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2011年卷《河南年鉴》中的一个新发现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34
标题: 2011年卷《河南年鉴》中的一个新发现
这两天,在翻看2011年卷《河南年鉴》时,有一个新发现,河南省襄城县南大街119年前出了一个大人物:曾经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任院评议员,台湾“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讲座教授、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教授、“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国史馆”史料审议委员。1 G2 f6 h }; a' ]* a
3 @7 z9 @' O" Z) h0 e 他是谁?
2 R2 T" d* s P6 K6 [ ——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姚从吾。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37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9 d' P! C$ |' h6 A+ v- e, o3 V
8 c! |, U* U0 S+ F! ~$ o
. @5 j4 b; j) z2 D( i 姚从吾1894年生于襄城县南大街,幼入私塾,1909年入襄城高等小学堂,1910年入许州中学堂。1914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二中学(由许州中学、开封中学、私立中州公学合并而成)。当年夏入北京中华大学预科,1917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史学门。恶其原名腐旧,乃以号行。1920年毕业,获文学学士。1921年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同时兼任《地学杂志》编辑,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38
回复 2# 南阳姚文书 {9 C3 }% ~) U' g
1 k$ h& t$ t/ T+ I
" n/ x- x& A W% Y8 Z% c
1922年夏,姚从吾由北京大学选送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在1922至1934年留德期间(除1929至1931年在波恩大学工作外,均在柏林大学),曾从汉学家傅朗克、蒙古学家海尼士等学习,并钻研名史家兰克等人的著作,深受兰克治史方法的影响。1929年被德国波恩大学聘为汉文讲师,1931年任柏林大学汉文研究所讲师。留德十余年,他结交傅斯年、陈寅恪、罗志希、俞大维等社会名流和知名学者。此时他就开始了蒙元史研究,将柯劳斯的著作《蒙古史发凡》译成中文,将《元典章》译为德文,撰《金元两代史源的研究》,并发表论文《中国造纸术流传欧洲考》,声誉渐著。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38
回复 3# 南阳姚文书 4 d" F! c3 V5 e; R) u! \: c
' i; C2 Y5 U/ d9 O* c( k1 A) W0 i# b
5 _9 V( j* S. f
1934年,姚从吾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邀请回国,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讲授“历史学方法”、“匈奴史研究”、“宋辽金元史研究”。1936年兼任历史系主任。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辗转至长沙、昆明,任西南联大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在长沙临时大学期间发起组织“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抗战胜利后,随北大同仁复员北平。1946年冬,出任国立河南大学校长。次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12月,因当时患高血压和心脏衰弱病,辞去河南大学校长一职,受聘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1949年1月,他押运故宫文物去台湾,旋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史学方法和宋辽金元史,并建立宋辽金元史研究室。195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并历任院评议员。1960年受聘台湾“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讲座教授。1967年,以所著《余玠评传》获台湾中山学术奖金。1969年受聘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教授。后又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国史馆”史料审议委员。1970年4月15日因心脏病复发,在案前座椅上逝世,享年76岁。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40
回复 4# 南阳姚文书 * G/ ?. x; R) ?; G# H6 @4 p [$ d
( R' f1 H7 k P5 \! o( Y8 W9 Q
; g3 c8 T! b: O 姚从吾曾经担任河南大学校长一职。他是在河南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开封复员办学不久接任校长职务的。当时河大校园被日寇破坏后,急需整理补充,虽有田培林校长复校之基础,但在各方面,仍需新任校长规划充实。他继承前几任校长艰苦奋斗的办学思想,竭心尽力,扩大学校规模,使河南大学面貌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姚从吾非常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将图书馆从教务处中独立出来,成立图书委员会,聘教授兼任图书馆长,主持馆务。同时聘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徐炳旭、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毛子水担任顾问,并请他们代为收购中外文书籍。当时图书馆藏书近八万册。姚从吾亲自授课,给文史系历史组讲授《历史方法论》。他虽然工作繁忙,但很少缺课。姚从吾虚心访贤,遍求名师,广揽人才,为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增添了光彩。他要求教师们要保持“严格考试,教学认真”的优良传统,学生要清洁自持,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在他的指导下,各个院系亦聘请学识卓越、教学认真的教授任教,教坛出现了勃勃生机。他重视科学研究,提倡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造一切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后又支持各学院办刊,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农学与医学》、《文史与考古》等,为教师们提供发表论著的园地。他鼓励教师紧密结合开封实际搞科研工作,让文史考古学者着手调查北宋现存史迹。他还鼓励与校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研究。曾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选拔高才生,参加发掘工作。又与河南通志馆合作,供给房舍图书,协助调查采访。姚从吾还请史学名家董作宾等来河大讲演,亦带领文学院历史组学生在开封城外调查古迹。正是姚从吾的悉心擘划,国立河南大学达到当时的鼎时期,有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15个学系,学生达2000余人。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41
回复 5# 南阳姚文书
( G/ V. H3 z2 {4 J8 F# [5 v) Q- ?
( r8 z" K1 X. E/ M
姚从吾是中国现代辽宋金元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研究边疆史的专家。他吸收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学贯中西,促进了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他重视史料的整理,完成《蒙古秘史》第一部全译本。他提出着眼于民族融合的“国史扩大绵延观”,认为在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历史才得以广大绵延,形成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而辽金元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融合时期,在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姚氏就是以这样的观点,深入研究辽金元史,建立起辽金元史体系。治史与教学态度均十分认真严谨,谦虚好学,对每一史实,每一年代,每一字句都考究清楚。他常说:“把每一篇论文写好,应该把它搁过一段时间,再拿来详细校对,然后才可以拿出来发表。”“学生的学问最后应该超过老师才对,不然国家的学术怎能一代比一代进步呢?”他发表的专题论文计在百篇以上,数百万言。专著六种:《东北史论丛》、《耶律楚才西游录校注》、《张德辉岭北纪行校注》、《汉字蒙音蒙古秘史新译校注》、《邱处机年谱》、《余玠评传》。他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台湾大学执教36年,桃李满天下。当今以研究辽宋金元史蜚声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学者,多为他的弟子。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44
回复 6# 南阳姚文书
4 B- ^# g: y' x( R3 g. _1 o4 ?# [. N' m- P3 w
" P2 Q5 Q6 N0 _' [1 b! R# R
姚从吾(1894年-1970年4月15日),本名姚士鳌,字占卿,河南襄城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李守孔、陈捷先等辑有《姚从吾先生全集》。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45
回复 7# 南阳姚文书
1 ~- l& ]/ F, E5 Y9 r, L. t) k5 }9 Q" [1 m
+ l$ Y H1 w1 i/ g 改名原因:因学生将“姚士鳌”戏呼为“姚土鳖”,故改用姚从吾。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50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20 17:59 编辑
! K2 Z+ W3 [0 b5 U3 M* r: J" @' q) }
回复 8# 南阳姚文书
1 P* Y- y1 W+ c3 e! j" v/ c; h1 m) I+ F. r& ?# y) |$ |5 |6 c! j8 ?
年轻有为时的形象。
% B- c/ o2 E& H2 ~6 j0 o
2 Z) S7 K7 f# z o6 j; J" a' {/ W
( C* V7 i2 Q0 l. Q)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52
回复 9# 南阳姚文书
2 }% N4 | Y# j3 a2 C: |
0 K5 w; j8 L1 B) A$ w7 v1 F9 q) l3 c! m# W
姚先生有专著六种:《东北史论丛》、《耶律楚才西游录校注》、《张德辉岭北纪行校注》、《汉字蒙音蒙古秘史新译校注》、《邱处机年谱》、《余王介评传》。 $ {6 t6 D8 U% q* _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53
回复 5# 南阳姚文书
V5 C5 s8 [0 Z9 Z( D8 x7 [7 K1 A4 x/ Q4 z+ x& ^
' b+ V( j1 t ]2 I/ n0 r7 M4 p O
当时在开封河南大学的校园分为三处:第一,校本部,即铁塔公园南部,面积广阔,花木繁盛,楼舍壮丽,为开封风景区之一,文、理、法、医四学院及附设医院、图书馆在此;第二,南关分校,南关分校又分两处,一在今开封城南著名古迹繁塔附近,旧为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改为河大农学院,二在干河沿(繁塔后二里许),工学院全部和农学院的一部设在这里;第三,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为接收鼓楼大街医学专科学校原址,设立产科医院、高级护士学校、助产学校及第二门诊部。姚从吾校长非常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将图书馆从教务处中独立出来,成立图书委员会,聘教授兼任图书馆长,主持馆务。同时聘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徐炳旭先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毛子水先生担任顾问,并请他们代为收购中外文书籍。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54
回复 11# 南阳姚文书 9 P6 H5 I3 v% Z( K
0 m& h: |" @2 \
. p" h" ?7 i# E) H: B 姚从吾校长亲自授课,给文史系历史组讲授《历史方法论》。他虽然工作繁忙,但很少缺课。姚从吾校长虚心访贤,遍求名师,广揽人才,为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增添了光彩。他要求教师们要保持“严格考试,教学认真”的优良传统,学生要清洁自持,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在他的指导下,各个院系亦聘请学识卓越、教学认真的教授任教,教坛出现了勃勃生机。姚从吾校长重视科学研究,提倡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造一切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河南大学旧日的出版物有《学术丛刊》,每学期一册,复员办学后每学期两期。后又支持各学院办刊,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农学与医学》、《文史与考古》等,为教师们提供发表论著的园地。他鼓励教师紧密结合开封实际搞科研工作,让文史考古学者着手调查北宋现存史迹,如“相国寺”、“繁塔”、“北宋开封府遗址”、“宋太祖画像”等。他还鼓励与校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研究。曾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选拔高才生,参加发掘工作。又与河南通志馆合作,供给房舍图书,协助调查采访。姚从吾校长还请史学名家董作宾等来河大讲演,亦带领文学院历史组学生在开封城外调查古迹。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56
回复 12# 南阳姚文书
- g4 A; { I) J
7 z. H5 s5 O. ~2 v x+ H$ M" b
1948年6月,解放开封的战役一开始,南京政府教育部命令河南大学迁往苏州。姚从吾校长带病在苏州作了大量的河大复校工作,接洽地方,寻看校址,召集行政有关人员,安抚流亡,接待教授及眷属,分配地点,购置急用物品,准备复校。经过努力,各个学院安置妥当:校本部在怡园,理学院在顾家祠堂,文学院在沧浪亭,法学院在金城银行仓库,工学院在丁家祠堂,农学院在狮子林后院,医学院在中正路饮马桥,图书馆在湖南会馆。1948年10月10日在怡园校本部举行正式开学典礼,各学院陆续上课。但当时图书、仪器、研究试验设备,均留在开封,师生情绪未免低落。学校为安定人心,提高情绪,增强师生读书研究兴趣,特请著名学者专家多人来校讲学。如请史学家钱穆先生、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综先生、教育家汪懋祖先生、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生物学家秉农山先生、豫籍元老张伯英先生等,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和爱国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不少开封中学及大专学校学生,亦随河大学生及眷属一起来到苏州,基于同乡之心,姚从吾校长亦让学校给以安置。姚从吾校长当时患高血压和心脏衰弱病,1948年12月获准辞去校长职务。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7:57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20 18:03 编辑
0 A! }/ M( J9 k# D! t. K- \" ^% y. O' Z, m: E
回复 13# 南阳姚文书
- u+ J# Q& x, O! G# O2 B$ s( {3 Z( h5 a. `" v. b! v
& n1 t% d' i7 J$ Y) Y
1958年,他又倡导组成台湾“宋史研究会”(后改名为“宋史座谈会”)。姚从吾本通蒙文,晚年又学习满文,并倡导组成“边疆语文研究会”,积极推动北亚及中亚史研究。他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台湾大学执教三十六年,桃李满天下。6 L1 |7 y! v0 u
5 j: V" ]& f2 R) ?4 T8 c
7 J& Q+ D4 b v) _' z
% |3 i* j! D3 i. O1 P
- c: Z: L; z# h5 m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00
回复 9# 南阳姚文书 $ b. ]2 h1 V- v) g* Z
% t4 y' ?9 S5 D: F4 k2 z; L) U* b: |" b6 T+ I8 M/ ^
姚从吾先生治史与教学态度均十分认真严谨,谦虚好学,对每一史实,每一年代,每一字句都考究清楚。他常说:“把每一篇论文写好,应该把它搁过一段时间,再拿来详细校对,然后才可以拿出来发表。”“学生的学问最后应该超过老师才对,不然国家的学术怎能一代比一代进步呢?”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05
回复 15# 南阳姚文书
7 A5 E6 t) ~( n7 R- _+ u* Y
* V$ g6 @; D$ E. N: @; ^
: Y8 n. K/ L# q7 g' ` 姚从吾先生谢世后,他的学生王德毅等编纂了《姚从吾先生年谱》和《姚从吾全集(10卷)》。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10
回复 16# 南阳姚文书
/ c/ N' k+ k. G) C8 _& f5 R7 n
; O; T7 n2 V9 I' W& A- W q. b3 l: E* g
新发现的姚从吾先生往昔的照片 ; u- k5 k# }1 V1 F$ F4 d. s$ O# r
& q4 ^ N- ^/ ~4 Z% z/ I. a8 N1 [
, W9 Q' @# ~1 b! ^9 z
0 ^$ |$ e5 D, |. S
* T' M7 K" R) Q' k- b
6 ~. Z7 B1 Z! v/ R4 D7 Q$ `+ _6 W" o4 b
; E5 C9 U0 J w6 S* u5 ] ^
9 O" l2 S3 p& f8 W' D& |2 w
- i9 R5 L. H* u4 i) V6 t0 \+ f: W# E$ _1 L; d0 L
! O. D3 Q2 E& l' F8 a
$ ]: x7 M! V6 \6 \- E' b
( C5 `" h; h! \1 R0 v1 O
% A/ K- X' ]. s! }: V
+ }6 w0 v9 n6 x, `& A, V, U* ]4 ^+ o( B& C3 s
4 D6 Q, d5 S* y6 @5 y* ?9 @3 t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13
回复 17# 南阳姚文书 - N0 b' P9 ` l
, E2 K5 g/ V! m% y; B+ f
# l% r% k1 ~/ m, y4 k# x ) H" B$ ~2 i" b
3 \4 @, R( c% K
0 M$ R. ~/ C& H& |
# x# i3 Q2 J4 J
! A" K. S2 H! p1 K+ _3 _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姚从吾先生曾引德国史学界的一句名言曰:历史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年代学,一只是地理学。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14
回复 18# 南阳姚文书 " Z) C$ m: `6 J. g3 K1 T$ [
$ `& r0 A2 |2 T+ R
# U8 _* R4 ?& E. t: I2 b1 a* B 李敖在台大历史系读书期间及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历史学家姚从吾。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15
回复 19# 南阳姚文书 - }' o# ?( S6 `. Y
) c: t6 y' u+ G
4 k, S$ {2 c5 e; H9 ~) | 1955年,李敖考入台大历史系。
5 V$ v v* ]( H+ d, P& A# ~
9 e& J1 g6 C. z$ W
; H |3 [( O4 {6 S0 h5 I3 T, Y 1956年,李敖上大二时,开始听姚从吾的辽金元史课。$ V" L( s( n8 }7 K, u3 a
- H9 [8 F& Q/ [) l
1 U7 {( p9 Q! X! |- I& \
姚从吾一口乱牙,长得像个老农。年纪一大把,上课却总是与学生们称兄道弟,弄得同学们很不自在。他上课时,还有一个很奇特的习惯:一边讲课,一边用手在肚皮上揉。一些女生看到他用手揉肚皮,不好意思看他,男生们却低着头笑。
, N# H* V9 d& n% k
" f8 J( I6 B4 n$ Z: @7 N' v8 I# @8 [* {7 ]6 \" {2 M% I5 A& x
姚从吾在学问上不是特别优秀,却很爱人才,学生中如有比较冒尖的,他特别关爱,甚至像痛爱自己的儿女一样。
% P2 p- x" n; X7 J
$ Y0 Z! g* }- i$ ^; ~- l, L/ o' T! L- d1 z( J
李敖成了他的学生后,他渐渐发现李是个比较特殊的文史人才,如果今后再努努力,一定能做出惊世的学问。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17
回复 20# 南阳姚文书 . m7 @+ C& i7 Q, T* A
7 B- A# U! i& B! x" q; W
, v* R. \4 c' m8 x* f) B
李敖到大四时,要写毕业论文。姚从吾问李敖准备写哪方面的论文,李敖告知准备写宋代婚姻方面的。姚从吾觉得不错,赞同他作这方面的论文,并嘱李敖下点功夫。: p1 x/ p _+ f, T) k; H- U- I9 ]8 b
' ^# x! E! s* K' p5 J) C4 ? }
- z3 Y9 C4 }/ T% E
0 i5 J3 N; s( D1 f( K
2 k2 ?# y; O5 I过了不久,李敖的论文《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消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写完了。对这篇论文,李敖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从资料到文章结构,均很新奇。
5 ]# T' `$ m- o7 h. v# c; H+ s
: K1 T/ j. _. z( z: d- }. q# p& z2 F5 k) o2 F
, I5 J, l' w/ p4 e. w# h. Q1 R7 Q# c1 _$ }* B1 e7 o
. ^$ h% V9 \+ q& \
姚从吾是李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李敖写完之后,将文稿送给姚从吾看。
/ I( k' @# A$ C: e* N4 F( N, X% `+ s) V& |: }1 J
4 _# z3 X# t& c* U; r
5 @- ^$ n7 g4 p h( F# k% L
# }( F( u. L* e 0 [' [5 [, U: ^
姚从吾看了论文,感觉很不错。他认为,这是他到台大历史系任教以来,看到的最好的毕业论文。凭这篇论文,姚从吾断定:李敖很有天才,将来一定能做出很好的学问。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18
回复 21# 南阳姚文书
4 A( `4 ~4 V( I
5 j$ K+ s/ Z$ ]6 m% ~) |8 G9 ~
0 B$ D6 h" B) [3 F( }* [ 李敖曾经在营房里给姚从吾写了一封信,信中说:“4年来,老师对我照顾实在很多,不论在治学、做人乃至经济上,我都经常沾到您的教泽与鼓励,我不敢自诩您特别爱护我,因为您的热心使许多人都受到奖掖与实惠,但我又经常感觉到在您的年轻一辈的学生中,以我受诸于老师的最厚,而老师也关切我最深。在我5 年大学生活中,没有第二位老师能这样热心指导帮助我,也没有第二位老师肯这样不倦地一再照顾我这个好立异,又不大安分的学生,可是您却做得使我简直经当不起,使我除了心中默默的感动外,不知如何答谢您的好意。”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21
回复 22# 南阳姚文书 " u& d* q$ ~- @& J7 J. h
9 A1 V$ Y8 |% `( z5 v9 ?3 x+ G
6 ]# R/ V3 N# \/ j* c
李敖在信中还说,给他们这42人安排做“助理”,本意在安定学人生活,在“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安抚下,他这个小“学人”也分到了1000元,可惜,这个数目仅够维持一个学生的最低的生活而不是一个“学人”的最低生活。一个学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应该有一间安静的小房,深夜可看书,每月可买几百元的书,看两场电影,能到姚老师常去的台北新生南路三段“老爷饭店”吃一次饭。可在现时,这最低标准也达不到。
+ s! z$ c- e4 f; ?2 }+ E7 r6 v 他还说,他想去教书,并不是告别学问,但在目前,学问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件奢侈品。做学问需要大量的安定与气质,他这种“内多欲而外好学问”的人尤其如此。基于这些原因,他再不能恋栈了,不配做姚老师的助手,姚老师的研究室也不该收他这样一个文化浪人。他的个性,不是做学问的材料,他好对偏锋,他不扎实,也没有耐心,他还不满现状,在各方面都没有根,他像水面上的浮萍。
7 i1 u4 Y) ?, _7 l# B: Z/ m 在信的末尾,李敖深情地写道:10个月来,你对我的奖掖,对我生活的安定,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还会永远感激。在我解甲归来刚要涉世的时候,你给了我这么漫长的一段轻松而有益的生活,使我不致做那些纯为了生活而做的与个人兴趣毫不相干的事,使我有限的青春不会掷诸虚它。更可贵的是,你并不因我的工作说一句责备我的话;也不因懒惰和立异说一句责备我的话…… 10个月的日子不可谓不长,10个月的包容不可谓不大,10个月的麻烦与操心不可谓不多。10个月了,我如何还能再老下脸皮累你呢?看到你为助理事烦心,我就觉得不安,我觉得现在正是我“请去”的时候了,所以后来当你把每人每月送300元的计划一提出来,我就一口谢绝,我不愿我这样继续累人。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22
回复 23# 南阳姚文书 ! D" x: O G9 Y7 j! G5 }& E
# _; p$ R5 G8 k9 f8 d* `
. t2 z5 p( V j1 e' P
1962年1月29日,姚从吾托人带给李敖1000元,并附一短信,信上说:“旧历年节,习俗相沿,恐也有种种用项。并奉上积存新台币1000元,聊供需要。在陶先生处工作尚未正式发表之前,区区之数,尚望节用,以免限于困境。往事已过,今后仍应潜心学问,努力考试留学,期为‘国’用。”
# i1 E% d% K. q" m+ T 姚从吾写这封信时,想起古人的“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志而气和,斯为大智”的名言,又在信后附言说:兄应善用才智,志于大者远者,切勿沾染骂人恶习,尤忌常作辩难文章。像近日一二野鸡学人,下流乱骂,连村妇都不如,自当为戒。若过于放肆,不但树敌太多,亦恐于工作有妨,尚祈三思!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24
回复 24# 南阳姚文书 - o2 x1 F8 e/ x4 }3 \& P
9 s% D" y6 a o0 s$ l( I( y" \/ Y) ?
- |6 }& q0 v$ \+ g4 e; }
李敖怕姚从吾又去找“中研院”活动,8月20日给姚从吾写信说:“……知我者莫过老师,在飞短流长中,为我苦心擘画者亦莫过于老师,内心的感觉,自然不是几个‘感动’、‘感谢’的词儿所能表达的。……我思索至再,决定南港事不必再使人为难了。……我可大言,凡在官司没了之前,犹豫给我这碗饭吃的,在官事过后,我绝不回头吃这碗饭!”
4 R$ I& Q. t/ s 姚从吾接到这封信,非常同情李敖,但他又没有办法使李敖老老实实地做工作,做学问。
4 y" h% c6 [) l! W7 r 李敖去“中研院”的路,就这样断了。6 @ r8 U& T. {# C
后来,在李敖与胡秋原的官司中,姚从吾还被无辜牵连进去,受到胡秋原等人的批评、抨击。姚从吾虽然怄了不少冤枉气,但从未怪罪李敖。这样爱才,尊才的老师,世上少见。- V( {5 K, T& |$ v* [
1971年4月15日,姚从吾病死在研究室的书桌上。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26
回复 25# 南阳姚文书
! a6 Z9 j9 _' A
5 _- @) W7 V5 D4 m7 X% e; H
7 n W$ J1 F; e& m# a* s 李敖,台湾当代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祖籍吉林省扶余县,1935年生于哈尔滨,后迁居北京、上海等地。 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 1954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未满一年退学,旋再考入历史系。 1957年在《自由中国》发表《从读<胡适文存>说起》,引起胡适注意,后任蒙元史专家姚从吾助手,并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 1961年于《文星》杂志发表《老年人和棒子》,揭开六十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序幕。此后出任《文星》总主笔。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28
回复 26# 南阳姚文书
7 _. m" t0 @/ K/ d1 c! {# |
% E3 h- o" v% `% J0 p" z( T3 U/ F" f3 Q* f2 u
李敖主张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反对“公投制宪”,反对军购。着有《冷眼看台湾》、《给国民党难看》、《李登辉的真面目》、《李登辉的假面具》等。 2005年,由凤凰卫视出面邀请李敖先生回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在两岸三地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大盛事。 2007年,李敖在台湾宣称成立“中国智慧党”,称智慧使我们不相信'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不相信'台独'、不相信'以台湾之名进联合国'、不相信共产党是敌人、不相信军购、不相信固守保台、不相信美国来救我们、不相信美国是我们朋友、不相信自己不是中国、不相信蓝绿。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32
回复 27# 南阳姚文书 6 q% V; L6 P% J% b! ^. |
5 f, J4 y* Z9 K: |
# x+ [- p7 k( A, y3 l$ y& t4 |" R
姚先生学贯中西,促进了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他提出了着眼于民族融合的“国史扩大绵延观”有重大学术影响。他与札奇斯钦联合完成的《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对蒙元史研究之贡献尤为显著。姚先生从教36载,为海峡两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史学人才,如已故的蒙元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杨志玖先生、刚辞世不久的著名元史学家、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方龄贵先生,享誉台湾史学界的陶晋生、王德毅、萧启庆等人都是姚先生的高足。 姚从吾先生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精专治学,誉满神州。其流风余韵,百世之下,可以想见。
; ]3 }& j* c/ V+ F _4 }
4 x0 t3 ^0 H5 ~1 y4 O4 z
8 h& l1 d2 _4 z! q5 V3 |# x0 ? http://news.dahe.cn/2012/03-29/101202805.html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36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20 18:38 编辑 $ d& ~1 L u: H1 r8 H, r# U' f) ]
6 Q1 N5 z& @, `0 }( \$ Z4 Z
回复 28# 南阳姚文书
* G0 p d6 H! w7 t; Z
, o9 e8 Y8 o) F; c9 K% q, G
+ \" d& t0 B/ ^: M! O- o7 a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娓娓道来一个远去的、恍若隔世的故事,他在书中写道:"姚从吾先生那时候是北大历史系主任,可是我们当年都觉得姚先生口才不好,讲得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不想上他的课.姚先生还教一门史学方法,也是历史系的必修课,我就听过两堂,总觉得还不如自己借本书,一个星期就看完了.而且我知道,好多同学都不上他的课,姚先生也从来不点名,到了学期末,我们把同学的笔记借来看看,应付考试.可后来姚先生到了台湾做了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而且台湾后来的一批中年骨干历史学家都是他培养出来的,真是出乎意料.可见以言取人、以貌取人是何等的不可靠."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0 18:40
回复 29# 南阳姚文书
; i' [* Z D3 z& f9 z9 N @# [" n4 f: }+ n9 S/ Z$ `/ _ F, A& O
1 c) n4 y. S/ I1 H 《河南日报》姚从吾:中国现代辽宋金元史研究集大成者 http://news.henu.edu.cn/news/index/id/19992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6-20 19:52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6-20 22:42 编辑 ( |/ [# a9 d/ [+ S* B7 B1 Z+ z- q2 b
回复 南阳姚文书
/ G5 o# A" m+ c$ L; I: H' E' v2 h. @) T3 q/ H3 s
5 |% E$ S- g+ Q- F( v( y( Q' `( M
当时在开封河南大学的校园分为三处:第一,校本部,即铁塔公园南部,面积 ...) S; n8 _! z F5 S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6-20 17:53 
* `+ x' @3 O. V: Z9 c3 R
A" A4 M/ e8 | B9 G
' A9 Z' K3 \' G$ v, [. e我在内师上学时,听那里的老年人说:抗战时期,河南大学临时迁到了内乡县,抗战结束后又搬回开封。不知这个情况是否属实?或是搬来一部分?:sleepy:, X1 G) r" U; I, u: w
: e! K0 a9 s) n& s* q
考察、核实这件事,正是您的分内之事。也许早有记载了。···哈哈:lol8 K' e- o$ r3 G0 m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20 22:23
“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难道李敖就是这样造就的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1 06:42
回复 31# 卧龙姚建中
9 Q% a, u. T# D( U0 g" P* X) I- _9 V# n4 _0 g% b' b
建中宗亲说的对,河南大学、开封女师、信阳师范等学校抗战时搬迁到内乡,史志有记载,现在遗迹尚存,啥时间有空,带你去看看?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1 06:45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21 06:54 编辑 5 l2 Z3 u/ U$ @- @! X2 R
( d2 {4 g" h7 p/ D( E回复 32# 蓬安姚波
7 g z0 ~5 C; y2 S+ `8 F9 M2 T, r( o' z0 K6 \2 F. w. Q) p4 K7 Q
z4 \. \# s" f8 l8 c c
姚老师发现了这个天才,可惜李敖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成了偏才,不能专注于史学,哈哈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3-6-24 23:29
回复 34# 南阳姚文书 8 ]9 {# u# U" Y- |; D; ]
: [& C! v% j* V* ]' ]
" h/ E1 I& t5 K: Q/ W4 g
李敖在台湾宣称成立“中国智慧党”,称智慧使我们不相信'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不相信'台独'、不相信'以台湾之名进联合国'、不相信共产党是敌人、不相信军购、不相信固守保台、不相信美国来救我们、不相信美国是我们朋友、不相信自己不是中国、不相信蓝绿。 ”
$ q) q! Q9 \* B) }9 F+ V/ C/ E
( Y; V% i$ G" Z3 O
8 n( X4 u1 r% c% A/ L9 K 但他常常发表惊世的语言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25 15:50
回复 35# 姚克毅 $ V0 U% s+ W, R1 i: E: a
9 ]: y* C1 r4 U! P1 u3 j* H& _# K
! i& V% E q8 r9 |" l
看来李敖在大陆应该很有市场哦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