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家才女 姚雍静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1 09:20
标题: 姚家才女 姚雍静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5-11 15:44 编辑

姚家才女   姚雍静
     姚雍静这个名字起得好,非同小可。雍容尔雅,文质彬彬气度下,包含一种从容;平平静静之中又带有一种澄明。这种内外兼修,松静自然的人生修养,实际上是达到了哲学高度的境界。
     名如其人。名符其实。雍静这个小妹完全对得起‘雍静’这个名字的。她来自贵州,遵义,可贵之处,在于她继承了舜帝‘忠,孝,仁,义’的美德。为了完成父亲寻根问祖的愿望,希望从一丝蛛丝马迹的线索当中,寻找到祖籍地江西的具体村庄,她上了姚网,于是,我和她相识了。
      在扣扣中,她的名字叫‘茶之缘’,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漂流瓶’,也以为她是一个推销茶叶的茶农。我知道,今年的茶叶市场不是太妙,茶农们都在想方设法推销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人工工资在涨,茶叶价格在跌,心急火燎啊,网上这样的‘打搅’应接不暇,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无情。
      聊着,聊着,我发现这个‘茶之缘’显然与一般的推销商不同,虽然,她也谙熟茶叶的经销之道,但是她居然那么熟悉姚网,那么熟悉姚氏宗亲,我没有理由不与她亲切起来。她告诉我,根据我的体质,春天应该喝花茶,提升阳气,散发浊气;夏天应该喝绿茶,防癌健体,清热解毒;秋天应该喝铁观音,半发酵,相对平缓;冬天应该喝普洱,利于减肥。在我看来,简简单单的喝茶竟然成了一门学问。我真是服了她。她说起来轻巧,娓娓道来,我听起来津津有味。我是识货的,这个‘茶之缘’是个地地道道的专家!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打破沙锅问到底,原来,雍静是国内鼎鼎有名的植保专家。她是研究昆虫的,她不希望用农药将昆虫一杀了之,这种痛快,既污染了环境,又把农药的残留余毒带到了茶叶上,危害老百姓的健康。为此,她感到责任重大,殚精竭虑的努力终于研发了诱虫板,取得了国内领先的成果。既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效益,又开拓了一项积德积善的事业。
      我折服于雍静的成就,为我们姚家出了这样的才女而自豪。既然,前面大家公认有一个姚门才女,为了不重叠,我建议将雍静命名为‘姚家才女’,是希望有更多的才女在姚网出现,在姚家出现。我相信,这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5-11 09:4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5-11 09:53 编辑

姚雍静,遵义人。QQ网名‘茶之缘’。
    为了完成父亲寻根问祖的愿望,她上姚网,寻找祖籍地。
    ‘茶之缘’谙熟茶叶的经销之道, 是个地地道道的(茶叶和茶道)专家。
    国内鼎鼎有名的植保专家。她是研究昆虫的,她不希望用农药将昆虫一杀了之,这种痛快,既污染了环境,又把农药的残留余毒带到了茶叶上,危害老百姓的健康。为此,她感到责任重大,殚精竭虑的努力终于研发了诱虫版,取得了国内领先的成果。既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效益,又开拓了一项积德积善的事业。

    “诱虫版”是什么?中山大学教授蒲哲(?)龙院士用虫治虫,很出名。他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是院士。

    曾导引姚雍静找遵义姚鑫寻宗问祖。最终结果如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5-11 15:12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技术,诱虫板是物理防控技术。贵州省的生物防治技术在70年代享誉全国,但生物防治技术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专化性强,且见效慢。
    已联系上姚鑫,我父亲提供的信息残缺,找到同宗还要一定的时间

   祝贺你取得的物理防控技术成果,愿你有更大的成就和造福人间。
   找同宗需要时间,甚至机缘。慢慢来,留心就行,也祝愿你如愿。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3-5-11 15:33
回复 3# 姚雍静


    看到那张照片我就喜爱。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3-5-11 15:46
回复 1# 姚绍弦


    我虽然不喝茶,但我生长在茶乡,所以我说您要饮绿茶和红茶。

    花茶、绿茶、铁观音、红茶都在福建省。(普洱茶是云南的名茶,喝不习惯的人喝后心里很难受,所以红茶暖胃,喝的很舒服)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2 15:33
回复 6# 姚克毅


   把本来以为就是简简单单喝的大碗茶,搞出眼花缭乱的茶道,茶文化,进而向全国推广。福建人功不可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2 16:05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5-12 16:07 编辑

回复 8# 姚雍静


    在江西的许多地方语言当中,都把‘喝茶’而读作‘qia,恰茶’,qia这个动词更加接近‘吃’的意思。可见,江西人自古就没有慢条斯理的品茶这个概念,这个习惯。当我们孤陋寡闻地看见广东人用小小的茶杯喝功夫茶来,先是感到好笑,不可理喻;后来适应了,也难以形成习惯。慢慢才明白,喝茶其实是有功夫的,从小耳濡目染,童子功自然而成。及成年开始喝茶,没有三五年锤炼,不能叫功夫。广东人自古爱茶,或许与那地方湿热的气候有关系。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5-12 16:06
回复  姚雍静


    在江西的许多地方语言当中,读把‘喝茶’而读作‘qia,恰茶’,qia这个动词更加接近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5-12 16:05



    这个音和湖南一样读法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2 16:18
回复 11# 蓬安姚波


    毛主席有一句诗‘湘江北去’,江西的赣江也是向北流入鄱阳湖,然后才加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江西和湖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差不多的,生活习惯也有相当多的相同。
作者: 姚华冰7963    时间: 2013-5-12 17:20
回复 10# 姚绍弦
姚门才女才子能相聚在一起,论茶道、悟人生、话家常、人生一乐,祝:所有母亲心身健康、幸福一生。母亲节快乐!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2 17:2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5-12 17:30 编辑

回复 12# 姚绍弦


    我不止一次在书上看到,毛主席喝茶的时候,往往将泡了几次的茶叶不倒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吞下去。这其实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为茶叶在嘴里咀嚼,有保护牙齿的作用。还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很大一部分都在茶叶里,倒掉岂不可惜?江西,湖南都有QIA茶叶的习惯是有道理的。其中的奥妙,想来,雍静专家应该解释得更加专业。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3-5-13 09:27
回复 14# 姚绍弦


   小时候母亲一辈人都用大碗喝茶,最后都把茶叶喝进去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5-13 09:50
看见广东人用小小的茶杯喝功夫茶来,先是感到好笑。
    ——是潮州人工夫茶。不过,这三十几年来的工夫,工夫茶似乎已遍及全省,大有推及全国之势,这是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说广东人工夫茶也说得过去。

本来以为就是简简单单喝的大碗茶,搞出眼花缭乱的茶道,茶文化,进而向全国推广。福建人功不可没!
——福建人种茶功不可没,福建有好茶。论喝茶,论工夫茶,福建与潮汕,与广东比,可能还有些距离。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5-13 13:53
回复 17# 姚雍静


   现在南阳人喝茶也讲究起来了,可惜我知道的不多,一般能和就成。
  从宗亲这儿学到这些,谢谢了!
作者: 固始姚炳建    时间: 2013-5-13 14:27
因各地文化差异,饮茶习俗各异,无论饮用哪一类茶,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障。据报道2012年抽样调查显示,市场 ...
姚雍静 发表于 2013-5-13 14:05



前一段时间,买了块压缩的广西茂圣茶块,显示:降化开始日期是2009年6月10日,这茶好不好啊!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3 14:34
回复 15# 姚克毅


    看来,你们福建也是这样喝的,肯定有其道理。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3 14:52
回复 16# pszyyao


    原来江西人习惯喝茶是喜欢一饮而尽,痛快!广东人喝起茶来,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甚至比不上过去江西人喝白酒的速度。开始,我们不习惯。
     我到现在也没有明白,到底是‘功夫茶’?还是‘工夫茶’?这两字在江西人的语音中是不分的。显然,我说的‘功夫茶’是错误的,但是我不理解,‘工夫’如何用在这个地方,肯定有特殊的含义。请为我解解惑。
     我在说山东阿胶时,写成了;阿膏。这也是误将江西人的读音和理解。中东宗亲给我一指出,我就记住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5-13 15:23
许多人,包括广东人、甚至潮州人,不分‘功夫茶’和‘工夫茶’。以工夫茶的特质来讲,我认为应是‘工夫茶’而不是‘功夫茶’。工夫和功夫是有差别的,认识这种差别,便应该是“工夫茶”。
     “工夫茶”不是“解渴”的,是品的;有一整套讲究。“工夫茶”的讲究,不只在大饮还是小杯饮,可用《红楼梦》里妙玉的论茶来作一方面的理解。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3 15:5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5-13 17:28 编辑

回复 23# pszyyao


    红楼梦里许多次提到茶,但是,早些年看红楼梦时,没有饮茶的经验与体会,也就没有深刻的印象。只是记得红楼梦里记载了用陈茶水漱口,对牙齿是有好处的。因为那时显然是没有牙膏这样的舶来品。中医以为,牙齿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所以,固牙就非常重要。红楼梦里面记载了有不少中医的方子,我当时还惊叹,这个曹雪芹怎么也通中医?应该证明,中医是环绕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否则,曹雪芹怎么可以顺手拿来,说得头头是道?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5-13 16:09
这个曹雪芹怎么也通中医?
    ——古代读书人是懂医药的,很多人有“诗词歌赋文,琴棋书画拳,山医命卜讼”之能,并不是我这一代被教育得到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形象。这是我后来自我教育来得到的结论。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3 16:54
回复 25# pszyyao


    您说的更加有道理。这么说来,那个‘六一居士’也是通中医的,并且是高明的大医,因为他懂得快乐,快乐是人生最好的药方!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3 19:32
回复 17# 姚雍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雍静宗亲确实是行家!学习了。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3-5-14 09:25
如何鉴别5月份以前生产的茶?更多的人与我一样,不懂如何鉴定茶叶质量。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3-5-14 11:30
感谢绍弦宗亲又给我们推荐介绍了一位“姚门才女”!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3-5-14 11:34
看了雍静宗亲对如何泡茶的帖子,我不会泡茶和喝茶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想不到泡茶与喝茶还真有学问。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4 12:08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5-14 12:27 编辑

回复 31# 姚元周


    谢谢元周!
   【 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任何人的知识,眼界,见识都是有局限的,也都有‘灯下黑’的时候,我们都要活到老,学到老才可以。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5-14 17:16
回复 17# 姚雍静


    平日里喝茶,只是在渴的时候才喝,并且加上茶叶只认为比白开水好喝一些。听了你们的介绍,原来吃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学习了!茶祖陆羽先生在天有知,也可瞑目了。
作者: 固始姚炳建    时间: 2013-5-14 20:19
回复  固始姚氏后人


    茶块分为不含糖茶块和含糖茶块,不含糖茶块系指药材粗粉或碎片,与适宜的黏合 ...
姚雍静 发表于 2013-5-13 22:22


雍静宗亲,我买的是不含糖砖茶,看了你的介绍要买5月份以前的,我那茶上写的降化开始时间是2009年6月10日,是在5月份之后了,降化开始时间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说茶是在这天压成块封起来的呀。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5-15 07:24
听听荼道,看看荼道,品一品是很有趣的。我喜欢喝荼,也像绍明宗亲说得那样,口渴就喝大碗荼。不过后来明白了一些,也就有时故弄悬虚——搞一点荼道招待朋友,但纯属荼道中的皮毛,是玩。如今见绍弦宗亲和雍静宗亲谈荼,也大感兴趣,这才是真荼道,学习了!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5-16 08:15
回复  固始姚氏后人

茶叶鉴别小常识:
       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在此为各位宗亲鉴别茶叶提供点小常 ...
姚雍静 发表于 2013-5-16 00:28



    很系统的知识,但太专业了,没有多年沉淀估计吸引不了。

    我平日也天天喝茶,但是个不讲究的杂家,红茶、绿茶、黑茶、花茶有什么喝什么,但至今搞不清楚铁观音、普洱、单枞之间的明显界线。较为喜爱的是绿茶,更偏爱老家的霍山黄芽和六安瓜片,喜欢那种清新、清凉和浓浓的乡情。


    有机会希望当面能向雍静宗亲请教,顺祝你明天南昌寻根顺利!
作者: 固始姚炳建    时间: 2013-5-16 10:40
谢谢雍静宗亲,难怪邵弦说你是姚家才女,能够把茶文化和茶知识说出1.2.3的一般都是有深后文化底蕴的人。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6 11:07
回复 40# 固始姚氏后人


    您好,昨天姚明明宗亲看了您的帖子,急于找到你,已经发了药方给你。请查收。你应该把电话放在姚网,否则,有时不方便。
作者: 固始姚炳建    时间: 2013-5-16 11:22
回复 41# 姚绍弦

绍弦宗亲麻烦你了,我上午10点多上来就看见了,已经留言在明明宗亲专栏!本想留电话的,又怕电话写在网上招来一些麻烦,为此换了好几个号了,现在有些收集通信的很厉害,电话打的让你害怕。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5-16 11:43
回复 42# 固始姚氏后人


    请加我扣扣,有时间我们聊聊。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