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编纂数字化网络族谱 [打印本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3-13 18:19
标题: 编纂数字化网络族谱
家族之有谱牒,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三十年不修谱则有失孝道,因此编修族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为了尊祖敬宗,昭穆不乱,使后代子孙知木本水源,能敦宗睦族,懂尊老爱幼,明先祖创业艰辛,惜当今幸福家园,我辈均应持续修谱。
! q5 _% R- a! c& {8 {6 n族谱,也称家谱、宗谱、家牒、家乘、房谱、世谱、谱事等,被誉为“传家宝”、“命根子”、“传世宝典”,与祖坟、祠堂共称为家族的三大宝,成为家族繁衍发展的灵魂与皈依,在社会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G9 ~  @. S" N0 s
数字化网络族谱是编修族谱的一次伟大革新,是对传统族谱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升华,它应用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使传统族谱从印刷版本到无纸版本的一次质的飞跃。
! P0 R6 R) Z; {* Y( N6 h一、为什么要编纂数字化网络族谱
* N1 O/ p2 s7 r) L7 `2 M9 v1、民间收藏族谱分散,保管困难。由于历代战乱,特别是文革浩劫,在荒唐的破四旧运动中,大量的族谱被烧毁,现幸免于难的族谱已十分稀少。这些族谱多由民间收藏,由于保管条件等因素,许多族谱遭受虫蛀、腐蚀等侵害,有的收藏者年事已高,后辈无意传承。再者因分散收藏,资源难以共享,族谱的应有功效也不能发挥。! Z; c5 [  |+ [" ?' ]+ y0 _
2、华人自古以来就有寻根问祖的良好习俗,传统族谱祖源查询技术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寻根问祖的要求。传统的族谱多为手抄本,数量少,查阅困难,即使后期修谱也有大量的印刷本,但要从砖一样的大块头族谱中寻找自己的“根”,并非专业人士所能为之。许多同胞寻祖,也只能在浩大的书海中翻阅查询,有时要花费几天时间才只能找到一点线索,费时费力,给迫切寻根问祖的同胞造成很大的困扰。
' \8 {2 R# N6 b: f2 @0 Z3、前人修谱为我辈所用,我辈修谱也应为了后人着想。现在已进入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为更好地将中华大族谱文化遗产传承给下一代,族谱电子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更是势在必行。: l0 B& {% V: b" K3 K& J
二、数字化网络族谱与传统修谱比较优势% I' g1 O" G# F4 V3 L
1、省时、省钱。传统修谱从资料收集→绘制世系图(吊线图,工作量大)→房派、支系、世代排列→个人世传编辑→资料反馈、修改→送印刷厂排版→印刷成谱等多道工序,编修族谱一般要进行三进三出三校对才能付印,据近几年各地修谱调查,修谱成本人均1020多元,不仅花费大而且耗时间。用数字化网络族谱平台修谱,只要收集资料→录入电脑→成谱。同时,一次录入可同时获得电子版光盘族谱、网络族谱和可供印刷传统族谱用的排版资料。
# U3 n/ E" Y( v0 ~7 Y2、方便续谱。传统修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一旦定稿付印,即使当日的新生儿也要等到3060年后再编入谱,修谱时间跨度大,资料保管困难,同时每次修谱2/3的工作量都用在旧谱翻修上。用数字化网络修谱平台,旧谱资料一次录入,永久利用,新谱资料可实时入谱,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节省了大量旧谱重修的支出。
. d4 @2 o4 V7 A( U4 F+ W# b3、数字化网络修谱平台是实现姓氏大统谱的最佳方法。用传统方法修谱如要实现大统谱,必须等到各地分谱编纂完成后才能着手编纂大统谱,不但时间长,编纂也很困难。如采用“电子谱牒”软件修谱,可在同一时间段发动各地分支同时修谱,数据实时汇总到大统谱编纂,容易实现姓氏大联谱,实现千百万族亲同在一张谱牒已不是梦想。, p' W" Y# o6 T2 U& T
三、编纂数字化网络族谱选择谱盛网络“一键寻祖——五服九族”修谱平台, m% k* `" f) P  c
目前网络上华人族谱修谱软件五花八门,但基本上编写思路都是按“理想化家庭”树形结构来编写的,有些国外引入的修谱软件如PGV系统编纂方法多是从现代人向后编纂,与中华传统族谱编纂方法大径相庭,只适用于当代人修谱,无法正确反映旧谱内涵。
2 V' w1 v0 Y, q  [, y6 N谱盛网络“一键寻祖——五服九族”修谱平台与同类软件比较特点:" T2 K2 k& X5 ^/ t
谱盛网络从2003年开始研究民间族谱数字化、网络化课题,根据民间修谱草根性强,编纂人员对计算机使用水平参差不齐,编写修谱软件力求简单易用,贴近民间修谱人和有效展现传统旧谱内涵。. r8 s9 k# c1 J' t! V5 k$ k5 r1 x
1、修谱界面直观,所见即所得。
6 |1 o7 \, k( W9 q, m' [# k按中国传统族谱五服九族世系谱格式编纂族谱,界面直观,像传统族谱世系图(吊线图)一样,可视化修谱,所见即所得,每录入一条数据,即自动生成吊线,世代清析直观,只要会中文录入的一般电脑操作员就可修谱,在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专题演示中,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 O2 }& v7 w. w2、资料组织严谨。* J. g% t* V" r9 i1 J7 {6 M
对族谱资料的添加、编辑修改,进行实时跟踪,哪位操作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编辑数据做了详细记录,确保族谱资料完整性,提高了族谱资料可信度(这也是民间修谱最关心的问题)。对确实有错误的个人信息资料,提供个人资料更正平台,经编委会查证核实后予以修改。
: K+ W  r1 O+ E& ?  H( w3、如实反映旧谱中的多祧子、多承子信息。- p: N: a1 V: E
8 ]# i! r( X6 D. e/ n3 {
旧谱中常出现几个兄弟只有其中一人生有儿子,封建思想为了传宗接代,该儿子往往为父辈叔伯的共同承子,有双承、三承、四承和多承子。为如实反映旧谱内涵,本软件经多年研究做了技术处理(异形树状,目前为止仅此一家)。5 a8 F6 y1 ~* T; X3 I) v% J, h

  @/ Q1 b$ t, [- S6 Z/ `4、资料查询人性化。; ~' H! q$ n9 \% M
采用拨洋葱法查询资料,使软件应用更趋于人性化,特别适合老一辈对电脑应用不熟练的群体使用,只要会用鼠标,按姓氏、地区、谱名、支系或堂号、房派、世代逐层点击,点击上一层就自动检索下一层相关资料,如点击了族谱名称就自动检索出该族谱有几个支系及支系名称,点击某个支系名称就自动检索该支系有几个房派及名称以此逐级点击就可查找到你要的资料信息。资料查询运用搜索引擎技术,大大提升了查询速度,经测试查询500多万条记录只用几秒到十几秒时间(视网络速度)。
5 O& r" d7 {1 |* u4 M- `5、“三代溯源”查询。
  g1 r# _& G( y: k三代溯源查询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三代向上溯源查看父辈资料,每点击一次上溯三代,直至开基祖和开姓祖先,实现了族谱寻根问祖之功效。同时,对旧谱中的出、入承子、嗣子的生父和承父资料做了并排显示处理,这样不但可以查看到相关祖源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相应的血缘关系信息。, J5 M! e/ g  c( K4 u4 w2 u4 z
6、“我的一家、一键寻祖”。
# _4 f# t  i% X& \8 D“一键寻祖”是本软件的创新。只要轻点名字,就可按该名字溯源查询其祖源,并从其祖源开始逐代显示(相当于动态吊线图)。同时还可显示各代的兄弟信息和嗣子、承子、桃子等相关信息,不但可以查询祖源,同时也很方便的查看相关血缘关系。有利于各地宗亲,特别是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寻根问祖和衔接祖源。
- s; _& Q" ]7 O4 w! G1 ^7、祖源衔接。* `! }6 M* s5 R. s$ D* m5 m" ?
本电子谱牒软件编修族谱可按传统修谱自上而下顺序编修,也可按小地域分块积木式编修,软件中留有祖源衔接口,各地域族谱编修完成后,只需将祖源做相应链接就可形成完整的族谱,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分多地点编纂族谱后做祖源衔接。各支系祖源资料共享,改变了传统修谱各地祖源内容重复编纂,节省修谱费用支出。+ a9 ^0 U; @) N$ G2 e  V
8、输出格式多样。
  k9 e2 M* V. I+ i% x0 B) X( a8 }6 n2 Q% [0 J  Y
①可按族谱格式制作成电子书,保留传统族谱逐页翻看习惯和格式,有仿真印刷本的效果;②可按个人所需要的资料打印输出;可按闽、浙、贛等地区旧谱竖排格式打印成册或导出PDF文档供印刷用(适合民间草根修谱保留传统格式);③可生成国际标准的XMLGEDCOM格式文档,实现资料跨平台交流和共享。
3 `. @  H' X, g4 l9、旧谱资料保存完整。将旧谱资料影印入谱制作成模拟翻书效果的动画族谱,既方便阅读又保留旧谱原貌,更有效地传承旧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3-13 20:5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3-13 21:51 编辑 & [' [- a' E6 N' f, n

1 B2 ?4 H' ^, O# o( ~谱盛网络从2003年开始研究民间族谱数字化、网络化课题.
9 g6 m2 k! _5 R$ M& W           谱盛网络在哪里?是卖软件还是修谱师?怎样收费?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3-13 21:28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3-13 21:51 编辑
3 `' M5 e& ~) y' \2 p/ U" Y
谱盛网络从2003年开始研究民间族谱数字化、网络化课题.7 V4 {* f+ w# D
           谱盛网络在哪里?是买软件还是修谱师? ...
: m* J. t4 Z9 ?4 T/ Cpszyyao 发表于 2013-3-13 20:59

" l: X6 l# i- U5 N3 ~( H. f1 S: ?( {, ^6 G1 J7 F+ f

$ p; e. Q( ~" v: F3 }( c+ m! ]    哎;我刚才没做个链接;现在不好找了,这是福建厦门一个修谱机构,又可以买软件,收费不清楚.
7 d/ [$ D4 S0 e5 s, m0 yhttp://mtxsyl.com/mtxsyl/news_shows.aspx?NId=3201112010427278&TId=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3-13 21:54
闽台姓氏源流网3 V& x+ ^' B0 O9 Q

9 j9 Z; k) L7 u: K厦门谱盛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邱盛樑
5 l& |. U+ H9 V; T  ~3 J7 l6 aTEL:13860597696   E_mail:yxqsl@163.com QQ:342432689 MSN:yxqsl@msn.cn
+ m  v0 P# C1 z4 x% B" k: O地址: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三秀路银城佳园D号楼北10号店面,邮编:361100
作者: 姚必伦    时间: 2013-4-1 12:55
如果这样做一定很好,但工程太大,所需要收集的信息量太大,难啊
作者: 六安姚远铸    时间: 2013-9-20 11:26
真能这样编修家谱太好了!
作者: 姚德存    时间: 2013-9-20 21:01
“前人修谱为我辈所用,我辈修谱也应为了后人着想。现在已进入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为更好地将中华大族谱文化遗产传承给下一代,族谱电子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更是势在必行。”说得好,可是具体怎么操作呢?谁牵头,费用怎么解决,人员众多怎么统计?都是问题!
( w' z- t9 \5 z+ P9 \8 B! A" _$ D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9-21 13:41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9-21 13:51 编辑
5 `+ B7 h7 d- p  `7 M3 w' A+ P# x+ s1 b
    如果族谱电子化这样做很好.但工程太大.南昌姚氏族谱是电子化的.一代清实行二代编号的格式.自己编排的.従始祖到最小的共五十代人.输入老谱就花了一年时间.有的字打不出还要造字.共三年时间2010年完成的.
" u' P- J; p# G+ _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13-12-23 10:25
先学习借鉴,循序渐进地去应用吧!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