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历时5年搜集资料花甲老人出版30多万字《姚家桥》 [打印本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26
标题: 历时5年搜集资料花甲老人出版30多万字《姚家桥》
《姚家桥》
. c- z* C0 x5 M. W0 }

       年过六旬,初中毕业,花5年时间,游历多省,行程万里,搜集了大量资料,最近出版了30多万字的文史书籍《姚家桥》。他就是镇江新区姚桥镇人姚剑华。唐金波在题为《一个人的执著》序中说,“如果不读姚家桥,我自以为对古镇对姚氏家族十分了解。读了《姚家桥》,我才顿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的深邃精辟,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姚家桥街巷中行色匆匆的过客……历史在书中复活、璀璨的古镇文化在书中熠熠生辉。这是我读《姚家桥》的收获,也是《姚家桥》价值所在吧!”
; r. w1 c4 {) ?. i5 r残存家谱带来契机

      2000年,姚剑华提前退休,当时他只有55岁,退休后没有什么事,就到处走走。他发现很多地方都在修家谱、造祠堂、恢复历史遗存。他想到,家乡姚家桥(注:即姚桥)有600年历史,有没有办法让这段历史重现呢?虽然有了这种想法,但姚剑华却无从下手,因为他手上掌握的信息几乎空白。
$ `- x5 U' N4 c( l转机终于来了。2006年,姚剑华祖传的老屋漏水,准备翻修。当他爬上阁楼时,看到靠墙边摆了几只米缸,缸下垫的木板已经腐烂。当他挪开米缸惊奇地发现,米缸下面有一摞纸,其中有一张民国时期的“汉奸报”《平报》,还有一份祖父当年用小楷抄写的家谱残存的谱头。谱头显示,姚桥姚氏为唐朝三朝丞相姚崇的后裔。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特别是在玄宗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有了对家世的初步了解,姚剑华便开始搜寻有关历史资料。. g4 ~; [: A) U2 ?( B2 W. \- q
      几年来,他搜集的资料、文物达100多件,主要为姚氏宗族在各朝的契约,从中可以看出姚氏的兴衰和生活轨迹。

历尽艰辛寻找资料3 `0 U, d" T! L5 n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为姚桥人的《金山》杂志原主编唐金波回到姚桥看到了这些资料,觉得很好,鼓励他写成文字材料,姚剑华便有了出书的想法。3 K% G5 t+ ]4 b+ j) U/ E& n
  祖父留下的谱头只是说明了姚家桥姚氏的来源,中间却断了线索。为了将谱系搞清楚,他开始了寻祖之旅。几年来,他先后到安徽、陕西、河南、浙江和山东,遍寻当地姚姓居住地,希望能从中得到线索。最后,姚剑华将目光集中到安徽,四次前往安徽黄山一带寻找,最后一次才在安徽休宁县找到镇江姚氏的祖垄之地。
2 C0 g  h! @8 _% m' A3 C# h- \$ \% x5 X  2006年4月,姚剑华去休宁时,县志办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兰亭镇内儒村有姚姓居民,姚剑华决定前往寻找。第二天,他租车时,司机说路太远,也不好走,不想去,在姚剑华的央求下,司机才同意前往。皖南的四月多雨,在路中,他们遇到几处滑坡,司机不肯过去,表示不收他的钱也要带他回去。但姚剑华执意前往,下车搬走石头。“车又向前行驶,路越发不好走了,小车如在浪里似的颠簸着,车厢的猛烈晃动压迫得底盘咯吱作响,司机拧着眉毛,紧扣着方向盘勉强驱车向前。”在快到内儒村外的大山时,突然从山上滚落了一块桌面大的大石头,本来还不算惊险,可大石头在砸断一棵大树后改变了方向,在他们车前两三米远处滚过,掉下悬崖。两人大惊失色,这次司机无论说什么也不愿意前进了,也劝姚剑华回去。考虑再三,姚剑华选择步行前往。等姚剑华找到内儒村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遗憾的是这次历险并没有能为他找到线索。2008年,姚剑华再赴休宁,最终在休宁小贺村找到资料证实了姚家桥“润东姚氏”与休宁“小贺姚氏”同出一宗。

《姚家桥》说尽姚桥事
# G2 ~  Z7 J6 p/ I1 U
      2009年,姚剑华准备动笔了。由于在家干扰多,且不便查阅资料,他搬到了镇江市区,在黑桥租了一个小套房,一住就是两年多。房子在一楼,地势很低,阴暗潮湿,白天都要开着灯,下雨天还要忙着拦水。而且他身体也不好,一到下雨天就头疼欲裂,右手抖个不停,连字都写不了。环境的恶劣、身体的不适,外加上资料缺乏,这让文化程度偏低的姚剑华,一度陷入写作停顿状态,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在唐金波等人的鼓励下,他最终挺了过来。
  U3 L! p6 ~& t0 K; B3 [      翻开《姚家桥》,笔者看到,书中有姚姓渊源的阐述,有姚氏各祖先的传略,有祭祖大典的礼制记载,也有数百年来姚桥当地的传说故事,当然,还有姚氏家族详细的谱系图。应该说,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史志,但它却用各种丰富的文体,把古镇姚桥的历史、故事“一网打尽”,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姚桥的历史和姚姓发源,还让我们领略了姚桥各种美丽的传说,更展示了可贵的实物史料。                   陶春 赵竹生


5 @8 ^5 s8 Y; {# N; h

                                                                                                   稿源来自《京江晚报》9月23日 B14 版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2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32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3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3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3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44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4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4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4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4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4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51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52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5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5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5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7:5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01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2-12-27 18:02 编辑 7 T9 k& e- s+ ?( H$ U+ }2 a
  a( V% a: `6 W% l! Z' ?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04
《姚家桥》说尽姚桥事

2 |1 Q$ q( a" K/ ?7 S) h; f8 C- S  2009年,姚剑华准备动笔了。由于在家干扰多,且不便查阅资料,他搬到了镇江市区,在黑桥租了一个小套房,一住就是两年多。房子在一楼,地势很低,阴暗潮湿,白天都要开着灯,下雨天还要忙着拦水。而且他身体也不好,一到下雨天就头疼欲裂,右手抖个不停,连字都写不了。环境的恶劣、身体的不适,外加上资料缺乏,这让文化程度偏低的姚剑华,一度陷入写作停顿状态,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在唐金波等人的鼓励下,他最终挺了过来。
2 k2 Y7 g+ b! u0 O; x# t& J  翻开《姚家桥》,记者看到,书中有姚姓渊源的阐述,有姚氏各祖先的传略,有祭祖大典的礼制记载,也有数百年来姚桥当地的传说故事,当然,还有姚氏家族详细的谱系图。应该说,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史志,但它却用各种丰富的文体,把古镇姚桥的历史、故事“一网打尽”,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姚桥的历史和姚姓发源,还让我们领略了姚桥各种美丽的传说,更展示了可贵的实物史料。

6 ^3 s0 _, e' B- f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05
( D" k$ G0 ~  j1 `* }  W' O
2000年,姚剑华提前退休,当时他只有55岁,退休后没有什么事,就到处走走。他发现很多地方都在修家谱、造祠堂、恢复历史遗存。他想到,家乡姚家桥(注:即姚桥)有600年历史,有没有办法让这段历史重现呢?虽然有了这种想法,但姚剑华却无从下手,因为他手上掌握的信息几乎空白。) ^& c0 _  _4 C' y) N) X1 f
  转机终于来了。2006年,姚剑华祖传的老屋漏水,准备翻修。当他爬上阁楼时,看到靠墙边摆了几只米缸,缸下垫的木板已经腐烂。当他挪开米缸惊奇地发现,米缸下面有一摞纸,其中有一张民国时期的“汉奸报”《平报》,还有一份祖父当年用小楷抄写的家谱残存的谱头。谱头显示,姚桥姚氏为唐朝三朝丞相姚崇的后裔。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特别是在玄宗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有了对家世的初步了解,姚剑华便开始搜寻有关历史资料。; F6 W* [: m/ c* V/ @& A
  几年来,他搜集的资料、文物达100多件,主要为姚氏宗族在各朝的契约,从中可以看出姚氏的兴衰和生活轨迹。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07

0 G3 q9 `, [2 j年过六旬,初中毕业,花5年时间,游历多省,行程万里,搜集了大量资料,最近出版了30多万字的文史书籍《姚家桥》。他就是镇江新区姚桥镇人姚剑华。唐金波在题为《一个人的执著》序中说,“如果不读姚家桥,我自以为对古镇对姚氏家族十分了解。读了《姚家桥》,我才顿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的深邃精辟,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姚家桥街巷中行色匆匆的过客……历史在书中复活、璀璨的古镇文化在书中熠熠生辉。这是我读《姚家桥》的收获,也是《姚家桥》价值所在吧!”- M& [4 g9 I) A& @9 C' Y
  文/图 陶春 赵竹生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08
历尽艰辛寻找资料

; ]8 f0 b- D8 V3 e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为姚桥人的《金山》杂志原主编唐金波回到姚桥看到了这些资料,觉得很好,鼓励他写成文字材料,姚剑华便有了出书的想法。
; j$ p% G0 A9 J( l  祖父留下的谱头只是说明了姚家桥姚氏的来源,中间却断了线索。为了将谱系搞清楚,他开始了寻祖之旅。几年来,他先后到安徽、陕西、河南、浙江和山东,遍寻当地姚姓居住地,希望能从中得到线索。最后,姚剑华将目光集中到安徽,四次前往安徽黄山一带寻找,最后一次才在安徽休宁县找到镇江姚氏的祖垄之地。/ [; B! K7 f, Y$ ~& v( G& w& ^
  2006年4月,姚剑华去休宁时,县志办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兰亭镇内儒村有姚姓居民,姚剑华决定前往寻找。第二天,他租车时,司机说路太远,也不好走,不想去,在姚剑华的央求下,司机才同意前往。皖南的四月多雨,在路中,他们遇到几处滑坡,司机不肯过去,表示不收他的钱也要带他回去。但姚剑华执意前往,下车搬走石头。“车又向前行驶,路越发不好走了,小车如在浪里似的颠簸着,车厢的猛烈晃动压迫得底盘咯吱作响,司机拧着眉毛,紧扣着方向盘勉强驱车向前。”在快到内儒村外的大山时,突然从山上滚落了一块桌面大的大石头,本来还不算惊险,可大石头在砸断一棵大树后改变了方向,在他们车前两三米远处滚过,掉下悬崖。两人大惊失色,这次司机无论说什么也不愿意前进了,也劝姚剑华回去。考虑再三,姚剑华选择步行前往。等姚剑华找到内儒村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遗憾的是这次历险并没有能为他找到线索。2008年,姚剑华再赴休宁,最终在休宁小贺村找到资料证实了姚家桥“润东姚氏”与休宁“小贺姚氏”同出一宗。
3 u! n5 j$ d2 P0 z7 C# m$ k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11
唐金波:一个人的执著(2012-01-07 23:03:39) 转载
( x# d+ ~) f+ m3 s* Q
9 ^4 z% F$ a, {( Z& V  [5 Y
标签: 杂谈

: N6 `  B5 b: N. \" X# b2 T# P. ~
  B) D' W3 G/ ^4 T------序《姚家桥》
0 F" r& M2 p+ B3 `几乎是一口气,阅读了姚剑华编著的《姚家桥》这部书稿,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4 Y" H6 \. F8 N& L真的难以置信,这厚厚几十万字的书稿,竟出自姚剑华之手。
* O& @8 I; g" Z- w! b9 H% Q关于姚剑华写书的想法,早在七八年前我就听说过。& t3 L( C' M& u4 f' ]
有着600余年历史记载的姚家桥,是镇江东乡一座古镇,因其地处丹徒、丹阳、扬中三县交汇处,也是一座交通、商贸重镇。瑞山脚下的西英唐村是我的故乡,我父亲曾在长江北岸古渡瓜洲学徒,1948年底返乡后就到姚家桥开了间杂货铺谋生。我的童年随祖母在故乡度过,8岁那年回到父母身边上小学读初中,姚家桥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父母终老之地。姚剑华是小学时低我一届的校友,他是在儒里中学读的初中,后来参军入伍。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在镇江日报负责专刊副刊工作时,还曾以《当风暴袭来时》、《风暴过后是晴天》为题,分别采访报道过他创办福利厂造福乡井、担任镇建管站长开拓工作的事迹。. m7 I- L( }! Q8 \. v/ [) A' r
那年清明时节,我回姚家桥扫墓,碰到姚剑华便邀他到老宅品茗。
4 j$ @7 J, D# ~- n; d, R. b1 `; Z叙谈间,免不了回忆熟人往事,古镇兴衰。剑华感慨今人终日忙碌于生计或发财,至于姚氏祖宗、姚家桥来历、古镇的璀璨文化......皆若东江边的沙滩般,被时光之潮流渐次浸隐卷没,鲜有人知。他说,不信你站在街头,问问如我等年岁者,看看有几位还能报得出其祖辈姓名来;你再随便找几位姚氏族人,看看有谁能说出姚家桥的始祖来自何方!他认为这是遗憾更是悲哀,表示退休后要写本有关的书来。. }/ U2 x. a. m' i: }
本以为只是饭余茶后说说而已,没料到剑华却是认真的。7 c' L0 P* d/ ^5 N3 V, n- J0 S8 a& C
他循着几页姚氏残谱所提供的茎脉,开始着手资料准备、信息收集。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以迁润东始祖仁二公为航标,向上追溯姚崇后裔的履痕,向下搜寻族人的足迹,安徽、江西、陕西、北京等地无不留下他的踪影。两上陕西,三探小贺,历经艰难,矢志不渝。好几万元的费用,都是他省衣节食,从全家依赖生存的每月千余元工资中硬挤出来的。
, C( w+ [" `8 \2007年底,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姚家桥》也进入写作阶段。
" h2 B* O6 C* u" ?' r& s四世同堂,家务自然繁琐,妻子身体孱弱,除了年幼的孙儿需人看护外,年高八旬老年痴呆的父亲时常走失,还要他顶风雨踏霜雪四乡找寻......只有深夜,等全家人都睡了,姚剑华才能坐在灯下,铺开稿纸提笔,创作进程十分缓慢。
% w1 g. M' C( F. K" v" l! r2008年夏天,姚剑华的父亲去世。忙完父亲后事,他将家务重担朝妻子姚庆福肩上一撂,自己在镇江金山脚下寻得朋友的一间旧屋,独自一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潜心沉入创作之中。还是“文革”期间在部队制止武斗中,从屋顶坠落留下的后遗症,令他长年失眠,以致时常头痛欲裂,有时通宵达旦也仅能写下千余字而已,毫无例外地曾生出过气绥。是姚氏祖宗披荆斩棘、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开创精神支撑着他,真个是呕心吐胆。. A) B2 A" a) {" Q
其间,河流改道、街巷变迁、古宅荒废,有文物价值的砖雕石刻门楣窗棂不断流失,为了留存历史记忆,他掏钱请镇上照相馆的师傅拍摄了大量珍贵资料图片;为了再现姚家桥昔日风貌,他用真诚打动了江苏大学美术系的学子,义务绘制了古镇示意图;老报人、资深编辑徐舒先生被其执著感动,热情提供了珍藏资料,还帮着打探相关姚氏族人的联系方式......6 ]6 {- e& f: Q' ^
《姚家桥》这部书稿写在多种规格不同质量的纸张上,有水渍还有蚊虫的血迹,读来仿佛字里行间,闪现出作者春夏秋冬笔耕不辍的身影。4 G, m0 U1 D. r, z
如果不读《姚家桥》,我自以为对古镇对姚氏家族十分了解。读了《姚家桥》,我才顿悟“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的深邃,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在姚家桥街巷中行色匆匆的过客。而《姚家桥》犹如一位慈祥沧桑、才华横溢的时光老人,领着我轻轻推开了一扇扇时间之窗,缓缓步入一幢幢高宅深院,悄然舒展一卷卷尘封的历史秘闻。梁国公、社四公、辛七公,一位位叱咤风云的姚氏先祖栩栩如生、荡气回肠,白狐、蛇怪、水龙神、水泊人家,一则则民间传说扑朔迷离、凄婉美丽,更夫、跛八、羊倌、东街闲汉、救生三老,一个个小镇人物纯朴善良、机敏神勇,石鼓、门楼、砖雕、照壁墙、幽深古宅,一幅幅图片引人遐思、浮想联翩......历史在书中复活、璀璨的古镇文化在书中熠熠生辉。+ w, n  _, k- _+ L4 o
这是我读《姚家桥》的收获,也是《姚家桥》价值所在吧!$ r% U( G: q% F) V1 T4 B
是为序。2 o. I0 T. X( \

7 L. R( H" s7 M# Y9 q# _, i                                      唐金波1 i* u) F1 u: [0 k, k
                                   辛卯年春节于镇江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18:13
大江之滨,圌山脚下,600年前迁来了一个姓氏,这就是徽商姚家,然后就有了古镇“姚家桥”。

  姚家桥是美丽的,姚家桥是富庶的,走进姚家桥便知晓她的真实,江南水乡的神韵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沿江一带竹树相间、碧绿透青,微风起处百亩芦荡如水作波。堤岸之内,池、塘连接,种荷养菱。若是夏日,满塘碧玉般的菱角争相生长,像是要溢出塘外。触目处尽是粉红艳色的荷花,如少女般亭亭玉立在水清叶绿之处。几头耕牛耕耘在田间,一抹平整的水田灌上了江水,在粼粼微波中游弋着小鱼小虾,几只田蛙蹬伏在田埂上咕咕地鸣叫。

  从600年前开始崛起,经历了数十代人的努力拼搏,姚家桥才得以拥有数百年的繁华。自明朝中期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姚家桥集市极尽鼎盛辉煌。明朝山水客顾起元游历南**庙时曾赞其盛况说:“其,百货聚焉,市魁驵侩,千百嘈赞其中”。如此繁华气氛在姚家桥是每墟必见,绝无夸张。清雍正年间邑人姚嘉清曾著文描述姚家桥集市墟日的情景说:“每逢墟日,五更便闻车轴声自四方来,曙光初显,数街竟摆市矣。继,人由稀而稠、物以简而博,至早炊罢,则人如潮涌、物似山堆,街市处熙攘无绪、噪声哄然……至午,人如潮退、物随人流,因一集三空也”。这堆积如山的商品货物竟在数个时辰内销售一空,可以想见那个时代的姚家桥集市商品吞吐量有多大了。

  对于古镇姚家桥的追忆,令人有种心碎的流连。而在诸多忆念中最难以释怀的该是横贯集镇里许的水街。江南水乡的典雅众人皆知,而姚家桥在这里是借着流水扮足了派头。方圆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姚家桥竟有九条环绕通达的河流,以姚家港为主流的流水横穿东西,贯连南北,而姚家桥则是一座建立在水网上的集镇。环绕四周的流水为姚家桥引来了商机,因此镇上就建起了水街。水街沿着姚家港由东而西驻水而筑。从河边水中垒起石基,于石基上竖起几排木桩,以横木相连,上铺木板,形成平面,然后在木板上搭建木楼,这木楼朝河处开窗设门,布置店堂。向岸处就与建筑在街道上的房屋相接相连。这就是水街上的河房。一边是街面齐整的东、西街,一边是波光粼粼的姚家港,水街河房挟裹其间。

  集镇上白天的繁忙才刚结束,水街上的店铺商号便相继亮起了夜灯,红灯绿照下的港湾里,桨声船影在四周迷蒙的夜色中如海市蜃楼一般迷幻诱人。夜航的船在水中缓缓滑行,荡起的水波如同起皱的绿绸,河房商铺窗棂间洒下的光影,如是在绿绸上染上淡红的色彩,在水波荡漾中忽远忽近很是飘逸。茶馆的夜市正在开张,茶客们聚拢在一起听着说书人谈古论今,小舟上船家的一声吆喝,临水河房里伙计的几声回应,这就是水街夜市。

  ……

鸟瞰姚家桥的历史绝不能看得清楚明白,只有贴近姚家桥、融入姚家桥,才能体察得到她那坚韧绵长的精神,才能嗅到她那经久不衰的芳香。若有闲暇时间,可在老镇旧街上寻觅,或能见得到几将湮没的古桥,残缺不全半埋在灰土中的街石,东零西碎的破旧街楼,一幢连接着一幢的古墙门,这些遗留于世的历史实物,让你不由去猜度她所蕴藏着的内涵。猜想她所经历悠久时光的辉煌和衰败,即时想得再多、想得再远也无碍,因为600年的历史足以让人去思索,让人去畅想。随着近年来的大拆迁,古镇即将彻底逝去。但是有关她的历史却是会永久存留在如箭光阴的轨迹上,不可磨灭。

         文图/姚剑华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12-27 19:2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2-27 19:24 编辑 # F1 |# ]- u9 z$ U
0 z) C. i. h1 ^' n7 {( g
回复 25# 蓬安姚波
  Y3 _! B5 T# R% T, m# @5 g4 G, W6 S. A
7 C, `  J: G' @6 Y2 m1 u2 z
  令人感动!令人肃然起敬!如果去了镇江,一定登门拜访!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2-27 20:3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2-27 21:07 编辑
* W" Y! X/ i$ C' f0 \( U4 |: T7 Z" G# l- k! W. R
镇江新区姚桥镇(姚家桥)姚氏
$ s9 N4 f# L' d8 r( H2 @      600年前徽商姚家,开创了古镇姚家桥。姚家桥是镇江东乡一座古镇,因其地处丹徒、丹阳、扬中三县交汇处,也是一座交通、商贸重镇。
0 S, C. Q  H( G3 j     姚剑华的祖父留下一份用小楷抄写的“润东王沙姚氏”家谱残存谱头,只是说明了姚家桥姚氏的来源,而他终于在安徽休宁县休宁小贺村找到资料证实了江苏镇江姚家桥“润东姚氏”与休宁“小贺姚氏”同出一宗。休宁县兰亭镇内儒村有姚姓居民,与姚剑华所在族不是同宗。6 z4 W6 j6 _0 y0 O6 I, P) \) u
    姚桥姚氏为唐朝三朝丞相姚崇的后裔。8 \- A0 n: w3 x, ?. [! d. z* O
        姚剑华,镇江新区姚桥镇人,润东姚氏廿一世。年过六旬,初中毕业,花5年时间,游历多省,行程万里,搜集了大量资料,最近出版了30多万字的文史书籍《姚家桥》。他搜集的资料、文物达100多件,主要为姚氏宗族在各朝的契约,从中可以看出姚氏的兴衰和生活轨迹。
0 |+ u" z, I$ [# H$ c      姚剑华著,姚家桥,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唐金波撰序(《一个人的执著》,辛卯年春节于镇江)
/ ~9 m1 `; q# W+ @3 m      《姚家桥》书中有姚姓渊源的阐述,有姚氏各祖先的传略,有祭祖大典的礼制记载,也有数百年来姚桥当地的传说故事,当然,还有姚氏家族详细的谱系图。应该说,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史志,但它却用各种丰富的文体,把古镇姚桥的历史、故事“一网打尽”,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姚桥的历史和姚姓发源,还让我们领略了姚桥各种美丽的传说,更展示了可贵的实物史料。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7 21:01
大江之滨,圌山脚下,600年前迁来了一个姓氏,这就是徽商姚家,然后就有了古镇“姚家桥”。  姚家桥是美丽 ...
1 X: B# h; d1 @  E2 @9 F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2-12-27 18:13

1 W1 }! h, G2 v5 n) p6 a0 q) l4 E2 I4 o4 g+ u; [! f% N5 n
- L8 @2 ~3 S1 Z* _
    因你而感动,感动你,我.他.
作者: ywx125    时间: 2012-12-28 12:32
厉害,多多学习!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8 12:47
厉害,多多学习!# p1 x+ D4 E  i; H- C( {3 Z
ywx125 发表于 2012-12-28 12:32
& w6 D' a7 ~0 z6 y) y

# M# p( r+ K' w2 T: }9 [
6 ^/ S- s. G4 G$ a  l4 I6 {4 Q# M  文学家门:handshake 。
: ~, z+ Z' L- Y) V2 K! W( {  你这么快就上来发贴了。/ [: l/ J) }" Y2 K- U' W2 U: m
以后老四川栏目要我们共同来扎起哟
  W5 }' j* f5 ^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2-12-28 14:01
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2-12-28 17:22

- ]4 g+ s+ o2 y, F- c/ J3 h , i/ E' G4 x. }

- B! G/ u  h) m# R- N   好!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2-12-29 21:44
http://www.qncye.com/buttom/401-1229059997.swf祝新年快乐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