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中华姚姓的迁徙分布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1:35
标题: 中华姚姓的迁徙分布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1:41 编辑
5 R# o- w# P( ?
8 O& o6 d- J" ? 姚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是保存下来的远古十大母姓之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2007年公安部最新统计),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零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多次迁徙、融合,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N1 c. L K- _) O4 G# g
1 K3 J/ L f2 R) q; k' F+ L& N. o6 R7 W" V$ l: b3 c5 k
2 I: _2 U1 G$ T
$ o; X S6 m( _6 i
当今中国姚姓人口与分布图& ^$ ?+ `$ P3 K"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1:44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7 a$ X; v& P4 e& H/ I( I
/ `+ z( X+ [( P P
9 V3 C" X& l! W: w; s 据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70多个,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面上姚姓人数排名在几十位,实际上再包括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内,就大大超过了王、李、张、刘等中华特大姓。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1:51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1:56 编辑 ' g) {1 T& g: d' s3 }7 M9 O X
- y1 d3 {* |3 D
回复 2# 南阳姚文书
$ ^; I* M7 o7 N6 {6 R- ]
2 M, G( I7 p$ ]0 C! S3 L+ ]( n4 ~, ^: S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已传至130余世。最初,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七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
* P2 E( r. M; z% ~$ y! Y3 I 《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者皆黄帝苗裔。& I! p1 B* O. z
王莽在这里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舜帝后裔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70多姓,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参加这个组织的有陈、姚、虞、胡、田、袁、孙、车、陆、王等10姓。
( ]3 }' ?* w# Z3 s! W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1:58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12 编辑
, S. u6 ?! }8 e! w( r( ?# H7 U" }6 W& U3 m# j3 A, ~
回复 3# 南阳姚文书 ! ^# i. S; z/ g$ L- i5 y% e
7 o( I- O5 g) v0 n- v) r5 e* L5 ~2 ]
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 n! E/ _% v2 w! k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 J2 `' d& l* S; A) l$ P4 e"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1:59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15 编辑
" X* z z$ C1 p+ O, K% P
: c! _2 B" S* T4 N# q- B" }回复 4# 南阳姚文书 ; U& q# ^6 o/ Y
' B6 Z4 V- e/ K5 i
5 m3 v1 k+ h, g7 H* j. x' f1 r
秦汉两晋时,姚姓已经播迂到北方各地、江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
" \" j" O# Y+ E' k2 S5 p+ M 晋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0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34 编辑 * V9 E- j! \+ w! s9 i' j9 S
) d: q' j! N9 a2 v7 t回复 5# 南阳姚文书
8 ^( L" D5 F8 Z3 G. u+ R8 V1 C- j4 w( M$ M8 \1 A8 g% K
& a7 N% q6 S% S$ W 东汉时期以前,姚氏族人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氏,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 _2 D: f* j4 G& v
《中国姓氏地图》云:“到了东汉末年,舜的儿子商均的后代为了躲避王莽之乱,南迁到今浙江吴兴和福建南安一带,他们本来姓田,后来改姓为姚。成为当代东部姚姓的主要来源。”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1
回复 6# 南阳姚文书
) Q: \$ _+ e; A) \1 D% |) o
, E$ H' a# A, H" Y& ?3 ~
6 `9 K `/ h9 M9 Q4 [ 晋朝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二十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建立后秦政权,族人多称姚氏,人数远众于妫姓之姚。 P7 s b# N) X$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2
回复 7# 南阳姚文书 / w8 l' ? u0 h4 e& K
8 D( p/ L3 d# v9 Y7 Y% x5 G
7 W5 b4 G0 h) l! @0 ~ 南北朝时期,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国灭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氏族人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氏。
9 V" Q4 l: _6 c
& B; t* e" p! S% A8 O. ^# R" v+ U# O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2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17 编辑
' y7 d2 r* A- A* C) i0 G; S& b- F) t. p) {0 W. y
回复 8# 南阳姚文书
( ~4 U$ U; c N! [. G& b0 f4 h, m; E2 D' t7 r/ c
5 w/ t" {: R! X) C" e 在唐朝以前,姚氏族人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姚氏族人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氏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氏族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氏族人最多,故而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朝政府干脆以姚氏而置姚州。- N. Z) a% X" n$ Y* P4 o4 D t
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3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19 编辑 1 \ F9 s5 }5 w. B5 M0 q
. g, s0 J' C' m" i) F# t回复 9# 南阳姚文书 s# J1 H# C4 y0 l! [; ^
2 h" q) V# w" D. J* q5 Q% t
* [1 Y# f" P* x9 }# Q* [
宋朝时期,姚姓发展到了广东。当时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5 v: m7 F W' t- d" Y5 D$ i. b
宋时,姚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西、广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
# ~; ^# b5 o1 |' u 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2 { v3 e, i e7 n; s, J
2 q/ f' U0 l0 p. \" Z! _4 O% L5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5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21 编辑
. f% _, }( V! H' @; j o
0 O7 `+ T7 `' j! u! c/ y( P3 b, e/ e回复 10# 南阳姚文书
3 [" g- h: ?" \; N+ ^' n
/ \4 J+ |3 v. @3 ^. h' Q! t y- k1 K+ L) }
明朝初期,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氏族人从湖广填四川。此际姚氏族人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8 d1 Z+ I& _, f6 F
5 L0 {* ~9 l# v
明朝初年,祖籍福建莆田人,户籍广西的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 b) |2 `% p$ C+ u( M: O0 l
7 v5 \6 {+ G8 @) f: o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为明朝第三十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2%。
' j+ E1 t) e' G* `5 ` Z2 Q5 t
. V0 ~: R# T6 a9 B# F6 a5 E$ A) _- V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7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2:26 编辑 9 m$ Y5 p/ S+ [! c% x+ P- b/ L
- M3 i1 W2 Z* n
回复 11# 南阳姚文书 7 x" q% R! P% ~5 N# y* }
! j0 U7 p% ~0 x2 _( j/ J0 q) e' U
; Y$ u, r- ?$ s1 ^0 t/ S/ K* ~' q 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 @ g" W) P& z& V7 b# } 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姚枢公的九世祖姚汉英公元951年,太祖遣之使辽,见留,事世、景、圣三宗,加安时制节宏化翊亮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枢密使、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东阳郡公。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09
回复 12# 南阳姚文书 * z q3 ]) {4 ^8 v' h
0 u) U& t6 Q) ~* S* d/ l6 D- b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
: k% n7 W1 `7 @* W( H; k3 B3 A* L 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30
回复 13# 南阳姚文书
/ T& o5 L: z3 q7 |$ `
" K* j5 \3 F7 T6 T$ G
, i0 b! W6 R0 c, G0 ^- h 由于姚姓繁衍的强大,北宋金国的女真族人中也有人改为姚姓;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姚,族人后来多数汉化为东北地区姚姓汉族。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32
回复 14# 南阳姚文书
k2 L' X+ N# i( W3 ~9 a3 H3 @
+ I5 r" x) z$ g
8 t, r: G' Z7 ]" h8 Y2 W6 q
2 K+ {! i; t& L/ _% Y9 d2 v+ g清朝初期,有姚氏族人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42
回复 15# 南阳姚文书
: m" b& E5 w8 h5 @3 ^ X6 L) t) ?0 x7 o$ P
0 `5 @- O$ k |# n/ } 如今,姚氏族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尤其是安徽成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
姚姓虽然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皖苏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东北,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端,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大约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0.4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3﹪;居住了大约49﹪的姚姓人群。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2:47
回复 16# 南阳姚文书
, H+ m$ y3 O' x9 l3 H- N& F/ _1 e# }+ ?
9 m4 a7 i9 {% R: d “陕州姚”。出自吴兴,北魏时期,吴兴姚的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姚姓的起家之祖。自姚纲至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始。
2 O6 K b- t5 d0 n “桐城姚”。也源出吴兴。明清时期因代出文才大儒而名扬天下。特别是到了姚鼐这一代,更是将桐城姚推向了“吴兴第一名门”的地位。 * c! y) f' Z4 ]& z
“福建姚”。也源出吴兴。姚姓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 ~0 x Z# `; G0 e8 H “南安姚”。西晋末年,羌族首领姚弋仲在乱世中崛起,自称虞舜之后,合族改为姚姓。《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在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 可见,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由于他出自南安郡,故由他而兴的这支姚姓被成为“南安姚”。后来,他的儿子姚苌建立后秦政权,羌族姚姓迅速繁衍,姚氏也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 K7 w/ k3 a0 v9 @8 R( y2 r& f; A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0 16:51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0 16:54 编辑 ' V( o$ N: C3 Q" h* E% s5 k
) X' W S% R! w6 E4 d' |: }回复 17# 南阳姚文书 , ?: Z8 E+ `+ C( X$ Y
" A' B8 S+ m* V* G中华姚姓的迁徙分布$ e, b( y- a, v% l7 F
4 l) h6 C2 d, D" m% x7 A
姚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是保存下来的远古十大母姓之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2007年公安部最新统计),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零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多次迁徙、融合,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s1 P& E$ J/ a" H# y3 G: c( k- ]3 @
据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70多个,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面上姚姓人数排名在几十位,实际上再包括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内,就大大超过了王、李、张、刘等中华特大姓。
1 F' D' Y$ m! I ~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已传至130余世。最初,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七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
4 w8 a0 U5 p2 R' Y) { 《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者皆黄帝苗裔。
+ J! O7 y+ U. j m: i1 I! J4 h# o 王莽在这里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舜帝后裔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70多姓,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参加这个组织的有陈、姚、虞、胡、田、袁、孙、车、陆、王等10姓。/ ^/ l' E. J% [$ A
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8 p& S5 ~* T9 x- m+ O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
1 t. U, D Q P. A, D \ 秦汉两晋时,姚姓已经播迂到北方各地、江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
, ]1 d4 m0 ~/ c; K5 {0 L 晋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
5 _& E/ _1 c( { D% v7 y/ w 东汉时期以前,姚氏族人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氏,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
; Z# i- `% P/ h4 H3 r8 T 《中国姓氏地图》云:“到了东汉末年,舜的儿子商均的后代为了躲避王莽之乱,南迁到今浙江吴兴和福建南安一带,他们本来姓田,后来改姓为姚。成为当代东部姚姓的主要来源。”. c6 g) F y% o
晋朝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二十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建立后秦政权,族人多称姚氏,人数远众于妫姓之姚。4 M R, K @: D6 N) L8 D
南北朝时期,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国灭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氏族人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氏。
7 s; d2 d0 b8 G1 J6 _ 在唐朝以前,姚氏族人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姚氏族人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氏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氏族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氏族人最多,故而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朝政府干脆以姚氏而置姚州。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 x& b5 L8 b& j' C; E2 A
宋朝时期,姚姓发展到了广东。当时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 v2 P* k9 n! _6 F! W g( x
宋时,姚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西、广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明朝初期,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氏族人从湖广填四川。此际姚氏族人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 ~! i) F& E$ }+ y, p; n# l
明朝初年,祖籍福建莆田人,户籍广西的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
. ~ ]" a. I9 m1 O" n! U' V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为明朝第三十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2%。- v: i# S+ V. y! ?+ ?- D7 {
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姚枢公的九世祖姚汉英公元951年,太祖遣之使辽,见留,事世、景、圣三宗,加安时制节宏化翊亮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枢密使、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东阳郡公。$ s8 A3 ]7 N) c8 W/ V8 @: A/ P: A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5 h& [, {9 D; S' U% J8 x
, ]# Y& O* O5 X5 x6 z. s# r; K8 q 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5 W2 B# U: \2 I
清朝初期,有姚氏族人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1 x- ]3 g: C0 v$ ^
由于姚姓繁衍的强大,北宋金国的女真族人中也有人改为姚姓;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姚,族人后来多数汉化为东北地区姚姓汉族。
8 Y* \( V) L( L4 t 如今,姚氏族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尤其是安徽成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
姚姓虽然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皖苏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东北,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端,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大约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0.4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3﹪;居住了大约49﹪的姚姓人群。
, U" |, Z8 I# F% H' u
+ x9 k8 }" o! D. v9 b1 ?5 O( R3 i9 w0 w0 J0 A7 K' j- L
& q1 r# s' O$ \$ J r5 t) M
, o3 I% W' N/ ^5 Z, N! O# r 欢迎各位宗亲在此续写本支派源流。: l1 u- ~3 q$ x5 k
+ @3 c6 I) C/ y- h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3-7-20 18:23
好资料,学习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7-20 19:3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7-20 19:39 编辑 8 L6 m1 A0 [5 z5 f
' O/ h7 Y' b- N& c# j3 W7 h7 @3 x, n18#"《中国姓氏地图》云:“到了东汉末年,舜的儿子商均的后代为了躲避王莽之乱,南迁到今浙江吴兴和福建南安一带,他们本来姓田,后来改姓为姚。成为当代东部姚姓的主要来源。”
`5 e$ H- v0 ^4 F: u( X( s) ]6 i* s
/ d+ Z. ?" _# Q, w
$ ?" G r3 S( i8 z9 A 何人何时著的"《中国姓氏地图》?) |7 q& N8 {8 V
上列观点与此文的叙述是矛盾的,即姚姓何时入闽?福建南安最早有姚人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7-20 19:45
1#“姚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2007年公安部最新统计),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零四万六千余,”+ Z! N" ^ D. p, A" R
五百零四万六千余——数据来源?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3-7-20 21:25
好资料,学习了。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14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1 09:45 编辑
' f5 ]4 O8 p! y$ I1 x% y. G% `; Y; k' Y
回复 21# pszyyao + b) B# Q4 p0 t M+ r% L
- S; v2 f0 ` {8 Z2 Q. o; w# n
: Y6 U/ s# g& C: A* G
/ X+ Y1 R' c$ |$ `
0 a5 W2 p# s- |" N* ]搜搜问问 j; o4 F+ h5 A* k2 P9 t
http://wenwen.soso.com/z/q61140123.htm
3 v2 t5 G; M. G8 X. K$ F! W8 j
" _1 ^7 \; O4 K D1 A
; j0 u6 [+ X" t$ K( E, u& G
. L( D- @9 P- n0 b8 |
, D% f2 U8 j/ k+ A4 @
# F; U* \2 k- r4 }7 v- i中华姓氏4 J! {- ~ S9 k4 u2 B2 Y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64b1bf0100e610.html: s5 H ?# K3 u2 R- b( D! j
7 _; ^( d; `! E5 e+ }6 b0 Y
$ w0 R1 o' K/ x4 H& ]% a; C& l M( s. z3 v3 h
万家姓( ^& i8 Q. [' P3 w. q! W. z, m
http://www.10000xing.cn/x101/2008files/20090724115413511.html0 `0 ?' e @9 P
2 E5 }3 T3 R) e! D5 I
8 h4 G. z$ J2 o7 p( M: N2 F7 R0 ~4 W
3 M" u1 ^. V$ W+ M4 u5 Q
8 {3 ~, M" y5 y- N. V; q" Q: v0 I5 v) ~/ s! a
百家姓& F+ A8 w: y5 a" v/ d# V }+ d
6 f. G: p. `2 ^
9 h) Y- n, R1 W- u! L
, {. H% }& n! p) s; ^http://tools.2345.com/baijx/432.htm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21
回复 21# pszyyao 3 B, I- M2 \% d9 [+ w
3 l9 I# i: X1 o$ k6 M, }% r* V6 a3 S P7 K
广东佛山趙国清据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064、..姚姓:..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0.35%”。; t; r0 D. {2 j" n- c* z8 {5 R2 h
' e6 c' z. Z) i( r0 K) R4 ]5 v l- `) A& R6 v
7 m, }, c* Z' e; X
& |8 z# h3 g s% M4 p4 I& C) v( {( W2 } w- o
+ d' z) W$ x4 ?, w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27
回复 24# 南阳姚文书
1 R& {' f$ E3 F! T/ R
2 Z+ W( B/ T6 y9 b0 S
7 Y3 r7 C% V# L8 I 姚姓的迁移流转在舜的时侯即已开始,舜的晚年即在南方度过,舜的儿子义均原居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又名虞均,舜帝大约八十三岁时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后,禹将虞均封于商(今陕西商县),这便是舜帝后人迁徙的开始,这也是社会的发展私有财产出现之后,为了一己或本氏族的利益而排挤舜的氏族,将其从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林茂草封的中原排挤到土地脊薄人口稀少的秦巴山地。
) c% i. j, g. Q- ]6 x$ c; \# s
1 P3 R3 B& v: Y' }6 I/ f- u 夏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权,对舜的后裔更是排斥,迫使他们离乡背井至边疆等偏远地带,现有迹可寻者,一是北迁幽燕抵达黑龙江朝鲜乃至西伯利亚等地;一是追随义均西迁至陕西甘肃一带和当地羌族生活在一起,一是跟随舜迁往湖南入永州一带者继续南下迁至广东中东部定居,或经广西直到越南北部一带。自此以后,姚姓后裔分散遍布中华大地。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29
回复 25# 南阳姚文书 * s9 r$ Y* R9 m: @% s
- a1 p2 P2 D3 P+ G9 [( [6 a: C6 | d. y+ w" v2 _; R$ P' |
商朝末年,舜的三十三代孙阏父在周任陶正,技艺精湛,得到周文王赏识,将自己的长女嫁给阏父的长子妫满为妻,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为陈地候爵,建都宛丘(今河南省准阳县),是为陈胡公,此后这支姚姓的后裔以封地为姓便改姓陈了,自妫满始是为宛丘派。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32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1 07:35 编辑 6 J4 j7 S+ D5 t; d/ W5 |) d/ z
- c3 N* l. L$ t, \2 {$ P! J+ e
回复 26# 南阳姚文书 ) l2 S8 k" U# S/ c6 p/ s" @; J/ {: [# T
5 G: z* x2 V+ R1 z% G# ^ P
第四十五世完,完为陈大夫,因故逃到齐国,任齐国工正,改姓田,居今山东临淄地区,是为临淄派;0 c( g6 D: O: U3 D7 ?1 p# K
第六十七世渊,因父延年坐罪自刎而死,渊逃至吴兴改姓妫,卜居云溪之崖,是为吴兴派入始祖;4 H+ d0 y- K/ c2 c0 n2 c' o$ c
第六十九世平,汉冀州刺史,复姓姚,为吴兴姚姓起家之祖;" s4 G5 C6 z" f7 M9 M" I& D
第七十四世敷,东汉时武骑常侍,居吴兴武康,是为吴兴武康分派& Q( M6 C' L, O) n
第七十六世逢,字得仁,官获羌校尉,为赤亭羌人之祖,是为南安郡之祖;
1 z+ [( [- a% T8 Z2 y5 t7 Z8 j 第八十五世纲.仕北魏,徙家河南陕州,是为武康派分陕州派之祖
, Q8 F/ R+ n# i5 Z6 _9 q 第八十六世僧垣,官隋仪同三司,进爵北绛郡公,为武康派;
! H. p/ K- ^0 p/ G! r 第八十六世宣业,纲之子,南朝梁之征东大将军,封吴兴郡公,为武康派;
0 n* Z8 D; Y2 v3 q6 W 第九十一世孝孙,官关壶令,为宣业公五世孙,其子孙皆为陕州派,彝.异.奕.安.冯.算等皆为陕州派;% \9 o' i3 S& ]& N2 Q% W! N* N0 y
第九十一世昌洹.昌沛.昌源.昌润.昌齐等皆属武康派; _/ i7 E X; p% i9 D- O* C9 m$ k
第九十一世竹表,是为武康派之光州分派;
5 F! s5 ?0 \; Q6 H0 e 第九十四世伸,原名仲,因雷同而异为伸,官博士,因避乱而家会稽藐桥,子孙皆为会稽分派;; j1 z: \, E' ?4 q$ V8 @
第九十五代登.助.昂为会稽分派;
- X/ g+ w% o3 ~ 雍述.雍绍为崇德分派.
/ C. B* D* q* b# I" T1 P" H! ~ 第九十五世正雅.由高安迁安成桃溪.定为萍乡南坑宗人之始祖;7 u# v% F3 s p
第九十六世松.迁会稽山阴令,其的孙为山阴派;- p4 F' e, J) F: Z# Q
天明居莆福韶溪,其子孙为韶溪派;
9 ~; M% D9 Z( C& i4 _; H4 K 泷迁鄢城,其子孙为鄢城派;
: s M" O& P0 l* [# d$ P! h, r' ^6 S 添授.为增垣公名下慈溪派;3 f; \3 y4 i7 {5 z2 j$ Y7 m
第九十七世文彬,为莆吐霓坡派;
; K5 c" b# _1 p 文琰.徙居潮洲,为潮洲派;) L* s$ b$ l1 S9 |5 b! o
第一百零一世利仁.为福建泉州永舂派;
& {* v0 }& W& E; X2 o* i 第一百零二世朝圭.徙闽中漳州,其子孙即为漳州派;) K2 K* H& K# {4 v* X
第一百零三世宗之.5 ~% Z* U w1 G
第一百零四世榘,宋参军,徙中沁,其子孙为中沁派7 B2 O" L1 M$ T+ `/ L5 J$ O/ V
楶.家于潮阳.其子孙为潮阳派;
3 @1 A" j' C. s" T1 P 棻.是隆莆公的曾祖父,徒于湖南常德府;
, h5 Y: L/ X2 P7 m 第一百零八世隆莆,元时为吉州仓使.致仕流寓于安城城东(安成即今之吉安)2 p' `4 ?' X, l# d/ h7 ~ u3 n
第一百一十四世嘉继,为隆莆公六世孙,清初携二子凤、凰迁入萍乡湘东姚家洲,是姚家洲文明堂之始祖。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43
回复 27# 南阳姚文书
! o: j3 {/ h( _' _, z6 W
7 L* Q2 u! H' Q5 C O2 c7 L L, c& o2 a6 @5 v
纵观史书记载,上古时期,舜与义均两代人就迁居过五个地方,涉及四省。至于他们的家族子孙后代,在几千年之中,四处迁徙就不可避免。汉晋以前迁徙的主要趋势是由北向南。到了隋唐时期南方姚姓成为一大旺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姚璹,姚崇两宰相的祖辈因入唐为官,均由浙江武康,分别迁居陕西长安和河南陕州、洛阳,后又有分支迁于华州与光州。( o' j# G4 T1 A: a/ Y
; t/ p0 N' x* p5 x& k1 z% | 浙江吴兴郡,是汉代经学家姚平南迁归宗之地,其孙汉青州太守姚恢因避莽乱,避居吴兴武康,再度发展。六朝时期姚氏出现不少官员,如姚信,姚郢,姚宣业,姚察。隋朝建立后,姚察入隋为官,这家人也随之迁居陕西。到了唐宋时期,姚思廉后代姚天明迁福建,后又迁广东与江西。到了明清时期,在安徽桐城,又出现了姚氏一支显赫家族,从顺治至嘉庆,代代出进士。以姚鼐为代表成为文学世家,在桐城独树一帜。同时,浙江吴兴又有一位姚文田,嘉庆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5 d# o2 P! }. Y) d
! r* s$ j( y+ C6 h& A6 ^
# W2 N, t4 b$ N+ m: T- |3 T 姚氏家族还有三支值得一提,一是以姚弋仲为代表的甘肃赤亭姚氏家族,东晋时期祖孙三代开创了后秦基业,建都长安,执政30多年。另一支是以姚平仲为代表的北宋时期五原人。世代为将,守戍西关,忠勇善战,抗金卫国,屡建功勋。在辽宁也有一支姚姓,是五代时姚汉英至此发展而成,其后有辽国宰相姚景行,元代名臣姚枢,文学大师姚燧。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7:49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1 07:53 编辑
, J5 D0 B6 Q9 m& @7 x" s7 K# q
回复 28# 南阳姚文书
Q8 @4 B& C& @# H
. ^5 n# U4 E4 p" z0 m
$ i- h2 i8 X- f+ l 潮汕姚姓来源一说(姚国斌)
: u3 K2 f. K# T7 R/ J/ }1 o/ h7 P( v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6379b0100b3a2.html
2 M$ e" m1 g) }
9 B3 t! w1 m% [
& T, R7 E# }3 j6 U* r& g5 Y, ~4 q
- T, N3 C% k2 ?( J2 F4 [1 N3 [: [
; J) N& v3 K" i" `
; r/ M% N5 q/ y8 H3 d. K' K" ]
! g. ]! O/ S$ W4 B8 D L, k
姚姓,是中华民族人数颇多的一个姓氏,也是潮汕主要姓氏之一。宋代出版的姓氏小百科全书《百家姓》中指明“姚吴兴”明确指出姚姓起源于三国时期江吴地区。
|2 P; a9 W& s) m1 d 东晋年间,已有江吴姚姓士族迁居福建。北宋年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移,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其后,潮汕经济、文化更趋繁荣,陶瓷、木雕、石刻、发饰品等行业应运而生,土城、湘子桥、韩祠、文庙、金山、西湖等工程促进商贸发展。自宋代定居闽江流域的姚姓,由闽中,闽南进入粤东,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促地潮汕地区的产业、贸易,蔚为大族。8 g+ @/ _: ?8 g7 A
潮阳的井都,揭阳的地都、渔湖,地处练江榕江腹地,宜渔宜耕,鱼粮物产丰阜,是潮汕姚姓定居地,至今人文荟萃。明嘉靖42年(1563年),澄海县治后,少数姚姓迁入澄海。
, g! F! y7 K# e% M& _, k1 c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汕姚姓保持着吴越、江淮文化儒雅、纤细清丽的特点,溶入潮汕文化,在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乃至政治等领域中崭露头角,显露才能,作用日益重要。20世纪50至70年代,先后出现了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著名超声电子专家姚锦钟等知名人士,在文化、科技事业上各据一绝。至今,背倚桑浦山、面临榕江的揭阳地都,沿有“大瑶村”,有如潮汕先民迁移历史的化石,诉说沧桑。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8:07
回复 23# 南阳姚文书 J/ D |, T) F4 D; m
! L, k/ _! k" _) Q! P/ b姚永利(河南省南阳市)、姚天龙(山西省阳泉市):
9 f$ f: ^! ~# e4 I+ Z- d# w( f姚姓历史分布 http://bjx.zg05.com/fenbu/101.html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8:14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21 09:43 编辑 . J5 [) N& _$ ?3 S8 Y; h
9 K1 N# S' t: Z回复 30# 南阳姚文书 + g: ]% K. v3 j" _, ?
# I$ i( V$ ]. w$ D; k% ?8 r3 B' F' C9 p- s
百家姓. E1 F/ `$ \5 C% U `3 u
a- v+ W* {) }
' H7 J" X- j$ e' j, s! b
6 K5 G% c( U7 Z/ y& t! X+ w; ~http://tools.2345.com/baijx/432.htm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7-21 09:10
"夏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权,对舜的后裔更是排斥,迫使他们离乡背井至边疆等偏远地带,现有迹可寻者,一是北迁幽燕抵达黑龙江朝鲜乃至西伯利亚等地;一是追随义均西迁至陕西甘肃一带和当地羌族生活在一起,一是跟随舜迁往湖南入永州一带者继续南下迁至广东中东部定居,或经广西直到越南北部一带。" 2 J% V- g5 D" `# W* N7 y3 ?( g6 X& ~2 g
——1,上列说法的依据在哪里? 2,广东有姚姓人始于何时?始于什么记载?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9:41
回复 32# pszyyao $ @/ f( W! W2 K3 R
. B: O: b2 n! c5 Z! s
5 A0 S# J0 F- _+ l9 H* U# Z. L# z6 g: V) e
姚氏族谱
& ]" s+ t2 z) o) ]( Y+ i6 j6 z7 ]' m/ q9 L }
http://baike.soso.com/v50453179.htm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09:51
回复 33# 南阳姚文书
+ b; I5 _8 z/ D1 v7 L" m/ b4 l7 w+ j+ ~. ?
- m/ M; a. [, n. ]% E+ n
【转贴】根据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宗亲提供的资料,现将四川姚姓的始迁祖有关情况告之如下:
1 B9 X/ B' ~+ L7 { 蓬安姚姓 始迁祖姚良能、姚正义,明末清初从江西吉安、湖南芷江迁至蓬安石扎乡。有姚飞雄编纂的《蓬安姚氏谱》存世。
. N9 I' x; v4 T' v) U& ^ 岳池姚姓 始迁祖姚福寿,清康熙三十三年从湖南芷阳迁至四川岳州县镇。有姚天知编纂《县镇姚氏族谱》存世。: Z7 q# U" F7 d' n9 s% I1 p
威远严陵姚姓 姚察后裔。清乾隆年间从广东平远迁徙到四川威远严陵镇。有1999年姚东林编纂《四川威远姚氏续修族谱》。
! o( h: G: t+ C% | 富顺回龙镇姚姓 始迁祖姚文灿,清康熙三十三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来。有姚定川编纂《富顺县姚氏宗谱》。& k2 v' _: x% t, {% A# g& q* ^( _
泸州黄艤姚姓 始迁祖姚富林,清康熙二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至泸州黄艤镇。有姚照尧编修的《泸州李岩姚氏族谱》存世。
5 o4 O; R3 d$ s4 W! d( b& H5 p- D 合江大桥姚姓 始迁祖姚德永,清雍正六年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迁来。有族人姚之清编纂《合江双漩姚氏族谱》存世。7 w4 }6 w2 y; [7 c4 e
乐至东岳姚姓 始迁祖姚再建,清康熙四十八年从湖南芷阳迁至四川乐至东岳乡。有姚述体编著《乐至东岳姚氏族谱》存世。2 l6 |* {( v; E: _# A/ C# u
威远姚姓 远祖姚天明。始迁祖姚光浩,从湖南芷江迁来。有《四川威远姚氏家谱》存世。5 X3 S$ W5 N% K7 E. x
另:约明朝早期,从江西新干县迁到四川郫县(原叫崇宁县)一带的始迁祖姚奇瑰。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10:01
回复 34# 南阳姚文书
. \! O* S ^5 q) k& G2 L9 {" g0 Q4 A- k! B
* L; d, ]: T, N 杭州钱塘宿兴里始祖姚思道:貞公之子,諱(hui)有嵋。其先姚州吴兴人,其后宦游汴梁建康至思道公。唐初任江隂刺史,始家杭州钱塘宿兴里,卒葬余杭之拳山。娶周氏生殁未详,合葬夫处,生子二:日谨、日济。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1 10:05
回复 35# 南阳姚文书 / O j2 T. Q6 P ~
4 M& H4 c$ \: D: M3 E
% {+ X' F! I4 l) ?+ ^ 广东平远始祖姚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嗣裔至今食其澤焉,謚贞定侃毅。宋开熙元年(1205年)乙丑正月十二日卯时生,于元至元十九年壬午四月二十三日申时殁,享年七十有八,葬闽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娶邹氏于宋开禧二年丙寅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生,于元至元十六年乙丑九月二十日时殁,享年八十有二,謚淑媛,葬宁化石坑合水溪口神冈头象形癸山丁向。生子四:(祖)德公、(祖)隆公、(祖)盛公、(祖)章公。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7-21 10:49
回复 36# 南阳姚文书
% K8 ]: j! G) b
5 V" F, m5 X$ n- t8 m& P3 O
4 e" ]& w9 Z! c s: g. M- n 不知谁写的平远姚始祖行实?应请平远姚姚仕忠来辨认。* @- X. y8 Y3 ?! _
8 z0 E- n( c7 {5 ` h8 M2 a
广东平远始祖姚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嗣裔至今食其澤焉,謚贞定侃毅。宋开熙元年(1205年)乙丑正月十二日卯时生,于元至元十九年壬午四月二十三日申时殁,享年七十有八,葬闽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娶邹氏于宋开禧二年丙寅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生,于元至元十六年乙丑九月二十日时殁,享年八十有二,謚淑媛,葬宁化石坑合水溪口神冈头象形癸山丁向。生子四:(祖)祖德公、(祖)祖隆公、(祖)祖盛公、(祖)祖章公。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7-21 11:07
回复 36# 南阳姚文书
' G, k# d2 V" t7 c; k- R% T$ Q, H# R
) [3 ^2 A. j4 h6 l$ O7 s, j
* `( V9 M7 e1 A ]3 H0 ^ 南阳姚文书,转平远姚始祖(景清念一公)行实如下,不知谁写的,其中斜体红字是我编辑的。我觉得有错,请仕忠、江南或其他平远姚宗亲来辨认。/ J2 F# H3 l2 [4 c
/ o. u0 `: q# ]# M7 m) n: w9 l/ T: q, D$ @6 i7 ~
广东平远始祖姚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嗣裔至今食其澤焉,謚贞定侃毅。宋开熙元年(1205年)乙丑正月十二日卯时生,于元至元十九年壬午四月二十三日申时殁,享年七十有八,葬闽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娶邹氏于宋开禧二年丙寅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生,于元至元十六年乙丑九月二十日时殁,享年八十有二,謚淑媛,葬宁化石坑合水溪口神冈头象形癸山丁向。生子四:(祖)德公、(祖)隆公、(祖)盛公、(祖)章公。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2 08:57
回复 38# pszyyao
6 d% [+ h( o4 B7 q9 s/ d @1 a
% Z% u* q) N1 n0 v; \, q( A' r" e" P' K: U
谢谢钟尧教授的指正,如果不是看到你的回复,至今我还不知道错在哪儿。我进入姚网不到一年时间,过去在姚网的帖子是对是错,实在无法知晓,只是怀着对姚姓的热爱,开始学习研究。蒙尚明站长的厚爱,推荐为版主,十分想为姚姓做点什么,希望教授今后多多指教!"平远始祖姚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嗣裔至今食其澤焉,謚贞定侃毅。", Q& N3 x4 J4 D
——我知“平远始祖姚景清,讳念一。德裕公之子,榘公之孙,我潮阳姚上始祖楶公之侄孙。故可知“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是错的。姚江南指出:5 A( K# q+ d- {" v' i
”这篇行实是我家明崇祯十五年错误老谱记载的,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字样都是依照错误的世系顺下来的。我找到平远正确世系以后就发表声明,指出这里的错误,请求网友不要转载。”. U8 f+ Q( ?/ i% r4 N5 g
) ]1 v# E% |5 w& H: Q
“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这句话应不是明朝人的话,似乎是现代平远姚人的话,不懂老祖宗是干什么的,没断好句:! U0 o6 z+ I: l
错: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
; v- I# V0 d. d( _ 正:任梅州驿(丞),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 |
% C) b- ]7 h2 w* Q5 m/ o"平远始祖姚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嗣裔至今食其澤焉,謚贞定侃毅。"
# |5 Q$ |2 o) _0 Q5 [ ——我知“平远始祖姚景清,讳念一。德裕公之子,榘公之孙,我潮阳姚上始祖楶公之侄孙。故可知“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是错的。姚江南指出:! M6 |* g+ ` ~" c
”这篇行实是我家明崇祯十五年错误老谱记载的,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字样都是依照错误的世系顺下来的。我找到平远正确世系以后就发表声明,指出这里的错误,请求网友不要转载。”3 j" [# g/ x. B, A) M1 G
( F4 Z( B9 Q# J$ A" k* ]
“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这句话应不是明朝人的话,似乎是现代平远姚人的话,不懂老祖宗是干什么的,没断好句:: [# r8 q8 Q% a9 \7 x; w
错: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
8 ~/ d4 {+ l2 Z2 S) B 正:任梅州驿(丞),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 |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3-7-22 14:11
回复 39# 南阳姚文书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2 16:52
回复 40# 姚伟彬
" p+ x0 E7 f: N4 E
9 s2 k; j2 c/ t: K( B$ c! b4 X) P5 d2 k: q5 ^
谢谢伟彬宗亲的资料。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3-7-26 06:48
学习学习。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6 08:28
回复 42# 姚紫洪
4 E$ Z5 A! b) z
4 E8 f C1 }8 u8 ^- O/ m! |" l# C5 x8 U1 c ]
客气了,大家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呵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7-26 08:52
回复 南阳姚文书 ( m! S( w$ C' u2 T2 @
3 d6 s4 d0 w7 g2 o* m
" t( W* K% `+ A! s' q6 O
【转贴】根据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宗亲提供的资料, ...
% @* `3 S* t5 H% E: x( y!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7-21 09:51 
5 k$ F5 O; T# c+ h3 T% @
1 O' G. j' I; a7 P& B- }$ t6 e8 [' ]. j7 D, w$ f, g% y
这些是姚松勇会长提供给学谋宗亲的资料;不知道是印刷排版还是什么原因;写得看不懂了;我把我的更正一下; Q* Z J0 x+ q( m! g* {# J
蓬安姚姓 始祖;(不是始迁祖)姚良能、始迁祖(姚正仁落业柳滩乡,殁于康熙31年,祖婆邓氏领其二兄蓬东落业)姚正义落业石孔乡(姚正礼落业柳滩乡),明末清初从江西吉安(永乐14年由江西丰城县迁徙湖南辰州,今辰溪县)、(康熙36年由湖南芷江县迁徙四川蓬安)湖南芷江迁至蓬安石扎(孔)乡。有(姚恩鸿号飞雄)姚飞雄编纂的蓬安<姚氏家谱>存世。# {) }2 t5 a& O
(这是我们二房正义公族谱世系接的巴南姚德高老先生的世系;始迁祖以上共系;后面分开创修;由台湾姚丕舜叔出资主撰,姚恩鸿号飞雄侄辈编写;本家谱是1994年前统计;谱籍地是蓬安县石孔乡姚家沟;明末清初从江西吉安迁入是错误;本族谱发放人员最广;最多.但错误也多;现在就是在重新清理我支世系.)+ ]! T `- f* Y, \ ]( U
四川蓬安县柳滩安乐寺姚氏家谱
. {6 K9 l( v3 @$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833&fromuid=198745
6 S$ E7 R2 L- V0 u% m 1,岳池姚姓 始迁祖姚福寿,清康熙三十三年从湖南芷阳(江)迁至四川岳州县镇。有姚天知编纂《县镇姚氏族谱》存世。, V; z. b) R' M% _
(这本族谱没见过;但有后裔在群里;但他也分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估计就是和他们合谱那支系;岳池姚现在看来有四支三公后裔;有我们同时康熙36年迁入四川的同宗族人;如要理清;存在很大程度上难度;原因是他们字辈是三公后字派;但说不出世系了)4 d$ o1 M. j! i0 ~1 W( u( e5 r% r
2,威远严陵姚姓 姚察后裔。清乾隆年间从广东平远迁徙到四川威远严陵镇。有1999年姚东林编纂《四川威远姚氏续修族谱》。/ S4 A* \9 H/ @: S$ X8 x
(这支姚东林老在qq群里;他应该清楚;我没见过;今天有幸看见了他编写的三公后裔合修谱姚文学,姚清高世系;但接错了;接姚清公佰乘系;我看是姚德高老先生的世系;)
) ^) U, v+ j* R$ \8 Y 3,富顺回龙镇姚姓 始迁祖姚文灿,清康熙三十三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来。有姚定川编纂《富顺县姚氏宗谱》。
( n5 V2 C3 E) L0 A: |: _(这本族谱在姚网上有;同样是姚德高老先生的世系;我谱上也有提到;应该不是三公后裔)四川自贡富顺家谱
% N/ @3 P5 }& \5 `6 W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905&fromuid=198745
. m1 d+ ]- @/ @" ]" W" J 4,泸州黄艤姚姓 始迁祖姚富林,清康熙二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至泸州黄艤镇。有姚照尧编修的《泸州李岩姚氏族谱》存世。1 s9 [ j; Z# d7 u" B. n5 I
(这本族谱就是姚继富他们的支系;但早年外迁后创修谱;还是姚德高老先生的世系;姚照尧就是在姚视频里清明祭祀有他讲话;听姚继富族长说;他姚照尧前段时间找到一本老谱;由于继富族长脚上生疮;还没有回泸州去拿回来翻印;其他族人是借不出来;看不到的;故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可以肯定他们是同属一支系姚;) m3 {9 O! Q5 p% m
5,合江大桥姚姓 始迁祖姚德永,清雍正六年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迁来。有族人姚之清编纂《合江双漩姚氏族谱》存世。2 `. Z6 V% d. y
(这本只闻其名;没见识到;)+ b- c8 C1 Z" [
6,乐至东岳姚姓 始迁祖姚再建,清康熙四十八年从湖南芷阳(江)迁至四川乐至东岳乡。有姚述体编著《乐至东岳姚氏族谱》存世。9 e/ q) @& c" G$ F- _ e
(姚述体宗亲是原来西南姚氏宗亲联谊会秘书;现在世;有联系人同他联系过;但他不懂电脑;我没有同他联系过;乐至姚茂林很清楚这支系;应该是三公后裔;因为有"再正通光昌胜秀"字派;乐至姚有多支三公后裔;但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是否是同一始迁祖后裔)9 G0 t: g$ U d* V) D% f
7,威远姚姓 远祖姚天明。始迁祖姚光浩,从湖南芷江迁来。有《四川威远姚氏家谱》存世。
2 U! Y1 P v2 J(这是平远姚和三公后裔等姚氏合修谱;上面说过就不重述;威远三公后裔姚文学;姚清高;就是由乐至姚四兄弟分开迁徙威远县)8 T4 G: h5 v! U- Y
8,另:约明朝早期,从江西新干县迁到四川郫县(原叫崇宁县)一带的始迁祖姚奇瑰。# X" t* K. K4 t% q
(这支姚氏我还没一点消息;我也打听很久;也知道那里有姚氏;无奈这里根本不重视这些;崇宁县现在划归郫县;新都区;都江堰;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的故乡;田家英母亲是新繁县(现新都区)人)
: c ^. B$ V! g1 O9 N5 A" _以上是我掌握的资料;可能有误;不代表当地姚氏见解;
3 }5 K- ~+ K2 d
+ v5 L+ b6 i; Y1 U# T: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26 09:28
谢谢波以宗亲的指正,只有大家都操心,才能理出更清晰正确的源流。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8-5 20:22
感谢文书宗亲不辞辛苦,发出如此详细信息,令人大开眼界,读之对姚姓分布了解更多。再次表示谢意!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8-6 08:11
回复 46# 姚凤阁
! g( S# H/ S5 A! ^! O' \& I; e) b1 ^$ s
; [, }) q, B8 ]% W7 B" x 谢谢大作家的鼓励和支持,希望更多宗亲能够把自己宗族的迁徙情况上传分享。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8-8 10:36
回复 47# 南阳姚文书
8 P$ p. p! G" X7 }# ~
7 K4 P( j6 l X8 G0 x; V- i
* a6 c3 w# M& c }) C, h# ?8 Y 蓬安姚波(1156824942) 10:20:04
+ I$ G! V; L4 A2 K0 S0 Y9 S 我认定了:湖广黄州始祖姚钧宝(原名子泰),江西灵源始祖姚彦国,江西斗门始祖姚澄,卞梁始祖姚坚(田横之孙椿之子),齐田始祖田完,陈国始祖陈胡公,冯诸始祖舜帝姚重华,人文始祖黄帝。
! |4 C! V3 @( ], b" | 即我(波波)是黄帝第147世孙、舜帝第139世孙、陈胡公第95世孙、田完第85世孙、姚坚第64世孙(——亦即田横第67世孙)、姚彦国第44世孙、姚钧宝第20世孙。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8-8 10:50
回复 南阳姚文书
. i' Q& A' \7 B% {7 z9 f* Z, X* f' v; E; o: @5 c h6 P* o
! b8 Y- d% {) z9 X& g
蓬安姚波(1156824942) 10:20:04
* f( V* E1 \( [2 F) L 我认定了:湖广黄州始祖姚钧宝(原名子 ...
8 N U2 S7 o. z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8-8 10:36 
5 X$ @) ]% x% U* }2 b/ U8 ^& Y
( E' X+ |0 T+ ~: K
# [6 D3 z0 s! z B5 z 这个我正在讨论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8-8 11:07
回复 49# 蓬安姚波
3 @; W% Q* |! B' [+ |' S) g8 `# o7 o& b( \7 U; z& b( v8 f
& p: L3 v7 @+ K- J 这个很值得研究,十分有意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9-2 18:11
好资料!学习!学习!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3-10-15 18:44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 |" T: A- ] g- o4 d1 j5 B& ?
5 I1 C- k, x" }2 O8 V# h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