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新发现(姚本仁后裔重修彰德府三皇庙碑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南海北姚润祥    时间: 2025-3-20 18:14
标题: 新发现(姚本仁后裔重修彰德府三皇庙碑文)
[color=var(--weui-FG-HALF)]# g4 j: s8 Q, m

# J5 o& D8 I* O$ f% v  a# H7 }& W. [* u& N0 I
《重修三皇庙碑记》主要记述了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姚家族人的倡议下重修三皇庙一事。碑额阳刻“流芳百世”四个楷书大字。碑文为一厘米见方的小楷字,笔画纤细,字体娟秀,共计400字。碑文为:“粤稽羲皇为生民鼻祖,尝药辨性,以济民生,厥功伟矣!建庙崇祀,以报其功。无奈其庙颓坏久矣。郡城鼓楼石道东三皇庙,配以明医赵府良医所也。余先人悬壶其侧,历有年所。惟乾隆庚辰曾经补修,匾额可识。迨道光庚寅地震,墙宇倾圮,从速修理。余堂祖讳法义,要诸子侄共捐资财,以为修葺。当时工竣,未经勒石。迄今四十余年,风雨剥蚀。金碧为之凋谢,石阶亦见隙裂,是又不可不急为营修也。余堂叔讳崇熙,触目惊心,感古皇之德,念先世之遗,睹其残缺不忍也。于是商同本支,公捐制钱若干。居积二年,得金若干。鸠工庀材,急为修理。行见残者修,缺者补,庙貌辉煌,阶壁严整。洵有以报古皇之功,继先人之志,而示后昆无穷也。余掇其本末,爰载其事以记之。”落款为:“安阳县业儒姚景钟撰文。安阳县廪生郑琴溪书丹。总理:武生姚凤池、武生姚崇熙。监工:姚景儒、姚景尧、姚景福、姚景江、姚权清、姚景濂、姚北都等。共捐资纹银九十五两。大清同治十三年七月重修。光绪三年五月勒石。石工徐日先刻。”碑文意思为:查考羲皇(三皇之一的伏羲)为百姓鼻祖,尝百药,辨药性,救济民生,他的功劳真伟大啊!百姓修建庙宇,崇敬祭祀,以此报答其丰功。无奈其庙颓坏已经很久了。郡城(邺郡是安阳的代称。郡城即指安阳城)鼓楼石阶通道东边有座三皇庙,配殿就是明代赵王府的良医所。我的先人在这里从医治病已经很有些年头了。该庙曾经于乾隆庚辰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行过补修,从匾额上的记载就能看出来。到道光庚寅年(道光十年,1830年),发生了地震,三皇庙房屋墙壁毁坏倒塌,我们很快就进行了修葺。我的堂爷爷名叫姚法义,他让各位子侄捐款修葺。当时工程竣工后,没有刻碑记载。那次重修到今天已经过去四十余年了,历经风雨剥蚀,金碧辉煌的庙貌为之凋谢,石阶也已出现隙裂,又到了不得不赶紧修缮的地步。我的堂叔姚崇熙,看到此般衰落景象,内心震惊。他感怀古代三皇的恩德,感念姚家先世的遗风,目睹庙貌的残缺,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他同族人协商,共同捐献出一些资金。积蓄二年后,又得到更多资金。大家召集工匠,置备材料,赶紧进行修缮,很快就使三皇庙呈现出庙貌辉煌、阶壁严整的景象。此举实在是报答古代三皇的功劳,继承姚家先人的大志,而贻示子孙后代无穷无尽啊!我搜集整理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把此事记录了下来。落款意思为:安阳县学儒生(俗称秀才)姚景钟撰写碑文。安阳县学廪生(可每月领取生活补贴的高等秀才)郑琴溪书写碑文。总理(工程负责人)为武生(俗称武秀才)姚凤池、武生姚崇熙。监工为姚景儒、姚景尧、姚景福、姚景江、姚权清、姚景濂、姚北都等。共捐资纹银九十五两。大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年,1874年)七月重修。光绪三年(丁丑年,1877年)五月勒石。石工徐日先刻。
8 _+ t* `- Y) o  c2 h《重修三皇庙碑记》原立于安阳城西华门街路北三皇庙中。今县前街与西华门街交汇处的戏曲长廊小广场,就是三皇庙旧址。庙中供奉的是伏羲、燧人、神农三位华夏人文始祖。关于三皇之说,也有说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庙东侧即明代彰德赵王府。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分封至河南彰德府。因为封地彰德古属赵国,所以封号赵王。其府邸称为赵府,安阳百姓俗称为赵王府。自赵简王朱高燧起,赵王府又历惠王、悼王、靖王、庄王、康王、恭王、安王、穆王等11世13王。其中9王实际在位,4王为追封。赵王府共历240年,其中在安阳开府218年。大士阁是当年赵王府最北端的一座高大建筑,供奉的是大士观音。明朝灭亡后,赵王府改建为关帝庙,这里被称作高阁寺。安阳有不少街道、村庄都跟明代彰德赵王府有关。比如马号街,就是当年赵王府喂马的马号所在地;比如西华门街,就是当年赵王府的西华门所在地。赵府良医所,是专为赵王府的人看病的医院,就设在三皇庙配殿里。姚家先祖姚本仁担任过赵府良医所医正(院长)。所以碑文中说:“郡城鼓楼石道东三皇庙,配以明医赵府良医所也。余先人悬壶其侧,历有年所。”4 ]& z) ~9 D+ v
姚家先人姚本仁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医,也是姚家膏药创始人。姚本仁原籍江西南昌府南城县,早年远游行医,医术渐精。明朝崇祯七年,姚本仁被河南彰德赵王府聘为良医所医正。清朝顺治三年进京,被太医院聘为御医。顺治五年,因年迈而辞职,归居河南彰德府城。88岁时,姚本仁寿终正寝,葬于府西40里姬家屯村。姚本仁医术高明,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人送美名“姚神仙”。“万应膏”是姚家独创膏药,以能应除万疾、疗效神奇而得名。主要原料有麝香、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木瓜等20多种名贵药材,基质选用狗皮。狗皮是热性,将膏药敷在狗皮上更能发挥药效,人称“姚家狗皮膏药”。姚本仁一生悬壶济世,活人无数,享有盛誉。在清朝乾隆五十二年版《彰德府志》卷十八《人物志·技艺》中,可见姚本仁的简介:“姚本仁,字恒中,江西南城人。精医术,游京师。崇祯七年,授赵府医正。顺治三年,赐官太医院。五年,请假归。老于邺,卒年八十八。精制万应膏,名布海内。子孙世守其方弗绝,有奇验云。”鼓楼后东头大槐树院,是姚家长门宗黄堂所在地,即当年姚本仁及其后裔居所。姚家膏药铺门额上曾悬大匾“太医正传”。姚家膏药以大槐树院姚家长门宗黄堂为其正庄,族人按股在宗黄堂膏药铺轮流经营。因为三皇庙被医药行当奉为祖庙,再加上姚家先人姚本仁在此悬壶济世多年,所以姚氏家族视其为家庙。在姚家人的管护下,历代崇祀,多次修缮,香火不断。到同治十三年,三皇庙历经风雨,又该修缮。此次在姚崇熙的带领下,姚家族人共募集修缮纹银95两,庙貌重现辉煌。武生姚凤池、武生姚崇熙担任工程负责人。姚景儒、姚景尧、姚景福、姚景江、姚权清、姚景濂、姚北都等担任监工。三年后,即光绪三年五月,由秀才姚景钟撰写碑文,立下这块《重修三皇庙碑记》。修庙立碑的目的,即如碑文末尾所言“洵有以报古皇之功,继先人之志,而示后昆无穷也。”在三皇庙被改建为同乐大戏院后,姚家后人将这块大碑运回姚家大院,镶嵌到房屋墙内进行保护。前两年,当时满院残垣断壁,石碑正面朝里镶嵌在墙内,无缘看到碑文,前些日子,镶嵌石碑的老屋坍塌,石碑显露出来该碑被文保工作者运到彰德府城隍庙保存。这块《重修三皇庙碑记》在尘封百年之后终于重见天日。
已无更

7 @' J2 I( u( O5 |9 ?9 H' B9 r: E# n" |9 {: m( Z) ~  Z- T

! z3 B1 O, N' ~1 f1 {" Y, {) R( D, _  d% e
9 i7 A, j  l2 p, t/ v6 A! r, `* o5 s

" v4 r1 |  D/ ~1 t
- U+ q* |2 U9 x! k$ S2 w4 K4 H! L8 d4 z, x' p( X. @

& ^  d6 p' l8 j% p& D$ }- `. \3 W/ w( [$ k8 S
: {6 |  U# Q( h5 K& ~' m

& ~! P/ x/ _: Z3 t9 P
8 g) q& `- W* ]1 Q
/ ^- T4 _, S8 n* o! k
, u* @7 i: C) V$ x; J
4 k# [  r, z/ T- k" U+ {, v8 A9 j7 G3 l: @$ x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5-3-21 19:20
有碑文的图片么
+ k5 Y* A/ t3 M. O- l; b
作者: 天南海北姚润祥    时间: 2025-3-21 19:34
有的,有时间我去庙里拍个照.文章里提到的几位先人,我家族谱里面都有记载。2 A) H) U4 Z& [9 B# s3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