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答姚闻闻“僧坦”之问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1 18:51
标题:
答姚闻闻“僧坦”之问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3 09:54 编辑
) z4 y/ E. z4 @. M7 i1 T
, y* y# g2 L/ w5 g4 F
姚闻闻
问:为什么姚思廉自著的《陈书》为“僧坦”呢?
( ~" j9 \1 P3 ]0 a- w
发表于 2012-10-19 04:59
( z I' G' w+ @0 B; J
4 C' {# \$ ?! o+ X" O8 `4 h2 e2 x- [
“为什么姚思廉自著的《陈书》为“僧坦”呢?”
2 S' n$ T% ?2 @ {$ b! ~
答:
% s; @% o9 e% e8 T
这个提法应换一种问法:为什么《
百衲本二十四史 陈书》
姚察传中是“僧坦”呢?
4 t! e$ }# m8 x! z N/ i: U6 [
因为我们今天已不可能读到
姚思廉真迹的《陈书》,只能读到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版本的《
陈书》,
《
百衲本二十四史 陈书》是其中之一。据
中华书局《周书》编辑部
出版说明,二十四史周书陈书有七种版本,他们根据这些版本,将
“僧坦”校正为“僧垣”。
) z/ t* v3 \4 h |' q% B. G7 y% P+ ~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详见(或参见):
|% W" k2 C2 x: X6 y: N/ V4 N
1、
姚僧垣
子最
中华书局
周书 卷四七 列传第三十九 艺术 八三七~八五二,特别是八五二页的
注[三]。
2 d* |& g* s% w. H4 _
2、
中华书局《周书》编辑部《
出版说明》。
- ^1 a' W, K* s) ?
正因此,我说姚高琳先生应考证。
& i! Y1 U% B% Q
3 n! n( { e: i8 r2 O- r: q- Y
1 Q, p" w6 [5 G$ m: C) z2 R
(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3 10:11
昨天又在中大图书馆呆了一天,顺便仔细阅读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发行的《周书》的《出版说明》和姚僧垣传校勘记注[三],现录有关文字供你和姚高霖先生参考:
6 }* x( R0 d$ U( D- Y0 c
周书,全书上中下3册,唐 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11月
1 p9 H$ Y# L' G7 D) W+ @
+ T. o" J5 a# {1 I4 j
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发行的《周书》或《二十五史 周书》,主要采用了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版(底本)。中华书局认为:
7 E/ b" a( |8 E
“过去闻名于世的百衲本《二十四史》,虽然多数依据宋元善本影印,但也有讹衍脱,或残破模糊,往往参校殿本描改,在校勘过程中,基本上都用殿本进行互校,而且殿本《周书》,因为错字比较少,还被选作底本。所以学术界一些人认为重印殿本还是有意义的。”
* ^9 Y+ V8 e- Y% f6 Q( X' ~- c+ ~
9 Z" n3 e6 h& ? C1 n$ t; { Z- {
校勘记
( Q8 b4 A5 g$ Z0 L7 n
[三]僧垣 张森楷云:“陈书姚察传 卷二十七,‘垣’作‘坦’。”按南史卷五九姚察传及册府宋本卷八五九都作‘坦’,明本册府作‘垣’。但册府宋本卷七九六也作‘垣’。
9 o, Y" a3 N6 {& @% z, G1 D
n: o5 r, z" A) V9 u. g/ e4 l9 r8 h2 D
以上中华书局《周书》姚僧垣子最传校勘记注[三],透露了许多信息,例如:宋明的版本就已有‘垣’与‘坦’了;同一册府宋本,同时有‘垣’与‘坦’了;中华书局不是随意将‘坦’校为‘垣’的。
9 J8 Q8 E" J( |) E
: v" N I8 I, m
; ~9 k1 z7 s0 ^# C" @# A
5 [. g% O, V- z8 }
(2)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0-23 10:18
湖北姚高霖先生发表《说说姚僧坦与姚僧垣》后,我便做了回应:全文发布在萍乡会议发表过的《是姚僧垣,不是姚僧坦》,并发表《是姚僧垣还是姚僧坦》;后者公布了一系列《是姚僧垣,不是姚僧坦》发表后的新资料供姚高霖先生和广大读者参考。
1 b+ ~8 _/ v) ?) C# q0 V
4 f: k) M; P2 o3 f4 z
) f) V/ B4 E. O3 k+ I
(3-完)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