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清进士姚锦川和姚序美是平远姚吗?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3-31 14:21
标题:
清进士姚锦川和姚序美是平远姚吗?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3-31 16:06 编辑
姚江南在平远姚专栏发了《重发 平远三修谱影印版 第一册》帖,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 ... p;extra=&page=1
;11-102#谱页(P416,417),除了姚锦川和姚序美之外,其中记载了两位阳江籍的举人(进士)爷。阳江上洋姚雪峰说这两位爷是阳江上洋姚:
(进士)(P416)
见 武进士阳江籍 祖盛派□□世
(举人)(P417)
见 武举人阳江籍 祖盛派□□世
日明 嘉庆已卯科阳江籍 祖盛派□□世
260-0217 平远姚氏宗谱(三修谱)。102#以下谱页是选举(进士,举人,贡生,庠生),在102#相同的谱页(P416,417),也记载了潮阳姚的两位进士爷姚锦川和姚序美:
(进士)(P416)
姚锦川
雍正癸丑科
大埔籍 奇佑支十六世
姚序美
乾隆丙辰恩科
大埔籍 奇佑支十六世
(举人)(P417)
姚锦川
雍正己酉科
大埔籍 奇佑支十六世
姚序美
雍正壬子科
大埔籍 奇佑支十六世
(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3-31 15:5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4-1 12:25 编辑
兼答平远姚仕忠:
阳江上洋姚,除了新族谱之外,还有两本旧族谱。新旧族谱都是向平远姚靠,有200年历史的义兴(二兴)大屋墙上的世系和派字则更明显地显示了这种情况。
既然向平远姚靠,平远姚修谱时将两位
举人(进士)
爷录入平远姚族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在上洋姚附近有塘口平远姚。
读了上洋姚的两本旧族谱后,才知道上洋姚先祖早就不明白自己的来龙去脉。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一方面自认来自莆田珠玑巷,一方面却又向潮阳姚靠、也向平远姚靠(只因潮阳姚和平远姚是莆福韶溪天明姚公季房吗)?明显地靠向平远姚又是什么依据?
我的结论:难以弄清楚上洋姚始祖的祖源。
(2)
潮阳县志,新旧县志对姚锦川和姚序美的记载——
清朝(截止于光绪十年甲申,即1884))潮阳出有进士25名,我潮阳姚族锦川和序美公是其中之二(2/25)。
姚锦川,归厚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公元1733)陈倓榜,官固始知县。
姚序美,锦缠人,乾隆元年丙辰科(公元1736)金德瑛榜,官庄浪县知县。
清朝(截止于光绪十年甲申,即1884))潮阳出有举人30名,其中有我姚十六世赓臣公等10名(10/30)。400年前修的潮阳姚氏族谱,不可能记载清朝潮阳姚氏举人;除了姚赓臣、姚夺标、姚鸿禧(改名逢熙)3公比较出名外,其他的我们很不熟悉:
姚赓臣,孙焜子,康熙二年(1663)癸卯。有附传。
姚夺标,赓臣弟,康熙八年(1669)己酉,官武功县知县。有传。
姚序美,榜姓何,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详《进士》。 (十七世,属古埕崇德堂)
姚锦川 雍正十年壬子(1732),详《进士》。
(3)
作者:
平远姚仕忠
时间:
2013-3-31 22:46
回复
2#
pszyyao
教授,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过一位老辈,是四修谱的参与者,可以说是本地最熟悉平远姚氏情况的老者,他说大埔没有奇祐支族人只有祖盛公十一世万庄公位下即姚美良族人居住。我们法谦文化协会近期会去大埔联络,看大埔宗亲知道这两位进士公没有。
按理姚宇陶是位严谨的学者,不会把别族的名士拉到平远姚氏族谱里装门面,特别是上洋姚,离平远近千公里,他是怎么知道那里有姚家的武进士和武举人?去年在重庆全姚会我和上洋姚宗明宗亲交流过关于上洋姚氏族谱里有我们平远姚字派的问题,他说是祖上修谱时用稻谷向阳西桐油镇平远姚后裔换回来的。如果有机会,我想去上洋拜访那里的宗亲了解这个疑问。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 12:24
回复
1#
pszyyao
兼答平远姚仕忠:
阳江上洋姚,除了新族谱之外,还有两本旧族谱。新旧族谱都是向平远姚靠,有200年历史的义兴(二兴)大屋墙上的世系和派字则更明显地显示了这种情况。
既然向平远姚靠,平远姚修谱时将两位
举人(进士)
爷录入平远姚族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在上洋姚附近有塘口平远姚。
读了上洋姚的两本旧族谱后,才知道上洋姚先祖早就不明白自己的来龙去脉。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一方面自认来自莆田珠玑巷,一方面却又向潮阳姚靠、也向平远姚靠(只因潮阳姚和平远姚是莆福韶溪天明姚公季房吗)?明显地靠向平远姚又是什么依据?
我的结论:难以弄清楚上洋姚始祖的祖源。
(2)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