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甘肃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栋 [打印本页] 作者: 姚月圆 时间: 2012-10-11 14:07 标题: 甘肃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栋 通渭籍科学家、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的姚檀栋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院士,他是这次甘肃惟一当选的院士,是继2006年6月通渭籍科学家杨子恒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后,从定西市走出的又一科学骄子 ,结束了定西籍人士中没有“两院”院士的历史。 , V$ }, n0 P \% Z2 r4 v
姚檀栋 2007年入选中科院院士 6 _9 S$ x. f# q' s
姚檀栋,男研究员。中共党员,1954年7月26日出生于甘肃通渭第三铺乡尚家屲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的少年求学之路十分艰苦。1978年他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8。1978年9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86年8月获得中科院地理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学位,曾分别到美国爱达荷大学、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实验室、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法国原子能中心气候与环境研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等研究工作,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职务,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 i# F. |% M. a g$ f ) O8 o# p& L3 h 1982.1, 兰州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5 `5 c# y) r* F ( U( l o$ ~" p+ K- ?1 D4 H3 r. h; X1 u& Y; H* r9 u( M
1982.1-1983.2,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 " L% e5 B! n, C; ~8 C* s$ O* M) z) I" ]; W6 T, [& `
7 S" l* z# @* s# ?. w0 i$ x8 }5 b 1983.3开始, 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攻读博士学位; 3 V! N% } q4 w |4 y `: D {* s d4 ]8 F
0 d/ y6 d) f' F% O2 J
1984.7-1984.23, 赴美国参加Ohio大学主办的"极地与高山冰川学夏季研究"培训班;- M+ W' |% X2 y: S
6 y% u. \5 l% B( W. b
! m0 m( s$ x+ Q/ V9 A2 O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博士学位;9 C4 u2 |, V& s0 P+ C* {% x7 g
" B9 |: ^& h; |+ ~' x1 r
! B) {6 ]! Z3 b9 l3 E 1987年-1988.5, 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冰川与环境一球物理所博士后;7 c" P+ P" ]! y: z% |7 n7 [5 v
7 h3 j0 k# L, _ K
. c# W/ i8 _) `1 d; y 1988.6-1989.1,美国Ohio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学习与工作;9 }, Z* ~- S! M; h
$ j0 q0 z/ J" J, O
% m3 w! ~! Q0 e 1990.4-现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工作(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6 n: Y* m" e7 e, k( B4 X% S
$ d9 f8 R2 @) W( o! u 9 [' `# W% @7 o 1995.6-1999.6,冰川冻土所副所长(正局级); ' I- { v. A* A$ n9 j9 {* P' L8 ?. M
; B$ X* y5 K; e7 v! A% K 1999.6---2001.11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 I. f/ ?: X) N3 r9 `9 W; i2 a9 S* w: g v# S: T7 q# q$ ~2 Q
9 n- ^ Y; {, J6 `5 L! A1 Z& Z
2001.11---2003.6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1986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7年初赴法国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后又赴美国继续学习,1989年回国。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以来,曾先后8次被特邀在瑞士、日本、尼泊尔、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1991年,获国务院学委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至1995年,曾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1995年获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还获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冰川冻土基础理论奖"。1998年获"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奖"。 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现为全国人大代表。6 S% V$ U. Z" M$ i
: }' S! x; M v" ?2 I1 m0 k 姚檀栋同志注重将研究成果系统化、理论化。前后发表论著260多篇(册)。经SCI检索,41篇被收录,并被SCI刊物发表的文章引用310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用80次),被CSCD刊物发表的文章被引用354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用200多次)。2000年科学引文数据库结果(由《〈科学时报〉》发表),文章CSCD引用率全国排名第6,地学排名第2。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并获有国家发明专利。 1 Y2 _5 ^, [) g% h; T
# B5 D& p& g( Y& q, b% c
姚檀栋同志先后获得: ) q7 L( p" S0 w. e/ ? A ) I7 ]1 R Y; T/ h5 i 卡罗琳娜冰芯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科院自然科三等学奖),6 n |- l; {- w4 Q+ u O/ i1 N
9 n5 x7 S$ e! Z H3 K* P2 Z( z/ {7 Q9 U& l
国际横穿南极考察冰川学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0 E0 Z# O6 Y, @" |% M! [9 V: o! H- Q$ s, h$ r
! \4 `. @5 O3 ]+ b! m. u+ x" F% r
国际横穿南极考察冰川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h" f9 { d+ P y' V% H
9 o0 }9 K0 \& O
2 Z/ x9 p0 u# A) O 高亚州浅冰芯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f f: |! C. j2 v
6 C, u# s, {. y& T9 B5 l1 z: f% n# B( A+ ^9 N6 }
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 J' }- V8 c. O3 t) U1 K / H1 D6 b" y7 o" a L 7 d% h4 ?+ ?/ `: ~4 g' r 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a' x' N' m1 o
, P% Q# \0 a# u- G, S
`9 E0 C, }9 \# a1 h% [
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冰川冻土基础理论奖”, 2 u) D" G# j1 _1 G% x% r: g8 X% S1 o$ C1 W
, s" ?6 Z9 _' R8 Z7 S “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奖”,# R) W" }3 N9 r3 Z
8 D0 l- }2 ^$ A5 ^; T! |+ n0 w8 I9 T0 N' B0 H* s4 w+ j& F8 b& _
“甘肃省优秀专家”,9 ^( k9 y+ a$ t: v+ b! f3 |
4 r& C) `9 V( ^0 x1 \; V/ J
4 x4 n7 q$ ^4 c8 F3 A
“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 y- b' A* `* M( D& X& @- Z7 w. D! G0 n 9 \0 ]# R6 S9 _) i' d* _- D# a ) J: F/ `9 E- F' e7 x8 u 2002年获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 4 `4 b" {, M) s$ p , O" A; h. H; c; Q0 o, T6 k. h, `$ s% b6 @
2002年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 , l: ~- h) r5 A- O, G- x0 M( ~, h" z. p [" g. A, ]) ^: F
L3 V P3 Q2 r$ F
2004年获“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称号, $ g' N3 q9 C& |% \ v: Q1 b6 o+ i# C1 ~; \8 `* l: Y4 }& |* H6 j! p% t
200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 c; U9 |: o7 n5 {1 F9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