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8 O4 h; f8 R8 F9 u/ ?* _& N 这两个原则,是根据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定的。小平同志曾解释: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他们的军衔可以低一些,职务可以高一点。 1 i* w: b I* c; z, X0 R6 l# Z5 ~! L2 a& ^" G, ]$ a) _3 I
军衔制条例的编制和起草非常复杂,远不是“几等几级”所能概括的。因此,从办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衔,准备工作进行了整整5年。 2 p, x+ ~4 b: t2 @% C8 H* W0 q# s . X$ c* i* m3 ]7 X. S" z 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 e+ Q7 B; g' T& S, a+ u8 Z" s
! k8 O7 y" Z1 g9 X 记:当时,县以上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在军队中都有任职,他们不授衔。这是怎么定下来的? 6 \/ l( M) J7 J ; n- l' N2 ~- \) t. L0 B7 { 贾:兼任军职的地方干部授不授军衔,是军衔条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那时有一位职务很高的同志向军委提出,兼军职的地方干部也要授衔。当时,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政委。如果要授衔,省委书记应该授少将、中将,地委书记授大校,县委书记授上校。虽然兼任军职,但他们是以地方工作为主。你在这个地方给担任政委的他授了衔,他调到另一个地方的部门工作,不担任政委了,他也戴上军衔,这怎么行呢?2 @) F# N2 z' C: I, t
^- w6 e0 N+ z+ e9 Y' y4 G8 Q* c; A 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c4 H" j# C4 ]: h! ]9 d" }( t5 N
) a# }6 N9 I$ X# ]$ A% i
贾: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召集会议。会上,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一律不穿军装。可以不担任政委,只担任军队的党委第一书记,负责解决协调当地党政军方面的工作问题。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 O5 g5 R: c2 |2 ]+ C7 C" v) x
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军广泛调研 6 z+ J7 e; y: f! @- t9 s! S& _* {$ _. h: ]
记:您在“军衔办”这段时间,一定很忙吧?. i R2 b* H% c+ D
. L g* V6 ^! h, Z% w% i ~+ z
贾:首先是调研。在“军衔办”工作的日子里,我们办公室的同志们跑遍了各大军区、省军区、野战军。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军广泛调研,听取并在《条例》中吸收了部队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 b7 P+ v7 n. X
2 f. N- R3 B" v* ? 因为现在的干部和过去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和平时期成长的,在设置和授予军衔时,怎样更公正合理?必须去听听大家的意见。部队各有各的意见,总部里、机关里的意见也不一样。哪些人哪一级的军官授哪级军衔?“军衔办”认真研究了官兵们提出的各种意见,才定下来。% f1 t; `3 B$ l) _9 K' O9 ~1 d
% h3 _2 W& j M9 w0 @6 ~% ^ 比如:军队医院的护士授不授衔,就有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赞成授,认为护士属于军队组织的成员,是后勤工作者。但也有同志提出,护士的衔怎么定呢,是不是改成文职更好?护士们自己也有两种意见,有的赞成授衔,有的赞成文职。/ I4 B+ p9 L5 H; f. c' g3 R6 v
7 b/ _+ q' r2 T5 O 最后,听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护士授文职。授文职按技术级拿薪酬对护士较好,这样做可以保留技术骨干。如果按军衔设置,很多护士刚刚成熟就要转业。 ) S/ X. d9 u8 w8 _4 n # y# g, v" R& o$ A) } 记:您在“军衔办”工作达5年之久,最后因年龄关系没能获得新的军衔。这事您是怎么看的呢? ; O2 M& f+ w2 u9 Y; O f( o& G% j* L. T* `9 q7 z 贾: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予尉官军衔40。5万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将官军衔1452人。- x' B& I5 p) y: b' H, F
/ w0 X* F, g3 u$ \" y1 _% a% q! d
我和其他老同志一样,真诚地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感到高兴,为获衔的同志感到高兴。+ }; N9 C$ R, x3 a1 |*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