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送姚姬传南归序 [打印本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6-27 08:43
标题: 送姚姬传南归序

送姚姬传南归序

刘大櫆
" ~# g0 c1 ?0 I  y

' O3 U) P' o! k6 h# M

时间:2010-02-05 15:17来源:桐城派研究会


1 U" e  p6 m8 G刘大櫆与姚鼐的伯父姚范是挚友,与姚鼐父亲姚季和也是好朋友,故早年即与姚鼐相识,正如他对姚鼐所说:“吾与汝再世交矣!”刘大櫆与姚鼐谈学论文,是在他44岁在家设馆授徒之后。
4 T4 L5 z7 l6 C% L/ l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7 F0 d- D% P& G- y. B# k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菁也。忆少时与南菁游,南菁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凹,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0 @, g! ?7 [% f, O: P% q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n7 J; Z. ]7 R* w/ T* N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U( f3 f" H% w, u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y8 ?$ i: x; R7 S' [1 J& V
6 r3 V' E7 ~0 C: g
  【导读】

     刘大櫆与姚鼐的伯父姚范是挚友,与姚鼐父亲姚季和也是好朋友,故早年即与姚鼐相识,正如他对姚鼐所说:“吾与汝再世交矣!”刘大櫆与姚鼐谈学论文,是在他44岁在家设馆授徒之后。因此,刘大槐首先叹息古人“老大无成”,抒发自己“老而后从事”,难有作为的感慨,旨在告诉后人吸取教训,应当在青壮年时期发奋学习,以成就大业。乾隆十六年,刘大櫆已经55岁,姚鼐到京师参加会试,再次见到?,“闻所论诗、古文法,甚喜”。其次在文章中,刘大櫆介绍了自己与姚氏家族的关系,以及三十年对姚鼐的认识和评价。乾隆十七年,刘大櫆作此文,称赞姚鼐“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希望姚鼐以“不世之才”,“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刘大櫆在题为《寄姚姬传》诗中,勉励姚鼐“君方及壮多宏才”,“后来居上待子耳”。后来姚鼐成为古文大家,把桐城古文推向鼎盛时期,与刘大櫆对他的栽培、教诲和鼓励是有很大关系的。9 S+ D# L/ ?. I2 |/ ]

    (江小角)


: ^" B" l5 I* p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6-27 09:0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6-27 09:05 编辑
( _+ Y) F* O0 `1 V. b6 G+ E7 i: C+ n8 _" j- R( T/ _
乾隆十六年,"姬传(姚鼐)试于礼部,不售而归"  故有刘大櫆的《送姚姬传南归序》。1 }5 m9 J% f5 l- R% z

9 ]( ]( h! }& k刘大櫆慧眼识英才,也是大才,好像也是古文桐城派骨干人物。
6 H1 v" L, _8 L& L8 H3 V
7 p& q+ y. ?( A$ N9 Y& @0 v刘大櫆和姬传姚鼐在科举方面都没有大功名,也是科举的局限性的一个例子。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