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雅安姚氏宗谱<同治版> [打印本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3:44
标题: 雅安姚氏宗谱<同治版>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10 11:16 编辑
6 H0 T: k) M5 R( f9 ^1 f+ P; Z: i2 b' y: x
                             逸民姚公和中碑阴记
7 k5 |5 m9 g* t+ }2 T公姓姚氏其先世居江南苏州府新阳县聚贤村三甲历朝至前明太祖定鼎后洪武二十五年筱太祖由
江南而来不远千里得乐土于雅之孝廉里而家为生蜀始祖升万公德配柳氏生泰配周氏生文焕配张氏生金溪配山氏王氏生经配冯氏生祖高遭明末清初刼避中黄村渡筏堰耕读余生有遇难记传世观者莫不浩叹配倪氏生五子其支不录本宗应虞配张氏生凤翼配胡氏生琼配周氏生文思配黄氏生君述配李氏继配亦李氏生六子长希中配丁氏次理中配王氏三世中配张氏四敏中配王氏季协中配贾氏公行五讳和中嫡配兴继均周氏兄弟六人和乐一堂怡怡如也妯娌辑睦亦无内言出闲焉嗣目生齿日繁议祈产各立门户公於清道光时始迁梯子之老鹳山麓买隣买宅富有日新其惨淡经营之志节俭也而不贪刻忠厚也而不庸懦且气宇清高须眉长白落落然有大人风洪范云九五福真可一一为公颂也矣至若德配二女釐降之荣先后维周考其敬成无违从事夫子人弟知三生有幸也而吾谓今日之周也非即昔日之皇也英也欤噫盛矣嗣徽音於不垂者谓之大周小周也亦宜公生於道光癸未年正月十一日未时卒於光绪丙午年六月廿一日未时生子国思配周氏生秉洁周氏议李氏原  秉澄冯氏秉源周氏曾孙光普光德光华光清光前光瑞, V# K3 ]+ R% V
                    
' g/ B2 k( v1 y) {+ Y, |
        雅安县议事会正议长侄孙秉廉撰题          榖旦
  s0 _- D% C. [" n/ e2 z# M, ? : j) Y9 Y% l; s1 T9 D
                             中华民国十五年冬月中浣吉日                             
6 S- c1 E' l' J$ `8 v: k: |0 c
                                   & ^2 X: K- H* S! O
  此碑在老鹳山姚之寿房后,二00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姚之强姚洪熙在姚之寿姚克强姚之全协助
下录
6 R  i9 R3 ]5 r, g* _                                  十七代后裔姚洪举书
* T8 r( d' [4 i- h: {/ B

$ T9 Z# N5 |0 z$ i
- y, V! `+ {$ P# ~+ I& k# j! J雅安姚氏资料
5 i( y- ?5 Q$ ^  `8 t8 X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8050&fromuid=198745
6 x7 K8 s; {" g1 ]( W( Z雅安姚氏宗谱《再版本》1 |/ v- S1 w/ A) B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8092&fromuid=198745- }8 Y/ \. E" h% T) y: m6 Q
请互相接合起来看
' x; k% s2 c8 E4 T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0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0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0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12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1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14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1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1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1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0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1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2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3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3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38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8 14:45 编辑
; V; C7 \1 R& ]: p7 }2 H- D
7 T$ B; |, x/ k/ F% y [attach]74638[/attach][attach]74639[/attach][attach]74637[/attach]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4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4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0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1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2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4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4:5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0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1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4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09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8 15:11 编辑
) e7 [' X9 H) ~9 X2 X% ?0 o7 p- o# c
( G4 `' t# h" ^% V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1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14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1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1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1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1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2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8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2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0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1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3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4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5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6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7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39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40
雅安姚氏宗谱全部上传完毕;敬请指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6-8 15:46
著《雅安姚氏宗谱(同治版)》(复印本,2010-05)的姚运鸿,是古人还是今人?
, l3 z1 L6 G# u+ B" D' R
5 v4 m) F- c: T$ W8 S& q全谱传完了吗?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8 15:56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8 16:01 编辑 1 Z6 _. x5 X7 ~% f
著《雅安姚氏宗谱(同治版)》(复印本,2010-05)的姚运鸿,是古人还是今人?
4 O' u2 {  @9 v0 c2 K9 o, c$ {, r7 b& T4 F. d: B
全谱传完了吗?1 c9 y# B2 _* S
pszyyao 发表于 2013-6-8 15:46

3 q2 w$ c* A2 Z7 Z( p$ t! T) l. \6 }$ _0 w. i' x1 f2 a

" {! N* r, f8 J4 r    姚运鸿是古人;- w' M6 k$ `) x/ N8 O4 M/ v
全谱已上传完毕;但又有蒲江县姚氏给了我一本族谱;与雅安姚氏有矛盾的地方;这个情况现在无法证实,也分不清楚了;稍后我上传《蒲江县狮子树姚氏族谱》【原刘家沟桥楼子】第3版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17 10:44
浅谈雅安姚谱之我的疑惑0 D4 w9 h+ K& q' ^  _0 m. E1 Z' @
   经过细读雅安姚谱和蒲江姚谱,发现诸多疑惑,今提几个问题给与雅安姚氏,盼与共同分析;, @% {$ C6 J9 t' C2 K/ q0 E# b
首先你们没有把筱贰公例为始祖;把姚升万公例为始祖,这在情义上是让人无法接受;也难理解;结果把筱弍公子例为始祖;又对不上年代,使人难得糊涂;你始祖升万公是明永乐年间人;又说是明洪武25年奉旨分发,由原籍江南分发四川至雅孝廉桥<今姚桥镇>落业;姚公号筱贰之子<谱摘>明洪武25年是公元1392年壬申年;升万公是明永乐年间1403癸未--1424甲辰年之间才生;何来明洪武25年分发;按常理这有免为其难;升万公长子姚崇,次子姚泰;明天顺1457丁丑年--1464甲申年时人;按永乐末年也是35岁才生的;这里没什么问题;第三世泰公子姚文焕明宏<弘>治1488戊申年--1505乙丑年时人;这也是符合规律,第四世姚文焕长子廷国明嘉靖1522壬午年--1566丙寅年时人;这里面有问题,但不大;第五世廷国公长子姚经生于万历十二年甲申年1584年也就是明洪武25年1392年至1584年才四代人;也就是192年才四代人;这里如何看待;而其他支系差不多6代人以上了;多者8代了;而且第四代才生下来;这问题出在哪里;是你们记载不全还是本身就这样的,值得你们仔细清理;又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按我的世系记录说;爷爷<行五姊妹行六>1908年生--大伯<长子>1933年生---堂姐<长女>1963年生----外侄1985年生---外侄孙2007年生;这都按长子女排序;跨越五代是99年;按我的世系排序是爷爷1908年--父;行四姊妹行五1942---本人行二;姊妹行三1971---小孩1996;计88年四代,这种方式基本准确;百年五代;而你们192年才跨越五代;平均64岁一代;这如何判断;
2 F$ O+ I* [9 k" I3 b   又摘录一段明朝分发政策
7 S9 f+ S/ D: m* [; T+ U<方法与步骤
http://baike.baidu.com/view/3419391.htm明朝大移民
+ Y7 D" L) e9 @  [
4 C! r' ?" |" G时间: 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
$ z; R8 z' _7 H3 N" N0 y1 n# I
3 r7 K! d& K8 Y) Q$ ^明朝大移民历时50年时间,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你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可谁也不愿迁到那里去,没办法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4 t# d9 j; Z0 o6 P1 x9 s  z7 g' U
如上所示,筱贰公来雅孝廉桥可能是几兄弟同时分发的,不可能一个人来雅安,当然两兄弟是不能同时在同一地方落业,这也符合蒲江姚是同宗;只是现有资料不足以证明是同宗;而筱贰公来雅孝廉桥后于永乐年间才生子升万公,这里也有一定疑问;按律没结婚者是不分发;要么是全家分发;随父或兄一起分发;一般情况下是三代同堂;这里没有记录任何其它的人是不符逻辑;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是跟另一支落业;这就得要你们仔细搜索查找了!
; J( V1 x& ^" I5 b# ]再回顾百年传奇;
6 u  M9 H, `& C9 k0 ^- T发祖;" q7 [( r% q8 X/ K' v
筱贰祖;明洪武25年1392年分发入川1 K$ }" f6 x' c4 z; t) `. @
第一世;" o- d, X, H8 c: ]9 ^
姚升万;永乐年间人1403--1424年间人
4 P& g* z* E. @7 R7 E* W第二世;& z" `  m% Q$ z/ m# B8 H
姚崇,姚泰;明天顺时人1457--1464年间人
' E1 {4 W8 R  S9 D第三世;) S; W  y. u" O  ~
姚文焕;明弘治时人1488--1505年间人  d4 h5 W, P, _: _1 t1 b: ?) L
第四世;, x2 r! z/ s* Z
姚廷国;明嘉靖时人1522--1566年间人! ?6 \" ?2 c4 X$ u4 E! m0 T: p
第五世;/ ~0 O9 r$ h  j5 I+ w
姚  经;万历十二年生1584年
7 M8 a! s  x$ k  c% }8 L1 _第六世;# D1 y0 J3 V# f, ~: m6 Z
姚祖高;明天啟七年生人1627年生,殁于康熙37年1698年
) q$ }  x2 l! b: E4 l第七世;
7 D# x) `! }. T9 o9 |* }姚應虞;顺治十年生1653年生,殁于康熙61年1722年2 v4 h. Y; n- h1 ?4 R
第八世;
5 A/ W4 p7 z0 `3 X. `姚凤翔;康熙十二年生1673年生,殁于乾隆十年1745年2 U' x$ ]4 _% [( N+ L0 g6 u! x
第九世;
3 m: \% ~4 I# ~: u. u姚  璠;康熙三十年生1691年生,殁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
2 y" i( w+ |8 B# Q+ W" l第十世;
0 c, R% I; C  c" ]  l3 R; V姚文彪;康熙五十年生1711年生,殁于嘉庆年1795年,84岁
0 M3 K( h; n; R十一世;
1 B; \$ ]& H1 b2 l5 G) v  D% n姚元卿;乾隆元年生1736年生,殁于嘉庆四年1799年
1 v$ P4 c" Y8 C3 R9 i, T: c十二世;1 i( ~7 K  o8 T8 p0 C4 J
姚述哲;无考
* h& O  [& N" q2 [君政公长子姚玉龙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生2 W* _4 R! k( m" }
十三世;$ u! C, V9 q5 q- s, ^* X
姚五福;道光十六年生1836年生<注意;此谱上最后一位十三世,十三世前面无生殁,故按此推算的>, u0 b* @& W2 ~6 `$ y: p3 ~
  以上是雅安姚谱同治版摘录加上公元年;这样就一目了然;从洪武25年入川至道光十六年;共计444年;共计十三代,均34岁左右一代;其中前五代之前共计192年;后八世共计209年;均岁26年左右一代;从道光十六年至今;计有177年;你们现在还有14世至21世;主要是在16.17.18世;这里也不明白了;6 X! o: m2 O0 A
  纵观你谱上;世系问题还较严重,清理世系还任道重远!如果你们能够查清世系,对后人来说是功德无量;对后人也算是一个完美交待.' i% c- G8 v4 E1 P
  我们本着就谱论谱,共同发现各自失误;经得住推算验证,也不失为后人创造性的检修,那也正合大家的意思,你们在同治年间才一修族谱;四百八十年左右;有瑕疵也正常,也幸苦你们了,我在此向你们致敬,请你们指正;
3 [/ R* D2 ^' N6 N4 v* b& v9 m  愿姚氏家族日益昌盛!5 W# j4 V- ?# Z+ G+ }
  谢谢# o+ X; |. e9 m$ y7 g
                   三公后裔24世姚波于都江堰
: @& y1 Q+ B! ^0 O+ O) d                                二0一三年六月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7-16 11:17
回复 1# 蓬安姚波 - q& [8 \! T: L/ i
  f! ~4 Y  e$ L4 t3 U
( s7 I6 @! g3 _" a7 W
   
昆山历代旧志简述
发布日期:2006-12-27选择字号 [ ]点击1211次
     

徐秋明

9 j) u4 j% i: k" Y3 _
值此昆山市地方志办公室成立20周年及全面启动第二轮续修地方志书之际,笔者搜集整理了昆山历史上曾编纂过的地方志要目,以飨读者。4 z7 v. I! _! K; x
昆山县志 昆山历史上不算三国·吴顾启期纂的《娄地记》(古娄县,今属昆山市),共修过22部县志,最早的3部:项公泽修淳佑《玉峰志》、谢公应修咸淳《玉峰续志》、杨譓纂至正《昆山郡志》(已收入《宋元方志丛刊》)。明代所修8部志书已佚其五,分别是由殷奎、范能、蒋明、季篪所修的4部《昆山志》和王同祖所修《昆山续志》8卷。现存3部是弘治间顾潜《昆山县志》、嘉靖间方鹏《昆山县志》16卷、万历间周世昌《重修昆山县志》8卷,其中方鹏志是流传最广、版本最完善的一部县志。清代10部志书已佚4种:徐开禧《昆山志稿》、唐德宜《昆新志稿》16卷、戴镕《昆新志稿》9卷、周奕钫《昆山续志》16卷。现存康熙《昆山县志稿》,先后由董正位和杭允景修于康熙九年和康熙二十二年,一般分别称为“董志”和“杭志”,著录分别为20卷和22卷,其实是同一部志书。在康熙十四年七月,志书尚未脱稿之时,董正位因故被劾离任,尽管书稿由叶奕苞编成,但未能付梓。杭允景任昆山令后,命人重录了一部,即为“杭志”,虽改为22卷,内容上却未作改动。1994年5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昆山市地方志编委会、苏州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地方志研究室联合点校本。此外还有乾隆《昆山新阳合志》,顾惇量纂;道光《昆新两县志》,张鸿、来汝缘修;光绪间金吴澜、李福沂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和顾国珍编《昆新乡土地理志》。民国年间有断代于清宣统三年(1911)的连德英、赖丰熙修《昆新两县续补合志》,该志上续光绪志并补其之漏,是昆山县旧志的最后一部。
5 ?3 F6 }' U; R0 E$ H. `乡镇志 正仪镇,又名真义、星溪、正义、信义,明代就有夏暐《星溪杂志》和夏士英辑《星溪志略》,清道光时魏孔怀、赵之骏又同辑《续志》,3部以星溪命名的镇志皆不传。乾隆年间陈至言、周弈钫纂《信义志》6卷时,除了参考《星溪杂志》外,还兼采清张洲《信义志》,在陈志之后,另有魏宗萼的《续志》4卷、《又续志》2卷,然皆未最终完稿。7次修志,仅传陈志1部。光绪年间,赵诒翼以陈志为原本,正误订补成21卷本《信义志稿》,体例上以志地、志人、志文、志事分为4大类,统率全志,在旧志中颇为独特,不失为一部乡镇善志。: ?3 V" [, ]' \, I: _
此外,尚有诸世器撰《菉溪志》4卷,今称陆家浜;陈尚隆撰《陈墓镇志》16卷,今称锦溪镇;朱保熙撰《巴溪志》,今称巴城;章腾龙撰、陈勰增辑《贞丰拟乘》2卷,今周庄;陶煦撰《周庄镇志》6卷等5种旧乡镇志。
* ?, K: e+ t  [3 K山志 明周复俊《马鞍山志》1卷(《娄东周氏丛刊》本),清沈启东《续马鞍山志》、周弈钫《马鞍山志》6卷、周弈钫《东禅景德两寺志》。
$ s( ?, h! X7 y0 \& |水志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年序刻《吴中开江书》本顾士琏等辑《太仓州新浏河志》(正集1卷、附集1卷、治水要法1卷)《娄江志》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据《娄江志·凡例》称“娄江自娄门至昆山则名至和塘,太仓塘犹称至和塘者,州未建时隶昆山也。自州关西起,东迤于海,则名浏河。总为娄江。”又曰:“先开朱泾,故有《新浏河志》。今浏河既开,则名《娄江志》以别之。”在一些序文中,《新浏河志》也称《朱泾志》,《娄江志》亦称《娄江浚筑志》。两志记载娄江180里水道的开浚始末甚详,总计10万多字。% K: f& p- w* Q2 M' T( n( u: U
寺庙志 城隍庙,庙址在马鞍山南古慧聚寺基,明张大复修《昆山城隍庙志》2卷;康熙年间张白源撰《续志》2卷,成而未刊;咸丰年间潘道根撰《昆山县城隍庙续志》,不分卷;之后太仓钱宝琛撰《续修昆山县城隍庙志》,先后4修庙志。: O4 B! f/ Y8 T) L# T3 f/ t  |
人物志 张大复《皇明昆山人物传》10卷,起洪武至万历,共300余人;后又官于是土者15人附之,名曰《昆山名宦传》1卷,亦作《玉峰名宦传》,其间父子祖孙以类附传,略如史体;另有方鹏《昆山人物志》10卷、刘象春《玉山人文小传》(一作昆山)、叶均禧《昆山续人物传》7卷、叶沄《昆山人物续考》、唐德咸《昆山人物志》、龚埏《昆山人物纪略》12卷、潘道根《昆山名家诗人小传》6卷。
9 q8 ~5 ?8 H/ Q' }5 R冢墓祠堂志 冢墓志中以清潘道根辑《昆山先贤冢墓志》4卷附录1卷为典型,收录100余名上自唐代、下迄清道光年间有关昆山人物冢墓的资料,1人1文,每文内容一般包括墓所、墓主家世与生平简介、墓志铭铭文等,这些都是研究古代世家大族和人物的第一手资料,为他载所罕见。

                                                       来源:昆山日报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7-16 11:23
资料分类 > 专业资料 > 哲学、历史 # T  a* x5 A4 }+ C5 ~' u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一).pdf9 U, {( t( d8 V3 o
" p; k! f' ~2 t% W# d
说明:
8 W' B# A) v* T2 U2 \" y; W4 @, Q1 w" N3 z2 @& ?( P7 b
苏州昆山地方志(昆新两县:昆山县、新阳县)
8 ]3 E; T: Y0 a% o8 |2 y , U  c% U. M' M% Z) A

0 U. \# W, d, A1 q. o( P8 ~( w收藏此资料 举报
" k4 E' {  `$ V! ~$ Q8 a立即下载0分; }' i! o( M* v* m. ?* C# [
28.38MB% I8 ?6 T8 N' R2 A8 b" _
保存到微盘.   + V. `# x0 [. `# N& q0 {( b- [
为资料评星:  . ?4 J( q) B* _0 Z) T. _
; ^$ j; ^/ X; C3 V
用手机下载    常见问题 & k9 K* C1 t* w5 i4 Q# h! H
   资料星级: 资料格式:PDF ' \% b% ~% a% m7 C
上 传 者:yanggg0913 下载次数:1 8 ]! e$ l. k0 x  Y/ _# @) u
上传时间:2011-12-23 13:43:23
8 x8 ~* z5 T7 F2 ?  a( ?  |6 T7 q4 Y! M5 e
Email给好友
# k2 r! y* N3 ~+ M分享到:     分享链接(分享可获得积分奖励)
, J) U& y* `( e* tQQ/MSN:  
' E3 K! m" `' k: P6 C- K( m论坛UBB:  
6 w6 b4 O' W3 R. U/ x普通html:  
8 d; @  _! f3 J/ K* r
  ?0 q7 |$ ?  ^6 B# p: `- O5 m" E浏览此页的网友还喜欢      查看此上传者的其他资料
0 M& V! T& v) [) W8 N9 L7 {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二) 民国昆新两县续补合志.pdf 0分9 Q6 _6 ]; U6 n0 G/ K8 d3 c' W/ t
yanggg0913  乾隆震泽县志 震泽县志续 垂虹识小录.pdf 0分9 o$ q* g1 h) c+ `( j& h5 ~" |# h0 I% z
yanggg0913  道光昆新两县志.pdf 0分
8 F5 K! s& k# q" e+ b: nyanggg0913  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pdf 0分1 x6 }1 e- X3 z9 y/ M: p
yanggg0913  [民国]嘉定疁东志 [清]娄塘志·马陆志·石冈广福合志·方泰志... 0分  R6 X2 Y4 }3 C2 T9 w' p1 S: U
yanggg0913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7-16 11:25
昆山乡镇志——玉山篇/ W+ W, j$ `6 S1 A* f7 R8 C* W0 e
/ X+ L) r1 i: }8 |- l9 x
近期,乡音将推出一组昆山各乡镇的镇志,以方便喜欢了解历史,了解昆山的朋友们浏览。2 D) e9 ]2 _5 P& o, A6 _. f
今天从玉山篇开始,陆续推出锦溪、城北、张浦、千灯、正仪、巴城、花桥、陆家、陆杨、南港、大市、周市、周庄、石浦、石牌、新镇、淀山湖、蓬郎等篇。以上排名不分前后,有需要先了解的乡镇,欢迎提出意见。
7 m9 }( w" t: D  G6 X以下摘自《玉山镇志》2000年版和《昆山县志》1987版。) o0 {* K+ S/ a3 P2 L
  x) m; l4 i9 |$ I' t# _+ P# Q1 @
昆山乡镇志——玉山篇7 _& M' t* v, D( W/ `8 N/ B/ l
5 ?( A! D4 i3 b2 r5 ^" a; X+ X
概述
" K( u6 E! e2 s! b玉山镇,早在春秋时就有“鹿城”之称。唐天宝十年(751年)以来,一直为县治所在地。元代,昆山两度设州,玉山为州治所在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始分昆山置新阳县,至民国元年(1912年)并入昆山县止,玉山为昆山、新阳两县县治所在地。民国以来先后设市、区。民国34年名“鹿城区”,民国36年为“示范镇”。
" A; F. r2 {5 i. `0 _& Y宣统元年(1909年),推行地方自治,废乡、保、都,设市、乡,玉山为市,下置区、乡。民国18年,改玉山市为第一区,辖乡、镇,下划闾、邻。民国23年11月昆山推行保甲制,旋改为保、甲。& z( O5 @( T' b' d) S2 Z4 s1 X-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设区,1956年改设镇,下设居民委员会、农业生产合作社。
- A4 p" Y+ F. n% }% h9 I/ e1958年10月,城南,城北两乡与玉山镇合并,建立马鞍山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居民委员会。1959年6月撤销马鞍山人民公社,恢复玉山县属镇。1986年10月,城南乡与玉山镇合并至今。1992年,镇下辖7个街道管理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及36个村民委员会,414个村民小组。1992年9月2日起西河、合兴、洙江、秧浦、景王、南浜、南河、横庄、冯泾9个村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划归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代管。
; T4 g: ^/ I; B* p
* q. p8 w) I/ ]' T  i" ~第一节 沿 革
: j6 J# Z. S4 t% ~+ e0 `/ C/ ^
. t+ c0 V, k6 T春秋时,昆山名“娄邑”,玉山属娄邑,称“鹿城”。
  ~( ]$ H1 B/ V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邑称县,娄邑易名疁(音留)县,治所设于今城北镇同心村,玉山地区属娄县。
$ W  O% ~* _- Q4 v$ Y汉王莽更名娄治,玉山地区属娄治。
  T$ w' Z+ O& A8 S/ X( E$ v东汉复名娄县,玉山地区属娄县。
1 Y+ O9 V9 y3 h3 O2 {2 m三国、晋、宋、南齐各朝沿袭不变。  e: {% L$ N4 h; Y. e- f6 W. t. n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县治设在今正仪镇),玉山地区仍属娄县。大同二年(536年)娄县改为昆山县,县治设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境内之小昆山,玉山属昆山县。
# X: Y9 _# Y+ {4 ^, B4 o( Y0 {隋开皇九年(58 9年),昆山、信义俱废地属苏州。十八年复置昆山县,玉山属昆山县。
2 v+ M5 Y$ V2 M2 |! h( s6 B  l唐天宝十年(751年)分昆山南境置华亭县,遂迁县治于马鞍山阳(今玉山镇人民路北首),玉山为县治所在地。2 A; Y; K( b2 I' u) A! Z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昆山为州,县治改为州治,玉山为州治所在地。0 y9 n# Y; `/ [. Q
延佑元年(1314年)迁州治于太仓县城。至正十七年(1357年),因海寇骚扰,危及州治,复移州治于马鞍山阳,玉山复为州治所在地。
# q  W6 h! o& P9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州为县,州治复为县治,玉山为县治所在地。
* ?1 F, E3 S/ F: R3 H, r)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昆山置新阳县,县治设于昆山县治东南1里莼菜桥(今莼菜桥)东,两县同城分治,玉山为昆新两县县治所在地。宣统元年(1909年),昆新两县推行地方自治。次年,两县废乡、保都,合划为1市17乡,玉山为市。6 l! Q7 T4 o% U4 f7 Z  s6 g' O
民国元年(1912年),昆新两县合并,仍定名昆山县,玉山仍为昆山县治所在地。
* c1 R& J6 G4 k' S* ^民国23年,全县10个自治区合并为8个自治区,玉山为第一区。
2 C) n/ b; ]6 F民国31年2月,全县划为9个区63个乡(镇),玉山为第4区,辖:山南、玉带、致和、学宫、南濠、小虞、乐庵7个乡(镇)。
8 o1 T. H' t% _1 N7 N9 O0 I9 n' x民国34年9月,抗 日战争胜利,全县改为8区64乡(镇)玉山为第一区。同年12月14日,改冠区名,玉山改名“鹿城”区。2 L: T6 S8 O6 C
民国36年2月,实行新县制,全县划3个区,1个示范镇,1个实验乡,6个直属乡(镇),玉山为“示范镇”(由鹿城区之玉带、山南、致和、学宫、南濠5镇合并)。
  d5 M  y& m; W# N6 i7 R8 s; _* S+ q民国38年初,实行“民众组训”后,全县划分5个督导区,玉山属第2督导区。
! u( b4 g- \% K$ p) f1949年5月13日,昆山解放,建立区乡人民政权,全县划分6个区(巴城、正仪、茜墩、张浦、蓬朗、城区),27个乡、镇(乡镇划分沿用旧区划),玉山镇属城区。同年11月,将6区改设10个区,玉山镇属城区。
: D2 V5 C7 W- z" v. E- J' @6 m1950年1月,全面废除保甲制度,划小区乡,城区更名城郊区,玉山镇属城郊区。
* i+ w5 f+ \6 W$ W/ c8 {1951年6月,调整区划,撤城郊区,玉山镇改为城区(原城北划入周墅区,大渔、广福二乡划入巴城区,东荡、渔西、渔东、路南、路北5乡划入正仪区)。
8 ?$ A& w/ J/ w* G7 `! j9 p; V1954年9月,全县划为8个区,1个县属镇(陈墓镇),8个区属镇,玉山镇属城区。6 L: b% f$ }" n
1956年3月,全县划为5个区,1个县属镇(陈墓镇),玉山镇属城区。同年年底,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7个乡5个县属镇,玉山镇为县属镇。
; j9 o$ p5 H8 k* x4 v6 v' v1958年9月,昆山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时城南乡、城北乡、玉山镇合并建立马鞍山人民公社。+ B2 E7 c( @: Q  M2 c. h4 e( \
1959年6月,撤马鞍山人民公社,建立城南、城北人民公社和玉山县属镇。
3 `: \, B1 a5 u& @1986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城南乡与玉山镇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至今。
+ E( y8 q' C. c1 B7 B5 l& [1 U0 S- W, c+ Q
第二节 境 界* }* S  S. M# u
' G4 `, ~. o7 [2 e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昆山置新阳县,两县分境,城内以大街为中心,昆山县居西半,新阳县居东半,镇域一分为二。/ ~/ m3 H7 J) ?2 c: R* Q
宣统元年(1909年),实行地方自治,划为玉山市,市境相当于今玉山(包括城南)、城北两镇境域。市区东至夏驾桥乡,西至南星渎乡,南至张浦乡,北至陆家桥乡,东北与周墅乡接界,面积99.2平方公里。$ o8 j5 k8 r5 |9 X+ m' e: N9 v, m
民国23年(1934年)3月,省颁《各县整理自治区域办法》,全县划为8个区。城区为第一区,境域为东至太平、包桥、沙葛乡,西至白渔、白塔、赵家浜乡,南至吴淞江,北至周墅镇、塘南乡,东南至西古乡,东北至晚香乡,西南至南星渎镇。
! ^3 w$ n4 I, J6 N# |6 {  ?民国36年2月,实行新县制,将县城的玉带、学宫、南濠、山南、致和等5镇及原汉坡乡之九、十两保合并为“玉山示范镇”。境域东至太平、包桥乡,西至白塔、北澞乡,南至乐庵、小澞乡,北至青墩、汉浦(九、十两保属玉山)乡,东南至西古乡,西南至白渔乡。
0 S; k7 [( o) ?/ j6 X1949年5月13日,昆山解放,玉山属城区。境域东至[左日右兵]希乡,南至城南乡,西北至城北乡,东北至金鸡乡。
, W/ |2 i& D/ U! i& _1958年10月,城南、城北两乡与玉山镇合并建立马鞍山人民公社。境域东至新镇、[左日右兵]晞、菉葭公社,西至正仪公社,南临吴淞江,与张浦公社隔河相望,北至周墅公社,西南至南港公社,西北至巴城公社。1959年6月,撤马鞍山人民公社,玉山镇恢复原境域。
- [: ?+ p2 ?" [, k! h' O' I5 q. p! C1986年10月,城南乡并入玉山镇,境域东与兵希、陆家镇接壤,西与正仪镇为邻,南与张浦、南港镇交界,北与城北、新镇镇相连。面积73.47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宽约9.5公里。境域沿袭至今未变。9 B( z  b9 a6 K% K
. D% h5 j( \* N8 G% N: S
第三节 镇名来历) j8 Z  u' a# |: i6 }
" @2 n( s( E7 Q* C. R) O0 V
“玉山”之称,出自城之西北隅的马鞍山,山中产石,洁白如玉,史有“玉峰”、“玉山”之称。因本镇地处玉山脚下,故称玉山镇。
  k6 P' S1 p# Q4 @3 |“玉山”又称鹿城。相传吴王寿梦好猎,今市府西南家俱厂附近(旧称卜山),曾是其豢鹿守猎之处,并建有城邑,名西鹿城,故有“鹿城”之别称。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7-16 11:53
疁县、娄县
2 ^8 z8 \6 r/ p! Y新石器时期,昆山
6 l$ N0 a9 }0 P7 S; J  M& ~4 kshadow&copy; 2013 Baidu - Data &copy;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昆山市区
. z/ D+ J* w" a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 B; C/ _; L( C! ~' R1 w  [3 K地方已有人类活动。( q# V1 P" N! F$ w" k6 l
夏、商时期,地属扬州。) x6 {8 t* Y4 Z3 G6 [4 X
周时地称娄邑(见载于清代《昆山县志》),属吴国。
, d/ B: S9 n( H5 F% @战国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地属越国。楚威王(前339年-前329年)灭越,地属楚国。[16]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置疁县,属会稽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在吴、越故地置会稽郡,以吴县(今苏州市区)为郡治(首府)。会稽郡辖疁县、由拳县(三国孙权时期改称禾兴县、嘉兴县)和海盐县。疁县县治在今昆山城中心东北3里。
8 J; s* Q; Y( g& D公元前207年,西汉改疁县为娄县。
: X& }. i, v# s* g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娄县属荆国。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荆国除,娄县属会稽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治荆国旧地,娄县属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吴国废,立刘非为江都王,治吴国旧地,娄县属江都国(见《汉书》、《史记》、《晋书》)。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废,娄县属会稽郡。王莽始建国年间(公元9-13年),娄县更名娄治,属会稽郡。
9 k. M. ]7 f3 B7 T" m, r& E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复名娄县,仍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娄县属吴郡。. q$ C# i" H. m8 A
三国、晋、南朝宋齐,娄县属吴郡。) J! x, q2 _; J1 m; Y, N- p
南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吴郡设信义郡,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余下的娄县仍属吴郡。
1 F- Z' t! H* W# Q7 D2 S远大于今的昆山县  _. _" `. O! [& n
南梁大同三年(536年),娄县改名昆山县,改属信义郡,昆山县范围大致与秦疁县相同。# i  _  s! |, y( p% B  C
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后,开皇九年(589年),废信义郡、信义县、昆山县,两县地归苏州(此时苏州已得名)。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属苏州。大业元年(605年),苏州改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吴州改为吴郡,昆山均为属县。
8 e4 A9 ^3 s2 z1 @0 w唐武德四年(621年),吴郡改为苏州;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复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吴郡为苏州,昆山均为属县。期间天宝十年(751年)分昆山县南部、嘉兴县东部、海盐县东北部置华亭县(后松江、上海)。
; G" ~2 y8 ^' w3 e0 z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昆山属吴越国苏州。
$ v, J( h) D8 @2 h2 I& a$ s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吴越置中吴军治苏州,昆山属苏州。; z5 T2 w. J+ o" Q' A( H0 P: ?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除,改苏州为平江军,昆山属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平江军为平江府,昆山属平江府。" {( d" Z& q0 [! R" ~# M# @2 G% j* k  U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析两浙西路平江府昆山县东部春申乡、临江乡、安亭乡、平乐乡、醋塘乡共5乡,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8 y1 g. G% b1 P9 }+ [& S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平江府为平江路,昆山属平江路。元贞元年(1295年)因户口增多,升昆山县为昆山州,仍属江浙行省平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称隆平府,昆山县属隆平府。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为平江路,昆山州属平江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平江路改为苏州府,昆山州属苏州府。
- h, b$ p( D# ]5 W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州为县,仍属苏州府。3 W: Z: |5 R/ j
4 F7 c5 u" @: b! g  ^
  顾炎武雕像
# }( Q5 e# W7 n. D3 A4 V# c8 U与今大体吻合的昆山县! G- A5 d6 N8 [
明弘治十年(1497年),析昆山新安、惠安、湖川3乡建太仓州。余下的昆山县仍属苏州府管辖(其范围已与今昆山市基本吻合)。- l4 F# J5 D+ S2 ]
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昆山县西北部置新阳县,两县同城分治。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江南文将帅李文炳取昆山、新阳两县,为避南王冯云山讳,改昆山名昆珊,两县同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同治二年(1864年)四月,太平军退走,复名昆山,与新阳县同属苏州府。. b* w; B' S/ K0 ^$ L3 K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昆山、新阳两县合并,仍名昆山县,属江苏省上海道。民国3年6月,省改设5道,昆山属苏常道。民国16年废道,直属江苏省。民国22年,省设13个行政督察区,昆山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2月,省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昆山属无锡区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4年9月,省改设10个行政督察区,昆山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6年11月15日,日军占领昆山。次年5月,直属日伪江苏省政府。民国29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昆山直属伪江苏省政府。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伪政府倒台。9月,昆山属江苏省江南行署。10月,省撤江南行署,建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昆山为属县。民国37年4月,省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昆山隶属不变。* ?) W; j8 H+ Q; ?
1949年5月13日昆山解放,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专署。1950年10月14日,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州专员公署,昆山属苏州专员公署。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昆山属江苏省苏州专员公署。1968年3月26日,苏州专员公署改称苏州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4月13日更名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改为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昆山均为属县。1983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3月1日撤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昆山县属苏州市。1989年国务院批准昆山撤县建市[17]。
6 u& K9 [6 b, Z5 a$ e* o2011年,昆山市被列入江苏省省直管县(市)试点,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单位直接管理昆山绝大部分事务,但是行政区划依旧隶属于苏州市,昆山市的干部仍然属于苏州市管理。8 F; e& W/ y1 `3 M# X3 X, G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0 _3 U  Q8 b. V& n1 S9 O
昆山市下辖3个国家级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综合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园区(江苏省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昆山旅游度假区)和8个镇[18]。
, C: S; e. {/ |. y, F0 u* w序列 乡镇 设区、村居
% t$ `6 l! V8 {" i6 g5 t' V+ L+ F1 玉山镇(高新区) 社区居委会(里厍、亭林、大西门、红峰、玉峰、状元泾、小桃园、仓基街、高板桥、采莲、柏庐、新阳、新昆、东星、小澞岸、盆渎村、正阳路、朝阳新村、朝阳门、跃进路、需浦、红旗、娄苑、花园、海峰、萧林、火炬、虹桥、星海、白马泾、枫景苑、严家角、震川、力量、胜利、濂园、同心、新北、紫藤、大学城、大同、青淞、新南);村委会(火炬、庙灯、赵厍、大公、江浦、共青、南渔、五联、大渔、泾河、新乐、杜桥、广福、唐龙、新江、新生、马庄、群星、景村、南星渎、燕桥浜、姜巷、大众)。 ; h/ }) B0 [9 i4 V- c/ v
2 巴城镇 社区居委会(巴城、银杏、蔷薇、芙蓉、农场、并蒂莲、玉石);村委会(武神潭、新开河、东阳澄湖、雉城湖、茅沙塘、巴城湖、龙潭湖、马料江、红杨河、巴渔、毛许、凤凰、联民、东岳、石牌渔业村委会、夏东、华社、方港、武城、西南、环湖、绰墩山、正仪、荣亭、阳澄湖、通澄、黄泥山、正仪渔业村委会)。 " ^0 L$ \* {6 }/ ]/ V' P
3 周市镇 社区居委会(周市、新镇、阳光、桂冠、康泾湾、陆杨);村委会(市北、东明、斜塘、朱家湾、平庄、永共、白塘、中乐、珠泾、新镇、东方、许家、超英、小泾、陆桥、横溇、新塘)。 ! t5 l8 X8 D' \- K5 {
4 陆家镇 社区居委会(育才、陆家、龙王、夏桥、合丰);村委会(陈巷、陆家、神童泾、泗桥、邹家角、夏桥、车塘、合丰)。 # s- F, V7 Y& Z9 V& J2 [- F
5 张浦镇 社区居委会(张浦、花园、振苏、南港、大市、新巷、新吴);村委会(金华、张浦、花园、大直、七桥、赵陵、吴加、施家泾、三家、周巷、新塘、星金、新龙、白米、增光、林庄、安头、南港、椿里、邬家港、姜杭、尚明甸、南吉山、南姚、大市、盛家埭、东塘、新村、吉水)。
, f1 e8 C+ }+ j+ B' Q! K2 @5 m& j# q6 周庄镇 (贞丰里、全功路);村委会(东浜、全旺、高勇、云南、复兴、龙亭、祁浜、双庙、龙凤、南湖)。
! t/ P, U. q* r3 q7 u7 锦溪镇 辖:社区居委会(上塘、下塘、长寿、镇北);村委会(虬泽、盛塘、马援庄、红霞、计家墩、张家厍、孟子浜、干家甸、北管泾、阮家浜、周家浜、顾家浜、长云、袁甸、卫星、联湖、朱浜、三联、狭港、南前、陆泾)。 6 H3 b; g- W4 e( O- e) {
8 千灯镇 社区居委会(北大街、南大街、河东、中宅新村、石浦);村委会(西宿、南湾、支浦、前进、大潭、吴桥、陶桥、西横、大唐、庄巷、萧墅、善浦、石北、中节、新潭、石浦、余项、马巷、歇马桥、陆家桥、年沙、新泾)。 2 r6 H. _4 q$ Z& s  A3 Y3 o% e! \
9 淀山湖镇 社区居委会(淀山湖、利民、石杨河、杨湘);村委会(金家庄、度城、兴复、永新、晟泰、红星、安上、双护、杨湘泾、民和、新杨)。 # \3 }2 U% n% j2 r4 J: u/ V
0 T$ Z% S% T" ]. C
陆家镇:原来叫箓葭公社。陆家镇(箓葭浜)得名缘由,一说境内木瓜河南有一浜名为箓葭浜(今称黄泥浜)或谓境内产箓葭苇,其色纯绿,可制莆管,又说镇中街道原为鹤塘浜,长菉葭草,即以名村。5 g6 f4 G; {4 V
张浦镇:宋代即以形成集镇,以内河“张浦”而得名。. w  z! n+ m8 K
周庄镇:宋元祐元年周 官封迪功郎,在此设庄,隧有周庄之称,沿用至今。; B5 j3 u* v& M. N3 `2 N
巴城镇:相传大禹治水功成,曾封巴王于此,并称巴王城。( o0 H0 W0 n$ r2 I
锦溪镇:旧称“陈墓”,因孝宗帝带他的陈姓妃子前去锦溪游,后妃子病死在锦溪,孝宗帝就地安葬妃子,将此地命名为“陈墓”。0 @# O- v' C9 t8 g! p; m
江苏省花桥经济开发区:相传道光年间黄渡营兵来此张贴告示,因当地无名,营兵在木桥询问百姓,得知木桥周围居民姓花,遂称木桥为花家桥,镇亦由此得名。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7-16 12:08
疁县、娄县' u: `5 y) ^# v! t5 D( L' s1 y# T0 O, f# G
新石器时期,昆山
6 ?2 ~3 ^% o6 X! S6 w6 r4 _shadow&copy; 2013 Baidu - Data &copy;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昆山市 ..." N4 T8 k4 I9 |$ z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7-16 11:53
) d, `3 ~* _0 t% ]/ i: K

" d$ S8 s+ A. E9 e
1 d/ S( c4 [, l% P3 d    我已转给雅安姚氏了;谢谢你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