昌反蒋战败后,退入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骇,张发奎联合反蒋,在南宁成立了"护党救国军"。为夺占广东为反蒋基地,张发奎率第3路军(4个师的编制),由四会、清远入花县、从化,担任左翼攻击,李宗仁率第8路军循西江经肇庆,攻粤汉路正面的军田,并分兵一部攻佛山。陈济棠一面以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分路阻击,一面急电请蒋介石发兵支援。不久,蒋派第6路军朱绍良的3个师入粤助战。陈济棠待援军来到,即展开全线反攻。在争夺两龙墟的激战中,陈部以主力于正面,配属空军支援,连续挫败张发奎部多次冲锋,并以蔡廷锴师从张部左翼迂回包围,予张部以重创。此时,张部旅长黄镇球、团长欧震李汉炯均已负伤,营连干部伤亡过半,部队损失三分之二,被迫后撤。张部的溃败,李宗仁的第8路军翼侧受到威胁,遂全线后撤,拟固守梧州。陈济棠当即督部长驱直追,并以海军抢先占领了梧州,李、张军主力只好后退到平乐、荔浦一带集中整顿。陈济棠见李、张军主力已集中,未敢深入桂境,就在梧州设总指挥部,军队就地休整,以待时机。 ! z3 _0 H+ z8 F+ N
  1930年3月,陈济棠坐镇梧州,指挥粤军继续向广西腹地进攻。命蒋光鼐,蔡廷锴两师经梧州藤县进占三和墟,向北流的黄绍竑的十五军发起攻击,于工6日将黄部和赶来支援的张发奎部第四、第十二军击败。此次历时两昼夜的恶战,双方伤亡重大。张部营,连、排长伤亡殆尽;陈部损失亦大,继占领大河(浔江)下游和玉林五属一带后,不敢再进,与桂军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1930年5月,中原大战全面爆发。李宗仁、白崇禧、黄绍浓和张发奎,为策应冯玉祥阎锡山作战,乃放弃广西,挥军入湘。陈济棠获悉桂军入湘后,即命余汉谋师至贵县接替蔡廷锴师防务,将蒋光鼐、李杨敬、蔡廷锴师调至韶关—带,集中待命。6月3日,张桂军攻占长沙,前锋进抵平江、岳阳,蒋介石急电陈济棠派兵入湘,截击张桂军。陈即任命蒋光鼐为前敌总指挥,率第六十师(师长蔡廷锴)、第六十一师(师长蒋光鼐),第六十三师(师长李杨敬)入湘作战。6月10日,粤军突然攻占衡阳、衡山、安仁一带,把张桂军拦腰斩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迫使张桂军于15日放弃长沙,退屯礼陵。时其后续部队黄绍竑部,也被堵截,屯聚于祁阳
2 r% B& o- ?8 m: r' e  陈济棠见张桂军回师攻衡阳,当即命令蒋光鼐,将三师兵力集中于衡阳附近、湘江东岸东阳渡一带,赶筑阵地,坚城固守,以待援军。同时,命令后续部队于九峰、乐昌、韶关间,择要扼守,捍卫粤北。24日,张桂军展开对衡阳的围攻战。陈部顽强扼守,战至27日,连续挫败张桂军的多次冲击,使其屯兵于坚壁之于,久攻不克,反而遗尸遍野。28日,何键的第四路军李抱冰师赶到衡阳接防,陈即命蒋、蔡、李三师反守为攻,一举将张桂军驱至七、八、九圹一带。30日,双方集中兵力,激战于七圹地区。陈部三个师又一旅的兵力,采取正面攻击,翼侧迂回的战术,于7月1日将张桂军全线击溃,并击毙其师长梁重熙,重伤杨腾辉,毙伤和俘虏张桂军一万二千余人,事后,李宗仁在回忆这次战役时说:"衡阳久攻不下,而敌人援军云集。......不得已,再向广西撤退,情形狼狈不堪。官兵对战事都十分消极,情况的艰窘,实我军作战以来所未曾遇过的。"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28
陈济棠部正在追击向广西退却的张桂军时,蒋介石已命云南的龙云兵分两路,进攻广西的南宁和柳州。东北的张学良入关袒蒋,冯、阎败征已见。陈济棠鉴于这一局势的变化,担心广西的张桂军一旦被解决,广东将受到滇军的威胁;更害怕大战一结束。蒋介石会回过头来吃掉自己。所以,他此时想联合桂系,取得对蒋的威胁作用,以保持自己在广东的地位。自此,他对张桂军作战采取消极态度,只派第二纵队司令余汉谋,率三个师做虚张声势的追击,以应付蒋介石,并对自己的一些亲信说:"蒋介石用金钱官职收买对方的部下,使之倒戈相向,互相仇视,进行火并最后是兔死狗烹,蒋则坐收渔利。"7月上旬,当余部进到宾阳后,他又令其停止追击,派信使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联系,表示修好,并让李、白部队从上林和宾阳之间进到五圹,集中兵力向南宁城外龙云部猛攻。龙云要求陈济棠派兵支援,陈部按兵不动。龙云怕两广军队联合起来对付滇军,于是立即率部退回云南。 ) g7 a; r# i  C  f8 ~
  同年夏季,蒋介石为加速消灭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队,要求陈济棠抽调粤军继续北上作战。陈济棠趁机命陈铭枢的旧部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北上组成十九路军,开赴山东、河南同冯、阎两部作战。陈济棠和陈铭枢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1929年夏初,当李、白军进占西江,陈济棠在北江下游设防抗拒的紧张阶段,陈铭枢为了搞垮陈济棠,得以兼摄广东军政,便捏造余汉谋(时为陈济棠的得力旅长)反蒋事实,说余暗中与徐景唐勾结反蒋,并驱逐两陈(陈济棠、陈铭枢),连电向蒋告密,要求将余扣留。陈济棠初时信以为真,接蒋电后,便将余调回广州扣留。后来,陈济棠发现这是陈铭枢耍的阴谋,才把余汉谋释放,重返前线打败了李、白军。从这一事件起,陈济棠对陈铭枢常存怨恨,伺机报复。这次把蒋、蔡两师调走,就全部削去了陈铭枢在粤的势力,使广东军成为他清一色的嫡系部队。但陈铭枢也不示弱,立即大肆招兵买马,从德国、捷克购进大批新式武器,增编了广东省政府直属的保安队四个团,以填补他在粤的实力真空。从此两陈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同年冬,陈济棠也以内张,桂军作战,任务繁重,兵力不足为借口,经请准蒋介石,增编了两个直属独立旅、三个直属独立团、三个师属教导团、六个旅属特务营。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要求他裁减军队,削减军费,蒋支持的省主席陈铭枢又同他明争暗斗,更引起他的不满。 ' A( X7 {/ c# h, g5 h6 G& W: M
  1931年2月,蒋介石以中原大战的余威,宣布准备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宪法,选举总统。立法院长胡汉民表示反对,蒋就于28日将胡汉民扣留于南京汤山。消息传开,军政各界都极为震动。胡派首脑人物古应芬等逃往广州,到处点火,掀起了反蒋高潮。陈济棠认为这是反蒋的大好机会,即可搏取伸张正义、维护国本的美名,又可以乘机壮大势力,独霸一方。于是他就和古应芬联合,驱逐了亲蒋的陈铭枢,夺取广东政权,树起了反蒋旗帜。陈铭枢离开广州后,转到庐山投蒋,企图指挥蒋光鼐、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回师进攻广州,扑灭陈济棠的势力。陈济棠乃一面发兵收缴陈铭枢驻扎黄埔的翁照垣、黄固的两个保安团的军械,以绝后患,一面派香翰屏前往赣州,游说蒋光鼐、蔡廷锴,劝其勿为陈铭枢、蒋介石所利用,得到了蒋、蔡的同情和答允。   陈济棠别墅: j. z$ U# Q2 ]0 v1 e5 J# h
为了壮大反蒋力量,陈济棠派林翼中、香翰屏为和谈代表,迅速与李宗仁、白崇禧达成妥协,将驻广西的粤军撤回广东的肇庆、韶关,使多年的粤、桂之战,顿时峰回路转,化干戈为玉帛,组成了两广联合反蒋阵线。同时,他以巨款接济古应芳,去联合国民党内各派反蒋势力。4月30日,国民党粤方四监委邓泽如、肖佛成、林森、古应芬等联名通电弹劾蒋介石。5月3日,由陈济棠领衔,十名广东高级将领通电表示拥护。26日,陈济棠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李品仙、余汉谋、唐生明、薛岳、吴奇伟等两广将领二十余人联衔通电,限令蒋介石于四十八小时内下野。该日,陈济棠还发表了出师讨蒋通电。电文中说:"现邓、林、肖、古诸公,认定首都同志,已受蒋逆武力威胁,失其自由,中央职权,已不能行使国家法律与本党纪纲,已全失其劾能,非以革命非常手段,不足以挽救党国于垂亡,而恢复革命大业于将堕。"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29
此时,与蒋介石有矛盾的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李宗仁的新桂系、古应芬和肖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都陆续涌到了广州。27日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发表讨蒋宣言,另组一个与南京对抗的国民政府,陈济棠被选为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接着,粤桂军向湘赣进兵。南京方面也调兵遣将,准备在湘、赣一线进行堵截,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一致要求团结御侮,宁、粤双方在广大人民群众"内息争端,外抗强敌,雪耻救国,收复失地"的呼声和压力下,才不得不以"共赴国难"的名义,互派代表到上海议和,达成了蒋介石下野,广州结束非常会议的协议。非常会议撤销后,在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简称西南两机关)。表面上,全国党政复归于统一,但两广仍维持半独立局面。此时, 古应芬病死,胡汉民只主持西南政务,陈济棠实际上已成为握有军政大权的"南天王"。   宁、粤复合后,陈济棠为了巩固其地位,防止蒋介石报复,他把"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加强对广东的控制,作为当务之急。他将余汉谋,香翰屏、李杨敬三个师扩编为三个军,各辖两个师,另增编教导师一个、独立师二个、独立旅五个、独立团八个和炮兵团、战车营等,使陆军兵力猛增至十五万人。为使广东海、空军将领反对蒋介石,他把历来由陆军节制的海、空军划分出来,独成体系,直属西南政务委员会管辖。任命陈策组织海军司令部,接管各舰艇队、海军学校、修船厂、仓库等,并组建一团陆战队,驻守琼崖;任命张惠长成立空军司令部,接管两个飞行大队、空军学校、一团地勤部队和飞机场等。这样海、空军将领都皆大欢喜。1932年4月下旬,他又以节省军费为名,突然下令撤销陈策的海军司令部和张惠长的空军司令部,以武力接收,并以他的亲信张之英和黄光锐分任海、空军司令,独揽了广东海空军大权。接着他购买了四艘鱼雷快艇装备海军;将空军扩充为四个飞行大队,各种飞机一百三十余架,在全省各要地分建中型飞机场十多个,大大加强了海空军的战力。   他在扩编部队的同时,还扩充了军事学校,把培养军事干部做为发展军事势力的基本问题。他说:"军队之基础,建筑在下级干部。如各个班、排长自身都不振作,那这种军队就不能用,不能替党国效力。"早在他任第四军军长时,就设有军官教导队,到任第八路军总指挥时,他把教导队扩充为军官学校,自兼校长;此后,他又将军官学校改为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燕圹军校)。每年招收三、四百名学生,在复试时要经过他兄陈维周亲自逐个看相,认为有福气而无反骨的才加以录取,编入步、骑、炮、工、辎重等兵种,施行定期教育训练,毕业后分派到各部队任下级军官。他将部队行伍出身的尉级军官分期分批调进该校补充班受训六个月,提高其组织指挥和学术水平。在该校还设有军事深造班,将各军机关和部队的校级军官,分批调训。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自成一个军事系统,保持本集团的部队不至被其他军事派系所渗入而起分化。他亲自规定选拔军事干部的五个条件:第一要立志,要有做非常的事业之志。能刻苦耐劳,努力奋斗,眼光远大。第二要锻炼身体,具有金刚不坏之身。规定干部每天早晚都要到野外出操,锻炼身体。第三要明白主义,为"三民主义"而战,"顺逆攸分,为胜败攸分"。第四要有团体生活的意识。在本团体内要亲爱精诚,同患难,共生死。意识统一,行为统一,保持团体的生存。第五要有牺性精神。要能损弃个人的私利私见,把个人的自由牺牲,把个人的知识技能献给团体。第六要得到人民的同情。要具有不要钱、不怕死、爱人民、爱国家、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军人的人格。陈济棠还亲自担任军事政治学校的"心理改造"课讲授。他提倡道德修养,要注意八大要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公正、守法"。能力方面的训练要注意三大要点:"求知识,习技能、重力行。"   为满足扩军的需要,陈济棠亲自抓全民军训。他在"对各机关军训公务员的训词"中强调说:"举国人民都要能够服兵役,不能单靠少数的军队单独负起卫国的责任。如果单靠少数的常备军队以卫国家,那就是很危险的。""侨居我国的外国人,无论其为商人或教授等等,一接到国家命令,便即回去,担负军事责任,而他们何以能够随时为国家服军役呢?当然是由于平时受过军事训练的缘故。反观我国,平素没有这种训练,因此当着国家有事时候,只管举国沸腾,怎么热烈,但因没有军事的常识与技能,毕竟不克担负战争责任。"他规定广东各级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和中学生普及军事训练,举办全民训练骨干队,训练期满后,分配到全省各高级中学,担任军训领导骨干,实行军事管理。他还与省主席林云陔分别担任正副主任,领导全民军训。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30
治理广东  1931年秋,陈济棠着手整理行政基层组织,改革民政机构。他在广东省府各机关长官僚属欢宴会上,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成模范新广东"。强调"西南情形特殊,地处国防前线,毗连香港澳门,还有众多的华侨,南京方面的决策和所颁布的法令未尽适合实际,应该有所损益。"他批评全国政象:无论何省,未尽根据总理所定政策而行,遂至散漫无序、步骤紊乱,缺乏一个具体计划,负责政治者 [陈济棠纪念砚]缺乏革命之一贯精神;中国之荐人,乃替找生活,觅碗饭,故各机关中之公务人员,缺乏为国民义务之责任心;因循陋习,不以创作为目的。他认为挽救危亡,建树新的广东,随军事进展之后,应为政治建设。第一步要勤慎服务,先得人民之同情,第二步须开诚布公,期与人民通力合作。不久,他授意林翼中(民政厅长)将琼崖抚黎局改建为三个县,以提高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将三罗地方的一些不合理的"插花飞地",分别划归所在地的县管辖,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行政和社会纠纷,将杂乱的行政基层组织形式和职责不明的机构实行改革,规定在县以下,一律设置区乡村公所(中、小县不设区),明确其职权。 . \3 ~% _, b8 @" O. n
  他认为"为政在人","政治的优劣,在乎官吏的良否"。规定甄别、考试、训练、奖惩诸项,审核全省机关现行公务人员,分别去留。设立公务人员考绩委员会,对县长,局长等人员,实行考试,以资选拔。将热中利禄的青年知识分子,吸收到广东军事政治深造班受训(最多的一期为五百余人)。毕业前,以三个月时间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动态,然后派任县、市长或县、市政府的秘书、科长等职务。在燕圹设立行政人员训练所,将各县现任区、乡长分期分批调所论训,学习行政知识,提高行政效率。 6 ?2 n" l- {4 ^6 Q
  他主张"军民分治","然军事、政治当局则应通力合作"。把广东省划分为五个绥靖区,分兵驻守。每区设立一绥靖公署,以当地驻军高级将领一人任委员。令各县、市设警卫队。他说:"现在的民团,这乡与那乡彼此不能逾界,逾界时候,又发现牵牛捉猪担谷抢家私等等毛病,不守纪律。像这样的民团——不能统一的民团,哪里可以把地方保护得好呢?所以现在就得赶速把它编为警卫队。在同一编制之下,受统一之指挥,达到统一地方人民武装的目的。"到1935年2月,广东全省都有警卫队,共八千八百多个中队,二千七百多个独立小队,官兵总数约一百零六万八千余人,增强了对广东各地的控制,同时也扑灭了各地打家劫舍,勒收行水的土匪。特别是他藉以为荣的,是肃清了徐闻山的积年匪帮二百余人,维护了社会秩序。
0 y! E+ w8 s: k: ^$ F* o3 V  1932年夏,他着手整理面临破产的财政。他认为。"财政为凡百事业所取资,更为政治建设的命脉。过去政治之病态以财政无根本解决之方案为百病之泉源。""本省财政,窘枯已达极点","无论如何困难,如何痛苦,务求达到收支适合之目的。"提出整理财政一要开源节流,二要廊清积弊,并拟具惩治贪官污吏条例。当他发现财政厅长冯祝万以筹款应急为名,将好些税捐项目压低定额,批给奸商承办后,即将其免职,改任比较公正的区芳浦为广东省财政厅长。区上任后,秉承陈的意旨,随即进行整顿税务机关,逐渐撤销承商,收回自办,严追欠征税款。同时整理各项税捐,开征洋米、洋糖入口等新税,保护农业的发展,很快改变了冯任时期的状况,财政收入从每月五百万元,逐次增至每月,大百万元。自此,陈在扩军情况下,也不再积欠军费而可按月清发了。
3 N3 {6 q  l/ y; E# y' L  同年9月,陈济棠在西南政务委员会上,提出并经决议通过了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他说:"三年施政计划的唯一目的,是要建成三民主义的新广东。其中一切计划,都是根据总理的建国在纲而制定的。一方面,依照训政时期的需要,积极地训练人民,使有相当的政治知识能力,藉以促进地方自治,以期人民能够行使日权;在另一方面,注重民生建设,以期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四大需要;以政府力量,为人民造产,并以适当的方法,使国民经济均匀发展。"三年施政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史治、财政、乡村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项目,三年经济建设的范围也很广,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矿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轻重工业以及公路、铁路、航运等。
- `" {; Q2 V6 Z5 I9 y  F8 T  在办工业中,他认为要投资少、利润多、收利快,才是及时解决军事费用的切实办法。因而,他采纳了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冯锐的建议,大力发展广东的蔗糖业,并委任冯为农林局局长,同意冯将广东全省分为广州、惠阳、潮汕、徐闻、琼崖五个蔗糖区,各划定若干耕地改种高产的渣华蔗种,在两年内就建成了顺德、番禺、东莞、惠阳、揭阳等日榨量为一千五百吨的七个制糖厂和附设的酒精厂。同时,他扩建和新建了获利大的一批造纸厂、纺织厂、麻袋厂、硫酸厂、饮料厂、水泥厂,玻璃厂和发电厂。从这些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为他解决了庞大的军费开支,扩建了石井兵器制造厂和新建了琶江制炮厂。他利用民力修筑了广州港和公路七千公里,修建了壮丽可观的中山纪念堂、海珠大铁桥和市府合署三大建筑。 5 X( }! ]) |" n% w; ^+ ]1 Z9 X
  陈济堂在治理广东时,对办教育具有浓厚兴趣。1932年10月,他在广东省第三次教育会议上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一国之内,如不尊重学者,试问学术从何进步?文化从柯增高?""国将从何而立?"在三年施政计划中,规定教育方面实行"训育主义化"(三民主义)和"教育职业化,学生劳动化"二原则。他认为:"现代求学者仍未脱科举时代之恶劣心理,以服务于军政机关为唯一之出路,其危险实不忍言......基于此目的,牛上学校须增设职业课程,并增设职业学校。大学之文法、政、经等科之扩充,应适可而止,并悉力扩充农、矿、工、商等。乡村学校尤须实行农场化。"他确定乡村教育实施厉行强迫国民教育,扩充平民学校及成年男女补习学校,实行学校农场化和设立图书馆,城市教育为职业化,学生劳动化。严格训练人民,使社会纪律化,并奖励专门技术之研究及发明。他提倡民办中、小学校,在施政计划施行的三年中,全省小学增加了四百余所,学生人数增加十四万余人,中学增加六十四所,学生人数增加一万六千余人;又筹集巨款,收罗人才,兴建了华南著名学府中山大学,筹办了勃勤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商业学院,后又在西村大稻山开办了一所相当于大学的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和陆军总医院,培养了大批军医人才。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由教育厅直接举办的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农业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他不仅主张教育要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培养民族精神,同时,提倡尊孔读经,规定学生读经时间,将《孝经》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必修课。设立学海书院,请民社党的张君励张荪分任正副院长,聘教授来讲授《大学》、《中庸》,宣传四维八德。
" v9 V" P, L  f2 P  陈济棠在统治广东期间,对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重大影响。1980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陈的儿子——陈树柏博士(美籍华人、电子学家)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32
编辑本段对共围剿  陈济棠在统治广东期间,因他不是蒋的嫡系,时时怕被蒋搞掉,所以,他一面利用国民党内反蒋的元老派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作为自己的政治屏障;一面又暗中与蒋勾结,接受蒋的贿赂,并几次派兵"剿共",为蒋效劳,以保持他"南天王"的地位。1932年3月,蒋介石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任命陈济棠为赣、粤,闽、湘边区"剿匪"副总司令(总司令蒋介石)。初时,陈犹豫重重,迟疑不决,一怕派兵入赣必被红军纠缠,难于摆脱,二怕蒋介石乘粤军在赣南与红军作战之际,突然由湖南进兵袭取广东。后来,防守赣州的蒋军马昆旅长频频来电告急,蒋介石又催他履行上海的议和决定,火速出兵,陈才派范德星旅由南雄出大庾、南康,去解救赣州蒋军之危。但范旅到达新城时,遭红军伏击,损失了两个营。陈为顾全面子和保卫粤北,遂派余汉谋指挥六个师又一个旅担任福建、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但陈对余部交待,同共军作战要特别慎重,各部均要加强县城或镇的防御工事,以固守为主,非有必要不能派大部队出击"扫荡"。不久,陈又派黄任寰的独立一师进驻闽西,参加蒋介石对江西、福建红军的"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陈济棠被任命为南路军总司令,指挥十一个师又一个旅,构筑碉堡,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饶地区,阻止红军向南发展,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11月,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电粤桂方面,请一致行动。陈济棠怕失掉广东地盘,表示"不忍苟同"。不久,他派兵入闽,配合蒋介石镇压福建人民政府,把十九路军最后编成的黄春和旅缴了械,杀害了政治部主任徐名鸿。   "围剿"红军中,陈部鉴于蒋介石"中央军"迭遭歼灭的教训,和红军行动迅速,难于摸清情况,乃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及"不求有功,但求少受损失"的策略,规定其部队每天行程不超过四十华里。其总的计划是:"先进攻筠门岭,俟巩固占领后,候机向会昌城进攻。以主力从寻邬、吉潭经澄江、盘古隘,向筠门岭正面攻击,另以一部从武平的岩前经武平向筑门岭东南侧攻击,并掩护纵队主力右翼安全。"1934年7月上旬,粤军才向筠门岭分路推进。但扼守筠门岭的红军没有决战企图,仅以很少兵力据险抵抗,逐步撤退,所以粤军只攻占了一座空城,毫无所获。但陈却大肆宣扬筠门岭之战获得重大胜利,向蒋报功。蒋"传令嘉奖"和赏洋五万元"劳军",并令陈部直捣会昌。   10月上旬,正当陈济棠指挥其南路军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企图进而占领宁都、于都、瑞金以围歼红军时,中央红军已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向湘西的战略转移。此时,陈济棠害怕蒋介石乘机进兵广东,一面令余汉谋的第一军由东向西追击红军,一面命李扬敬纵队在赣部队,立即撤回粤境,撤销纵队组织,各部归还建制。并在广州近郊和粤东的惠州、淡水、平山、老隆、兴宁、焦岭、丰顺,潮安、汕头等各要点,赶筑半永久防御工事或野战工事,以准备抗日为名,积极防备蒋介石攻粤。他还以粤北缺乏防御兵力为由,将在同红军作战中已残破的范德星旅,扩充为第三独立师,不久又改编为第二军第六师;以独立二师改编为第一军的第三师,以独立四师改编为第三军的第九师;把驻琼崖的警卫旅调防从化。各军师以团为单位就地集中进行教育训练,并补充了大量新武器,以加强战斗力。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33
为红军让路“一举两得”应对“一石二鸟”" y7 a& c9 G6 v) {+ [
  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完全丧失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可能性,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围呢?中央红军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粤北。   当时主政广东的是军阀陈济棠。第五次“围剿”红军时期,陈济棠任南路军总司令,授一级陆军上将。他经过长期的苦心经营,把广东变成了他的天下,被人称为“南天王”。这位粤系军阀中最有实力的“南天王”,却绝非蒋介石可以轻易驯服的走卒。在1931年的“宁粤分裂”事件中,蒋介石被弹劾下野,陈济棠就“功不可没”。后来他索性与蒋“均权分治”,使广东处于半独立状态。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机会收拾他。第五次“围剿”一开始,蒋介石就在兵力部署上北重南轻,想把红军逼进广东境内,借刀杀人,以收“一石二鸟”的功效。   陈济棠对蒋介石利用战场消灭异己的做法早有领教,对薛岳在红军北面追追停停的目的自然也是洞若观火。因此,他在接连接到蒋介石防堵红军的电令后,忧心忡忡地对部下们说:“咱们与红军的这场战是输不得也赢不得。若输了,共军进广东,老蒋说,我来替你剿,广东就是老蒋的了。若赢了,共军覆灭,广东已疲惫不堪,老蒋说,我来替你善后,广东还是老蒋的。”   陈济棠当然不甘心丧失自己经营十载之久的半壁江山,经过左思右想,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妙计:“送客”。他召集心腹将领开会,安排他们依计而行:“咱一面慢吞吞地在红军的必经之地修造工事,以免被蒋介石抓住把柄;一面又不完成碉堡封锁线,开放一条让红军西进的道路,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专门从红军后卫部队身上作文章,以‘送客早走’。”他希望此举也能收到“一举两得”之效:既防红军入粤也防蒋介石把自己的手伸进广东,以达到最终保住广东地盘的目的。   陈济棠虽然对自己的“送客”妙计颇为自得,但还有一个心事令他寝食难安:红军要真的乘虚攻击,在他的家门口或家中大打出手怎么办?咋能让红军知道他的一片“好意”呢?他思来想去,看来有必要同红军进行一次谈判。谈判之前,必须找个中间人先给红军“通融”一下,摸摸红军的“底牌”。   恰巧,他的护兵中有人和当时红军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的内弟相识,罗炳辉内弟此时正在广东做生意,他愿意代他们到苏区传话。陈济棠立即给红军领导人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准备派总参谋长杨幼敏和黄质文、黄任寰三人为谈判代表,你们最好派你们的粤赣省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为总代表,进行谈判。”将罗炳辉内弟请来后,陈济棠亲自单独召见,当面交代任务,并反复叮嘱:“途中千万小心,人在信在,不可有丝毫闪失。信一定要当面交给周恩来,速去速回。”8 V* m9 A8 A/ {
“秘密谈判”后的“五项协议”9 K0 K- {" F! X3 l7 d2 l
  1934年9月,罗炳辉内弟很快就找到了红军保卫局局长李克农,在李克农的亲自陪同下,他与周恩来、朱德进行了极其秘密的会晤,并将陈济棠的密函当面交给了周恩来。信的内容,正合周恩来所想。这些天来,周恩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陈济棠和蒋介石的矛盾在南线找到突破口这个问题。至于要不要与陈济棠谈判,因为当时党内最高权力和军权分别掌握在博古和李德手中,周恩来、朱德也做不了主。于是,他们立即找博古和李德商议此事。经过周恩来、朱德固执地反复劝说,最后,博古授权周恩来和朱德全权处理谈判事宜。   何长工、潘汉年被确定为红军方面全权代表。何长工当时担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粤赣省委常委。粤赣军区是与粤军最近的红军防区,其最高军事长官何长工自然是与粤军谈判的最佳人选。潘汉年时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 潘汉年、何长工郑重地接受了任务,与周恩来握手告别。   1934年10月6日,潘汉年、何长工脱下军装,换上西服,戴上墨镜和草帽。在暮霭沉沉的黄昏,他们赶到了约定会合地点——江西省会昌县白埠镇。 这时,陈济棠派出的一个特务连早已迎候在那里。 潘汉年、何长工坐上轿子,由特务连护送前行。每遇岗哨盘问,特务连连长便高声喊道:“这是陈总司令请来的贵客。”轿夫一路跋涉,通行无阻。 10月8日,潘汉年、何长工抵达谈判地点——江西省寻乌县罗塘镇。   陈济棠深知此次和共产党谈判事关重大,因此对谈判地点和内容极端保密。当双方代表到达后,陈济棠立即命令其心腹严应鱼旅长严密封锁消息,加强警戒,必须确保红军代表的安全。   双方代表同住在一幢新建的二层小洋楼里,红军代表住在楼上,粤方代表住在楼下。严应鱼将站岗的士兵一律换成最亲近的客家子弟,他本人及其他贴身人员在谈判期间都避免进入这座小楼。 翌日上午,双方代表来到楼上一间不大的会议室。潘汉年、何长工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经过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 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部,陈部撤离40华里。   粤方代表杨幼敏立即返回广州,向陈济棠汇报谈判情况,陈济棠闻听大喜过望。杨幼敏问何时开始实行与红军签订的协议,陈济棠心中高兴,人也就更加大方起来:“明天就可开始,盐布等紧俏物资一律放行,弹药先拨给他们十万发,做个大人情吧。他们多打死一个蒋介石的兵,我们就相应地多安全一分。”; U# o" _7 L/ }  D$ R- M
“敲梆式的堵击”和“送行式的追击”) R% k3 z3 @% ^& Z& q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5个主力军团以及中央、军委纵队共8.6万人踏上了英勇悲壮的长征之路。   陈济棠为做给蒋介石看,也为防止红军在粤北停留,或真的从粤北进入广东腹地建立根据地,频频调兵遣将予以防堵:令余汉谋派出两个师一路尾追红军;将驻广州花县的警卫旅用火车和汽车急运至粤北仁化,抢占沿途诸要点,并广筑工事;将自己的行营前移至粤北曲江,坐镇指挥。但这些都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红军过粤北期间,陈济棠给前方一线部队明确的任务是“保境安民”;规定的战场纪律是“敌不向我开枪不准射击;敌不向我攻击不准出击”。陈济棠警卫旅为做到“不与红军打仗”,还将中校团副郭士槐等一些与共产党有仇的人借故留在了后方。   从10月14日傍晚到18日傍晚,集结在于都境内的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野战纵队渡过长征第一河——于都河,向粤北突围转移。陈济棠按照“秘密协议”,给红军让出了一条宽40华里的通道。这样,使红军较为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锁线,进入粤北南雄境内。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即令陈济棠等人在粤北组织第二道封锁线给予阻截。陈济棠令部下到仁化、乐晶、汝城附近设防,但下属军官同时也得到命令:“让出红军西进道路。”10月27日,红军下达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命令。 同样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于11月4日又顺利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再次颁布紧急“堵剿”电令,在第三道封锁线上修筑了数百座碉堡,加强防堵。在这个过程中,红军认真执行“秘密协议”,不入广东腹地,只沿粤北西进。于是,红军一路未遇粤方顽强阻截,又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的计划一次次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乱,他终于觉察到自己算计陈济棠不成,反被陈济棠狠狠“耍”了一把,不禁恼羞成怒,亲自给陈济棠拟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此次按兵不动,任由共匪西窜,不予截击,贻我国民革命军以千秋万世之污点。着即集中兵力27个团,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堵截,以赎前衍。否则,本委员长执法以绳。”   陈济棠害怕日后难以逃脱责任,为了不留下任何把柄,急忙销毁了与红军谈判的文件记录,命令叶肇、李汉魂和李振球等师分头尾追红军进入湖南。但他们的先头部队距离红军总有一二天路程,而且各部追至蓝山后,便都立即撤回到广东防区。陈济棠部对红军的这种追堵,被国民党南昌行营第一厅中将副厅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喻之为“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34
两广事变 [陈济棠将军夫妇之墓]  1936年6月,陈济棠联络李宗仁、白崇禧, 以抗日为名,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在此之前,李、白曾多次劝其反蒋,但他怕反蒋不成,反丢了地盘,始终不肯贸然相从。但在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入华北。蒋介石高唱"攘外必先安内",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陈济棠也已派其兄陈维周到南京刺探到蒋对西南的新政策,探悉了蒋解决西南的三大原则,即:彻底解决广西的李、白,由中央协助广东出兵,驱逐肖佛成等反蒋的元老离粤;广东仍维持原来局面。陈济棠认为,"蒋既可授意广东解决广西,又何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与其坐待中央部署妥当,各个击破,何妨抢先一步,采取主动呢?"但当时,他唯一可以借口向中枢作兵谏的,便是举起抗日大旗,要求中央抗日。
' Z1 c, R" m, X3 `( L% Y  5月12日,胡汉民在广州病死,白崇禧由广西来到广州吊丧,陈济棠就两广共同反蒋问题同白崇禧密商。他在与白交换对形势的看法时说:目前蒋介石的军队绝大部分部署在黄河流域,既要防备日军的进攻,又要防止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发生异动。更重要的是还要部署兵力向陕北红军包围进攻,蒋介石无余力可以南犯。因而,只要西南作出抗日姿态,登高一呼,全国必定响应。蒋如不顺从民意,则必然垮台无疑。白崇禧早就对他既想扩大地盘,又怕丢了老本,患得患失,迟迟不肯毅然反蒋的态度不满,这次见他被蒋介石所逼而反蒋,也就乐得推波助澜地说;"我们这时候进行反蒋抗日,在政治上军事上和外交上都是绝对有利的,广西方面决以全力支持。"白的表态,更坚定了陈的反蒋信心。
6 c$ q+ a3 r5 f+ l  陈济棠每逢疑难之事,总是要阴阳术士翁半玄、詹天眼扶乩,似乩吉凶。这次反蒋前,他又请翁、詹乩得了"大运已到,机不可失"的吉言,更受到煽惑。他从小受其兄的影响,笃信阴阳命相,曾听其兄言,以高价买得花县芙蓉嶂洪秀全的祖坟,以安葬其母骸骨,说这里是出天子的圣地。陈维周经常逢人便说:"伯南生得一对其软如棉的朱砂掌,是大贵之相,前途不可限量。"陈济棠也自信他之所以飞黄腾达,全是命里注定。自他当连长时,与集市上操刀卖肉的时年18岁的有夫之妇莫秀英结婚以来,一直官运亨通,说这完全是莫"八字相夫旺子的关系"。所以,他最听莫的话,连修建的要塞炮台,也要取名"秀英炮台"作为吉利兆头。他还在梅花村公馆专建一个厅奉祀吕祖先师,朝夕祷拜以求护荫。1935年,他派其兄以述职为名,专程去南京见蒋介石,看蒋的相格气运;去奉化察看蒋介石祖坟的风水。陈维周回来后,就兴高采烈地对陈济棠说:"蒋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而且蒋的气运将终,明年肯定要垮台,一蹶不可复振,代之而兴者便是伯南。"回想起他兄的这番话,更认为这次反蒋是定胜无疑了。 . Y( r" G" B! v! n$ [# U9 S
  16日晚,他找余汉谋、张达缪培南、黄任寰、黄延桢等到梅花村公馆密商。首先,讲了他与白崇禧对抗日反蒋形势的共同看法,然后说:"我认为这是值得考虑去干的,请各位好好研究再作详谈,但要严守秘密,不宜外传。"此后两天,他分别找各高级将领征求意见。当时,有的表示赞成抗日反蒋,有的表示怀疑,有的说:"白崇禧虽然有小诸葛之称,但他为人不老实,要提防他,免得中了他的诡计。"26日,陈济棠又召集余汉谋、缪培南、张达、黄任寰、李汉魂等二十余名将领开会,重伸他的主张,并强调说;"抗日反蒋是我们一贯的主张,这是救国要道,舍此莫由。环顾国内只有我们可以担当这个重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在场的多数将领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默不作声,余汉谋却突然站起来,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余说:"关于党政方面,总司令很清楚,我现在只就军事方面提些意见,供参考。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居于绝对优势,又有平汉、粤汉、津浦、浙赣铁路和海上,可以迅速运兵南下,和他较量,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请总司令详加考虑。"陈济棠却说:"我已再三再四地考虑,认为时机的确成熟了。广西的李、白确实诚意合作,我看他们不会假;浙南的何键同意我军到衡阳,接近株洲后,亦一同出兵合攻武汉。我准备第一军或者加上第三军,由赣州向吉安,挺进南昌,很快就可将江西全省拿下来,我们的第二军和广西军队,再加何键的湘军,会攻武汉而占领之,当然不成问题。"接着他又召集各将领到燕圹军校宣誓,并由邓泽如"监誓"。宣誓前,他派人在军校礼堂上方安置一个皮制假人,上书"蒋介石"三字。宣誓时,陈亲自唱名,各将领逐一起立,宣读"余决心效忠党国,抗日反蒋,拥护陈总司令,以后如违誓言,必遭天谴。"读毕,即趋至假人之前,举起一把木剑,向"蒋介石"身上连刺三剑,以表示仇恨有决心。肖佛成就此事曾对人说:"陈伯南的荒唐落伍,愚不安愚,一至于此,如何能成大事。"27日,他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以激起全国反日情绪,争取舆论的同情。 : O5 ?2 j! l6 q5 O+ G. h- {) F
  6月1日,他指使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委他与李宗仁组织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并任他与李为正副总司令,公开揭起抗日反蒋旗帜。2日,西南两机关对南京发出冬电,呈请中央领导全国抗日,并通电全国,呼吁党政军民一致督促中枢领导抗日,同时发动两广国民党各级组织各民众团体通电响应。由于抗日口号深得人心,全国震动,不少人表示同情。4日,陈济棠与李宗仁以第一、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领 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要求明令派兵北上抗日收复失地。
$ k; K; t9 j* R8 n( F2 N  此时,陈济棠已将第一集团军扩编成五个军、十五个师,约二十万兵力,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扩编成四个军,约十万人。两-广的兵力共计约三十万人,飞机一百九十余架,江防舰艇数十艘。他命刘斐和白崇禧到东江、北江等粤桂边境地区,视察地形,拟定作战计划。确定对福建和贵州方面采取守势;对江西、湖南方面取攻势,粤军主力集中大庾、韶关地区,准备进攻江西;桂军主力集中在全州、桂林地区,准备进攻湖南。9日,其先遣部队进入湖南,分别占领了永州、郴州,欲一举下长沙而趋武汉。蒋介右二面电陈迅速撤兵,一面急调兵入湘,于10日抢先控制了衡阳。西南联军北上计划受阻。 5 y9 Q* s! C$ R1 m+ j6 Y. d: }
  6月下旬,蒋介石布置召开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请西南派员出席,以作缓兵之计,同时暗向西南调集军队。此时,被蒋派到广州活动的蒋伯诚,对分化和收买陈的部下也收到效果。7月4日,陈部军队余汉谋由广州到大庾,召集第一军将领商议,一面打电报给南京政府,向蒋介石报告请示,一面集中兵力准备向南雄、韶关推进,对陈济棠进行兵谏。6日,第二军副军长兼东区绥靖主任李汉魂挂印离职赴香港,翌日通电反陈。此时,西南两机关的肖佛成、陈融、刘庐隐、邓青阳杨熙绩和广东省主席林云陔、广州市长刘纪文等纷纷出逃,陈济棠借以发号施令的西南两机关随即解体。13日,陈济棠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免除本兼各职。14日,余汉谋在大庾宣誓就任蒋介石任命的第四路军总司令和广东绥靖主任,并发表通电,敦促陈济棠于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广东。同日,第二军军长张达也被蒋收买,声明服从"中央",并者手迎接余汉谋来广州上任。18日,空军司令黄光锐、参谋长陈桌林分乘三架飞机于香港机场降落,各种飞机七十二架先后飞到南昌机场投蒋。
9 H3 Z$ E: v  U% `) @  陈济棠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只得于18日电余汉谋以广东抬安相托,并发表告袍泽,告同胞书,声言下野。随即,他前往香港。至此,纷扰了五十多天的"两广事变"遂告结束,同时也结束了陈济棠对广东的割据局面。
" j& {6 I  y8 S8 n( D+ `  陈济棠到香港后,蒋介石派黄镇球去安慰他,说将来借重他的地方还多。此后陈即出洋考察。这年冬天,南京政府发起对蒋献机祝寿。陈济棠乘机把从前二百万元购买军火机器蛇定单和光洋一千元献给南京政府,对国家捐献之多,为下野军人之冠。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10-4 13:36
政治路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济棠由欧洲回国,任国民政府委员及最高国防委员和战略委员。1940年春更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1942年,又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x: O, S- a) y& J9 @  日本投降后,陈济棠奉命为两广宣慰使,由重庆回到广州。他一面使林翼中进行谋取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一席,一面和一些文武旧部,共同创办了珠海大学、海洋渔业公司和一个供失业的中上级旧部居住的新村,借此恢复势力,重掌广东政权。
9 v2 o+ X% n0 W; h  1949年4月,陈济棠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琼崖行政长官。就任后,他大力改善海南岛的落后状况,成立琼崖行政长官公署,内设军事交通、民政、教育、财政、实业、农林、卫生和秘书等处,并将琼崖十七个县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同时,他还以私人资财支援地方建设,企图以此岛作为国民政府反攻的基地。他命令各县市编练必要的保安部队,由区保安司令直接指挥,"进剿"中共领导的人民游击队。行政长官公署编练两个美械装备的陆军师。10月,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广东省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和陆军三个军,像潮水般向海南岛撤退。薛岳、余汉谋分任琼崖防御正副总司令,陈济棠则专管民政。此时,他见大权旁落,便把他的嫡系部队两个师调防榆林港,准备逃往台湾。 ; h3 O+ m& p" w& W* C7 P9 `4 E; p
  第二年4月,海南岛解放,陈济棠去了台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及总统府资政。他正欲在台设德明中学校,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不料于1954年11月3日在勘察校址时,突然患脑血管栓塞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陈济棠将军墓+ }. Y  F0 c+ e) U
编辑本段陈济棠题字  $ P. @2 H: w, h. R# i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政界名人陈济棠先生,世人只晓他是个行伍出身的将才,却很少知道他能写得一手好字。其实他从小酷爱书法。他主粤期间,办实业、察民情、勤政务,还时时不忘为茂名县(今高州市)的市政、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建设出力,先后建起了高州飞机场、德明中学、广南医院、南秀农业学院、南秀农场等。图为他在上世纪30年代为“高州民国日报”题的字。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