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父辈关于土地的梦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2-12 22:54
标题: 父辈关于土地的梦

此文发于<辽宁散文 > 东北风俗画之一

                        

             父辈关于土地的梦8 u1 z8 p3 i- g+ o7 l" q5 W% z

     我家的老房基就座落在呼兰河九转十八弯的河畔上。这里早就没有谁居住了,一片荒芜,不远处,有几簇老祖宗的低矮的坟堆。站在这里能听见火车哞哞吼叫,看得清城市大烟囱冒出的黑咕隆冬的烟。我曾设想,当年老祖宗从山东来东北开荒占草时,如果稍稍往东落落脚,或许我的父辈们出生时一睁眼就会享受到城市的文明。
$ H+ A* j1 T3 W  Z    可是,他们太可悲,能看到现代的文明听到现代的文明,却不能享受现代文明。% I  i& {7 x  M0 W
   
, e5 `6 \7 ?' B$ d0 Y" F7 t   如今我就站在这里,想象着老祖宗的生活,身边的这条河日夜的流着,她曾在萧红笔下流向世界;这里是世界上少有几块黑土地之一,这里的土肥得流油,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更生动准确,插一根烧火棍都能活。这话也不悬,早些年的人们使烧火棍就是到门口柳条通里橛一根带叉的粗柳条,如果没烧死,往土地里一插长出枝叶来也不为怪,但这活极能说明这片土地的肥沃和它的养育能力了。6 @! w/ i9 t4 P$ i
    老祖宗就是看好这块土,看好这条水,看好这片漫无边际的柳条通和蒿草了,有了这,就饿不着渴不着冷不着。据讲老祖宗从山东那片靠海的地方千里迢迢逃来东北,就是被饿得没有办法,图这儿的日子好过好活。$ v* e8 L- V; G: ~
    父亲受老祖宗的影响,对于土地有过多姿多彩的梦幻,这是我亲眼见到,但这也融进说不清的悲剧色彩,咀嚼起来,多少有些苦涩.在我年幼的时候,一次给集体锄地,父亲拄了好半天锄杠,像陷入沉沉的思索,说,“要是咱自己家的地,我能把它侍候出花来。”
! O, d. {, u* v) _    那会儿,父亲40多岁,一身牛犍子肉,疙疙瘩瘩,油黑闪亮,挂着汗珠的胸脯同这土地一样结实。一伸胳膊一撂腿,听得着骨头节响。( D, Q. {5 l5 j$ I4 @( ^1 k" y& F
    父亲有一身好力气,有一手好活计,可是地是集体的,归队里管,他想操心使不上劲,一年一年的不上粪,地变硬了变薄了,父亲叹息说,人糊弄地一时,地糊弄人一年,唉,父亲一个大字不识,凭着对土地的感情说出最有哲理的语言。一次,省里来个大干部要检查地里上没上肥。正是冬季,漫山皆白,一个晚间怎么能使地里出现一个又一个粪堆呢?天方夜谭,除非找到孙悟空来个七十二般变化。可是要政绩的乡党委书记并不比悟空的变化差,他一拍宽阔的额头,招儿来了,全村人都出动到守公路边儿的地里,把白雪攒成堆儿。
3 |7 n2 [8 r4 U1 A' E    父亲气得直咬牙根,这是糊弄谁呢?

    可谁知道,那天公路上一溜烟儿跑过20多辆车,到我们村的地里还故意停下车,问,这是那队的,队长吓得心提到嗓子眼,怕大官走近地里,露馅了。可那官往远望望,竟表扬了队长几句,“都像这个村送这么多的粪就好了!”1 M7 D9 r+ e, [. T. o/ i
   过后,县里还把队长请到县里做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经验报告呢。父亲在生气中明白一个道理,他们不在乎土地怎么样,在乎的是经验,一级报给上一级的经验。4 }  Y6 \; q& X8 |  ]& j
   土地承包后,父亲已经是60多岁的人,瘦得皮包骨,只有那双眼里还有点儿活力,一动就呕喽气喘。这天,不知他是怎么挪到我种的承包田里,我那会儿正嚷嚷着去城里,哪有心思种地,地里的草比苗还高,父亲蹲在地上薅了一会儿草,就那么一截儿草清了,苗很干净,像解脱了草的束缚,父亲又薅了几根草,终因气力不佳,喘了喘,说,“这要是我年轻的时候,我能把这儿地侍候出花来。”又站了一会儿,父亲的眼里一瞬间闪出一点青春的光芒.

    父亲说完这话,拿着一把蒿草,那么无奈地站在夕阳里,那么深情地望着脚下的土地,我仰望父亲那皱纹纵横的脸,多像东北大平源上纵横的垅沟垅台。父亲那一瞬的形象在我心里定格,一直印了多少年,父亲没有深说我,他知道现在儿子的心思不在地里不在屯里,改革开放使儿子的心花花了。我的心在流泪。

    直到今天,我已在城市里生活了20多年,也快到父亲那会儿的年龄了,我的梦也经常像东北大平原那样漫无边际,在记忆深处流着那儿一条河,有着那儿一块辽阔的土地,还有瘦骨嶙殉的父亲站在夕阳里的形象。

* r( F' Z2 r$ `7 i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2-13 15:1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2-13 15:15 编辑
+ `8 V6 Y- N# l* ]
( ^3 |& G8 X3 `6 f6 f9 F2 S回复 1# 姚凤阁 4 O) e6 S! A+ y. M. x: i- [
3 U" s* |6 Y7 y8 u! q& T6 X. l# Q& G
+ [9 }! p8 U4 O
    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又叫土地革命战争,土地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O6 H+ T- q" V' d: L' O0 p
     解放战争的时候,东北野战军长驱直入,出了山海关,一直打到海南岛,战功彪炳。有人说,东北野战军的武器精良。非也!深层原因,是东北解放区先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子孙赖以生存的土地,子弟兵是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而战。共产党的政策得到了民心。所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
" W0 s8 C- G" }/ x5 t     东北的土地是富饶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凤阁宗亲的字里行间,叙述了父亲对黑土地深厚的浓浓感情,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人糊弄地一时,地糊弄人一年。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也像我们脚下的土地,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正如彭丽媛唱的那首歌那样‘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牵。。。’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2-13 17:53
你好绍弦宗亲!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到,山东人喜劳动,珍爱土地;我的爷爷到东北后,依靠自己和儿子的力量开荒种地;我的父亲一生爱土地,能劳动,会干活是有名的。你说:“深层原因,是东北解放区先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子孙赖以生存的土地,子弟兵是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而战。”说得很准,农民的心深扎土地之中。“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也像我们脚下的土地,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正如彭丽媛唱的那首歌那样‘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牵”真的是这样,中国农民的革命在于土地。抓一把土,亲!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2-13 20:59
回复 2# 姚绍弦 ( x$ I( Z' [! J7 }- b7 G  ?2 p4 f
0 a7 `% k: ~7 _6 u0 o% Q/ _
5 `, O1 y' e) i. Y7 B5 i
    淮海战役也是这样,60万人的小米加步枪干掉了国民党80万精锐部队,创造了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其实,这是山东的老百姓用土车推出来的。山东是老解放区,老百姓得到了土地。茹志娟的‘百合花’讲了一个刚刚结婚的新人,用自己结婚的被子,包一个牺牲的小战士,至今我还感动。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的就是东北土地改革的过程。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3-2-14 16:36
      讲起土地.我父亲就是在土地改革时放弃在梧州税局的工作而回家领田地的.一领就是几十年.要不我现在也是个城市人了!:lol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2-14 23:34
回复 5# 姚小平 2 r- ?6 y+ [: o* B: L; r# o% |
3 Q0 K2 r* s8 `& P. p
, B! x9 g! x% |! b* C
    小平宗亲,看到你很高兴,我现在居在城里,而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们的父辈对土地有真感情。谢谢!多往来。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2-14 23:43
回复 4# 姚绍弦
' n& O0 A  v6 ^. c
$ Q$ p, Q/ ?7 P# d9 s. s9 y
) C% W3 J; c6 r$ o: [    绍弦宗亲你好!《暴凤骤雨〉纯写东北生活——土改,人物很活,成为那时东北生活的记录。谢谢你对东北的了解!茹志娟是上海作家,写的《百合花〉是当年名篇,写一个小女战士小战士与一小媳妇儿的故事,笔法细腻,很有影响。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3-2-20 12:00
凤阁宗亲好文笔,拜读了。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2-20 16:47
回复 8# 姚元周
" m! k% Z, G+ J9 i2 A0 `! K, l5 x* m4 ]$ J# k( m

$ U* t, d! {: @9 W4 n    感谢元周宗亲!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